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801300000020

第20章 莫较真,糊涂难得,留一半清醒留一半醉(1)

小事糊涂,大事不可糊涂

现在,社会上有不少人欣赏郑板桥“难得糊涂”这句话,有的还将其手迹拓本精致裱糊挂在客厅里,殊不知,郑板桥是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和心态下说这番话的,于今又有什么现实意义?

郑板桥的有生之年(1693—1765),是康、雍、乾三朝封建思想统治十分强大的时期。郑板桥的家庭出身,从小所受教养以及所接触的社会环境对他的影响,使他的思想和世界观呈现比较复杂的矛盾状况。他在诗词中通过对各种历史人物和事件的评论,吊古伤今,表达了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然而当时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专制国官吏之淫威,文风之严密,文人苟非韬晦自全,鲜有不遭杀之祸者”。板桥虽被人视为“狂放不羁”,鉴于金圣叹等文人的前车之鉴,还是认为不问国事装糊涂为好。他说:“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这与当年屈原在与渔父的问答中所说“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以及苏东坡写诗调侃“惟愿子孙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等言论,都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正直的知识分子对欲言不能、聪明误身、清醒遭殃的社会现实感到无奈愤怒的心情。

说到“糊涂”,自然会想到另一位历史人物北宋的吕端。此人心有大略,当时的名臣赵普对他的评价是“吕公奏事,得嘉赏未尝喜,遇抑挫未尝惧,亦不形于言,真台辅之器也”。当时吕蒙正为相,宋太宗想用吕端代替他。有人反对,说吕端糊涂,并略举事例。太宗坚持说:“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决心擢用。实践表明宋太宗是知人善任的。吕端拜相之后,“为相持重,识大体,以清简为务”。在关系到国家兴亡、人民安定幸福的事情面前,他心明眼亮,坚持原则,秉公办事,是非分明。

人毕竟没有三头六臂,当你事事比别人聪明时总会引起别人的反感和嫉妒,终究“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导致自己受到无谓的伤害,甚至牺牲。真正聪明的人,正直的人大可不必在一些琐碎小事上锱铢必较,此时“糊涂”一下又何妨?只要能在大事上,原则上保持清醒头脑就行了。为人处世,千万不要在小事上纠缠不休,搞得自己精疲力竭,心绪不宁,而到了大事面前,却又真的糊涂了。这样的生活,太得不偿失。

小事糊涂者,轻权势、少功利、无烦恼,则终成正果;大事糊涂者,则朽木不可雕也。

真正聪明的人,聪明得让人不以为其聪明。这句话的本意不也就是难得糊涂的内涵吗?聪明的人表面愚拙。糊涂,实则内心清楚明白,这不正是一种更为高明的处事艺术吗?

“糊涂”常可使我们心境平静,无欲无贪,正如“值利害得失之会,不可太分明,太分明则起趋避之私”一样。没学“糊涂”学之人终于在社会上不得安宁矣。

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许多事情非要寻出个究竟,有时也是不现实的,倒不如多一点“糊涂”,少一点执拗,何尝不是另一番开朗、超脱的生活风光呢?

做一个“会吃亏”的人

做人要能吃亏,人生一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斤斤计较,反而会舍本逐末,失去的也许更多。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在乎表面上的吃亏,他们看重的是实质性的“福利”,因为能够吃亏的人,往往是一生平安,幸福坦然的。能吃亏是做人的一种境界,会吃亏是处事的一种睿智。佛曰:吃亏决不亏,惜福才有福!

清朝时,身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给后人留下了两条含有深刻哲理的字幅:一条是“难得糊涂”;另一条就是“吃亏是福”。

“吃亏是福”的典故是这样来的。郑板桥有一个远亲叫郑煊,有一次郑煊做木材生意,运货到外地,没想到货价狂跌,眼看就血本无归了。郑煊以为自己的末日到了,便将苦恼告诉了郑板桥。这时,郑板桥便送了郑煊一幅勉词——“吃亏是福”,其内容写的是:“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已则利于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继平且安。福即是矣。”

看到横幅,郑煊精神上得到了稍许安慰,心境也逐渐平静下来,便带着自己的商船回家。没想到在回家的路上,木材的价格突然涨起,郑煊因此发了财。回家后,郑煊静静地思考着郑板桥给他的题词,并从中体会出了人生哲理,于是将郑板桥的题词作为家训,刻在墙壁上以示后人。

人生的得与失是不断交替而始终趋于平衡的,你得到一些就会失去其他的一些,反之也是一样。如果吃亏就是主动、心甘情愿地失去,那么失去之后你肯定会有所收获。吃亏是以退为进,吃亏是损小获大,吃亏是失利得益,吃亏是弃轻载重,吃亏是去粗取精,吃亏是丢卒保帅。会吃亏者,必定是参透了人生玄机的智者,才能在得与失面前保持不生气,所以不怕吃亏,甚至会主动吃亏。

就拿做生意来说,主动的一方吃亏不仅能换来长久的合作和源源不断的利益,还能为自己赢得良好的商业信誉。如果某个商人吃不得亏,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与合作伙伴斤斤计较,就对员工大肆盘剥,那这个商人迟早会输得精光。古代十大商帮之首是晋商,晋商之冠是乔家,而乔家大院的建筑上刻的却是“学吃亏”这三个大字,为什么他们不刻上“学赚钱”呢?因为乔家在上百年的商海沉浮中,认识到了一个真理——吃亏就是赚钱。

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在城里大肆掠夺和抢劫财物,当时北京的许多钱庄都被洗劫一空。那些逃到西安的王公贵族,则带着大把大把的银票,向西安的各大票号兑钱。日升昌票号的老板山西人雷履泰,与其他票号掌柜都面临着同样的一个难题:由于日升昌的北京分号被洋鬼子一把火给烧掉了,账本全部没有了,那么在没有账本的情况下,如何知道谁存了多少银两呢?如果只要有银票就给兑换银子,那么元气大伤的日升昌,很有可能面临倒闭的危险。

有伙计说:“干脆不兑钱给他们了,暂时关门算了,咱们票号也是受害者啊!”也有人说:“等把账目核实清楚后再兑换也不迟,这样也不会影响信誉。”但是这些建议,统统都被雷履泰否定了。雷履泰在深思熟虑后决定,凡是储户能拿出存银凭据的,无论是高官权贵,还是平民百姓,而且无论数额大小,一律无条件足额兑换。当时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议论纷纷:雷履泰真是疯了,这不是自己往火坑里跳吗?

雷履泰真的疯了吗?当然没有,雷履泰是在以看似“吃亏”的方式收买人心。作为一个早期银行家(票号掌柜),兑现储户的存款,进行正常的存贷业务,是恪守职业行规的一种体现。储户看到雷老板讲信用、底气足,就会对日升昌票号更加信任。当时前来兑钱的大多是从北京逃亡而来的朝廷官员或者达官权贵,尽管目前时局动荡,洋鬼子甚嚣尘上,但毕竟只是暂时的,大清朝还是要由这些人重新掌权。如果你能够在危难时刻帮他们一把,人家就会牢牢记住你。等到这些人重回京师之后,以他们的政治势力和经济实力,将会给日升昌票号更多的信任和好处。

雷履泰这一“吃亏”的行为,果然为其带来了大机遇。因为这件事,日升昌票号“诚信为本,童叟无欺”的招牌声名远扬,各地的储户对其有口皆碑。战乱过后,当日升昌的北京分号重新开张时,上至达官显贵,下至草根百姓,无不前来捧场,纷纷将自己的积蓄放心大胆地存入票号,甚至朝廷也将大笔的官银交给其收存、汇兑。

人世间的事情就是这么捉摸不定,吃亏之后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柳暗花明。我们对于得失要看淡一些,不要刻意去追求占便宜,更不能因为吃了亏而耿耿于怀。从我们身边的一些所见所闻不难看出这样一个规律:越是不肯吃亏的人,越有可能吃亏,而且往往还会多吃亏,吃大亏。

很多时候,吃点小亏对你自己的利益其实不会有什么损失。人心是一杆秤,如果你能使自己做到不斤斤计较,对别人不过分苛求,待人宽厚,你周围的人就会信赖你、尊重你,你就会有一个宽松而和谐的生活氛围,你就会时时有很开心的感觉。这大概就是“吃亏是福”的真谛。

有人主张一点亏不吃。这种想法是否聪明不敢说,但可以肯定的是,一点亏都不吃理论上可行,实际上不可能。小贩们卖东西常缺斤短两,钱是赚了些,可亏心;欠了人家钱赖着不还,还转移财产,钱财是落下了,可理亏;仗着有点钱有些权,做很多不公道的事,无权无钱的人敢怒不敢言,歪风行其道,公理靠边站,这种人的权势也许越来越大,可他们亏了德行。

能想明白吃亏就是占便宜,而且能够身体力行,是一种做人的境界。

做人不要太计较

计较是我们人性的缺点,它让我们失去太多宝贵的东西。一个快乐的人,不是他(她)拥有的东西多,而是他(她)很少去计较;一个事事都计较的人,他(她)失去的不仅仅是快乐,还有更珍贵的东西。

当你与金钱计较的时候,金钱也会与你斤斤计较。所以我们要看得开。只有当你不是为金钱而活着的时候,你才可能获得更多的钱——金钱仅仅是成功的附属品而已。

当你与他人斤斤计较的时候,别人也就与你斤斤计较。做人不要太计较,要努力改变自己,努力喜欢你周围的每一个人,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

一个喜欢周围所有人的人,一定是宽容、善良、厚道、正直、向上的人。喜欢别人的同时,你也可以改变自己的性格,你就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厚道、善良、正直、阳光,变得很容易与别人接近。

假如你是一位家长,同样你要给孩子作出榜样,不可以随意放纵自己,不可以教坏孩子还去指责孩子;因为,你别忘了,在你要求孩子做的时候,自己也要严格要求自己。

假如是一位领导,你要全面地考虑问题,你要好好地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这样才有资格去要求别人。

假如你已结婚,同样的家庭责任在你的肩上,你首先必须去做好,尽到自己应尽的家庭责任,否则你无权指责对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得比较快乐。与朋友的相处也是一样,千万不要斤斤计较。

同类推荐
  • 圣经的故事

    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人类历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书。它由不同时代的人用不同的语言写成,却极其贯通;它遭到无数的怀疑甚至诋毁,但最终它作为圣经经典的位置却丝毫没有动摇;它不是单纯的文学书、哲学书或历史书,但它是很多文学作品的源泉,哲学家不断地引用和讨论,它对犹太古史的详尽记载也远远超过其他民族的古史书。《圣经》是人类的伟大遗产。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说儒

    牟宗三先生终生不做官,不取财,不搞华而不实。对于平凡的世界,他更强调不平凡的人生学问,“这学问不为自己,专为我们中国文化做一点点贡献。”在这位最具“原创性”的“智者型”哲学家,当代港台新儒家中的重镇身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个儒者的真情真性与一份儒家的生命力量。
热门推荐
  • 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天人合一话养生:佛家养生精要

    关于养生,佛家文化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佛家对养生更是具有独特的见解和精彩的论述。另外,佛法修习的具体内容,也让修炼者在不知不觉中获得了健康的身心。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学习一下佛家养生的要旨。本书是一本集佛家养生精华为一体的大众实用通典。书中涵盖了素食养生、起居养生、运动养生、静坐养生、禅定养生、德行养生、情志养生、休闲养生、名人与养生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探索佛门中人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揭示了佛家养生的观念,并结合这些观念,详细阐述了佛家养生之道,同时还为大家提供了许多方便易行的养生方法。
  • 狼性商鉴

    狼性商鉴

    狼非常有耐性。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不少种类的动物濒临灭绝,而狼家族却繁衍生息,日益庞大。究其原因,这与狼生存和捕食时超人的耐性密不可分。如果想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就要学习狼的耐性,懂得“大机会往往蕴藏在大忍耐之中”的道理,做事要有耐心,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把忍耐当成智慧的选择,当成磨练意志的工具。
  • 习惯决定命运的秘密

    习惯决定命运的秘密

    一根矮矮的柱子,一条细细的链子,竟能拴住一头重达千斤的大象,这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在印度和泰国随处可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那些驯象人在大象还是小象的时候,就用一条铁链把它拴在柱子上。由于力量尚未长成,小象无论怎样挣扎都无法摆脱锁链的束缚,于是它们渐渐地习惯了束缚,不再挣扎,直到长成庞然大物。虽然此时它可以轻而易举地挣脱链子,可是大象却放弃了挣扎,因为在它的惯性思维里,仍然认为摆脱链子是永远不可能的。小象是被实实在在的链子拴住,而大象则是被看不见的习惯拴住。要想成为不被束缚的大象,需要我们从改变自己的习惯做起。改变习惯,你也能改变命运。你的手中,掌握着改变命运的秘密。
  • 一生

    一生

    《一生》描写的是—个贵族女子追求幸福而不可得的一生。主人公的约娜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她受父母的影响爱好幻想,对未来有种种美好的梦想与憧憬,但冷酷无情的现实将她的梦想一个个击碎……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思路决定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

    还在偶像剧的泡沫里幻想着灰姑娘的异彩人生吗?你可知道,社会不会等着你成长;陈腐的观念还在蒙蔽你的眼睛吗?你可知道,狭窄的思路会影响你的出路。新思路让女人在社交、职场、婚姻、家庭等各种圈子都能游刃有余,因为思路明晰,便知道属于自己的精彩出路在哪里。你的思路是否该更新了呢?
  • 快乐的人生是场修炼

    快乐的人生是场修炼

    《快乐的人生是场修炼》是塞缪尔·斯迈尔斯阅读、观察和生活经历的结晶,作者如同一位失散多年的挚友,与我们畅谈人生、追逐快乐。书中,他从教育、家庭、气质修炼和个人修养等方面阐述了良好心态培养的重要性,以犀利而又睿智的笔调将那些曾在世间生活过的最优秀的男女的高贵而壮丽的人生图景展示在读者面前,力图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该书自问世以来,被许多国家翻译出版,畅销130多年而不衰,直到今天,仍然深深震撼着我们的心灵。
  • 傲武苍穹

    傲武苍穹

    灵越大陆,强者为尊,身无灵根,不能修炼。心爱之人被抢,父母失踪,祸事不断,且看龙汐晨如何打破困境,一步一步的走上大陆巅峰。
  • 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成为拉着企业奔跑的人

    造就优秀员工素质的箴言,体现完美职业态度的经典!本书的主旨是在于激发员工的能动性,使其以自身的投入和忘我,将自己的奋斗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并最终成为一个团队乃至企业发展的领军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