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5900000015

第15章 文明及其缺憾(7)

精神分析的研究已经向我们表明,正是性生活方面的这些挫折对我们称为神经症患者的人来说是特别难以容忍的。这些神经症患者在他们症状里为自己创造了替代性的满足,但是,这些满足既使他们感到痛苦,又由于在他们和他们所属的环境及社会的普遍关系中所造成的困难,而使这些满足成为痛苦的原因。对后一个事实是容易理解的,但是,前一个事实却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问题。这就是,除了牺牲性的满足之外,文明还要求做出其他的牺牲。

我们已经把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的困难看作是全部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困难,我们已经把它追溯到力比多的惰性(inertia),和文明对于放弃一个旧观点而赞同一个新观点的不满。假如我们说,文明和性欲之间的冲突是由这种情况引起的,就是说,性爱是两个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第三者只能是多余的和碍事的,而文明是建立在一大群人之间的关系上的,那么,我们说的就几乎是一回事。当一种爱情关系处在高峰时期时,它对周围世界就会丝毫不感兴趣;这一对恋人自己就足够了,甚至连一般说来能使他们感到幸福的孩子也不需要。在其他情况下,爱欲绝不会这样显然地背弃它的存在的内核,背弃它从许多人当中挑选出一个人来的目的;但是,当他以众所周知的方式,通过两个人之间的爱达到这一目的的时候,他就不愿意继续往前走了。

由此,我们可以很好地假定,一个文明的社会可以由诸如此类的成对的个体组成,他们通过相互之间的力比多满足,通过工作和共同的利益而和其他所有的人相互联系起来。假如真是这样的话,文明就不需要从性欲中撤回能量了。但是,这种称心如意的事情并不存在,也从来没有存在过,现实向我们表明,文明对我们迄今所允许的这些联系并不满意;我们发现,文明也力图用力比多的方式把社会的成员互相结合起来,为了这一目的,它利用了一切手段。它酷爱每一种途径,通过这些手段和途径,强大的认同作用(identification)就能在社会成员中确立起来,为了用成员之间友谊的关系去加强社会团体的结合力,文明急需大量的受目的制约的力比多。要达到这些目的,就不可避免地要对性生活加以限制。但是,我们看不出有什么必要迫使文明走这条路,并且使它对性欲进行抵抗。一定有我们尚未发现的某种干扰因素。

我们可以在文明社会的一个所谓的理想发现中找到线索。这个要求是:“你应该爱邻如爱己。”这个要求是举世闻名的,毫无疑问比基督教更早,基督教认为这是它所提出的最自豪的要求。但是,它当然还不是非常古老;即使在历史的各个时代中人们对此也十分陌生。我们将对这个要求采取一种天真的态度,好像我们是首次听说它似的。这时,我们发现自己有一种抑制不住的惊讶感,好像对某种不自然的东西感到惊讶一样。我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但是,首先我们将怎样达到这个要求呢?这是怎样做到的呢?我的爱对我来说似乎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我不应该毫不思考地把它抛弃。爱把责任加在我的身上,我必须准备做出牺牲来实现我的爱。假如我爱上某个人,这个人必须要以某种方式值得我爱(现在我不考虑这个人对我的用处,以及作为一个性对象他对我可能具有的意义,因为就爱我的邻居这个指令而言,我们之间的这两种关系都没有实际重要性。)假如他能在某些重要方面和我如此相像,以至于我能在爱他时爱我自己的话,他就是值得爱的;假如他比我完善得多,以至于我能在爱他时也爱我自己的理想的话,他就是值得爱的。再者,假如他是我的朋友的儿子,我就一定会爱他,因为假如在他身上发生了什么不幸的事,我的朋友将感觉到痛苦就会是我的痛苦——我应该分担他的痛苦。但是,假如这个人对我来说是一个陌生人,并且不能用他自己所具有的任何价值,和他已经在我的情感生活中获得的任何意义来吸引我的话,那就很难使我爱他了。的确,我这样做的话,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因为我的爱被所有那些我所爱的人评价为我偏爱他们的一种标记,假如我把一个陌生的人放在了和他们一起的水平上,对他们来说是不公正的。但是,如果我要去爱他(用那种博爱),只是因为他也是这个地球上的一个公民,就像一个昆虫,一条蚯蚓或一条青草蛇那样,那么,我担心他只能分享少量的我的爱——根据我的推理判断,我将不可能给他那么多应该为我自己保留的爱。假如实现这个格言对我们来说没有什么可取之处,那么,这样严肃颁布的命令又有什么意义呢?

当我更仔细地察看时,我还发现了更多的困难。这个陌生人不仅总的说来不值得爱,而且老实说,我必须承认,这个陌生人对我抱有更多的敌意,甚至对我产生仇恨。他对我似乎没有丝毫爱的迹象,对我根本不予考虑。假如能给他带来什么好处的话,他会毫不犹豫地伤害我,甚至从不扪心自问,他由此而获得的好处占他对我造成的伤害程度的多大比例。更有甚者,他甚至无需从中获得任何好处:假如他能够从中得到任何这种欲望的满足,他就会不顾一切地嘲笑我,侮辱我,诽谤我,向我显示他的威力;他越是觉得自己安全,我就越孤立无助,就会越肯定地预料他会对我采取这种行动。如果他用不同的方式对待我,如果他考虑到我,不骚扰我的话,我就会在没有上述戒律的任何情况下,愿意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他。的确,如果这条庄严的圣训这样说:“爱你的邻居就像他爱你自己一样。”我就不会反对了。还有第二条圣训对我来说似乎就更不可理解了,并且会引起我更强烈的反对。这个圣训是:“爱你的敌人吧。”但是,当我仔细考虑这条命令时,我发现我错误地把它看作是更大的欺骗。说到底它和上述格言是一回事。

我认为,现在我能听见一个威严的声音严肃地告诫我:“正因为你的邻居不值得爱,而且,相反地他是你的敌人,所以,你才应该爱他如爱己。”于是我懂得了这种情况就像“我相信它,因为它是不合理的”(Credo quia absurdum) 一样。

现在,很有可能的是,当我的邻居受命像爱他自己那样爱我的时候,他的回答和我的回答完全一样,并且为了同样的理由而拒绝我。我希望他没有这样做的客观基础,但是,他也会有和我一样的想法。即使如此,人的行为也会表现出很多差异,伦理学不顾这些差异被确定的事实,就区分出“善”和“恶”。只要这些不可否认的差异还没有被取消,对高级的道德标准的遵奉就会变成对文明目的的一种背叛,因为它直接奖励了邪恶。这一定会使人想起在法国议会里讨论死刑时发生的一件事:一个热情支持废除死刑的议员的发言正受到鼓掌欢迎和热烈喝彩时,突然从大厅的后座上发出一个声音:“让杀人犯们开始行动吧!”

所有这一切背后的真理就是——这是人们如此渴望否定的——人类并不是期望得到爱情的文雅的、友好的生物,如果人受到攻击,至多只能来防卫自己。相反,他们是这样一种生物,必须把他们具有的强有力的攻击性看作是他们的本能天赋的一部分。结果是,他们的邻居对他们来说不仅是个可能有帮助的人或性对象,而且是满足人类对他实施攻击的一个诱惑物,无报酬地剥削他的工作能量,未经他的同意就把他用于性生活,夺取他的财产,羞辱他,使他痛苦,折磨他并杀害他。“对人来说,人就是狼”(Homo homini lupus),在面对他自己的生活中和历史上所有这些经验时,谁还有勇气对此表示质疑呢?通常,这种攻击性的残忍就在于等待某种挑衅,或使自己服务于某些其他目的,这些目的也可以用温和的方法来达到。在有利于攻击的情况下,当那些平常抑制它的心理上的反抗力量停止活动时,这种攻击性就会自发地表现出来,揭露人是野兽,这是和他们自己的思想不相容的。任何人只要一想起在种族大迁徙时期的暴行,匈奴人的侵略暴行,或在成吉思汗和铁木耳统治下的所谓蒙古人的暴行,虔诚的十字军东侵对耶路撒冷的劫掠,甚至还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怖——人们回想起这些事情,将不得不在持有这种观点的人的真理面前恭顺地低下他的头。

这种攻击性倾向的存在可以在我们自己的身上发现,我们还能正确地假定在别人身上也有,这就是干扰我们同邻居的关系,迫使文明必须施行很高的(能量)消耗的那个因素。由于人与人之间这种原始的相互敌意,文明社会不断地受到分裂的威胁。他们在共同工作中的利益不会使他们结合到一起来;本能的热情比理性的兴趣更强烈。为了建立能限制人的攻击性本能的屏障和用心理上的反相作用(reaction formation)来控制它们的表现,文明就必须召唤一切可能的力量。因此,这样一来,这些方法的使用旨在激起人们产生认同和受目的制约的爱的关系,此后又会对性生活加以限制,再以后还有它的爱邻犹如爱己的理想的圣训——这个根据下述事实来看是合理的,即没有什么东西能和人类的原始天性如此完全不一致。虽然文明竭尽全力,但它的这种努力迄今并没有获得很多结果。文明期望有权对罪犯使用暴力来防止这种最残暴的行径,但是法律却不能控制这种更谨慎、更精巧的表现形式,人类的攻击性就是用这种形式表现出来的,现在是时候了,我们每个人必须放弃这种虚幻期待,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曾把这种期待看作我们的同伴,我们认识到,在生活中文明以其邪恶的意志给我们造成了多么大的困难和痛苦。同时,指责文明并试图消除人类活动中的一切冲突和竞争是不公正的。这些冲突和竞争毫无疑问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立并不一定就是敌意,只不过它可能被误用来为敌意制造一个机会。

共产主义者相信,他们已经找到了一条把我们从这种邪恶中解救出来的道路。他们认为,人对他的邻居是十分善良和友好的,但是,私有财产制度腐蚀了人的本性。私人财产的占有使个人有了权利,并且从此以后这种权利就诱使他去恶待他的邻居;从占有财产中被驱逐出去的人一定会采用敌意的造反来反抗压迫者。如果把私有财产制废除了,一切财富为人类所共有,大家都能分享到享有财产的快乐,敌意和仇恨就会在人类中消失。既然每个人的需要都会得到满足,谁也没有理由把别人看作是自己的敌人;大家就会自愿地从事必要的工作。我并不关心对共产主义体系的任何实际的批评;我无法探究是否放弃私有财产就是有利的和正确的。但是,我能认识到,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共产主义体系是建立在一种站不住脚的幻觉基础上的。通过废除私有财产,我们就剥夺了作为其工具之一的人类的攻击性之爱,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强烈的爱,尽管这肯定不是最强烈的爱;但是,我们丝毫也不会改变个人在能力和影响上的差异,这些能力和影响是被攻击性所滥用的,它也绝不会改变其天性中的任何东西。攻击性不是由财产创造的;它在原始时代几乎毫无限制地占据统治地位,那时能占有的东西还是极其贫乏的;当财产还没有放弃它最初的肛门形式之前,攻击性就在它的苗圃里表现出来了。它形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一切感情和爱情关系的基础(可能只有母亲和她的儿子的关系是个例外)。 如果我们放弃个人的财产权,而在性关系中仍然保留着特权,这就一定会在其他方面都平等的男女之间引起最强烈的仇恨和最粗暴的敌意。让我们假设这也被生活中实行完全的自由所消除了,这样,家庭这个文明社会的生殖细胞就不复存在了;确实,人们将无法预测文明因此而得到发展的新道路,但是,有一件事是人们一定会期望的,那就是,人类本性的不可消除的特点将会随波逐流地到达那里。

显而易见,要使人们放弃这种攻击性倾向的满足是很不容易的。当剥夺了对攻击性倾向的满足时,他们就会不自在。在较小的文化团体中有一个不可小视的好处,由此,攻击性本能就能以敌视入侵者的形式找到发泄这种本能的方法。只要还有一些人留下来成为攻击性表现的对象,那么,要联合起相当多的人去互相爱戴就总是有可能的。我曾讨论过下述现象,即那些领土毗连和在其他方面关系密切的民族总是长期不和睦和互相嘲弄——例如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北部德国人和南部德国人,英格兰人和苏格兰人,等等。我称之为“小差异的自恋”,对此无需做解释。现在我们能够发现,对攻击性倾向来说,这是一种方便的和相对无害的满足形式,借助于此,一个群体的成员中实行心理亲和就比较容易了。散居在各地的犹太人已经在这方面提供了服务,这种服务应该受到他们居住国的文明发展的承认;但是,不幸的是,并非中世纪对犹太人的一切大屠杀都足以为他们基督教的同时代人带来和平和安全。一旦使徒保罗主张把人们之间普遍的爱作为他的基督教社会的基础,在基督教里不可避免的结果就会是,对基督教以外的所有人表示最大的不容忍:罗马人没有把他们的国家建立在爱的基础上,他们一定缺乏宗教的容忍性,虽然宗教是国家的事,而国家则充斥着宗教。这也不是一件不可理解的一事,德国人统治世界的梦想竟然需要把反犹太主义作为它的补充;试图在俄国建立一种新的共产主义式的文明在迫害资产阶级方面找到心理学上的支持,这是非常容易理解的。但是,人们只是关切地想知道,当苏维埃完全消灭了资产阶级之后,他们将怎么办呢?

同类推荐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2

    催眠术,是一种最令人着迷的舞台表演形式,因为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属于自己的体验。催眠术,又是心理学最有前景的领域之一,它是人类潜意识的窗口,可以将人的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本书将向你展示种种奇妙的催眠现象,揭开催眠的神秘面纱,零距离接触催眠,从而产生对催眠术的好奇心。
  • 趣味心理学

    趣味心理学

    你的焦虑、恐惧来自何处?要如何应对复杂的人事纷争?荆棘丛生的环境中如何自处?爱的博弈中你是否是最后的赢家?
  • 你的思路价值百万

    你的思路价值百万

    本书分为思路成就出路、做最好的自己、心态左右一切、学会为人处世、突破常规束缚、善于思考与发现、创新其实并不难、新思路打造成功、让你的思维作锻炼、人无自信不成功、给自己好的改变、逆境之中显英雄、做个受欢迎的人、好口才带来好人生14个部分,从心态、观念、环境、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口才交际等方面,对人们在人生定位、心态、思维模式、职业发展、人际关系、爱情婚姻、做人做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的重要问题进行剖析和解决,并针对思维定势这一难题进行突破,旨在帮助人们寻求发展与成功的正确思路。开启人生的成功之门。
  •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本能的冲动与成功

    这里弗洛依德清楚地肯定了集体力量在文明中的作用,看到了社会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意义,同时,我们要意识到在创造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即个人成功的最有前途的领域,理性与非理性是人的两条腿。理性离不开非理性,非理性亦离不开理性。他们的相互作用,才是成功的保证,人类的活动一面是走向未来,一面是走进历史,我们在看到文明的未来的同时,也会看到我们对文明的不满。本书本着通俗易懂的原则从弗洛依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主要作品编译而成,并参考了一些英译本。
  •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弗洛伊德10:达·芬奇的童年回忆

    此卷包含七部分内容,是弗洛伊德关于美学方面的重要论著。《戏剧中的变态人物》(1942)以精神分析观点解释了戏剧活动。《詹森的〈格拉迪沃〉中的幻觉与梦》(1907)揭示了压抑、幻觉、梦的形成。《作家与白日梦》(1908)提出了一种特殊的幻想活动。《达·芬奇的童年回忆》(1910)介绍了达·芬奇童年以来的感情生活,分析了其性心理的发展,阐释了他的艺术与科学活动的心理起源。《米开朗基罗的摩西》(1914)阐释了米开朗基罗所创作的摩西这一艺术作品。《陀思妥耶夫斯基与弑父者》(1928)探讨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艺创作。《非专业者的分析问题》(1926)指出了精神分析技术不是神秘的,更不是医生的专利。
热门推荐
  • 别哭黛玉

    别哭黛玉

    二宝大婚,潇湘逝,时间停止,闺阁才女附身于励志搜集天下所有美男的二十一世纪的千金大小姐身上,黛玉依旧还是黛玉,又不是黛玉,等着黛玉明白安排自己现代之旅的苦心之后,再次回到大观园,回事怎样一番景象。场景一“可是要去黄泉路?”黛玉看着两人的装扮有些明白地问道,不过对于自由没有见过其他男子的黛玉来说,心里还是有些别扭跟恐惧的。“因为你是自己放弃自己的生命的,对不起你的父母,所以你不用走黄泉路,直接打入十八层地狱。”黑无常接着说道。场景二想到这里医生开口问道:“小姐,你叫什么名字?”黛玉猛然间听到一个男人的声音,又惊又怒地看着这个蒙着面的奇怪男人,想着为何这里会有男子出现,想着自己还在床上躺着,黛玉羞愤得昏了过去,只是之前轻轻地包含愤怒地说了两个字:“无耻。”场景三“你,你,你这个登徒子。”黛玉看着猛然间出现的大脸,更是慌得不知所措,心里一激动,拿着手帕的手指着李力言颤抖地说完就晕了过去。场景四纯洁如仙子,高贵如公主的黛玉搅动了现代一片优秀男子的心之后,再完成了贾府的事情之后,她是选择回到现代,还是继续呆在古代?推荐我的完结文《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捕鬼师

    捕鬼师

    沉寂于大陆中的秘法修行者,统治了秘法大陆的人群,他们,有着一个很是平凡的名称——捕鬼师。虽然这群人的名称有些俗气,但却也正是他们,才能在鬼怪盛行的异界,为人类打下了强者这一称呼。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翻转吧!罗密欧大人

    翻转吧!罗密欧大人

    她是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孤儿;他是脾气暴躁、单纯善良的富家公子。他们此生原本不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注定有着各自不同的世界。一场不大不小的雨,一个人群零乱的车站,却出现了0.0001的几率,把原本不同世界的两个人连在了一起……当睿智的夏默然遇到了冷酷的肖韶炎,就如同天雷勾动了地火般一发不可收拾。明明就是互相讨厌的两人为何突然间惊觉对方有些可爱?明明吵闹不断的两人为何会出现心跳加速的瞬间?
  • 我和米米旅行记

    我和米米旅行记

    当你仔细阅读完这本书后,有的奸诈。你会发现,本书共收入了作者精心创作的26个小故事。这些故事主要讲述的是探寻蚂蚁王国的秘密。小主人公和米米的旅行是一次充满艰辛和惊险的旅行,也是一次获得丰厚知识的真实体验。一路上认识了蚂蚁王国各个种群的分布、生活习性和不为人知的生存环境。他们有的善良,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村原来还有如此奇妙的故事。,有的强悍,有的温顺,有的勤劳,有的懒惰,他们是我们这个地球村里不可或缺的朋友
  • 恶魔校草:丫头吃了你

    恶魔校草:丫头吃了你

    “你这个死小子是不是跟踪狂?!从法国到台北,居然都能遇见你!”乔以心抬起小手,指着面前这个气焰嚣张的帅小子。“啊!你这个死变态!居然……摸我的胸!要死啦!”而面前的男生却好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坦然的坐上了他的玛莎拉蒂扬长而去……“你等着!我一定不放过你!”乔以心指天发誓,却没想到他居然是……
  • 成功是熬出来的

    成功是熬出来的

    人生想要成功,关键在于能不能“熬”得住。所谓“熬”,就是不轻易放弃自己的事业,不轻易改变自己的目标,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努努力力用自己的双手去搏击。这个过程犹如龟兔赛跑般漫长,但只要能“熬”得住,就能收获成功。
  •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稻草人(青少版名著)

    依据其思想发展的轨迹顺序排列,以供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更好地理解作品所要表达的中心;考虑到阅读对象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对书中的重点词语和写作技法作了相应注释,以期在词语运用及写作技法上有所指导。叶圣陶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他的童话作品是我国现代儿童文学经典宝库中的珍品,在海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不少作品被收入中小学课本,影响了几代人。
  • 小女有田

    小女有田

    一场惊叹的变革,一个降临的游戏,会给这个平凡的世界带来什么……平凡的女孩林可,获得史上最强“冰箱”,遭遇贪吃的豌豆射手,暴躁的胡椒,摆酷的雪花豌豆……将会给林可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乐趣?好奇的,不好奇的,走过的,路过的,有空的,无聊的……欢迎各路书虫点击黑猫新人新作——《小女有田》。
  • 祭流年

    祭流年

    崭新的人生,巧合的开始,命运的齿轮,开启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乱世之旅。尴尬的身份,血腥的过往,将会编织出怎样一个女子?“非他不可吗?”“是,非他不可……”她赌上了一切来换取的自由和真心,到头来全变成了一场笑话。只剩下羽箭的寒芒,如雨的红雾,迷蒙了眼帘。我不怪你曾经想杀我,我只怪自己痴心妄想,以为你绝不会再杀我第二次……【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