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12700000008

第8章 中国学(二)

花之安先生说过:“中国人不懂得任何科学研究的系统方法。”然而,中国的经典著作《大学》却提出了进行系统研究应遵循的一系列程序。虽然大部分外国学者把它看作是一部“陈词滥调”。或许,研究中国的学生再也没有比遵循这部著作的课程做得更好了。这种课程就是,首先从个体的研究开始,接着从个体进入家庭,然后再从家庭进入政府。

因此,对于一个研究中国的人来说,必须首先理解中国的个人行为原则方面的最基本的知识。其次,在中国人复杂的社会关系和家庭生活中,我们必须注意,这些原则是如何得到运用和贯彻的。最后,只有完成了这些工作,我们才能将注意对象和研究方向转移到国家的行政和管理制度上来。

当然,就像我说过的那样,这个研究程序只能有一个概括性的贯彻。学者们只有耗费几乎是一生的精力,锲而不舍地去追求,才能彻底贯彻它。但是,毫无疑问,一个称得上是中国学家或者自认为是有很深学问的人,一定非常熟悉上述这些原则。

德国诗人歌德曾说:“正如同在自然的造化中一样,在人的作品中,意愿才是真正值得注意和超越一切之上的东西。”这是研究民族性格最重要和最值得注意的。换句话来说,注意一个民族的活动、实践和关注他们的观念、理论是同样重要的。比如,他们是如何区分好与坏的东西,以何种标准划分正义和非正义,如何区分美与丑、智慧与愚笨等?也就是说,考察个人行为准则才是那些研究中国的人应该去做的事情。

换言之,研究中国,你必须懂得中国人的民族理念。那么有人就会问: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的回答是,去研究这个民族的文学,在你从中透视出他们最美好的民族特性的同时,你也能看出他们最坏的性格一面。

所以,中国人权威的民族文学应该是吸引那些研究中国的人的注意对象之一。无论是作为一种研究必经的过程,还是作为达到目标的手段,这种预备的研究是必须的。接下来,让我们来看看如何研究中国文学。

一个德国作家曾说过:“欧洲文明的基础是希腊、罗马和巴勒斯坦文明,印度人、欧洲人和波斯人都属于雅利安人种,因此从种族上说, 他们是亲戚关系。中世纪,欧洲文明的发展受到同阿拉伯人交往的影响。甚至直到今天,这种影响仍然存在。”但是,同欧洲文化相比,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以及存在的基础是相对独立的。

因此,对于研究中国的外国人来说,要多了解中国的基本观念和概念群。他们有必要运用与自己民族不同的中国民族的观念和概念,而且要在自己的语言中找到对应物。假如没有这些对应物,就应该把它们分解开来,将它们归入普遍人性当中去。

例如,“仁”、“义”和“礼”,在中国的经典中不断出现,英文 一般翻译为“benevolence”、“justice”和“propriety”。但是,假如我们仔细考虑这些词语的意思,我们会发现,这种翻译是很不恰当 的。英文的对应词与汉字的全部含义是有差别的。

此外,“humanity”一词可能是中文“仁”字最恰当的英文翻译(大多数情况下“仁”被翻译为“benevolence”)。但这时的“humanity”应该用不同于英语习惯用法中的意义去理解。冒险的译者,可能会用《圣经》中的“love”和“righteousness”来翻译“仁”。可能这一翻译比别的含义更符合语言习惯。然而,现在如果这些词所传达的理念被分解为普遍的人性的话,他们的全部含义,我们也就唾手可得了,即“善”、“真”和“美”。

此外,研究一个民族的文学,不能像目前绝大部分外国学者那样, 把整体分割,毫无计划与程序地进行研究,而一定要把它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去研究。马修·阿诺德先生曾言:“无论是人类完整的精神历史,即全部文学,还是仅仅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要将文学的真正力量体现出来,就必须把它们作为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来进行研究。”

但是,在所有研究中国的外国人当中,我们几乎没有看到什么人能将中国文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研究。正因为这样,也几乎没有人能认识其价值和意义。事实上,在这方面的真正行家是没有的。

那种理解中国民族性格力量的手段的作用微乎其微,除理雅各等少数学者外,通过一些不是最好的、最平常的小说的译著,欧洲人逐渐了解了中国文学。这就像一个外国人评价英国文学时,依靠的是布劳顿女士的著作,或者是小孩与保姆阅读的小说一样可笑。为什么威妥玛爵士疯狂指责中国人“智力匮乏”呢?可以肯定地说,他的头脑中肯定是装着中国文学的这些东西。

另外,还有一种批评中国文学的奇特评论认为,中国文学是极其不道德的。说白了,就是指中国人不道德。与此同时,绝大多数外国人也都认为中国是一个不讲信用的民族。但事实并非如此。把前面那些很一般的翻译小说除开,之前研究中国的外国人的翻译,都是把儒家经典作品排除在外的。当然,除道德之外,这些儒家经典作品中还包括了其他东西。

虽然我们都很尊重巴弗尔先生,但我们认为,这些作品中的“令人敬佩的教义”绝对不是他所评论的“功利和世故”。在此,我想用两句话来证明,孔子在回答一位大臣时说:“罪获于天,无所祷也。”另外,孟子也说:“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为了对巴弗尔先生的评论提出抗议,我想把话题扯远点。因为我们认为,在中国,巴弗尔先生所说的那种如“上古的奴隶”、“诡辩的老手”等尖酸的词语,是不会用来评论一部哲学著作,更不用说是用来评判那些圣贤的。

巴弗尔先生可能被自己对“南华”先知们的敬仰引入了歧途,而且,他期望其他传统的学派都不能和道教相提并论,所以他在表达上误入了歧途。我强烈要求声讨他的那些沉着的评判。

还是言归正传。我们在前面已经说过,中国文学必须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加以研究,而且,我们已经指出,欧洲人习惯于仅仅从与孔子名字有联系的那些作品中形成他们的判断。但事实上,孔子的工作仅仅是中国文学的开始,自那以后,又历经十八朝两千多年的发展。对于写作的文学形式的理解,孔子时代还不是很完善。

在此,让我们来谈谈文学作品的形式,这是在文学研究中必须注意的重要一点,但它却被之前所有的中国学研究者忽视了。诗人华兹华斯说:“可以肯定,内容是很重要,但内容总要以形式表现出来。”

确实如此,从形式上来看,那些与孔子的名义相关的文学作品, 并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它们之所以被公认为是经典或权威作品,并非因为它们文体优美或文学形式的完美,而仅仅在于它们所蕴涵的内容价值。

宋朝诗人苏东坡的父亲曾评论道,散文体的最早形式可以追溯到与孟子的对话。不过,在中国文学作品中,包括散文和诗歌在内,自那以后已发展出多种方向和风格。同培根的散文与爱迪生、歌德米斯的散文之间的区别一样,西汉的文章就不同于宋代的散文。

六朝诗歌中的那种粗野的夸张和粗糙的措辞同唐朝诗歌的纯洁、活力和出色是完全不一样的,正如济慈早期诗歌的粗暴与不成熟,不同于丁尼生诗歌的刚健、清晰与色彩适当一样。

如前所说,为了将自己的研究目标设定为这个民族的社会关系,一个研究人员只有先用人民的基本原则与理念武装自己,然后再观察这些原则与理念是如何被运用和执行的。同时,社会制度、民族的礼仪风俗是经过若干世纪的发展才形成当今的现状的,它并非像蘑菇一样在一夜之间生成。因此,必须研究这个民族的人的历史。

但是,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现今欧洲学者仍然一无所知。在蒲尔杰博士的新著《中国历史》中,或许是将中国那样的文明人书写成最差的历史了。如果是写衙门的西南非洲霍电督人,这样一种历史或许还可以容忍。

从这些描写中国历史的著作中可以看出,欧洲人的中国知识是多么的不完善。如果对中国历史都不了解,那他有什么资格对中国的社会制度进行评判呢?基于这种缺乏知识基础之上的作品,如卫三畏博士的《中国总论》等其他关于中国的书,对于学者来说是毫无价值的,更为可怕的是,它会误导大众读者。

以民族的社会礼仪为例。中国作为一个礼仪之邦,是与儒家的教化密不可分的。然而,巴弗尔先生却在尽情地谈论着礼仪生活中虚伪的惯例。即使是翟理斯先生所称的“外在礼节中的鞠躬作揖”,也是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人性之中的,是一种我们所定义的美感的人性。

孔子的一个弟子曾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经书中也说:“礼者,敬也。”从中我们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对一个民族的礼仪与风俗的评价,应建立在对该民族的道德原则知识的了解的基础之上。此外,在我们研究一个国家的政府与政治制度时(我们通常将这一工作称为研究者最后的研究工作),也应建立在对他们的哲学原则和历史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之上。

最后,我们将以《大学》,或外国人口中的“陈词滥调”中的一段文字作为文章的结束语。原文为:“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此为本文所表达的中国学的含义。

同类推荐
  •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清末民初北京国民道德建设的社会文化史考察

    的现代化,即敦促教育国民由传统臣民向现代公民转变,是近一百多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很关心也都在推动的社会大课题。清末民初的北京,作为全国观瞻所系的“首善之区”,在由传统帝都向民国首都转型的过程中,强力发起了从散漫、保守的传统“臣民”道德向具有公共意识与社会责任的现代“国民”道德转型的社会教化运动。这场运动明面上是伦理道德范畴的现代转型,实质上却是清末民初北京文化权力关系(传播谁的道德)、文化阶层关系(谁对谁传播道德)及文化社会关系(怎样传播道德)的深刻综合反映。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未解之谜(中)

    《中国历史之谜》选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中的未解之谜,并加以申述。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 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 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 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热门推荐
  • 只要七日暖

    只要七日暖

    《只要7日暖》是周海亮继《送你一度温暖》之后的又一部情感散文集,这本集子延续了作者一贯的文字风格和主题,注重底层人生的苦难抒写,并且在这些小人物的世界和内心寻找发现生命的闪光点,所以他笔下的人物既是生活的疾贫者,需要人们来关怀、关注,同时这些人又是中国传统美德和精神的布道者。在这《只要7日暖》里,所叙述的事情和主人公大多都是失业者,残疾者,爱情事业上的失败者,但这些人身上却有着当今社会最稀缺的善良品质。在这些纯朴甚至是忧伤的故事后面,闪烁着温馨可人的光辉,让人感受到了我们这个物质时代弥足珍贵的温馨。
  • 祸水红颜之倾城绝恋

    祸水红颜之倾城绝恋

    如果说他们的姻缘是上辈子注定的,那么这一辈他们为什么不能在一起?身负绝症又如何?巧了,她正好会医。只是自古情债难还,一个是对他情深似海的哥哥,一个是对他恩重如山的恩人,还有一个是她相随相伴的知己,但是这些都不是她的最爱,她爱的只是那个不完美,但是却爱她如命的南无殇。美,是别人对他的评价,世人看得见他的外表,却无法窥视他的内心,虽然她也是看上了他的外表,但是这不妨碍她继续来窥视他的内心。遇上她,是幸,是劫,是磨难。遇上他,是幸,是运,是幸福。
  •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独立生活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独立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内涵,更是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成功的一种必备条件。本书以此为出发点,告诉家长从哪些方面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相信看过本书一定会让读者豁然开朗。在社会竞争压力如此大的今天,正确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无疑是将来成才的必备条件,也是孩子成才的关键。本书将给家长提供专家们的权威指导,同时本书也可作为青少年自主阅读的读物。
  • 逆凡道

    逆凡道

    世界并不是唯一的世界,因为有平行空间;宇宙也有生灭,人亦如此。但死亡真的是结束么?未必!有人说成功是逼出来的,不是被人逼,就是自己逼自己。而主角的人生如果不遇奇遇,也许永远不会脱颖而出,异于凡人!只会是一个淹没在时光隧道里的凡人!
  •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

    《做孩子眼中有本领的父母》从父母的修养、处世、学问、智慧、威信、意志、心态、习惯、方法以及理解孩子等方面,全面总结了父母应该怎样“修”自己的“身正”,辅以“教育孩子的方法”,从而让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真正行之有效。孩子就好像是父母的镜子,你总能够在他的身亡看到自己的影子。因为,孩子是看着你的背影长大的。所以,父母必须品行端正,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千万不能表面一套,背后一套,在外面一个样,在家又是一个样。父母先做到,再要求孩子做到。父母自己做得差,却对孩子提出高要求,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 来到西游记

    来到西游记

    一次意外,来到了西游的世界,不但有法力无边的佛祖如来,更有十世好人唐僧,还有着形形色色的妖怪,且看我如何笑傲在西游。
  • 天机悟道

    天机悟道

    张振宇自小研习易经,以卜卦算命为生。一日机缘突至,张振宇得练气士之法,自此踏上修炼之道。奇遇不断。先得先天灵宝,后得祖巫传承,空间神通纵横宇宙。盘古授过艺伏羲讲过道。断天机、测未来,仙神各界来去自如。各种奇异的生物,各种未知的文明,盘古世界之外尚有大道世界,无尽的世界之中,张振宇探索无上大道,见天地奇观,最终之道,道在何方,是否会有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
  • 后来

    后来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小子,我看上你了

    小子,我看上你了

    是谁说女孩子就要矜持,就要淑女,最好要羞答答的,脸动不动就要羞红?我林菁就站出来说“NO”!小子,我已经看上你了,我就一定会死死地把你抓住,即使挡在我面前的是神,我也会从他的尸体上踏过去,追求我卡娃伊的爱情!呜拉呜拉……
  • 西点责任课

    西点责任课

    在西点军校200多年的历程中,她培养了众多的军事人才,其中有3800多人成为将军。仅1915届的164名学员中,就有59名成为准将以上军官,其中3位四星上将,2位五星上将和陆军参谋长,1名当了美国总统。从此,西点成了成功教育的代名词。本书将告诉你西点如何培养你的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