登陆注册
2876600000018

第18章 科学技术成就(2)

在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刚开始的历法只是简单地把1年分为360天,12个月。这种历法划分得比较简单、粗疏,使用起来极不方便。他们把每月分为30天,就会出现与朔望周期不一致,而定1年为360天,也和回归年的实际长度不一致。后来人们想出了改进的办法,把一年还分为12个月,有了大小月之分。大月30天,小月29天,大小月相间,一年一共354天。然后再用置闰的方法来补充它与1回年的不足。在汉谟拉比时期,置闰是由国王临时决定的,后来逐步定为8年3闰,27年10闰。巴比伦人还制定了一个时间单位,也是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时间单位。一星期7天,分别用太阳、月亮和五大行星的名字命名。他们还制定了依照季节交替而长短变化的“夜时”制。以太阳落下为一天的开始,从太阳落下到第二天的太阳落下为一天,并把一天定为360度,平均分成6等分,即六更。此外巴比伦人还发现了月亮和潮汐的关系,认为潮汐是由月亮的引力造成的。

伟大的发明创造

美索不达米亚人可以说是最伟大的发明家,在这里,可以见到依然在现今人们生活、生产中使用的工具。正是有了他们这些发明,才更加快速地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人勤劳、智慧,对巴比伦文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许多发明创造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

轮子的革命

苏美尔人有很多有价值的发明,但没有一个能与轮子相提并论。正是因为发明了轮子,才改变了人类的运输方式,极大地推进了历史前进的步伐。

大约在4000年以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开始用木材和石料制成轮子,主要是用来制陶,这样可以节省人力。起初用于陶器生产的轮子是一个厚重扁平的圆盘,盘底的中心凹入,装在地面上的石制或木制的圆顶座上,这样一个制陶的工作台就做好了。在制陶的过程中,由于轮子的转动,工作变得轻松方便,而且有助于陶器的形成。很快,这一技术就普及开来,在乌尔遗址里,就发现很多陶轮的碎片。

大约在公元前3300年,苏美尔人把这一技术扩大到其他范围,应用到了运输工具领域,从而出现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车,由四头驴牵拉。这种车,起初应用范围非常窄小,只是用来国王乘坐和祭司用,但后来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还用于军事战争中。在出土的“军旗”里,就绘有多辆战车。那时的战车车轮非常简单,就用两块木料拼成,中间用横木条固定。这一设置很容易让人想起“车”的构型,但这种战车非常笨重,不适于灵活作战。

大约在公元前2400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革新,辐条式车轮取代了辐板式车轮,金属轴代替了木轴。当人们驯服了马之后,就把以前那种笨重的驴车和牛车换成了快捷、轻便的马车,提高了作战效率。这是依赖这种战车,赫梯军队在叙利亚大获全胜埃及军队。

最早的地图

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北部的约尔根特佩发现了一小块磨损的地图。经过大量的研究,竟然发现这块地图是公元前2300年制作的。从地图上可以看到一片被小丘环抱的地区,一条水道从中穿过。在地图中央用楔形文字标明了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的面积。这块泥版上的文字已经被磨损掉了,无法辨认,但周边代表方向的字样还清晰可见。这张图已经具备了地图的基本特征,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

历史学家认为,古代巴比伦人是世界上最早的地图绘制者,他们用木制的尖笔在黏土刻写板上绘制地图。尖笔是当时一种笔尖锋利的书写工具。他们绘制地图的最初目的不是为了作战,辨别方向,而是为了土地买卖。在随后的2000年里,美索不达米业又出现了种类繁多、功能不同的地图和平面图。这些地图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为土地买卖绘制的土地平面图,包括耕地、城墙和运河;一类是城镇分布图;最后一类是世界地图。

美索不达米亚人把对周围世界的认知,绘制在他们制作的黏土地图上。在一块大约是公元前600年左右的泥版上,刻下了巴比伦人对世界和宇宙的认识,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世界地图。从这幅地图上可以看到,巴比伦周围有多个国家。这些国家被一个海洋包围,海洋的外侧则是一些偏远的地区,如“见不到太阳的土地”等,图例上还有栖息在这些偏远地区的神兽名称。从中心向下延伸的平行线代表幼发拉底河,在与之交叉的长方形中标有另一个长方形,代表伊拉克南部的沼泽地区。旁边是呈角状的波斯湾,那几个小圆圈代表巴比伦周边的国家,其中包括亚述、乌拉尔图和伊朗西部地区。从整体上看,这幅地图与两千年后中世纪欧洲绘制的地图极为相像。

精良的武器

亚述是一个崇尚武力,四处征战的民族。建立亚述帝国后,变本加厉地发动侵略战争,凭借雄厚的军事实力,曾一度称霸两河流域。亚述人不仅彪悍、强壮,还拥有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先进的军事技术。

从出土的亚述浮雕来看,那时的亚述弓箭手全身披挂铁制的鱼鳞甲,头戴圆锥形铜制或铁制的头盔。除了全身武装之外,亚述军队还有攻城的秘密武器——攻城机,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坦克”。

攻城机是一种塔形战车,有4个或6个轮子,战车上部包有护甲,防止毁坏。攻城机装有两种机头,一种是平头攻城锤,其用途是用来摧毁城墙;另一种是长矛。当攻城锤在城墙上打开缺口后,攻城机紧随其后。在攻城过程中,塔楼上的弓箭手不用担心受到城上守军的攻击,因为他们全身武装,在保护好自身的同时,可以回击敌人。这种攻城机威力非常大,几乎无坚不摧,加速了战争结束的步伐。

放大镜的出现

在出土的泥版文书中,人们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有的楔形文字非常大,然而有的却非常小,就连现在人们用肉眼都很难看清,那么这些楔形文字是怎样刻写出来的,又是如何分辨出来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他们一直试图找到原因。

在后来的一次考古中,考古学家在亚述的都城尼姆鲁德发现了很多珍宝,其中有一块厚度约0.25英寸的卵形水晶,引起了考古学家的注意。这是一块表面非常光洁,但两面却不一样的水晶。其中一面很平整,而两一面却呈凸形。从外形上来看,很像现在的镜片。

为了解开这一谜题,考古学家拜访了光学专家。经过光学专家的认真研究,认为这个东西是用来“放大或聚焦太阳光线的”。也就是说,这块水晶在那时是用来作放大镜或取火镜的。考古学家为了检验其用途,经过深入试验,认为它不可能是用来作取火镜的,而应该是用来作放大镜。其原因很简单,作为取火镜,效果不是很理想。反之,如果真的是放大镜,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苏美尔人能够雕刻和阅读那么微小的楔形文字了。此外,亚述人继承了苏美尔人制作印章的传统,在印章上刻写更小的图案和文字。他们只有借助某种东西才能制作这么小巧玲珑的印章。他们所借助的可能就是我们现在所称的“放大镜”。

不可小瞧的纸莎草船

考古学家在乌尔遗址出土的文物中,发现了一枚刻有船只的印章。经过多方考证,了解到这枚印章差不多有将近5000年的历史。也就是说,在5000年以前,苏美尔人就懂得了制造船只。但令人不解的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很少有树木,木材稀少,那么这些船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考古学家一直找寻不到答案。后来,他们转换了一种思路,从今天两河流域的古风旧俗入手,进行了考察、研究,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原来在两河流域地区,纸莎草随处可见,生长茂密。这种纸莎草,非常坚固耐用。当地的居民常常就地取材,用来建房子或造船。在今天的伊拉克,仍保留着用纸莎草制造小筏子的习俗。这种小筏子只能在比较浅的河里捕鱼。考古学家认为,发现的船只印章,一定是用纸莎草造的。

考古学家通过对泥版文书的大量研究,证明在4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建立了一个非常庞大的贸易运输网。由于乌尔的特殊地位,自然而然就成为了贸易中心。考古学家还在今天巴林地区也发现了与乌尔出土相同的印章。此外,在今天波斯湾南端,还出土了记载购货清单的泥版,上面清楚地记录这些货物是从乌尔购进的。这些事实都能说明当时乌尔的商人确实有穿过波斯湾进行贸易的活动。难道他们就是用这种纸莎草制造的船穿过波斯湾的吗?这种船能经受住大风大浪的袭击吗?这种船能进行远航吗?考古学家对纸莎草造的船心存怀疑。

为了证明这种纸莎草造的船是否能远航,一位专门研究古代船只的专家进行了一次实验。他在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沼泽地带,用当地人盖房子的纸莎草,仿制了从乌尔出土的船只形状,建造了一艘巨筏,并亲自航行。经过5个月的艰难航行,证明了这种纸莎草造的船是能够经受住风浪的,也能远航运输。

同类推荐
  •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

    在中国当干部最应该向国学借智慧!《领导干部不可不知的600个国学常识》是专门为领导干部量身打造的国学常识必读书。与其他介绍国学常识的书籍相比,本书不仅罗列了历代职官政事、法律典章、社会经济、哲学宗教、教育科技、体育娱乐、民风民俗、风水命理、书画艺术和医药养生知识,而且收集和详解了大量前任和现任国家领导人著作及谈话中涉及的国学常识,是国学常识中精华的精华,助力领导干部发现国学之美、领悟政治智慧、提升人文素养、丰富知识储备。
  •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

    近代中国学术界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现大量史料,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治学须知大势,近代国际汉学界对中国认识的深化和中国学者掌握西学外语程度的增强,使得彼此得以沟通,渐成一有机整体。通过描述分析中外学界的交往关系,可以显现学术发展的状况趋势,并把握个人及流派在其中所处的时空位置,进而探寻新世纪中国学术发展的正途大道。
  •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

    寿阳不仅流传着大量与老寿星南极仙翁有关的传说和歌谣,还保存了寿星洞、寿星桥、万寿阁、寿星祠等大量的传说遗迹,并保留了许多古老而独特的与寿星相关的风俗, 所以素有“寿星故里”之称。
  •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书籍发展简史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书籍发展简史》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向你介绍了文字的起源与书籍的产生,书籍的发展和演变,书籍的制作方法,书籍的维护与收藏等有关内容。
  •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永恒的伊甸园:正说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代文明探索之旅系列丛书发现古老的文明,探寻逝去的记忆,掀开古 代世界神秘的面纱,介绍古代文明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展示各大 文明的经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辉煌,带你领略几千年前古代人类的风采 ,充分了解人类无穷的智慧和叹为观止的成就……  拨开历史的层层迷 雾,人类文明之谜向你娓娓道来!
热门推荐
  • 极品公主之银发亦妖娆

    极品公主之银发亦妖娆

    她是天朝第一公主,容貌与智慧并存。他是北真国的二皇子,年轻气盛还很霸气,一次边疆之行,他却成了她的噩梦之源,为了脱离他的掌控,在欢情之际,她将匕首狠狠插进他的身体,他发誓,天涯海角,也要拨了她的“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美食天下(第1辑):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介绍了合理喂养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根据婴幼儿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营养需要特点和咀嚼与消化能力,介绍了不同的辅食制作方法和营养特点,以及辅食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还给予缺乏育儿经验的新手妈妈一些必备的喂养技巧,让妈妈们能轻轻松松掌握。宝宝在0~3岁这个时期,身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往往难以抵御疾病的“袭击”,宝宝一生病,妈妈就着急上火,担心吊针、吃药副作用大。
  •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20几岁每天学点经济学

    本书从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现象入手,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向20几岁的年轻人介绍一些最基本、生活中最常用的经济学原理,从而让年轻人在轻松的阅读中探究生活中常见现象背后隐藏的经济规律,学会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理性地处理自己的日常行为,理性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星梦制作人

    星梦制作人

    前世的他曾经站在巨人肩膀上远眺未来,却因为张扬的性格坠入深渊,再世为人,他开始了寻梦人之旅,在世界的舞台上能否看见一个个寻梦人的身影?每段寻梦之旅又伴随着多少欢笑与泪水!“我们后来才知道,boss带领我们开创一个时代的那个招聘启事只是他的一个玩笑,但是有时候传奇就是诞生于玩笑不是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

    《2011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编辑方针是,力求选出该年度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力求选出精品和力作,力求能够反映该年度某个文体领域最主要的创作流派、题材热点、艺术形式上的微妙变化。同时,我们坚持风格、手法、形式、语言的充分多样化,注重作品的创新价值,注重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期待,多选雅俗共赏的佳作。
  • 用理智驾驭情感

    用理智驾驭情感

    用理智驾驭情感》讲述了:理智地驾驭情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感情用事者不仅仅会远离成功,还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给别人带去伤害、给自己招来祸端。宽容会让人感动一世,爱意会让人温暖一生。在顺境中感恩,在逆境中依旧身心愉悦,远离愤怒,把持平和,少生气,多喜乐,认真快乐地生活,豁达宽容地处世,用理智赢得快乐的人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