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8900000011

第11章 勉学(3)

【译文】北齐有位宦官叫田鹏鸾,本是少数民族人。十四五岁刚当上守门太监时,就懂得努力学习,怀中袖中带着书,早晚诵读。尽管他所处的地位十分低下,工作也很辛苦,但仍能经常利用空余时间,四处求教。他每次到文林馆,都是气喘汗流,除了询问书中不明白的地方外,顾不得讲其他的话。每当他从书中看到古人讲气节、重义气的事就十分激动、沉思很久。我很喜爱他,对他倍加开导勉励。后来他得到皇帝的赏识,赐名为敬宣,官位升到了侍中开府。北齐后主逃奔青州的时候,派敬宣去西边观察北周军队的动静,被俘。周军问他北齐君主在什么地方,他骗北周军队说:“走了!估计已出境了。”周军不信他的话,对他严加拷打,企图使他屈服;他的四肢每被打断一条,言辞神色就更加严厉,最后终于被打断四肢而死。一位少数民族的孩子,尚且能够通过学习养成忠诚的节操,北齐的将相们,比敬宣这个奴仆都不如!

【原文】邺平之后,见徙入关。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当肆筋力,以申供养。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食之安得甘?衣之安得暖?若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藜羹缊褐,我自欲之。”

【译文】邺城被北周军队扫平之后,北齐君主被迁送入关。思鲁曾对我说:“我们在朝廷里没有俸禄,家里也没有积财,我应当尽力劳动,以尽供养之责。但我常常被您督促检查功课,致力于经史,还不知道如何尽人子之道,这能让我安心吗?”我教诲他说:“当儿子的应当把供养双亲之责放在心上,当父亲的应当把教育子女放在第一位。假如让你放弃学业去赚钱,使我丰衣足食,我吃着怎么会香甜?穿着怎么会感到温暖?如果你致力于先王的儒家之道,继承我们祖传的基业,那么,纵使喝野菜汤,穿麻布短衣,我也心甘情愿。”

【原文】《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穀梁传》称公子友与莒挐相搏,左右呼曰“孟劳”。“孟劳”者,鲁之宝刀名,亦见《广雅》。近在齐时,有姜仲岳谓:“‘孟劳’者,公子左右,姓孟名劳,多力之人,为国所宝。”与吾苦诤。时清河郡守邢峙,当世硕儒,助吾证之,赧然而伏。又《三辅决录》云:“灵帝殿柱题曰:‘堂堂乎张,京兆田郎。’”盖引《论语》,偶以四言,目京兆人田凤也。有一才士,乃言:“时张京兆及田郎二人皆堂堂耳。”闻吾此说,初大惊骇,其后寻愧悔焉。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鸱,芋也”,乃为“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蹲鸱。”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元氏之世,在洛京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音》,而颇纰缪,误反“颛顼”字,顼当为许录反,错作许缘反,遂谓朝士言:“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翾’耳。”此人先有高名,翕然信行;期年之后,更有硕儒,苦相究讨,方知误焉。《汉书·王莽赞》云:“紫色蛙声,余分闰位。”谓以伪乱真耳。昔吾尝共人谈书,言及王莽形状,有一俊士,自许史学,名价甚高,乃云:“王莽非直鸱目虎吻,亦紫色蛙声。”又《礼乐志》云:“给太官挏马酒。”李奇注:“以马乳为酒也,揰挏乃成。”二字并从手。揰挏,此谓撞捣挺挏之,今为酪酒亦然。向学士又以为种桐时,太官酿马酒乃熟。其孤陋遂至于此。太山羊肃,亦称学问,读潘岳赋“周文弱枝之枣”,为杖策之杖;《世本》“容成造歷”,以歴为碓磨之磨。

【译文】《尚书》说:“喜欢提问,就能充足知识。”《礼记》上说:“独自一人学习而没有朋友探讨,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因此,学习必须要共同切磋,互相启发,这样才能明白。我见到闭门读书,自以为是,在大庭广众之中,口出谬误的人非常多。《穀传》叙述公子友与莒挐搏斗,左右的人呼叫“孟劳”。孟劳是鲁国宝刀的名称,这个解释也见于《广雅》。我近来在齐国,有位叫姜仲岳的人对我说:“孟劳是公子友左右的人,姓孟,名劳,是位大力士,为鲁国人所看重。”他和我苦苦争辩。当时清河郡守邢峙也在座,他是当今的大儒,帮我证实了孟劳的真实含义,姜仲岳才红着脸表示服输了。再比如,《三辅决录》说:“汉灵帝在宫殿柱子上题字:‘堂堂乎张,京兆田郎。’”这是引用《论语》中的话,以四言句式,来品评京兆人田凤。然而却有一位才士解释成:“当时张京兆及田郎都相貌堂堂。”他听了我的上述解释,开始非常惊讶,后来又感到惭愧懊悔。江南有一位权贵,读误本《蜀都赋》的注解“蹲鸱,芋也”时,把“芋”字错作“羊”字。有人馈赠他羊肉,他回信说:“实在有损您惠赐蹲鸱。”满朝官员都感到惊骇,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意思,很久以后追寻事情的来龙去脉,才知道是这么回事。北魏元氏时,在洛阳,有位有才学而位居要职的大臣,新得了一本《史记音》,书中错谬很多,如写错了“颛顼”一词的反切,“顼”字应当为许录反,却错为许缘反。这位重臣就对朝中官员说:“过去一直把颛顼读成‘专旭’,其实应该读成‘专翾’。”这位大臣以前名望很高,他的读法,大家一致赞同并遵从。一年以后,又有大学者对这个词的发音苦苦地研究探讨,才知道那个大臣的错误。《汉书·王莽赞》说:“紫色蛙声,余分闰位。”是说王莽以假乱真。过去我曾经和别人一起谈论书籍,谈到王莽的模样,有位颇有才学的人,自夸精通史学,名声很高,他说:“王莽不但长着猫头鹰一样的眼睛,老虎一样的嘴,而且有着紫色的皮肤,青蛙的嗓音。”还有,《礼乐志》上说:“给太官挏马酒。”李奇的注解是:“用马乳熬成酒,要经过撞击、搅动才能做成。”“揰挏”二字的偏旁都从“手”。所谓揰挏,这里是说把马奶捶击拌动,现在做酪酒也是用这种方法。以前有位学士又认为是种桐树时太官酿造的马酒才熟。他的学识浅陋竟到了如此地步!泰山的羊肃,也称得上是有学问的人,他读潘岳赋中“周文弱枝之枣”一句,把“枝”字读作杖策的“杖”字;他读《世本》中“容成造历”一句,把“历”字认作碓磨的“磨”字。

【原文】谈说制文,援引古昔,必须眼学,勿信耳受。江南闾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途说,强事饰辞:呼征质为周、郑,谓霍乱为博陆,上荆州必称陕西,下扬都言去海郡,言食则餬口,道钱则孔方,问移则楚丘,论婚则宴尔,及王则无不仲宣,语刘则无不公干。凡有一二百件,传相祖述,寻问莫知原由,施安时复失所。庄生有乘时鹊起之说,故谢朓诗曰:“鹊起登吴台。”吾有一亲表,作《七夕》诗云:“今夜吴台鹊,亦共往填河。”《罗浮山记》云:“望平地,树如荠。”故戴暠诗云:“长安树如荠。”又邺下有一人《咏树》诗云:“遥望长安荠。”又尝见谓矜诞为夸毗,呼高年为富有春秋,皆耳学之过也。

古代人物【译文】谈话写文章,援引古代例证,必须亲眼目睹,而不要相信听闻之辞。江南民间,有些士大夫不做学问,又羞于被视为鄙陋粗俗,就道听途说,牵强附会,修饰言辞,以示高雅博学。比如,把“征质”说成“周、郑”,把霍乱叫做“博陆”,上荆州一定要说去陕西,下扬都就说去海郡,谈起吃饭说是“糊口”,提到钱就称为“孔方”,问起迁徙的地方就说“楚丘”,谈论婚姻便说“宴尔”,说到姓王的人无不代称为“仲宣”,谈起姓刘的人无不呼作“公干”。这样的事例有一二百个,士大夫在流传中互相学习。如果向他们寻根问底,谁也不知道这些说法的缘由,使用时常常不合适。庄子有“乘时鹊起”的说法,所以谢脁的诗就说:“鹊起登吴台。”我有一位表亲,作《七夕》诗说:“今夜吴台鹊,亦共往填河。”《罗浮山记》说:“望平地树如荠。”故戴暠的诗就说:“长安树如荠。”邺下有个人的《咏树》诗说:“遥望长安荠。”我还曾经见过有人把“矜诞”解释为“夸毗”,称“高年”为“富有春秋”,这些都是仅凭听闻造成的过错。

【原文】夫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读《五经》者,是徐邈而非许慎;习赋诵者,信褚诠而忽吕忱;明《史记》者,专徐、邹而废篆籀;学《汉书》者,悦应、苏而略《苍》、《雅》。不知书音是其枝叶,小学乃其宗系。至见服虔、张揖音义则贵之,得《通俗》、《广雅》而不屑。一手之中,向背如此,况异代各人乎?

【译文】文字是典籍的根本。而世上求学者大多不懂得文字的重要性:读《五经》的人,都肯定徐邈而非议许慎;学习辞赋的人,信奉褚诠而忽视吕忱;通晓《史记》的人,都专精徐野民、邹诞生的著作,而废弃了对篆籀文的钻研;学习《汉书》的人,喜欢应劭、苏林的注释,而忽略《三苍》、《尔雅》。他们不知道语音只是文字的枝叶,而字义才是文字的根本。以致有人见到服虔、张揖对个别音义的解释,就十分看重,而得到他们著的《通俗文》、《广雅》却不屑一顾。对同出一人之手的著作,尚且这样厚此薄彼,何况对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著作呢?

【原文】夫学者贵能博闻也。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皆欲根寻,得其原本;至于文字,忽不经怀,己身姓名,或多乖舛,纵得不误,亦未知所由。近世有人为子制名:兄弟皆山傍立字,而有名峙者;兄弟皆手傍立字,而有名機者;兄弟皆水傍立字,而有名凝者。名儒硕学,此例甚多。若有知吾钟之不调,一何可笑。

【译文】求学的人都崇尚广学博闻。他们对于郡国山川、官位姓族、衣服饮食、器皿制度,都要寻根问底,弄清事物的缘由;但对于文字,却忽略而漫不经心。甚至连自己的姓名,也往往出现谬误,即使不出错误,也不知道它的由来。近代有些人为孩子起名字,兄弟几个的名字都用“山”作偏旁,其中就有取名为“凝”的;兄弟几个的名字都用“手”作偏旁,其中就有取名为“机”的;兄弟几个的名字都用“水”作偏旁,其中就有取名为“激”的。在那些名望很高的大学者中,这类例子非常多。如果他们明白这就像晋平公的乐工听不出钟声的不协调一样,就会明白这是多么可笑。

【原文】吾尝从齐主幸并州,自井陉关入上艾县,东数十里,有猎闾村。后百官受马粮在晋阳东百余里亢仇城侧。并不识二所本是何地,博求古今,皆未能晓。及检《字林》、《韵集》,乃知猎闾是旧余聚,亢仇旧是亭,悉属上艾。时太原王劭欲撰乡邑记注,因此二名闻之,大喜。

【译文】我曾经随从北齐的君主到并州去,从井陉关进入上艾县,再往东几十里,有一个猎闾村。后来文武百官接受马粮都在晋阳以东百余里的亢仇城旁边。大家都不知道上述两处历史上本是什么地方,大量查阅古今书籍,都没有弄清楚。直到翻检《字林》、《韵集》,才明白猎闾就是原来的余聚,亢仇原来叫亭,都属上艾县。当时太原的王劭想撰写《乡邑记注》,我把这两个旧地名告诉了他,他非常高兴。

【原文】吾初读《庄子》“螝二首”,《韩非子》曰:“虫有螝者,一身两口,争食相龁,遂相杀也。”茫然不识此字何音,逢人辄问,了无解者。案:《尔雅》诸书,蚕蛹名螝,又非二首两口贪害之物。后见《古今字诂》,此亦古之虺字,积年凝滞,豁然雾解。

【译文】我最初读《庄子》中“螝二首”这一句时,发现《韩非子》说:“有一种叫螝的虫,一个身子两张嘴,为了争夺食物而互相咬龁,以致演变为互相残杀。”我茫然不知道这个“螝”字读什么音,见到人就问,却没有一个人清楚。经考查,《尔雅》等书说,蚕蛹名螝,但又不是有两个头、两张嘴、贪吃有害的动物。后来见了《古今字诂》,才知道螝就是古代的“虺”字,我多年来积滞在胸中的问题,一下子像大雾一样消散。

【原文】尝游赵州,见柏人城北有一小水,土人亦不知名。后读城西门徐整碑云:“洦流东指。”众皆不识。吾案《说文》,此字古魄字也,洦,浅水貌。此水汉来本无名矣,直以浅貌目之,或当即以洦为名乎?

【译文】我曾经在赵州做官,见到柏人城北面有一条小河,连当地人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后来我读了城西门徐整写的碑文,上面说:“洦流东指。”大家都不明白它的意思。我查阅了《说文》,这个“洦”字就是古“魄”字。洦,水浅的样子。这条河自汉代以来就没有名字,人们只把它当做一条浅河看待,或许就应当用这个“洦”字给它命名吧!

【原文】世中书翰,多称勿勿,相承如此,不知所由,或有妄言此忽忽之残缺耳。案:《说文》:“勿者,州里所建之旗也,象其柄及三斿之形,所以趣民事。故悤遽者称为勿勿。”

【译文】世上的书信,里面常写有“勿勿”二字,历来相承,互相传写,却不知道它的缘由,有人妄下断言说这就是“忽忽”的缺笔省写。按《说文》说:“勿,是乡里所树立的旗帜。这个字像旗杆和旗帜末端三条飘带的形状,是用来催促民事的。所以就把匆忙急迫称作‘勿勿’。”

【原文】吾在益州,与数人同坐,初晴日晃,见地上小光,问左右:“此是何物?”有一蜀竖就视,答云:“是豆逼耳。”相顾愕然。不知所谓。命取将来,乃小豆也。穷访蜀土,呼粒为逼,时莫之解。吾云:“《三苍》、《说文》,此字白下为匕,皆训粒,《通俗文》音方力反。”众皆欢悟。

【译文】我在益州的时候,曾和几个人在一起闲坐,天刚放晴,阳光明晃晃的,我看见地上有些小的光亮点,问旁边的人:“这是什么东西?”有一个蜀地的童仆走近看了看,回答道:“这是豆逼。”大家听了很惊讶地互相看着,不明白他说的是什么。我让他拿过来,原来是小豆。我曾经一一询问过蜀地的人士,他们都把“粒”叫做“逼”,当时没有谁能解释清楚。我说:“《三苍》、《说文》中,这个字就是‘白’下加‘匕’,都解释为‘粒’,《通俗文》注音作方力反。”大家领悟后都十分高兴。

【原文】愍楚友婿窦如同从河州来,得一青鸟,驯养爱玩,举俗呼之为鹖。吾曰:“鹖出上党,数曾见之,色并黄黑,无驳杂也。故陈思王《鹖赋》云:‘扬玄黄之劲羽。’”试检《说文》:“雀似鹖而青,出羌中。”《韵集》音介,此疑顿释。

【译文】愍楚的连襟窦如同从河州回来,得到一只青色的鸟,把它驯养起来玩赏,所有的人都把这只鸟称为“鹖”。我说:“鹖出产在上党,我曾经见过多次,羽毛都是黄黑色的,没有其他杂色。所以曹植的《鹖赋》说:‘鹖举起它那黄黑色的有力的翅膀。’”我试着翻阅《说文》,上面说:“雀像鹖而毛色是青的,出产在羌中。”《韵集》的注音为“介”。这个问题顿时就消除了。

【原文】梁世有蔡朗者讳纯,既不涉学,遂呼莼为露葵。面墙之徒,递相仿效。承圣中,遣一士大夫聘齐,齐主客郎李恕问梁使曰:“江南有露葵否?”答曰:“露葵是莼,水乡所出。卿今食者绿葵菜耳。”李亦学问,但不测彼之深浅,乍闻无以核究。

【译文】梁朝有位叫蔡朗的人,忌讳“纯”字,他原本不爱学习,把“莼”叫做“露葵”。那些不学无术之徒,也就一个跟着一个仿效。承圣年间,朝廷派遣一位士大夫出使北齐,北齐的主客郎李恕问这位梁朝的使者说:“江南有露葵吗?”使者回答说:“露葵就是莼菜,那是水泊中所出产的,您今天吃的就是绿葵菜。”李恕也是有学问的人,但不了解对方学识的深浅,乍一听他的回答,也无法加以查究。

【原文】思鲁等姨夫彭城刘灵,尝与吾坐,诸子侍焉。吾问儒行、敏行曰:“凡字与谘议名同音者,其数多少,能尽识乎?”答曰:“未之究也,请导示之。”吾曰:“凡如此例,不预研检,忽见不识,误以问人,反为无赖所欺,不容易也。”因为说之,得五十许字。诸刘叹曰:“不意乃尔!”若遂不知,亦为异事。

【译文】思鲁等人的姨夫彭城刘灵,曾经与我同坐闲聊,他的几个儿子在旁边陪侍。我问儒行、敏行说:“凡与你们父亲名字同音的字,它的数目共多少,你们都能认识吗?”他们回答说:“没有研究过这个问题,请您指教。”我说:“凡是像这一类的字,如果不预先研究翻检,忽然发现自己不认识时,拿去问错了人,反而会被无赖所欺骗,不能满不在乎啊。”于是我就给他们解说这个问题,共说出了五十多个字。刘灵的几个儿子感叹道:“想不到有这么多!”他们竟然一点都不了解,那也确实是怪事。

【原文】校定书籍,亦何容易,自扬雄、刘向,方称此职耳。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或彼以为非,此以为是;或本同末异;或两文皆欠,不可偏信一隅也。

【译文】校对书籍,又谈何容易。从扬雄、刘向开始,他们才算称职的人。没有读遍天下的书籍,就不能妄下定论。有时那里认为不对的地方,这里却认为是对的;有时主要内容是一样的,而小地方又有所不同;有时两种文本都有欠缺,所以不能偏信一个方面。

同类推荐
  • 尚书

    尚书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也是最早的一部历史典籍,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尚书》为我们研究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和夏商周奴隶社会历史,留下了珍贵的资料。
  • 国语

    国语

    《国语》以记述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各国贵族言论为主,通过各有风格、各有特色的语言来塑造人物性格,表述不同人物的思想及命运,记载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
  •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天下第一奇书:智囊大全集(白话译本)

    本书是一部上至治国安邦的经国大略,治军作战的用兵良策,决讼断案的明察睿智;下至治家理财的精明算计,立身处世的生活锦囊,逢凶化吉的机敏权变;甚至于宠宦奸臣的阴谋诡计,损人利己的狡黠小慧,无所不包的奇书
  •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遁甲符应经》, 题宋杨维德等撰, 真实作者 尚待考证。尽管如此, 作为记录与六壬、太乙各名的奇门遁甲术 的《遁甲符应经》, 仍然不失为一部中华术数奇书。奇门遁甲在我国可能已经失传 , 通过《遁甲符应经》等书, 我们有机会一窥它神秘的面目。
  •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九芝草堂诗存校注

    朱依真是清中叶广西诗坛上的著名诗人,袁枚推之为“粤西诗人之冠”。然而由于历史、地域及其声名卑微等多方面的原因,其作品的流传与影响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人们对朱依真及其作品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本书着重对《九芝草堂诗存》进行标点、校勘、注释等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对朱依真的生平、思想、交游及其诗歌创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进行较全面的分析研究,以期获得对朱依真及其作品较全面的认识与掌握,正确评价朱依真的文学成就,弘扬广西地方文学遗产,为今后的文学创作提供借鉴。
热门推荐
  • 比尔盖茨为什么优秀

    比尔盖茨为什么优秀

    “愚笨的人,熬过痛苦,忘却经验;平庸之人,用痛苦换取经验;聪明之人,借他人经验以自用。”让我们借着比尔·盖茨的成功经验,审查和激发自己,并重新调整自己的成功策略和创富方式,有效出击,去赢取人生的辉煌。
  • 别哭黛玉

    别哭黛玉

    二宝大婚,潇湘逝,时间停止,闺阁才女附身于励志搜集天下所有美男的二十一世纪的千金大小姐身上,黛玉依旧还是黛玉,又不是黛玉,等着黛玉明白安排自己现代之旅的苦心之后,再次回到大观园,回事怎样一番景象。场景一“可是要去黄泉路?”黛玉看着两人的装扮有些明白地问道,不过对于自由没有见过其他男子的黛玉来说,心里还是有些别扭跟恐惧的。“因为你是自己放弃自己的生命的,对不起你的父母,所以你不用走黄泉路,直接打入十八层地狱。”黑无常接着说道。场景二想到这里医生开口问道:“小姐,你叫什么名字?”黛玉猛然间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又惊又怒地看着这个蒙着面的奇怪男人,想着为何这里会有男子出现,想着自己还在床上躺着,黛玉羞愤得昏了过去,只是之前轻轻地包含愤怒地说了两个字:“无耻。”场景三“你,你,你这个登徒子。”黛玉看着猛然间出现的大脸,更是慌得不知所措,心里一激动,拿着手帕的手指着李力言颤抖地说完就晕了过去。场景四纯洁如仙子,高贵如公主的黛玉搅动了现代一片优秀男子的心之后,再完成了贾府的事情之后,她是选择回到现代,还是继续呆在古代?推荐我的完结文《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盛世倾宠:扑倒狂傲陛下

    盛世倾宠:扑倒狂傲陛下

    “陛下不好了,娘娘把皇宫烧了——”某男挑挑眉“愣着干什么,还不赶快帮她煽风点火。”“陛下不好了,娘娘去逛妓院了——”某男眉头微蹙“把所有妓院都给我烧了。”“陛下不好了,邻国王爷派人来抢亲了——”某男冷笑“这次我亲自出马。”公布一下群号:482089306验证码:小说人物名字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等爱温柔成海洋

    等爱温柔成海洋

    汤淼是自强不息的毒舌女王。曾经,她的喜怒哀乐因他而生,他陪她走过青葱岁月,他享受着她的小体贴,她也乐于为他奉献自己所有的温柔娇羞。只可惜,她为他放下了女强人的架子也没换来两人的一辈子。
  • 重生之霸爱夫人

    重生之霸爱夫人

    前生,因为误信“良人”,晋城第一美人尹丽君抛夫弃子,落得身败名裂,不得善终。从地狱深处回归,尹丽君誓要保护挚爱的家人,扫除一切妖孽,在这个乱世找到自己的真爱,活出自己的精彩。【片段一】“冉家成,你可信我?”女子临风而立,双目含笑地看着眼前一身戎装的男子。“你叫我如何信你?放下布兵图,我便······”男子一脸沉痛的望着女子手中的染血的布兵图。“可是······我不能”,女子笑得凄然,爱而不信,爱何其深?万丈悬崖,女子迎面跳下,只留下满目仓惶的男子在悬崖边痛苦咆哮。【片段二】“无论是尹丽君还是君飞凰,我都不会再放手。除非,我死!”妖娆绝美的男子深情无悔地说。“飞凰,无论以何种身份守护,对我来说都不重要。”清冷俊美男子的眼中一抹瑰丽一闪而过。【片段三】“娘亲,便宜爹爹说,你要是再不回去,他就纳妾了。”粉雕玉琢的小女娃向拿着金豆喂宠物的娘亲打小报告。“女人,难道你要看着别的女人睡你的床,霸占你的夫君,甚至打你的娃吗?”一脸严肃的男娃娃在一边耳提面皮。“告诉他,他敢纳妾,我就敢娶夫!”女子将一把金豆扔在一边,眸中含笑,芳华潋滟。
  • 都市之梦神大涅槃

    都市之梦神大涅槃

    他是一个职场菜鸟,做着一份不适合的工作,拿着微薄的薪水,有一点宅,有一点闷骚。然而他的脑海中,却还有另一番人生经历:他是上天的宠儿,出身世家,天资聪颖,无论什么东西一学便会、一会便精,并且还很有女人缘。当这些经历在大脑中苏醒,他的人生便开始改变。※※※命运是一只沦落在鸡窝里的鹰。某一天,草鸡们发现,那个长相怪异、性格沉闷的家伙,拍拍翅膀飞了起来。一飞冲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