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4700000002

第2章 世纪之问(1)

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帕斯卡

不为欢乐、悲哀或诅咒,而为理解。

——斯宾诺莎

几乎每个民族的祖先,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诗歌作为最初的母语文学形式。

人类的文学以诗歌开篇,或许,诗歌是人类心灵最隐秘的语言,最能表达人类微妙的感情和真纯的意愿?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诗歌里有最本真的人性、最善良的灵魂、最美丽的人生。诗意是我们所有美好的祈愿,是人性纯净的本源,又是人间理想的境界,是人类所希望的最有价值的生活,是人的心灵所能达到的最奇妙的境界。诗歌,让我们亲近大地的美和人性的光辉。人诗意地栖居,成为永恒的渴求。正因为如此,诗人成为我们诗意地关注的对象。然而,本书对诗人关注的一个话题却似乎豪无诗意可言,甚至让人觉得有些残酷和沉重——诗人为什么自杀?

1、铁门前的困惑

21世纪以降,诗意日渐散尽的中国当代文坛再也不见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丰采,于是多年空缺的人民文学奖诗歌奖的殊荣幸运地落到了两个特殊的人物身上:一个是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的海子,一个是近十多年一直生活在精神病院的食指。他们的获奖作品分别是《海子的诗》和《食指的诗》。这个结果多少让人感到意外和吃惊,但是又觉得在情理之中。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食指诗歌的出现代表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义诗歌在当代中国的第一次复兴,他的诗歌直接影响和推动了稍后出现的朦胧诗的现代诗歌创作潮流,他的《相信未来》等名篇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卓越的诗歌。他在70年代和90年代的创作仍然保持着相当的水准。作为开一代诗风的先驱者,他是朦胧诗人中最善始善终的一个让人不能不尊敬的诗人,尽管他长期被埋没,又患有精神分裂症。食指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因为广大读者早已在心里把奖杯颁给了这位无冕诗人,1998年他获得了一个民间文学奖——文友文学奖,获奖的理由是:他在他的时代里,独立承担了一位大诗人所应承担的。颇有点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辞的味道。

而海子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继朦胧诗人之后罕见的一个风格非常独特而又才华出众的抒情先锋诗人,活着的时候他被视为丑小鸭,但当他高蹈着他的理想离去后却被视为一只凌空飞翔的天鹅,他的诗集《海子的诗》自1995年以来,销量已达5.5万册,而3月26日也成为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成为北大未名诗歌节开幕的一天。然而毕竟十多年过去了,海子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充满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色彩的时代离开我们已经很久了,诗人的自杀给人恍如隔世之感,甚至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因此,人民文学奖诗歌奖颁给一个精神病患者和一个自杀者,具有时代的象征意义,它保留了已成为过去文学史的一份飘逝的记忆,标志着向20世纪诗坛的郑重告别,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在新世纪对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呼唤,对一种真正的诗情诗意的呼唤。

我无意对人民文学奖诗歌奖颁奖的结果和理由评头论足,我只是感到一种欣慰,为两个获奖者——为文学献身的诗人获得文学的承认;同时又觉得一种惆怅,为中国当代文学——日渐散尽诗意的文学;但更觉得心头的一种沉重——为那些长眠于地下的真正的诗魂。残酷的历史和现实仿佛都昭示我们:文学犹如苦难的铁门,真正的诗人总是点燃生命的火花,用自己的头颅去撞击这扇充满诱惑却又沾满血泪的铁门。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严峻的事实吗?——一些诗人在撞击文学这扇铁门时,要么成为精神病患者,发疯;要么精神崩溃,自杀身亡,而他们往往是成名的诗人。这让我们不能不感到困惑,在这个世界上诗人非得发疯、非得自杀不可吗?难怪当年郁达夫在日本曾愤激地对创造社的两位同仁郭沫若和成仿吾说:“沫若!仿吾!我们都是笨人,我们弃康庄大道不走,偏偏要寻到这一条荆棘丛生的死路上来。”1而情绪高昂的郭沫若也产生过要自杀的念头,差一点就栽入死神的怀抱。诗人的神经难道就真的那样敏感和脆弱,不堪一击?最让人揪心的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文坛众多的诗人(包括作家、艺术家、学者)在或悲伤、或心灰、或疯狂的心境中走向生命的尽头,成为读者解不开的心结。在这个喧嚣的时代,诗人的自杀带走了多少难言的心灵的苦痛,这永远的沉默使寂寞的文坛再也不能缄默,如果文学只有浸透了鲜血才能具有诗意的光辉,如果诗人只有自杀才能“成仁”,那么文学也就自杀了。这也许是一个不祥的寓言,只有铁门那一边的诗魂才能知道其中的寓意。铁门那一边究竟蕴藏着什么秘密呢?

我不止一次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恭敬地询问铁门那一边古今中外所有的诗魂:诗人啊,你为什么要自杀?难道只有自杀你才能完成从普通人到诗人的过程?难道只有自杀才能给文学带来光亮的前景?难道只有自杀才能证明精神永恒的存在?沉睡的灵魂醒来吧,斯芬克斯之迷虽然不可思议,但俄狄浦斯破解了它,我渴望着如同揭开斯芬克斯之迷一样去揭开诗人之死的现代神话的面纱,把我的困惑留给黑夜中的斯芬克斯。

这是一个虔诚的希望,阿门!

2、何谓诗人

当我们企图去揭开诗人之死的现代神话的面纱时,我们首先得明白一个非常简单却又难以回答的问题,即何谓诗人?

何谓诗人?在我们这个无羁无束的想象力刚刚开放的时代,诗人从四面八方像雨后春笋般的涌现,无论是大诗人还是小诗人,是着名的诗人还是隐没的诗人,是受爱戴的诗人还是让人眼花缭乱的诗人,无一不在这诗人辈出的时代里描绘着他们绚丽辉煌的梦想。诗从来没有这样多姿多彩,面对着堆积如山的诗卷,我常常向阅读之神祈祷:愿神明赐给我灵感,找到通向诗人心灵的入口!在我的想象的世界里诗人应该如飞蓬漂泊,跣踝双足,缘岸飞奔,永远处于此岸向彼岸的进发之中;或者如清澈的流水,枝叶的低语,芬芳的鲜花,山谷的轻风一样让人温馨;或者像黑夜里欣喜地聆听暴风雨来临的一棵大树,是那样的安然┄┄诗人创造一个世界,把人眼看不见的大千世界深藏的美馈赠给世人。他们用惊人的想象力推动人类的双脚,踏上漫长的精神之旅,走向一个充满爱与美、河里淌着奶和蜜的净土。我们扎根在大地,诗人为我们搭建了云梯,通往神明之境。诗人是最具赤子之心的人,面对人世的虚伪与丑恶,他就是那个指出皇帝没穿衣服的孩子;面对日常生活的庸俗和粗鄙,他就是为我们提醒梦想和幸福的满天星光。无论诗人是在灿烂阳光的沐浴下寻找童年的梦想,还是在凄风惨雨的肆虐中紧守心中的最后一瓣心香,缪斯的召唤是不可抗拒的,是他们向世界承诺的真正动力。

但是在哲学家那里,我的这个想象是近乎荒谬的,刘小枫先生曾玄乎地说:

“诗人是何许人也?诗人是懂得世界没有意义的人,他们与常人不同之处首先在于,他们是通过主动赋予世界以意义来向世界索求意义的。”我不明白诗人为什么要给予世界以意义?这应该是哲学家、思想家的使命。尽管诗人和哲学家、思想家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而且集诗人、哲学家、思想家与一身的文化巨擘也不乏其人,如敢于向整个欧洲文化传统挑战,石破天惊地喊出“上帝死了”的尼采,其哲学家和思想家的深度与力度,其诗人的激情和才华,都是那个时代无人可以匹配的,但尼采义无返顾地超负荷地承担了他难以承担的历史重任,导致精神的彻底崩溃。尼采式的诗人毕竟太少了,况且他的悲剧也揭示了诗人向世界赋予意义付出的惨重代价。因而刘小枫先生要诗人向世界赋予意义岂不显得不符常情吗?诗人之为诗人,是因为他们不是先知或者救世主,通常他们不具备赋予世界以意义的特殊的能力,也没有必要向世界索求什么意义。这不是缪斯所希望的。

刘小枫先生的说法无非是受到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影响,海德格尔后期思想极为丰富,也极为晦涩。他关于诗和诗人的论述,表达了一种哲学的思考,他认为只有在真正的诗的言说中,真理才能被昭示出来,由于诗歌具有这种特性和功能,诗人就具有特殊的天职和使命。海德格尔只是把诗的语言看作是揭示世界真理的唯一手段而已,不管刘小枫先生如何诠释和引伸海德格尔的思想,他关于诗人的玄乎说法是不能够被我们所接受的。我们还是把这个历史哲学范畴的诱惑留给刘小枫先生本人吧。

何谓诗人?当我自由地无拘无束地从一个诗人走向另一个诗人,从伟大的诗人走向平凡的诗人,从古代的诗人走向现代的诗人,从大洋此岸的诗人走向大洋彼岸的诗人,完全徜徉在诗神的世界时,我才朦胧地领悟到诗人的涵义。诗人首先是人,是个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人,决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神,当然也绝不是“人诗”。诗人与常人不同的是他具备写诗的天赋和才能,具有诗意的梦想赋予诗人美丽的诗篇,作品在诗人的心头产生,好像只需拉开帷幕,就能立即在一次灵光启示下面对世界,诗为诗人而生,诗人为诗而活,一个平凡的人超越生活而成为诗人。

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却偏偏有那样一些伪诗人,尽管没有什么天赋和才能,却喜欢附庸风雅,装出颇有修养的模样,每遇良辰美景或能够出风头的机会,总要胡诌几行,俨然一个什么诗人或什么行家里手的,但最终免不了贻笑大方,让1参阅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人耻笑。其实这种人未见得把诗人放在眼里,诗人在他们心目中不过是一个精神病人罢了,充其量一个无足轻重的文人,一个文化符号而已。这于轰轰烈烈的历史主角或者微不足道的芸芸众生都是一样的,诗人于他们仿佛是一种奢侈品,只是在他们需要装点自己的门面时,才会想到诗,想到诗人。为此我常常感叹诗人的命运乖舛,做人难,做诗人更难。但让人困惑的是时下一些所谓诗人为了表明自己超尘脱俗的诗人气质,追求什么身体艺术、行为艺术,培养怪癖,到处流浪,酗酒、打架、赌博、玩女人无奇不有。他们的畸形病态却被他们夸耀成勋章一样的光荣和辉煌。他们的瞳孔里自然也没有芸芸众生的影子,传统不过是他们擦屁股的废纸,他们用苍白无力的思想和偏激病态的情感制造的所谓作品不过是一堆肮脏的文字垃圾。他们根本不配是诗人,正如那种不把诗人当一回事而又要附庸风雅出洋相的伪诗人一样,只不过是善良的人们唾弃的对象,当然更是文坛打假的对象。这些在谎言彩虹上玩弄轻浅谑浪的文字游戏的伪诗人终究会被历史无情地淘汰。而值得让人玩味的是在中国文坛享有崇高威望的巴金却反复声明自己不是文学家,这位一直用自己的热情燃烧自己的创作,并坚持讲真话的文学大师从不以自己的文学成就自居,而是以一个普通人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真不知那些风头正健的伪诗人在巴金这面明亮的镜子面前会不会感到无地自容?

然而,究竟何谓诗人呢?从广义来讲,决不仅仅是创作诗歌的人,应该是指所有主要以酒神状态创作的作家。尼采在奋力创造一种不以上帝为依托的新的道德价值时,曾把古希腊的悲剧精神做为一份蓝本。他在《悲剧的诞生》中第一次把狄奥尼索斯(酒神)引进了美学领域,在他看来,人们的心灵分成两个层次,上面是思维和想象的空间,是美、公平和均衡的国度,下面则是恐怖与狂喜的世界,奔涌着自然的波涛,呈现出迷狂与痛苦,只是在这里他才第一次看到了神的形象——酒神的形象,他欣喜地发现只有在狄奥尼索斯的神秘情境下,在狄奥尼索斯的心里状态中,才能追求一种完满、充盈的生命形式,呼唤一个有着强烈特性的真正的个体,此时狄奥尼索斯(诗人)的哪怕一声最深的悲叹,也是一首狂热的诗歌。这就是酒神的创作状态。尼采在这种酒神状态中写过许多献给狄奥尼索斯的颂歌,其实是献给那些真正的诗人,也是献给他自己的颂歌,在这些颂歌中他给我们表明了何谓诗人:诗人是面对幸灾乐祸的嘲笑而坚定不移地追求真理的傻子;是鄙视传统偶像,习惯在荒漠和原始森林中任性地顽健地奔跑的勇者;是憧憬深谷、洞察世间,大笑着扯碎世人之神、世人之羊的豹和鹰的至神;是永不知足地探求新的远方、在大海和高山之间寻求第七重孤独的高傲者;是存在的最高的星座和永恒的雕刻的板;是给通往自己地狱的道路铺上良好的箴言的石块的智者;是金光灿烂地沉入大海的勤奋者尼采心目的诗人显然具有“超人”

的色彩,是酒神精神的呼唤对象,是古希腊酒神的现代体现者。尼采想象的诗人尽管是理想中的诗人,或许就不可能产生这样的诗人,但却是人们心向往之的,我们至少看到诗人不可或缺一种澎湃的激情和生命的迷醉状态以及坚忍不拔地追求真善美的崇高品质,否则,何谓诗人?难怪第一个发现和了悟到具有古希腊遗风的尼采的丹麦文豪勃兰兑斯,对尼采在酒神精神召唤下写出的《扎拉斯图拉如是说》是那样的赞美有加,他称赞道:“从第一个字到最后一个字,都是铿锵有力的、充满了乐感;到处闪现着自我欢乐、自我陶醉和批判精神的火花,然而,这一切又都充溢着睿智、狂放、肯定、有时甚至是伟大的气概。它像山间清新的空气,那样清淡,那样纯洁,那样幽静。没有疾病和细菌可以在其中生存,没有噪音、恶臭和尘土来玷污它。当然,也没有任何路径可以通达它的身边。”1青年时期的鲁迅在读《扎拉斯图拉如是说》时也禁不住赞叹尼采发出的是凌越千古之大声。或许这才是诗人,这才是真正的诗人。

同类推荐
  •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土眼洋事之华洋众生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

    《成都方言》经过作者马骥数年的搜集整理,汇集了成都的传统方言及现代方言,添加新词甚多,科学造字量之大,在内容及词汇上超过以往任何四川方言类图书,可谓与时俱进。独树一帜。加上精心编排,通俗现代,查找特别方便,更有别于学术性书籍。另附有特色篇章,开篇愉快,贴近生活,可读性强,《成都方言》是一部难得的众口味图书,有助于热爱成都方言的人们参考借鉴。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玛雅文明探寻

    玛雅文明探寻

    在世界远古文明中,玛雅无疑最富有浪漫色彩。古代玛雅人制造了哥伦布之前美洲大陆上最引人惊奇的文明之一:它在气候并不宜人的热带雨林环境中萌芽、兴盛然后消亡,历经千载,遗留下数以百计的大型废墟,激起后人的惊叹和注意。
热门推荐
  • 皇道金丹

    皇道金丹

    【起点第三编辑组签约作品】飘渺类修真新作,带你遨游在星际修真的宇宙之中。不修元婴修金丹,看我另类修神成就金丹皇道!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
  • 吕祖飞仙记

    吕祖飞仙记

    《吕祖飞剑记》共十三回,其成书之时即以其“文采飞扬,诚慕仙道”而闻名,后更为明代萃庆堂手抄流传于世。本书叙述了吕洞宾成仙得道的故事。《吕祖飞剑记》就出现于当时。它受到了当时宗教、方士的影响。其文采优美,反映了作者一定的文字功底。
  • 死灵神士

    死灵神士

    一个异能和魔法对立的世界;一连串的冒险,一次次的奇遇,一个又一个神秘的境地,一次又一次的挫折……屡战屡败,屡战屡败……一次一次的谜底的解开……又陷入了一次又一次的死局……
  •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救世伟人(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最著名的领袖人物事迹,精彩万分!
  • 极品总裁小可爱

    极品总裁小可爱

    零零的群:178143034她,一个从农村出来,为了抗拒命运的女孩儿,因为奶奶的话,表面安静、固执、坚强、在遇到他后,她渐现本色、他,一个出身贵气家庭,却因为父母从小留下的阴影,腹黑、霸道、危险,遇到她后,才知道什么是劫,她就是他的劫!情节1“哧,呲”一辆车急驶过来,开车的司机停下昂贵的车,拍拍胸脯下来,对这场“肇事”的肇事者骂骂咧咧。车子带过的风将她的帽子弄飞了,女孩儿往一边跑去捡了帽子,找了一面镜子,重新戴好子走了。车上的男人看着车外正对着他车的后视镜的女孩,她的那头飘逸长发很快消失了,十足一个还在发育中的小男孩,他的心里起了涟漪,渐渐泛起了浓浓的兴趣。情节2“你是谁?”女孩盯着男人的眼睛看了半天,奇怪了,她不明白为什么在他的眼睛里竟然会看到自己影子。“我们结婚吧!”男人底下头吻住了女孩诱惑人心的红唇,没想到她的滋味亦如她的人一样,充满神秘。她和他去了民政局,出来的时候,手上多了两个红色的小本本。情节3“你要相见儿子,就按照上面写的做!”对着她,他冰冷地宣布着他的决定,对上那个容颜依然美丽的女子。想起了那日,她为了早日见到儿子,能让儿子健康的回到她的身边,看都没看那份协议,就签上了自己的大名......男人安奈住心里的悸动,告诉自己,不要在乎,不再在乎,那些多余的在乎,只能......男呸脚:她说:“我们不适合!”只因为她的心再次被他占据。他说:“我太冲动了了,对不起!”说完,温柔的为她披上外衣,送她回家了。温暖!她说:“代言活动已经结束,你还来找我作甚么?”疾言厉色。他说:“我们之间永远没有结束!”说罢,拉过她,欺上她的唇。恶心!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我爱你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有人说: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作毫不在意......本文有宠亦有虐,有霸道亦有放手,有固执亦有放弃,要看最后结局,且看零慢慢为大家分析来!收藏评语鞠躬
  •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本书包括人物春秋、要事回眸、史迹觅踪、典制与文化、历史典故等。
  • 下一站拉萨

    下一站拉萨

    本书是一个80后背包客探访以拉萨为中心的环游西藏的旅行笔记。从昆仑山口到可可西里,从格尔木到拉萨,从拉萨到日喀则,从日喀则到墨脱……作者以富有诗意的笔触,配以旅行中的感触、心得以及旅行花絮等,从各个角度记录了一行人的见闻游记、幽默轶事,为读者倾情讲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西藏风情文化。通过这次的旅行,作者对生命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体悟,思想得到了洗礼,灵魂得到了升华,找回了真实的自己。读后将带给你身临其境的感受,有了旅行的冲动。现在,就启程,向着梦想之地出发!
  • 束缚

    束缚

    孟之荣:在我身边,乖乖的。丁若:我、我有喜欢的人……孟之荣:乖,自己解决好。丁若:……原来在我生命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拥有你。
  • 未见萤火虫

    未见萤火虫

    携呼啸而过的苍凉之风,诠释疯狂而伤感的少年之爱。景安少女罗小末的父亲是个有钱的商人,罗小末无意中认识了勒祈诺、勒祈言这一对双胞胎兄弟。因为罗小末的继母不能生育,因而她的父亲收养了勒祈诺这个学习成绩优异、性格乖巧的孩子为养子,希望勒祈诺日后接手他的生意。而勒祈诺在临走之前却和勒祈言换了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