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6000000008

第8章 孝庄文皇后:一个女人的史诗(3)

迁都北京,是皇太极一生想要实现却没有实现的梦想。在清兵进入北京城一个多月后,渐渐在北京城里站住了脚跟。多尔衮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和诸王大臣们商量,将迁都北京的事情提上日程。迁都这件事,顺治和孝庄都没有反对,这是大势所趋的必然结果。但是,迁都是一件大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盛京和京城的路途相隔较远,必须经过详细的安排,才能保证路上的万无一失。

这一年的八月二十日,经过周密的安排后,在盛京的迁都队伍终于缓缓向北京城出发。

向着北京城前进的孝庄很是感慨,她的丈夫一生都没有实现的梦想,现在就要实现了。她背负着皇太极的梦想,看到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在这之前所有的等待和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实现了皇太极的梦想,她比任何人都要高兴,她比任何人都渴望看到现在的这一局面。

盛京到北京城有一千多里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到达。九月十九日,福临和两位太后的车驾从正阳门进入紫禁城。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的朝代翻开了一个新的篇章。

从盛京迁都北京,意味着清朝的统治区域从东北扩大到了全国的范围,代替明朝,成为整个中原大地最高的统治集团。而福临,也变成了统治天下的皇帝。因此,诸王和大臣们认为,必须要在北京重新举办一次登基大典,以强调福临新的身份。十月初一,顺治在北京举行了登基大典。这是一个万分喜庆的日子,是被所有清朝人期待的日子。大典只是一个仪式,为了表达重视,大典十分繁琐而又乏味,对于年仅七岁的顺治来说,是一种折磨。

登基之后,他将多尔衮封为“皇叔父摄政王”,给以了极高的荣誉。

在皇太极多年的政治熏陶下,孝庄清楚地明白,一场更激烈的战争就要开始了,那就是多尔衮和皇太后之间的关于利益的战争。多尔衮因为率领清兵占领了北京城,居功甚伟,不可一世,气焰渐长。被加封为“皇叔父摄政王”后(后又改为“皇父摄政王”),更是将权力进一步握紧在手中,开始形成了摄政王专政的局面,也为他后来的专制残暴、妄图篡位做了铺垫。

多尔衮手中的权力越来越大,行为也越来越嚣张。顺治四年时,以“体有风疾”为由,停止了对福临的跪拜。排除异己,陷害忠良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支持,甚至还结党营私,发展自己的私人势力。从多尔衮的行为中不难看出,他已然把自己当成了这个国家真正的统治者。

多尔衮并不缺乏智谋,也不缺乏手段。但是他低估了对手的能力,孝庄和福临的力量,比他想象中的更大,他一直没有等到自己称帝的机会,就被命运无情地抛弃了。

顺治七年,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在狩猎时摔下马背跌伤。这年十二月,三十九岁的多尔衮因为救治无效而死在了古北口外。这个意外,仿佛是一曲演奏正激烈的乐章戛然而止。观众们还不知道后面的旋律会是如何,就被告知这首曲子已经演奏完毕了。

多尔衮的意外去世,让当时北京城中剑拔弩张的气氛轻松了许多。多尔衮死后,顺治帝和皇太后并没有着急将他清算,相反,还给予了他极高的荣誉,将他的灵柩从古北口运回,将他厚葬。

◆未解之谜:下嫁多尔衮?

多尔衮死了,但是关于他的传说并没有一同死去,在他的身后,有太多的不解之谜。在清朝的几大疑案中,位居首位的就是他和孝庄之间的关系。

在研究清代的学者孟森的《太后下嫁考实》一文中,“清有这样的记载:世虽不敢言朝廷所讳言之事,然谓清世祖之太后下嫁摄政王,则无南北,无老幼,无男女,凡爱述故老传说者,无不能言之。求其明文则无有也。”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当时的社会里,关于太后下嫁多尔衮,是民间人人都在传说的事情,无论南北,无论老幼,无论男女,都把太后下嫁这一事情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传说呢?

这件事情的源头,大概是入关后多尔衮被封为“皇父摄政王”开始。人们所有的猜测都是针对“皇父”这个称呼。人们对于“皇父”这个称呼十分不解,按照身份,多尔衮是皇太极的弟弟,那么理当是“叔父”才对。所以人们认为“皇父”这个称法,必然是娶了太后,成了顺治帝福临名义上的后父。还有当时流传下来的官方文件中也出现过这样的说法,盖了官印的文件中多次提到多尔衮是皇父,这更加深了人们的猜疑。

关于太后下嫁的原因,在民间的传说和演义中大致有三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在皇太极驾崩之时,多尔衮是最有机会继承大统的人,但是却在最后的关键时刻辅佐了年幼的福临登基,而后又为清兵入关立下了汗马功劳,孝庄太后为了感谢多尔衮,于是决定下嫁。第二个版本是,孝庄嫁给皇太极之时才十三岁,而皇太极已经有三十四岁,两人年纪十分不般配。而多尔衮与孝庄的年纪十分接近,两人早就互相倾慕,在皇太极生前就已经有暗中来往。清朝入关后,居功甚伟的多尔衮可以出入皇宫,和孝庄的来往更是密切,在摄政王妃小玉儿死之后,孝庄就顺理成章地下嫁给了多尔衮。第三种说法是,入关后的多尔衮权势滔天,顺治帝的皇位岌岌可危。为了保住福临的皇位,孝庄想到了下嫁给多尔衮以笼络住他,让福临的皇位能够坐得更稳。

第三个版本的说法甚至还得到了一些历史学家的肯定。

他们这样说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孝庄太后临死前,曾留下遗言,表明不愿意和皇太极合葬,而让康熙将她安葬在顺治帝的孝陵旁边。历史学家们认为,孝庄太后之所以留下这样的遗言,大概是因为曾下嫁给多尔衮,让她感到无颜面对已经死去的皇太极。

在满族人的风俗里,丈夫死了下嫁给小叔子这样的事情是可以接受的。然而,更多的人反对太后下嫁这一说法。

入关以后,为了得到重礼仪的汉人的支持,满族人也开始学习汉人的礼仪。对于一些旧的风俗持反对的态度,婚姻观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北京城中的满族人,已经很少出现改嫁小叔子这样的事情。而清政府对于皇室的面子,更是看得十分重要,为了防止舆论的出现,必然不可能容许下嫁小叔子这样的事情发生。

另外,“皇父摄政王”在满语中,有父王的意思。但是按照满族人的风俗,将尊贵的人称为父王,是对被称呼的人表达的一种尊重和爱戴。福临将多尔衮称为皇父,只不过因为多尔衮的功劳大而用来突出他的地位,并不能说明太后下嫁的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太后下嫁的传说,大多出于民间,在当时比较正统的被认可的文件中并没有关于这件事情的任何记载。

孝庄是个有政治头脑、远见卓识的女人,在她的眼中,有很强烈的大局观,她懂得大事和小事、个人和国家之间应该如何取舍。若她真的在情急之下下嫁给多尔衮,那么她不仅是丢了皇室的面子,也令整个清政权都成为众矢之的,她之前为福临所做的所有努力,都付诸东流了。

多尔衮出生于明朝万历四十年,他的生母阿巴亥,是努尔哈赤晚年最宠爱的妃子,因此多尔衮的童年生活十分圆满,但是在他十五岁时,努尔哈赤逝世,作为当时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妃子,四大贝勒要求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十五岁的多尔衮,连续经历了失去父亲和失去母亲,对他后来的人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少年时候的多尔衮,能征善战,在十六岁那年被皇太极赐了一个“墨尔根戴青”的美号。皇太极在位期间,对这位能干的弟弟十分重视,多尔衮几乎参加了皇太极在位期间的所有重要的战役。在这样一次次的历练中,多尔衮的将帅才能也被磨砺了出来。多尔衮的骁勇善战,为皇太极扩大疆土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皇太极驾崩后,在辅佐福临登基时,多尔衮的功劳也是不可埋没的。而后他又带兵进入北京,统一了中原,确定了清朝在整个中国的统治地位。他一生的功绩无数,虽然在后来因为利欲熏心而做出很多不可原谅的事情,但是不能因为有这些污点,就将他所有的功劳都抹去。

而关于孝庄和多尔衮之间是否有感情,后人也只能推测而已。孝庄美丽聪慧,活泼明媚,在皇太极独宠海兰珠的那一段时间里,她的心里或许也产生了许多的怨言,也曾对少年英雄的多尔衮产生了许多的好感。然而感情这种东西,本来就很难说清,更不用说两个当事人已经逝去了那么多年,那些纠葛也好,爱慕也好,也早就像风一样消散在无情的历史中了。

◆政治才能

在一次又一次的磨难中,孝庄已经不是那个心怀悸动的少女了,而是变成了一个需要在关键时刻发挥自己才能的女政治家。为了整个清朝,她付出了太多,也牺牲了太多。她或许并不想做一个女强人,也想着和普通的女人一样,在丈夫的庇护下安稳地过一生。但是历史把她推到了那个地位,为了年幼的儿子和死去的丈夫的愿望,她不得不像个男人一样为年幼的儿子支撑起一片天。

所有年少时的幻想,都已经变成了冷冰冰的现实,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摄政王多尔衮死后,权力又回到了顺治帝的手中。顺治八年正月,也就是多尔衮死后的一个多月里,福临举行了亲政大典。亲政的意义十分巨大,无数人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到了地上。亲政的这一年,顺治帝十四岁。这样一个少年,因为之前摄政王独占权力,没有机会实践自己的能力,还不足以担负起整个国家的重任。他有太多的东西还没有学会。

在朝政方面指导他辅助他的责任,就落在了母亲孝庄的身上。在她的眼里,顺治帝无论长多大,都是一个小孩子,对他有一百个不放心的地方。每一个母亲都对孩子抱有望子成龙的心,孝庄也不例外,她心里迫切希望将自己的儿子培养成为一个可以名垂千古的皇帝。

顺治从很小的时候起生活环境就比较恶劣,父亲在他很年幼的时候就死去了,父亲死后就陷入了权力斗争的中心,在勾心斗角中渐渐成长。不顺利的人生让他早早就尝到了人生的艰辛,也因此成了早慧的少年。他懂事明理,天性中带着宽厚仁爱,得到了很多人的赞扬。但是也有着许多的缺点,他对于满洲人所崇尚的狩猎有着十分狂热的喜爱,在男女之事上也曾因为别人的引诱而误入歧途,在这样的年纪里,很需要有人来对他进行劝谏,让他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正确。

除了有母亲的教导,顺治帝还有一位很重要的老师,那就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汤若望出生在德国,从小接触神学,学习到的都是虔诚善良。少年时代的汤若望在德国学习时,接触了传教士利玛窦所写的关于中国的经历和见闻,深深吸引了年轻的汤若望,于是他对中国产生了极其浓厚的兴趣。

汤若望来到中国之时,正值明朝末年,中原地区已经出现王朝末路的气象。1623年,也就是明朝天启三年,汤若望到达了北京。汤若望将自己从西方带来的仪器呈送给明朝的官员,得到了重用。而后进入清朝之后,因为汤若望渊博的知识,顺治帝仍然对这位德国传教士十分重用。在顺治帝亲政之后,汤若望给了他很多有用的建议,帮助他在治理国家的路上走得更加顺畅。

汤若望有着极高的政治洞察力,他早早地预言到了多尔衮的野心,并在多尔衮权势滔天之时就敢于直言多尔衮必然会“早死”。顺治帝在亲政之前就对汤若望多有重视,亲政之后,对汤若望提出的意见也多有采纳。到了后来,更是将汤若望称为“玛法”,在满语中是祖父的意思。

孝庄将顺治帝对汤若望的敬重看在眼里,她觉得在顺治的政治道路上有一位好的导师,能够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福临失去了父亲,有些父亲能够教给他的东西,自己并不能够给他。汤若望就像一个父亲般的存在,为福临指点人生的迷津。汤若望这个德国传教士,有着许多当时中国所不具有的西方知识,对于顺治的虚心求教,也很乐意为他解答。

汤若望是个直言不讳的人,对于顺治很多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缺陷,也能够当面指出,有一种专属于他自己的耿直。在他们相处的十年时间里,汤若望对这个少年的规劝起了巨大的作用。在人生的道路上,有这样一位良师监督着自己的成长,不仅对于顺治来说是十分幸运的,对于孝庄来说,也是一大幸事。

然而,作为一个开国之君,注定意味着要走一条不平顺的道路。

顺治十六年,盘踞在东南沿海的明朝将领郑成功,在顺治十五年北征失败后,再次率领了十万水军北征。并迅速攻下了瓜州、镇江这些南方重要城市,苏州、杭州、扬州等重要城市已是岌岌可危。顺治帝自登基以来,还没有遇到过这样大的挫折。

他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放弃北京城,回到旧都沈阳,这样还可以保持在东北一带的统治权。

孝庄太后对福临的这一想法表示了强烈的反对。清朝的目标一直都是统一全国,放弃了北京,就等于放弃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孝庄对于儿子在这种时候表现出来的怯懦,感到十分失望。她深刻地明白了他还没有成为自己心目中的那个理想的皇帝,他经历的事情还太少,培养他还需要倾注很多的心血。

被孝庄训斥后的福临变得十分狂躁,他走了另一个极端:想要御驾亲征。对于一切想要劝阻他御驾亲征的人,他的态度都十分恶劣。孝庄对福临的表现十分失望。她跟着皇太极经历过太多,她深刻地明白在政治中胜败都是常事,大风大浪都是十分常见的。但是重要的是,要在经历风浪的时候迎难而上,而不是逃避,有时候心态才是成败的关键。她这样劝阻福临:一些地方的失陷并不能说明什么,反而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将东南一方也收复,扩大清政府的统治范围。

听从了母后意见的顺治帝,安排好作战和军队的部署,调遣清兵南下作战。历史证明,孝庄的想法和抉择是十分正确的。清兵的能力完全可以和郑成功的兵力抗衡,清兵打败郑成功并没有花去多少时间。福临对于母后的远见钦佩不已。

孝庄在很多时候都是这样,用自己的远见卓识,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她有着足够的计谋和能力,但是对于权力的欲望却没有很强烈。她一生所愿,不过是实现丈夫的理想,看见儿子的成才。她想把这个世界上她认为最好的东西都给儿子。但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孝庄给顺治的东西,有时候并不是他真正想要的。

在政治上十分和谐的母子二人,在顺治的婚姻上终于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孝庄对于汉族的女子存在不小的偏见,她不希望儿子娶一个裹着小脚的汉人。当时的宫里,不允许任何裹过小脚的女人进入,甚至于还在神武门挂了一个木牌,上面写着“有以缠足妇女进宫者斩”。可见,当时满族人对于汉族的女人还是存在巨大的偏见的。进入北京城的孝庄,为了继续保持和蒙古之间的密切联系,也为了防止顺治帝娶汉人女子,于是给顺治帝福临做主订下了一个科尔沁草原上自己的亲侄女。

同类推荐
  • 海上骑士:尼米兹

    海上骑士:尼米兹

    本书中生动具体地描写了尼米兹的军事生涯,特别是对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担任美军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兼太平洋战区总司令期间,组织指挥的一系列重大海战,打败曾经猖獗一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做了详尽的描述。再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日两军在太平洋战场海战中的激烈争夺,以及双方的兵方部署、战略决策、指挥方式和作战经过,反映了尼米兹的作战指导和指挥艺术。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马到功成

    马到功成

    马云、马化腾历经江湖的腥风血雨,才分到了互联网市场的一大杯羹。2008年,阿里巴巴、腾讯市值已经高这百亿美元,“二马”笑傲江湖。同是搞互联网,一个“出语不凡”,一个“很粉很年轻”,都有着过人的本领和非凡的才能。
  • 独裁良相:张居正

    独裁良相:张居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独裁良相:张居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张居正的人生故事。
  •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荀子进取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 大医之道

    大医之道

    本书介绍了运城市中心医院院长柴瑞霁的创业之路。如何把医院创建成一流医院的感人故事。
  • 异常生物见闻录

    异常生物见闻录

    郝仁,人如其名,是个好人,理想是平平安安过一辈子,当个穷不死但也发不了财的小房东——起码在他家里住进去一堆神经病生物之前是这样。一栋偏僻陈旧的大屋,一堆不怎么正常的人外生物,还有一份来自“神明”的劳动合同,三要素加起来让郝仁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忙碌的房东和最高能的保姆,最混乱、最奇怪、最不正常的房客房东的故事就此开始。“自打在劳动合同上摁手印那天起,我就知道自己是上贼船了……”
  • 破棺而出·首席荐爱99分

    破棺而出·首席荐爱99分

    【她破棺而出,成为他的首席秘书。】詹氏集团,谁人不知詹少的首席秘书美艳动人。可这秘书,做事雷厉风行,对他人和善,对顶头上司詹少,却少有笑颜。“詹大公子好本事,今儿个又有挺着肚子的美女来公司认亲了。”“过奖过奖,那是美女们抬爱,什么孩子都喜欢往我这儿塞。”*女人总自信地以为自己会是某个男人的终结者,结束他风流荒唐的人生。可最终才发现,当付出的一切都化水东流,自己曾经的异想天开竟是那般可笑。“恭喜詹大公子,终于彻底地让我死了心。这婚,我同意离!”转身,她笑得美艳而妖娆,一步一步消失在天地尽头。地上那条她偷偷花了无数夜晚被扎破了无数次手指而织就的男性围巾,仿佛在嘲笑着她的无知,竟是那般刺目。*感情的戏,她一直都知她没演技。可后来她才知,有人比她,更没演技。那人,只会固执地守着她的衣冠冢,成为她的守陵人。
  • 男人向左,女人向右:决定婚姻幸福的关键法则

    男人向左,女人向右:决定婚姻幸福的关键法则

    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但怎样的婚姻才算是幸福的呢?《男人向左·女人向右:决定婚姻幸福的关键法则》从男女相处的共性和个性出发,详细地阐述了其中可能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以及化解的办法,旨在为围城中人指点迷津。也许你已经在恋爱的甜蜜中满心欢喜,准备迈入婚姻的殿堂:也许你已经在婚姻的苦海里挣扎多年,眼见着爱情慢慢走远,却无能为力:也许你正在思索是否要加入离异大军,结束自己认为不美满的婚姻:也许你正看着别人的幸福,感叹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婚姻如初恋般美好,如新婚般浪漫……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哲理小语篇(名人佳作)

    社会上最迷信鬼神的人,尚且只能在赛会这一日抬一回神舆。不知 那些学“声光化电”的“新进英贤”,能否驼着山野隐逸,海滨遗老,折衷一世。
  • 冷的边山热的血

    冷的边山热的血

    当然。那我们的理解也应该向更广远的地方行进。以上作为序,既献给小说的作者,也就一定理解了人的存在,理解了这个千姿百态的世界——每一个士兵都是社会结构中的一员,他不能不与这个世界相通,而且与你与我都相通:就看你能不能寻找到一条合适而独特的通道(那怕是一座桥),也献给诚恳的读者。,这种理解不仅属于生活,而且属于文学——生活与文学都在如列车似的行进,当你真正理解了士兵,——《冷的边山热的血》应该说是作出了自己的努力的:小说的作者理解了或正在理解
  • 豪门千金的爱情童话

    豪门千金的爱情童话

    他们是门当户对的金童玉女,是完美的天作之合,在爱情的道路上,却总是擦肩而过。那时,十二岁的她微笑着看着他,认真地说:“漠哥哥,我喜欢你。”十七岁的他冷漠地回答,“我讨厌你。”后来,二十二岁的她深情地凝视着他,“漠哥哥,我爱你。”二十七岁的他越发地冷漠,“我厌恶你。”在他和别的女人订婚那天,她偷偷开走了他公司新上市的车,只希望他能够追出来看她一眼。滋——一场车祸,无情地打碎了她少女时代的美梦,也让她告别了最爱的芭蕾。时光流转,世事变迁。“蓓蓓,回到我身边吧,给我个机会让我好好地爱你!”他从后面一把抱住她,在她耳边卑微地祈求。“可是,我已经不再爱你了。”她只是冷漠地推开了他,不再回头看他一眼。她喜欢他时,他讨厌她。她爱上他时,他厌恶她。她离开他时,他喜欢她。她忘记他时,他爱上她。他们之间,总是错过。“想我放过他,可以,但是你必须嫁给我!”他冷冷地宣誓。“不——”她歇斯底里地喊道。何时,那两颗分离的心才能重聚?一个深情霸道的完美男子,一个高贵美丽的完美女子,共同谱写一段刻骨铭心的豪门童话。虐心宠文,美男多多,男主超爱女主,喜欢的就跳坑吧!ps:本文故事情节偏童话,阅读者请自带避雷针,小说YY,请勿较真。视频地址:http://m.pgsk.com/464314931/photo/vphoto/70753/————————————————————第四卷,我的王子我做主内容简介:她,云氏集团的千金,俏皮活泼,单纯率真。他们是与她青梅竹马的双生子。一个是宛如天之骄子般温文儒雅的腹黑大哥;一个是被人忽视如影子般冷漠无情的深沉二哥。还有他,那个温柔体贴的阳光大男孩。以及博学多才的他;阳光帅气的他;浪漫妖娆的他......形形色色的王子们,究竟谁才是她最后的归宿?男主们:上官飘逸——温文儒雅。蓝飘零——冷漠深沉。皇甫思俊——温柔体贴。李瑞杰——阳光帅气。徐智渊——学识渊博。李胜基——浪漫妖娆。幻天——可爱正太。女主:云恩夕,大大咧咧的野蛮女,有点好色、有点财迷,调皮捣蛋却不失正义,暴力却不失温柔,抽风型。————————————————————————————西西的文《替宠》:筱莎的文《总裁的腹黑娇妻》:
  • 赤色诗屋

    赤色诗屋

    你擦着那把老枪,就像擦着过去的岁月,你把它擦得乌黑发亮,使我们对用枪的年代充满神秘,那老枪成为你一生中,最得意的一句格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