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400000006

第6章 儒家—求理想生活的主流精神 (1)

体味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的诸子百家精彩纷呈,最先对“百家”进行分类的是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然后就是刘歆。冯友兰先生正是顺着这些经先辈洗涤淘炼的脉络,将传统文化的精髓深入做了细细的品读。在他笔的下儒家的仁义、道家的无为、墨家的兼爱、法家的赏罚分明等等,都别有一番滋味。

第四章 儒家——求理想生活的主流精神 (1)

“至圣先师”,建树更在课堂外

通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建筑师,此话不无道理。因为仅靠一个人点亮手中的火炬去照亮知识的天空是远远不够的。而教师正是那个点燃众多人手中火炬的那粒火种,所以才有桃李满天下之语。

孔子正是被冯友兰先生称作是“第一位教师”。有人说孔子只是一个“碌碌无所建树”的“教授老儒”,对此冯友兰先生写过一篇《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来反驳这种说法。先生用苏格拉底来比拟孔子,苏格拉底自己不写书,而后人把他的精神发扬光大,成为西洋哲学的正统。这跟孔子不写书,而被孟子、荀子发扬光大,成为中国哲学的正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孔子是中国第一个职业教师,他把学术从贵族普及到平民,冯友兰先生称他为希腊的“智者”。孔子抱定的“有教无类”的宗旨,在教育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无愧于中国第一教师这个称号。

在孔子之前的中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资格接受教育,所以也只有贵族子弟才有机会做官。但是到了孔子的时代,私人也有了办学的机会,因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都在往下普及。孔子正好把握住这个机会,希望通过兴办教育来培养德才之士和官吏,来实现他的政治思想,于是他开始了创办私学的职业生涯,并且明确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

“有教无类”的本义是不分贵族与平民,也不分国界与华夷,只要有心向学,都可以入学受教。孔子“有教无类”的精神实质在平民教育上有着很好的体现:孔子弟子中有来自贵族阶层的,比如司马牛和南宫敬叔,但是来自平民家庭的却占了多数,比如颜回、子路、子张、子夏、公冶长、子贡等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孔子的弟子众多,有来自鲁、齐、晋的,还有来自其他不同国度的,这不仅打破了当时的国界,也打破了当时的夷夏之分。公孙龙和秦商都是楚国人,在当时的中原,楚国被视为“蛮夷之邦”,孔子却收他们做了学生,正好说明了“不分国界与华夷”这一点。

孔子对于“仁”讲了很多,对“义”‘利”也分辨得很清楚。但是孔子只教人应该怎么做,却没有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孟子就在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建立了人性本善的学说,赢得了极高的声望。孟子的思想代表着儒家的理想主义的一翼。

孔子讲了应用到个人自我修养方面的道理,我们称之为“内圣”,孟子却能够把它扩展到治国的政治方面,把“内圣”之道变成“外王”之道,他继承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把它们的作用拓展得更宽。

孟子提出了大量理论来证明“人性善”这个观点,说明人性里面有许多种善的成分。而孔子的另一位继承者荀子却站在孟子的反面,他提倡的恰恰是“人性恶”,关于性善和性恶的分歧,我们在后面章节会有详细讨论。

荀子认为,宇宙的三种势力:天、地、人,各有自己特殊的职责。天地负责提供万物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的职责是利用天地提供的东西,创造自己的文化。也就是说天地只给人一个容身之所,人并不是生下来就有知识和品德,要通过后天改造,经过教育才能变善。

荀子的一生充满波折和动荡,所以他的很多思想都反映了他那个动乱的时代精神,人们希望通过政治统一来结束动乱。那么就需要有政治权威,施加控制,引领人们走上正道,这就是荀子的现实主义思想。

孔、孟、荀三人一生都为了推行仁爱王道而周游列国,把智慧的种子播撒在天地间,经历了风雨的锤炼,真知焯见更显熠熠生辉!

文化拾遗

苏格拉底说教育:

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

要想向我学知识,你必须先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就像你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思想应当诞生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仅仅应当像助产士那样办事。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仁是彼此间交流的语言

楚惠王吃酸菜时,突然发现菜中有一跳蚂蟥,他没有声张,不动声色地吞了下去。结果肚子痛得不能吃饭。令尹前来问候,关心地问道:“大王怎么得了这种病?”楚惠王说:“我吃酸菜时见到一条蚂蟥,心想,如果把这事张扬出去,只是斥责庖厨等人,而不治他们的罪,就违反了法度,那样,今后我自己的威信就无法树立;如果追究他们的责任,就应该诛杀他们,这样,太宰、监食的人,按法律都将处死,我于心不忍啊。所以,我只好把蚂蟥悄无声息地吞咽下去。”令尹深深地施了一礼,祝贺道:“我听说上天是铁面无私、六亲不认的,只是辅佐有德行的人。大王您大仁大德,正是上天保有的人啊,这点小兵是不回伤害您的。”当晚,楚惠王胃里的蚂蟥真的出来了,他也不用再忍受疼痛之苦。

孔子在和学生对话时说道,君子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不出门,却知天下事。治国之道,也是仁。楚惠王能够不论身份卑贱地去爱惜每个人的生命,正是孔子所说的“爱人”,也就是“仁”。

冯友兰先生把儒家的仁爱和德国哲学家康德的理论联系了起来,认为这是一种无条件的应该:爱人与仁爱,在儒家看来是一种社会义务,是自然而然就应该做的事。

心中有仁,就像黑暗中有了一束光,照亮我们的人生。古话说得好,一个人心存仁爱,即使还没有付诸实践,吉祥已经陪伴他左右了。

对万物都持着仁爱之心,这是从心灵最深处萌生的情操,是不求回报、不计得失的情感。更进一步讲,从《论语》中可以看出,有时候孔子用“仁”这个字所指的并不是某一个特殊方面的德性,而是一切美好德性的总和。

1944年冬天,德国纳粹终于被苏军赶出了苏联国土,数以百万计的德国兵成了俘虏。在莫斯科的大街上,每天都有一队队的德国战俘面容憔悴地走过。这时,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人。苏军士兵和警察站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部分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都死在了战争中,她们每一个人,都和德国人有着一笔血债。

因此,当俘虏们出现时,她们的双手都攥成了拳头,眼中充满仇恨。士兵和警察们竭力地阻挡着她们,害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这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一位满脸皱纹的妇女,穿着一双战争年代破旧的长筒靴。她走到一个警察身边,希望警察能让她接近俘虏。警察同意了这个老妇人的请求。

她到了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了一个疲惫不堪的、眼神中透着绝望的俘虏的衣袋里。然后她转向身后那些充满仇恨的同胞们,平和而慈祥地说:“当这些人手持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们是敌人。可当被解除了武装出现在街道上时,他们就是和我们一样,具有共同外形和共同人性的人。”

老妇人说完这些,就静静地离开了。但空气在那一瞬间似乎凝住了,不一会儿,很多妇女便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他们。

人都有同情心,这种同情心不分国界,超越善恶。只有怀抱仁爱、善良、慈悲,人间才是快乐无边的天堂。孟子也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一个平常人,怀有一颗仁爱的心,点滴寻常小事中,却能看出圣人的胸怀。无论地位高低,无论古今中外,仁都是彼此交流间交流的语言,而这位老妇人无疑是这一领域的语言学家。

中国传统文化把仁慈善良放在美德的首位,许多得道高人不仅对世事人类持有仁爱之心,对一草一木也有仁爱之情,甚至连蝼蚁也不忍伤害。没有仁爱,心灵就像干涸的枯井,就像弥漫黄土的沙漠,毫无生气。而一个心中有仁的人,在播种爱心之后,收获的是祥和的幸福和缱惓的人生。

文化拾遗

何为善行:

学生:苏格拉底,请问什么是善行?

苏格拉底:盗窃、欺骗、把人当奴隶贩卖,这几种行为是善行还是恶行?

学生:是恶行。

苏格拉底:欺骗敌人是恶行吗?把俘虏来的敌人卖作奴隶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不过,我说的是朋友而不是敌人。

苏格拉底:照你说,盗窃对朋友是恶行。但是,如果朋友要自杀,你盗窃了他准备用来自杀的工具,这是恶行吗?

学生:是善行。

苏格拉底:你说对朋友行骗是恶行,可是,在战争中,军队的统帅为了鼓舞士气,对士兵说,援军就要到了。但实际上并无援军,这种欺骗是恶行吗?

学生:这是善行。

忠恕之道在大爱

日常生活中,总会听到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如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其实人类不仅仅能在自然界的现象上达成共识,也人与人之间同样也可以彼此通融彼此理解,其缘由便在“忠恕”二字。儒家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忠恕”的演绎。

冯友兰先生把这种方法称为“体贴”,即用自己的感受体贴别人,知道别人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再给予他们想要的,不强迫别人接受不想要的,这就是忠恕之道。

忠和恕是不冲突也不矛盾的正反两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是实施仁爱的下手之处。换言之,仁爱是忠恕之道的核心和内涵所在。

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妻子在古稀之年,每到天寒时,天不亮就早早起来,然后径直走到厨房,熟练地生火、烧水、煮粥。满满的一大锅粥要煮上很长时间,杨夫人每次都耐心等着。清甜的粥香顺着热气渐渐充满了厨房,飘到了院子里。

院子的另一边,仆人们伴着这熟悉的香气陆陆续续地起床,洗漱完毕后,来到厨房,并接过杨夫人盛起的满满一大碗热粥喝了起来。

杨夫人的儿子杨东山看到母亲忙碌的身影,甚是心疼,一次,他劝母亲说:“天气这么冷,您又何苦这么操劳呢?”杨夫人语重心长地说:“他们虽是仆人,也是各自父母所牵挂的子女。现在天气这么冷,他们还要给我们做活。让他们喝些热粥,心中有些热气,这样干起活来才不会伤身体。”

将心比心便是体贴的生动说明,推心置腹地去体会别人的感受,这就是一个有仁德的人的所为。

忠的反面恕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个人不希望得到一种对待,首先不能这样对待他人。俗话说种下什么就收获什么,就是这个道理。

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务时,正是新婚燕尔之时。虽然万般不舍,但是一想到有人被水淹死的时候,心里就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一样难过悲哀。于是他告别了妻子,率领治水群众开始了疏导洪水的工作。他们夜以继日,辛勤劳作。

在治水的过程中,大禹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回家。他心系治水大业,关怀全天下人的安危。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疏通了九条大河,把洪水都引进了大海,消除了水患,成为名垂千古的大英雄。

这个故事流芳千古,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更成为一大美谈。

可是到了战国的时候,有个叫做白圭的人,夸夸其谈地对孟子说:“如果我来治水,肯定比大禹强多了。只要我把河道修道邻国,让洪水流到邻国就行了,比起大禹十三年的治理,省事多了!”

孟子很鄙夷地回答说:“你把邻国作为聚水的地方,造成的后果是洪水一定会倒流回来,对本国也会造成更大的灾害。有仁德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

一个故事,包含了正反两面。

大禹正是推己及人,把其他百姓的苦难看作自己的苦难,修河道的时候既保护了本国的安全,也顾及到了可能对邻国造成危害。相反白圭只顾自己,而把灾难引向别人,最后的下场必然逃不过害人害己的惩罚。

冯友兰先生说忠恕是人的道德生活的开端和终结,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的思想,随时能够派上用场,实施仁爱的方法如此简单,所以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内心想到仁,仁自然就来了。”

文化拾遗

有心为善,虽善不赏:一个读书人做梦去参加考试,主考官是关公。关公发下题目,他一挥而就,其中卷子里有几句话:“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读书人认为,一个人有心地去做好事,表现给别人看,或表现给鬼神看,虽然是好事,也没有什么值得奖励的。又例如一个人在扔掉一把不好用的旧刀时不幸伤了人,他并没有存心要伤害对方,虽然是一件坏事,也不该受处罚。关公当场阅卷,拍案叫好。

恰到好处是平常

同类推荐
  • 德国精神

    德国精神

    在当今世界主要大国中,说起别的国家,国人或许总是很容易说出这样那样的批评,但说到德国的时候,国人却几乎是众口一词的褒扬。在我们的意识中,德国精神是和严谨、忠诚、顽强、毅力等词语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也就有了“真的很德国”这样的广告词。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主要国家,德国无疑有其伟大优秀的一面,就这一点来说,国人对德国的褒扬是有根据的。
  •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大巧若拙(从关键词读经典)

    中国历来有向学的传统,把读书看得很神圣。古人为我们树立了读书的榜样:苏秦头悬梁、锥刺骨,匡衡凿壁偷光,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这些"书痴"不仅书读得好,人生也很成功,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崇尚读书,尊重读书人,乃至习惯于对读书人高看一筹,这是烙在中国人灵魂中深深的印记,永远都抹不掉。今人读经典,正是这种传统的延续。
  •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

    《新国学(第九卷)》,本书收录了国内外学者论文18篇,内容涉及文学、文化学、哲学、史学及文献学、各篇文章均具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

    《海沧民俗文化》主要内容包括:保生大帝信俗;“送王船”民俗活动;“蜈蚣阁”游艺活动;“抗大龟”民俗活动等。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热门推荐
  • 用微笑面对逆境

    用微笑面对逆境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遭受情场失意、官场失位、商场失利等方面的打击;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受委屈时的苦闷,挫折时的悲观、选择时的彷徨,这就是人生。生活需要我们充满勇气地南对败局,如何随打击,如何面对失败是我们最大的挑战之一。对一个乐观向上的人来说,遇到绝境,正是自我升华的最好时机,丑小鸭变成白天鹅,那是乐观和梦想创造的奇迹。对一个豁达从容的人来说,面对指责,正是了解自我、评价自我的最佳参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从而不断地走向成熟,这是平和稳重创造的奇迹。对一个热情积极的人来说,遭遇失败,正是获得宝贵经验的一次经历,从失败走向成功,是一颗积极的心创造的奇迹。
  • 总裁的狠心情人

    总裁的狠心情人

    他,成年的他是万千女人追求的目标,心中却有不为人知的伤,心中的温柔只为她而存在她,拥有不同的身份,即便自己的哥哥,也并不明晰,在扮演好每个角色的同时,还要默默保护着身边的人她最终选择离开,没有什么冠冕堂皇的理由,逝去的爱又是否会永远存在,他和她最终还能走到一起吗?
  • 咏远有李

    咏远有李

    李咏生前唯一自传作品,出版于李咏四十岁时,四十不惑的李咏在本书中透露了很多不为人知的趣事,道出了一切绕不开的经历、感悟、感恩,当然还有痛苦和牢骚,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李咏。
  • 异空公寓:东湖异事,三更狐媚热线(新惊魂六计)

    异空公寓:东湖异事,三更狐媚热线(新惊魂六计)

    飞帘小镇,有无数顽灵,有会飞的尸体,也有看不见的邻居……鬼房子的阁楼暗处,午夜灵猫出没,守夜人阴灯借命!死亡热线,是不见不散,还是来自黑夜的诡火离合?
  • 早这么想就对了

    早这么想就对了

    思维能力在人的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论你是什么身份,也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拥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都将使你离成功更近一步。《早这么想就对了》精选365个经典的思维游戏,让读者和全世界最聪明的学生一起思考,逐步形成有条理、有创新、有辨别能力的黄金思维体系,从而提高读者解决问题的能力,轻松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中老年病痛一扫光

    很老很老的老偏方:中老年病痛一扫光

    纯食材配方!速查速用,值得珍藏! 医学博士收集编写的最古老、最齐全、最安全巧治中老年病痛的经典老偏方。 传统经典医药典籍,经过民间千年验证和作者多年医疗实践。 最安全的系列养生书,畅销200万册! 医学博士朱晓平执笔,万千读者盛赞:实用,有效,安全。
  • 综合征ABC

    综合征ABC

    本书较全面地收集和描述各类综合症的临床表现、特征、治疗原则以及首次描述时间,通过首字母顺序及系统分类两种方式进行检索,可作为临床工作者解决疑难杂症的工具书。本书内容全面,检索方式多样,查找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