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70400000013

第13章 聪明人都是神推理高手(3)

科学归纳推理提倡一种面对知识和结论不轻信而是多加思考的习惯,这在目前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显得尤为重要。一些媒体经常向大众传播一些所谓“科学知识”,例如有时说“饭后需要多散步”,有时又说“饭后百步走其实对身体并不好”,有时说“咖啡有助于醒酒”,有时又说“喝酒之后喝咖啡不好”,诸如此类自相矛盾的信息,简直让人眼花缭乱,不知所措。而运用科学归纳推理来考察对象与属性之间的因果联系,能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探求事物的本质,发现事物的规律,从而能比较准确地把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些不确定的信息,即具有概率性质的信息,例如天阴了有一定可能性是要下雨等等,利用这些具有概率性质的信息进行推理,便是概率推理,它也是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分析,结合专家经验知识,由已知的变量信息来推导未知的变量信息的过程。

正如逻辑学是演绎推理的支柱,概率推理也和概率学是密不可分的。概率学是人们研究随机事件的一项科学技术。我们日常生活中,如应聘、谈恋爱、结婚、生子、彩票、算命、军事、经济中都涉及概率学。同时,它还是现代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绝大多数的科学技术领域,如在气象学上可以运用于天气预报、地震预报等方面;在经济学上可以运用于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例如产品的抽样调查等;在通信工程中可以运用于提高信号的抗干扰性、分辨率等方面。

概率是由巨大数据统计后得出的结论,描述的是一种大的整体的趋势,因此它只能为真实情况限定一个范围,而不能准确地预测真实情况。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排除硬币直立的情况下,掷一枚硬币,正面和反面出现的几率都是50%,但是有一个人掷了二十次硬币,有13次是正面,只有7次是反面,如果他再掷二十次很可能会得到其他不一样的结果。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不知不觉中运用到概率推理,然而我们在运用概率推理时,常常会陷入一些误区,以下这个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假如在某个流行病疫区,每1000人中有1人携带流行病病毒,而有一种检查可以100%诊断出携带病毒的人,但是还有5%的可能性把没有携带病毒的人误诊为有携带病毒。随机在该疫区抽取一个人进行这项检查,检查结果呈阳性即此人为病毒携带者,那么他真的是病毒携带者的概率是多少呢?

有些人也许会回答是95%,然而这个答案是错误的。因为1000人当中只有1人检查结果呈阳性并且是真正携带了这种病毒,而没有携带病毒的999人也进行了同样的检查,由于该检查会将5%的人误诊为病毒携带者,所以一共将会有51人的检查结果呈阳性,而其中只有1人才是真正的病毒携带者,所以当1个人检查结果呈阳性,他真正是病毒携带者的概率仅有1/51,即不到2%。

为什么有些人在面对上面那道题进行概率推理时会陷入误区,原因是他们过分看重个别事件所提供的证据,而忽视了统计学的信息,从而产生了认知错觉。他们一方面过分重视该项检查能够100%诊断出携带病毒的人这个个案信息,另一方面又过分忽视了1000人中只有1个人是病毒携带者的基本比率信息,从而过高地估计了检验结果呈阳性所代表的患病概率。因此,我们必须全面了解并且充分掌握已知的概率信息,才能提高概率推理的准确率。

5.推理高手无处不在

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名叫公输班(后人称鲁班)的工匠在一次去林中砍树的时候被一株齿形的茅草割伤了手,他一边包扎手上的伤口一边思考,既然这种齿状的茅草可以割伤手,那么假如有一种齿状的更加锋利的东西,是否能够割断木头呢?于是他回家之后,根据齿状茅草的特点,经过反复实验,终于研制出了一种呈齿状能够割断木头的新型工具——锯子。

公输班发明锯子的灵感,正是一个类比推理的过程。他的推理思路是这样的:因为茅草是齿形的,且茅草能割破手,而我需要一种能割断木头的工具,所以它也可以是齿形的。

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许多数学定律和科学定理都是科学家根据类比推理而得出的结论,其中包括著名的“以太理论”。

17世纪中期,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经过研究比较,发现光和声具有一系列相同的性质:直线传播、有反射和干扰等。又根据声是一种周期运动所引起、呈波动状态的性质,得出了光也可能有呈波动状态的属性,从而提出了光波假说,即“以太”的概念。“以太”概念的提出,对整个物理学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这之后的许多年人们一直在寻找“以太”,但一直没有成功,直到二百多年后科学家们才通过精确的实验否定了以太的存在,从而促进了相对论的建立。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类比推理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它所做出的结论不一定是正确的。它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相比较的两个事物的共同属性,如果前提中确认的共同属性很少,而且共同属性和推出来的属性没有什么关系,这样的类比推理就极不可靠,称为机械类比。下面的故事就讽刺了机械类比的荒诞性。

加拿大外交官切斯特·郎宁于19世纪末出生于中国,小时候由中国的奶妈照顾。郎宁长大成人之后回到加拿大,虽然当时北美实行“排华法案”,社会上对中国人比较排斥,但是郎宁依然毫不避讳他在中国出生成长的这段经历,还在公开场合多次表达对小时候照顾他的中国奶妈的怀念和感激。

后来在郎宁竞选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争对手就以此攻击他:“你多次宣传你是喝中国奶妈的奶水长大的,毫无疑问你具有中国血统。”

郎宁并没有直接反驳对手的话,而是平静地说:“是的,也许你的话是对的,不过我还想问一个问题,你又是喝什么奶长大的呢?”

竞争对手得意地说:“我当然是喝牛奶长大的!”

郎宁微笑着说道:“哦,原来如此,你说我是喝中国奶妈的奶水长大的,所以具有中国血统,那么喝牛奶长大的你毫无疑问就具有牛的血统喽。”

周围人听后一阵哄笑,竞争对手顿时哑口无言。就这样,郎宁运用机械类比的荒诞性,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巧妙地回击了竞争对手的无理攻击。

郎宁这种反击对手的语言方式,与辩论中常用的归谬反证法十分相似。归谬反证法的特点就是:不是直接对对方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式进行正面驳斥,而是举出一个和对方的逻辑和思路相似的例子进行类比,推理出一个明显荒谬的结论,使对方论点不攻自破。在辩论中巧妙地运用这一方法,不但能一矢中的,增强自己话语的说服力,而且能形成强烈的讽刺,使话语风趣幽默,增加论辩的趣味性。

类比推理不一定对,但尽管如此,它依然对促进人类认识的进步有着很大的作用。它可以拓展人们的眼界,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一个有效的思维方法。在科学史上,许多重要的科学假说和科技发明都是利用类比推理的思维方法建立起来的,其中就包括上文提到的光波假说,还有一些仿生学发明,例如科学家根据蝙蝠可用双耳接受喉咙发出的超声波,来探测确定障碍物和昆虫所在的范围,从而发明了超声波探测仪。

德国哲学家康德曾经说过:“每当理智缺乏可靠的论证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指引我们前进。”类比推理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探索方法,掌握类比推理,能够在日常生活与思考中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我们开拓解决问题的思路。

在2006年之后,国家公务员考试引入了推理这种新题型,因其考查形式新颖、对推理能力要求较高,近年来逐渐成为公务员考试的新宠。

其中一类的推理题型是给出一组相关的词,要求通过观察分析,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一组在逻辑关系上与之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

不难看出,公务员考试的这种推理题,本质上就是运用类比推理。做这类型题目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要弄清题干所给的两个词之间的关系,题目中常见的有:因果关系、工具与作用关系、工作与作用对象的关系、物体与其运动空间的关系、特定环境与专门人员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特殊与一般的关系等等。

第二,把题目(包括选项)看完整再答题,不少考生认为类比推理题比较简单,往往题目和选项还没有看完,就匆忙选择答案,这是不可取的。

第三,注意各种关系之间的细微差别。词与词之间的关系是各种各样的,其中有些关系是非常相近的,容易混淆,应注意区别。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中推理题开始增多,难度也逐渐增加,一些题目中词组间的关系已经不仅仅是简单的并列、对立、包含等关系,很多词组间的关系很难进行概括,因此要想更好地做出推理题,考生需要多加锻炼自己的类比推理能力。

通过以上对推理的认识和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推理不仅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还能够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小到我们平时做的考试试题,挑选水果或者其他物品,大到仿生学的发明,自然科学定理的提出,无一不和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这三种常见的推理模式之一相关,由此可见,掌握推理对于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同类推荐
  • 微表情心理学

    微表情心理学

    什么每次谈判,你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却仍在不知不觉中被人看穿?为什么每次约会,你都无法走进TA的大脑、弄清TA在想什么,最终不欢而散?为什么你明明很努力却得不到应有的赏识和回报,而那个比你“懒惰”的人却能步步高升?为什么你总是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这样,或者为什么那样?《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要告诉你的,就是关于这些“为什么”的真相,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真相,使事业更成功,使人生更幸福。《微表情心理学:读心识人准到骨子里》关键词:微表情。全书由七章组成,作者结合自己二十多年的咨询经验,从身体和情感的关系角度,全面解析了身体语言背后的微妙心理,让你在商场、职场、情场无往不利!
  • 观人无隐私

    观人无隐私

    本书通过对人们外貌特征、言行举止、衣着打扮、社交表现和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探讨,更深层次挖掘一个人的性格特征和潜在心理意识,从而发现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下潜藏在人们的语言、行为之后的真正心理活动,进而总结出这种人在工作、与人相处和爱情等方面可能会做出的行为和怀有的意图,从而做到在与人相处时择其长处而用之,择其短处而避之.最终使得我们在社会上打拼时能够及时恰当地做到趋利避害。
  •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心理常识全集

    心理学能够改变人们的生活,心理常识更是以其通俗易懂的特点贴近普通人。本书选取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心理常识,通过列举心理学领域的一些权威专家的著名心理学试验以及对人的行为背后所隐含的心理常识进行阐释,达到让心理学改变生活的目的。本书无论是从知识的全面性上,还是从专业性上,都是那些渴望拥有成功人生的朋友的最佳选择。
  • 心理健康36计

    心理健康36计

    体味心理36计,让你拥有一颗轻松愉快的健康心灵。让你踏上重获心灵健康与生活幸福的途径;让你超越自我,从平凡之中领悟着人生的真味。过开心的日子,首先要有一份好心境。心境的好坏,在人不在天,在己而不在人。好的心境来自于人性的平和与淡泊。平和就是对人对事都要想开点,看点,不必斤斤计较生活中的一得一失,淡泊就是要超脱世俗的困扰、红尘的诱惑,有登高临飞宠辱皆忘的情怀。其实,保持一份好的心境并不是与世无争,也不是冷眼旁观,随波逐流,更不是封建士大夫式的悠游潇洒。拥有一份好心境,实在是一种大气魄。
热门推荐
  • 拱手河山讨你欢:错为帝妻

    拱手河山讨你欢:错为帝妻

    “深宫寂寞,臣妾今日就让皇后娘娘懂得什么叫做真正的快乐,可好?”控制不住的直接冲出冷宫,直到自己吃饱喝足以后,身侧却早已无人。落难凤凰不如鸡,曾经三千宠爱也不过过眼云烟。不过她也不稀罕,神马宠爱都是浮云,一人吃饱全家暖就好。
  • 鸭子呱呱叫

    鸭子呱呱叫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明日歌·凤凰于飞

    明日歌·凤凰于飞

    雪凤凰是名门之后,自小仰慕红线盗盒、消弭战祸的传奇,因此立下了一个奇怪的志向,成为江湖名盗,年幼时便创立“空空帮”管束江陵一地的偷儿。机缘巧合下,拜奇人弥勒为师,但她却不知不觉爱上了他。出师之后行走江湖历练,遇见了苗家的少年龙鬼,龙鬼对她一见倾心。而龙鬼的父亲却是前朝驸马,要凭借前朝玉玺复国,前朝皇子弥勒不愿受迫,雪凤凰盗出前朝玉玺,救下国家与万民,终成一代侠盗,但却盗不来一个人的心……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西游记》原来是本这么好看的管理书

    《西游记》原来是本这么好看的管理书

    本书以古典演义和现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全新解读古典名著《西游记》,帮助企业获取管理的真经。西游团队从组建到取得真经的历程,就像一个企业从建立到发展,从执行到实现目标的全过程。从中,我们学习到团队运营、领导艺术、员工激励等管理之道。全书幽默不失灼见,浅显却富有深意。因此本书既是管理者修炼的必备手册,也是员工提升自我的指南书。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行星撞地球的传说(自然瞭望书坊)

    行星撞地球的传说(自然瞭望书坊)

    人类是宇宙演化的杰作,宇宙是神秘莫测的存在。当宇宙的精灵与莫测的神秘结合在一起时,便碰撞出无数精彩的篇章。人类对宇宙的解读和探秘跨越了千年,宇宙的面貌也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类面前。
  •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反败术

    现代人智慧全书:智慧反败术

    全面、系统、分门别类地将现代人生存立世必须具备的智慧告诉您。指导您做适者生存、永立人上的强者。
  • 才女爱上冰山男

    才女爱上冰山男

    她和他遇见本来是那么的不和,为什么到最后他们爱了却又不在一起?她和他遇见本来就是缘分,为什么到最后他们又受了什么激将法选择了面对。她和他遇见本来就是一见钟情,又为什么她要面对的选择会如此艰难……俩个人相爱本来就不容易,为什么命运一而再,再而三的将他们分离?难道这是天意吗?他们会迎接、面对他们的爱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