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52000000003

第3章 中草药基础知识(1)

1.什么是中药?它的来源有哪几类?

中药是指在中医中药理论指导下,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这些药物大多是古代本草书中收载的国产药材,也有少数是国外药材,因使用年久和为区别于西药,古代也称为中药。中药主要来源于自然界,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和一部分加工制品。

(1)植物类中药除了少部分全草药材外,植物类中药常用植株的某一部分。例如:人参用根因麻黄用茎,桑叶用叶,菊花用花,五味子用果实,车前子用种子。实际上药物的来源远比这繁琐得多。譬如说根类药材吧,有的用直根(如防己),有的用须根(如威灵仙),有的用根皮(如桑白皮),有的用根茎如口茅根),有的用块根(如麦冬)。

如)动物类中药除了一些虫类药材外,动物类中药多数也只用其某一部分。例如:蝎子、蛤蚧主要用尾,羚羊、水牛用角,鹿主要用未角化的茸,穿山甲用其甲片,虎用其骨,驴用其皮(熬制阿胶),龟、鳖用其甲壳,石决明系鲍鱼的贝壳等。有的还用动物的病理产物因卩牛黄、马宝、狗宝、猴枣、珍珠等。

(3)矿物类中药这类中药以天然矿物为主,有硫化物(如硫黄),氧化物(如磁石),卤化物(如硇砂),碳酸岩(如钟乳石),硅酸岩如卩云母石),硼酸岩(如硼砂),硝酸岩(如硝石),硫酸岩(如石膏)等。自然元素如水银。化石如龙骨、龙齿、石。

(4)加工制品这类中药是以动、植、矿物原料加工制成的,这种药材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接近于中成药了。例如:植物经发酵制成曲剂,如神曲、建曲、沉香曲等;动物的胶体蛋白质的熬炼,如阿胶、虎骨胶、龟板胶、鹿角胶等;矿物用升华法制成红升丹、白降丹等。

2.丰富多彩的中药是如何命名的?

中药的名称丰富多彩,它的命名绝大多数有一定的来源和意义。其依据主要有如下十个方面。

(1)根据中药的天然颜色特点来命名如红花、丹参、赤芍、朱砂、大黄、黄芩、黄柏、白芷、白及、白薇、白术、青皮、青。

(2)根据中药的独特气味或滋味来命名如有香气的藿香、茴香、丁香、麝香、檀香等,有臭味的有臭梧同,有鱼腥气的鱼腥草,有甜味的甘草,有苦味的苦楝子、苦参,有酸味的酸率仁,有辛味的细辛,各味俱备的五味子等。

(3)根据中药的形态来命名如人参因根部像人的形状而得名,牛膝因其茎节彭大如牛的膝关节而得名,狗脊则因根上有长长的黄莺好像狗脊背而得名。

(4)根据中药的功效来命名如益母草能治妇科、产科病,对妇女有益而得名,续断、骨碎补能补骨、强筋骨、接骨续损,石决明、决明子用以明目,伸筋草利于舒筋止痛等。

(5)根据中药生长季节来命名如半夏在农历五月间成熟(夏季刚过一半),夏枯草每逢夏至就开始枯萎这冬青的叶历冬仍青,忍冬的叶经冬不凋,万年青的叶四季常青等。

夏根据中药的药用部位来命名桑叶、葛根、苏子、桂枝、牡丹皮、虎骨、蝉衣、蛇蜕、鳖甲、鹿茸、熊胆等。

夏根据中药的产地来命名如产于四川的有川椒、川芎、川贝等,产于杭卜的有杭菊花、杭白芍等,产于山东阿县的驴皮胶叫阿胶,产于西藏的红花叫藏红花等。

(8)根据中药的炮制来命名如熟地、姜半夏、醋柴胡、荆芥炭、酒大黄等。

(9)根据古代的传说来命名如刘寄奴、杜仲、徐长卿、使君子、何首乌等。

(10)根据中药外来语的译音来命名如诃黎勒、曼陀罗、荜茇、阿魏等。

此外,中药的名称中还存在着同名异药或同药异名的现象。如益母草东北叫坤草,江浙叫苦草;虎杖有称阴阳莲的,有称九龙根或活血丹的。异物同名的如萱草和藜芦的别名都叫鹿葱,但功能却异。故在用药时,应先分清所用中药的科、属、种等分类特征,以免药和名混淆,造成差错。

3.中药的性能包括哪些内容?

中药为什么能治病?主要是它能使病人的机体从病理状态恢复到正常的生理状态。中药之所以能发挥这种作用乃是因为各种中药都有各自的特性,这种特性就是人们常说的药物的偏性。这是前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对为数众多的药物的各种性质及其医疗作用的了解与认识不断深化,进而概括和总结出来的。中医把药物多种多样的特性和作用称为中药的性能。它的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有毒、无毒等。

中药性能的概念,一方面是表明药物的具体性质,如质重、质轻、味苦、味酸等。而另一方面则表明药物的功效,如凡能治疗热证的药物便赋予性寒的概念,凡能治疗湿证的药物便赋予味苦的概念,凡具有解表、升阳作用的药物便赋予升浮的概念,凡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便赋予沉降的概念等。这样医生便能掌握某种药物的特性及其相应的药理作用,即或寒或热,或苦或酸,或升或降等,利用这些特性与作用就能祛邪扶正,调整机体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使之恢复正常的生理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这就是用药治病的基本原理,也是药物性能的基本概念。

4.中药的“气”、“味”是如何确定的?

中药的“气”、“味”也称“四气”、“五味”。那么,它是如何得出来的呢?其实,完全是中医在治病过程中体验出来的,是长期用药所得到的经验总结。先讲“气”,例如发高烧的病人服了含有生石膏的汤剂,高烧退了,这就体验出生石膏具有寒性;上火的病人出现口舌生疮,服了含有黄连的汤剂,火就下去了,口疮疫愈了,这也体验出黄连是寒性的;又如怕冷的病人服了含有肉桂、干姜的汤剂,就能驱寒,或正常的人服了这两种中药就会感到口干舌燥,容易上火,这就体验出肉桂、干姜是热性的。“味”的确定也是人们长期临床所获得的经验总结,它主要是由味觉器官直接辨别出来的,不同味道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功能,而同一种味道的药物有着相似的功能。有些中药虽然口尝不至U味道,但具有这种味道的功效,古人也称这种药物有这种味道。所以“五味”已不单纯是指中药的味道,也代表这种中药的功用。

5.熟悉中药的“四气”与治病有什么联系?

中药的“四气”又称“四性”,是指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种性质。“气”是指气候的“气”,因四季气候有寒、热、温、凉之分,所以古人把中药的这种性质称为“气”。寒凉与温热是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气”,而寒与凉及温与热仅是程度上的差异。温性大一些的就是热性,又称大温;寒性比较小一些的就是凉性,又叫微寒。此外,还有一种平性药,即不寒不热,性质平和。所以,“四气”的内容应包括寒、热、温、凉、平五个方面。

就中药的“四气”与治病的关系来看,一般而言,温热性质的中药具有散寒温里、补火助阳等作用,适用于面色苍白,畏寒怕冷,手足发凉,局部冷痛,舌淡苔白,脉迟等寒性病证。寒凉性质的中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作用,适用于面红目赤,发烧怕热,肢体发烫,口干舌燥,小便黄赤,局部热痛,舌红苔黄,脉数等热性病证。平性的中药则寒证和热证或寒热偏向不明显的病证都可应用。但是,疾病是十分复杂的,有主症,有兼症,也有寒热错杂的病证,所以在中药复方中常常可以看到寒热并用的情况。另外,医生在开药组方的过程中,为了避免药物产生副作用,又常常要考虑药物过热或过寒的偏性。因此,在寒性的处方中可配伍少量热性的药物,反之,在热性的处方中也可配伍少量寒性的药物以补弊救偏。

6.熟悉中药的“五味”对治病有何帮助?

中药的“五味”,即酸、苦、甘、辛、咸,其实还有一种淡味,就是淡而无味的意思。但是习匮上只称“五味”,不称“六味”不同味道的中药具有不同的作用,适用于不同疾病的治疗。

酸,包括酸或涩的滋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虚汗、泄泻、尿频、遗尿、遗精、滑精、出血等温卩五味子能敛肺止咳、收敛止汗,乌梅、石榴皮能涩肠止泻等,都是有酸味的药物。涩味的药物如龙骨、牡蛎能涩精止遗,赤石脂能涩肠。

苦,即苦的滋味,具有泻火、燥湿、泻下及降下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热证、湿证。如苦寒的黄连、黄芩旨清热泻火燥湿,苦寒的大黄能泻下通便,苦温的苍术能燥湿运脾,苦寒的栀子降。

甘,就是甜味,具有补益、滋养、和中、缓急等作用,一般适用于虚证的治疗。如人参能补气,当归能补血,甘草能和中,饴糖能缓急等,都是属于甘味的药物如辛,就是辛辣或辛凉的滋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表证。如生姜、麻黄、桂枝、薄荷等都能发散表邪。另外如木香、陈皮能行气醒脾,川芎、红花能活血化瘀,也是具有辛味的药物。

咸,即盐的滋味,具有软坚散结、润燥通便等作用。多用于治疗瘰疬、痰核、痞块、热结便秘等。如海藻、昆布能软坚散结,芒硝能软坚润燥通便。

淡,即淡而无味,具有渗湿利尿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水肿、小便不利等。如淡味的猪苳、茯苳都有利水渗湿的作用。

由此可见,不同味的药物具有不同的作用,适用于不同的病证。如果掌握了各种药物的不同味道就大致知道了它们的作用,这对治疗疾病是很有帮助的。不过值得指出的是,许多药物往往兼有两种以上的味道,适应病证也就更加广泛,因此,初学者要注意避免教条主义,切忌生搬硬套。而且,每一种药物都具有性和味,只有把两者综合起来才旨比较全面而正确地了解和使用药物。

7.什么是中药的“升降浮沉”有什么临床作用?

升降浮沉就是中药作用于人体后发生的四种趋向,升和降当浮和沉都是相对的而升,就是上升、升散的意思;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浮,就是外行发散的意思;沉,就是内行沉泄的意思。

每一种中药由于性味、质地等不同,其升降浮沉就有不同。就性味来说,凡是温性热性及辛味甘味的药物大都具有升浮作用;凡是凉性寒性及苦味酸味咸味的药物大都具有沉降作用。就中药的质地来说,凡是叶、花以及质轻者大都属升浮药;凡是种子、果实、矿石、贝壳等大都属沉降药。但这也不是绝对的,还必须从药物的功效特点全面考虑,例如,苏子的性味是辛温,就这一方面来说,应是升浮性质,但它又属果实,所以是沉降的。又如莱菔子的性味是辛、甘、平,应属升浮性质,但它是种子,所以也是沉降的。就药物的功用来说,一般具有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上行向外,药性是升浮的;而具有泻下、清热、利尿渗湿、重镇安夺申、潜阳息风、消积导滞、降逆、收敛及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还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但仍有些药物,其升降浮沉之性不明显或存在着双向;性,例如麻黄既能发汗,又可平喘、利尿。还有通过对中药的炮制可以改变其升降浮沉的特性还口经酒炒则性升,姜汁炒则性散,醋炒则收敛,盐水炒则下行。另外,在复方中,一种药物的作用趋向还可能受到方中其他药物的制约,这在用药时也是应该加以注意的。

由于各种疾病在病机和征象上常常表现出向上(如呕吐、咳喘)、向下(如泻痢、崩漏)、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等病势趋向,因此,临床上可以根据不同的病证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性质的药物。还般来说,病变部位在上在表者,宜选用升浮药;在下在里者,宜选用沉降药。

8.什么是中药的“归经”?对临床有什么指导意义?

归经,就是说每一种药物对于某些脏腑经络有着特别的亲和作用,对这些脏腑经络的病变效发挥主要的治疗作用。在具体用药时不仅取该药本身能直人某经,而且还能引导其他原来并不进人某经的中药进人某经,以体现中药治病的针对性,提高临床疗效。

归经理论是中医学家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并总结出来的。中药虽有性味的不同,但是,即使性味相同的中药其治病的疗效也是有差异的,因为各种中药都有一定的作用方向,其对人体各脏腑经络(部位)的作用亦有区别。例如:鹿茸、人参、黄!都是性温的补益药,但鹿茸以补肾为主,人参偏于补脾,黄!偏于补肺,各有专长。药物的归经,正是古今中医药学家长期临床实践的总结,说明药物于人体脏腑经络具有特殊选择性会。

中药归经理论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的。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并将人体以五脏六腑为核心划分为若干个系统,又把运行气血的经络和脏腑联系起来,分成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药物进人机体后,按它们的作用方向都有自己的主攻目标而人相应的经络。例如当归人干、脾、心经,阿胶归肝、肾经,白芍进肝经等。所有这些理论都是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得出的。例如杏仁、桔梗有止咳平喘之功,而咳喘与肺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所以说杏仁、桔梗归肺经。此外,根据五行学说,五味、五色都与五脏有相对应的关系因以药物的色、味总结出它们的归经,例如朱砂色赤人心,故归心经;酸枣仁味酸人肝,故归肝经等等。

归经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一旦形成就会反过来指导实践。归经理论对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例如:黄连、黄芩、黄柏都是苦寒药物因都有清热燥湿的作用。但由于它们的归经各异,所以临床用药就应根据不同的病证作相应的选择。黄连入心、肝、胃、大肠经,黄芩入肺、心、大肠、小肠经,黄柏入肾、膀胱、大肠经因故肠热泻痢时可同用。但若是心火亢盛(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则宜选黄连为宜,肺中有热(发热汗出、咳嗽痰黄)则宜选黄芩为佳,而下焦湿热尿频、尿急、尿痛、阴肿、阴痒则则选黄柏为当。

由此可见,应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临床用药可起到“有的放矢”、提高临床疗效的作用。

9.什么叫“药引子”?怎样正确应用?

“药引子”又叫引经药,它是建立在药物归经理论基础上的方剂学概念,即指某些药物能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至U达病变部位或某一脏腑经络,起着“向导”的作用,所以又称为“引经报使药”。它属于方剂君、臣、佐、使组成中“使药”的范畴。如头痛可根据疼痛部位,参照经络运行走向施治。大体头后连颈项痛属太阳经,前额及眉棱处痛属阳明经起两侧太阳穴痛属少阳经,巅顶痛连及目系属厥阴经。故治疗时在治头痛的方剂基础上,加羌活、藁本以治太阳头痛,加白芷、葛根以治阳明头痛,加柴胡以治少阳头痛,加白芍以治厥阴头痛。上述各药均为治疗头痛方剂的引经药。当然,引经药除向导作用外,其本身也具有重要的治疗作用,有时也可充当主要药物应用。也有些引经药应用较为广泛,如桔梗一味,历来被认为是“舟楫之药”,能载药上行,病在上部难达者,往往以此为引经。又如牛膝,能引药下行,下肢足膝病变,往往要配上它,牛膝还能引火导热下行,上部咽喉疼痛、牙齿疼痛等,均可以此为引。

药引子在处方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它可以提高整个处方的综合效应,临床上用得好,常常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将其神秘化,我们反对一些医生在处方时选用一些实际生活中难以寻觅的怪异之品作为引经药以示不同凡响。

10.何谓中药配伍的“七情”?

同类推荐
  • 儿科常见疾病诊治

    儿科常见疾病诊治

    小儿阶段是人生过程中的基础阶段,健康活泼、朝气蓬勃的小儿不仅给家庭生活增添情趣,也是家庭、国家、民族的幸福与希望。儿科常见病的规范治疗是确保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环节。为确保儿科常见病的诊治效果,我们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儿科常见疾病诊治》一书,目的在于为儿科医务工作者及相关人士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 中药学知识问答

    中药学知识问答

    本书由知名中药学专家荟萃中医药理论知识,针对中药使用的各个环节,对中药进行详细剖析,以问答的形式编撰而成。书中的问题均“来自临床,面向患者”,包括中医基础理论,药品的基本知识,中药的选择、质量、服用方法、服用时间、服用次数,中药的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常用中药的鉴别以及药食同源中药的介绍等内容。书中的问题均是患者经常问到、药师日常工作中经常面对的,解答力求贴近读者,内容丰富、具体,简明易懂,以帮助患者和广大群众了解常见疾病常识,正确选药,安全合理用药。同时本书也适合临床中药学工作者及药店药师、临床中医师等相关人员参考阅读。
  • 孕产妇营养餐桌

    孕产妇营养餐桌

    怀孕生育是人类繁衍的重要途径,关系着人类未来和世界的发展,是人类的重要使命和神圣责任。尽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试管婴儿”、“人工授精”等孕育方法,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主要还是依靠自身的怀孕与生育。怀孕生育作为一门学科,在国内外受到广泛重视,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自古以来,人们都将怀孕、生育和成长视为自然而然的事情。随着科学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讲究科学方法,提高怀孕、生育、培养的质量的必要性。科学的怀孕生育能够为婴幼儿身心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早期教育,特别是胎教,更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希望我们每一位年轻的父母自觉学习和接受。
  •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

    为了进一步落实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的有关文件精神,发挥中西医结合医院的服务特色,提升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经过精心遴选,我们编写了《中医药与中西医结合政策手册》。本书依据三级甲等中西医结合医院评审要求,汇集了近年来国务院、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开下发的相关文件,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医药文化建设、科室建设为重点,便于医院领导、各职能科室、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系统掌握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政策、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知识及管理知识,同时,也可作为医院及科室开展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相关工作的依据,增加医院日常管理及监督考核的针对性和客观性。
  •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的。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内分泌科常见症状的诊断、临床常见内分泌科疾病的诊疗、内分泌科疾病的特殊检查。
热门推荐
  • 我的无双之路

    我的无双之路

    这是一部没有杀人夺宝,没有无脑反派的玄幻文。有的只是一个漫长的完整故事和一段曲折的成长历程。或许你一章都看不下去,但也有可能你会喜欢上他们。最后,这依然是一部爽文。
  • 黄金穗

    黄金穗

    穿越娘亲含恨死,迂腐老爹殉情亡。幸有灵魂来互换,小小金穗得重生。爷爷当爹又当娘,祖孙努力奔小康。渣男想要来求亲,哼哼……想娶我金穗可以,予君黄金穗,君冠我之姓!订阅超过30%的亲请投一下完本满意度,么么哒~
  • 豪门闪婚

    豪门闪婚

    “谈少,你别忘了我们的婚前约定,我们只是假结婚。”顾以安咬牙切齿地握住某人的手。谈晋承邪肆一笑,:“我只知道,我们的结婚证绝对是真的。”谈晋承:S市锦盛财团的首席执行官,只手遮天的帝少,人前神秘冷血、高不可攀、不近女色,人后腹黑狡诈、傲娇自恋、极其难缠。顾以安原本以为跟自己签婚前协议的是谦谦君子,闪婚之后她才发现,缠上自己的这绝对是一只不折不扣的衣、冠、禽、兽!
  • 女皇策之素手遮天

    女皇策之素手遮天

    前世,她是武林世家凤家大小姐,一朝穿越成为亡国公主凤清歌。胆小,怯懦,花痴,废材,放着国仇家恨不顾毅然追着秦太子到秦国。今生,她是涅槃后的凤清歌,那些欺她辱她,破国抄家之人,来日定要一一荡平!今生她锋芒毕现,手段凌厉,杀伐果决,只待有朝一日扶摇直上,冲破云霄一手定乾坤。不就是体质特殊没有玄力么,不怕,姐有炸弹;不就是土豪有钱嘛,姐最喜欢干杀人越货的事了;片段一:“这个送给你,这个叫玲珑乾坤袋”接过那小锦囊,翻来覆去的看了两眼,发现没啥特别的,清歌瘪瘪嘴正要拒绝,云峥一把按住她的手,着急的道:“这东西整个天元都找不出三个,这里面有玄机的,你别看他小,可以装很多东西,吃穿用度都可以装。”这么神奇?清歌挑眉,像是感觉到清歌的怀疑,云峥抄起一个圆凳就往玲珑乾坤袋一扔,神奇的事发生了,没见凳子摔坏,也没见那小袋子破裂,果真装进去了。清歌凤眸弯起,惊异的看着那个巴掌大的小袋子,兴奋的道“能装活的吗?”“没装过,不过你可以试试。”这个办法好,不如,“你那什么眼神,你这样看着我做什么?”片段二:“我说你真的是神兽吗?不会是骗吃骗喝来的吧。”清歌瞥了一眼巴掌大小,毛茸茸的身躯正抱着一直熊掌狂啃的某兽一脸抽搐的询问。某兽自熊掌里抬起头,一脸鄙视,“本兽如此有气质你都看不出来,眼睛长在屁眼上了吧”某歌环视了一眼满地的兽宠骨头,还有火上正靠着的蛇肉,额上青筋直蹦,“复杂的五官都掩饰不了你朴素的气质”某兽癫狂了......片段三:“凤姐,快看我新收的小弟,一共十三头,我给他们起了个响这个办法好,不如,“你那什么眼神,你这样看着我做什么?”亮的名字,叫十三太保!”某兽叫嚣着冲过来,屁股后面跟了一群,品种各异,种类繁多。“噗”某歌一口茶水喷出,一丝不落的落在某兽的头上“哈哈哈,你准备拍隋唐英雄传吗?还十三太保。”某歌不客气的捧腹大笑。本文是1V1强文,男强女强,强强联合,外加无敌兽宠,不喜者慎入。慎入。
  •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论宋元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及相互影响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近邻,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就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的影响。早在中国的史书《漠书》中,就有关于日本的记载。而在日本的史书中,关于中国的记载更是不胜枚举。就地理形势而言,在古代社会中,中国一直是距离日本最近的且各方面都较为先进的大国,因而日本把中国看成是自己民族学习的榜样。
  • 三十而砺:80后如何突破职业瓶颈

    三十而砺:80后如何突破职业瓶颈

    对80后上班族来说,要想在暗潮汹涌的职场中屹立不倒,必须做好充分准备,悉心规划。《三十而砺:80后如何突破职业瓶颈》以80后的职场生存发展为主题,结合80后的自身特点,为处在职业瓶颈中的80后上班族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他们正确、积极地应对面临的职业瓶颈,旨在教导80后职场人士掌握职场打拼的生存智慧,探索属于自己的职场成功之道。
  • 明媚

    明媚

    匪我思存出道5年首部散文集,收录其多个专栏的数十篇美文。爱情小说作者笔下的狗血八卦,文字洋洋洒洒,讲波澜壮阔的帝王秘史、品龙井月饼的小巧精致,将寻常生活中许多感触与记忆用唯美的文字描绘出来,与读者分享。
  • 大主宰

    大主宰

    大千世界,位面交汇,万族林立,群雄荟萃,一位位来自下位面的天之至尊,在这无尽世界,演绎着令人向往的传奇,追求着那主宰之路。无尽火域,炎帝执掌,万火焚苍穹。武境之内,武祖之威,震慑乾坤。西天之殿,百战之皇,战威无可敌。北荒之丘,万墓之地,不死之主镇天地。......少年自北灵境而出,骑九幽冥雀,闯向了那精彩绝伦的纷纭世界,主宰之路,谁主沉浮?大千世界,万道争锋,吾为大主宰。
  • 唯我武神

    唯我武神

    PS:新书《傲武战神》已发,希望朋友们可以来新书支持无言!新世纪少年穿越到废材少爷身上,人人耻笑,却意外觉醒逆天武灵,从此改天换命,一掌镇乾坤,一拳碎星辰,众千世界,唯我独尊!武灵大陆,浩瀚无边,觉醒武灵者,可修武道,少年李毅,觉醒双武灵,神灵之眼,封灵册,让他强势崛起,追寻武道巅峰,踏圣域,战诸天。一人一剑,荡尽神魔,纵横万界。
  • 镯龙

    镯龙

    玉之灵,化仙成神,道之巅,举目沧桑梦醒时分,灵图开元百年前之灾,会否再次重演,一声龙吟,响彻诸界万天,一个平凡少年,继承何等荣光,血雨横流,能否心祭灵元,找寻那命中镯龙,当一切再归平静,他的故事又将如何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