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32900000006

第6章 佚名

《左传》,相传春秋末年鲁国太史左丘明作,实出于战国人之手。据考订约成书于公元前375年至前351年之间。凡三十卷,十九万字。用夏历,依鲁君隐、桓、庄、闵、僖、文、宣、成、襄、昭、定、哀十二公世次记事。始于隐公元年,终于哀公二十七年。上溯周宣王二十三年,下及于周贞定十六年。汉儒以此文为解释《春秋》之“经”的“传文”,故称《春秋左氏传》、《春秋传》、《左氏传》。有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1981年杨伯峻注释的《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本较为通行。

左传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鉴赏】

此文选自《左传》庄公十年。记述了齐鲁两国在长勺的一次战争。标题是编者依普通选本加的。

曹刿,是鲁国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他却在齐国背弃盟约,以强凌弱之时,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挺身而出,毛遂自荐,以奇谋战胜齐师,立下赫赫战功。面对强大的齐师他毫不畏缩,积极请战,面对别人的讥讽他毫不在意,甚而发表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独特见解,可见他胸怀大志和超人的胆略。

当他见到鲁庄公时,并没有急于献出什么计谋,而是变被动为主动地反问鲁庄公“何以战”。鲁庄公自恃平时有恩于人民,曹刿却认为这种小恩小惠根本不能使大部分的人民心服,不能恃以为战。鲁庄公又拿神的赐福来证明自己具备作战的优势,曹刿则认为神未必会因普通的虔诚而保佑作战的胜利。最后,鲁庄公又表示自己能体察民情,秉公处理各种案件,曹刿对此则加以肯定,认为只有诚心待民,才能取得人民的忠心,也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曹刿这种注重人民群众的民本思想,被后世无数战役证明,是胜利的必要保证,是战争中把握优势的基础,是永恒的规律,具有非常高的理论价值,也是《左传》中反复强调的战争理论。

战斗开始后,曹刿一再阻止鲁庄公发出进攻的命令,而是等到齐人“三鼓”之后,才让将士发动攻势,一举战胜了齐师。鲁庄公正要乘胜追击,又被曹刿拦住,在仔细地察看了敌情,确定没有埋伏之后,曹刿才允许将士追杀敌人,并彻底赶走了来犯的齐师。战斗结束后,面对鲁庄公的询问,曹刿道出了缘由,并由此总结出一条流传至今的经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不仅为我们塑造了曹刿这位历史上的军事奇才,更以精确传神之笔描述了一场以弱胜强的古代战争,虽然着墨不多,却揭示了战争的胜败最根本的是民心取向这一个世代相传的真理。

(魏小薇)介之推不言禄

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元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

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鉴赏】

这篇文章选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晋公子重耳,受他父亲献公宠爱的骊姬的迫害,流亡在外。十九年后回到晋国即位,这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晋文公在流亡中,有一批贵族跟随着他,为他出谋划策,其中就有介之推。文公即位后,赏赐这些跟他一起流亡的人。别人都居功邀赏,唯有介之推“不言禄”。所谓“禄”,是指古代统治者赏赐给官吏的一种政治和物质待遇。介之推不说话,晋文公也就没有想到他,他也就没有得到应有的俸禄。“不言禄”,说明介之推与其他“从亡者”不同,他不争利;而“禄亦弗及”,说明晋文公考虑欠周。文章开头,交代了这个“不言”,“弗及”,很自然地就展开下文。

介之推既然不言禄,朝廷上也就无人知道,但他回家对母亲说了一番话,表明他对此事是有看法的,而且深为不满。他这一番话,有两处值得注意。“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这就是说,文公即位是天意的安排,这显然是儒家的“君权神授”思想。“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如果文公赐禄于他,恐怕他不会拒绝,他不言禄,不等于不要禄,只是不主动要禄,而等待文公赐禄。“禄亦弗及”,使他失望不满,而且对自己曾与之共过患难的晋国君臣,改变了看法。认为他们上下相蒙,无法相处了。这一番话流露出不满情绪,但介之推究竟想怎样,并不明确。所以下文写他母亲三次设问,来逐步表明介之推的心迹。

他母亲第一次设问:“盍亦求之,以死谁怼?”意思是:你何不也去求赏呢?这样死了怨谁?这表明她听出了儿子的话音,以为也许他是一时气愤,说了一些过头的话,因而拿话去试探他。介之推回答道:“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他自己也承认是“怨言”,表示不能要俸禄。但语气较为勉强,并不坚决。于是他母亲又第二次设问:“亦使知之,若何?”意思是“不要俸禄,也让晋文公知道这件事,怎样?”这表明他母亲看出他为难的心情,以为他内心矛盾,不好改口,纵不要利,也许要图名,所以又用话去为他解脱。介之推答道:“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他这几句话的态度明朗了,既不言禄,也不求显。他母亲听出了他的意思,又第三次设问:“能如是乎?与汝偕隐。”表明她由怀疑到相信,表示对他的理解和支持。

介之推和他母亲的这三次对话,细致入微地表达了人物的思想心理。介之推开始语气激烈,有埋怨情绪,接着语气缓和,有为难情绪,最后态度明朗,不言禄也不求显。他母亲也针对他的心理设问,逐步展现人物的心理。看来他母亲既不是劝他争禄,也不是劝他隐居,而是揣摩儿子的心意,为他解难分忧,尊重他自己的选择,是出于一种母爱的关怀。但她同时又是有政治眼光的,最后“与汝偕隐”,就不仅是关怀,也是一种支持。作者写介母的三次设问,增加了文章的波澜,提高了表达能力。介之推开始说的那一段话,是“画龙”之文,介母的三次设问,才是“点睛”之笔。

“遂隐而死”,这里用“死”字,而未用“卒”或“终”,这是因为,晋文公后来派人找他找不到,就放火烧山,想逼他出来,但他仍不出来,结果被火烧死。晋文公用绵上的土地作为介之推的祭田。文章最后以晋文公的话结束:“以志吾过,且旌善人。”这样,就照应了开头的“不言”“弗及”,结构完整,又突出了主题,赞扬了介之推的不争利不求名的正直品格。

提起隐居,很容易想起道家,其实儒道在这一点上有相通之处。儒家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争取做官,官没法做了,就隐居,以保持自己的气节。道家则拒绝做官,他们隐居,是为了养生,终其天年。其实不同,其隐则一。儒家的隐士,也称处士,不一定终身隐居。不过既然过隐居生活,也就有可能接受道家的思想影响。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不少知识分子所走过的道路。介之推的思想是儒家的。他的隐居也是儒家型的。他的形象有一定的代表性,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正直和清高。我们从“不食嗟来之食”而死的“饿者”身上,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身上,能够看到某些类似之处。作者在介之推母子三次对答上下功夫,逐步揭示人物的思想心理,并以他们的行动来印证。这样,不到二百字的短文,就把人物形象写活了。可见,《左传》为中国古代散文典范,名不虚传。

(邱崇丙)殽之战

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殽。殽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奉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

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敞邑,敢犒从者。不腆敞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麇鹿,以问敞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短,梁弘御戎,莱驹为右。

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殽。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赢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

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戳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鉴赏】

此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三十三年。题目是编者依普通选本加的。

鲁僖公三十二年(公元前628年)冬天,晋文公去世了,此时秦国正出师袭击郑国,途经晋国,晋军在殽出其不意地伏兵狙击秦师,本文即是记载秦晋两国战于殽的经过。

文章先从为晋文公出殡开始,假借卜者之口,申明晋袭秦是文公之命,为此次战斗寻找合理的借口。然后,又转到了秦国,秦穆公得到特使杞子的报告,准备出师伐郑,在征求秦国老臣蹇叔的意见时遭到了蹇叔的强烈反对,穆公置蹇叔的劝告于不顾,执意攻郑,蹇叔先哭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这是出于公,再哭自己的儿子“余收尔骨焉”,这是出于私。结果却遭到了穆公的诅咒。

秦师行军途中路过周天子都城洛阳的北门,按礼节士兵应卸甲束兵表示恭敬,但秦军士兵表现出轻率无礼的态度,年幼的王孙满见了断言,“秦师轻而无礼,必败。”秦军到了滑,被郑国商人弦高婉转有礼地警告说,郑国早已有了防备,希望秦师不要轻举战旗。同时郑穆公也派人通知驻郑的秦国使者,告诉他们袭郑的计划已不是秘密,不如尽早撤兵。杞人等见事已泄露,匆忙各自逃命。而另一方面,秦师中的一员大将孟明也认清了不利的战局,径自灭滑而还。晋国的大臣经过争论,认为秦不听蹇叔“劳师以袭远”,“师劳力竭”的劝告,“以贪勤民”,这是打击秦师的一个绝好的机会,为世代子孙计,应该出师伐秦。这样,晋国“兴姜戎”、“墨衰经”,大败秦师于殽。

还朝后,晋襄公经不住夫人文赢的恳求,轻率地释放了俘获的秦朝大将,被大臣先轸指责后又派人去追,却不获而返。另一方面,知错的秦穆公却素服而哭,检讨自己的失误,并对阵亡的将士表示哀悼,表现了一位明君知错必改的宽阔胸怀,与轻信而没有主见的晋襄公形成鲜明对照。

此文虽是讲述一场战争的成败,却是将重点放在战前的起因、准备和战后的结果上,而对这次战斗只是一笔带过,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善于纵观战争全局,借战争这一外在的形势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揭示与之相关的政治、外交活动,揭示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在写作手法上,作者以时间为顺序,以人物为焦点,选取富有戏剧化的场面,运用性格化的语言,通过“晋文公出殡”、“秦穆公拒谏”、“蹇叔哭师”、“王孙满观礼”、“弦高犒师”、“原轸论战”、“文赢释囚”、“穆公悔过”等典型事例,生动地刻画出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逼真的战争画卷。同时,本文也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民本思想,批判了“劳师以袭远”、“以贪勤民”的行为,并通过对战后结局的描述,辩证地揭示出胜者无常胜,败者无常败的战争规律,巧妙地预示了下一次斗争的开始和不同人物的命运。

同类推荐
  • 人生不过如此

    人生不过如此

    我们认为一个对于自己的生命与生活,应该可以有一种态度,一种不必客气的态度。谁都想好好的活着的,这是人情。怎么样才算活得好好的呢?那就各人各说了。我们几个人之间有了下列相当的了解,于是说到“吾庐。”一是自爱,我们站在爱人的立场上,有爱自己的理由。二是和平,至少要在我们之间,这不是一个梦。三是前进,惟前进才有生命,要扩展生命,惟有更前进。四是闲话,“勤靡余暇心有常闲”之谓。在此,我们将不为一切所吞没……
  • 我曾那么爱你

    我曾那么爱你

    徐志摩、陆小曼、鲁迅、郁达夫、朱自清、梁启超……这些赫赫有名的民国人物,给人留下的永远是传奇、神秘的印象,然而他们,也有感性的一面,平常的一面,深情的一面。在他们与爱人、家人的书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各自的真实情感,与为人所知的成就不同,这些爱语呢喃表达了最本真的他们。
  •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孟浩然诗选(中国历代诗分类集成)

    王维和孟浩然都是不可多得的诗人。王维的诗歌描写山川美景,抒发融入自然的喜悦,读来清新自然;孟浩然的诗描写田园风光,表达对农家生活的热爱,读来朴质感人。他们是盛唐时期的田园山水诗的代表人物,有大量脍炙人口的诗歌流传了下来,深得大众喜爱。
  •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你的怀抱是我生命的终点2

    催泪率96.5%的中国第一奇书。每一个感人片段,都让你泪眼滂沱。真情树书系。美文集,收录了《一碗阳春面》《伊莎贝拉的蓝勋章》《加布林鲨鱼的悲情母爱》《穿过风雪的音乐盒》等等最为打动人心的人间真情故事,堪称近年来少有的感人之作。每一篇选文都用它朴实无华的文字表达一段感人肺腑的情感。父母的爱、兄弟之情、朋友之义、忠心宠物,在这些充满感情和温情的故事中,感动人心,唤起心灵的触动。
  •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这部雅瑟编著的《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从一般性的背景介绍。到字句梳理与注释解读。,我国古文源远流长,根深叶茂,在其发展壮大成熟的过程中,名家辈出,成就斐然。那些丰富的散文作品,无疑是前辈遗留给我们的珍贵文化遗产。《古文观止》这一清初康熙年间由吴楚材、吴调侯选编的古文选本,共辑有自先秦至明末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22篇。选择上轻重得宜,取舍有据,并以时代为经、作家为纬分为十二卷,每卷篇目匀称。篇幅适中,将几千年间名家巨擘所著的智慧结晶悉数囊括其中,概括而精当地铺展出了我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重点反映了汉文及唐宋八大家文的独特风格及突出成就,可谓是中国古典散文和传统文化的精髓之所在
热门推荐
  • 无邪-

    无邪-

    不小心将某仙家赢得连最后的一条内裤都要失去,某仙恼羞成怒之下一巴掌将她拍得穿越了时空,成为了浮翰大陆三大帝国之一的扶月国军事巨擘东方家的七少爷。六岁前,天下人都知东方家有一位天才七少爷。六岁后,因亲眼见到娘亲血染眼前而受刺激过度,从此世人都道东方家有一位白痴七少爷。从天才变成白痴,从天堂跌入地狱,昔日的风华已经不在,剩下的只是一身的痴傻,无尽的嘲讽和欺辱。一直到,那照顾了她十几年的婆婆倒在她面前,她的眼中再无丝毫朦胧,从此锋芒万丈,谁敢抵挡?而那再一次的绝世风华,又迷了多少人的眼?夺了多少人的心?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她还是灵族史上最美丽的女子?她笑容烂漫,天真无邪,却说着让闻着忍不住心惊胆寒的话:我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太多在乎的人,所以如果谁竟敢伤害了我在乎的人,那么伤了手我就断他双手,伤了脚我就断其双腿,伤了身我就将他剥皮抽筋,伤了心我就将他开膛破肚,掏肝挖心!#宝贝简介无能,亲们将就着看一下哈,最精彩的当然应该是正文了,嘿嘿~宝贝开新文了哦~《错点王妃》:亲们继续支持哦~
  • 穿越南唐之乱世佳人

    穿越南唐之乱世佳人

    在她新婚的前一天,他吻了她的额头。为了得到她,他要灭了一个国家。另一个他,只是静静的拥着她说,我们要好好的在一起。两帝争锋,红颜是否真的祸水?剪不断理还乱,终是一江春水向东流......郑重声名:这不是正史,这只是传说!
  • 神皇

    神皇

    天地之间,九州八极。土有九山,山有九塞,风有八等,水有六品。东南神州曰农土,正南次州曰沃土,西南戎州曰滔土,正西弇州曰并土,正中翼州曰中土,西北台州曰肥土,正北济州曰成土,东北薄州曰隐土,正东……
  • 像奥普拉一样成功:从问题少女到传媒女皇

    像奥普拉一样成功:从问题少女到传媒女皇

    奥普拉·温弗瑞,一位美国尽人皆知的大人物,一位打动亿万人心的魅力女郎,同时也是一位具有传奇人生而又颇受争议的美国黑人女性。她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一个偏僻的小镇,凭借着自身非凡的个人魅力,在访谈电视节目中脱颖而出,赢得了美国和世界亿万电视观众的喜爱。她不仅是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娱乐界明星、商界女强人,也是慈善活动家,是“美国最便捷、最诚实的精神病医生”,是美国的亿万富婆。在2003年的《福布斯》世界100富翁排行榜上,奥普拉在美国黑人亿万富翁中名列第一位。对于她的成功,有人称之为“奥普拉现象”。那么,她的身上到底有什么魅力?为什么成功总是与她如影随形?
  • 迷失的爱丽丝

    迷失的爱丽丝

    一份神秘礼物,隐藏着一个不能见光的血色秘密,默默无闻的高中女生夏尼曼从此被秘密操控成为“傀儡娃娃”。就在她陷入人生谷低时,不羁随性的冷面转学女生羽斯瑶让她重新找回勇气,友情渐渐相浓,谁知平静表面下阴谋陷阱纵横交织。 遭人陷害拘留,血色秘密踢爆,生活陷入无边黑暗。 尖峰对决过后,拼死逃脱危险,爱情友情重新归位。可谁也想不到,看似童话般的结局却只是另外一个噩梦的开始。 迷惘的青春地图里要往哪走才能步步为营? 黑暗与光明的对决,什么才是最后的秘密? 一切的真相,都由你来揭晓……
  • 丑妻传奇

    丑妻传奇

    莫名穿越,她舞一曲醉春风,只为那个才见过一面的年轻男子,却不想竟然艳惊四座,名扬诸国,只是,成名的却是她的孪生妹妹。一场意外的大火,她毁了半张倾世容颜,一夕之间,美女变丑女,命运,也在那一刻,悄然改变……她代替妹妹,嫁给传闻中凶悍暴戾的北方之王。却在第二天,摇身一变成了他身边的贴身丫鬟。她隐瞒着自己的所有,只为了离开的时候,能够保有一颗完整的心。可是,真到了那一天,她才发现,自己的心,早已为他沦陷……他终于娶到了心心念念想了三年的女子,然而,在掀开红盖头的刹那,他才知道,自己娶的,竟然只是她的孪生姐姐。而他想娶的那名女子,竟然在同一天,嫁给了南方大国的王子。他一气之下,挥兵南下,誓要攻下鲁国,作为娶她的聘礼。殊不知,他不想要的,在别人眼中,却是真正的宝。而他,真的到了那一天,竟赫然发现,他爱的,原来一直都是她,这个用一张丑颜陪他打下半壁江山的离奇女子。
  • 塔木德:犹太人经商和处世圣经

    塔木德:犹太人经商和处世圣经

    《塔木德》是10个世纪中两千多位犹太学者的心血结晶,是整个犹太民族生活方式的导航图。本书重点萃取了《塔木德》中有关犹太人如何经商和处世的62条箴言,分上下两篇,以大量生动的事例进行阐发,揭示了犹太人独特的金钱观念、经营技巧和处世法则,从中可以窥见犹太人之所以卓越的秘密。
  •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哲学就是爱智慧(爱智书系)

    在很多人的眼里,哲学是一个让人莫测高深的词汇,一提起它,就令人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哲学真的是这样让人望而生畏的吗?这本小书将会回答我们最关心的几个问题:什么是哲学?哲学家们想的都是些什么问题、哲学家都是些什么样的人,读过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哲学原来有着这样一张生动有趣的面孔,而你自己也曾经像哲学家一样思考过!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重生之重华长公主

    重生之重华长公主

    帝后的第一个孩子,荣宠无限的重华长公主,最后的结局居然是一杯毒酒,和自己的夫君死在了一起。上天垂怜,重活一次,重华一边忙着复仇一边忙里偷闲的和自己未来的夫君来段青梅竹马的恋情。可是,亲爱的夫君,为什么你小时候这么难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