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25700000011

第11章 才女冯小青薄命俏佳人(1)

十年一觉扬州梦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柳浪闻莺、断桥残雪、雷峰夕照……这一湖灵动的碧波以其万种风情、绝妙风姿吸引了无数的才子佳人、文人墨客。如今虽已隆冬,杭州城却依然风采不减,青瓦白墙、飞檐雕廊、斑驳朱漆,恍惚着千年的梦境。许仙、白娘子千年等一回的企盼化作绵绵不绝的幽怨。苏小小“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的浅吟低唱飘散在蒙蒙烟雨之中。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又是一年元宵节,广袤苍穹,满月高悬,丝丝流云时聚时散。“灯火家家有,笙歌处处楼”,大明的元宵热闹非凡,自正月初八掌灯,正月十八才结束,历时整整十天。这一天,堪称全民狂欢节,上至天子,下至平民,都可以尽情欢乐。这一天,取消了宵禁(古时,一个城市一年到头都要实行宵禁,即用晨钟暮鼓,提醒人们早上出门,傍晚归家,夜晚是不准出城的。女性尤其是未婚女子必须深藏在闺室里,不得随便出去玩耍)。女子能名正言顺、欢天喜地地出门游玩、观灯、赏月,更借机物色自己的意中人,由此元宵节也增添了浪漫而诗意的色彩。此时夜幕下的杭州铺锦叠绣,流光溢彩,茶坊酒肆灯烛齐燃,大街小巷人流如织,花灯焰火交相辉映,奇术杂耍应接不暇,歌舞百戏喧闹达旦。

富商冯员外府中,张灯结彩,花团锦簇,爆竹声声,烟花璀璨,公子小姐锦衣华服,家丁丫鬟进出忙碌,一派繁华。

冯府西苑一方小屋中,孤影闪烁,一个眉清目秀、温婉娴雅的白衣女子独倚纱窗,俯首低眉的瞬间,已是梨花带雨。这满室寂寥实实与元宵的喧哗喜庆格格不入。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昔日广陵府邸也似这般热闹繁华,然短短数月,广陵的欢愉时光已然恍若隔世梦境,这中间有多少曲折,又发生了什么变故,谁人能知?今夜唯有皎洁大薄命俏佳人的月色和璀璨的灯火照亮脸颊的泪痕,思绪一如风车般旋转起来。

当日爹爹无端受牵连获罪,一家族人尽成刀下亡魂。要不是小青随远房亲戚杨夫人外出,匆匆逃至杭州,若非得冯员外不弃收留,怕也早与爹娘共赴黄泉。而今虽幸免于难,却是身似浮萍,飘泊无依。这位冯员外乃杨夫人远亲,经营丝绸生意,因属冯氏本家,冯员外在扬州与爹爹也有过一面之缘。冯员外家境殷实,也算钱塘大户,庭院楼阁甚是雅致,不过广陵太守府邸自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昔日祖上追随太祖皇帝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为打下大明江山立下赫赫战功。1368年正月,明太祖在南京“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对开国功臣封官拜爵,冯家也被赐予高官厚禄,到父亲这一辈则受封为广陵太守。

作为家中独女自是得父母万千宠爱,视若掌上明珠。且不说锦衣玉食、呼婢唤奴,至少一家人和和气气,温馨美满。父亲虽忙于官府公务不常在家,但严厉而不失慈爱。母亲出身大家闺秀,饱读诗书,抚琴拨弦、舞文弄墨、女红,也许正因如此,母亲对女儿更是悉心调教,读书识字、吟诗作对、琴棋书画无不涉猎。

十岁那年一个风和日丽的春日,太守府中来了一位化缘的老尼,母亲从来都乐善好施,见老尼一身灰布袈裟,慈眉善目,谈吐不俗,便吩咐厨房准备斋饭。

“阿弥陀佛,多谢女施主,贫尼有礼了。”老尼双手合十作揖,“小姐端庄秀丽,聪慧伶俐,命相不凡,叫什么名字?”“师父客气了,小女叫小青。”母亲微笑回答。“小姐读书识字了吗?我教小姐一段文章,不知可愿意?”老尼慈爱的目光凝视着她。“愿意。”见娘点头默许,她更加饶有兴致。老尼再次合手,闭目诵读了一段佛经。读罢,微笑着看着小青。她当即也闭了眼,把刚才老尼念的佛经复述了一遍。老尼一脸惊诧:“阿弥陀佛,小姐好记性,刚才一段佛经竟然背得一字不差。可惜……”老尼摇摇头,叹了口气,欲言又止。“师父为何叹气?”母亲满怀不解,“但说无妨。”“夫人,恕老身直言,”老尼郑重说道,“令千金聪慧灵秀,只怕早慧命薄,若随老身皈依佛门,或能保她平安。”“妾身与夫君就这么一个女儿,如何舍得?”母亲虽略有不快,却仍和颜悦色。“不忍割舍亦是人之常情,只是有一句话请夫人切记。”“请师父指教。”“往后万勿让令爱读书识字,也许还可有三十年的阳寿!”

“多谢师父提点!”母亲闻言一惊,但毕竟见过世面,依然毫无愠色。

“阿弥陀佛,贫尼告辞。”

送走老尼后,母亲拉着她细细端详了一番,自言自语道:“我儿清秀俊雅,聪慧伶俐,怎可能是薄命之人?冯家乃书香门第、官宦之家,从来都是衣食无忧,吃穿不愁,这出家人仅凭一面之缘就故弄玄虚如此断言,如何取信于人?”

当晚,父亲回府后,母亲将白天老尼所言告诉了他,父亲甚是不快:“休听那老尼胡言乱语,信口雌黄。”随着日子的消逝,老尼之事很快淡化,母亲依旧教授她诗书礼乐,日子过得舒适惬意,波澜不惊。

春去秋来,很快五年过去,江南风物的滋养之下,小青已是亭亭玉立,肤如凝脂,明眸流盼,朱唇皓齿,十指纤纤,春光无限的后花园是她流连之所,豆蔻年华,难免“为赋新词强说愁”,任清风拂过发际,衣袂飘飞,眼见落英缤纷,芳草萋萋,临风赋诗,诉不尽少女情怀。

到了及笄之年,母亲特地为小青举行了热闹而隆重的笄礼(成人礼)。

当日受邀的杨夫人为小青加笄,她缓缓将一头乌黑的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微笑着说:“我们冰清玉洁的小青及笄可婚嫁了。”众宾朋也无不夸赞。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几个月后,一场大祸从天而降。却说万历皇帝因立储之事与群臣意见相左,最终极不情愿地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因此产生了扭曲的报复心理,开始了空前绝后的“大罢工”,“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几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大臣的奏章,皇帝的谕旨,全靠内侍传达,以致许多朝臣连皇帝的面都没见过。万历一朝,官僚集团各派之间的门户之争可谓惨烈,东林党、邪党、宣党、昆党、齐党、浙党名目众多朋党互相倾轧,势成水火。而小青之父恰恰无端牵连朋党之争,一时间全家几十口人均遭不测。

小青虽侥幸逃过一劫,却从养尊处优、“不识愁滋味”的太守千金沦落为无依无靠的孤女亡命天涯,从幸福的巅峰跌落至痛苦的深渊,如今暂居冯员外府中,虽是吃穿不愁,可毕竟寄人篱下,触景伤情,难免悲从中来。

“小青姑娘,杨夫人来了!”一句话将小青从忧伤中唤醒,赶紧应了一声,用丝帕拭去脸颊的泪水。

“小青,你又独自伤心垂泪了,外面好不热闹,随我出去走走吧。 ”杨夫人一进门就拉着小青出去了。

人生若只如初见

“大家都聚在后花园猜灯谜呢,我们也瞧瞧去。”杨夫人拉着小青一路朝后花园走去,“听说灯谜都是大少爷冯通所制。”看出小青疑惑的眼神,杨夫人接着说:“别看冯家世代经商,这大少爷却是精通文墨的雅士。”二人这般一路闲聊着便到了花园,果然张灯结彩,好不热闹,每盏灯上都挂着谜语,已被猜中了大半。小青随杨夫人走近细看,无意间一条谜语的谜面吸引了她:

话雨巴山旧有家,逢人流泪说天涯。红颜为伴三更雨,不断愁肠并落花。

这首七言绝句不正是此时自己凄苦心境的写照吗?巴山夜雨思往事,天涯流落无归期,万千感慨又似汹涌潮水般将小青吞没。

而这一切,冯家大少冯通看在眼里,心里也已明白了大半。早前他就听闻家里来了一位落难的官宦小姐,说是聪慧灵秀,才貌双全,一直很想见见,只因家里绸缎庄事务繁忙,自己又是有妇之夫,不好贸然造访。如今这么个可人儿就站在眼前,却是一副心事重重、多愁善感的模样,怎能不叫人心生怜爱?

冯通上前轻声问道:“小姐,可曾猜出谜底?”

见小青神情恍惚,杨夫人赶紧拉拉她的衣袖,小青这才惊醒,眼前竟是位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公子,自觉失态一时羞红了脸,低头答道:“可是红烛?”

“小姐好悟性!”冯通微笑着说。

“公子过奖。”小青稍稍俯身行礼。

“小姐,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常想一二,不思八九。”小青心头一热,一股暖流涌遍全身,公子竟能看穿我的悲伤?随即匆匆道谢离去。

几天后,小青一早起来推开房门,只见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漫天飞舞,眼前已是银装素裹,屋外的几株红梅正傲雪挺立,朵朵红蕊在冰天雪地中尤为抢眼。此景竟是如此熟悉,昔日广陵府花园中亦有一大片梅树,每每天寒地冻之际恰是它吐蕊绽放之时,红梅娇艳、白梅圣洁,徜徉梅林,享受那暗香浮动总有难以言表的喜悦。如今身世飘零,在异地他乡竟能见到久违的故乡之景,萦绕心头诸多时日的阴霾渐渐散去。

触景生情,小青不禁吟道: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元·王冕小青转身进屋取来一个小瓷盆,脚踏一地积雪吱吱作响,来到梅树底下,轻轻地从梅花花瓣上扫落积雪,当日用融化的雪水沏梅雪茶一直是她的最爱。难得今天落难之身还能再行此雅趣,小青愈发心无旁骛,似乎全身心融入了这红梅白雪之中。

这一切,冯通又一次看在了眼里。他本是来小院赏梅的,竟无意间见到小青那如痴如醉的模样,与元宵夜那个愁容满面的女子简直判若两人。白雪、红梅、俏佳人,不正是一幅绝妙的天然画卷?

偶然间一抬眼,小青与冯通四目相对,似乎是心有灵犀,两人相视一笑。这就是冥冥之中的缘吗?记得唐代白居易《井底引银瓶》一诗: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就在那目光定格的瞬间,一股特殊的情愫在两人心里埋下种子。

两位爱梅人开始一同话梅扫雪,很快便收集了满满的一盆梅雪。

“公子若不嫌弃,请进屋品杯梅雪茶。”小青一脸娇羞。

“小生恭敬不如从命。小姐,请”冯通欣然答应。

屋外天寒地冻,屋内却是春意融融,两人一同融雪烹茶、品茗吟诗,从广陵到杭州,从咏梅诗词到梅画名作,两人像相识已久的故交、又似多年未见的知己般相谈甚欢。小青的兰心蕙质、知书达礼令冯通颇为倾心,而冯通的温文尔雅、善解人意也使小青冰凉的内心开始暖暖的,一早上的时光在二人绵绵情愫的悄然萌发中很快流逝。

之后,冯通便经常出入小院看望小青,而这自然是瞒着妻子崔氏。爱情的魔力就是神奇,冯通的出现仿佛一缕清风吹散了萦绕小青心底的阴霾,又似一阵细雨滋润了小青坎坷冰凉的心田。小屋里早早迎来了生机盎然的春天,小青也越发开朗活泼起来。

“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两个人道不尽海誓山盟、地老天荒。热恋中的男女好似干柴烈火,自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何忍受相知相恋却只能暗中相会,如何忍受近在咫尺却要日日别离。

还好,小青没有等太久,春花烂漫之际,冯通便向父亲提出纳小青为妾。冯员外很爽快就答应了。之前冯通还担心父亲会嫌弃小青家道中落,岂料竟是杞人忧天。虽然家里突遭变故,小青毕竟也是大家闺秀、名门之后,加之“腹有诗书气自华”,骨子里那种的气质是永远带不走的,就是这股子淑女加才女范儿,冯员外对小青一直很赞赏。再则,冯通与崔氏成亲已三年有余,却仍未有一儿半女,冯员外夫妇虽着急抱孙子,却碍于崔氏娘家也是杭州富商,不好有太多言语。如今,儿子自己提出纳妾,所娶女子又是这般才貌俱佳、知书识礼,自然正中下怀满口答应。

而另一厢,虽说男人三妻四妾是平常之事,可崔氏对夫君纳妾却是百般不乐意,甚至可以说咬牙切齿,可她是个聪明人,公公婆婆都欣然应允,再哭闹反对根本于事无补,反显得自己不识大体,只能怪自己肚皮不争气,没有资本反对。当然崔氏在公公婆婆面前也做足了表面功夫,尽力表现出正室的宽容大度:

“我一早就劝相公纳妾,难得小青姑娘垂爱,像她这般人品才学俱佳的女子怕是咱杭州城也难找去,只是要委屈小青姑娘了。但愿菩萨保佑,让她早点为冯家添个男丁。”

新婚宴尔,曲径回廊,花前月下,斗室之内,卧榻之上,小青与冯通耳鬓厮磨、如胶似漆,日日相守,恩爱有加。冯通不仅痴迷于小青的如花美貌,更为其满腹才情倾倒。而那个含羞带娇、温婉多情的小女子,更是陶醉在幸福的甜蜜里。

半年之间,一遭蒙难,家破人亡,由无忧无虑的知府千金变成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弱女,无意间又嫁作商人姬妾,落魄的小青饱尝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而冯通的体贴关怀则给了一朝心寒彻骨的小青朝思暮想的家的温暖。因此即便屈身为妾,小青却无怨言,只为这份危难之际的相知便心安,为这余生的依靠也知足,更祈愿就在这风光旖旎的杭州城与爱人相知相守,终老一生。

岂独伤心是小青

同类推荐
  •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中国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点面结合,图文并茂,使读者朋友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了解名人成长经历和成功历程,更加清楚、细致地了解名人为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所作出的伟大贡献,进而达到了解名人、学习名人,同时配以“名人名言”栏目和精美的图片。用名人的事迹激励自己,本书精选了近百位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传颂最广的名人,分为先贤圣哲、帝王风骚、治世名臣、传奇名将、科学巨匠、文学泰斗、艺术宗师、民族先驱、巾帼红颜九大类,以最精练的文字讲述了名人的生平事迹、思想见解、丰功伟绩等,用名人的智慧指导自己。实现成功人生的最终目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客家妇女:纪念朱德母亲钟太夫人逝世60周年文集

    本书共收编“回忆我的母亲”、“朱母钟太夫人撰略”、“客家妇女勤劳勇敢美德溯源”等文章26篇,“弘扬客家精神振兴帅乡经济”等会议文献8篇。
  •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海伦·凯勒精选大全集

    不过,来讲述我人生的故事。,是永不褪色,永远生动的,虽然这些画面只是片断的、零碎的,写下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生命历程,有些回忆在我的大脑深处。为了避免文章冗长乏味,回忆真是一件让我惶恐不安的事情。当我提起笔来,我只是节选了一部分最有价值和最有趣味的情节,真的感觉到童年往事如同笼罩在我身上的薄雾一般,模糊而飘渺。当我要把它掀开时,才发现其中有很多细节已经变得混沌不清了。因为童年早已离我远去,现在的我很难分清楚回忆中到底哪些是事实,哪些是幻想。但对于我的生命却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
  • 秦汉三国皇帝传

    秦汉三国皇帝传

    本书主要撰写了秦朝从秦始皇(公元前247年)嗣秦王位起至三国吴灭亡(公元280年)止,共500多年的历史故事。以单列皇帝(正统)写其全传的形式,全方位介绍了自秦始皇至三国的37位皇帝的生平事迹,采取了相对按时间顺序又进行了分门别类的写法,《秦汉三国皇帝传》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情等方面的故事。以正史为依据,既全面具体又通俗易懂,是一本详细叙史的好书。
热门推荐
  • 盖世魔君

    盖世魔君

    特种兵重生异界废柴,修魔功,铸魔体,手握太阴战旗,身怀建木神树,一路仗剑高歌,辗压各种天才,天下虽大,谁与争锋?阻我者,杀!逆我者,杀!我即为魔,杀尽天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希区柯克推理经典集:后窗

    希区柯克推理经典集:后窗

    "本套书所汇总的故事,均根据希区柯克的电影和电视剧改编。希区柯克是悬念大师,也是心理大师,更是电影中的哲学大师。而他的悬疑故事集,也重点突出了心理的较量,是生与死、罪与罚、理性与疯狂、压制与抗争的矛盾统一体,是一首首直指阴暗灵魂的诗。故事以人的紧张、焦虑、窥探、恐惧等为叙事主题,设置悬念,惊险曲折,引人人胜,令人拍案叫绝。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感恩做人 敬业做事

    感恩做人 敬业做事

    感恩是做人的根本,敬业是做事的根基;感恩做人、敬业做事,你的生活和工作将会大放异彩!本书针对职场人士感恩心与敬业精神的缺失,阐述了感恩做人、敬业做事内涵及相互关系,并结合职场实际案例,进行深入探讨与分析,旨在帮助找出根由、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 谁是你妈

    谁是你妈

    冰山男、腹黑男、温柔男、竹马男…统统Out啦!现在,会卖萌的超超级大帅哥才是王道!!O(∩_∩)O~当爱心爆棚的小护士被超爱卖萌的大帅哥黏上,一场抵抗与反抵抗的运动浩荡登场!帅哥不难拒绝,难以拒绝的是帅哥腹黑还会卖萌^-^如果你也遇上这么一位高富帅的极品,偏偏他还总是像萨摩耶狗狗一样,天天眨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缠着你时,你投降还是不投降呢亲?O(∩_∩)O~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异能穿越:天价萌宝神偷娘亲

    异能穿越:天价萌宝神偷娘亲

    她本是二十一世纪异能研究所高级成员,魂穿武斗异世,之后白白摊上一个智商高,情商高,父不详的萌货儿子。她身怀异能却被人称之废物,长相不差却是人人皆知的花痴,领着萌宝带着神兽勇闯异世大陆,坑蒙拐骗,发财致富奔小康!耍狠卖萌,干掉黑心女配组!斗智斗勇,打到异界拦路虎。直到遇到一位被人称之怪物的红眼神秘银面男子……“有本事我们床下比过!”望着五花大绑的她,他摇头轻抚上她身上的伤口,暧昧道:“胜者为王,败者……暖床。”
  • 职工饮食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职工饮食健康手册(最新职工职业健康指导丛书)

    这些知识内容包括了职业健康的各个方面,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简明扼要,易学好懂,十分便于操作和实践,是广大企事业单位用以指导现代职业健康的良好读物。
  • 至尊妖后

    至尊妖后

    一场惨遭背叛的穿越,一场穿越生死冲破时间界线的唯美爱情。初遇时她是女扮男装的“丑女”而他是美的像妖、像仙、像魔般的倾世美男!在遇时,她遥身一变从绝世冷王的小逃妻变成万人贱骂的女奴,而他却是万人之上傲视天下的王!前世债,今生还,桃花劫,尘世难,这一世究竟谁是谁的劫?他改天逆命冲破时间的界线,穿越三千年的轮回,等待三千年的孤独,只为那一份卑微爱,只为找到她,许她一世笑颜。
  • 中西会通:徐光启

    中西会通:徐光启

    人们常常用“博览古今,学贯中西”这样的话来赞美学识广博的人,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真正虚心向西方学习的人并不多,能做到“学贯中西”的人则更少。明代末期奸臣当权,倭寇侵扰,天灾频繁,同时也被人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时期。在这股重实用、重民生的思想解放浪潮中,徐光启无疑是一朵引人注目的“浪花”。《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西会通:徐光启》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徐光启传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