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9000000017

第17章 郑板桥家书(1)

【作者介绍】郑板桥(1693—1765年),名燮,字克柔,号板桥居士,江苏兴化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历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郑板桥为官清正廉明,体恤百姓。在潍县任上时,正遇大饥荒,他立即开仓赈民,得到百姓的爱戴。他性格落拓不羁,愤世嫉俗,而又倔强不驯,乾隆十八年(1753年)因请求赈灾而触怒上司,于是便辞去官职,过上游历的生活。

郑板桥晚年寄寓扬州,以卖画为生计,艰难度日。他的书画成就巨大,卓立当世,自成一家,尤其善于画竹,名列著名的“扬州八怪”之首。此外,在文学上,他的诗、词、文也都有佳作问世。

【导读】《郑板桥家书》是郑板桥教育子弟的家书集,虽然数量不多,但每封信都称得上是家书经典。像郑板桥本人的性格一样,该书的风格也颇具奇怪独创的特质,为当世和后人所推崇。

郑板桥早年生活疾苦,中年才涉足官场,亲眼目睹了当时民不聊生、官场腐败的情景,他非常同情那些受苦的百姓,所以在《家书》中表现出浓厚的尊农思想。

《郑板桥家书》的内容虽然不涉及政事、国事,但却能以小见大,言近而旨远。这本家书规模也不如曾国藩家书那样恣肆汪洋,但在短短的16封家书中却融入了丰富的有关读书、修身、为文、做人等人生哲理,文字清新自然,态度真诚坦率,让人掩卷沉思,回味无穷。本篇为《郑板桥家书》的精选本,其中的深刻意蕴,读者可在鉴赏中细细品味。

雍正十年杭州韬光庵中寄舍弟墨

【原文】

谁非黄帝尧舜之子孙,而至于今日,其不幸而为臧获,为婢妾,为舆台、皂隶,窘穷迫逼,无可奈何。非其数十代以前即自臧获婢妾舆台皂隶来也。一旦奋发有为,精勤不倦,有及身而富贵者矣,有及其子孙而富贵者矣,王侯将相岂有种乎!

而一二失路名家,落魄贵胄,借祖宗以欺人,述先代而自大。辄曰:“彼何人也,反在霄汉;我何人也,反在泥涂。天道不可凭,人事不可问!”嗟乎!不知此正所谓天道人事也。天道福善祸淫,彼善而富贵,尔淫而贫贱,理也,庸何伤?

天道循环倚伏,彼祖宗贫贱,今当富贵,尔祖宗富贵,今当贫贱,理也,又何伤?

天道如此,人事即在其中矣。愚兄为秀才时,检家中旧书籍,得前代家奴契券,即于灯下焚去,并不返诸其人。恐明与之,反多一番形迹,增一番愧恧。自我用人,从不书券,合则留,不合则去。何苦存此一纸,使吾后世子孙,借为口实,以便苛求抑勒乎!如此存心,是为人处,即是为己处。若事事预留把柄,使人其网罗,无能逃脱,其穷愈速,其祸即来,其子孙即有不可问之事、不可测之忧。试看世间会打算的,何曾打算得别人一点,直是算尽自家耳!可哀可叹,吾弟识之。

【译文】

世界上哪一个人不是黄帝、唐尧、虞舜的子孙呢?可是到了今天,好多人沦为别人的奴隶、侍妾,成了卑贱低下的人,他们走投无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没有任何办法摆脱困境。这些人并不是从几十代之前就是别人的奴隶、婢妾的。如果有一天他们努力奋斗,奋发进取,专心致志地辛勤工作,那么有的人可能因此而富贵起来,也有的人可能到他儿孙那一代富贵起来了。王侯将相难道天生就是富贵人的子孙吗?

假如王侯将相的儿孙中有一两个人不争气,使家门败落,过上了贫困的生活,他们却可以依靠祖宗的富贵来欺压别人。他们夸耀祖先的功德、荣耀,自以为了不起。他们动不动就说:“他是什么人?出身低微却高高在上;我是多么高贵的出身啊,却过着这么低下的生活。唉,真是天理无法作准,人事无法预料啊。”唉!真可悲!他们不知道他们说的正是天理和人事啊!天理是对勤劳善良的好人赐福,对那些作恶多端的人降祸。行善积德就会得到上天赐给的富贵,你作恶上天就会降祸给你,使你贫困。这便是天理,有什么值得伤感的呢?

天理就是如此,它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相互依赖。别人的祖先曾经贫贱,为人做奴婢,那么现在他就该高贵幸福;你的祖先曾经是王侯将相,高贵富足,你现在就该贫穷低贱,这也是天理啊,又有何悲伤呢?

天理是这样,人事也就包含在这其中了。我做秀才的时候,在旧书堆里翻捡出前代家奴的卖身协议,便在灯下烧毁,并不去送给他。我害怕直接交给他,反而让他看到自己的身世而自感羞愧,无法面对我。当我开始使用奴婢时,我就从不立卖身契,我觉得适合就留下他,不适合就让他走。我何苦保存一张纸,让我的后世子孙,以此为借口,去责难别人呢?我这样去做,是为别人着想,也是为自己着想啊!如果一个人做什么事情都留一手,使别人落到他的计谋里,从此在他的罗网里挣扎,无法逃脱,那么这个人的祸患也就不远了:他就会很快变得贫穷,他的子孙也就有了无法预测、无法避免的灾难。我们不妨来看看那些真正会算计的人,他们何时算计过别人的一星半点儿呢?到头来还是自己算计了自己!可悲可叹!我希望弟弟能牢牢地记住这些道理。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

【原文】

僧人遍满天下,不是西域送来的。即吾中国之父兄子弟,穷而无归,入而难返者也。削去头发便是他,留起头发还是我。怒眉嗔目,叱为异端而深恶痛绝之,亦觉太过。

佛自周昭王时下生,迄于灭度,足迹未尝履中国土。后八百年而有汉明帝,说谎说梦,惹出这场事来,佛实不闻不晓。今不责明帝,而齐声骂佛,佛何辜乎?况自昌黎辟佛以来,孔道大明,佛焰渐息,帝王卿相,一遵《六经》《四书》之书,以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此时而犹言辟佛,亦如同嚼蜡而已。

和尚是佛之罪人,杀盗淫妄,贪婪势利,无复明心见性之规。秀才亦是孔子罪人,不仁不智,无礼无义,无复守先待后之意。秀才骂和尚,和尚亦骂秀才。语云:“各人自扫阶前雪,莫管他家屋瓦霜。”老弟以为然否?偶有所触,书以寄汝,并示无方师一笑也。

【译文】

当下有许多和尚,遍布全国。他们并不是从西域来的,而是我们自己的父老兄弟,都是因为穷困潦倒而出家做了和尚,不再还俗的人。剃光满头的毛发就成了和尚,而留起头发,他便仍旧是我尘世的俗人。如果我们横眉冷对,叱责他是“异端”而深恶痛绝,那么,我们的做法实在是太过分了。

佛祖释迦牟尼出生于周昭王时代,他并没来我们的土地上走过一步,直到他死去。但八百年后,汉明帝却谎称在梦中见过佛祖,从此佛教传入中国。对于这件事情的由来,佛祖并不知晓。世人却将社会中不平等的事情归罪给佛祖,而不责骂用梦来编造谎话的汉明帝。你说,佛祖有什么罪过呢?况且,从唐朝的大文学家韩愈宣扬排斥佛教后,佛教的势力开始衰落,孔子的学说开始兴盛,皇帝和朝廷众臣便把《六经》、《四书》上的教诲当作整家治国,统治天下的理论,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仍宣扬排斥佛教的教义,那么我们就如同口中嚼着蜡,一点儿滋味也没有。

假如说和尚是佛祖的罪人,烧杀抢掠,淫乱狂妄,贪利忘义,趋炎附势,不再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宗教修养,那么,秀才就是孔子这位圣人的罪人,他们不讲究仁慈智慧,不遵守礼仪道德,不再有遵循先帝礼教而传授后人的意念。正是秀才谩骂和尚,而和尚又辱骂秀才。俗话说得好:“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以上的话,兄弟认为如何?这是我偶然间想到的,写下来寄给你,你可以给无方大师看看,换他一笑吧!

焦山别峰庵雨无事寄舍弟墨

【原文】

秦始皇烧书,孔子亦烧书。删书断自唐、虞,则唐、虞以前,孔子得而烧之矣。《诗》三千篇,存三百十一篇,则二千六百八十九篇,孔子亦得而烧之矣。孔子烧其可烧,故灰灭无所复存,而存者为经,身尊道隆,为天下后世法。

始皇虎狼其心,蜂虿其性,烧经灭圣,欲剜天眼而浊人心,故身死宗亡国灭,而遗经复出。始皇之烧,正不如孔子之烧也。

自汉以来,求书著书,汲汲每若不可及。魏、晋而下,迄于唐、宋,著书者数千百家。其间风云月露之辞,悖理伤道之作,不可胜数,常恨不得始皇而烧之。而抑又不然,此等书不必始皇烧,彼将自烧也。

昔欧阳永叔读书秘阁中,见数千万卷皆霉烂不可收拾,又有书目数十卷亦烂去,但存数卷而已。视其人名皆不识,视其书名皆未见。夫欧公不为不博,而书之能藏秘阁者,亦必非无名之子。录目数卷中,竟无一人一书识者,此其自焚自灭为何如!尚待他人举火乎?

近世所存汉、魏、晋丛书,唐、宋丛书,《津逮秘书》,《唐类函》,《说郛》,《文献通考》,杜佑《通典》,郑樵《通志》之类,皆卷册浩繁,不能翻刻,数百年兵火之后,十亡七八矣。

刘向《说苑》、《新序》,《韩诗外传》,陆贾《新语》,扬雄《太玄》、《法言》,王充《论衡》,蔡邕《独断》,皆汉儒之矫矫者也。虽有些零碎道理,譬之“六经”,犹苍蝇声耳,岂得为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哉!

吾弟读书,“四书”之上有“六经”,“六经”之下有《左》、《史》、《庄》、《骚》,贾、董策略,诸葛表章,韩文、杜诗而已,只此数书,终身读不尽,终身受用不尽。至如《二十一史》,书一代之事,必不用废。然魏收秽书;宋子京《新唐书》,简而枯;脱脱《宋书》,冗而杂。欲如韩文、杜诗脍炙人口,岂可得哉!此所谓不烧之烧,未怕秦灰,终归孔炬耳。

“六经”之文,至矣尽矣,而又有至之至者:浑沦磅礴,阔大精微,却是日常家用,《禹贡》、《洪范》、《月令》、《七月流火》是也。当刻刻寻讨贯串,一刻离不得。张横渠《西铭》一篇,巍然接“六经”而作,呜呼休哉!雍正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哥哥字。

【译文】

秦始皇“焚书坑儒”是为了独裁统治,孔子焚书是为了传道授业啊!孔子为了编写《尚书》,他焚烧了唐尧以前的资料,从唐尧、虞舜时代截断,从此而删定《尚书》。《诗经》共有三千多篇,现在只剩下三百一十一篇,其中的两千六百八十九篇都被孔子烧毁了。那些应该烧的书籍都被孔子烧掉了,就像空中的灰烬般消失殆尽不复存在了,而那些剩下的就是真正的经典。这些经书地位高尚,流传甚广,成为后世子孙的典范。

古代人物秦始皇有一颗如同虎狼般凶残的心,他本性就像黄蜂、蝎子般狠毒,他焚烧经书,毁灭圣教,是打算消灭人的智慧,使他人混沌不开,人心惑乱,所以秦始皇死后,国家灭亡,宗族不再存在,但遗留下来的经书又流传开来。可见,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是根本比不上孔子的“烧书传道”啊!

从汉代起,人们搜集保存书籍,著书立说,匆忙而不求甚解,不求精炼。从魏、晋时代以来,一直到唐、宋时代,著书立说的人有千百家。而在这千百家的著作中,有许多描写风花雪月的内容,而违背天理、损伤圣教的作品也数不胜数,我常常痛恨不能让秦始皇烧毁这些书籍。但是似乎又不必如此,这类书籍即使秦始皇不来焚烧它,它也一定会自生自灭的。

宋代的文学家欧阳修在宫廷的藏书阁看书时,曾发现几千万卷霉烂的藏书,而且还有几十卷书目也烂掉了,其中只剩下几卷了。而这些书的作者和书名都是欧阳修未曾见过的。欧阳修学识渊博,而这些书既然能被收藏在宫廷的藏书阁中,可见这些书必定都是名人所写的。但是,在这些书的书目中,竟然没有人知道其中的一个作者,一本书的内容,所以这些书是自己焚烧自己,自我毁灭啊!难道这样的书籍还需要等别人来毁掉吗?

近代所保存的汉魏晋丛书,唐宋丛书,明代的《津逮秘书》、《唐类函》,宋元时代的《说郛》、《文献通考》,唐代杜佑的《通典》,宋代郑樵的《通志》等等,这些书体系庞大,内容繁多,无法一一翻刻,而到数百年之后,兵火战乱,使它们中的十分之七、八已不存在了,这不就是焚书吗?

刘向的《说苑》、《新序》、《韩诗外传》,陆贾的《新语》,扬雄的《太玄》、《法言》,王充的《论衡》,蔡邕的《独断》,这些书籍都是汉代藏书中最有威望的著作。虽然这些书中有一些细碎的道理,但如果同“六经”相比,它们就像是苍蝇的“嗡嗡”之声了,怎么能够用这些书的道理去行事,像太阳、月亮绕天体行进,长江、黄河绕地行走一样能经天纬地呢?

弟弟读书,须以“四书”为主,“四书”之上还有“六经”,而“六经”之下也有《左》、《史》、《庄》、《骚》,贾谊、董仲舒的政论,诸葛亮的奏章,韩愈的散文,杜甫的诗歌,读这些书就足够了。这些书你一辈子也无法看完的,你将从中受益一生。至于《二十一史》,写的是一个朝代的历史,一定不会废弃。但是北齐人魏收的书籍,虚夸低下;宋祁的《新唐书》,内容少,文辞枯燥;脱沓的《宋书》,冗长又杂乱无章,这些书一定要读啊!这些书怎么能像韩愈的文章、杜甫的诗歌那样被广为传诵呢?这就是所谓的不烧之烧,没有被秦始皇烧掉,但又被孔子删掉了。

“六经”上的文章,尽善尽美,然而还有美中更胜一筹的是:天体覆盖,大地无垠,浑厚质朴却精细微妙,但这样的美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如《禹贡》、《洪范》、《月令》、《七月流火》就是这样的文章。你应该随时去研读思考,融会贯通,一刻也不可放弃!张栽的《西铭》是一篇佳作,它继承了“六经”上的精妙,是一篇非常优秀的作品,唉!真美啊!雍正十三年五月二十四日,哥哥写。

仪真县江村茶社寄舍弟

【原文】

江雨初晴,宿烟收尽,林花碧柳,皆洗沐以待朝暾;而又娇鸟唤人,微风叠浪,吴、楚诸山,青葱明秀,几欲渡江而来。此时坐水阁上,烹龙凤茶,烧夹剪香,令友人吹笛,作《落梅花》一弄,真是人间仙境也。

嗟乎!为文者不当如是乎!一种新鲜秀活之气,宜场屋,利科名,即其人富贵福泽享用,自从容无棘刺。

王逸少、虞世南书,字字馨逸,二公皆高年厚福。诗人李白,仙品也,王维,贵品也,杜牧,隽品也。维、牧皆得大名,归老辋川、樊川,车马之客,日造门下。维之弟有缙,牧之子有荀鹤,又复表表后人。

惟太白长流夜郎,然其走马上金銮,御手调羹,贵妃侍砚,与崔宗之著宫锦袍游遨江上,望之如神仙。过扬州未匝月,用朝廷金钱三十六万,凡失路名流、落魄公子,皆厚赠之,此其际遇何如哉!正不得以夜郎为太白病。

先朝董思白,我朝韩慕庐,皆以鲜秀之笔,作为制艺,取重当时。思翁犹是庆、历规模,慕庐则一扫从前,横斜疏放,愈不整齐,愈觉妍妙。二公并以大宗伯归老于家,享江山儿女之乐。方百川、灵皋两先生,出慕庐门下,学其文而精思刻酷过之;然一片怨词,满纸凄调。百川早世,灵皋晚达,其崎岖屯难亦至矣,皆其文之所必致也。吾弟为文,须想春江之妙境,挹先辈之美词,令人悦心娱目,自尔利科名,厚福泽。

或曰:吾子论文,常曰生辣,曰古奥,曰离奇,曰淡远,何忽作此秀媚语?余曰:论文,公道也;训子弟,私情也。岂有子弟而不愿其富贵寿考者乎!故韩非、商鞅、晁错之文,非不刻削,吾不愿子弟学之也;褚河南、欧阳率更之书,非不孤峭,吾不愿子孙学之也;郊寒岛瘦,长吉鬼语,诗非不妙,吾不愿子孙学之也。私也,非公也。

是日许生既白买舟系阁下,邀看江景,并游一戗巷。书罢,登舟而去。

【译文】

雨过天睛,江面上景色一新:昨夜的浓雾已经消散,林中花儿娇艳,杨柳碧绿。经过雨的洗涤后,所有的一切都在期盼着朝阳的升起。此时,林中小鸟清脆的叫声唤着你。柔顺的微风吹拂着江面,微波荡漾。吴、楚两地的群山,青葱翠绿,明丽秀美。似乎要穿越江心,扑面而来。这时候,静坐在水边的楼阁上,煮一壶龙凤茶,烧一炉夹剪香,让朋友演奏一支优美的《落梅花》的曲子,此时此刻,这里真是人间仙境啊!

同类推荐
  • 伤寒论(四库全书)

    伤寒论(四库全书)

    在中国医学史上,东汉张仲景的《伤寒论》可以称得上是时代的著作。中国医学的肇始期可上溯几千年,至此,才理法方药大僃,为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因其滋养,产生了精彩纷呈的各种医学流派。《伤寒论》篇什不过十卷,然包罗宏富,精微玄妙,常读常新,帮后世彦各骋其智,祖述推演以探求仲景深意者,层出不穷,著述不下数十百家,为杏林增色不少。本书对《伤寒论》进行了全面的点校,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伤寒论注释、伤寒明理论、伤寒论方。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俗语

    俗语

    本书收入的是从传世的文史典籍中搜集整理的俗语,并加以必要的注释和例句。所收俗语包括:拔出萝卜带出泥、白日做梦、包子有肉不在褶上、醉翁之意不在酒等。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热门推荐
  • 孔织

    孔织

    佛曰:“一切世间微妙善语都是佛法。”孔织笑道:“仁山智水,佛法无边,怎能四大皆空?”九世信徒,净心蒙尘,佛祖慈悲生垂怜,鬼使取巧少借问。异世难安,冷眼豪门,世间处处显妄事,谁看假来谁看真。女尊世界的故事,有风有雨,更多是一种人生感悟!
  • 女人的修养与智慧

    女人的修养与智慧

    女人可以不漂亮,但不能没有修养。在高雅女性的重要因素中,修养可以说是最高的追求与境界,它赋予女人一种神韵、一种魅力、一种气质、一种品位。修养是一种潜在的品质,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肃然起敬;修养是一种内敛的修为,是潜移默化中的体味和感悟;修养是一种沉淀的魅力,是足够的历练和智慧的浑然天成。一个有修养的女人静若幽兰,芳香四溢,让人如沐春风。智慧是美丽不可或缺的养分,智慧之于女人是博爱与仁心,是充满自信的干练,是情感的丰盈与独立,是不苛刻的审读万物,更是瞳得在得到与失去之间慧心的平衡。
  • 清穿之坐享其成

    清穿之坐享其成

    虽然也是清穿,但是总比不能活着强,好歹是有空间作为补偿,这也不错了。兰庭认为自己算是搭上了空间热流,有这么一个外挂在,生活还是可以期待的。什么空间不小心送错人?兰庭大怒,是谁抢了我的空间。重生的雍正(记忆被封存)很奇怪怎么一觉醒来他多了一个仙境,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所以四四得到了空间,自然也是有代价的——一生一世一双人啊!
  • 候补情人

    候补情人

    绚丽的舞台,耀眼的镁光灯,一个纤细优美的身影在瞬间夺去了所有人的眼球,随即变伴随着泻流出的音乐翩翩起舞,她的动作就像一只居住在森林里的精灵一般,充满灵动。席下没有半点声响,就怕有一点声音,那只翩翩飞舞的精灵就会飞走。观赏的人只能安静的欣赏这充满幻想的舞蹈,谁也无法破坏这种氛围,因为它让人如同置身在舞者的生命里,随着她的每一个动作去思考,去联想。舞者的舞蹈有着自己的灵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令人……
  • 癌前革命

    癌前革命

    2012末日的预言已被瓦解,癌症的梦魇却依然盛行。从“癌症受害者”到“健康创造者”仅一步之遥,快来恶补防癌策略,一起加入逃生训练营。
  • 江湖遍地遇相公

    江湖遍地遇相公

    凤女临世,美男来袭。且看各路公子,如何大显身手,抱美而归。
  • 超级猎妖师

    超级猎妖师

    “人有人道,妖有妖道,魔有魔道,兽有兽道,皆为天道。这是一个属于猎妖师的世界,自大陆最后一位帝阶猎妖师盘古大帝神秘陨落之后,十万年的时间,大陆再也没有出现一位帝阶猎妖师。斗转星移,白驹过隙。直到有一天,一位手持轮回古剑名为天明的少年以一匹超级黑马的姿态横空出世。”
  • 红楼之情满潇湘

    红楼之情满潇湘

    初秋时分,暑热并没有褪去。枝上的鸣蝉正不厌其烦的宣泄着自己的烦躁。潇湘馆显得静悄悄的,炕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些婆子以及粗使的小丫头。雪雁和春纤在东屋里休息,而林黛玉正在里屋午睡。紫鹃正坐在回廊上做着针线。院中上百竿的翠竹在阳光的照射下更显得苍翠欲滴,窗格子上印出些斑驳的影子。紫鹃看了看挂在月洞上的鹦鹉,也半闭着眼睛正昏昏欲睡呢。她低头做了一回针线,无奈困意实在厉害,……
  • 宫斗真苦逼

    宫斗真苦逼

    唐豆是个七品小官的女儿,悲催地被选进了后宫。大褚朝皇帝赵轻闲杀人如麻,侍过寝的妃子第二天就挂。本想灰头土脸混吃等死不侍寝,五年后便可放出宫来嫁人……却突然发现了人格分裂皇帝的大秘密。而自己,似乎走不了了。
  • 梦续红楼之盗玉

    梦续红楼之盗玉

    金玉良缘宝钗侧,白首双星金麒麟,只留下木石盟空空泣血纤纤弱质逃出威赫赫荣国府,面对背叛,面对滔天权势玉簪抵在颈项,宁为玉碎…“如果你们再走近一步,我就血溅当场!”他策马扬鞭掠人而走,只为那一抹决然…“从现在开始,她就是我的人,没有人能够抢了去”她是名门闺秀,他是江湖侠客,他们会有怎样的交集?她是伶仃弱女,他是当朝王爷,他们会是怎样的纠葛?这是林妹妹又一个故事,看她如何得到一个幸福美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