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3900000015

第15章 汉纪(5)

太后将父亲临泗侯吕公封为宣王,追尊哥哥吕泽为悼武王。这两位当时都已离世,吕太后这一手叫“投石问路”,想以此试探朝臣的反应,然后开始逐渐分封吕氏称王。

太后计划逐步将吕氏封王,就先封名义上是惠帝儿子的刘强为淮阳王,刘不疑为常山王。于是,大臣们心领神会,就上奏太后请求将悼武王吕泽的长子郦侯吕台封为吕王,划出齐国的济南郡,将其封为吕国。

到了汉高后七年(公元前181年),吕氏封王的越来越多,朝政渐渐掌握在了吕家手中。朱虚侯刘章是齐王刘肥的次子,年方二十,身强力壮,也很有谋略,一直对刘氏没有实权愤愤不平。

刘章曾在宫中负责侍奉太后饮酒,太后让他为监酒官,刘章自己请求说:“我是将军的后代,请太后允许我按军法监酒。”太后说:“好啊。”喝得差不多时,刘章想唱《耕田歌》为大家饮酒助乐,太后答应了。刘章就唱道:“深耕埋种,秧苗疏松;不是同种,锄头挖走。”太后听出了他的弦外之音,没有说话。

过了一会儿,有一吕家人不胜酒力,想离席逃酒,刘章追上去,拔剑斩杀了他,回来报告太后说:“有一人逃酒,我已按军法将他处斩!”在场的人都大吃一惊,吕太后因为已经同意他按军法监酒,找不出治他罪的理由,于是结束宴会。

从此之后,刘章受到吕家人的敬畏,朝廷大臣也依附于他,刘氏宗室的势力因此得到增强。

陈平担心吕家的人作乱,又苦于自身力量薄弱无法制约,还担心大祸落到自己头上。有一天,陈平闲居在家,苦苦思索对策。正好陆贾来拜访,没向陈平请示就径直进入,而陈平竟然没有发现。

陆贾说:“丞相这么专注地思考什么事?”

陈平说:“你认为我在思考什么事呢?”

陆贾说:“您富贵已到极点,没有其他欲望了;能让您忧虑的,就只有吕家人,还有年幼的皇帝了。”

陈平说:“对啊。你有什么办法吗?”

陆贾说:“天下是否安定,取决于宰相;天下是否战乱,取决于大将。将、相相处融洽,士人就会归附;那么天下即使有变故,大权也不会旁落。社稷的安危大计,实际就取决于将、相二位。我曾想对太尉周勃说明这些道理,周勃把我的话当做笑话不放在心上。您为什么不与太尉交好,紧密联合呢?”于是在对付吕家的重要问题上为陈平献计献策。

陈平采纳陆贾的计策,在周勃大寿时献上500斤黄金,并举办丰盛的宴席;周勃也以相当的礼节回报他。之后两人相互结好,关系紧密,吕氏篡国的阴谋越来越难以得逞。

次年七月,吕太后病得很厉害,就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率领北军;南军则由吕王吕产率领。太后告诫吕产、吕禄说:“吕氏受封为王,众臣一直愤愤不平。我就要去世了,皇帝年纪还小,我担心大臣们会乘机发难。你们一定要将军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守住皇宫,千万不要为我送丧,以免离开重地后被人牵制。”

不久,太后去世,留下遗诏:大赦天下,任命吕王吕产为相国,皇后封给了吕禄的女儿。

诸吕作乱

太后吕雉去世后,吕家人预谋造反,因为惧怕大臣周勃、灌婴等人,所以没敢贸然发动。朱虚侯刘章当时在长安负责朝廷宫中住宿警卫,他娶了吕禄的女儿为妻,所以预先得知了吕氏的阴谋,就秘密将消息告诉了哥哥齐王刘襄,想让刘襄率领军队向西,自己和东牟侯刘兴居在长安城内加以接应,来诛灭吕家的人,立刘襄为皇帝。齐王就和他舅舅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密谋起兵大计。

齐国国相召平反对发兵,齐王听说后决定杀他灭口。召平得知后,就发兵包围王宫。魏勃骗召平说:“齐王没有朝廷的虎符就擅自发兵,是违法的。您发兵包围王宫,做得很好,我请求为您带兵入宫围住齐王。”召平相信了,就将军队指挥权交给了魏勃。

魏勃得到军权后,就把相府包围起来,召平只好自杀。于是齐王任命驷钧为国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发动起国内所有军队。

祝午奉齐王之命前往东面的琅琊国,骗琅琊王刘泽说:“吕氏发动变乱,齐王发兵准备西入长安诛杀他们。齐王因为自己年纪轻,不熟悉军事,想请大王来掌管齐国大事。大王您在高帝刘邦时就已经开始带兵了,经验丰富,请您前往齐都临淄,协助齐王共谋大事。”

琅琊王相信了他的话,立即前往拜见齐王。齐王趁机扣留了琅琊王,而让祝午征发琅琊国的全部军队,交由自己亲自统一指挥。

琅琊王对齐王说:“大王贵为高皇帝嫡长孙,立为皇帝是理所应当之事;现在各位大臣对拥立谁做皇帝犹豫不定,而我在刘氏宗族中年龄最大,这件事自然也应当由我决定。现在大王把我留在这儿,我什么也做不了,还不如让我入关为您谋划大事。”齐王认为他说得有道理,就准备了许多马车送琅琊王入关。

琅琊王出发后,齐王就率领军队向西进攻济南国。齐王派人将檄文送到各诸侯王手中,历数吕氏的罪名,并直言出兵意图,就是要诛杀他们。

相国吕产等人听说齐王举兵,马上命颍阴侯灌婴带兵讨伐。灌婴行军到达荥阳,心里想:“吕氏在关中手握重兵,预谋造反,取代刘氏自立为帝。现在我若打败齐军,回去报告朝廷,等于是在帮助吕氏谋反。”

于是灌婴就在荥阳驻扎下来,并对齐王和各诸侯国表态,与他们相联合,静待吕氏发起变乱,然后一起诛灭吕氏。齐王得知以后,就退回到齐国的西部边境,等待联合发兵的时机。

吕禄、吕产虽预谋叛变已久,但朝廷内畏惧周勃、刘章等人,朝廷外害怕齐国和楚国的军队,又担心灌婴背叛他们,就想先让灌婴讨平齐军之后再动手,所以一直犹豫不决。

周勃手中当时已没有兵权。曲周侯郦商年老生病,儿子郦寄与吕禄关系甚好,周勃就与陈平谋划,派人劫持了郦商,让他儿子郦寄去骗吕禄说:“天下是由高帝和吕后一起打下来的,姓刘的有9个人被立为诸侯王,姓吕的有三个人被立为诸侯王,这些都已通过众臣商议达成一致,事情已经向天下的诸侯宣布,诸侯也表示同意。

“现在太后驾崩,皇帝年幼,您身佩赵王大印,不赶紧回封国严加防守,却出任上将,率领军队留在京师,这些举动都引起大臣、诸侯的怀疑。您为何不把将印交还给朝廷,把军队交给太尉,再请梁王吕产归还相国大印,然后您和梁王一起与群臣立约,各自回到封国。

“这样齐国就会撤军,大臣得以心安,您也可以高枕无忧,去做千里之逍遥自在地的诸侯王了。这真是后辈子孙的福祉啊。”

吕禄相信郦寄,也同意了他的计策,想把军队交给太尉,就派人把这个打算告诉吕产和吕氏的长辈。但是大家对此意见不一,一直犹豫不决,还是不能做出决定。

九月初十清晨,正行使御史大夫职权的平阳侯曹窋,到吕产家与他谋事。郎中令贾寿出使齐国返回,数落吕产说:“大王为什么之前不早去封国!现在就算想去,还去得了吗?”于是把灌婴与齐、楚两国联合,想诛灭吕氏的事详细告诉了吕产,劝吕产立即动身,回皇宫死守。贾寿的话曹窗听到了不少,就快马加鞭赶回去告诉陈平和周勃。

周勃试图进入北军军营,却被守卫阻拦。襄平侯纪通负责掌管皇帝符节,周勃就让他持符节,谎称太尉进北军军营是经皇帝允许的。

在这之前,周勃已命令郦寄和典客刘揭先去劝说吕禄:“皇帝已将北军交由太尉守护,想让您去封国。您快交出将印,告辞离去;否则的话,大祸就将来临了!”吕禄以为郦寄不会欺骗自己,就解下将印交给刘揭,由周勃指挥北军。所以周勃进入北军时,吕禄已经离去。

周勃进入营门,在军中下令说:“拥护吕氏的袒露右胳膊,支持刘氏的袒露左胳膊!”军中将士全都袒露左胳膊。太尉因此得以指挥北军,但南军尚未控制。

刘章被陈平调来辅佐周勃,周勃派刘章监守军门,派曹窋告诉统率禁卫军的卫尉说:“不许让相国吕产踏进殿门!”

吕产不知道吕禄离开北军的消息,就进入未央宫,准备作乱。吕产来到殿门前,却被禁卫军阻挡,无法入内,只好在殿门外走来走去。曹窋怕拦不住吕产入宫,就骑马告诉周勃。周勃当时还怕不能战胜诸吕,就没敢将诛灭吕氏的意图公开宣布,就对刘章说:“赶紧入宫护卫皇帝!”刘章请求给他士兵,周勃将一千多人调拨给了他。

刘章进入未央官大门,正看到吕产在廷中走来走去。当时将近傍晚,刘章率领军队向吕产攻击,吕产逃走。天空忽然刮起大风,吕产的军队自乱阵脚,没有人敢上前战斗。刘章等人追逐吕产,最终将吕产杀死在郎中府的厕所里。

刘章杀死吕产后,受到由皇帝所派手持皇帝符节的谒者前来慰劳。刘章要夺符节,谒者不肯放手,刘章就与谒者坐上同一辆马车,凭借皇帝的符节,驱车疾驰,斩杀了长乐卫尉吕更始。

刘章回来之后,驾车驰入北军,报告周勃。周勃十分高兴,向刘章下拜,祝贺说:“所担忧的只有吕产。现在吕产伏诛,天下已定了!”于是派多路人马搜捕吕氏族人,不论老少一律处斩。

刘恒能持重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个儿子,他先被封为代王,吕太后死后登上皇位,即汉文帝。

刘恒的母亲薄姬原本是魏王豹的宫女,魏王豹曾与项羽、刘邦一起反抗秦朝。刘邦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发现了她,把她带进后宫,后来她生了刘恒,成为刘邦庞大后宫中的一个普通妃子。

刘邦当上皇帝以后,宠爱戚夫人,冷落皇后吕雉,并多次打算将吕后儿子刘盈的太子位废掉,由戚夫人儿子如意取代。吕后为了保住儿子和自己的地位,也不甘示弱,在朝廷内外多方活动,宫廷内外局势紧张,关系复杂。薄姬处在夹缝之中,时时处处小心谨慎。刘恒在母亲的教导下,从小便养成了谨小慎微、温和谦让的性格。他们母子对别人来说没有丝毫威胁,虽默默无闻但也平安度日。

《前汉书续集》版画之汉文帝即位图

吕太后死后,刘氏与周勃、陈平等开国功臣联手,铲平吕氏集团。在选择谁为新君的过程中,人们渐渐开始注意到了代王刘恒,他的身份足以服众;他的母亲薄姬为人温和审慎,家族势力弱小,与吕后截然不同;刘恒本人性情宽厚仁慈,不可能成为喜爱杀人的暴君。经过多次讨论,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立刘恒为帝。周勃、陈平等人派出使者,到代郡迎接刘恒。刘恒接到消息后十分镇定,他迅速召集心腹人员,讨论事情的真假与应对的方案。郎中令张武认为这事情不可相信,猜测是吕家人设的骗局,赵王刘如意就是被骗到京城以后毒死的。中尉宋昌则认为,吕氏已被诛灭,刘氏重新崛起;代王在所有刘氏子弟之中,身份高,年龄大,名声好,最适合接替帝位。众人议论纷纷,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派刘恒的舅舅薄昭前去长安探听虚实,回来后再做定夺。

薄昭迅速赶到长安,拜见了周勃等人,了解了事实真相。将真相,回去后报告给代王刘恒。局势已经明朗,为了避免招摇引起的反感,刘恒带着宋昌、张武等人,分乘两辆普普通通的车子,悄悄地赶往长安。车队走到距离长安城大约50里时,刘恒命令停下车子,派宋昌到城里先观察局势,了解一下情况有无变化。宋昌赶到城中,看到周勃、陈平及群臣早已做好准备,列队集合,等候刘恒到来。宋昌返回报告,刘恒思索片刻,这才向车队下令以最快速度赶到长安。

车队来到,朝中大小官员前来拜见,口中称臣。刘恒站在车边,恭敬还礼。周勃走上前来,对刘恒说:“请您到这边来单独说几句话。”刘恒不动声色,看了宋昌一眼,宋昌会意,上前说道:“如果讲的是公事,大可当众讲出;如果讲的是私事,王者大公无私,还是免了吧。”周勃听完,就跪在地上,从怀里掏出皇帝专用的玉玺,双手捧着献给刘恒。刘恒觉得时机不对,周勃过于草率,皱了皱眉,没有接受,对周勃说:“这件事到城里再说吧。”周勃明白了刘恒的想法,躬身施礼,恭恭敬敬地收起了玉玺。

车队到达代王府,太尉周勃、丞相陈平、朱虚侯刘章、御史大夫张苍等人再次到刘恒面前参拜,并将由群臣联合签名请求刘恒称帝的表章毕恭毕敬地交给了他。刘恒按照礼法的要求拒绝了数次,群臣也按照礼法的要求奏请了数次。礼仪完毕,群臣献上玉玺,刘恒接受,正式成为汉朝的皇帝。

周亚夫治军

汉文帝后六年(公元前158年),有一次,文帝亲自前往军队慰劳将士,先到达驻扎在霸上和棘门的军营,文帝一行直接骑马进入营寨,并受到将军和部下的热情迎送。

周亚夫细柳式车图

接着文帝到达细柳的军营,那里由周亚夫率兵驻扎。只见细柳营的将士们都身披铠甲,手执锋利的武器,拿着张满弦的弓弩。文帝的先驱队伍先到,想进去,遭到营门口卫兵的阻拦。先驱说:“天子马上就要到了!”把守营门的军门都尉说:“将军有令:‘军队听的是将军的号令,不听皇帝的诏令。’”

过了一会,文帝也到了,仍然受到阻拦。于是文帝便派使者持符节诏告周亚夫:“我想进入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方才下令道:“打开军营大门!”守卫军营大门的军官要求文帝一行驾车骑马的人说:“将军有规定:军中不允许骑马。”于是文帝等人就拉着缰绳缓缓前行。到了军营,手执兵器的周亚夫向文帝作揖说:“穿着盔甲的武士不能够下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陛下。”文帝被他感动,神情庄重,扶着车前横木,派人称谢说:“皇帝敬劳将军!”等劳军仪式结束后才离开。

出了营门,群臣都表示惊讶。文帝说:“唉!真正的将军应该是这样的才对!前面所经过的霸上和棘门的军队,就像儿戏一般。如果遇到偷袭,他们很容易就会被俘虏。至于周亚夫,谁能够冒犯他呢?”

七国之乱

汉文帝的时候,吴国的太子入京朝见,陪皇太子一起赌博喝酒。吴太子赌博的时候争棋,态度不是很恭敬,皇太子一气之下就拿棋盘砸死了吴太子。

吴太子被送回吴地安葬,吴王刘濞生气地说:“天下都是刘家的天下,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好了,又何必送回来!”又把吴太子送回长安安葬。

吴王从此以后,就不太遵守朝廷礼节,后称病不去朝见。文帝没有追究,吴王又在他的封地征敛赋税,包庇罪犯。

晁错多次将吴王的恶行上报,提出削减他的封地。文帝宽厚,不忍心处罚吴王,吴王因此更加骄横。景帝继位后,晁错又劝说景帝,景帝在朝廷发起群臣的讨论。吴王听说后,怕朝廷做出对自己不利的决定,就想发动叛乱。

朝廷最终决定将吴国的会稽、豫章两郡割夺,诏书送到吴国,吴王立即起兵,杀死了朝廷任命的俸禄不足两千石的官吏。吴王起兵后,胶西、胶东、菑川、济南、楚、赵也一同叛乱,一共七个诸侯国,史称“七国之乱”。

汉景帝

吴王实行全民皆兵制,在吴国下令说:“我今年62岁了,亲自率领军队;我的小儿子14岁,也跟着军队打仗。凡是年龄在我和我小儿子之间的,都要从军出征。”一共征发了20多万人。吴王在广陵起兵,向西渡过淮河,会合楚军一同向梁国进攻,节节胜利,梁王被迫退到睢阳城据守。吴王还向各诸侯传送檄文,列举晁错的罪名,借口诛杀晁错、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想与各诸侯联合。

同类推荐
  • 曙光初现(1940-1949)

    曙光初现(1940-194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从国共共同抗日为起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蒋介石父子最后逃离大陆。
  •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尽显繁荣(1990-1999)

    尽显繁荣(1990-1999)

    本书主要介绍了1990年到1999年这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涉及我国的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党的政策,经济发展,港澳回归等等。
  • 擎国

    擎国

    穿越不可怕,穿越后从零开始也不可怕,但如果有个前辈比你早穿越,而且人家还当上了皇帝,你说这可怕不可怕?
  • 汉唐天下

    汉唐天下

    没天理呀,一个马路的开口井,就把俺扔回了黑暗混战的五代十国。既没有高强的武功,也没有超人的学识,俺不过是一个历史爱好者而已。在这黑暗的时代,没奈何,看我一个没落贵族,如何赤手空拳,不甘不屈,取汉中,定西蜀,平西南,夺甘陇,争霸中原,豪夺江南。对阵四海英雄,享尽天下风流,重创一个辉煌的汉唐天下!!
热门推荐
  • 异海

    异海

    20世纪80年代,一个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战功的军人吴××接到国家指派的神秘任务:化名曹沧,参与一个中美合作的物理实验。这个实验的目的是尝试进入另外一个空间——异海。随着中美联合实验在诡秘异海的展开,一系列离奇惊险的状况不断发生,很多神秘事件的谜团也慢慢浮出水面:疍族的《水路簿》、神秘的百慕大三角、西汉黄金的消失、罗布泊实验、大西洋科考、星球大战计划、末日黎明计划、费城实验……曹沧逐渐发现此次联合实验的目的是为了在异海建立新的世界秩序。
  • 女侠,放开那个长官

    女侠,放开那个长官

    “你想我死,我如你所愿!”她退到崖边,张开双臂往后倒去。再次醒来,她竟然穿越到了未来世界,遇上转世的他。当她将心捧在手里献出去,却等来一场无妄之灾。“逼我?傅辛言,你别后悔!”她会让他再次的背叛付出巨大代价!
  • 嚣张皇妃很倾城

    嚣张皇妃很倾城

    【蓬莱岛原创社团出品】一朝穿越。她成了帝都声名赫赫的废物。而他是冷血无情的妖孽王爷。一道圣旨将天差地别的两个人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凤鸣天下,谁主沉浮。腹黑王妃对上冷血王爷,谁又征服了谁???
  • 厚爱成婚

    厚爱成婚

    三年爱恋终究禁不起背叛,曾经痴恋的爱人也可以老死不相往来,一怒之下,顾向晚义无反顾地进了娱乐圈这个大染缸。每一段绯闻,每一个徘徊在她身边的男人,都不过是她想要以此挽回那个男人的心的武器,可是他轻飘飘的一句话都在嘲笑她的无知跟幼稚。他说:“她怎么样都跟我没关系。”***两年后终于她心累了,当她褪去所有光环想重回宁静的时候,却遇上了她的命中注定。【顾向晚:他是我心里最后一个!】当苏景白听到这句话的时候,那张一成不变的俊脸终于有了淡漠之外的情绪,不管她说的是真是假,他心里清楚自己是不可能放开她了。本以为他是根呆木,却没想到却是个空心的,里边还装了一桶的黑墨水!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一个冷艳高贵接地气!谁输谁赢,床上见!
  • 嫡女妖妃

    嫡女妖妃

    她重生前对爱情充满渴望,一直在追寻着属于自己的爱情童话故事,却最终被逼婚:她重生后成为大周皇后周蔷的妹妹,在上天的指引下与自己的真命天子南唐后主李煜奇迹般的相遇了……只因姐姐的缘故,不得不隐藏自己的爱意。直到姐姐的离世,她代替姐姐终成所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

    开创智慧人生的九大法则

    具有高效能成功素质的人,到哪里都是人才,到任何岗位上都会受到重用本书综合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的教育理念以及现代人才学、成功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出了高效能人士成功背后的黄金法则,这些法则会帮你发现成功的真相,更深刻的理解社会、人性和竞争的本质,合理运用它们,成功会越来越近...
  • 绝萌冷面妖妃

    绝萌冷面妖妃

    今晨夜,那个从小就站在神界权力的最高处成长,被包围在权力阴影中的冷面男子,血液里却对她有着疯狂的执著。陌瑶菲,本只是命运圣母用一滴眼泪捏造的倾世精灵,却沦落成了修罗帝王捉弄的小小妖精。修罗万年的追寻……于她,已是曾经万年的遗忘和舍弃;于他,却是两千年里至痛的自我冰封。冥王VS小妖妃。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中外名人故事(中国儿童课外必读)

    走近英雄、接近名人,令人感慨颇多:他们天赋的秉性令人称羡不已;他们顽强的意志令人啧啧称奇。打开这本《中外名人故事》,就像走进了先贤们的心灵世界;阅读名人的故事,就像与先贤对话。它能使我们洞察人生,丰富阅历,从名人的人生道路中获得珍贵的人生启示,从而激励我们学习和继承名人优秀的品质。本书用简练生动的语言讲述名人的人生、讲述名人在一生中经历的风风雨雨,重点剖析名人的成败之道和独特的人格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