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44700000017

第17章 格律肇始(2)

此外,还有“八病”的问题。《文镜秘府论·天卷·四声论》引用沈约《答甄公论》明确提到了“八体(病)”的问题:“作五古诗者,善用四声,则讽咏而流靡;能达八体,则陆离而华洁。”这五句话前三句,是说作五言诗的人善于用平上去入四声,则诗篇韵律流畅美好;而能通晓“八体”,则韵律参差有序。这里的“八体”是否即为“八病”呢?《文镜秘府论·西卷·论病》一节中云:“八体、十病、六犯、三疾,或文异义同,或名通理隔。”据此可知,“八体”即“八病”之异名,沈约本人已经明确地提出了“八病”的理论。“八病”的具体内容是: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现分别阐释其内容:

一是平头,上尾。这是指两句五言诗句头句尾同声之病。先说平头,《文镜秘府论·西卷·文二十八种病》谓平头云:“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这就是说,五言诗上一句的开头两字,不得与下一句的开头两字平仄相同,若同,则是犯了“平头”之病。“上句第一、二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六、七字不得复用平声。”这条病犯的讲究,是为了防止一联之内上下两句开头两字字声相同的缺点。它是“两句之内,轻重悉异”理论的具体化,是永明体诗的一条重要构律规则。齐梁以来的诗人在五言诗创作中十分重视这条规则,成为后来格律诗黏对律中“对”律的重要内容。因此它在调声术中叫做“换头术”,即一联两句之间,前句平声字开头,后句必须用仄声字开头。反之亦然。因为开头的“起”字是什么声调,决定全句乃至全诗的声律安排,显得特别重要。

再说上尾。《文镜秘府论》论上尾病曰:“或名土崩病。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名为上尾。”“上句第五字是平声,则下句第十字不得复用平声,如此病,比来无有免者。此是诗之疣,急避。”《文镜秘府论》还说:“齐梁以前,时有犯者。齐梁以来,无有犯者。唯连韵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是也。”上尾也是一条重要的构律规则,是“两句之内,轻重悉异”的理论在句尾规定的具体化,即要求上下两句最后一字的平仄必须相对。句尾是用韵的地方,是全句诗节奏的终点,一平一仄可以突出和谐的韵律效果,所以上尾被认为是一条重要的不能违反的规则。上尾病最严,刘知几《史通·杂说》就说过:“自梁室云季,雕虫道长,平头上尾,尤忌于时。”

二是蜂腰、鹤膝。《文镜秘府论》云:“蜂腰诗者,五言一句之中,第二字不得与第五字同声,言两头粗,中央细,似蜂腰也。”“鹤膝诗者,五言诗第五字不得与第十五字同声。言两头细,中央粗,似鹤膝也,以其诗中央有病。”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永明体与声律问题》一节中认为,《文镜秘府论》中的这一记载“不很可信”,理由有三:“一、与蜂腰鹤膝的名称没有关系。二、永明体的声律只讲两句间的关系,此却论到第三句。三、后来的律诗不以此为病为犯。”郭先生的怀疑是可信的。因为“蜂腰”一词的含义是两头大中间小,这与第二字与第五字同声的内涵颇不一致。这种名实不符的情况,近人刘大白在《旧诗新话》中曾推测说:“蜂腰是指第三字和第八字同声的病。”因为“第三和第八字都在五言句的腰上”。

再说鹤膝以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同声为病,这也名实不符,因为永明体的声律只讲两句五言诗之间平仄关系,而不是第三句,且第五字与第十五字均为五言诗句之“尾”,怎么能称为“膝”呢?据此,刘大白认为:“鹤膝是指第四字与第九字同声的病。”因为“第四字、第九字都在五言的膝上”。这个推测也是言之成理的。因为蜂腰是一联之内第三字与第八字同声相犯,鹤膝是一联之内第四字与第九字同声相犯,符合永明声律说的基本精神,属于永明声律说的基本内容。

三是大韵、小韵。《文镜秘府论》关于“大韵”的解释为:“大韵诗者,五言诗若以‘新’为韵,上九字中,更不得安‘人’、‘津’、‘邻’、‘身’、‘陈’等字,既同其类,名犯大韵。”大韵是指一韵(联)之内(两句)所犯之病。韵字之外的九字中不得有任何字与韵脚叠韵、同声。《文镜秘府论》关于“小韵”的解释为:“小韵诗,除韵以外,而有迭相犯者,名为犯小韵病也。”小韵是指一韵(联)之内,韵脚之外的九字,相互间不得有叠韵、同声之字。若连用两个叠韵字,则为例外:“若故为叠韵,两字一处,于理得通,如‘飘飘’、‘窈窕’、‘徘徊’、‘周流’之等不是病限。”

四是旁纽(大纽)、正纽(小纽)。《文镜秘府论》关于“旁纽”的解释为:“旁纽诗者,五言诗一句之中有‘月’字,更不得安‘鱼’、‘元’、‘阮’、‘愿’等之字,此即双声,双声即犯旁纽。”《文镜秘府论》关于“正纽”的解释:“正纽者,五言诗‘壬’、‘衽’、‘任’、‘入’,四字为一纽;一句之中,已有‘壬’字,更不得安‘衽’、‘任’、‘入’等字。如此之类,名为犯正纽之病也。”

王运熙等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中认为,沈约、刘滔所谓“纽”相当于宋元以后等韵学上的“字母”。而隋与唐初刘善经、元兢所谓正纽、旁纽,其实只相当于沈约、刘滔所谓的小纽一种病。即一韵之内有两字(或两字以上)在四声一纽内,且不相连,为犯正纽。如“我本汉家子,来嫁单于庭”,“家”、“嫁”在同一纽内,即声母韵母均相同,只是声调不同,便是其例。若一韵内有两字(或两字以上)不在四声一纽内,但其声纽相同,则为犯旁纽。如“壮哉帝王居,佳丽殊子城”,“居”与“佳”,“殊”与“城”虽是双声,但不在四声一纽之内(亦即韵母不同),即犯旁纽。今人论八病,多承此说。其实沈约、刘滔之意并非如此。

“八病”之中,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均是声调方面之病,是声律方面的问题;大韵、小韵、旁纽、正纽,则是声母和韵母方面的病,是韵律方面的问题。后人在五言诗创作中应用这八条规则时,视前四病为重,严格遵守;后四病为轻,宽松得多。因为,诗律以声律为重,韵律方面主要讲究的是用韵及韵式,即令不能做到“音韵尽殊”,也不影响整个诗律的格局。“八病”之说的缺点,也和永明体的缺点相似,即不能超越两句(一联)的范围,而成为两联(四句)的诗律规则。

永明体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由非格律诗到格律诗的过渡形态,其出现是沈约提出的声律理论在五言诗创作中加以运用的必然结果。“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解决了律句和律联的构造问题。为了保证这种“异音相从”的声律结构不被破坏,又提出“四声八病”的同声相犯的防范措施。

永明体诗律是以一个诗联为范围来安排声律的,安排的原则是立足于字声相异,这就避免在两句之末出现同声字的现象。因此,永明体诗格式有两种:

一为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一为仄起仄收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据永明体诗作的考察分析,其格律特点有五:一是永明体诗每联两句平仄相对,相邻两句也平仄相对,故称之为“对式律”。二是以对式律组成的诗,逢单句平仄相同,逢双句平仄亦同。三是对式律诗首句严格规定不准押韵,且不准用平声字收尾。四是对式律诗是以一联为单位安排诗律,原则上立足于字声相异。五是对式律诗单调少变,诗行越多,读起来越觉乏味。由此可知,永明体诗在格律上单调少变机械重复,是它的主要缺陷。实际上,南朝至隋朝的文人八句五言诗中,几乎没有一首纯粹的永明体诗,有关书籍所称引的“对式律诗”、“八句式(齐梁体诗)”均非纯粹之作。

永明体诗律,是以声律的规律性变化为其特点的。由于永明体诗人发现了汉字“音声迭代”的特点,从而提出“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一联之内,平仄相对”的构律规则,还提出了“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之病,这些均属于声律范畴的问题。若考察永明体诗的韵律问题,与此前的古体诗相比,只能说是有所变化,但变化无多。如押韵和韵式,语词和对仗等方面,袭旧者多,创新者少。诸如隔句押韵,一韵到底,本韵相押,都是古体诗在韵律方面已形成的格式。永明体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严密一些罢了,说不上有什么新的创造。但沈约等人提出的声律论的影响是很大的,钟嵘《诗品》言及此事时说:“王元长创其首,谢脁、沈约扬其波。

三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辩。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从这段文字的叙述中可以看出,当时文士将声律视为衡量五言诗优劣的一大标准。这种风气不仅弥漫南朝文坛,也风靡于北土。据刘善经《四声指归》说,北魏孝明帝继位之后,“才子比肩,声韵抑扬,文情婉丽;洛阳之下,吟讽成群。及徙宅邺中,辞人间出,风流弘雅,泉涌云奔,动合宫商,韵谐金石者,益以千数。”可见声律之风在北朝盛极一时。直至唐初,论声韵病犯之人的作品仍为数甚多。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四声八病说终于演变成唐代律诗的格律,西汉以来的古诗律化过程至此结束。

永明体诗作的成就并不高,大名鼎鼎的“竟陵八友”大都留意于诗歌的形式,忽视了思想内容和真实情感的表达,只有号称“永明之雄”的谢脁,上承曹植,下继谢灵运,诗歌善于警句发端,清新流畅,为后人所仰。

总结起来,永明体的特征如下:第一,讲求声律,用韵相当考究,其主要表现为押平声韵者居多,押本韵很严,至于通韵,很多已接近唐人。第二,诗的篇幅已大大缩短,句式渐趋于定型,以五言四句、五言八句为主,也有一些是五言十句的。第三,讲求写作技巧,讲求骈偶、对仗,律句已大量出现,有些典故很自然地融入诗中。第四,革除了刘宋时元嘉体诗痴重板滞的风气,追求流转圆美和通俗易懂的诗风。第五,讲求诗首尾的完整性,讲求构思的巧妙,追求诗的意境,写景抒情有机地融为一体。

宫体诗在格律上的发展

然而,永明体诗立足于一联(两句)之内的声律安排,对于四句或四句以上的诗,缺乏一种整体感,诗行越多,缺点就显得越加突出。随后出现的“宫体诗”在补救其缺点的基础上,对汉语诗歌的格律化进程作出了两点贡献:一是在律诗的对式联结基础上探索出了“黏式法”,基本确立了五言近体诗的法度;二是很多诗中使用了拗救,赋予后来的近体诗以灵活的变化形式。

宫体诗为一种侧艳诗,早在宋齐之时便形成,梁陈为全盛期,隋至唐初为其余波,后世对“宫体”的界说大体以梁简文帝、徐摛为主。《梁书·简文帝纪》记载:“太宗(简文帝)幼而敏睿,识悟过人,六岁便属文。

高祖(梁武帝)惊其早就,弗之信也,乃于御前面试,辞彩甚美,高祖叹曰:‘此子吾家东阿。’及居监抚,交纳文学士……雅好题诗,其序云:‘余七岁有诗癖,长而不倦。’然伤于轻艳,当时号曰宫体。”《梁书·徐摛传》:“及长……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为)晋安王纲(后之简文帝)侍读……王总戎北伐,以摛兼宁蛮府长史,参赞戎政,教命军书,多自摛出。王入为皇太子,转家令,兼掌书记,寻带领直。摛文体既别,春坊尽学之,宫体之号,自斯而起。高祖(萧衍)闻之怒,招摛加让。及见,应对明敏,辞义可观,高祖意释。”由此可知,“宫体”之名,是简文帝入主东宫后,时人对简文帝及徐摛等人“新变”、“轻艳”文体风格的称谓。宫体是一种具有“轻艳”风格“新变”的文体,宫体诗为萧梁一代以纤巧绮丽的字句,作求新求变的诗歌。

大通三年(531),萧纲入为皇太子,他不仅带头写宫体诗,而且还提出公开的理论主张:“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出入其门下的宫廷文人庾肩吾、庾信、徐摛、徐陵等,奉承其旨意,遂大力煽扬宫体诗风。宫体诗“新变”审美主张,是对建安风骨的否定,并带来了诗歌内容、形式上的革新,进而对唐诗的发展产生极大的影响。宫体诗流行既久,简文帝遂命徐陵撰《玉台新咏》凡十卷,所录诗有许多写女子生活情景与情感活动,选录汉至梁各家艳诗,以清新流丽者为主,间录有民间歌谣,令人耳目一新。刘肃《大唐新语·方正》说:“梁简文帝为太子,好作艳诗,境内化之,浸以成俗,谓之宫体。晚年改作,追之不及,乃令徐陵撰《玉台新咏》以大其体。”孙德谦《六朝丽指》亦曰:“隋志所谓梁简文之在东宫,亦好篇什,清辞巧制,止乎衽席之间,雕琢蔓藻,思极闺闱之内,后生好事,递相放习,朝野纷纷,号为宫体是也。”过去描写女性美的诗歌,多半较为含蓄简括,写及男女之情也多以夫妇为对象,征夫怨妇为常见主题。宫体诗却多以宫姬、倡女为对象,细腻地刻画人体服饰、歌舞游乐的情景,或描写女子的哀怨心绪,写男女之情也都以直笔书写,因此常招致后世“浮薄之艳”、“滞色腻情”的讥评。

《北史·文苑传》批评说:“梁自大同之后,雅道沦缺,渐乖典则,争骋新巧,简文、湘东,启其淫放,徐陵、庾信,分路扬镳。其义浅而繁,其文匿而彩,词尚轻险,情多哀思,格以延陵之听,盖亦亡国之音也。”陈代何之元在其《梁点总论》中亦评道:“(萧纲)文章妖艳,隳堕风典,颂于妇人之口,不及君子之听。斯乃文士之探病,政教之厚疵,然雕虫之技,非关治忽,壮士不为,人君焉用。”宋人严羽在《沧浪诗话》中亦说:“梁简文帝伤于轻靡。”明陆时雍《诗镜总论》云:“诗丽于宋,艳于齐……浮薄之艳,枯槁之素,君子所弗取也……简文诗多滞色腻情,读之如半醉酣情,恹恹欲倦。”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下),台北:木铎出版社,1981年,第1407页。清代学者沈德潜在《古诗源》中说:“惟以艳情为娱,失温柔敦厚之旨。”当代学者李泽厚、刘纲纯在《中国美学史》中称它是“中国封建时代的高级色情文学”。

宫体诗的产生有深刻的时代文化背景。南北朝对峙二百余年,政治中心和文化重点都南移到长江流域。晋室南渡后,南朝政权偏安江左,不肯以中原为意,社会风习颓废腐败,帝王贵族豪侈淫逸,一味沉溺享乐、流连声色。文士骚客投其所好,无不各逞才华,竞艳争奇,宫体诗便在这样的环境下滋生发展起来。

而江南“委巷中歌谣”——吴歌西曲更是对宫体诗的艺术发展影响巨大。建业一带,文物之盛,衣冠宫柳相属,秦淮商女声歌不辍,“吴歌”遂蓬勃发展。而西曲流行的地区,为荆郢樊邓一带,是长江中游、汉水流域之重要城市,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商旅往来于建业及江陵、襄阳间,旅途劳顿,颇需歌舞声色以娱乐,歌伎倡女应时而生矣,西曲遂成商旅游宦之歌。吴歌西曲,或是寄人篱下的女子所作,或是唱自歌伎之口,作者难考,但无疑反映了市民的色彩和情调。

吴歌西曲多表现男女情爱,往往表现得相当放荡,这是从前的民歌中所未尝有过的。如《子夜四时歌》中《秋歌》的第四首:

开窗秋月光,灭烛解罗裳。含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

再如:

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

揽枕北窗卧,郎来就侬嬉,小喜多唐突,相怜能几时。

碧玉破瓜时,相为情颠倒。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

此类歌谣中描摹旖旎风光、率真奔放之爱恋与软腻浪漫之情调,极富新鲜感和市民趣味,广受喜好。

同类推荐
  •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夕阳残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铁血英雄

    铁血英雄

    ,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中国武警出版社精心策划出版了一批官兵喜爱看的图书和音像制品。其中多部图书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单位确定的纪念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这些出版物在指导部队推动工作、引导官兵鼓舞士气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重建中文之美书系领衔

    栏目中刊发的作家专辑、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随笔、纪实文学等作品,汇编成册,总结了近几年中国各类文体的文学创作成就与风貌。在浩如烟海的文学创作中,编者们从作品的价值上反复斟酌,碰撞,判断,从而披沙炼金,把或感人肺腑或引人深思的,现实中受到普遍好评、具有广泛影响的,具有经得住时间考验、富有艺术魅力特质的好作品,评选编辑出来,以不负时代和读者的重托与期望,恪尽对中国当代文学事业的责任。《领衔(开垦荒田的N种方式)》由百花洲杂志社所著,本书将充分展示编选者视野的宽广、包容、博大,体现当下文学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是一部水准较高的集锦之作。
  •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心正话自真(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见喜

    见喜

    在这孤独的世间,总有一个人,将你当成生命中,那唯一值得千里迢迢去奔赴追寻的喜;当大地冰冻,山河褪色,繁华落尽,容颜枯萎,人生依然如初见般,惊心动魄,热烈痴缠。
热门推荐
  • 生生世世爱:玥色倾心

    生生世世爱:玥色倾心

    “你当真这般恨我?”皇甫歆,他带着无尽的忧伤问道。尉迟玥,她没有回答,却握紧了手中的刀子狠狠的刺去……血,一滴滴的散开,空气中的血腥味让她几近疯狂,飞奔而出,大喊着:“我不是你的王妃!”他愣住,未加阻拦,胸口的痛根本无法抵过内心阵阵的抽搐,仿佛那刀不是刺在胸口而是在心上生生剜了血肉一般……而她的心也再次被扯碎,刀刺中的不是他的胸口,而是自己的心。爱情,在种种误会还没有解除时已经去了地狱……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中华家训2

    中华家训2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防癌抗癌食疗食谱

    防癌抗癌食疗食谱

    本书精选了近百种防癌抗癌的食疗菜谱,你能在短时间内享受到食疗的好处,并且其菜肴色、香、味俱全。《防癌抗癌食疗菜谱》内容丰富,科学实用,易学易懂,非常适合于各类人士尤其是癌症患者以及患者家属使用。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

    《人间词话》是著名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著的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表面上看,《人间词话》与中国相袭已久之诗话、词话一类作品之体例,格式,并无显著的差别,实际上,它已初具理论体系,在旧日诗词论著中,称得上一部屈指可数的作品。甚至在以往词论界里,许多人把它奉为圭臬,把它的论点作为词学,美学的根据,影响很是深远。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晚清以来最有影响的著作之一。
  • 穿越的和亲公主:不入深宫门

    穿越的和亲公主:不入深宫门

    献给皇上的和亲公主,还没入宫就赐给了太子,还没拜堂就被太子活活掐死,单妮穿越过来成了没有肉体的灵魂,看见地上的尸体正好合二为一,从此单妮就背负起和亲公主奸细的名。
  • 随身空间之极品村姑

    随身空间之极品村姑

    她原是现代美食家;她现是农季家小女儿,身怀着随身空间,器灵随身相伴保护。重生后,怒打大伯,修理堂嫂,利用空间摆脱困境。觅得良人,铁腕持家,助夫君打造商业帝国,成为一个地方上赫赫有名的商业大佬。女主拥有随身空间,内有良田万顷,池塘数万平方,灵药无数,各种物资的种子更是堆满仓库,带着家人创建一个巨大的农场。推荐香香的新文:《农家调香女》OH!MYGOD!她到底是做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情竟然让老天爷将她带到这个鬼地方来,而且就算是让她穿越过来,就算不是那高高在上的皇后、王妃,至少也要是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千金小姐吧!可是现在看看这是一个神马情况?她竟然是穿越到了一个因为不小心摔死的五岁农家小娃娃!好吧!从一个二十五岁的变成五岁娃娃,也算是老天对她的特别照顾了。可是为什么这个家里那么穷?就连一日三餐的温饱都成了问题!而且这住的都是什么地方啊!看着眼前这个破败的茅草屋,好似那风一吹就会倒下似的,她真的是没办法不怒了!于是,她决定要改变家里现在的这种困境,跟着爹娘一起发家致富。请看一个现代的打工妹如何在这落后的古代过得风声水起,逍遥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