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400000003

第3章 习传统文化,悟哲学精华 (1)

第二章 习传统文化,悟哲学精华 (1)

向西方学习“爱智慧”

哲学的本意就是爱智慧,而第一个使用这个词汇的人是希腊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一次,菲罗斯僭主勒翁邀请毕达哥拉斯观看竞技比赛。盛大的竞技场里人山人海,场面恢宏。毕达哥拉斯与勒翁谈天说地,气氛和谐。勒翁很钦佩毕达哥拉斯的知识学问,看到竞技场里各种身份的人士和竞技台上身怀绝技的勇士,便转身问毕达哥拉斯是什么样的人。

毕达哥拉斯说:“我是哲学家(古希腊语,哲学家就是爱智慧的人)。”

勒翁问:“为什么是爱智慧,而不是智慧?”

毕达哥拉斯说:“只有神是智慧的,人最多是爱智慧。就像今天来竞技场的各种各样的人,有的是来做买卖挣钱的,有的是无所事事闲逛的,而最好的人是沉思的观众。如同生活中,不少人为卑微的欲望追求名利,只有哲学家寻求真理。”

全人类都在寻求着真理,因为不管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如何,这一点是不变的。因此东西文化可以相互借鉴。而冯友兰先生先生对学习中国哲学提出的一个建议就是钻研西方哲学,原因在于“中国哲学,没有形式上的系统”。

和中国的哲学家们一样,西方的哲学家开始时也从一些简单的物质入手去解释世界。“哲学始于泰勒斯”,泰勒斯说万物是由水构成的,同是米利都学派的阿纳克西曼德认为是一种抽象的其他物质,阿那克西美尼则说是气。但是到了毕达哥拉斯之后,西方的哲学产生了关键的转变。

孔子和毕达哥拉斯是同时代的人,也是两种不同文化传统的创立者和代表者,从对音乐的不同理解上就可以看出些许东西文化的差异。

有一天,毕达哥拉斯路过一家铁匠铺,听到铁锤打击铁砧的声音,辨听出了四度、五度和八度三种和谐音。他猜想是由于铁锤重量的不同导致了声音的不同,于是通过称量不同铁锤的重量确认了这种关系。

随后,他又在竖琴上做进一步试验。根据不同长度弦的振动,发现了弦的长短与和谐音的关系。证明音乐中蕴藏着数的奥秘,竖琴之所以能发出悦耳的音调,是因为合乎一定数的关系。他甚至认为灵魂就是一种和谐。

毕达哥拉斯比任何人更早把一种看来好像是质的现象——声音的和谐——量化,从而率先建立了日后成为西方音乐基础的数学学说。数学的重要意义就在于它可以把世界看作是不同的排列组合,可以系统地对世界做出解释,可以把物质再往分子、原子一一解剖下去。由此,西方的哲学发展到后来总是逻辑严密,推理清晰,分类合理,体系由此而成。

而孔子不会去关注声音产生的原因,去探究物理学。他所看重的是音乐的教化功能。

孔子听了《周南》《召南》后赞叹道:“美哉!始基之矣。犹未也,然勤而不怨矣。”

他从二南中反映的民情看到了周代教化的基础,那就是民心勤劳而不埋怨。

听了《小雅》后,孔子又评论道:“美哉!思而不贰,怨而不言,其周德之衰乎?犹有先王之遗民焉。”

孔子认为音乐中所表现的是百姓虽然有忧心,但是并没有背叛之意,有怨言但不直接吐露,这是因为周德虽衰,但是先王遗民还在,因此教化依然存在。

从这里可以亦可看出孔子的论述只是只言片语,而且不从逻辑出发;比他稍早的老子谈起哲学则是玄而又玄,虽然其中蕴含着精辟的辩证法思想,却并没有做有条理的论述。其后的庄子和韩非子则更多地用比喻和寓言来说服他人,因此,中国的哲学并没有建立“系统”的理念,而这正是我们要向西方学习的。

冯友兰先生先生基此提出了四条建议:第一,精读一部系统整饬而内容完备的形式逻辑;第二,须精读一部系统整饬而内容完备的哲学哲论;第三,须精读三部系统整饬而内容完备的哲学专论:一形上学,二人生论,三认识论;第四,须精读一部系统整饬而内容完备的西洋哲学史。期待后学能够从中受益。

文化拾遗

黑格尔:德国哲学家,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创立欧洲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并极大地发展了辩证法。他的辩证发展经历了逻辑、自然、精神三个阶段。他的哲学是对三个阶段的描述,因而相应地由逻辑学、自然哲学和精神哲学三个部分组成。黑格尔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来源之一。

博闻强识,网罗历史

牛顿说,如果说我能比前人取得更高的成就,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如果没有前人所积累下来的点点滴滴经验和知识,再创造就成了无源之水,无图之木,徒然搁在空中的花园。

要钻研中国传统文化,从西方文化那里学得了分条析缕的方法依然是远远不够的。如同要建造高楼大厦,仅仅知道如何才能把它设计得布局合理宜人居住,却没有适合于本地人的审美观,没有建筑的材料,不知道如何辨别材料的优劣,怎么可能创造出令人满意的房子呢?因此,冯友兰先生先生把“搜集哲学史料”摆在第二的位置。他还把史料分为了三种:原料、副料和旁料。

原料最是原汁原味,它指的是纯粹的哲学著作,“中国历代哲人自己之著作”,如朱熹的《语录》,董仲舒的《春秋繁露》等等。对这些史料,冯先生提出了四道搜集的手续:一是全部浏览,把哲学著作通通粗看一遍,这样心中就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第二层是严格遴选,按照一定的中心思想去找寻相关的材料,以此作证,去粗取精;第三层是考辩真伪,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传承,其中不免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就算有很多不错的著作,也难以令人完全置信。如同现在一样,为了增加著作的名气,有很多托名之作,如李贽的名气很大,他对《水浒传》做了点评后,当时又有很多《水浒》的版本借他的名以刊行;还有一些是后人借前人之名的伪作,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对很多著作的真伪提出了质疑。《大乘止观法门》,题的是慧思作,实则不然。如果不能弄清,冯先生说,“则便有紊乱进化系统,颠倒事实是非之危险”。最后一层是整理会通,进行文字上的校勘注释和思想上的提纲挈领,这也是水到渠成。

副料指的是别人所作的有关中国历代哲人及其哲学之著作。如《周易》、《老子》等著作或者年代久远,或者本就玄妙难解,所以后人会对其进行注释和解释,有些注释会一注再注。这些著作不仅有助于对原著的理解,而且对保存史料也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很多著作原书因各种原因已经佚失,如战乱,如焚书坑儒,如火烧藏书楼,只能从后所做的文献中找到那些文字。冯友兰先生先生就说,黄宗羲的《明儒学案》,全祖望的《宋元学案》等史料“有补助原料不足之功用;如果一哲人的原著散佚,便可引用此类哲学史料,补其缺憾。”

最后提到的旁料,冯先生自称是“杜撰”的。旁料指的其实就是除了原料和副料等正面哲学史料之外可参考的文献,取旁征博引之义,故曰“旁料”,最主要的就是中国历代的正史和野史。哲学本来就是流动于人类历史中的思潮,不可能离开社会生活。这些文献涉及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于扩充学习者的见识,对掌握哲学的传承关系等等有着重要的作用。冯友兰先生先生说:在这些“史”中,我们可以见这人的时代背景,及这人的品性身世。哲人的哲学,是这人的品行之表演,是哲人的时代背景之反映。

这三种料滋味各异,地位也有所不同,这从它们与“哲学”关系的远近就可以看出。原料是主食,填饱肚子由它当先;副料是油盐,加了这些才是一道完整的菜;旁料就是依据各人口味可增加的葱花或胡椒粉之类的,让这道菜更加得色香味俱全。如果能把这些料运用得得心应手,必然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烹调师,在中国文化中自在遨游。

文化拾遗

《中国小说史略》:鲁迅先生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能够将各种类型的小说及其发展放在当时社会各种条件下进行考察,所以具有较高的科学性。郭沫若把它和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并称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双璧”。

注疏:对前人的文章做注解称为“注”,对注解再做注释称为“疏”。

分期别派看”迹团”

中国的山水画中,往往寥寥数笔就能勾勒出五岳之貌,以此展现中华大地的锦绣河山。迹团这个由梁启超先生所创的词想要表达的也当是这个意思。迹团,是“事迹迹团”的简称,表示的是整个的“哲学在中国实际发展之事迹”中之一小段事迹。有关中国哲学的事迹太多,就如同中国大小峰峦无数一样,要想领略江山多娇,唯有将最为显著的提出来才好。

梁启超说:史迹本为不可分的,不可断的,但有时非断之分之则研究无所得施;故当如治天体学者画出某度某星座,如治地理学者画出某高原某平原某流域,凡以为研究之方便而已。这段话讲得极为真诚,中国的山河如此众多,描绘到地图上的也不过是几个而已。虽不能以偏概全,但是祖国的大致风貌却由此可见。至于如何划分迹团,冯友兰先生先生也提出了三个方法,即分期、别派、明域。这就是研究中国哲学史的第三个方法。

分期自然是按照时间的推进来划分的,冯友兰先生先生认为分期的标准应当是“哲学思潮起伏的段落”或“历史的类型”。

其次是别派。同一时期的不同哲学家可能门户不同,主张各异。要理清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潮,就要弄明白不同哲学家之间的关系。别派的标准时“师承关系与思想相类”。显而易见,有师承关系的或者思想相类的当属于一派;无师承关系的活着思想不同的则分属两派。师承有关系关系的如程颢、程颐与朱熹,所以有“程朱理学”,有老庄与郭象,所以玄学与道家是一脉,他们的思想也都相类;无师承关系、思想不同的如孔子与老子,很明白。大的流派下还可以再分出小门派,如大江支流一般。儒学发展到宋明时期就有程朱理学和阳明心学之别;两晋时期流行的玄学也是道家的一支而已。

同类推荐
  • 中国人的修养

    中国人的修养

    国学大师蔡元培不仅奠定了中国近代教育思想,而且还撰有关于国人道德修养的丰富著述,为后人提升道德境界、加强内炼修养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典读本。本书编者重拾瑰宝,文白并存,精编细选,结集成书,凝聚了他论述国人修身立德处世的全部精髓,是今天的我们思考社会人生、加强内在修养不可多得的道德范本和践行宝鉴。
  • 拜占庭文明探寻

    拜占庭文明探寻

    本书是一部关于拜占庭帝国历史的史学专著。全书分为帝国兴衰记,国家、领土与人民,宗教、法制与社会文化三大部分,详细介绍了拜占庭帝国的相关历史内容,适合史学爱好者及史学研究者参考学习。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璀璨的中国

    璀璨的中国

    全书介绍了我们伟大的祖国,总共分七章:华夏民族的起源、东方巨龙长城、敦煌岁月、汉诗鉴赏、魏诗鉴赏、唐诗鉴赏、宋词鉴赏。
热门推荐
  •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定三国

    司马昭随父司马懿抗蜀,多有军识。继而逐步取代曹魏家族,专揽国政,后分兵三路伐蜀,成立晋朝,成了司马家族一个新的传奇人物。本书采用通俗历史的写法,梳理司马昭的一生经历。重点表现了司马昭为官为政的智慧:如何平衡与父亲司马懿的关系,如何协调处理司马家族内部的矛盾,如何对抗曹魏家族并逐步取而代之。
  • 驭兽第一妃

    驭兽第一妃

    某男率众来迎“我们成亲吧!”她挑眉“我只会御兽,废物成天才?NO!安溪夏誓把废材装到底!欺负她的自断脚掌,不会成亲!”他化身苍龙“我已成兽,专等你驾驭!”她不屑“我不会驭人兽,要她命的直接挥剑自尽!她身藏神器、统驭万兽归来,只会驭禽兽!”红纱满天,毁她名声的生不如死,一铺千里,他揽她入怀邪魅一笑“你不会刚好,放蛇咬她的反被蛇咬,我来教你!”
  •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一个中国人的激情史

    全诗选取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许多重大或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为吟唱对象,约有数百位人物相继登场,或主或次,或详或略,或独立成篇或相携亮相。约有数百件或政治或经济或军事或文化或科技等各方面重大重要或作者认为有必要叙写的事件纳入其中,共襄情的盛举,共织歌的经纬,共同演绎伟大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沧桑故事。
  • 宫谋:权倾天下

    宫谋:权倾天下

    【完结】后宫,女人无烟的战场,后宫的争斗向来与权力争夺相结合在一起,后宫女人的战争一点都不比男人的争权夺利逊色,甚至更为残忍。她,是一个传奇,从一个卑贱的宫女到母仪天下的皇后,再到掌控大唐江山的幕后操纵者。她,自入宫开始,为了生存,不得不随时准备着一场场阴谋诡计,尔虞我诈......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名人的读书经验

    名人的读书经验

    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荀子的思想可谓独树一帜。它主要继承发扬了儒学“内圣外王”思想中“外王”的一面,主张推行王道于天下,成就富国裕民的功业。这一点与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目的不谋而合,因此,日本企业界许多高层领导人都是荀子思想的忠实拥护者。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求学集

    求学集

    “求学”,既有作者对不懈追求学问的自励,也有对继续求学医院的表达。收入本书的文稿主要是作者于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期间的作品。其时,作者在北京联合大学和北京市人大常委会机关任职。本书主要是对作者这段那时间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记录,或一种既你那,包括论文、调研报告、读书笔记、讲稿等。
  • 重生皇后很嚣张

    重生皇后很嚣张

    前世的云拂晓作为盛宠的贵妃,温柔娴淑,对上皇后恭顺贤良,对下各嫔妃照顾有加。奈何她的隐忍和贤德,并不能让她活的长久。前一刻还姐妹情深,下一刻却至她于死地。人死过一次了,才知道身边有不少贱人,特别是在后宫!重回及笄之年,再次入宫!这一世,她要宠冠后宫、一枝独秀!且看凶残狂霸拽的宠妃逆袭之路。PS:轻风的书友扣扣群:192325793,支持轻风的亲们可以加书友群交流哦!么么哒!
  • 月亮宝石

    月亮宝石

    月亮宝石——印度世代相传的一颗钻石。一个英国军官从印度佛寺掠走了这颗宝石,于是,这颗价值连城的宝石便传到了英国。此后,这颗该诅咒的宝石夺走了许多它的拥有者的生命。令人生畏的印度人若隐若现的身影,紧追着这颗宝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