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4700000005

第5章 世纪之问(4)

川端康成富有象征意味的悲剧带给我们无尽的惆怅和遗憾,而茨维塔耶娃凄惨的悲剧则让我们感到万分的痛楚和辛酸。备受俄罗斯诗人和文学史家推崇的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具有优美绝伦的高贵仪表和气质,她无与伦比的语言天赋和诗歌技巧使她冲破重重困难在真正创作的上空自由翱翔。但她天生耽于幻想,惧怕孤独,一生多次追求心灵的知己,经历的都是不幸的爱情,眼睛往往被幻想蒙蔽,知己很快变成异己,自己陷入绝望,唯一解脱的办法便是将心中的痛苦倾吐于诗中,让绝望爱情的苦水化为晶莹的诗篇。她身上最令人震慑的是她心灵深处的激情,这种激情把她推向了生活的绝境和写作的巅峰,她觉得自己就是一只火凤凰在诗坛上勇敢地高歌。但由于历史环境,她迫不得已最终脱离了俄国文学的主流,和时代失之交臂,在孤绝的状态中女诗人仍然以精神的纯粹和内心的激情战胜了把她碾为粉末的帝国。1941年8月31日在苏联鞑靼自治共和国叶拉布加镇茨维塔耶娃悄悄上吊自杀了,没有惊动任何人,只有房东大婶说了一句话:“她的口粮还没有吃完呢,吃完上吊也来得及啊!”这位天才的女诗人当时她的名字几乎无人知晓,绝大多数苏联读者不知道她,少数知道她的老作家绝口不提她,他们自身有如惊弓之鸟,谁还敢提这位流亡国外17年之久的“白军眷属”呢?女诗人被草草埋葬在叶拉布加山丘上,她的作品在苏联被禁止发表达30年之久,但她的诗魂却一直高翔在帝国疆域的上空。

我不想再一一描述那些着名诗人的悲剧,不论是斯特凡·茨威格、奥拉西奥·基罗加以安眠药悄然结束自己的生命,长眠不醒,还是杰克·伦敦向自己注射过量的吗啡,让自己的心脏停止跳动,抑或是马雅可夫斯基、何塞·玛利亚·阿尔格达斯开枪自寻短见,恐怕都没有海明威的自戕,更让人感到惊心动魄和悲痛。

20世纪美国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代,但却出现了海明威这样的英雄,一个真正的硬汉,一头顽强的雄狮,但据说他家有四代精神病史,有“自杀俱乐部”之称。

海明威一生都在和自杀的冲动作斗争,直至生命的最后,他一直追求着轰轰烈烈的生。1961年7月2日清晨,海明威把装有两发子弹的猎枪塞进自己的口中,轻轻扣动了扳机,这一来不仅打飞了自己大半个脑袋,而且把整个美国,甚至全世界都给打懵了。在一个总统死了都不会举国悲哀的国家,人们都沉浸在哀痛之中,因为海明威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人们都争相仿效他和他作品中的人物。他就是美国精神的化身,人们为这种精神而哭泣。

其实,人们应该为诗人感到庆幸,虽然诗人自戕的心路历程充满血泪的残酷,但追求一种大宁静,“在适当的时候死去”(扎拉斯图拉如是说),未尝不是一件幸事,自由而死和死于自由不失为一种明智的人生选择,只要诗人的死不是对人类和大地的谩渎,只要诗人的死使其精神辉灿着如落霞之环照耀着世界,就足够了。我这并不芥川龙之介是赞美死亡,只是想说活着并不一定都是美丽的,而死去并不一定都是罪孽,不要天真地以为诗人活着就能够为这个世界创作更多更好的作品,当诗人的精神翅膀被折断时,他只有回归大地的怀抱。帕斯捷尔纳克在回顾与他同时代自杀的俄罗斯诗人时所说的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值得我们去体悟:

他们的痛苦是笔墨难以描绘的,他们的痛苦使忧愁变成一种心病。

他们的才能是值得敬佩的,他们的为人是值得纪念的,除此以外,让我们怀着同情的心,再在他们所蒙受的苦难面前低下头颅吧!1当然,仅仅低下头颅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扬起自己的心魂,去寻求诗人自杀的谜底,因为在这谜底中蕴藏着诗人创作的奥秘。但是要把高悬在诗人头上的死亡之剑移去,要让缪斯潜意识幽暗的通道曝光,这无疑是西西弗斯推的那块石头,我深知无论运用现代何种利器,这个古老的问题仍然很难最终得到令人信服的解决。不过,我既已开始推动石头,就义无返顾了,因为直面诗人“临终的眼”,缪斯那充满诱惑的召唤时时在我耳边回响,沉睡久远的诗魂正在苏醒,缓缓地开启着那扇沉重的黑暗的神秘的生死之门。

4、思无所归的命题

存在主义哲学家和文学家加缪在他那本令人惊异的哲学随笔《西西弗的神话》的开篇中就赫然写道:“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判断值得或是不值得生存下去,便是回答了哲学的最根本的问题。”这绝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这是极富人生智慧的一个命题。

从远古时代一直至今天,人类行为中恐怕没有什么比自杀更特殊的了,因为只有人类才会对自己的存在进行思考(虽然人一思考上帝就会发笑),决定是活着还是结束生命。当一部分人做出了不值得生存下去的决定,并在他们认为的灾难到来之前选择了离开人间。一般人会认为他们是疯子,除了一些少有的英雄式的自杀行为让人称赞认可以外,自杀常常是社会谴责的对象。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自杀往往闭口不谈或隐瞒真相,使自杀这一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处于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尴尬的境地。1600年莎士比亚通过哈姆莱特之口提出了“生存还是死亡?”这个人类无法回避的根本问题。为什么在不同的时代里,都会有人选择了死亡?如果说自杀是人类的特殊行为,是自由的最高证明,即决定自己生存或死亡。面对他们的选择,我们该怎么尝试着去理解呢?自从1897年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旧译图尔干或涂尔干,1858-1917)着名的论文《论自杀》发表以后,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于是那些享受当代统计学成果的社会学家、精神分析家、医生、文学评论家开始将自杀列入自己的研究范围,有人甚至对古代至20世纪的自杀的历史作了一个综述,即阿尔贝·巴耶1922年出版的《自杀与道德》一书,在此基础上乔治·米诺瓦至20世纪90年代写出了《自杀的历史》

一书,这些都是对自杀现象进行理解的一种尝试。迪尔凯姆从社会学角度认为,所谓自杀,就是“任何由死者自己完成并会知道产生这种结果的某种积极或消极的行动直接或间接地引起的死亡”,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这种现象的增多是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分工的变细所造成的社会病态而引起的,它跟种族、遗传因素、个人素质、心理状态、精神病、自然条件、气候变化等关系不大,而跟社会动荡、经济危机、政治危机、工作变迁、生活变化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迪尔凯姆显然强调了自杀的社会因素,忽略了个人对自己生命拥有最高掌握权的选择。1这也许是死亡伦理学中最煎熬人的心灵的问题,还是把它留给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吧。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特殊的社会现象中的特殊群体——诗人的自杀。诗人为什么自杀?这是自屈原自沉之后形成的诗人自杀的巨大“天问”,也是20世纪以来的世纪之问。我自知我现在无法回答这一思无所归的“天问”,还是先来看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那些运伟大之思的勇者是怎么解答这一世纪之问的。

最先把诗人自杀作为一个严肃而沉重的哲学话题作形而上的探讨的,恐怕要算是刘小枫先生了,一本《拯救与逍遥》因其绪论“诗人自杀的意义”演绎得异常精彩而曾在学术界颇为流行。在绪论中作者非常聪明地赋予诗人以意义,自然也赋予诗人自杀以意义,他极力让人们相信“不管中西方的自杀现象背后隐藏着何等复杂的问题,不管中西方的土地上人间血泪的流淌出于何等不同的原因,在这两个不同的文明世界中,自杀和杀人都曾发展到自己的顶点:根据信念理性地自杀,根据信念合理地杀人(按照加缪的说法)。这不仅逼迫现代人承认,人性并没有随着文明的进步改善多少,在人的天性中仍然还有一个黑暗的罪恶的渊薮;而且迫使我们怀疑,所有现存的信念——传统的也好,传统的衍生也好——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绝对可靠的。‘礼教原来也是要吃人的(鲁迅语)。’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所有传统的价值观念都遭遇到了正当的普遍怀疑。”“在这种普遍的怀疑精神中,诗人自杀了。诗人死于对信念的彻底绝望。”对于诗人们为了寻求终极解答而付出的鲜血和生命已经使他感到沉重得提不起笔来了,他肯定诗人自杀的意义在于“它恳求所有侥幸活下来的诗人们想一想,什么才是终极的意义和价值;想一想自己所具有的信念是否是真实的、可靠的。”他指出诗人可以接受绝望感,但不能够生活在绝望感之中,因此只有三条退路:一、自杀或发疯;二、用钢铁的武器或精神的武器杀人;三、麻木或沉醉。真正的诗人为了探索终极意义而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于是刘小枫先生毅然“站在时代的深渊中向真实的超绝神圣祁告”,为探寻真实的终极意义展开了一场马拉松的诗学意义上的追问。

我不知道刘小枫先生是否属于海德格尔所说的那种担当起在世界的黑夜中对终极价值追问的诗人,至少他的勇气是惊人的,让人刮目相看。

90年代当重复发生的诗人自杀事件引起人们的关注时,一些人甚至对“诗人之死”过分赞颂和推崇,发展到关注诗人胜过关注诗本身的地步。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再度升温,当然也不乏刘小枫式的追问。北京大学的王岳川先生以其纵横文坛的机智和不相信会抵达终极真理的科学态度再度对诗人自杀问题展开了咄咄逼人的追问。他认为我们面对的诗人自杀问题是一个严重的生命意义追问和价值问题,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同时他又相信诗人有真伪之分,伪诗人每日制作的是缺乏“当代性”的历史本质的无生命之“诗”,是一种患了严重贫血症的诗,他们显露的是世纪末诗界的疲惫的尊容。正因为如此,海子沉重的死亡不仅给每个生者留下了巨大的问号,而且以其鲜明的刻度标明“生命之轻”的不合法,是给90年代“轻飘的生”的一个巨大的反讽和一个寓言。他以海子的知己和知音的口吻不无肯定地说:“一个24岁的生命,他在临终时想些什么?他为什么要如此疯狂地写诗盈箱而又急促地敲响空寂的山海关?为什么就不可以多一些凡夫俗子的快乐和那种‘潇洒走一回’的心肠呢?没有人能知道。在‘走’

之前,他毁掉了全部信件。他的很多朋友只能在事后回忆他,而这种回忆大多是对诗人自杀的某种误读。所以,人们给海子立了很多光环——语言的花圈,想把他捧成一个灿烂夺目的诗人一位被流行消费或崇拜的诗人。我想,海子不愿意加封任何有光环色彩的东西,想孤独地去面对自己的那份真诚和思考,面对天地人神四重根发问,然后孤独地去做自己无法逃避的选择。”

王岳川充满感情和想象的言说让我们似乎对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有些心仪,也让我们对吴晓东在他的《阳光与苦难》中所说的诗人的死不是“一般的死”,而是“巨大的死”,“是不可重复的个体所完成和做出的一项无法规避的特殊功业”

似乎也有一种同感,他坚信“死去的诗人们是怀着对生命的巨大的热爱远逝的”,作为幸存者的我们当然也希望这是真的。2不过,就在刘小枫关于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于20世纪末、21世纪初被一些人津津有味地重复时,北京大学另一位新锐思想者章启群先生却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他在谈到当代诗人海子自杀事件时对刘小枫关于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进行了坚决的否定。章启群对一些评论家讴歌、赞美、甚至神化海子自杀,将海子自杀的具体事件用一些呓语般的嚷嚷炒作成一个神圣的话题,奢谈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感到滑稽和吃惊,他觉得让这股风吹下去,将是当代中国诗歌界的灭顶之灾,因为“中国当代的有些诗人似乎已经被诱发出了一种死亡的情绪或情结。”他认为不管因反思而自杀还是因绝望而自杀的诗人与其他自杀的人一样并非不食人间烟火,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从逻辑上说,刘小枫先生所谓的诗人自杀是由于对信念的绝望这一命题无法成立。

因此,在整体上不存在所谓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从历史和现实的生活来看,诗人自杀与其他人自杀没有本质上的不同。无论是逻辑推论还是经验检验,诗人自杀都不是必然具有形而上的意义。”因此,“一个被说得沸沸扬扬、玄乎其玄的话题,原来是个子虚乌有的假问题!”这显然是一个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新锐思想者,其锋芒之犀利,出语惊人绝不在当年刘小枫先生之下。3章启群和刘小枫孰是孰非?这不是我论述的任务。对他们针尖对麦芒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虽然我觉得都富于哲学家的善辩和智慧,也不乏诗人的才情和想象,但我决不会同意我感到偏颇的其中哪一种说法。要不然,我不过是拾人牙慧或者炒冷饭而已。我感兴趣的是他们思考问题的激情和睿智以及挑战传统的勇气。不管是舍我其谁的一捶定音,还是始终“在路上”的紧紧追问,都是在热情和生命的燃烧中寻找终极的答案。

正是这些运伟大之思之勇者,才使懵懂的我也想思考一下诗人自杀的缘由,尽管我的思考不会有什么结果,也不是什么形而上,只是形而下而已。然而是人就要思考,那怕上帝发笑,我思故我在。因此我虽不能运伟大之思,却可以用我渺小的灵魂去体验诗人那沉重之思,磕开通向诗人心灵的大门。我知道不是所有的人都关心诗人的自杀问题,也明白不是所有的诗人都关注诗人自杀的形而上意义,苟活的个体只有在世俗的忙碌中偶尔获得一次审视灵魂的契机时,或许才能有所思。我以思索来消蚀忙碌无聊的时间,在这迷惘的世界里写下我对世纪之问的随想,写下我的静心思虑,虽踽踽独行,却毫不后悔。

同类推荐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山西抗日女兵连

    山西抗日女兵连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的一批杰出知识女性,正是将自己的人生目标定位在民族解放战争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投身抗战,成就了自身,做出了惊天动地的业绩。
  • 国学与领导智慧

    国学与领导智慧

    “阐旧邦以辅新命”。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本书旨在融会古今,古为今用,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阐发,让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感悟国学文化,以此提升领导干部执政智慧,锤炼领导干部品格修养,塑造领导干部个人魅力。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热门推荐
  • 爱情看上去很偶然

    爱情看上去很偶然

    导演了一场错位的相爱:陆尘宇替代苏枕与孟小吟相亲,一场错位的相亲,却不可救药地爱上了她,让她心动的却是苏枕;苏枕阴差阳错约会了秦伊诺,秦伊诺对他一见钟情,他却悄悄爱上孟小吟。两对情侣看似平静发展,却暗潮涌动:陆尘宇当着孟小吟的面与性感巧克力女郎放肆地跳着贴面舞;秦伊诺开始用尽手段引诱传媒集团总裁徐昌郡;苏枕和孟小吟深埋心底的真实感情日渐苏醒
  • 黄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黄冈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开发战略研究

    该项目的研究是对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实践的深该总结,也是对黄冈市今后发展地标产品的科学规划和正确引导,将为政府决策、争取政策、项目支持和招商引资提供详实资料和理论依据,为促进黄冈市农业产业化、推进黄冈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是砌筑工能手

    我是砌筑工能手

    以砌筑工常用技术介绍为主体,突出砌筑的操作方法与技巧。主要介绍建筑工程常用砌筑材料,如各类黏土砖、混凝土砌块、石材等,以及瓦类材料的性能、砌筑要求、砌筑方法、操作要点与步骤等内容。
  • 无良皇帝

    无良皇帝

    为自己的新书广告一下《横眉》,为一部都市类型小说。有如下几种方式能找到,在本浏览页把尾数替换为85220。或点击作者博客,可以找到。或在搜索栏中搜索。或在首页白金作者推荐栏中,可以找到。手头上有闲票的哥们,不要吝啬,帮忙投上票,不胜感激。
  • 蜀山剑侠传2

    蜀山剑侠传2

    小说以峨眉弟子“三英二云”、“七矮”等的修真学艺、斩妖除魔为故事核心。“三英”之一的李英琼是整套小说的主角,小说详细描述了她从一个普通女子,经过无数次的机缘巧合,得到了长眉真人的紫郢剑以及白眉和尚的定珠,获得了圣姑的一甲子功力,最终成长为峨嵋派后辈中最杰出的人物……
  • 挽红楼之玉舞九天

    挽红楼之玉舞九天

    红楼新文:挽红楼之侠王宠玉——(十三的男主)。。。。。。。。。。。。。。。孤标傲世携与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林黛玉。那样一个绝世风姿的草木之人。红楼一梦几百年、痴情男女泪涟涟。冷月无情葬花魂、三生石刻难成眷。提笔续红楼,只是为着那一个女子,那一个让人怜让人疼让人惜,那样一个“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两弯眉”的绝世风姿的女子——林黛玉!红梦一梦泪尽潇湘。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金玉缘成,她以为,她的一生,就这样了结在潇湘馆。泣血一遇,红尘俗世再结缘。为了她,他笑看世间。为了她,他翻手为云覆手雨。为了她,他弑君篡位。为了他,她周旋于仇敌之手。为了他,她几番于生死中挣扎。这是她与他的故事,是浴火涅磐后的黛玉与与一个奇世伟男子泣血中重生的故事。更是一对开国帝后相依相扶,一生相守不离不弃留下一世传奇的至尊神话!。。。。。。。。。。。推荐好友晨晨的红楼新文:红楼宫心计之宝钗入宫——
  • 带队伍: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带队伍: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能否管理好团队,是决定一个职场人士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作者全方位讲述如何建立领导力、完善制度、高效沟通、科学考核、提高执行力、做好时间管理等团队管理中的常见问题。他通过简洁有趣的描述,翔实动人的案例,告诉你应该如何建设和管理一个团队。内容简洁易懂,定位清晰明确,是中高层管理者提升管理水平的必读之书。
  •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

    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

    宝宝该吃什么、怎么吃,怎样才能吃得健康、吃出聪明,补充营养怎样才能恰到好处,生病了该怎样护理才有助于宝宝恢复健康……每位妈妈都会遇到一些困惑。《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针对宝宝喂养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详细讲解日常饮食宜忌、营养素补充宜忌、保健食养宜忌、四季饮食宜忌。另外,宝宝婴幼儿时期难免会遇到小病痛,有效护理能帮助宝宝尽快恢复健康,《美食天下(第1辑):好妈妈必知的宝宝饮食宜忌》选了24种婴幼儿易得的疾病,讲解每种疾病的饮食护理宜忌,让妈妈不再束手无策。
  • 轻轻松松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全集

    轻轻松松做人,快快乐乐生活全集

    学会轻松做人,懂得快乐生活。做人是一门学问,轻松做人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处世智慧;生活是一大难题,快乐生活是一种艺术,更是一种人生追求。做人难,做人累,学会轻松做人,做最好的自己;生活烦,生活苦,再苦也要笑一笑,快乐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