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91700000020

第20章 学习是充满思想的劳动(1)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学海泛舟】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形成的博大精深,独具风采的教育思想,历久弥香,至今仍有其勃勃的生命力。

在他的《论语》中有许多关于学习真谛的对话,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可能是关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其意思大概就是说,要将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只学习不思考,人就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不能看清楚问题的本真;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流于空想,从而变得更危险。

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意思是说读书而不动脑筋,不思考,完全相信书本上说的,就容易受书的欺罔。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孔子指出:“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他认为,凡事都要用打开感官去自我体验、自我思索。前人的思想固然有很多是珍贵正确的,但也可能有一些不正确的,另外还有一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尚未有解答的,因此如果受到前人的思想的蒙蔽及限制,就难免陷入迷惑之中。

大思想家叔本华对此也有过精辟的见解,他说,我们读书时,是别人在代替我们思想,我们只不过重复他的思想活动的过程而已,犹如儿童启蒙习字时,用笔按照教师以铅笔所写的笔画依样画葫芦一般。我们的思想活动在读书时被免除了一大部分。因此,我们暂不自行思索而拿书来读时,会觉得很轻松,然而在读书时,我们的头脑实际上成为别人思想的运动场了。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读书的人,虽然可借以休养精神,但他的思维能力必将渐次丧失,此犹如时常骑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较差,道理相同。

相反,如果只是苦思冥想而不读书,不通过读书继承前人的知识,就会“殆”,疑惑就会一直存在,用韩愈的话说:“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孔子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难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也就是说,如果苦苦思考还是得不到答案,不如再多学一点现有的知识。正所谓“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可能在学习过程中豁然明朗。否则,固执地想要靠自行思索而不知取法前人,则有可能像误入歧途,导致虚掷精力,甚至走火入魔。

【智慧心语】

康德说:“感性无知性则盲,知性无感性则空。”学与思的关系亦如此——一个人学习而不思考,等于什么也没有学到;只是思考而不学习,那么也没有学到什么。学习和思考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学习和思考又像是船和浆的关系。船没有了浆,它只能停留在原地不能前行,只有浆,没有船,浆也毫无用处,只不过是两块普通的木板而已,所以要想在大海上乘风破浪,必须既有船又有浆,同样,要想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邀游,就必须既要学习又得思考。

学习离不开思考。当年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被苹果重重的砸了一下,之后的他并不认为这事像看上去那样简单,于是牛顿陷入了思考中:苹果为什么会自己落下来?经过反复的思考,反复的试验和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如果当时牛顿发现这个苹果落地的现象后,只是拍拍屁股,自认倒霉的换了地方坐下,不去思考它为什么会落下的话,那么这个世界上也就少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少了一条真理。

思考也离不开学习。还以牛顿为例,牛顿被苹果砸到后想到苹果为什么会自己落下来呢?是不是有一种力吸引它下落呢?如果他只是坐在苹果树下对这些自己提出的疑问反复的想,即使在树下想一辈子,那终究只是一个疑问,一个谜题而已。要想解除疑惑解开谜底还得他不断去获取解决问题的知识,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学习对于思考来说是关键,离开了学习,思考将不能称之为思考,只是空想而已。

两千多年前古人就充分认识到了学习与思考的密切关系,两千多年后的我们这些现代人是不是更得重视前人的教诲呢?让我们牢记住孔子的这句古训,作为鞭策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教条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愈博则思愈远,思之困则学必勤。——王夫之

【学海泛舟】

王夫之,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他学问非常渊博,对天文、历法、数学、地理学等均有研究,尤精于经学、史学、文学。他也非常看重教育的重要性,反对人“生而知之”的观点,主张“学而知之”,并且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学思结合。在《四书训义》中,他说:“致知之途有二:曰学曰思,二者不可偏废,而必相资以为功”,此外,“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而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在他看来,学的优点是“不恃己之聪明”,也就是不怀成见,不自以为是;缺点是“惟先觉而是效”,即盲从而缺乏独立思考。思则正好相反,“不循古人之陈迹,而任吾警悟之灵”。所以学和思可以相互促进,博学是思远的基础,而思考一旦遇到困难,就会更加勤学。正所谓学有益于思,思有功于学,治学必须学思兼顾。具体而言就是,对于前人的思想成果,需要虚心学习,为我所用,而不能凭一己之聪明随意发挥剪裁;但在继承借鉴的过程中,必须加上自己的独立思考,而不能一味盲从,完全照搬,以免失去自己的学术个性。

在学与思的结合中,王夫之尤其重视思的主体作用。他认为读书的目的有二:“辨其大义,以立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也就是说,读书的作用就在于掌握修己治人的精深妙理,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勤于思考,带有思想地去读书,才能明大义、察微言。如果不去思考,读万卷书者也不如不学无术者。王夫之自己读书时,就坚持将“思”贯穿于“学”的始终,总是“以肃然之心临之,一节一目,一字一句,皆引归身心,求合于所志之大者”。在王夫之的思想中,尽管前人所流传下来的知识都是经过千辛万苦的思索,绞尽脑汁而获得的“真理”般的认识,但后来者依然不能就此却步,而要“度之于吾心”,加以反复追问,看古人讲的是否真有道理,还有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智慧心语】

早在孔子就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发展到明清时代,王夫之又进一步丰富了学与思的关系,认为知识积累越是广博,思考就越深远。正所谓“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同理,知识的贫乏,必然导致我们看不到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思考也就不能深入事物的内核。另外,思考上一旦遇到困难,强烈的好奇心就会促使我们积极地储备相关知识,以突破思考的瓶颈。

有人这么认为,不论是通过读书、看报纸、看杂志、上网或其它途径来获取知识,都是将知识像水一样,用木桶将其盛起来。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脑袋里就会装满很多桶“水”,但这些“水”彼此是隔离的,都是盛在各自的桶里。学习就是不断地将“水”盛到大脑里的空“木桶”中,思考则是将大脑中每一个“木桶”里的“水”激活,让激活的“水”相互撞击,洗刷“木桶”,更新每个“木桶”里的“水”。如果固执地只相信自己的思考,不断地思考,那么,每一个“木桶”中的“水”就会渗漏出来,从而在大脑中形成涓涓细流,而“木桶”空空如也。但如果只学习而不思考,那么所学到的知识就会被局限于“木桶”中,长期如此,“水”得不到更新,就将成为“死水”。学与思的融合境界就在于,“木桶”中的“水”渗漏出来,完全冲破“木桶”,在不同的“木桶”间来回流淌,在头脑中形成奔腾不息的大河。

的确,只有这样充满活力的读书过程,才能发挥其内在的价值,才能促进个人心智的成长。当然,要达到两者的完美融合,还需要成人们不厌其烦的教导。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有意识的接受性学习和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主动探索的学习结合起来。因为对幼稚的孩童而言,知识储备尚且浅薄,他们需要从老师那里获得直接的知识,从而为他们的思维发展打下基础。此外,只要有稍许知识基础,他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够引导他们思考万千宇宙现象。因此,教师还要创设启发诱导的环境,为学生留下探索的空间,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一旦学生能在探索中有所发现,经历从“不知”到“知”,从“知之不多”到“知之甚多”的过程,就能因为感受到这种发现与成功的喜悦而保持这种思考状态。家长们则可以在日常生活情境中做到两者的结合。一旦养成习惯,就能成为一种恒久的个性倾向,终生受益。

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样就无法使人得到合理的教育所培养的那种自学能力,反而会使这种能力不断地退步。——斯宾塞

【学海泛舟】

斯宾塞,维多利亚女王时代重要的、杰出的大思想家。他在哲学界、社会学界和教育界都享有盛名,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亚里士多德”。他的《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度风靡欧美,堪称是家庭教育的“圣经”。

在《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他说:“要知道如何教育孩子,首先要知道孩子在什么样的状态下教育最有效。”兴趣是学习和求知最大的动力,这句古老的谚语今天和以后都不会过时。“硬塞知识的办法经常引起人对书籍的厌恶”,这是教育中的王道。就如斯宾塞所说,痛苦的功课使人感到知识讨厌,而愉快的功课会使知识吸引人。那些在恐吓和惩罚中得到知识的人们,日后很可能不继续钻研;而那些以愉快的发现获得知识的人们,不只是因为知识本身是有趣的,而且许多快意和成功的体验将促使他们终身进行自我教育。

斯宾塞在其书中讲述了自己将小斯宾塞培养成人成才的经历。小斯宾塞两岁时,他的亲身父亲出诊时遭遇洪水,再也没有回来,他的母亲把他送给了朋友斯宾塞后也离开了。小斯宾塞是不幸的,但他在斯宾塞的精心教育下,14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后来不但生活幸福、富足,而且还在许多领域里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了一个受人尊敬、热情而富有爱心的人。

但是,斯宾塞却是这样来评价他对小斯宾塞的教育:“我从来都不希望小斯宾塞成为一个天才和神童,但他比所有的神童和天才的成就都大,更重要的是他获得了幸福完美的人生。我认为教育是一项充满快乐而漫长的事业,需要一点耐心和同情心。”

因此,斯宾塞提出,做一个快乐的教育者,让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接受教育、享受快乐。父母和老师作为教育者,应该成为孩子快乐的源泉。学习的过程就像一根细小的芦苇管,如果我们从这头输进去的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会是甘甜的蜜汁。在斯宾塞看来,当一个孩子不快乐时,他的智力和潜能会大大降低。强迫、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好结果。所以,为了孩子在我们营造的环境中更好地成长,多想点办法,尽量多给孩子些许快乐吧!

不过,真正有成效的“快乐教育”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而是一系列完整的教育方法和观念。以斯宾塞反对“死记硬背”、“填鸭式”教学为例,他并不是只破不立,而是提出了很实用的对策。他大力推崇“从简单到复杂,从不准确到准确,从具体到抽象的”策略,即了解和尊重儿童心智发展规律,以使教学符合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和认识能力。斯宾塞认为,只有与儿童思维能力相适应的教学材料和教育方法,才能进入学生的大脑。接下来学生才能对这些知识做有益的加工、创造,他们才能顺利地获得科学知识、发展心智能力。

他的这种方法给我们的启迪就在于: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进入学生的思维,游离在思维之外的知识,对学生而言,都只是负累,甚至会使他们养成被动接受的坏习惯,从而导致思维能力的退化。

【智慧心语】

很多老师家长可能会对“快乐学习”、“快乐教育”不屑一顾,因为中国历来都崇尚“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法,并固执地认为学习是严肃且艰苦的。有人这样揶揄我们如今的学习:“学习之苦犹如咖啡之苦,无法剔除,但人们是为了享受而去喝咖啡,却很少有人是为了享受而来学习。”我们认为最有力量的名言并不是“快乐学习”或“享受生活”,而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种意志和决心只有在自发自愿的情形下,才是对孩子们成长有益的,否则,只会扭曲孩子的个性,消磨孩子的求知热情。

发自内心的喜欢、良好的心理态度才是学习的良师益友。一个人只有在身心愉悦的状态下,思维才能活跃。只有“快乐教育”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求知欲、创造欲和自信心。快乐应该是学习的真谛,是人生的真谛。斯宾塞甚至认为,判断某教育原则和方法是否可行,是否能称之为好,“关键在于它是否在学生中间造成一种愉快的兴奋”。在他看来,“儿童在每个不同年龄所喜欢的智慧活动是对他有益的,不喜欢的就是有害的”。可见,斯宾塞是多么地看重教育中“人”的因素,只有与人合拍的教育,能够引起孩子们美好感受的教育,才能称之为好的教育。任何外在于人本身的教育,都是空虚的、无意义的,甚至是具有破坏性的,因为它可能会使孩子们原本活跃的思维和学习能力退化。

法国文人梭罗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得有意义,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让我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无时不在思考生命的意义,尽管每个人的生命意义不尽相似,但强加于一个人的大脑和思维的东西,无疑就是“非生命”的元素,是我们所力求避免的。因此,给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因感到学习的乐趣而好学,就是给予他们汲取生命精华的能量。

把公立学校转变成为让学生学会思考的“激动人心的地方”,而不是一个让学生只会接受信息的工厂。——黛博拉·梅耶尔

【学海泛舟】

同类推荐
  •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全集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全集

    了解了人性,你就能读懂他人,而读懂了他人,你就能掌控自己的工作、生活,掌控周围的人和事,掌控一切。纵观古今中外,能够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大人物一般都有自己独到的控人之策,制人之道。《你不可不知的人性全集》就是一本了解人性、洞悉人性,从而掌控人性的必备手册。在书中,我们首先带您认识真实的人性,分析人性中的美好与弱点;接下来讲述每个人都应该掌控的人性透视术,帮助您洞悉人性,趋利避害;然后告诉大家人性丛林中必知的生存规则,只有按规则行事才能游刃有余,自在行走;最后通过实战指导,告诉大家如何在求人办事、人脉、职场、生活中了解对手,掌控对方,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 职业精神

    职业精神

    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是:缺乏有职业精神的员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职业精神。工作中,很多员工虽然表面上敬业,但却抱着一种打工的心态,并没有真正和公司融为一体,他们从根本上缺乏一种职业精神,始终徘徊在真正的职业化之外,没有真正认识到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曾国藩大智慧

    曾国藩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曾国藩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曾国藩的大智慧了然于胸。
  • 王者归来:揭开普京密档

    王者归来:揭开普京密档

    2012王者归来,普粉必读。来自俄罗斯一线材料,资深俄文翻译,留学俄罗斯多年,全面揭秘普京的心路历程,关于成长,关于生活,关于爱情,关于个性,最有料的内容丝丝入扣解读谜一样的普京,读懂全球最具魅力的天枰座铁腕男人。
  • 每天给心灵来一次瑜伽

    每天给心灵来一次瑜伽

    破解你在人生旅途中的迷茫,抚慰你在喧嚣世界中的伤痛。每天一句提醒,生活将常常峰回路转,多了一份通达;每天一点智慧,人生将处处得失自如,多了一份坦荡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风定江山

    风定江山

    并同行江湖间!一次江湖行,一段倾城恋,一场兄弟情!一场又一场的刺杀,是什么人指使?爱恨交织的几个女子,却相遇在江湖,谁能陪伴一生!对敌者,杀无赦!即使千万人,也不留一个祸根!局中局,迷里迷!既是布局者,两个不属于江湖的人,也是别人手里的棋子!血与泪汇江湖,刀和剑成武林!在血泪刀剑中本欲随风,却无奈逃不出万丈红尘!
  • 探索世界:寻访历史宝藏

    探索世界:寻访历史宝藏

    久很久以前,地球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帝国:这里的人民相貌普遍十分俊美,他们不需要劳作就可以过上惬意富足的生活,甚至那个时期还出现了充满传奇色彩的“美人鱼”“机器人”……然而,就在公元前一万六千年的某一天,这个近乎完美的帝国在一夜之间消失了……
  • 本草纲目花草养颜经

    本草纲目花草养颜经

    自古人们就习惯用花来形容女人的美丽,每个女人也都梦想如花般娇艳。在古代,没有任何的化学方剂,女人养颜之材全部源于天然之物,花草是用得最多的美容材料,历代医家为女人创造了许多美肤养颜的天然本草配方。桃花、红花、芦荟、玫瑰花等被制成香粉、面脂、沐浴香汤等美容用品,用来对付色斑、皮肤粗糙、肤色暗沉、皱纹等各种美容难题。本书集结了历代医家的花草美容养颜妙方,无需担心化学物质对身体的伤害,轻松拥有健康美丽。
  • 玉米玫瑰

    玉米玫瑰

    发现新事物新感觉是好的,似乎觉得在旧的事情上又有了一点新的意思更是深厚的甜蜜。
  • 死亡简史

    死亡简史

    本书是以死亡为主题的著述,它从战争、宗教、政治、自然灾害、疾病等各个方面,对东西方死亡现象作深入的思考,帮助人民理解死亡,坦然面对和接受死亡,只有这样人们才能积极的地生活,享受生命的过程。
  • 天寂轮回

    天寂轮回

    一个追寻双亲的少年,一个玩世不恭的少女,笑看沧桑主沉浮。一枚涵盖六界迷雾的铜令,是那命中注定的邂逅!且看少年如何手拨迷雾,曾经为神今为庶,寂灭轮回!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红楼劫

    红楼劫

    在神瑛侍者下凡后,绛珠看着俊美无匹的侍者跌落凡尘,若有所思。原来绛珠正因未能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又喜侍者忠诚、神武、英俊,心中一股缠绵不尽之意郁结难消,今见众神让神瑛侍者为她的副官,并下凡历劫,就决定修成一个女体随神瑛侍者下凡历劫,并要以泪报恩。那灌愁海水已被绛珠练为护体白龙,现见绛珠要下界历劫,就也求着下界去护着绛珠。那五味真火魔君见主子绛珠要下界,就向娲皇说明要随主下界的心意。那惹祸的玩石,被娲皇氏勒令其在大荒山反省思过,娲皇氏怕它再次逃出惹祸,就拔下头上金钗将玩石镇压在无稽崖青埂峰下。如今它见这么多人都要下世历劫,就千方百计的求了茫茫大士为它向娲皇氏求情,也要去下界经历一番。见它要下凡去,那金钗也求了娲皇氏要下凡一历。不想在大荒山还有条大蟒,早就垂涎生命之宝绛珠,一直伺机想占为已有,现见绛珠化而为女体是如此的绝美,更起了好色贪淫之心,也求着娲皇氏要下凡一游。也不知人间因这一干人的下凡又会生出多少古今少有之故事。
  • 让感觉跟着跑

    让感觉跟着跑

    一杯清茶,一缕光线,一本好书……轻轻抚慰,阅读是一种生命的享受。智慧、美丽、梦幻、快乐……慢慢品味,人生永远在书香里跳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