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4200000019

第19章 秦文(1)

苏秦以连横说秦《战国策》

【导读】

本篇选自《战国策·秦策》。《战国策》又称《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史料汇编,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书按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等十二国编次。所载史事,上起公元前490年知伯灭范、中行氏,下迄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后,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反映了这二百七十年中重要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功。具有重要的文学和史学价值。

本篇讲的是纵横家苏秦的发迹小史。他先是只身赴秦,劝说秦惠王以连横对付六国,但受到冷遇。于是他转身一百八十度,反以合纵抗秦之策说动赵王,拜为赵相,进而“并相六国”。文中所写苏秦两次回家时的不同遭遇和情状,对比鲜明,刻画细致传神,人物形象呼之欲出。其妻、嫂、父母前后态度的强烈反差,更是炎凉世态的经典画面,给人以深刻印象。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1],曰:“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2],北有胡貉、代马之用[3],南有巫山、黔中之限[4],东有殽、函之固[5]。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6]。愿大王少留意[7],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8],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9],愿以异日。”苏秦曰:“臣固疑大王之不能用也。昔者神农伐补遂[10],黄帝伐涿鹿而禽蚩尤[B11],尧伐驩獾兜,舜伐三苗[B12],禹伐共工[B13],汤伐有夏,文王伐崇[B14],武王伐纣,齐桓任战而伯霸天下[B15]。由此观之,恶有不战者乎!古者使车毂击驰,言语相结,天下为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B16]。文士并饬[B17],诸侯乱惑,万端俱起[B18],不可胜理[B19]。科条既备[B20],民多伪态;书策稠浊[B21],百姓不足;上下相愁,民无所聊[B22]。明言章理[B23],兵甲愈起,辩言伟服,战攻不息;繁称文辞[B24],天下不治;舌敝耳聋,不见成功;行义约信,天下不亲。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B25],效胜于战场[B26]。夫徒处而致利[B27],安坐而广地,虽古五帝、三王、五霸[B28],明主贤君,常欲坐而致之,其势不能,故以战续之。宽则两军相攻,迫则杖戟相撞,然后可建大功。是故兵胜于外,义强于内;威立于上,民服于下。今欲并天下,凌万乘,诎敌国[B29],制海内,子元元[B30],臣诸侯,非兵不可。今之嗣主,忽于至道[B31],皆惛于教,乱于治,迷于言,惑于语,沉于辩,溺于辞,以此论之,王固不能行也。”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羸縢履蹻[B32],负书担橐[B33],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纴[B34],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B35],得太公《阴符》之谋[B36],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B37]。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乌集阙[B38],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B39]。赵王大说[B40],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B41],白璧百双,黄金万镒[B42],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B43]。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任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B44],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镒为用,转毂连骑,炫煌于道,山东之国[B45],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棬枢之士耳[B46],伏轼撙衔[B47],横历天下,庭说诸侯之主,杜左右之口[B48],天下莫之能伉[B49]。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妻侧目而视,倾耳而听,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B50]?”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苏秦曰:“嗟呼!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人生世上,势位富贵,盖可忽乎哉!”【注释】

[1]苏秦:战国时东周洛阳人。先仕于燕。为防齐攻燕,赴赵离间赵、齐关系。公元前287年,组织发动五国合纵攻秦,赵封他为武安君。至齐,受重用,但暗中仍为燕效力,说动齐滑王发兵攻宋,而燕将乐毅乘机袭齐,齐败绩,于是齐以反问罪将苏秦处车裂之刑。连横:战国后期,秦国最强,凡联合关东各国抗秦即为合纵,而秦设法破坏合纵则为连横。秦惠王:秦国国君赢驷,公元前336至前311年在位。[2]巴:今重庆,四川东部一带。蜀:以今成都为中心的四川西部一带。汉中:今陕西秦岭以南一带。[3]胡:指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貉(hé):状如狸,毛皮可制裘。代:今河北、山西北部,特产骏马。[4]巫山:位于今四川巫山县东。黔(qián)中:今湖南西部、北部及贵州东部一带。限:阻隔、屏障。[5]殽(yáo):崤山,位于河南西部。函:指函谷关,位于河南灵宝。[6]称帝而治:战国时各诸侯国君主皆称王,当时较强者如秦、齐,企图统一各国而自称帝号。[7]少留意:稍加留意,此为谦婉辞令,其实是要对方注意重视。少,稍。[8]文章:此指法令条文。[9]俨然:庄重认真的样子。[10]神农:炎帝,号神农氏,后世奉为农神。补遂:古部落名。[B11]黄帝:号轩辕氏,华夏始祖。涿鹿:今属河北。禽:同“擒”。蚩尤:九黎部落的首领。[B12]三苗:古族名。[B13]共工:原是水官名,世代以官为氏,称共工氏。[B14]文王:周文王崇:殷商时诸侯国,位于今陕西户县东。崇侯虎助纣为虐,文王发兵讨伐他。[B15]齐桓: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任战:指用兵。伯(bà):通“霸”。[B16]兵革:武器装备,此指战争。兵,兵器。革,用皮革制的甲。[B17]饬:通“饰”。[B18]端:指事端议论。[B19]胜(shēng):尽。[B20]科条:律令规章。[B21]书策:文件、政令。稠浊:多而乱。[B22]聊:依靠。[B23]章:同“彰”,明显。[B24]称:说。文:修饰,巧饰。[B25]缀:连。厉:同“砺”,磨砺。[B26]效:实现。[B27]徒处:坐等,不作任何努力。[B28]五帝:所指不一,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三代之王,即夏禹、商汤和周代的文王、武王。五伯:春秋五霸,一般指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楚庄王、秦穆公。[B29]诎:通“屈”。[B30]子:这里用作动词,“以……为子”的意思。元元:百姓。[B31]至道:最重要之道,此指战争。[B32]羸(léi):通“累”,缠。腾縢(téng):绑腿布。跻(jué):通“履”,草鞋。[B33]橐(tuó):囊。[B34]红(rèn):纺织,此指织机。[B35]陈:列。箧(qiè):书箱。[B36]太公:姜太公吕尚。《阴符》:相传为姜太公所著兵书。[B37]简:选择。练:熟习。[B38]摩:仿,揣摩。燕乌集阙:燕乌,乌鸦的一种。此句是比喻博喻宏辞、纵横开阖的说辩艺术。[B39]抵(zhǐ)掌;击掌,表示兴奋状。[B40]说(yuè):通“悦”。[B41]纯(tán):匹。[B42]镒(yì):一镒为二十四两。[B43]关:指函谷关,六国通秦要道。[B44]式:用。[B45]山东:指崤山以东。[B46]特:只,不过。掘门:窟门,挖壁洞为门。桑户:以桑木为门板。棬(quān)枢:弯曲树枝为门轴。[B47]轼:车前横木。撙(zǔn):节制。衔:马勒头。[B48]杜:塞[B49]伉:通“抗”。[B50]倨:傲。

【译文】

苏秦起先以连横策略游说秦惠王。他说:“大王您的国家,西有巴、蜀、汉中等地的收益,北有胡貉、代马等特产的供给,南有巫山、黔中的天然屏障,东有崤山、函谷关的坚固防线。耕田肥美,百姓富足。战车万辆,勇士百万,沃野千里,资储丰饶,地理形势优越便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天府,天下的强盛大国啊。凭着大王的贤明,兵士百姓的众多,车骑军需的充足,作战训练的规范,无疑能够兼并诸侯,独得天下,称帝而治。希望大王稍费精神,允许我奏明实现目标的策略。”秦王说:“我听说,羽毛还未丰满时,不能高高飞翔;法令还未完备时,不能实行诛杀刑罚;道德还未深厚时,不能驱使百姓服役;政教还未畅行时,不能烦劳大臣出征。如今先生不辞辛苦千里跋涉,郑重地来到朝廷教我这番道理,我想还是以后再领教吧。”苏秦说:“我原本就料到大王不会采纳我的意见。从前神农氏讨伐补遂,黄帝征战涿鹿而活捉蚩尤,唐尧驱逐驩兜,虞舜征讨三苗,夏禹制服共工,商汤征服夏桀,周文王攻灭崇国,周武王消灭商纣,齐桓公凭武力而称霸天下。由此看来,哪有不采取战争手段而完成大业的呢!早先各国使节乘车往来奔驰,通过会谈缔结盟约,使天下如同一家。后来搞起合纵连横,战争也就无可避免。谋臣策士巧舌如簧,弄得诸侯晕头转向;万千问题纷至沓来,顾此失彼无法处裁。法律规章虽已具备,下面照样欺诈作伪;公文繁杂政令混乱,百姓难免啼饥叫寒;君臣上下心事重重,人们更觉无所依从。讲道论理振振有词,战事越发层出不穷。雄辩滔滔衣冠楚楚,相互攻战无休无止。喋喋说辞天花乱坠,天下因此不得安治;说者说得口焦舌破,听者听得双耳发聋,始终没有什么成效;尽管按仁义礼信原则订立盟约,却依然不能使各国和睦友好。于是就弃文用武,以重金优待畜养敢死勇士,配备甲胄,磨砺刀枪,在战场上决定胜负。白白等待而获得利益,安然兀坐而扩充疆土,即使是上古五帝三王,明主贤君,常想如此坐收其成,事实上也办不到,所以最终还是用战争决问题。两军对垒,距离远的用矢石相攻,短兵相接则拚刀拚枪,后才能建立丰功伟业。所以军队在外打了胜仗,国君在内强化德政,上面权威树立,下面百姓服从。如今想要并吞天下,超越大国,使敌国屈服,控制天下,抚育万民,使诸侯称臣,那就非用武力不可。可惜当今在位君主,忽视了这一根本道理,政教不明,管理混乱,受那不着边际的言论迷惑,沉浸在巧言诡辩之中,由此看来,大王您是不会采纳我的意见的。”苏秦劝说秦王的奏章呈送了十次,而他的意见最终仍没被采纳。黑貂皮袍子破旧了,一百斤黄金都花光了,维持生活的费用几乎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回家。他裹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挑着行李,形容憔悴,脸色黄黑,神情羞愧。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给他做饭,父母不跟他说话。苏秦感慨地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作丈夫,嫂子不把我当作小叔,父母不把我当作儿子,这实在都是我苏秦的罪过啊!”于是他当夜就打开书箱,摊开几十种书。找到了姜太公写的《阴符》,埋头诵读,反复推敲,钻研体会书中精要。读书久了昏昏欲睡时,他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鲜血直淌到脚上,并对自己说:“哪有游说君主而不能掏出他的金玉锦绣,取得卿相高位的呢尸坚持了一年,终于钻研成功,不禁自语道:”这下子真可以说动当今天下的国君了!“

于是苏秦就以燕乌集阙般的说辞,在华丽的殿堂里拜见并劝说赵王,拍着手侃侃而谈。赵王十分高兴,封苏秦为武安君,接受相国大印,又给兵车百辆,锦缎千匹,玉璧百对,黄金万镒,让他带着去联合各国,瓦解秦国与他们的”连横“关系,以此来削弱强秦的力量。所以苏秦当了赵相后,各国断绝了与秦国的往来,函谷关就内外不通。在这时候,那么广大的天下,那么众多的百姓,那么有威风的王侯,那么有权势的谋臣,都要由苏秦的策略来支配决定。不费一斗军粮,不劳一兵一卒,没用一人打仗,没断一根弓弦,没损一枝竹箭,就使列国诸侯相互亲善,胜过兄弟。可见有才能的人发挥了作用就使普天下顺服,一个人被重用了普天下就跟着走。所以说:”靠德政起作用,不是靠蛮力起作用,靠朝廷上的决策起作用,不是在国境外大动干戈解决问题。“在苏秦威势最盛的时候,黄金万镒听任他使用,随从车骑连绵不断,一路上风光显耀,崤山以东各国如同顺着风向一致服从,使得赵国的声望大大增强。再说苏秦原来不过是穷巷陋屋里的一个读书人罢了,如今他手扶车前横木,控制着马缰绳,驱车跃马周游列国,通行无阻,在朝堂上劝说列国君主,堵住他们身边大臣的嘴巴,普天下没有谁能与他抗衡。

苏秦将要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城。他的父母听到这一消息,赶紧打扫房屋,清除道路,设置乐队,摆开酒席,在三十里外郊野远迎。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他嫂子趴在地上像蛇一样向前挪动,朝他拜了四拜,跪着自己认错。苏秦问道:”嫂嫂,你为什么先前那么趾高气扬,而如今又这么低三下四呢?“嫂子回答说:”因为您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一个人贫穷失意时父母不把他当作儿子,有财有势时连亲戚也害怕他。一个人活在世上,对于权势地位荣华富贵,怎么可以忽视啊!“

司马错论伐蜀《战国策》

【导读】

本文选自《战国策·秦策》。

公元前316年,蜀有内乱,司马错力主乘机伐之,秦惠王采纳了他的意见。司马错一举灭蜀,使秦国更加强大,傲视群雄。

司马错提出伐蜀主张后,先以”不然“二字斩截否定张仪建议伐韩的观点。接着高屋建瓴,从广地、富民、博德这三个建立王业的必备条件发论。随后由当时客观形势和秦国现实状况出发,作正、反两面的纵深论述,一一揭示伐蜀之利,攻韩之弊,从而突显出灭蜀的切实可行。整篇议论文势完足,层次井然,如悬瀑迭折飞泻,一气呵成而饶生动之趣。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1]。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闻其说。“对曰:”亲魏善楚,下兵三川[2],塞轘辕、缑氏之口[3],当屯留之道[4],魏绝南阳[5],楚临南郑[6],秦攻新城、宜阳[7],以临二周之郊[8],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9]。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今夫蜀,西僻之国,而戎狄之长也。敝名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10],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B11],去王业远矣[B12]。“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止乱之名。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韩,周之与国也[B13]。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乎齐、赵[B14],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B15]。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B16]。蜀既属,秦益强富厚,轻诸侯。

【注释】

同类推荐
  • 在西藏想你

    在西藏想你

    刘兆林的情感散文,写人物有光泽,有风趣,也有智慧。收在“笔情”一辑里的篇章,他写文坛的马加老人,于平易的生活琐事间充满了会心的理解和挖掘,有的细节,轻描淡写,滋味隽永。他写君子之风的学者彭定安先生,文字清浅明朗,近距离透视,不枝不蔓。尽管对于常情的描写不容易像亲情、私情、友情那样感人,但他对于社会常情那种无私的关注和真诚并富勇气表达,也很难能。“乘美以游心”,这是刘兆林情感散文追求的为文之道。朴素自然,大方无华。这让他既摆脱了雕虫小技,也完成了精神上的一次超越和洗礼。收入本书中的文章,或深情写意,或娓娓道来,或意趣横生,或情思飞扬,显示了一位成熟作家对情感世界的独特捕捉和品味。
  • 山水的启迪:中国古代散文的人文情怀

    山水的启迪:中国古代散文的人文情怀

    这套丛书由8本书构成,是国内文学和语文教学论方面的知名学者优势互补,为中学生提供的“青春读书课”。它克服了文学专家文选式读物可……
  • 真水无香

    真水无香

    星星与月亮终于守不住阵地败退了,楼道里的那盏长明灯也在眨着渴睡的眼。我依旧伏在桌上捧读着那本《庄子》,一缕晨曦悄悄地拾起一片飘落于地的稿笺:“命运,只能支配你的昨天,而明天的命运却在你自己的掌握中……”
  •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朝花夕拾(天津人民出版社)

    鲁迅作品,历来总是强调其战斗的一面,而忽略他文学中闲适的一面,优美的一面,甚至游戏的一面。新版《朝花夕拾》精选鲁迅先生48篇优美有趣的散文,全书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朝花夕拾》,儿时美好记忆牵挂一生;第二部分,选取鲁迅先生随手拈来美文小品,余闲时,赏玩风筝、秋叶、江南雪;第三部分,看先生风趣妙谈古今历史;第四部分,记忆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在先生笔端随波荡漾,静谧安好。请阅读这些鲜活的文字,认识一位活生生的鲁迅,欣赏他的好玩,丰富,优美,温柔。
  • 动物诗篇

    动物诗篇

    在江西,谷雨是播种的季节,也是诗歌生长的季节;是春雨催醒万物的季节,也是诗歌召唤诗人的季节。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在时任江西省省长的邵式平同志的倡导下,谷雨诗会应运而生。诗人们相聚在谷雨时节,朗诵诗歌,探讨诗艺,诗歌与春天共生共荣,诗情与时代、与故乡同调同韵。春光如羽,春雨如丝,在江西生机蓬勃的大地上,诗歌如花,粲然开放。
热门推荐
  • 任务之异国选夫

    任务之异国选夫

    普通女大学生箫小杞,从小到大作为狗都没成功勾引到手过的废渣一枚,某一天,被迫接受了一个颇有爱国主义色彩的任务:在系统的帮助下,追求当年参加八国联军的首领的后代,追求到手后再狠狠地甩掉,令他们精神受到极大创伤乃至精神崩溃箫小杞很悲愤,抗议无效无奈接受德国人的死板,英国人的高傲,意大利人的散漫,法国人的滥情,美国人的自大,日本人的反中,奥地利人的孤傲,俄罗斯人的沙文主义,都让箫小杞一百遍想把他们揍个半死,这只是一个发生在异国的,鸡飞狗跳的温馨爱情故事罢片段一“纸的量词是‘张’,那么就是说平的东西量词就是‘张’?”某身材高大的外国鬼子趴在桌上,摇着笔杆认真问道。箫小杞啃着苹果,想了想点头:“是的。”“一张照片,一张钱,一张信封…”“等等等等。”箫小杞一脚踹在卢卡的膝盖上,“不是一张信封,是一个信封。”“为什么?信封也是平的。”“信封有两层,不是单张的。”“那两张信封。”某人大声道。去死!片段二箫小杞看着阿尔弗雷德叹口气,而后缓慢地伸出他指节分明的大手,放了一撮茶叶在茶杯中,提起水壶,手腕上青筋突起,水慢慢注入茶杯中,一些细小的叶儿在水中颠了几下,身子散开了,就往下沉了,叠在杯底,杯里的水变青了,香味儿飘出来了……礀失神地看着那双大手捧起发烫的茶杯,端到眼前,细细地闻着茶香。“好烫!”男人嘀咕道转身走到厨房水管前,打开水龙头“隆隆”地加了半杯凉水到刚泡开的茶里……箫小杞嘴角抽搐,看着阿尔弗雷德心满意足地喝着那杯用凉开水泡开的碧螺春,一阵无语,觉得自己就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松藏干布,身负将汉文明传播给西方蛮夷的重任,前路艰辛。
  • 孽缘错爱两世情缘

    孽缘错爱两世情缘

    山径尽头缓缓走来了一位翩翩公子,远远望去一副羽扇纶巾的打扮,风流倜傥的很,跟这山间的景象却也遥相辉映。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魅力口才是怎样练成的:让你受益一生的当众讲话技巧

    魅力口才是怎样练成的:让你受益一生的当众讲话技巧

    《魅力口才是怎样练成的——让你受益一生的当众讲话技巧》以提高人们的当众说话能力为出发点,采用理论和事例相结合的形式,培养读者在公众场合的讲话能力。它将帮助你克服在公众场合发言的恐惧,提高你讲话的质量,并最终提升你演讲的效果。如果你能坚持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做,你将会逐步成为各个公共场合令人瞩目的明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春秋末期我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所著的一部军事经典著作,被誉为“武学之圣典,兵家之绝唱”,在中国军事思想史,乃至世界军事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尊崇的地位。
  • 魔法学院:妖女养成计划

    魔法学院:妖女养成计划

    【和心阙合写】简而言之,这就是一个的炮灰女主角,被一个神、一个魔折腾过来蹂躏过去的故事。朱懒懒说:如果这也算桃花,那都是烂!桃!花!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罗斯福大传

    罗斯福大传

    本书详述了罗斯福传奇的一生,剖析了罗斯福的政治风格及政治谋略,给大家呈现一个真实而完整的政治领袖。希望本书能让您更多地了解罗斯福,用罗斯福的智慧、魅力和魄力,去充实自己、鼓舞自己、从而走向人生的辉煌。对于每一个渴望成功的人来说,本书都会是个不错的启发工具。
  • 星云大师向左,圣严法师向右

    星云大师向左,圣严法师向右

    这是一本关于禅的书,能带你走进禅的世界。书中每个故事,都仿佛佛陀手中的一朵莲花,其中总有一朵,会让你在欣赏之后如摩诃迦叶般露出会心的微笑,拨开云雾见青天,在刹那间领悟到禅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