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1800000004

第4章 沉住气,修炼品格,树立深孚众望的领袖风范(3)

一直以来,对品德的考核始终是人事考核因素中的首要内容。一些资深的人力资源领导者认为,在创业时期,只求其才,不顾其德,只能是权宜之计;守业阶段,要靠“德”来巩固业绩,拢住人才,则必须德才兼备才行。

良好的品格造就优秀的领导者,恶劣的品行则是成功的羁绊。一个领导者能使人感念的,往往不是威势,而是他的德行与恩泽。只会发号施令的领导者,自以为很权威,实际上并没有得到下级的认可,反而会扼杀下级的创造性和进取心。

领导者必须通过自己的道德品质来吸引员工。员工往往对领导者的能力表示钦佩,进而服从,但是更多的时候是为领导者的道德品质所感动,进而产生无条件的服从和信赖。因此领导者要注重自身道德品质的培养,虽然不能做一个伟大的人,但是一定能做个崇高的人。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培养胸中浩然之气

用品格来武装自己,那么首先就要求领导者注重对自己品性的培养。事实上,在我们国家历来成大事的人都非常注意品性的锤炼,以此确保成功的基石。我国历史上的湘军统帅曾国藩曾经说过:“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治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吾辈既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却须有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写字时心稍定,便觉安恬些。可知平日不能耐,不能静,所以致病也。写字可以验精力之注否,以后即以此养心。万事付之空寂,此心转觉安定,可知往时只在得失场中过日子,何尝能稍自立志哉。”

读曾国藩的这一番话,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位饱经沧桑、聪明睿智的老人面前,有一种大彻大悟之感。人活着,如果一直浑浑噩噩而不知所谓“豁达光明之胸”、“冲融气象”为何物,而只是“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那是很难做成什么大事的;不但事业做不好,人生也未必幸福。

在东方古典文化中,儒家也好,道家、佛家也好,都强调一个“静”字,即万象放下、心无杂念,达到豁达光明、冲融虚廓的心境。在儒家,称作“正心”,“诚”或“无妄”;在道家,称作“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在佛家,称作“明心见性”,“无行住而生其心”。

怎样才能达到圣贤的境界呢?曾国藩在给胡林翼的信中,极赞孟子的养气说和庄子的逍遥说,从中可见他在这两个方面是深有感悟的。

养气说是孟子人生修养方法中最有特色的学说,即所谓“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孟子的“养气”实际上是一种锻炼人格意志和身体素质的方法,它是在人的精神世界使某种意志信念高度集中、凝聚,然后让其充沛完满,贯注全身。此时,人的身心成为意志和信念的凝聚体,而意志和信念也找到自己的物质载体。孟子的“养气”与中国古代的气功颇有异曲同工之处,它们都揭示:如果人们祛除各种心理杂念,保持心理意志的高度凝聚,特使周围磁场发生物理变化,由心理变化导引出生理变化,而生理变化又反馈和强化人的心理变化。这大概是孟子“养气”的真正内涵。

孟子的“浩然之气”是一种充溢着刚性的“力”,这种刚性之力并非来源于人体质的健壮和权势的显赫。身强力壮和位高权重固然有某种威慑力量,但若没有仁、义、礼、智、信做精神支柱,则不过是“匹夫之勇”和“妾妇之道”而已,因为它们只能让人口服而不能使人心服。“浩然之气”的刚性之力来源于人们对自我与宇宙合一的体认和对仁义礼智的信念和践履。孟子“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与他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于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于谓神。”这是中国古代关于充实之美的理论基础。这种“至大至刚”的“浩然之气”,实际上不就是指人的一种真力弥漫、生气勃勃的内在精神状态和充实郁勃的人格之美吗?它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身上,得到了完美圆满的体现。

孟子的“浩然之气”有一种无坚不摧、大无畏的品格。有了这种浩然之正气,就能坚持正义、气节和情操,“宁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为了捍卫自己的人格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决不苟且偷生,玷污自己。孟子的“浩然之气”与其“舍生取义”一道,给后人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激励作用。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在抗元失败后被俘,他严词拒绝了元朝统治者的威逼利诱,在狱中写下了慷慨激昂、流传千古的《正气歌》,其序云:“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其诗中写道: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

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

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文天祥认为的正气贯注于宇宙间的万事万物。气势磅礴,光耀日月,万古长存。有了这种浩然正气填塞于胸,就达到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可以面对敌人的威胁利诱而不动心;面对敌人的屠刀而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曾国藩写信给胡林翼,与他一同欣赏《庄子》,谈庄子冲淡、超旷的人生理念,认为与孟子的“浩然之气”有异曲同工之效。他说:“因思古来圣哲,胸怀极广,而可达到德者约有数端,如笃恭修己而生睿智,程于之说也;至诚感神而致前知,余思之训也;安贫乐道而润身睥面,孔、颜、曾、孟之旨也;观物闲吟而意适神恬,陶、白、苏、陆之趣也。自恨少壮不努力,老年常多悔惧,于古人心境不能领取一二,反复寻思,叹喟无已。”

养浩然之气,这既是领导者培养良好的品格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成大事的必备条件之一。

以己为镜,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

领导者善于自省自律也是甚为要紧的事。随着地位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有些人就会不知不觉地放松要求,骄傲自满,奢侈铺张起来。因此,领导者一定要能把握住自己,要能正确地对待名利、地位等问题,也就是说要善于自处。

善于自处的前提,是有自知之明。

知人难,知己更难。古人说,人的眼睛能看清楚远处的东西,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很不容易,因为自己看自己,难免带有主观的成分、感情的色彩。就像有些家长看不见自己子女的缺点或毛病一样,这并非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不够,而是因为被溺爱之情蒙住了双眼,迷住了心窍。从实践中来看,在就任之初,位子尚未坐稳时,领导者通常比较谨慎,能恰当地估计自己。但当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绩,受到表扬、赞扬时,有些人往往就不冷静,容易飘飘然起来。一些领导者因此会变得不谨慎,周围的人都能感觉到。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知彼,不知己,虽称得上是智者,但还算不得是明白人。领导者不但要尽可能地了解他人,更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具体说来,就是要客观地、辩证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恰当地评价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实事求是地决定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和不能做的、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无论是过高还是过低地估计自己的德才水平,都会对自身和领导工作产生消极影响。有的领导者认为,不要高估自己的形象,不要高估自己的成绩。但也不要低估自己的价值,低估自己的潜力。这样想,这样做,才较为有利。

领导者要做到具有自知之明和善于自处,乐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省是察看、检查的意思。自省即是自身的反省,这既是自身修养完善的手段,也是通过修养而达到的一种美德。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毛泽东说:“我们决不能一见成绩就自满自足起来。我们应该抑制自满,时时批评自己的缺点,好像我们为了清洁,为了去掉灰尘,天天要洗脸,天天要扫地一样。”季米特洛夫也说过:“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就采取措施。”

乐于自省的人是在工作、生活中深思熟虑的人,乐于自省是自觉性的表现。能这样做,便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其进步必然快。古人云:“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一个人只要多做自我反省,任何事都可以成为自己的借鉴,作为自己行为标准的药石之言。自省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是对自己的思想活动、言行表现等进行反省,冷静地分析对错得失,明确努力的方向。很多领导者都有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如每天下班后、就寝前“过过电影”,坚持写日记、周记等。有一位老教育家说过:“日记虽小事,然作时多在深夜,追省一日所为,有益于防患未然,悬崖勒马皆在此时。若日日无间断,虽无意自省已尽自省之功矣。”

二是从自己的工作对象即周围人和事的反映中,来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形象。心理学家柯里说:“人与人之间可以互相作为镜子,都能照出他面前的人的形象。”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等都是自我认识的参照点,有心人在下属中随时会捕捉到自己的不足,从而警醒。这是在下属中照镜子,从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当下属中赞誉之声鹊起时,要会“正面文章反面看”,及时地“返璞归真”,从中找出差距。当下属中有怨言时,要认真、仔细地分析,怨言中有民情可察、有民意可知,有时往往是不满情绪的表现。尤其在不足和不良倾向方面,领导者要能做到见微而知著。

三是通过与别人比较来对照、检查自己。孔子所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就是这个意思。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的,只有把自己与其他社会成员进行比较,才能确定自己的社会位置以及长处和短处。有比较才有鉴别,没有其他人作为参照,就不能有效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要经历一个比较过程的,自省更要能自觉地放开眼界,特别注意向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模范人物学习,因为他们的优点和长处更为集中,学习起来目标也更明确。领导者要做学先进、赶先进的带头人。

做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军人物

《论语·子路》记载,有一次子路向孔子请教怎样管理政事,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意思是说,领导者首先要给自己的老百姓带头,然后才能让他们勤劳地工作;并且,领导者要永远以身作则,不能倦怠。“君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所以,儒家认为,领导者是被领导者的表率,其言行具有示范的意义。

孔子还有个著名的观点:“政者,正也。”所谓“政”,就是领导者的自我端正。也就是说,领导者在要求别人之前,首先要端正自己的品德、作风、言行、举止等,否则,你就不可能管理他人,尤其不能让你的追随者信服。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其身不正,有令不行;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荀子说,君主就像测定时间的标杆,民众就像这标杆的影子;标杆正直,那么影子也就会正直。君主就像盛水的盘子,民众就像盘子里的水;盘子是圆形的,那么盘子里的水也是圆形的。

日本企业家井植薰就是一个以身作则的典范。他自律甚严,时时为员工做出表率。比如,他每天早上七点准时到达公司,其误差率几乎精确到秒的程度。天长日久,公司大楼的门卫竟然把他当成了标准的时钟。每当他的身影出现在公司大门前,门卫就会下意识地伸手看看自己的手表,嘴里说“真准时啊”,或“我的手表怎么慢了一分钟”。

井植薰将这种准时上班的习惯坚持了几十年,一直到退休,这是非常不容易做到的。他为什么这样苛刻地控制自己的上班时间呢?提早上班比准时上班省心多了。但井植薰认为,如果提早上班的话,也许会给员工造成某种苛求的印象。他说:“大家可能会学你的样,比你来得更早,这不是好办法。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我现在所做的,分秒不差。”由此也可见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胸怀。

在一个企业,老板的行为是员工们的榜样。优秀的领导者,应当成为员工的楷模,不仅是有形地在工作中时常给予员工指导,无形中也要将为人及作风带给员工,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强有力的凝聚力。

日本企业家士光敏夫说:“以身作则最有说服力。部下学习的是上级的行动。”

美国企业家亚瑟·布里恩说:“位居领导位置的人需要许多天赋的才能,其中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领导者必须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此来感召员工,凝聚人心。

1944年,日本战败后,松下公司面临极大的困境。为了渡过难关,松下幸之助要求全体员工振作精神,不迟到,不请假。

然而有一天,松下幸之助本人却迟到了10分钟,原因是他的司机疏忽大意,晚接了他10分钟。

他认为必须严厉处理此事。首先他以不忠于职守为理由,给司机以减薪处分。其直接领导、间接领导,也因监督不力受到处分,为此共处分了8个人。

松下幸之助认为对此事负最后责任的,是作为最高领导的社长--他自己。于是他对自己实行了最重的处罚,扣发全月的薪金。

仅仅迟到10分钟,就处理了这么多人,甚至包括企业的最高领导人自己。此事深刻教育了松下公司的员工,在日本企业界也引起了很大震动。

毛主席说:“只有落后的领导,没有落后的群众。”在规定、制度、公约面前,人们是一律平等的。优秀的领导者绝不会让自己凌驾于制度之上。如果领导能自觉遵守制度,员工就不会轻易地违反制度。如果领导都不遵守制度,下级就会步步效法。

领导者必须做到由正己到正人,由修身而治人,由上行而下效。只有真正做到自律,树立自己的良好形象,才能达到治人的效果。正如法国总统戴高乐在《剑刃》一书中所说:“一个领导者为了说服别人遵循他的路线,听从他的指挥,必须能够确定他的权威。”

企业中领导者就是团队的领头羊。领头羊所起到的就是一个标杆的作用。它永远站在队伍的最前方,给群羊以榜样与力量,使得整个团队昂首阔步地向前。

勇当下属学习的标杆,才能赢得下属的尊重和信赖,以心相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任何一个企业和组织来说,领导者都是员工的表率,领导者的一言一行对员工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自己先行动起来,通过身体力行地做好工作,树立起自身积极、公正、认真、自信的上级形象,做一个能够率领、带动、感染、激励团队朝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的领军人物。

同类推荐
  •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巴菲特最有价值的11种投资智慧

    沃伦·巴菲特于1930年8月30日出生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他从小就对数字非常敏感,而且极具投资天赋,十几岁的时候,对股票的敏感程度就超过了他的父亲——一位非常富有经验的股票经济人。19岁时,沃伦·巴菲特遵从父命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后考入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在这里·他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老师——著名投资学理论家本杰明·格雷厄姆。1956年。巴菲特回到家乡创办自己的公司:巴菲特有限公司:1962年,巴菲特与人合伙的公司资本达到了720万美元,其中有100万美元日疋巴菲特的私人资产。1964年,巴菲特的私有资产已经是400万美元,而此时他掌管的资金已高达2200万美元。
  • 销售的妙计

    销售的妙计

    销售的世界,是神秘的也是透明的。神秘是因为有许多销售人员不知道怎么才能做好销售,他们努力了,结果却总让人伤心,得到的跟付出的不成正比。透明是因为在当今信息爆炸的年代,你的客户都是公开的,你的业绩也是透明的。在销售工作中,许多人认为销售只要能吃苦、能说、能跑就可以了,遵循着这个传统的销售法则,很多销售人员迷失了自己,在一条错误的路线下。仍旧辛苦地奔跑。然而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付出的辛苦还不知道有没有回报。
  • 创意大师的习惯

    创意大师的习惯

    在问及创意从何处来时,许多著名的创新者都表示,他们自己也不太清楚,想法自己就冒了出来,不过他们都明白,要是自己不采取行动,也会有别人这么做。这些创意大师并非人云亦云,他们说的自己的真情实感。有意思的是,他们中的很多人都表示,在产生创意的过程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切莫骄傲自满。我们很有理由相信,伟大的创意就隐含在常识中,如果有人能将自己的思想和时代精神调齐,他们就能看到这些好主意,进而起到枢纽的作用,把这些想法应用于现实。
  • 刚柔之道

    刚柔之道

    中国家电企业用不到30年的时间完成了别人要花100年才能完成的飞跃,其残酷程度、淘汰速度、变革力度不言而喻。美的和格力一个“刚强霸道”,一个“柔情似水”,究竟何种模式才是当今商界王道?本书全方位、深层次解读两位家电领军人物的传奇故事,为你揭开中国式商道管理的神秘面纱。
热门推荐
  • 身体健康枕边书(全集)

    身体健康枕边书(全集)

    本书让您了解到真正的健康是怎样的状态,您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心态、运动以及饮食与健康有怎样的关系。本书重点讲述了家中的少儿、男人、女人和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健康问题并提供最简单的治疗方法和一些常见癌症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此外,本书还讲述了一些常见疾病的自我诊断和儿童及成人的急救知识以及身体发出的一些健康警讯。拿起这本书,您会发现,它内容涵盖广,信息量大,而且条目详细又切实可行。那么现在您还犹豫什么呢?请拿起这本《身体健康枕边书全集》吧,试着翻翻它,觉着可以读·读的话,再试着把它置于床头案牍,时常翻阅。您或许会发现,原来,健康是与它结伴而来的!
  •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名贤奇遇

    传世经典白话小说精编:名贤奇遇

    本书从三言二拍中辑录了有关名士高人题材的短篇小说22篇,其中不乏脍炙人口、被后来戏曲改编流传下来很有影响的篇目,如《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庄子休鼓盆成大道》《灌园叟晚逢仙女》《大树坡义虎送亲》,还有描写济公和尚的《南屏醉迹》、描写苏东坡和佛印友谊的《明悟禅师赶五戒》。这些带有神灵传说的小说想象丰富,构思巧妙,可读性强,体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为后代其他的艺术形式所借鉴。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1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1

    为什么有些人有自残倾向?为什么有些人比其他人更难以面对人生?是什么使人脱离现实?很多人,要么本人、要么通过家人或朋友,都曾经有过这方面的体验。变态心理和变态行为离我们关不遥远,它们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欠K老公:只要宝宝不要妻

    欠K老公:只要宝宝不要妻

    江南西县县医院三楼产房内,两个护士一个接生的医生正在劝躺在产床上疼的满头是汗的女子。带着眼镜的妇产科医生非常严肃的说道:“苏小姐,你还是选择剖腹产吧,再这样下去,大人孩子非常的危险。”苏蔓疼的咬了咬牙:“医生,再等等吧,我想顺产。”说完后再次使了一下大力气,心里轻轻的对着那个也正努力往外拱的小婴儿说道:“宝宝,妈妈真疼啊,你别折腾妈妈了,快点出来吧!好不好?”她……
  • 天下蜀道

    天下蜀道

    道,蜀道,道载蜀道。缘,广元,缘结广元。谨以此书献给中国蜀道文化联合申请世界遗产工程!
  • 坏男花园

    坏男花园

    你说,世界上有几种人?三种吧,左边的男人,右边的女人,还有,中间的,不男不女的人。冰朵,她本是右边的漂亮女人,可现在,或是早在几年前,她变成了不完全的他,成了身在中间的人……不男不女。这样的转变是言不由衷的,她不知道自己会在什么时候回到原来的位置……右边。只知道从那个决定开始,她就准备好了所有,包括性别,包括生命。这一切不是为了别人,刨根究底的问,绝对是为了自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赵匡胤时间(上)

    举目四顾,豺狼遍地,有王法管不住的藩镇,有分庭抗礼的藩镇,有垂垂欲动的藩镇,更有契丹铁骑的肆意掠劫,当时朝廷虽在,天下已亡。公元927年至公元951年,大宋前三十年,是中国历史的暗黑年代。了解这三十年,就明白何为野蛮与残暴,就明白大宋王朝为何被称为文明盛世。大宋立国前三十年是豺狼纵横、铁骑肆虐的兵场,是藩镇割据、分庭抗礼,阴谋与残暴罪行的发生地,是文明沦丧、道义尽失,让世人噩梦不断的炼狱。大宋立国前三十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篡逆成灾的动乱史,一部被鲜血与悲情遮蔽的中国人的苦难史。了解这三十年历史,看清五代乱世的因果,就明白大宋帝国的由来,明白赵匡胤建构并推演大宋文明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