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5000000017

第17章 万历首辅张居正

张居正是明朝万历年间首辅,湖北江陵人。生于1524年,卒于1582年,享年58岁。在中国那么多可圈可点的文治武功的宰相中,张居正无疑属于最优秀的一类。著名历史学家黎东方认为张居正不但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就是自汉以降,也只有诸葛亮与王安石二人稍可比拟。这是因为,诸葛亮只是蜀国的宰相。局促的舞台,不足以让他运筹帷幄,摇撼乾坤。王安石才情很高,人品也不错,但缺乏将理想化为现实的政治智慧。同张居正相比,王安石更像一个文人。王安石的源头是屈原,而张居正的源头是申不害与霍光。但张居正在历史上的功绩,却是远远超过申霍二人。

明代有作为的皇帝,是开国皇帝朱元璋以及篡位的皇帝朱棣,史称太祖与成祖。其后的十几位皇帝,依次为仁宗、宣宗、英宗(中间有一位景帝干了七年)、宪宗、孝宗、武宗、世宗、穆宗、神宗、光宗、熹宗与毅宗。这些皇帝除仁宗、孝宗与穆宗比较忠厚外,多半昏庸。特别是武宗与世宗两朝,共六十四年,把国家搞得一塌糊涂。穆宗是世宗的第三个儿子,继位时三十岁,享祚六年。如果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六年也能做出几件事来,怎奈穆宗素无大志,虽然俭朴本分,但沉湎酒色。所以,国政在他手上,仍没有什么起色。到万历皇帝登基,张居正出任首辅时,国家除边防稳固之外(这其中也有张居正的功劳),内政几乎乏善可陈。官员腐败,政以贿成。斯时的皇权,虽然名义上仍然是九五至尊,威加四海。但其实际的控制力已相当薄弱。京师百里之外的地方,盗贼成群――这是民不聊生的显著特征。

远在世宗中期,张居正还只是翰林院的一个编修,就痛感国运的土崩鱼烂,朝廷中的官员庸多贤少,于是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非得磊落奇伟之人,大破常格,扫除廓清,不足以弥天下之患。”张居正的宰辅之志,并不是入仕之后才有的,当他还是一个青巾学子的时候,便想成为当世的伊吕。他不是不切实际地空想,而是扎扎实实地做准备。

嘉靖四十五年三月,由于得到首辅徐阶的赏识,张居正被任命为东阁大学士而参赞入阁。他的这一地位类似于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这一年,张居正四十二岁。幸运的大门总是为有准备的人而洞开。历代的内阁,都是权力斗争最为激烈的地方,一是与皇权的摩擦,二是阁臣之间的斗争,很少有人能在那枢机之地待得长久。就是能够待在里头,也极难有所作为。但张居正却是一个特例。从他入阁到去世,他一共在内阁待了十六年,六年次辅,十年首辅。其间无论发生了什么样的政权嬗变,人事代谢,他都安居其位,岿然不动。不言施政,单从为官的角度看,张居正无疑也是最优秀的。

张居正的政治理想是“足食强兵,国富民本”,在朝廷命官“饱暖思淫欲”普通百姓“饥寒起盗心”的明代中晚期,这理想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张居正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从未放弃自己的渴求与梦想。隆庆元年,他入阁之初,就向新登帝位的穆宗上过一道《陈六事疏》,从省议论、振纲纪、重诏令、核名实、固邦本、饬武备六个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改革主张。这是张居正经过长期思考而精心写出的一份相当完备的改革文件。自商鞅以降,漫长的封建时代曾发生过几次影响深远的改革,但没有任何一位改革家提出的改革措施能像《陈六事疏》这样切中要害,而且富于操作性。此前没有,此后也没有。遗憾的是,穆宗缺乏从根本上改变朝局扭转颓败的勇气。他只是对《陈六事疏》说了几句赞扬的话,在西苑搞了一次阅兵,仅此而已。经过这一次试探,张居正知道时机并未成熟。他仍隐忍地待在内阁,在保全自己权位的前提下,力所能及做一些对社稷苍生有利的善政。

穆宗皇帝去世,作为太子的老师,随着太子朱翊钧的登基,他迅速得到了重用,取代高拱当上了首辅。万历新政的改革大幕,此时才正式拉开。

按照人们通常的说法,一个人在副职的位子上干得太久,骤膺大任,很难摆脱“小媳妇”的心态,缺乏总揽全局的才能与朝纲独断的勇气。用这一观点来衡量张居正,显然不合适。他从翰林院的编修干起,到国子监司业(相当于国立大学的教务长),到左春坊(太子的老师)以及入阁为次辅,他做过的官,不是无关国计民生的文职,就是与大办事员无异的副手。叱咤风云的封疆大吏,他一天也不曾干过。这种出身,很容易书生意气。但张居正不同,他就是他自己所说的那种“磊落伟人”。甫一上任,他就施出雷霆手段,裁汰庸官,两京不到三万名的官员,被他裁掉七千人。仅这一举动,就令天下士林为之侧目。他因此被人指斥“与天下读书人为敌”。面对汹涌而来的道德责难,张居正不为所动。为了改革,他说过“虽万箭攒体,亦不足恤”的话,没有这种敢于担当的勇气,他所领导的改革,就不可能实现历史的飞跃。

后世对万历新政的评价,大都肯定。但奇怪的是,对万历新政的倡导者张居正,却颇多攻讦之词。细究其因,是因为张居正的改革得罪了两部分最不能得罪的人:一是以皇权为代表的势豪大户,二是掌握了话语权的清流。

孟子说过:“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其实,自商鞅至康有为,封建时代的任何一次改革,莫不是拿势豪大户开刀。举凡江山易主之后,发展到一定阶段,都会产生痼疾。所谓太平盛世,就是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达到了某种平衡。士农工商各有天地,政治清明民淳事简。在这种和平的环境里,耽于享乐的人群愈来愈多,于是,攫取财富的贪欲也越来越强烈。此情之下,那些把握权柄的人总是能够通过不正常的手段,掠取和占有本不该属于他们的财富。政治家的责任,就是通过他们的领导才能,使社会资源能得到合理的分配。但是,在封建专制的情况下,这样的政治家并不多见。

张居正怀着安邦济世之心,一心想救赎饱受苦难折磨的黎民百姓。当上首辅之前,他曾说过:“长安棋局屡变,江南羽檄旁午……贪风不止,民怨日深,倘奸人乘一日之衅,则不可胜讳矣。”他深知官逼民反的道理,若对贪婪的豪强集团不加抑制,则胆小怕事的百姓都会成为揭竿而起的陈胜吴广。历史上所有的改革,莫不是豪强集团与弱势群体产生尖锐对立的情况下发生的。张居正推行的万历新政,一系列举措诸如裁汰庸官、整顿驿递、减少生员、清丈田亩、一条鞭法等等,都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老百姓的困苦。当然,也把势豪大户得罪干净。

关于第二点,张居正得罪清流的问题,至今,仍有人认为这是张居正不可饶恕的罪过。在古代,“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中国的读书人,若想光宗耀祖,只有一条出路,即博取功名,金榜题名后做官。张居正也是凭着这个途径而逐步攀上权力巅峰的。但他一直对官场上的人浮于事,政令不行而以玄谈相尚的陋习深恶痛绝。他上任之初,一些同学同乡莫不欢欣鼓舞,认为升官的机会到了。可是半年时间之后,他们便深感失望。张居正并不任人唯亲,最典型的例子有两个。一个是他的同科进士,时任湖北巡抚的汪道昆。他的确凭着张居正的关系,从地方的抚台升任为兵部左侍郎。张居正让他去蓟镇巡视边防。每到一处,这位汪侍郎第一件事就是拜会当地的文人,吟诗作赋,极尽风雅之能事。回到京城后,他呈给皇上的巡边奏疏,是一篇字斟句酌的美文。美则美矣,却对蓟镇边防的情况语焉不详。张居正看了很生气,在奏疏上批了八个字:“芝兰当道 ,不得不除!”意思很明显,你即便是一株美丽的芝草兰花,却因为长错了地方而不得不除――路是用来行走车马的,而非园圃。于是,汪道昆被皇上下令致仕,回到歙县老家,当了一名真正的吟风弄月的诗人。另一个例子是,仍为张居正同科进士的王世贞,他本想依靠张居正的关系谋求升官,但张居正觉得这位同年虽是名满天下的诗坛领袖,但并不具备“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才干,所以拒绝让他担任要职。王世贞因此记恨在心,他在晚年写了一部《嘉靖以来首辅传》,对张居正褒少贬多。他说“居正天资刻薄。好申韩法,以智术取下”。在张居正同时代中,除了这部书,另有他的前任高拱写的《病榻遗言》,也是对他多有中伤。

重用循吏而疏远清流,这是张居正的一贯主张,也是值得肯定的用人之道。但恰恰这一点,他得罪了读书人。乃至在他死后,一些清流竟然配合豪强集团,对张居正横加指斥,大肆挞伐。这不是张居正的悲哀,而是民族的悲哀。黎东方先生的一段话,道出了个中奥妙:“中国的社会,尤其是在明朝,是一个只讲私情,不讲国法的社会。谁要执法严明,谁就免不了得罪人。官位愈高,得罪人的机会便越多。想升官的升不到官,怕丢官的丢了官,说人情的说不到人情,借钱的借不到钱――如何不恨?恨张居正的人,实在太多了。”

张居正死于万历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享年五十八岁。 在他之前的一连五位首辅,没有一位死在任上。张居正真正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的死,对朱明王朝来讲,是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但是,直接从张居正推行的改革中得到实惠的万历皇帝朱翊钧,却并不这样认为。张居正出任首辅时,朱翊钧才十岁。一应国家大事,全凭张居正做主。张居正的角色,类似于摄政王。随着朱翊钧逐渐长大,特别是十六岁大婚之后,亲政的欲望越来越强烈。加之他生性喜爱钱财,为花钱的事,屡屡与张居正发生龃龉。久而久之,他由当年对张居正的言听计从变为内心厌恶。张居正死后不到一年,朱翊钧即开始了对他的清算。家产被抄,爵秩尽夺,家人死的死,谪的谪。朱翊钧本还想开棺戮尸,在众多大臣的力谏之下,才罢止了这个念头。自此,人亡政息,仅仅两年时间,万历新政带来的中兴之象,便消失净尽了。好货的朱翊钧,又上承他的祖父世宗,开始了横征暴敛,国事越发地糜烂了。在他主政的最后十几年,内忧外患一直没有停止。朱明王朝,终于在他死后二十四年彻底地崩溃了。

张居正死后的数百年,围绕他展开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每遇国难之时,总有睿智之士感叹“世上已无张居正”;而遇太平顺境,便有人站出来替皇权讲话,斥张居正是“威福自专”的权臣。平心而论,张居正是爱权力,有独操权柄的嗜好。但更应该看到,他绝不是那种以权谋私的人,他利用手中的权力,确确实实为国家、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

张居正死于京城,遗体运回江陵老家安葬。当年他的葬礼十分隆重,享受到赐祭九坛的规格,可谓达到人臣之极。但仅仅一年后,墓庐尽毁,并从此以后再没有修复。1966年,早已沦为荒坟的张居正墓被开了棺,扔了尸骨。同在1966年,万历皇帝的尸骨被付之一炬。此前的1959年,他葬于万寿山的寝宫就被考古部门打开。这寝宫,就是我们今天参观的明十三陵之一的定陵。朱翊钧与张居正,这曾经是亲密无间的君臣、师生,尔后又成为明代昏君与明臣的两极,在同一年以不同的方式暴尸骨于世间,兴许,这又是一个历史的玩笑。

关于张居正,在他死后的四百余年来,对他的是非功过从未停止过争论。而且有意思的是,每逢国家处于变革动荡之机,就有人开始怀念他并赞扬他,如抗战时期著名历史学家朱东润在桂林潜心写出《张居正大传》。解放初期,著名哲学家熊十力写出《与友人论张江陵》。在20世纪初,梁启超先生谈及明史,曾说:“明只一帝,朱洪武是也;明只一相,张江陵是也。”通过这些著作与言论可以看出,在国人眼中,张居正是力挽狂澜的救世良相。张居正自己也讲过,“世上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作非常之事”。张居正自己正是这种非常之人。

(熊召政)

同类推荐
  •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新读

    《弟子规》分为五个部分,三字一句,两句一韵,具体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生命百科)

    服饰通览中国服饰文化演变中国服饰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原始社会、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辽夏金元、明清,到近现代,都以鲜明特色为世界所瞩目。原始社会服饰(公元前21世纪之前)战国时人撰写的《吕氏春秋》、《世本》及稍晚的《淮南子》提到,黄帝、胡曹或伯余创造了衣裳。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朦胧中芳香飘来,纯洁如水月夜白,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热门推荐
  • 冷宫囚后

    冷宫囚后

    新坑文案~一场被设计的背叛,一个因爱成恨的血咒重生于异世之中,我要妖惑众生,不再做那弱者但,那款款而来的,是谁?但,那心头的悸痛,为何?我们走过爱与恨的纠缠,以为穿越千年,只为续那已断的情缘然,我心惶恐为何?那一夜,与我缱绻缠绵,为我解去血咒之人,是他、是他亦或者是他?地址如下:他穿着我亲手缝制的喜服,笑着走向她人。那抹鲜艳的红色,终究是成为了我心中无法抹去的一道伤痕……*************************她,不过是九品县官之女,平生夙愿,不过是希望找名相爱的男子,如此平淡一生。一道圣旨,代替同父异母的妹妹参加秀女大选,成为宠妃身边的一名宫女。掩去脱俗容貌,只有着那卑微的愿望,那就是好好的活着,等待出宫。却不想,这容貌,却为她招致祸患…他,当朝国君最受宠爱的七皇子,说:“若我登基为王,那么你将是我唯一的皇后。”他,当今皇后之嫡子,说:“为了你,我愿意与兄长争夺那帝王之位。”他,当朝宰相,天朝第一才子,说:“夕颜,我来温暖你,可好?”他,当朝最有权势的将门之后,说:“夕颜,从此我们碧水山涧,白马长歌,笑叹红尘,你说如此,可好?”为他人作嫁,囚禁于那深宫之中,她又该何去何从?是愿意成为那母仪天下之皇后,又是从此浪迹天涯?爱,亦或者是不爱?当爱情掺杂了阴谋过后,这般的爱情,是否还能够让人为之心动?当新娘穿着她绣好的嫁衣之时,她眼看着自己心爱的男子,牵着新娘的手,走向权势,这样的她,该选择谁?***************************正剧文,不小白,虐心为主,不排除虐身可能宫斗文,喜剧结局,或许中途会有些遗憾…**************喜欢,就请收藏,不喜欢,麻烦点右上方的叉叉,免得我们互相折磨…**************已完结旧文《下堂妇》文案如下:第一卷人生若只如初见一次意外,来到里朝,成为荆家四小姐。为了荆家女子的责任,为了荆家女子的一世荣华,被迫参与东方无涯的选妻宴。面对东方无涯的鄙夷,东方无涯的厌恶,不以为然。受到东方老爷的喜爱,成为东方家的未来主母,却惹来三姐猜疑,四姨娘的报复。幸而东方无涯的医术,才能化险为夷,也有了心动。大姐夫欧阳风的暧昧,为以后的种种埋下种子……第二卷花逝明明知道东方无涯心有所爱,却仍然是失了心、动了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间谍先生:阿富汗人

    间谍先生:阿富汗人

    惊动世界四大情报组织的间谍小说大师福赛斯!福赛斯在英国军情六处秘密工作二十多年,6岁开坦克,19岁成为战斗机飞行员!他对世界各国的间谍手法了如指掌,是美国中情局、以色列摩萨德重点关注对象!同时,他也是爱·伦坡奖得主,8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累计销量超7000万册! 间谍的世界,你不能解决问题,你就会成为问题!2005年,伦敦发生一起震惊世界的重大恐怖袭击事件。然而,警方在调查中发现,伦敦事件只是开始,“基地”组织正密谋针对西方世界的又一次特大恐怖袭击。美英情报组织对袭击的时间、地点,目标一无所知。一名被美国囚禁多年的阿富汗犯人成了关键因素。间谍马丁再次出山,冒名顶替阿富汗犯人,试图潜入“基地”组织高层。然而就在马丁抵达阿富汗之时,真正的阿富汗人突然消失了......
  • 蝶舞九天:小妖恋上仙

    蝶舞九天:小妖恋上仙

    前生,她依恋着他,而他却将她推向万丈深渊;而那个一直和她作对的人却爱着她,然,却被她推向了死亡边境。为了结三人之间的恩怨情仇,她与他相携跳下诛仙台,一同化为齑粉。今生待重来,他还是那个他,而她却不再是当初的那个人。她是继续爱他,敬他,等他,还是与深爱自己的人相守一生?他与他,哪个才是她今生的良配?*******************************************如果喜欢我,还可以看一下起点的“缘渃”作品哦~
  • 御夫有稻:绝世娘子懒为妃

    御夫有稻:绝世娘子懒为妃

    她以为只需要卖个萌再装点嫩就好!谁知,她不光得谨守奇葩家规,还得养活大爷似的一家老小。她一不小心起了点小主意,【全文完】一朝穿越成农家小萝莉,开了家古代连锁超市,富了一亩三分之地;然后一不小心养只白虎,救个江湖侠客,却被迫拜师成为江湖一派踪迹诡异的继承者;再一不小心发现个随身空间,未免资源浪费,低调的建立了神秘的百灵山庄。她无意江湖纷争、无意朝堂纷乱,更无意江山社稷帝王后妃。却不知那是家族唯一的使命!更无奈惹得当朝皇子对她威逼利诱,武林盟主与她把酒言欢,贴身护卫视她重过性命,魔教教头屡次救她于危难!搞笑的是那个从小“斗”着她长大的哑哥儿竟说是她指腹为婚的未婚夫婿?等等!哑哥儿!你说啥?
  • 狐狸先森莫轻狂

    狐狸先森莫轻狂

    ◎◎◎我叫江花花,是这个城市开的最奇异的花朵。堪称一朵璀璨的奇葩。◎◎◎曾经,我以郭芙蓉为目标,立志要外传武林。如今,我以令狐冲为目标,立志要笑傲江湖。◎◎◎有太多事情,是我们所料想不到的。小时候天天哭的鼻子冒泡丑不拉机的韩扯,竟然活生生的脱落成一个美少年!小时候成天挨我打却不敢吱声懦弱的韩扯,竟然活脱脱的蜕变成一个腹黑男!◎◎◎OMG!世间多变,唯我不变。NONO,表说姐不淑女,咱的信仰是——时刻记得自己是个淑女,然后再像汉子一样去奋斗!NONO,表说姐太能睡,咱的信仰是——睡眠是一门艺术,谁都无法阻挡我追求艺术的脚步!NONO,表说姐太狠毒,咱的信仰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礼让三分;人再犯我,我还一针;人还犯我,斩草除根!◎◎◎——“卡都给我!从今以后你们就有我江花花罩着!从今天开始我就是你们老大!谁欺负你们了就告诉我!我准奏的他回家连他娘也不认识!……”——“我,我…我也把卡给你,你也罩着我吧,好,好不好?”——“韩扯!臊不臊啊你!多大点事哭成这样!啊~鼻涕!恶心死了你!……”——“我害怕嘛,哇…我又不是故意的,你怎么这么凶啊江花花……”——“小扯子!今儿作业姐就交给你了!这么光荣的任务你不会让我失望吧?……”——“好,好吧。不过你不能跟别人说是我帮你写的作业啊!不然其他人也要找我写……”……——“江花花,你觉得这饭味道怎么样啊?……”——“还不错啊!……”——“江花花,你觉得这幅画怎么样啊?……”——“嗯哪,还不错啊!……”——“江花花,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啊?……”——“我瞅瞅啊,……嗯,不知道诶……”——“不知道?…为什么啊…”——“你要不要去剪个小平头啊?……”——“剪小平头干嘛?……”——“剪了小平头才知道是不是帅哥嘛!……”◎◎◎纵使南北半球,也无法抗拒地心引力。*——《狐狸》fans群:254684041(敲门砖:文中任意人名)——橘子新浪围脖:http://m.pgsk.com/jz0718?c=spr_web_sq_baidub_weibo_t001——欢迎大家关注。
  •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毛泽东与西游记 封神演义

    也不像对《西游记》、《水浒传》那样,在毛泽东喜欢阅读的古典文学名著中,对书中故事时常运用,随手拈来譬解事物,解释道理。从目前看到的史料中,当作政治、军事书来读,毛泽东谈起《封神演义》的时候不算多,但是,毛泽东却熟读这部书,《封神演义》占有特殊位置。他读《封神演义》虽不及《三国演义》和《红楼梦》那样,对书中故事有自己的分析,并且用他这种分析,讲述重要道理
  •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国文学名著全知道(超值金版)

    当你在唐诗中感受运转不息的生命之力和千姿百态的生命节奏;在宋词里体会清新浪漫的意境美学和缠绵绮靡的人生情感;在元曲里领略苍茫寥廓的宇宙意象和风流倜傥的浪子情怀;在明清文艺中读懂色彩斑斓的人世画卷,那么你的语言水平,你的意境格调,中国文学从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以至明清小说,你的思想情操都会得到升华。构成了一卷几千年中华文化的发展史。总有一天,你会徜徉于优美的文化典籍中欲罢不能,你会陶醉于中国最精华的语言中并能将其运用自如。这就是名著的力量
  • 朱红色的沉思

    朱红色的沉思

    他仍然依恋那片他早已离开的曾留下他童年脚印的树林,他所《依恋的小树林》的绿波,叶赛宁这句话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永远是那般澄澈纯净的儿童时代的梦;他在《村头,而我所知道的不少诗人的歌吟,至今依然抚摸着他的心;他依然不能忘怀很早很早以前的《大山梦》,总或多或少与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有所牵连。那条清清的小河》的怀抱中,“你想成为诗人吗?到你的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去寻找吧”。,我便想起俄罗斯诗人叶赛宁曾经说的这句话。也许,作者冯艺在他故乡的土地和童年的梦境中也获得了他的灵感。因为我感到。读着这集子“乡土梦魂”最初的篇章,孕育了他最初的诗行
  • 农门春,医路荣华

    农门春,医路荣华

    新文《药门贵女,神医弃妃》已经发文,欢迎收藏~医毒双绝,身手无双,一朝穿冷宫弃妃。欺负我?银针、毒药、开膛剖肚随你们选!还有灵宠开道,分分钟咬死人不偿命!————————————————————————穿越到不知名的朝代,父亲愚孝、叔婶厉害、祖母的心偏到天边,母亲体弱多病、姐姐心悸哮喘性情古怪偏激、弟弟痨病咯血半死不活,还有一个三天两头嫌弃找麻烦的未来婆婆,左春霞内牛满面:老天爷你把姐送到这是什么地儿!好吧,既来之,则安之!我命由我不由天,予我万丈荆棘,势要踏出一片锦绣!有病咱不慌,好歹是中医世家出身,治病没问题;分家就分家,小家齐心协力咱努力奔小康。喂喂喂,三天两头来找茬,当姐软柿子好捏是不是?嫌弃就嫌弃,嫌弃我穷没嫁妆,我还看不上你家的门和你家的人呢!什么?未婚夫不肯退婚执意要娶?那得看你有多少诚意、看姐乐不乐意了!“你娘这么嫌弃我,我看我们还是算了吧!”某女烦不胜烦推脱道。某男眼睛一亮,大喜:“原来你是担心这个,别怕,交给我处理!”***********************“为什么不要郡主做平妻?”她轻轻问道。小别重逢,他紧紧的拥着她,,口齿不清含糊的问道:“那个破鞋,给你提鞋也不配!她?我只要一出生就定给我的媳妇!”“夫君,你真好......”她轻喘着甜甜的笑了。是啊,她一出生就定给他做媳妇了,所以天注定,他只是她的!***********************简介无能的人求支持,那个,简介将来会完善的!谢了!推荐好友羌笛菱歌的新文《俏厨娘,秀色可餐》,链接:http://m.pgsk.com/a/808233/,作者坑品良好,大家放心跳~~(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