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4400000003

第3章 两宋:两京梦华(3)

原来,他买田,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是为了周济他的族人,使宗族中的孤寡贫弱者,都能够衣食无虞,老有所养,幼有所依。可以说,在中国的慈善史上,范仲淹也是一位先驱人物。

《 宋史 》记载,范仲淹“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义庄田地的地租用于赡养同宗族的贫穷成员。他给义庄订立章程,规范族人的生活,宗人在经济上便有了长远的基本保障。他去世之后,他的二儿子宰相范纯仁、三儿子尚书右丞范纯礼又续增规条,使义庄维持下去。

宋金战争中范氏义庄遭到了一些破坏,南宋时范之柔对义庄又加以整顿,恢复了原有规模。后世范氏子孙也对义庄屡有捐助,如明末范允临捐助田地100亩,清前期大同知府范瑶捐助田地1000亩。范氏义庄是中国慈善史上的典范,它是最早的家族义庄,更重要的是它是我国史料记载的第一个非宗教性民间慈善组织。它还创造了一个奇迹,虽然朝代更迭,历经战乱,但一直到清朝宣统年间义庄依然有田5300亩,且运作良好,共持续了800多年。

范仲淹本人出身贫寒,读书时每日只能以粥果腹。富贵以后,他依然生活简朴,只有在宴请宾客时餐桌上才会出现多种肉食。贫寒的出身使范仲淹对平民比较关注,他的改革方略也包含着“厚农桑”、“减徭役”等降低社会底层贫穷程度的措施。范氏义庄是范仲淹及其后人以自身力量体恤族人,以家族纽带解决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问题的尝试。抛开巩固宗族的目的之外,是对政府济贫政策的支持。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儒士的人生理想,家就是国,国就是家,治国以齐家为基础,范氏建立义庄不仅是对家族的保护,也是以服务社会、减轻国家负担为目的的。因此,义庄也受到了政府的欢迎、支持和保护。后来很多官员效仿这一做法。如神宗朝官至参知政事的潍州北海人吴奎,曾用钱二千万,在家乡买田建义庄,周济的对象为宗族、亲戚、朋友中的贫乏者。到了南宋,创办义庄的就更多了。

范氏义庄以大量田地为财产基础建立,田地由范氏子孙有能力者捐助,所有权移交给义庄,也就是不再归任何特定人所有。这样,义庄有财产基础。义庄还有义庄管理条例和专门的管理人,独立运作,具备了财团法人的基本特征。

从设立目的看,义庄的受益者主要是范氏族人,也包括一些外姓贫民,八百多年来,只要是居住在本乡的本族人都可以从义庄受益。义庄的救济面虽然受家族的限制,但是受益者的数量还是比较广的。而且,古代的家族范畴也远远大于现代社会的小型家庭。所以,义庄是慈善性的,即使这种慈善的范围比较有限。

除了创办义庄以外,宋代士大夫还创办族塾义学。范仲淹便曾置屋聘师,创办义学,教育宗族子弟。这一做法一经出现,便立即得到官僚士大夫的纷纷响应。

宋代科举制度的发达,极大地刺激了人们的读书热情。但就宋代官学的状况而言,虽然比前代有很大进步,却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受教育的需要。而且,对于启蒙教育来说,官学所承担的部分实在是微乎其微。在官学中接受启蒙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而,在官僚士大夫置义田、办义学的同时,那些没有官位的庶民地主甚至富裕农民,也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创办各种各样的族塾义学,以使自己的子弟能够接受教育,在科举竞争中一试身手,从而达到跻身于官僚士族行列的目的。这是宋代族塾义学发展的又一条途径。

北宋末年及南宋时期,随着北方民族的入侵,社会动荡,宗族自救更加迫切,于是又出现了宗族武装,平时防盗,战时自卫。这情形有些像《水浒》中的祝家庄、扈家庄。金兵南下时,这些宗族武装成为北方抗金的主力。

总之,通过这种宗族自救,宗族的凝聚力增强了,广大贫困的宗族成员,获得了一定的救济和归属感,在当时有一定积极意义。当然我们也应看到,强大的族权也给人们套上了沉重的枷锁。

宋代的茶马贸易

宋军在装备上存在着一个很大的欠缺,便是战马过少。不少重大战役的败北与此有关。

马性喜寒恶热,宋朝统治区内大抵不产马,少数地区马又不适合军用。人们曾尝试在境内养殖马匹,官养、民养都行不通。

无奈之下,只好向境外买。辽夏金蒙元同宋处于敌对状态,自然不会卖好马给你。宋朝无奈只好打西部少数民族的主意。于是在西部边境地带设置了买马机构,召诱西蕃、回纥、大理等国的人前来卖马。

买这么多马匹,就要支付巨额的费用。政府不愿铜钱外流,而西部少数民族似乎也不乐意要铜钱(这与辽、金等希望宋朝铜钱大量流入的情况不同),他们想要黄金,宋朝又不肯给。于是双方议定,宋以茶、锦(包括小量其他种类丝织品)、盐和白银支偿马价。四者中以茶、锦为大宗,故此因马而起的贸易史称“茶马贸易”。西部少数民族以肉食为主,茶叶可助消化。汉族的丝织技术发达,丝织品历来颇受欢迎。

王安石变法

宋仁宗当了40年的皇帝,行过“新政”,用过包拯,开始倒不是不想挽回宋王朝的日趋没落。但是,他决心不大,善疑多变,最终不敢正式触动成规。他死后没有儿子,只能选一位皇族子弟当皇上,这就是宋英宗。宋英宗只做了四年皇帝就病死了。英宗的儿子赵顼继位,历史上称赵顼为宋神宗。

老皇帝死得早,接位的皇帝便年轻。赵顼登基时才20岁,还是位想有所作为的青年。他看到土地兼并使农业萧条,朝廷赋税减少,各种开支却成倍增长,特别是每年必须向辽国、西夏捐输的绢银,给国家财政造成巨大困难。他有心从这种危机中摆脱出来,改变宋王朝垂危的局面。

宋神宗要改变现状,必须找一位主张变法的人当宰相。可是,他找遍朝廷,看到的都是因循守旧的老臣。就连当年跟范仲淹一道实行“庆历新政”的富弼,也变得小心谨慎,不敢有任何非分之想了。

宋神宗想起了王安石。赵顼当太子的时候,他身边的官员韩维常常说出一些很出色的治国方略,赵顼十分欣赏,对他大加赞扬,而韩维却禀报说,这些主张都是一位叫王安石的朋友说的。王安石当时在三司度支当判官。于是,按照惯例,宋神宗先调王安石出京当江宁知府,不久又把他调回京城。

王安石是江西临川人,22岁中了进士之后,一直在地方任官。当了20多年的地方官,使他看到王朝内部存在的弊病,他思考过如何改革现存法度,也在任职地区做过试验。

在当浙江鄞县知县时,他看到当地河道淤塞,经常发水灾。发生了灾荒,农民们无法维持生活,只得向债主借高利贷,生活就变得更困难。灾荒和高利贷成了普通农民项上的两条绳索,扼得农民喘不过气来。于是,王安石首先发动百姓,兴修水利,防止灾难,发展生产。到了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他把官仓的存粮借给农民,允许农民到秋后用新粮还债,只收微薄的利息。农民免去了高利贷,官仓里年年存新粮,一举两得,深受当地百姓欢迎。

现在,宋神宗看中了王安石,把王安石调回开封不久,就亲自召见了他,询问他治理国家该从何处入手。王安石的回答很干脆:变风俗,立法度,是当务之急。于是,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担任副宰相,掌握朝政,实行变法。

当时,朝廷有四位宰相,其余三人又老又病,无法跟王安石一同改变法度。王安石另立了一个机构,称为三司条例司,直接指挥变法的事务。

王安石的新法,主要内容有五条。一是“青苗法”,即政府在栽种禾苗的季节贷款给农民,秋收之后还款时附加20%利息,此在当时不算过分。另外一种办法叫作“免役法”,因宋朝衙门里有些差使如衙前(典府库或为外班皂隶)、书手、弓手、散从等不由招募而得,系不给值地由民间差派,并由其担负财政责任,如有差失须由服役之人出资赔补。王安石主张由民间普遍地输钱助役,其人员则公开招募。政府仓廪里物品存积不能生利,王之“市易法”则将之贷与商人,在出卖完毕结账时连本带息归还,或事先以金银地产作保障金。同样的,“均输法”让各转运使将应当送往开封的物品在当地出卖,而买得在京城不易到手的货品年利。在整理土地税时王安石用“方田法”。这办法基于全面的土地测量,以每边5000尺为一方,内中又按土地之肥瘠分作五等以便按出产量征税。另外,为保障兵员之来源,王安石作“保甲”,亦即民兵制度。

实施了新法,生产得到了发展,百姓得到了好处,朝廷增加了收入。只有贵族、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受了伤害。他们群起而攻之,攻击变法,咒骂王安石。

这时候,国内发生了旱灾,有的地方发生了地震。本来这是极普通的事,北宋自赵匡胤建国开始,自然灾害就从未间断过。但是,反对改革的人就说,这是王安石搞了变法,老天震怒,才用这个方法来警告天子的。他们还画了幅流民图呈给宋神宗,要他停止实行新法。

一时间,流言蜚语四起,弄得宋神宗没有了主张。宋神宗就这事询问王安石,王安石根本不理会,他指出,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坚定地表示了继续变法的决心。

那些反对变法的元老重臣们,搬出了宋神宗的皇后和皇太后。太后和皇后也坚决反对变法,?摇日日夜夜朝宋神宗哭泣,硬说是王安石扰乱了天下,搅得宋神宗逐渐动摇起来,对王安石并不像以前那样言听计从了。

王安石看到这种情况,只得提出辞呈,要求回江宁养病,宋神宗只好让他暂回江宁休养,变法实质上受阻。第二年,宋神宗又从江宁召回王安石继续执政。王安石本以为躲过一段时间,对新法的反对会减轻一点。不料过了几个月,天空中又出现了彗星。按照封建社会天人合一的观点,彗星难得一现,是一种天灾的标志。反对派又找到了反对王安石的理由,这一次,气势汹汹,似乎理由更为充分。

宋神宗这一次完全垮了。他犹犹豫豫,无法再像以往一样,站到王安石和新法一边。王安石坚持了几个月,看到实在无法再贯彻自己的主张,只好再次辞职,又回江宁去了。这一年,是公元1076年,王安石的变法前后实施了六七年,终于被强大的守旧势力扼杀了。

九年后,宋神宗死了。高太后执政,任命坚决反对新法的司马光担任宰相,新法便一条一条被明令废除,北宋王朝失去了一次十分难得的“中兴”机会,以后只经历了哲宗和徽宗两代君主,便迅速地灭亡了。

王安石在距今九百多年前,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当时人的眼光将一切视为不能改变的定数。因此王安石与现代读者近,而反与他同时代人物远。

一般以正人君子自居的人保守成性,对新法用种种正当与不正当的方法诋毁攻击;附和新法的又多是些动机不纯的人。所以人才以至人格的缺乏使新法没有一个好好试行的机会。另外,王安石过于激进,很多措施也并不符合当时的客观实际。特别是王安石为追求变法效果,对地方官员勒逼过紧,许多地方官疲于应付,只得弄虚作假。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做法,使得王安石变法所背负的恶名越来越多。

旧党上台之后,不顾利害,在可能的范围内把新法几乎全部推翻。当时苏轼还算比较清醒,他既反对王安石的暴风骤雨式的的改革,也反对司马光等人对王安石变法不分青红皂白的全盘否定,结果遭到了新旧两党的共同排挤。王安石虽不免抱负过高,但他认为中国把千载一得的机会白白放过,并非全是一时痛愤的论调。

王安石的超前思想

在我们之前900年,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当王安石对神宗赵顼说“不加税而国用足”,他无疑的已知道可以信用借款的办法刺激经济之成长。当生产增加货物流通时,即使用同一税率也能在高额的流通状态里收到增税之成果。这种扩张性的眼界与传统的看法不同,当时人的眼光将一切视为不能改变的定数。因此王安石与现代读者近,而反与他同时代人物远。(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哲宗与太后之争

宋代凡是太后垂帘听政,则必然与小皇帝发生矛盾,近乎成了规律。例如宋仁宗与庄献明肃刘太后、宋英宗与慈圣光献曹太后、宋哲宗与高太后等都是如此。当老太后去世、小皇帝亲政,都要对太后垂帘时的施政有较大改变,其中哲宗亲政后的举措最为突出,竟兴“同文馆”之狱,险些追夺高太后称号。

哲宗对宣仁太后如此反感,很大程度上是受人挑拨。在哲宗与宣仁太后之间搬弄是非的人最主要的是蔡确和邢恕。

蔡确字持正,早年受知于王安石,得到重用。但当他发现神宗对王安石开始厌烦时,就站出来弹劾王安石,因而取得神宗的青睐。后通过各种阴谋诡计独掌了朝廷大权。神宗病重,他错误地估计太后会不让神宗幼子继承皇位而让神宗弟弟继承,就图谋当“策立元勋”,在新皇帝身上再捞一把。于是他与邢恕等人密谋准备在高太后决定岐王(即雍王)颢为皇帝继承人时发动政变。

邢恕本是正牌的旧党官员了。蔡确掌权后,主动向他表示友好,邢恕大喜过望,与蔡确成为密友,为他出谋划策。

蔡确与邢恕合谋之后,就先后向高太后的侄子高公绘、高公纪及首相王珪探问消息,结果得知高太后准备让神宗幼子继承皇位,不禁大失所望。但事后他们还是私下里散布说,宣仁太后、王珪原本有废立之谋,是蔡确据理力争才为哲宗保住皇位的。

后在官场倾轧中,蔡确遭贬,邢恕也遭贬斥,元祐年中一直郁郁不得志。高太后病故,哲宗亲政,邢恕重新得到任用。高太后垂帘期间,重用旧党,旧党大臣对哲宗颇有不尊重之处,哲宗行为稍有越轨,旧党大臣就怂恿高太后教训他一番。哲宗亲政后,旧党大臣陆续外贬,新党大臣执掌了朝政。

绍圣四年(1097年),邢恕出任御史中丞,乘机提出王珪有谋立雍(岐)王主张的老话,并软硬兼施,迫使高太后堂弟高士京上书作证。于是王珪被贬官。

邢恕并不就此罢休,他又心生一计,找出文彦博儿子文及甫元祐年间写给邢恕的一封信,断章取义,将矛头直指高太后和名相司马光。哲宗听信他们的谎言,更加仇视旧党大臣,并且令人写了废高太后为庶人的诏书,幸亏其母向太后听说此事,极力反对,才没有将诏书颁发。?摇?摇

诬蔑旧党大臣不赞成哲宗继承皇位并有废立之谋,是新党打击旧党的有力武器。从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窥见宋廷内部斗争和倾轧之残酷。

旧党的支持者高太后

同类推荐
  •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重生之拿破伦二世

    墨西哥湾的蝴蝶扇动翅膀就可能会在北美引起飓风,这就是所谓的蝴蝶效应。那么一个军史爱好者却离奇般的出生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法国,那又会引起什么效应呢?强大的大英帝国海军舰队在他面前灰飞烟灭,凶残的哥萨克骑兵在他面前瑟瑟发抖......本书纯属虚构,请误与真实历史对照!)(恳请每位看书的朋友都帮忙收藏一下,谢谢!)新书《中华第四帝国》已上传,望书友们多多支持!
  • 开江文史典藏

    开江文史典藏

    2013年,开江建县1460周年,《开江文史典藏》是开江县本土历史文化的风采展示。
  •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一次别具风味的历史穿越之旅。一部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通俗读物。作者仿佛一名“穿越时光旅行社”的“特约导游”,以轻松的笔调、有趣的知识带领读者“穿越”到古代中国的一个个朝代,在那些早已逝去的世界里,走访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场,遇见心仪的历史名人,体验往昔的风土人情,甚至徜徉于古色古香的大城小街上,过一段虚拟的舌尖上的美食时光。全书以新鲜的形式,把历朝历代各别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文风俗、服饰时尚、休闲娱乐等等方面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 初唐第一猛将

    初唐第一猛将

    我愿以手中七尺长枪,荡尽天下……李恪,已经是封无可封,李治改封李恪为逍遥王并且世袭罔替,他麾下的部队为忠勇护国军……
  • 大明二十四监

    大明二十四监

    《道界之旅》简介弃婴李泰,无缘得到可以隐身的隐珠。被啄木认发现,带其到滞留在地球养伤的雷公身边,沉睡六年学得'病气化真诀',师傅死后,留下灵药园让他送回道界。啄木变身成大将,成俑为永守师傅墓。传驭灵术,可收宠物从小到大九名。察人等级求,比知高出自己三级。神农架路遇野人绑架,智救救赌城司空逸馨。出了森林,得死士龟甲,收服杀手,利用灵药园的特征,放到无人飞机上可以驾驶遨游天地……口头禅。请不要叫我医生:因为医生在古代是太医院的学生,我已经出师。请不要叫我中医我有自己的名字,请叫我疾医、医家我就是用针法,针是针,灸就灸,根本不是一回事“毉”请大家记住这个字,这才是最古老的医'匚'指抑按皮肉,跷谓捷举手足'矢',表砭石,就代表针法'巫'是指大巫沟通天地以上才构成一个“毉”医。请大家来大大雷泰怎样演绎自己的《道界之旅》不见不散。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唐代类书与文学

    唐代类书与文学

    本书是“西南大学文献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共分3个章节,主要对唐代的类书与文学作了介绍,具体包括唐代类书的编纂、类书与文学、类书与题材惯例。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四方魔宇之魔主宠妻

    四方魔宇之魔主宠妻

    都说魔宇霸主嗜血无情,有着深不可测的灵力,喜怒无常的心情,闲来无事的离开魔宇,窥探气宇的尊主回来后,傻笑?苦恼?一系列几百年未曾看到的表情,纷纷浮现。一袭紫衣,轻灵是身影突破了魔宇的限制,灵动的眼睛,不停搜索着魔宇的资源,眼见就要携包袱潜逃,尊主只是兴致勃勃地凝视着。紫衣女子不厌其烦怒吼:“你有完没完啊。死缠烂打烦死人了!”震惊一片,堂堂霸主居然不以为然地:“死人不会烦的,做我女人就不缠着你!”再次震惊一片,“我拒绝!门也没有!”几乎掉了下巴地众人,对于紫衣女子无比崇拜。这个紫衣女子,如入无人之境的穿梭四界,在这魔宇,究竟带来了什么改变,是什么,让魔宇之尊,一月间毁灭半个灵界,只为佳人一笑?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在多年的教子实践中,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家长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正确,以分数为导向,只把孩子当做学习机器,过多干预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结果却适得其反。通过借鉴书中高考状元们的学习方法,优秀父母的教子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最争气。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有女撒景色

    有女撒景色

    莫名其妙的,她撒景色穿了,貌似这感觉还不错……片段一:“娘亲!”“噗——咳咳咳…”景色被两个男孩异口同声的称呼呛得脸红脖子粗。……“小桃,你怎么没告诉我有两个儿子呢?”片段二:“什么?吃了熊心豹子胆了,大白天的抢劫!”看到前面一个急速逃窜的人影,景色撒腿追了过去。……“少爷!”扭头看去,竟然是上官靖哲和上官靖磊,惊喜啊!刚要咽下口中的茶开口,就听到:“爹爹!”噗——一口茶全部喷了出来,正好一滴不落的喷到了走到她身旁的上官兄弟俩身上。……现在该怎么办呢?谁见过做妻子的,孩子都俩了还不认识孩子他爹的?……片段三:“实话?呵呵……”景色笑着,眼底一片冰冷,这就是全心爱着的男人,她不会哭,可是却管不住自己的心,狠狠的痛了!她依然好爱他,但绝不允许自己卑微的去爱他……抓过红铁,对准自己的鬓角,一咬牙,狠狠地落了下去……从此后她再不要为他心痛,他们桥归桥、路归路,她要潇洒离开,策马红尘……男猪脚们:上官漓尘:自发现她的变化,自心开始为她而变化,他知道自己爱上了她,那个做了他四年之久妻子的小女人!伤害她,他的心比她更痛,可是为什么要在伤害她之后才让他发现,原来是他错了!他还能找回她吗?在她离开之后,他病了,山庄里再没了他的身影……风孤:他冷漠、残酷、腹黑、霸道,算计她,只因爱上了她,恨不相逢未嫁时,他就让她变成凄惨的下堂妇,以后,换他来疼她爱她,再不让任何人欺负她……月无忧:他是高贵谪仙般的环月无忧王,无意之中将心遗失在大大咧咧的她身上,但是他知道她的心里只有她的夫君,所以他将自己的情深深的埋葬!可是谁能告诉他,为什么在她的夫君遗弃了她之后,她的心里依然不能有他,宁愿让那个丑陋的男子呵护她,也丝毫不接受他的关爱,难道她不知道他的心吗……树:我是为她而出现的,我暂时还不能说我是谁,你们只要知道我很爱她就好了……为了让亲有一个心里准备,草提前打个招呼,本文结局是绝对的一对一!有点搞笑、有些情殇…
  • 豪门之莫少的掌上妻

    豪门之莫少的掌上妻

    她,私生女,父辈一手遮天,她却“软弱无能”人前她忍让讨好、伪装顺从,人后她肆意不羁、爱恨分明!……他,身份神秘,商界帝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人前他谪仙优雅,令人折服,人后他霸道凶残,仿若魔鬼,令人臣服!……她是他的劫,她以蛮横的姿态闯入他的世界,却想拍拍屁股跟他撇得一干二净?他笑的危险,女人,进了我的房间,就想这么容易逃脱吗?他更是她的劫,游荡在乖巧与放纵之间,她伪装的天衣无缝,可在遇见他的时候,她败了,他用他独有的霸道和温情将她纳入他的专属领地。若干年后:“妈咪,我看到爹地跟一个漂亮姐姐出去了。”精致的小脸无辜的眨巴着眼睛。“什么?!”某女危险的叫道,卧室很快传来噼里啪啦的拆解声,“砰”的一声,一个键盘无辜的躺在卧室门外。“乖儿子,今天晚上跟妈咪睡。”“啵啵啵”小家伙屁颠屁颠的跑进卧室,哼哼哼,成功抢到妈咪!而此刻正在认真批文件的某男忽然一个响亮的喷嚏,随即眼睛一眯,那个小鬼又干什么了?
  • 兵猴传奇

    兵猴传奇

    沈石溪总能设计出出人意料的情节,所有的故事情节都极具传奇色彩。类似的情节设计是非常体现作者功力的,只有不一般的设计才会吸引读者,而沈石溪擅长此道。他总能设计出“陡峭”的情节,这是他动物小说的一大特点。沈石溪动物小说的第二大特点是情绪饱满、爱憎分明。动物小说本身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命题——生命意识,即通过动物的故事,体现生命价值、意义和追求。
  • 将爱情进行到底

    将爱情进行到底

    这是一个关于青春、友情、爱情和奋斗的故事,里面有梦想、有流行、有浪漫,而同时也有现实中的无奈与困惑。该小说通过感人剧情,反映出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