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1200000009

第9章 文人做官的瓶颈(1)

耶律楚材说:“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

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改旗易帜的大历史时代,大刀阔斧远比笔头子起作用。

文人情结较重的官员在官场中本就盲人骑瞎马,再加上无法摆正位置,从而无法摆正心态,使得仕途始终处在夜半临深渊的境地。

1.文人能做官吗?

郑思肖,原名不详,是南宋末年的一位普普通通的文人。“思肖”从“赵()”,表示怀念赵宋故国的意思。他并未像文天祥、陆秀夫那样壮烈殉国,而是以著书立传的方式继续反元斗争,代表作品《心史》,有较高的史学价值。其中记载当时社会的等级为“十色”,分别是“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同时期的谢枋得《叠山集》也有此记载,与郑思肖的《心史》大致相同,略有出入,第八等为娼。不管怎么说,文人知识分子在哪个改朝换代的年头都不招统治阶级待见。这里引出一个问题,什么是文人?他们有什么作用?

但凡提到文人便会联想到知识分子,两者同属一个阶级,在不同历史时代下的叫法不同。根据《汉语词典》对“文人”的解释为“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读书人”来看,文人属于知识分子中的高层人士。古代中国的读书人是社会的重要阶层,秦汉以前统治阶级为天子、诸侯、大夫、士,读书人算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大小是个贵族。秦汉以后,士人沦为了平民,士、农、工、商成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但士的地位高于其他阶层。

文人的概念比较好理解,但凡具有文化水平的,不说学富五车、经天纬地,最起码会写个作文或者编个顺口溜,若能弄出秀句广为流传,则为不朽了。《左传》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这就是儒家思想里“三不朽”的概念。立德居第一位,中国乃礼仪之邦,向来注重德行修养,若能弄出“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之类道德故事令后世传唱,则是不朽。立功,需要特定的历史环境,这个一般不好搞。相对来说立言较为容易,如今网络工具极为发达,立言谁都可以,但能否成为不朽言论,只有交给时间去检验了。立德、立功、立言是中国文人的三大目标,不管你是否认同,这三个最高目标一直存在于每个中国文人的心中。立言的前提是要有本著作摆着,文人年龄越大这方面的心情越迫切,奋斗了一辈子的事业或学问,要给自己一个盖棺论定。所以,退休的官员因立言的情结作祟,自费出书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有“三不朽”的概念,所以文人身上具有诸多毛病。

民谚“百无一用是书生”,文人在历史中究竟起到什么作用?耶律楚材对汉儒文人曾有过经典的定论。

蒙古以武力征服世界,并不重视文治。铁木真西征以后,“中使别迭等佥言:‘虽得汉人亦无所用,不若尽去之,使草木畅茂以为牧地。’”建议把汉人全杀光,将中国本部当作天然牧场,此建议遭到了耶律楚材的坚决反对。到了元太宗窝阔台时对文人成见挺大,在他们眼中文人之乎者也的,工作能力不如工匠来得实惠,也不会编筐、造兵器,他们有什么用呢?中原大国竟然有读书这一门职业存在,对于人人劳动的蒙古人来说甚是稀奇。耶律楚材说:“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1]这番话概括出了文人的核心作用,那就是守《元史·耶律楚材传》丁酉,楚材奏曰:“制器者必用良工,守成者必用儒臣。儒臣之事业,非积数十年,殆未易成也。”帝曰:“果尔,可官其人。”楚材曰:“请校试之。”乃命宣德州宣课使刘中随郡考试,以经义、词赋、论分为三科,儒人被俘为奴者,亦令就试,其主匿弗遣者死。得士凡四千三十人,免为奴者四之一。

江山。元代统治者或许不清楚“创业难守业更难”的道理,总是看文人不顺眼。儒臣与工匠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只是工种不同,一个制作器具,一个治理天下。

乱世出英雄,治世出能臣。改旗易帜的大历史时代,大刀阔斧远比笔头子起作用,文臣儒士的作用在乱世显现不出来。帝国需要发展或者出现社会危机的时候,文臣的作用体现得最为具体,譬如社会改革。

社会改革是社会危机的产物,即社会的发展偏离了正轨,滑向崩溃的边缘。通常此际,总会有思想觉醒的知识分子跳出来,试图以改革之方式将积弊已深的社会拉回原点,引向统治阶级意识中的理想之路。诸如春秋管仲改革、秦之商鞅变法、楚国吴起变法、汉代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宋代熙宁变法、明代张居正改革、清末戊戌变法等等。王朝崩溃前夕,通常由文人知识分子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于既倒,文官士大夫阶层拯救失败后,才会有其他阶层或武装夺权或起义反抗,继而改朝换代,历史的发展通常沿着这一规律前进。

由此可见,文人从狭义方面来讲是那些唧唧歪歪吟诗作对的知识分子,从广义上来讲他们是智慧阶层,能够左右历史的进程,同时文化与物质的创造和承传也是由他们来完成的。社会如果缺少了文人知识分子,那么我们也就离茹毛饮血刀耕火种不远了。儒家思想强调“学而优则仕”,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文人指明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终身奋斗目标。问题又来了,文人究竟能不能做好官?

2.“得瑟”是文人做官的通病

《新唐书·裴行俭传》载:(裴行俭)善知人,在吏部时,见苏味道、王抃,谓曰:“二君后皆掌铨衡。”李敬玄盛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才,引示行俭,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如勃等,虽有才而浮躁炫露,岂享爵禄者哉?炯颇沉默,可至令长,余皆不得其死。”

裴行俭是唐高宗时的名臣名将,“武能上马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这句话是专门为他准备的。裴行俭师从大唐名将苏定方,一生举荐了很多人,如程务挺、张虔勖、崔智、王方翼等俱为当世名将,熟悉唐史的对这些人并不陌生。当有人向他举荐“初唐四杰”的时候,裴行俭说了上面的话,他对文人已经看到了骨子里,正所谓一针见血之论。

首先裴行俭肯定了“初唐四杰”的才华,唐初文坛他们四人举足轻重,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文坛巨擘未出道时,他们四个叱咤风云。继而裴行俭指出了虽然他们有才但毛病不老少,四个字概括“浮躁炫露”,翻译成现代话就是太能得瑟,这种人如果当了官,必然堤高于岸浪必摧之。

“初唐四杰”果然如裴行俭说的那般,王勃写完《滕王阁序》掉水里淹死了;卢照邻身体不健康,自小患了“风疾”,因不能忍受病痛而跳水自杀;骆宾王站错了队,参与徐敬业(徐茂公之孙)公开反武则天,讨伐檄文是他写的,失败被诛;四人保留全尸的只有杨炯,却仅仅做到了盈川县令的小官。

民国时期的许止净居士在谈论此事时,说了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浮躁炫露’四字,斫丧多少文人,而又为文人之通病,然皆以仅有文艺而乏器识之故。苟有器识,则自能浑厚沉默,可以入德载福矣。”许大师说很多文人败在了“浮躁炫露”这种处世态度上,如果能明白这四个字的危害及危险,也就能入德载福了。但可惜很少有文人明白其中的道理,他们不是智慧阶层吗,怎么忽然间不智慧了?苏轼的一句诗可以为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浮躁炫露”是文人通病的高度概括,窃以为至少可以划分出多条细则,每一条皆有为官的无数例子存在。

3.发脾气也要有资本

与自我膨胀差不多,俗称“装犊子”,尤其是文人中的佼佼者,我们称之为“名士”的,自以为才华盖世天赋异禀,完全有理由目空一切。在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三国时期的祢衡,有“狂疾”的毛病,类似“人来疯”,而且病入膏肓,典型表现是骂人。大豆腐从他嘴里说出来能变成臭豆腐,骂人功力就这么强悍。祢衡如同吸毒瘾君子似的,不骂人难受,他骂人特狠,不讲面子,同样也不给自己留有回旋余地。祢衡有两个好朋友,都是文学圈里的大名士,孔融和杨修。这些所谓的文人在一起,相互欣赏又相互轻视,谁也不服谁。祢衡经常占他们两个便宜,管孔融叫大儿子,管杨修叫小儿子。祢衡除了切磋文学外,并不研究为官之道,所以死得很惨。

《后汉书·文苑列传》载“融既爱衡才,数称述于曹操”,时年四十岁的孔融特别欣赏二十四岁的祢衡,向曹操举荐了他。此时的曹操向天下人表现出了“英雄”的一面,还没到“奸雄”的那个时候。曹操想见一见祢衡,哪知祢衡称病不去。曹领导特来气,因爱惜自己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形象,不能杀他,于是侮辱了他一下。听说祢衡在打击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遂“召为鼓史”,大宴群臣时让祢衡击鼓助兴。下面的情节我们都很熟悉了,祢衡脱光了击鼓,一边打鼓一边骂人,上演了著名的“击鼓骂曹”。面对祢衡的反击,曹操无奈地笑道:“本欲辱衡,衡反辱孤。”目中无人得罪领导的后果极为严重,不管你如何有才如何自以为是,但那得有个底线,雷池在哪里应该清楚。否则踩了地雷,保留全尸也就成了奢望。

祢衡你是爷我惹不起,曹操略施一计把他送给了荆州的刘表。那时刘表展现给世人的政治形象与曹操差不多,对待祢衡“甚宾礼之”,到了“文章言议,非衡不定”的地步。祢衡感觉自己受到了重视,渐渐地自我膨胀起来,对待新领导极为轻慢,这就是你的不对了。祢衡在刘表身边充其量是个“御用文人”,其价值与家童、仆人、奴婢等同,伺候好人家才是你的本职工作。祢衡老毛病又犯了,刘表一想,曹操受不了的人给了我,想把杀人的罪名扣在我头上,你以为谁傻啊?刘表也找了个借口,把祢衡介绍到了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工作。

黄祖性子急,又是武人出身,他管你那个。按说经过两次官场失意,祢衡应该有所觉悟,为什么处处不招人待见?估计祢衡考虑过这个问题,从他被送到刘表那里时就有所醒悟,所以无论在荆州还是在江夏,最初的表现都很不错,大家很欢迎他,可是架不住时间长。岁月是把杀猪刀,时间久了原形毕露。一次黄祖请客,祢衡老毛病又犯了,出言不逊,搞得黄领导十分没面子。黄祖不管不顾,拉出去斩立决,祢衡时年二十六岁。

祢衡的例子足见官场中自以为是多么可怕,比这更可怕的是有才人自以为是。《三国演义》中为了表现曹操的阴险奸诈,特意在祢衡死后给曹操加了一段戏码。却说曹操知祢衡受害,笑曰:“腐儒舌剑,反自杀矣!”这个桥段的设计巧妙高明,也非常实用,给人以深刻教训。轮到祢衡“小儿子”杨修上场了。恃才傲物,要“恃才”而后方能“傲物”,一个胸无点墨的主儿也骄傲不起来。职场里通常有脾气的人都是些有本事的人,所以发脾气是要有资本的,啥也不成的绵羊只有消停啃草的命运。与祢衡相比,杨修是正常人类,懂得处世之道,譬如他与曹操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关系密切,尤其与曹植因文学情结遂致关系非比寻常,杨修不知不觉陷入了“东宫太子案”的旋涡之中。曹操选择谁来当继承人本是领导自家的分内事儿,不容外人掺和。杨修偏偏犯了这个错误,非但不避讳,反而以己之才帮助曹植屡屡通过曹操的考验。曹操得知后非常震怒,暗自决定要干掉杨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九州岛春秋》载:“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为备所杀。时王欲还,出令曰鸡肋,官属不知所谓。”时任主簿的杨修听到这一军中暗号,收拾行囊准备出发。人惊问修:你怎么知道要撤军?杨修说: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就好比眼前汉中,猜想要撤军。曹操终于找到了借口,此时已不再是当年对待祢衡那么个态度了,遂杀之。

4.做官不可得与做官不珍惜

假装清高的背后即是注重名节,实乃因为对仕途晋升及福利待遇没指望了,才来了这么一首“田园将芜胡不归”,展现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其实不是这样的,出仕做官是文人的终极目标,宋代官方宣传“书中自有黄金屋”等,文人最终目的还是为功名利禄,正所谓“天下熙攘利来利往”是也。

陶渊明的曾祖父是东晋名将陶侃,做过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封爵长沙郡公。大司马在和平年代相当于宰相,战时类似天下兵马大元帅,为朝廷一品大员。陶渊明祖上十分显赫,然而一代不如一代。祖父陶茂为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任安成太守。到了陶渊明这辈儿家道中落,虽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骆驼毕竟死了,马还健康地奔驰着。诗作可见陶渊明年轻时曾立下过“大济苍生”恢复祖上荣光之志,随着仕途不断地受挫,志向日渐消弭,也就萌生了退隐的念头。

陶渊明先是任江州祭酒,以“不堪吏职”为由辞职了,翻译过来说得好听是政治黑暗,说得难听是嫌官小。起复后先后任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祭酒、参军不是什么大官,类似参政军务,没实权。直到陶渊明四十一岁时才当上了彭泽县令这样的低级官员。当时上峰主管前来检查工作,吏员提醒陶县长如何如何招待,陶县长火往上蹿,怒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即日解印绶去职,写下了著名的《归去来兮辞》,将官场比喻“尘网”,自己喻为“羁鸟”、“池鱼”,退隐田园喻为出了“樊笼”。

通过他的仕途经历不难想象,眼瞅年过半百才做到县令级别的小官,面对曾祖父的无限荣光,他一定不甘心,但在现实面前又无能为力,所以隐居不仕也是无可奈何之选择吧!读《山海经》诗句“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不知不觉流露出了陶渊明对官场的爱恨交加。他想做高官成就一番事业,又不愿意去招待上级,既不能适应官场,只能被淘汰。《归去来兮辞》全文读过会有种酸涩的感觉,就像在外面受了委屈的孩子努力不让眼泪流出来,假装欢天喜地地回家。如果陶渊明能在官场上混下去,为什么结尾又道出了“乐夫天命复奚疑”此等认命的心声?戳穿所谓性格豁达的伪面具,露出假装清高的嘴脸和想干又混不下去、不想干又想着的矛盾心态。

陶渊明生前并不出名,刘勰著《文心雕龙》中对他只字未提,钟嵘著《诗品》仅仅将他的田园诗作列为“中品”,真正开创田园诗派的人是谢灵运。

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的大分裂大动荡时期,要么祸起萧墙,要么两国对杀。二十二岁的谢灵运出仕做官,在豫州刺史刘毅麾下任记室参军,不是多大干部,但得有个过程。很不凑巧豫州刺史刘毅造反了,出兵讨伐南宋武帝的刘裕,兵败自杀了。东晋内部的军阀自相残杀,谢灵运并未受到影响,反而返京任秘书丞。经过十年的混日子生涯,三十二岁的谢灵运任中书侍郎。中书省是帝国最高行政机构,长官为中书令,相当于宰相。谢灵运做的中书侍郎,相当于北宋时期的参知政事副宰相。仅仅过了四年,刘裕代东晋自立,创建了南宋王朝。

同类推荐
  •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是程思远先生对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从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召开的编遣会议开始,直至“文化大革命”浩劫来临,李宗仁逝世止,对桂系与蒋介石集团及桂系内部的诸多有影响的事件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
  • 临高启明

    临高启明

    穿越到乱世不是被雷劈,是他们自己的选择。有人想称王制霸,有人想解民于倒悬,有人想以己之力,阻止最后一次野蛮对文明的征服,从而改写中华民族的历史。当然也有人想得只是三妻四妾,过现世过不上的极度腐败的生活。这群三心二意,各怀抱负的普通人,没有虎躯、没有王八之气更没有弱智光环道具。乱哄哄的挤在一艘旧船上,有的只是现代机器、科技还有各式各样的理论。穿越者们怀着现世无法达成的野心、梦想和理想,向着明末的乱世进发。目标:海南。
  • 动荡年代(1960-1969)

    动荡年代(1960-1969)

    本书讲述了1960年—1969年这一段历史时期内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记录了中共中央上海会议决定继续“大跃进”,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人民解放军参加援越抗美斗争,“文化大革命”,二月抗争等历史事件。
  • 考古故事总动员

    考古故事总动员

    课堂上的知识丰富着我们的头脑,课堂外面的世界丰富着我们的阅历。对人类来说,好奇几乎是一种本能。孩子们,你们一定也想知道人类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你们更想知道,时光流逝,沧海桑田,锦绣的中华大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是啊,人类到底从何而来?世界何时开始?这些问题让我们焦灼,也让我们困惑。我们渴求答案。可惜,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我们平常阅读的课本里,也很少会出现在中学老师的课堂上。那么,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求答案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习的动力。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我们精心编写了《考古故事总动员》这本书。本书作者精心挑选了极具代表性的考古故事,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让孩子们学到真正的知识。
  • 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红色账簿:全景展示中共革命史中的货币战争(1921~1927)

    弱小的在野党,如何打败了掌握国家资源的执政党?不拿薪饷的队伍,如何战胜了拿着高福利的正规军?全新的角度来诠释红色历史,隐秘资料首次公布,颠覆你的革命观!全书运用财富与经济的视角,对我党从1921年到1927年的革命历程进行了纪实性的叙述,展示了真实的货币与战争之间那些曲折动人的故事。
热门推荐
  •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激发青少年内在潜能的发明故事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成长是一种历程,我们从无知到有知,从天真到深沉,我们用生命书写着成长的哲学,正是这些哲学的智慧丰富了我们的人生;成长是一种升华,成长的过程就是将软弱升华为刚强,将平淡升华为壮丽。
  • 水

    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狂傲少夫人

    狂傲少夫人

    新婚两月后,她用手枪对准丈夫的太阳穴,气急败坏地说:“你让开,不然我从你的尸体上踩过去,也要离开这个家。”从公公房中出来,她看着婆婆跪在凛冽的北风中,不屑地对上前求情的丈夫说:“让她跪,我现在还不想让她起来。”小女子如何狂傲对待丈夫婆婆,这其中有怎样的隐情?!
  • 把沉睡的时光摇醒

    把沉睡的时光摇醒

    《把沉睡的时光摇醒》精选了梭罗、海明威、罗斯金、莫里斯、里尔克、笛福、兰姆、马克·吐温、托尔斯泰、毛姆、戴克、怀特、艾默生等50多位全球公认的文学巨匠,近百篇最美的散文,100多幅精美插画。全书精致雅美,传承名家之灵气,有如万般激流在心中翻涌,又似气吞山河的力量,抑或万物如谜般沉默静美,给人无限的想象和心灵滋养。
  • 我是你的朱丽叶

    我是你的朱丽叶

    本书描写的是一个花痴女生与帅哥老师的悲催情感故事。米星希是学生们的知心朋友,恋爱却一直不大顺利,他和美眉老师林可可是一对欢喜冤家,两个人互相爱慕,却都不承认,他们总是吵嘴,以各种方式攻击对方——当老师的恋情出现危机时,暗恋老师的女生疯狂制定“老班培养计划”,美女老师只好绝地反击——两位“麻辣教师”以独特的风格教育学生,他们对学生宽容,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对待,为他们付出自己的努力,觉得学生就是自己的一切。我们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许多的感动,会从中感受到老师的伟大。这本书就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不仅笑料百出,有数不尽好看、好玩的故事……
  •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精华本)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本书精选了曾氏家书两百封左右,由著名作家、研究曾国藩的专家唐浩明点评,结合时局以及曾国藩的前后经历,唐浩明将曾氏的一生串联起来,评析独到,深入浅出。让读者由家书及人,对晚清政局以致整个历史的道德、文章、仕宦心理都有所了解。
  • 捡个野人做老公

    捡个野人做老公

    傍晚的阳光散着软黄色的余晖,静谧的空间里只听得见溪水叮咚流淌的声响。一棵棵苍天大树昂着首向上攀爬,与那同样绿油油的草坪连在一起,从远处看去,还真像一片翠绿色的海洋。三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季节,到处都是鸟语花香。本是一派温暖和谐的景象,在草地上疾步行走的白缨此时却是根本无暇欣赏。对于天生路痴的她来说,没有比在深山里迷路更糟糕的事了。公司组织外出郊游,由于终日宅在家里,白缨着迷于树……
  • 废材倾世:逆天小狂妃

    废材倾世:逆天小狂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让人闻风丧的绝命杀神,冷酷无情,貌倾天下。重生为最荒诞的痴傻嫡出小姐,再次睁眸,眼底怯懦褪去,寒光乍现,让人望而生畏,太子逼婚,嫡姐陷害,可笑,她已不是以前的痴傻小姐,谈笑间风云无不为之变色……一举惊爆世人眼球!
  • 中外探案推理故事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中外探案推理故事经典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共收有400个侦探推理故事,完全按照福尔摩斯的四大思维进行归类定位,但每个侦探故事却不是福尔摩斯的探案故事(因为福尔摩斯探案故事集图书市场上各种版本很容易找得到),而是从每一个思维出发,进行了主题的再选择再开掘。这些故事有古有今,有中有外,里面包涵较广,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大侦探、大警官,也有不为人们所知的小侦探、小警官,他们每个人都有着运筹帷幄的智慧、敏锐缜密的逻辑分析能力,掌握多种技能的科学知识、无所不知的百科万事通。
  • 重生狂妃:凤逆九天

    重生狂妃:凤逆九天

    前一世,她是软弱可欺的正牌王妃,却遭受剜目割舌,遭受百般凌虐。甚至最终被毒杀身亡。第二世,她再世重生,强势回归。却不料父亲被杀,仇人正是前世的丈夫。和亲是么?好!她第一巴掌打了毒妇侧妃,第二巴掌打了渣男王爷!第三巴掌打了昏庸皇帝!浴火涅磐,凤逆九天,且看第一狂妃如何扶摇直上,傲倾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