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5900000002

第2章 一个幻觉的未来(2)

这些最早的本能克制已经包含着一种心理学因素,它对其他一切本能克制来说仍然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认为,自从远古时代以来,人类的心理就没有得到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相比,它在今天的情况和历史初萌时的情况完全一样,那就大错而特错了。我们立即就能指出其中的一个心理上的进步。这个进步与人类的发展过程是并行不悖的,即外部的强制逐渐内在化;这是因为有一个特殊的心理机构,即人的超我,把它接受下来,并把它包括在文明的禁律之中。每一个儿童都会向我们展示这个转变过程,只有通过这样的方法才能使儿童成为一个道德和社会的存在。超我的这种力量是心理学领域中的最宝贵的文化财产。已经发生了这种心理转变的人就会从文明的敌人变成文明的工具。在一个文化团体中,这种人的数量越多,它的文化就越安全可靠,就越能排除外部的强制手段。现在,在各种本能的禁律中这种内在化的程度是大相径庭的。至于我已经提到过的那些最早的文化要求,如果我们完全不考虑那些不受欢迎的神经症患者的例外,那么,这种内在化就似乎已经广泛地获得了。但是,当我们转而探讨其他的本能要求时,情况则发生了变化。我们惊讶地、并且十分关注地发现,只有在外部强制的压力之下——也就是,只有当这种强制确实行之有效,而且只有它使人感到恐惧时——大多数人才会服从对这些观点施加的文化禁律。对于同样适用于每个人的所谓文明的道德要求来说,这也是真实可信的。一个人对别人表示道德上的不信任的那种经验大多数都属于这一范畴。有数之不尽的文明人,他们虽然不再杀人和乱伦,但是,他们却不拒绝满足他们的贪得无厌。同样也不拒绝满足他们的攻击欲望和他们的性欲。只要不因此而受到惩罚,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通过撒谎、欺骗和诽谤来伤害别人;毫无疑问,这一点在漫长的文明过程中屡见不鲜。

如果我们转而论述只适用于某些社会阶级的那些限制条件,我们就会遇到一种虽然罪恶昭彰、但却总是得到人们认可的状况。可以预料,没有特权的阶层往往妒忌那些有权者及其权益,而且会竭尽全力使自己从过度贫困中解脱出来。在不能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永久的不满就会在该文化内部持续存在,就会导致危险的反抗。但是,如果一种文化还没有超越某一限度,在这一限度之内,一部分人的满足要依赖于对另一部分人、或对大部分人的压迫——在目前的一切文化中都是这种情况——那么,被压迫者就会对这种文化产生强烈的敌意,虽然这种文化只有通过他们的劳动才能存在,但他们分享的文化财富却寥寥无几。在这种情况下,被压迫者并不期望这些文化禁律内在化。相反,他们非但不打算承认这些禁律,反而意欲毁灭这种文化本身,甚至打算废除文明所赖以存在的必要条件。这些阶级对文明的敌视如此显而易见,以至于引起了各社会阶层的更潜在的敌意,虽然这些社会阶层获得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但他们却不以为然。不必讳言,一个使这么多人感到不满、并驱使他们起来造反的文明社会,既没有长期存在下去的前景,也不应该有长期存在下去的希望。

一个文明社会的戒律发生内在化变化的程度,如果用流行的而非心理学的语言表述的话,那就是:文明社会中人的道德水平,并不是评价一个文明社会的价值时所值得考虑的唯一的心理财富。除此之外,在理想和艺术创造方面都有文明的财富——也就是说,从那些资源中都能获得满足。

人们极易倾向于把文明的理想——把对于什么是所达到最高成就和最值得人们奋力追求的成就的估计——包含在文化的精神财富中。乍一看,好像文明的理想能决定这个文化社会的成就;但实际的过程却好像是,通过把文化的内部财富和外部环境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第一批成果,而文明的理想就是建基于这一批成果之上的,于是,理想便以这第一批成果作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理想给文明社会的人所提供的满足是自恋性质的满足,是对已经成功获得的一切感到洋洋自得。要想获得完全的满足,就需要对旨在取得不同的成就和达到不同理想的其他文化进行比较。凭借这些差异的力量,每一种文化都有权藐视其他文化。这样,文化的理想就成为不同的文化社会之间产生不和与仇恨的一个根源,正如在各个国家中所最显而易见的情况那样。

由文化理想所提供的自恋满足(the narcissistic satisfaction)也存在于能成功地防止在该文化社会内部对该文化产生敌意的那些力量之中,这种自恋满足不仅可以被享有该文化之利益的特权阶级所享有,而且为被压迫阶级所享有,因为蔑视异国他邦的正义感和公理,补偿了他们在自己的社会内部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毫无疑问,人简直就像一个悲惨的罗马庶民,过着负债累累和被抓夫当差的痛苦生活;但是,作为一种补偿,人又像是一个罗马市民,在统治其他国家和颁布他们的法律方面,也有他的份。但是,被压迫阶级与统治阶级和剥削阶级的一致性只是更大整体的一部分。因为,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被压迫阶级能够在情感上隶属于他们的主人;尽管被压迫阶级对他们的主人抱有敌意,但他们却能在主人身上看到他们的理想;除非抽象地存在着这些基本上令人满意的关系,否则的话,尽管有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合理敌意,这么多的文明社会居然还能继续长期存在,那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艺术向文明社会的人们提供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满足,虽然一般地说,整日忙于精疲力竭的工作之中,而又从未受过教育的民众接受不了这种满足。正如我们早已发现的那样,艺术为最古老的、且迄今仍能深切感受到的文化克制提供了替代的满足(substitutive satisfaction),正是由于这个理由,艺术的作用无非是把一个人和他为文明而做出的牺牲调和起来。另一方面,艺术所创造的产品,通过使人有机会分享那些具有极高价值的情感经验,从而使他的自居作用(identification)的情感得到升华,这对每一个文化社会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而当这些艺术创造描绘了人类的特殊文化成就,并且以一种令人难忘的方式使人想起了文明社会的理想时,这些艺术创造也同时使人获得了自恋的满足。

我们还没有提到,在一个文明社会的精神产品中,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项目。在最广博的意义上说,这种精神产品存在于它的宗教观念之中——换言之(以后将证明这是有道理的),存在于它的幻觉之中。

(第三章)

宗教观念的特殊价值何在?

我们已经提到过,对文明的敌意是由文明所施加的压力引起的,是由文明所要求的本能克制引起的。如果一个人想把文明社会的禁律解除——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地把任何女人作为他的性对象,可以毫不犹豫地杀掉他的情敌,或者杀掉任何挡道碍事的人,如果一个人也能不问一声就随便拿走属于别人的东西——那该多么好啊,人类的生活该是多么令人惬意啊!但是,人们不久便遇到了第一个难题:每一个人都会拥有和我完全一样的愿望,也都和我对待他们一样,毫无顾忌地对待我。因此,通过对文明禁律的这种解除,实际上只有一个人才能获得这种肆无忌惮的幸福,他就是一个攫取了一切权力手段的暴君,一个独裁者。然而即便是他,也有充分的理由预期到,别人至少可观察到一种文化的禁律,即“你不应该杀人”。

但是,竭力要废除文明该是何等忘恩负义、又是何等目光短浅啊!那样的话,得以保存下来的就只能是一种自然的状态,而这是更加令人难以忍受的。确实,自然并不会向我们提出任何本能限制的要求,她会允许我们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但是,她有自己独特的限制我们的有效方法。在我们看来,自然往往是通过那些使我们获得满足的东西而冷酷、残忍、无情地毁灭我们的。恰恰是那些自然借以威胁我们的危险,才使我们联合起来创造了文明社会,文明社会也和其他事物一样,旨在使我们的共同生活成为可能。文明的主要任务,它实际存在的理由(raisond’être)在于保护我们免遭自然之害。

我们都知道,文明在许多方面都已做得相当出色,显然,随着时间的流逝,还会更上一层楼。但是,谁也不敢抱有自然已被征服的幻想,也没有人敢于期望,自然将永远完全臣服于人类。有一些自然现象似乎在嘲弄人类对自然的一切控制:地球能经常发生地震和地裂,甚至埋葬人类的全部生灵及其所创造的一切;洪水能泛滥成灾,将一切统统淹没;风能刮得天昏地暗,使万物荡然无存;此外还有疾病的蔓延,我们只是最近才认识到,这是其他有机物发动的攻击;最后则是令人痛苦的死亡之谜,人们至今尚未发现,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现使人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自然运用这些力量来和我们作对,她凛然不可侵犯,残酷而无情;她使我们再次想起我们原以为通过我们的文明建设就能避免的那种孱弱无助。在人类所能提供的少数令人满意的、使人振奋的印象中,只有在自然灾害面前,人们才会忘掉文明的不协调,忘掉一切内在的困难和仇恨敌意,而回想起这个共同保护人类免遭大自然之害的伟大任务。

对每一个人来说,生活是难以忍受的,这对整个人类来说,都是完全一样的。人类建成的这种文明给人类带来了一定数量的贫困,其他人又使人遭受一定程度的痛苦,这一方面是由于文明社会的禁律,另一方面又由于文明社会的不完善。此外还可以加上伤害,这是桀骜不驯的大自然——人们称之为命运(Fate)——使人类受到的伤害。人们可能会设想,这种生活条件会使他产生永久性的焦虑期望状态,并严重地伤害他的自然的自恋。我们已经知道,个人会对文明或其他人使他遭受的伤害做出反应:他会相应地对文明的规章制度产生一定程度的抵抗(resistance),对文明产生一定程度的敌意。但是,自然和命运的强大威力像威胁所有其他人那样威胁他,那么,个人怎样保护自己免受其害呢?

文明可以使个人免受自然之害;它是以同样的方式为所有类似的人完成这项任务的。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一点上几乎一切文明社会都是如此行事的。文明在保护人类免遭自然之害的任务面前是不会止步不前的,它只不过是用了其他方法而已。这是一项多重的任务,人的自尊若受到严重威胁,就会寻求得到安慰;人类必须摒除生活和宇宙所造成的恐怖;另外,人类的那种被最强烈的实际兴趣所促动的好奇心,确实也需要得到一个回答。

随着第一步的付诸实施,即随着自然的人性化,使人类已经颇受裨益。非人的力量和命运无法靠近,只能永远敬而远之。但是,如果这些自然因素具有一些激情,一旦发作起来,便会在我们自己的灵魂内大发神威,如果死亡本身不是某种自发产生的东西,而是一个邪恶的意志滥施淫威,如果在自然界中到处都有在我们自己的社会中所知道的那些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自由自在地呼吸,即使置身不可思议的可怕境地,也会感到宾至如归,而且还可以用心理疗法治疗我们感觉不到的焦虑。或许我们仍然得不到保护,但是,我们却不再像瘫痪病人那样无能为力了,我们至少可以有所反应。或许我们的确并非得不到保护,我们可以使用在我们的社会中所使用过的同样方法来对付那些残暴的外星超人;我们可以尝试恳求他们,抚慰他们,贿赂他们,而且通过如此这般的影响他们,还可以剥夺他们的一部分威力。这种用心理学取代自然科学的方法,不仅使情况立即得到了缓解,而且为进一步控制环境指明了道路。

这种环境并无新颖别致之处。它有一个童年原型(infantile prototype),事实上,这种环境只是童年原型的继续而已。因为人们以前曾经发现自己处在同样孱弱无助的状态:在他还是一个儿童时,只和他的父母有联系。一个人有理由害怕父母,特别是害怕他的父亲;当然,一个人也确信他能保护自己免遭他所知道的那些危险。因此,把这两种情境加以同化是很自然的。在这里犹如在梦境中一般,愿望(wishing)也能发挥其作用。睡眠者可能会有一种死亡的预感,这种预感威胁要把他葬人坟墓。但是,梦的工作(the dream—work)却知道如何选择一个条件,甚至能把那种可怖的事件转化成一种愿望的满足:做梦者发现自己躺在一个他自己爬进来的古伊斯特拉钦人的坟墓中,但却幸运地发现,他的考古兴趣得到了满足。用同样的方式,一个人不仅可以使自然的力量变成能和他取得联系的人,就像他和他的同伴取得联系一样——对于这些自然力量给他留下的不可抗拒的印象来说,这样做是不公平的——而且他还使这些自然的力量具备了父亲的特征。他把自然的力量变成了神,随后,正如我曾试图说明的那样,这不仅是一个童年的原型,而且是一个种系发生的原型。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法则的规律性和一致性进行了初步的观察,这样一来,自然的力量便失去了它们的人类特性。但是,人仍然是孱弱无助的,人同时也渴望得到父亲和神祇们的帮助。神祇身兼三任:它们必须驱除自然的恐惧;必须使人和残酷的命运协调一致,特别是像死亡中所表明的那种残酷;必须补偿文明的生活所强加于它们的痛苦和贫困。

同类推荐
  • 觉察力

    觉察力

    对事物的精准的判断和把握,离不开觉察力。觉察力是洞悉彻悟事物的发展规律、方向的高度预见性的一种本领和能力,是能够以小见大、以心见性、见微知著、敏捷独到的一种超前的感悟能力,觉察力是自身体验、内心关注的结果。觉察力是超前思维的具体体现。事物的出现和发展都有一定的迹象可循,没有无因果的事物,更没有毫无联系的事物,觉察者善于运用心理、思维的力量去解开这些因果关系、相关环节,从细节看到整体,从琐碎看到简明,从表象看到本性,抽丝剥茧地将事物铺垫展开,明晰事物的脉络,从而或取精去糙,或去伪存真,或未雨绸缪,或相机而动……
  •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本书列举的只是目前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常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会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充实到心理咨询的范围内。
  •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社交要读心理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在过去的2500年中,人类渴望揭开广大而幽眇的心理世界的面纱。在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渴望认识最熟悉的陌生人——自己。人性恶?人性善?思想来自何方?人类拥有自由意识吗?凡此种种,都是人类希望了解的。伺谓美?何谓丑?幸福来自何方?你我能够主宰自己的生活吗?所有的疑问,都困扰着现实中的人们。什么是强大?什么是弱小?力量来自何方?平凡的人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生活吗?一切的一切,都可以在自己的内心找到答案。本书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
  • 神推理心理学

    神推理心理学

    如何仅仅通过笔迹就推理出老板变化多端的性格?如何巧用心理博弈推掉上司扔过来的烫手山芋?如何使用心理暗示说服同事你是自己人?如何仅凭微妙的表情就能洞察同事掩饰的秘密?如何赢得大家好感而又避免锋芒毕露?如何运用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判断周边人的行为方式?如何不动声色地提问以获得更多对方不愿透露的信息?国内首部完整分析推理能力的心理学读物,世界上最难最神奇心理学教你拥有最强大脑!
  •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前要学会的33堂心理课

    30岁后是人生的一道关口,30岁后的人生需要解决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没有良好健康的心理,将难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局面,把握命运的航向。自助者天助,解铃还须系铃人,命运并非天注定,改变心理可以改变生活,30岁前的心理修炼决定你30岁后的人生格局。本书精选了33堂心理精华课,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阐明了塑造积极心态的方法途径,提供了社交、职场、爱情、生活、财富等各种场合中的心理战术,引导读者在30岁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提高自信,以健康的心理迈人社会大世界中,游刃有余于人生的各个场合,掌控自己的人生,创造精彩幸福的生活。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男神是什么?可以吃吗?

    男神是什么?可以吃吗?

    还是这里是现实?林小姐穿越到平行时空的这个世界,从此和路先生的没完没了……--情节虚构,到底她的记忆是现实,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单亲男女

    单亲男女

    生活在北京的离异女丁楠离婚八年来,遭遇了各种各样的男人和感情,在她身边,也有着形形色色的单亲男女,他们的感情生活也形态各异。女主人公最终情归何处?单亲男女们的感情和生活状态究竟是怎样的?
  • 这个皇妃很欠扁

    这个皇妃很欠扁

    身为孤儿的小巧没有好好念书,很早就混迹于市井之间,吃喝嫖赌抽五毒俱全,这样的她就是一个市井小混混。小巧虽然痞子气十足,但是心地却十分善良,经常帮助其他的一些孩子,她以为自己的一生就是这样浑浑噩噩而过,没想到却遭遇了一场忽如其来的意外而死亡。身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小巧一觉醒来,竟然成了相国的千金,而且还面临着进宫的命运,她会甘心于这样的命运安排吗?整个皇宫因为她的介入而鸡犬不宁,抢劫相国、殴打妃子、劫持皇上······这样的一个胆大妄为的女子要怎样玩转皇宫?那什么都不怕的性格,几乎让那个冷血的男人对她动手。轩辕光统领着庆云国,他残酷冷血,极度厌恶女人。这个莫名其妙的的女子真的是那名震天下,才色双绝的相国之女——柳月儿吗?她什么都不怕的眼神就这样吸引了他,难道世间真有不一样的女子?!明明很讨厌女人,而且这个女人是这样的欠扁,为什么自己的眼光总是会不由自主的被她吸引,还有那莫名的心动又是什么······当她遭遇了他,他们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冥冥中注定的情缘,哪怕是需要跨越千年而来,也不能阻挡两颗相爱的心。爱情原来竟然是如此的简单,仅仅只是那一眼的回眸,就让两颗心深陷。幸福原来只是两个人的相守````````*********************************************袖袖的新文:《傲妃有毒》开坑了,亲们支持下啊,(*^__^*)嘻嘻……http://m.pgsk.com/author_m.pgsk.com简介抢先看:她在现代历经情殇,含恨而死,当灵魂附身在一个陌生躯体之上时,她才惊觉自己竟成为了名震后宫的毒妇。丞相千金、和亲公主、现代女子…这些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她?当她踉跄着离开皇宫时,没有回头多看一眼那个站在权力之巅的男子,他让她只有恨!她说:“若我回来,定血洗龙翔王朝!”他说:“好,朕等你…”亲手毁了自己的贞洁,为的只是避免麻烦,但拥有男宠无数的冷情王爷,却偏偏卯上了她。她说:“龙栖,离我远点,我已是不洁之身!”他说:“本王就是赖上了你,洁或不洁你都只能是本王之人…”水月宫主不食人间烟火,却在看见她第一眼时坠落凡尘。她说:“我求你救我之时,你无动于衷,现在说爱,晚了!”他说:“那我用一生偿你行不行?你就收了人家嘛…”神医医治天下百病,却惟独医治不了她心头的伤痛。她说:“月影,放了我,也放了你自己!”
  •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

    话说三国此书只是更通俗化的表现出刘备的一生。更形象的表达出刘备的管理技巧。大家都知道刘备虽说是汉室宗亲,实际上只不过是一个市井小民而已。那么为什么一个市井小民最终会成就一番大事业呢?又是如何管理自己的下属。并且让这些下属死心踏地的为他效命。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赢在起跑线: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赢在起跑线: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

    赢在起跑线: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是在畅销书<帮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的基础上进行再次创作、改良,引入更多富有时代意义具体案例和教育方法,全面仔细地为父母介绍“让孩子上好小学一年级”要做的全部工作。相信本书一定能帮助父母更有效、更出色地做好孩子的学前准备,为孩子未来的腾飞垫上第一块坚实的基石。
  • 君妻不可追

    君妻不可追

    “娘娘,听说帝君要休了你。”平地一声惊雷,激起天界万千八卦浪。古板严肃的东岳帝君,居然要休妻?是阴谋吗?是外遇吗?还是一枝红杏踏墙去了吗?最新最真实武罗版本解说:“其实帝君不能那啥道了。”
  • 走火

    走火

    枪走火,弟弟打死亲哥哥,弟弟发誓照顾嫂子和两个年幼的侄子,怀着愧疚、赎罪的心情娶了大自己七岁的嫂子。然而,叔嫂的这段婚姻却遭到世人的猜疑和不接受。嫂子突然得重病,他动用单位公款被判三年徒刑。大墙外的嫂子遇到老同学,读书时这位同学追求过她,于是热心帮助她,两人走得很近。出狱后,物是人非,嫂子与他分手,他一如既往地实践着自己的诺言。一个美丽的姑娘爱他,鼎力支持他创办企业,他们的爱情纯洁、高尚、荡气回肠,意想不到的结局令人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