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9200000016

第16章 保卫斯大林格勒(3)

8月29日,朱可夫由莫斯科中央机场起飞,4小时后已出现在伏尔加河畔卡梅申地域的野战帐篷中了。华西列夫斯基迎接了朱可夫,并当场给他介绍了最新情况。经过简短交谈后,他们便驱车前往设在小伊万诺夫卡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部。大约12点,他们抵达方面军司令部。戈尔多夫中将也在前沿阵地上。参谋长尼基舍夫和作战部长鲁赫列汇报了情况。从其汇报中听得出,他们并不完全相信在斯大林格勒地域能阻止住敌人。

朱可夫给近卫第1集团司令部打了电话,当时戈尔多夫在那里。朱可夫让他在莫斯卡连科集团军司令员的司令部等候。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在近卫第1集团军指挥所里遇到了戈尔多夫和莫斯卡连科。他们的汇报和言谈举止使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很高兴,因为他们既对敌人的力量了如指掌,又对己方的能力心中有数。四人共同讨论了情况,一致认为,正在集中的各集团军部队直到9月6日才能做好反突击的准备。朱可夫由该处通过高频电话向斯大林作了汇报。斯大林听取汇报后未表示异议。华西列夫斯基奉命于9月1日飞离斯大林格勒,返回莫斯科。

苏军最高统帅部规定9月2日为近卫第1集团军实施反突击的时间。但实际情况是,编入该军的部队缺乏燃料,途中延迟了,直至9月2日晨尚未进入出发地域。朱可夫根据集团军司令员莫斯卡连科的请求,将实施冲击的时间改为9月3日,并报告了最高统帅部:

“近卫第1集团军未能于9月2日转入进攻,因为该集团军的部队没有来得及进入出发地位,没有来得及前送弹药、燃料和组织战斗。为了不致使部队无组织地进入战斗和因此而遭受无谓的损失,经过我在现地亲自检查后,将进攻时间改在9月3日5时。”

“第24和66集团军的进攻时间,我规定在9月5~6日。现全体指挥人员正在详细研究任务,我们也正在采取战役的物质保障措施……”

9月3日晨,经过炮火准备后,苏军近卫第1集团军的部队转入进攻,但在斯大林格勒只前进了数公里,给敌人造成的损失不大。由于遭到敌航空兵不间断的突击和敌坦克与步兵在炮火支援下由斯大林格勒所实施的反冲击,近卫第1集团军继续前进受阻。

同日,朱可夫收到了斯大林签署的一份电报:

“斯大林格勒的形势恶化了。敌人距斯大林格勒3俄里。如果北部集团部队不立即援助,斯大林格勒可能在今天或明天被攻占。应要求位于斯大林格勒以北和西北的各部队司令员立即突击敌人和援助斯大林格勒的军民。不得有任何延迟。现在延迟无异于犯罪。应将全部飞机都用于援助斯大林格勒。斯大林格勒剩下的飞机已经很少了。”

朱可夫当即给斯大林打电话报告:

“我可以下令在明天一早就发起进攻,但所有3个集团军的部队将不得不在没有弹药的情况下开始战斗,因为最早要到9月4日黄昏才能把弹药送到炮兵阵地上。此外,在9月4日黄昏之前,我们不可能组织好各部队与炮兵、坦克和航空兵的协同动作,而没有协同动作,是什么也搞不成的。”

斯大林开始发火了,在电话中的声音越来越大:

“你是不是认为敌人会等你慢腾腾地弄好了再干?……叶廖缅科断定,如果你们不立即由北面实施突击,敌人只要用第一次猛攻就可以拿下斯大林格勒。”

朱可夫仍沉着镇定,从容作答:

“我不同意这个观点。请求准予按原定时间5日发起进攻。至于航空兵,我现在就下令全力轰击敌人。”

“那好吧!如果敌人对市区发起总攻时,你们应不待部队做好准备就迅速向敌人冲击。你的主要任务是把德寇的兵力由斯大林格勒引开,如果办得到,不应消除隔开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和东南方面军的德军走廊。”斯大林终于冷静下来,最后拍了板。

9月5日早晨之前,正如朱可夫预测的那样,斯大林格勒附近并没有什么特殊的事件发生。9月5日凌晨3时,斯大林打电话给马林科夫询问斯大林格勒方面军部队完成转入进攻的准备情况。当他确信他的命令正在贯彻时,就没有再让朱可夫听电话。

9月5日拂晓,在第24集团军、近卫第1集团军和第66集团军的全正面上开始了炮火和航空火力准备,但甚至在各集团军的主要突击方向上,炮火的密度也不大,致使没有取得必要的效果。待“喀秋莎”齐射后,发起了冲击。朱可夫就在近卫第1集团军司令员的指挥所里进行观察。从德军抗击苏军冲击部队的火力强度来看,显然,苏军炮火准备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致使苏军进攻部队不可能推进很远。

约一个半到两个小时后,德军在很多地段上以火力阻止了苏军的前进,并以步兵和坦克实施反冲击。苏军通过航空侦察查明,德军大量的坦克、炮兵和摩托化步兵集群正由左姆拉克、奥尔洛夫卡、大罗索什卡地域向北移动。德军航空兵开始轰炸苏军战斗队形。下午,德军新的部队进入战斗并在某些地段上将苏军挤回到出发地区。持续了一整天的火力战到傍晚时分几乎沉寂。苏军近卫第1集团军通过激烈交战才前进了2~4公里,而第24集团军几乎仍在出发阵地上。

苏军利用傍晚时分给部队补充了炮弹、迫击炮弹和其他弹药。根据昼间战斗中查明的敌情,朱可夫和马林科夫等决定,在夜间作好新的冲击准备,并在可能范围内对兵力兵器部署作必要变更。

天黑以后,斯大林给朱可夫打来电话:

“情况怎么样?”

“整整一天都进行了艰苦的交战。敌人被迫由左姆拉克地域向斯大林格勒以北调动新的部队投入战斗。”朱可夫报告说。

斯大林听后满意地笑了,说道:

“这就不错嘛,这可以把敌人的力量从斯大林格勒引开。”

“我军稍有进展,但在不少地方仍停留在出发地区。”朱可夫继续报告说。

斯大林开始有点不耐烦了,问道:

“怎么回事啊?”

“由于时间不够,我军没有来得及作好进攻准备,没有很好地进行炮兵侦察和查明敌人的火力配系,自然就不能将其压制住。当我军转入进攻时,敌人就以其火力和反冲击阻止我军进攻。此外,敌航空兵整天都在掌握着制空权,并对我军进行轰炸。”朱可夫回答道。

斯大林以强硬的口气命令说:

“继续冲击。你们的主要任务是把尽可能多的敌人调开斯大林格勒。”

翌日,战斗更加激烈。苏军航空兵于9月5日整个夜间对敌人实施了轰炸。除前线航空兵外,戈洛瓦诺夫将军指挥的远程航空兵也参加了轰炸。9月6日白天,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再次发起冲击,但是,这次冲击又一次被德军击退了。9月6日这一天,德军由斯大林格勒地域调来新的部队。德军在许多制高点上设置了预伏坦克和强击火炮并可靠地组织了支撑点。只有使用威力强大的炮兵火力才能摧毁这些防御设施。而当时苏军的这种炮兵很少。

9月7日下午,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作战部长鲁赫列找到朱可夫:

“最高统帅询问,要消灭敌人,我们的力量够不够?”

“要消灭敌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现有的力量显然是不够的,必须补调1个集团军,而且要在最短期限内对敌实施更强大的突击……”朱可夫向斯大林作了答复。

但斯大林关于补调几个师的决定一直没有下达。交战的第3天和第4天,主要是各种火器对射和空战。

9月9日夜,在汇报各方面军的情况时,斯大林对苏军诸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以北裹足不前的情况极为不满,并对城市本身的局势更加严重而深感不安。

9月10日凌晨4时30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所在方向处主任博伊科夫与该方面军作战部长鲁赫列进行联系,问道:

“集中兵力于近卫第1集团军的正面上突破敌人防御,以缓和斯大林格勒的局势,威胁敌军集团的一翼,尔后实施翼侧突击,效果不是更佳吗?”

鲁赫列回答说:

“进行任何兵力的变更部署都会浪费时间和减轻敌人的压力,要边进攻,边调整兵力部署。”

这样做了,但这次在极端紧张情况下实施的进攻又未获成功。

9月10日,苏军最高统帅部试图从北面实施突击,恢复同第62集团军的联系,又遭到了失败。

当日,朱可夫再次巡视各个集团军的部队和兵团后,最终坚决地认为,以现有的兵力和部署是不可能突破敌人的战斗队形并消除其走廊的。戈尔多夫、莫斯卡连科、马利诺夫斯基和科兹洛夫将军都表示了同样的看法。于是,朱可夫通过高频电话再次向斯大林作了汇报,斯大林希望朱可夫能当面汇报这些情况。

这时,***德军统帅部也没有完成夺取斯大林格勒这一主要任务。德军在这里的进攻停止了,而且,在苏德战线中央决定性方向上作战的是德军最有战斗力、装备和指挥精良的德军重兵集团,而在其两翼则是战斗力很差、装备不好的匈牙利集团军、意大利集团军和罗马尼亚集团军。高加索会战虽然在夺取领土上取得了明显的胜利,但并没有最后完成。对于希特勒军队来说,巴库和里海沿岸仍是可望而不可及。德军精锐兵团都陷在捷列夫和高加索山脉各山口上了。

9月11日,“B”集团军群司令冯·魏克斯和第6集团军司令保卢斯被召到文尼察附近的希特勒统帅部汇报斯大林格勒地域的情况。希特勒认为,总的讲,斯大林格勒的情况是十分有利的。他认为,夺取斯大林格勒只要10天就够了,并命令魏克斯和保卢斯于9月14或15日突击斯大林格勒。而将军们认为,这是不现实的,并提出了证实对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德军存在着严重威胁的理由。保卢斯指出,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战线是脆弱的,最大的危险就在于第6集团军的左翼,在那里作战的是意大利和德国其他盟国的军队。保卢斯认为,已有必要将德国兵团使用到同盟国军队的地段上,把这些德国兵团用作集团军群预备队。

德军统帅部讨论斯大林格勒战况的会议持续了两天,对作战的最后结果的看法出现了分歧。两个司令员坚持“折衷解决方案”的意见,因为苏军的抵抗是强有力的,德军要想完全占领斯大林格勒是不可能的,但要让它失去作为军事工业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作用。这样,使用重武器可以办到。第6集团军司令尤其坚持这一意见。翌日,希特勒签发了训令,命令“B”集团军群准备有关确定战线走向问题的“折衷解决方案”,同时在训令中指出:“如果进攻遇到敌人的薄弱抵抗,那就应当越过按‘折衷解决方案’确定的最后地区实施突击,歼灭敌人。”

德军向阿斯特拉罕的突击没有取消,并指示做好突击准备。至于使德军统帅部担心的德军第6集团军的左翼,已开始在沃罗涅日以南和以西顿河沿岸仓促构筑防御阵地。此外,9~10月份,已将罗马尼亚第3集团军调到克列茨卡亚至叶兰斯卡亚地段。对于第6集团军的右翼,德军统帅部并不担心,因为他们认为,向阿斯特拉罕的突击必定会取得胜利,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去保障自己的翼侧了。

与此同时,苏军最高统帅部和总参谋部也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详细系统的剖析,并于9月中旬得出结论:在不久的将来,形势将有可能发生根本性的好转。斯大林格勒附近的德军已无力进攻,实际上已被阻止。尤其重要的是,在苏联欧洲部分的纵深内,在西伯利亚和中亚已完成组建和训练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工作,有可能将其调往斯大林格勒了。这些部队,尤其是坦克部队,是一支能够根本扭转斯大林格勒附近局势,使之对苏联有利的强大力量。此外,由于党政工作的加强,所有作战部队和预备队中无一例外地根除了第227号命令中所指出的无组织、无纪律现象。苏军防御的稳定性明显增强。部队士气日益高涨,指挥员的威信和一长制得到进一步加强。现在需要的是周密计划各个战役,并进行必要的物质准备,以及用一定时间在部队人员中进一步提高高昂的进攻锐气,树立歼灭敌人的决心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9月12日,斯大林召集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开会。斯大林和两个汇报人对斯大林格勒地域的作战结果都不满意。通过讨论,他们对斯大林格勒的形势得出一致的结论:“必须寻求另一种解决办法”。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受命制定粉碎伏尔加河畔德军突击力量的战役企图。

9月13日整个夜晚,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都是在斯大林格勒地域的地图旁度过的。他们为总参谋长提供了有关德军、苏军尤其是苏军预备队和向斯大林格勒方向集中的可能性和时限的参考材料。朱可夫和华西列夫斯基终于把标有战役企图的地图准备好了。斯大林同意了他们的意见,胜利的关键是在苏德战线的南翼实施决定性的反攻,并决定在斯大林格勒西北和以南德军第6集团军和坦克第4集团军的翼侧突破敌防御,合围和歼灭敌斯大林格勒集团。尔后,所有兵力向罗斯托夫总方向发展进攻。同时规定,在西方向上实施钳制性进攻战役。用以实施反攻的由斯大林格勒方面军、东南方面军和沃罗涅日东南新组建起来、尚未定名的方面军,以及伏尔加河区舰队、远程航空兵。各方面军都补充了一些最高统帅部预备队的兵团和军团,其中大多数是快速部队,尤其是坦克部队。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随后沃罗诺夫和沃罗热伊金,都作为最高统帅部代表奔赴前线,以便在各个部队现地进一步完善已有基本轮廓的战役企图。总参谋部有关人员与他们一同前往前线。

9月中旬起,苏联武装力量大反攻的企图和计划的制定工作,在苏军最高统帅部领导下,同时在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和方面军分别进行。结果,经过最高统帅部、总参谋部和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共同工作,制定出了当时情况下最佳的歼敌斯大林格勒集团的方法。这次围歼战,胜过著名的坎尼战。

根据苏联战略领导的决定,除了建立直接包围的正面外,还建立了防止敌人统帅部从外面突破以解救其被围部队的对外正面。在地图上详细规定了这个对外正面的轮廓;对它所需兵力进行了周密的计算;特别注意确定了可能行动的地区。苏军总参谋部所制定的对德军第6集团军的包围,只是苏军在斯大林格勒胜利的开端。主要的是苏军尔后在苏德战线的南翼深人发展粉碎敌军的各进攻战役。

同类推荐
  • 烽烟尽处

    烽烟尽处

    所有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无论是非对错,都已经成为历史,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所有生活在过去的人,无论贤愚不肖,都已经成为逝者,不必涂抹,也无法涂抹。历史只是过去留下来的记录,无论后人喜欢与否,都将存在。正如白垩纪的化石,经历数十万年光阴变换,依旧鲜活如生。
  •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

    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军事在整个社会政治生活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对此,两千多年前的古人早就有比较清晰的认识,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左传·成公十三年》)云云,就是这种认识的概括与揭示。与之相联系,中国军事历史也有丰厚的积淀,成为中华文明的主体构成部分。
  •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强击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神箭传说

    神箭传说

    一场延续了十年的战争随着匈奴王庭的覆灭终告结束,天下却并没有恢复人们意想中的太平盛世,一场更大的战乱悄然降临到了立国百余年的大陈帝国。揭杆而起的贫苦百姓、据险而守的亡命大盗、不甘覆灭的匈奴残余、力图复国的前朝遗族、大权在握的权臣大将、觊觎中原的四方夷族、忠于帝国的贤臣良将……一时间群豪并起,纷纷为自己的理想而舍命相搏。乱世英雄出,卧虎藏龙的神州大地再度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没有人再可以置身事外.----------------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三十六计·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是“中华国学经典读本”之一,由孙武编著。《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现存最早、最负盛名的古代兵书。《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谋略著作。
热门推荐
  • 欧洲之旅

    欧洲之旅

    《欧洲之旅》介绍了威尼斯、罗马、瑞士、荷兰、柏林等。
  • 大明小皇帝

    大明小皇帝

    主角穿越明朝,发现自已居然变成一个熬了三十几年,却只当了三十天皇上的悲催人物!做为一个现代人,信奉的理念是人定胜天!怎能甘当一世炮灰?且看主角在风雨飘摇的明末,死磕皇上爹;智斗郑贵妃;挽留申时行;什么红丸什么梃击什么妖书,明朝三大案疑云重重,我自全身而退。救不世之功臣,灭万世之祸首,一切只为逆天改命!
  • 大决战:平津战役

    大决战:平津战役

    该书反映的是解放战争的主体——三大战役中的平津战役情况。平津战役以1949年1月14日攻打天津的战斗作为明显的起始点,其余都是对国民党军队分割包围,且围而不攻,仅发生一些小规模战斗。尤其是北平,通过我党艰苦细致地对时任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的傅作义做工作,得到和平解放。结束的时间以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进入北平为标志。该次战役,与辽沈、平津战役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都是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力量和以国民党为代表的反动力量经过多年较量之后的决战;是打倒蒋介石、成立新中国前夕的决战。不同点是战役发生在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驻地西北坡周围,又以我国著名的古都和新中国未来的首都北平为中心。这一战役中,有40%的国民党军队不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其统帅也不是蒋介石嫡系将领,而是当时国民党军内部非嫡系的代表人物傅作义将军。上述的相同之处,决定了这一场决战的残酷性和重要性;而上述的不同处,又决定了这场决战的灵活性和重要性,使得这场战争呈现出来的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并不都是冲杀与血战,还有大量既复杂又紧张的另一条战线的斗争。而这种斗争的结果,则是古都北平的和平解放。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本书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阐释和剖析了常见不良心理、不良情绪、意志障碍、行为障碍、人格障碍、心理病症、身体疾病、性心理障碍等的心理成因,提出了解决心理问题简单易行、具有实效的方法,以及特殊情境下如何进行心理呵护。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导引自己的心理走向阳光,学会通俗易懂的心理学知识,成为自己的心理医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西域惊魂志

    西域惊魂志

    从一箱传世千年的竹简开始,时空穿越,回到两千年前的大汉王朝,我们将随身负使命的主人公,重走丝绸之路。在茫茫沙漠,不为人知生物的凶险;在漫漫湖泊,神秘古墓的惊心动魄;在古老藏兵洞,机关暗器的步步惊魂;在皑皑雪山,恐怖怪兽的神秘本性……跟随着主人公的脚步,我们看到的将不是谜底,而是一个尘封多年的真相。
  • 强宠为妃:坏王爷霸道爱

    强宠为妃:坏王爷霸道爱

    只不过当了一次梁上君子,就被这个俊美到祸国殃民的腹黑男给逮住了!女人,你拿走了我最宝贵的东西,必须对我负责!他嘴角漾起一丝邪魅的笑。她斜睨了他一眼,笑吟吟道,好啊,只要你有本事能逮住我!
  • 了不起的骷髅

    了不起的骷髅

    这些是发生在春天的故事。蓝宝石别墅里隐藏着许多不可告人的秘密。神秘的L卡到底是干什么的,夜幕下的肮脏交易能否被马飞飞和他的哥们识破?凯恩到底是什么人?本书会带你在童话王国里体验冒险之旅。
  • 走向孤独

    走向孤独

    胡杨红柳从此烙印在心的深处,成为一种生命感觉。我从大地之上、之中得到的启迪,我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田野调查上,由此而发出的思之种种,应是我写作生涯中最值得庆幸的一段历程,更确切地说是河西走郎以西,至少在这举世滔滔皆言利的年代,我曾在旷野中呼告守望,了解中国土地荒漠化、江河与湿地等关于生态环境的状况,我没有变得更为浅薄,风沙线和干裂的土壤以及大漠戈壁,但,深刻与高贵是谈不上的,大约有十七八年了,尤其是和大地之上的万类万物相比,我怎么能连根带叶地理解一根小草?我该如何去感觉在荒漠中兀自高大,走得最多的是西部,而到了秋天那叶子金黄得醉人的独树胡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