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6400000004

第4章 舜 仁德远扬,诚信广布

舜是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帝之中的最后一帝,他不仅继承了先帝的业绩,且具先帝之德之能。舜,历来与尧并称,为传说中的圣王。

舜在20岁的时候,名气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闻名的。又过了十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几个谷仓。

舜得到这些赏赐,让继母和同父异母的弟弟象很是眼红,他们想杀掉舜,霸占这些财物。象让舜修补仓房的屋顶,却在下面纵火焚烧仓房。舜用两只斗笠作翼,从房上跳下,幸免于难。后来,继母又让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继母和象却往井里填土,要把井堵上,将舜活埋在里面。幸亏舜事先有所警觉,在井底旁边挖了一条通道,从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时间。继母和象以为阴谋得逞,象说这主意是他想出来的,分东西时要琴,还要尧的两个女儿给他做妻子。象住进了舜的房子,弹奏舜的琴。这时,舜回来了。象大吃一惊,嘴里却说:“哥,我以为你遭了难,正在思念你呢!”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顺父母,友爱弟妹,而且比以前更加诚恳谨慎。这些都让尧帝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他更加觉得舜是难得的贤明能干的人。

这时的尧帝,年事已高,但他并没有急于传位给舜,而是先封侯,让舜入朝为官,委以重任,参与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历各种磨炼,处理许多棘手的政务。特别是让舜完成一个特殊的任务:在民众中宣扬推行父义、母慈、弟恭、子孝等道德规范。舜做得得心应手,很有办法,很有成效,很得尧的赞赏。这样舜又整整辅尧二十年,尧又对舜言传身教,舜的才干使尧帝十分满意。舜真正具备了一个做帝王的才干,尧帝这才把王位禅让给了舜。

舜称帝后,他施政的道德教育更有力、更系统、更规范化了。在用人上,他重用有道德的人。有人给舜说,有高阳氏与高辛氏,各生了八个儿子,由于他们教子有方,这十六个人都很讲孝道,品德高尚,而且有治国的才干。舜帝说:“天下能兴,用人是最当紧的,用了有道德的人,就能治理出一个好的天下,用了缺德的人,民众就要跟着倒霉。”因此,舜帝重用了尧帝时未曾启用的德才兼备的人。他还分了不同的部门来管理国事,让稷管农业,皋陶管法律,契管教育,伯益管山川林泽,特别是重用禹作为自己施政的得力助手,同时主管治水。好人办好事,他们功绩突出,很得民众爱戴。舜帝不仅会用人,且用人有规范、有标准。《尚书·皋陶谟》记载舜制定了“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扰而毅,直而温,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前后每两字组成一“德”,如其中的“宽”指宽宏,但过于宽宏,不把握分寸,就会没有威严;与之相同,“柔”也应有度,“柔”指和柔、柔顺,如果一味地强调这一点,就会“植立”,难有建树。如此等等。这些德行也为后世所遵行,具体要求人们宽厚而不失威严,柔顺而不失主见,随和而不失庄重,具有治世能力而又谨慎认真,驯服而不失刚毅,正直而不失温和,宽大简洁而不忽略小节,刚正果敢而实事求是,坚强而不失良善。可见,诚信自古被中华民族视为基本美德。

舜帝想,仅仅制定标准与规范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标准与规范必须让每个臣子、每个百姓都知道。因此,他用了各种办法,把制定的律条传播下去。舜帝很有音乐天赋与才能,他懂得如何用诗歌、音乐来把自己的主张宣教下去。他对夔说:“教导年轻人是最要紧的,年轻人的道德好了,天下才能长久地好下去。年轻人容易骄傲,容易走邪道,要教他们一定做一个正正道道的人,做一个有礼貌、讲道德、有诚信的人。你把咱们定的律条编成歌,让他们唱,让他们记住,让他们照着去做。”夔按照舜帝的意见,不仅编歌编舞,还亲自参加演奏,吸引了不少人都来参加。尤其是年轻人,唱着、跳着,大家都陶醉了,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

舜帝时,由于农业的发展,五谷丰登,需要器皿盛装。因而制造陶器作坊慢慢多了起来,但仍然不能满足销售。于是,一些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陶器便充斥市集,坑害百姓。有人将这一情况反映给舜,要求发布法令,狠治这些投机取巧人。舜想,治罪是可以的,但不是唯一的好办法。他主张,治假先要唱真,惩邪先要扶正,以诚信之德处理此事才是治本之法。

于是,舜帝选了多位制陶巧匠,来到河滨,选择优质陶土,开办了一个很大的陶器作坊。舜帝对工匠要求很严,从取土、配料、制坯、烧结、出窑、检验、出售,每一道工序都有详细规定,谁也不允许走样。哪一道工序出了问题,都有明确惩罚。宁可少出活,也不许出粗品、劣品,废品更不允许了。舜帝自己还亲自参加制作,示范给工匠看。因此,舜帝开办的陶器作坊,出的陶制器皿,不仅质地坚硬、精美光亮、棱角分明,而且质高价低,名气越传越远,陶坊也越办越大。近处百姓购换,远处的百姓也跋山涉水前往买货;不仅普通百姓来买,连有的陶匠也来买。这样一来,舜帝制作的陶器供不应求,劣质陶器很少有人去买,渐渐地没有了市场,迫使他们有的设法提高自己的质量,有的则关门停业。

舜帝为了体察民情,规定五年一次外出巡查,最有名的有两次。五岳之首泰山一带,在舜的那个古老年代,就是中华大地的一块宝地,是东方最繁华的地方。那里居住的东夷族,是当时华夏民族中数一数二的大部族。舜帝出巡,决定首先到东夷族那里去看一看。

这一天,舜的一队人马出发了。然而,东进不如南发,南渡黄河,是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而东进一步就必须跨越巍峨的太行山。三天赶路,已人困马乏。有人建议,东夷族那里不要去了,改道向南。舜帝说:“东之东,东之重,事有急缓,先急后缓,山再高,路再险,也不能改变先去东夷的决定,出巡时制定的计划,不能随意改变。”

在舜的决心与鼓励下,一队人马历时十天终于跨越巍峨太行,眼前呈现一片平原大地。大家信心足了,眉开眼笑,人不歇足,马不停蹄,星夜兼程,继续向东挺进。

这一天,一行人来到今山东菏泽一带。这里土地肥沃,稼樯茂盛,物阜民康,舜的一行人马便住下来歇息了数日。离开前,有位老臣请求舜帝留他在菏泽长久住下来,这样可以把黄河中游发达的耕作技术在这里传播开去,又可以把这里的先进文化传回去。舜帝认为可取,答应了这个请求。

舜帝一行人马到达泰山,舜帝一看,这里山清水秀,真是一块风水宝地。东夷首领对舜帝到来先是有点漫不经心。过了数日,听下边禀报了舜帝给本部族教耕帮织的动人事迹和人品,东夷首领既感动又佩服,觉得舜所在黄河中游农耕就是比东夷先进,天下之兴,在和不在抗。于是,东夷人杀猪宰羊,盛情接待了舜帝一行人马。东夷成为舜帝管辖之下的东部最富有的一个部族。

年事已高的舜帝,住在禹为自己营造的鸣条行营中,心里却放不下黎民百姓。舜帝决定南巡。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舜帝带领几名老臣、几名仆从,从鸣条出发,南渡黄河,经中原大地,向江南进发。毕竟是上了年纪,舜帝的体力已大不如从前;加之一生操劳,到了晚年,人老病就多了。开始,日行百里,后来八十里、六十里、五十里,行一日,息半日,舜帝的体力日渐不支。一天,因雨中受寒,舜帝病倒了,身边的人劝说,还是回行营为好。舜帝说:“风寒小病,不是大事,休息几日就会好的。”娥皇、女英两位夫人每日精心照料夫君。有的地方官和老百姓听说舜帝病了,也纷纷赶来看望,有的送医送药上门,也有的劝舜帝不要南下了,就地住下也可。舜帝不肯,说江南偏远之地,有些地方至今还不懂农耕,他一定要去。娥皇深知丈夫的脾性,她附耳给劝舜帝的人说:“不要再劝了,他从来就说到做到,他要办的事情,不会半途而废。”果然,舜帝休养数日后病情好转,挣扎起身,又继续过长江,向南进发。

这一天,舜帝一行人来到苍梧一带。那里,主要居住的是三苗人部落。舜帝带诸位老臣,走村串户,访问百姓。他亲眼看到,有的地方人仍住在山窑土洞里,阴暗潮湿,病倒的很多。舜帝便教他们营造土屋,改变居住条件。有的以兽皮为衣,又脏又厚,夏天热得要命,舜帝便教他们学习织麻,改变服饰。有的以人代牛,不懂牛耕,舜帝便教他们耕作技术,发展农业……三苗人对舜帝的英明早有所闻,这下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一个深冬的黄昏,积劳成疾、年事过高的舜帝病逝在苍梧。这一年是公元前2203年。“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摄行天子事,年五十八尧崩,年六十一代尧贱帝位。”舜帝德高望重,英明无比,惠及后人,万人敬仰。中华民族文明史,起始于尧舜,特别是舜,正如《史记·五帝本纪》中所说:“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诚信是中华文明古国贯穿于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一条美德红线。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就会被人们唾弃,一个不讲诚信的民族将无法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个民族就可能走向衰亡。

同类推荐
  • 做人就做聪明人

    做人就做聪明人

    本书包含了成为聪明人所必须具备的各大素质,并通过生动形象的案例分析,阐述如何变得更聪明的智慧和要诀。拥有了聪明的秘诀,哪怕是再迷茫的求索者,也如同掌握了聪明的魔咒.能一改以前平凡的形象,变得睿智和聪明。智商也许是天生的,但是聪明却不是与生俱来的,想要成为一个聪明人,是需要后天不断的思考、努力和探索的。本书给读者指出了一条通往智慧之门的钥匙,通过各种基本素质的养成,让读者成为一个真正的聪明人。
  • 公司会倾力培养的12种人(典藏版)

    公司会倾力培养的12种人(典藏版)

    在团队中,每个人都在为了企业的所需而服务,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有千百种,最后共同达成企业的目标,最起码的一点不会变,这样的使命是光荣而艰辛的。但只要每个员工热爱工作,并努力去钻研什么样的人企业绝不放弃,那么,并尽力培养自己的能力,但是,相信天道一定会酬勤。那就是为了企业的利益而奋斗
  • 饭局经济学

    饭局经济学

    饭局经济学是一门边缘却又现实的学问,看似简单易行,实则别有洞天。我们收集了诸多古今官场、商场、职场、关系场的精彩之“局”、代表之“局”和那些劳而无功甚至起了不良影响的“反局”,为您解析其中关系与利益的博弈,精彩评说“局”外功夫。
  •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受苦的人没有悲观的权利

    美国最畅销书榜上盘旋近20年的人生励志第一书;全球销量超过2亿册;《态度决定一切》作者又一惊世力作;亿万富翁洛克菲勒毕生最推崇的成功圣经。
  • 让成功来敲门

    让成功来敲门

    天资+机遇+优良性格=成功。从这个人生成功的公式出发,本书分别探讨了天资——人生成功基础,本书作者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认为,机遇人生成功阶梯,优良性格人生成功的关键。围绕成功公式,进一步分析和诠释如何开发天资潜力、如何把握机遇、如何认清自己的性格以及修炼性格的八大途径和方法
热门推荐
  • 凤鸣宫阙

    凤鸣宫阙

    身为罪臣之女,被罚在宫中做了个小小奴婢。她陶君兰就该认命?活得屈辱卑微,死得无声无息?她偏不屈从!她有智谋,也有倾城容颜,她想活出自己人生
  • 恶鬼纪元

    恶鬼纪元

    有些东西一直在周围转悠,只是看不到而已。只要有勇气,就算是平凡的人也可以对抗恶灵。如今,他要解救同学的魂魄。
  • 错嫁王爷

    错嫁王爷

    我穿了,我竟然真的穿了,还直接被架着去拜堂,新郎却是一只猪?!老天,我竟然沦为猪的新娘,不要开这样的玩笑吧?半夜醒来,猪相公却摇身一变成为绝世冷美男,这……这是怎么回事?
  • 无良相公好腹黑

    无良相公好腹黑

    “伊儿吱呀——”凤府门前的大道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说这凤府四小姐嫁的这……,人们都不禁议论纷纷“这凤府最不受宠的疯小姐,总算是嫁出去了,听说还是嫁给了一位王爷,真是命好啊!”“你知道什么,对于凤府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四小姐。我远房亲戚家的表哥在宫里当差,“起轿!”媒婆喜气洋洋一声喊,凤桐城凤府门前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噼里啪啦——”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驯狼为妃

    驯狼为妃

    云中郡,汉家边城,地处边关,再往北就是茫茫大漠了。前些年,云中常常遭受匈奴的袭击甚至是屠城,直到这些年,汉家与匈奴联姻修好,两国间才有好些年不打战了。云中龙蛇混杂,汉人与胡人聚居散居于此地,来往的商队也多会在这里歇脚,汉人不齿这些蛮荒子,凡是汉人居多的地方,就免不了对这些蛮荒子的事评头论足。“听说匈奴发生政变了,嘻,我说什么来着,这些蛮荒子就是一刻也不能消停。”……
  • 大宋王朝3

    大宋王朝3

    本丛书立足大宋,介绍了五代战乱的终结、中央集权的强化、右文抑武的家法、首内虚外的战略、穷则思变的改革以及皇帝的荒唐、官僚的争斗等重大事件或现象;同时,从经济、文化、科技等不同的层面重新审视两宋,试图全方位地向读者展示大宋历史的始末。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君临天下

    君临天下

    成亲三年尚未圆房,太子妃萧木槿就是皇宫中的一大笑话。可这天底下聪明人往往活不长久,她呆些又何妨?若能倚呆卖呆,跑出太子府玩上几日,又是何等美妙!当然,能够扮猪吃老虎也是件乐事。一直装呆子也太累,对不?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