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7100000018

第18章 北大送给你的"自我完善"指南(2)

在父亲的教育下,张岱年从小便会在睡觉前,熄灯沉思几个小时,渐渐养成了细致思考的习惯。尤其是对自己的了解,张岱年可以说是十分明晰。

在他年轻的时候,兄长张申府是五四时期的风云人物,在政治方面很有建树,张申府引领了张岱年,希望张岱年能在文化、政治层面上吸取更多的经验。不过,张岱年明确自己的钟爱,他明白,自己喜欢哲学,善于思考的他有"思天地万物之本原"的能力。因此,他从少年时代开始便迈进了哲学殿堂。

192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平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虽然学的是教育系,不过张岱年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喜好和特长,在读书的时候,他一边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一边埋头苦学和哲学相关的书籍。在大学期间,他研读了英国新实在论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以及西方哲学等,在张申府的引导下,张岱年吸收了兄长"列宁、罗素和孔子,三流合一"的主张,提出了"文化综合创新"说。

张岱年"文化综合创新"论的提出,对中国哲学实现古今转变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到了北大任教之后,他继续发扬自己善于思考的特点,将自己对哲学思维的体悟传授给北大学子。他认为,中国哲学长于体悟和短语逻辑分析,重观察而忽略了论证,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引入英国实在论哲学,用其逻辑分析上的优势,弥补中国哲学的短板,就能进一步优化中国现代哲学体系。

为此,他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将唯物论哲学和中国古代哲学有机集合起来,建立了自己的具有综合性的哲学体系,成为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创立自己体系的哲学家。

其实,张岱年年轻的时候和所有中国哲学家一样,是善于思考,重在体悟的。但是,正因为他对哲学有着难以取代的执着和坚持,他便在深入思考的传统基础上,发扬自己与时俱进的优势,主张知行合一,让思想理论和生活实践融为一体,用毕生的努力坚持走这样一条道路,最终成为了哲学领域的大师。他编写的《中国哲学大纲》,以中国本土哲学为经,以现代思维发展为纬,成为了中国近代哲学的创新先例。

正如我们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一样,仅仅专注于一门专业,擅长某一个领域,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懂得将自己的优势发扬光大,不断强化,在前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良,才能让自己的特长更加突出。

要明白,有优势而不懂得扬长避短,就和完全没有优势差不多。所以,我们要想在人生赛跑中不落后,就要懂得挖掘自身的优势,塑造自己的"不可取代性"。

北大行动指南:

1.选要选得好,还要选得对

人生中,每一个选择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你有什么样的选择,就会进入什么样的生涯、成就什么样的人生。你今天的现状可能是你十年前选择的结果,而你今天的选择也将决定你十年后的人生状况。总而言之,选择什么样的方向,你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空间。

因此,我们面对人生的选择,尤其是涉及个人专业发展领域的层面,不仅要选得好,还要选得对。何为"选得好"?用最直接的话说,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在大三大四阶段就开始复习公务员考试,因为他们希望得到公务员的"铁饭碗",这是一种对好职业、好生活的选择;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当公务员,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拥有这个"铁饭碗"。选择了做工精细、质量上乘的衣服,不代表就合身。

所以,在选择的时候,我们不能一味地看着前途和收入,我们还得看看自己的喜好和特长。职业就如衣服,再好的面料,不合身也是徒然的,与此相比,我们何不找一件合身的衣服来穿呢?

2.边走边修正,选择不等于签了"生死状"

"选择"对于我们个人来讲,是一个漫长而连续的过程,我们会在漫长的人生中面对不同的选择,并非一个选择一定要蛮干到底才是成功。在起步之初或者遭遇困境的时候,个人的选择余地非常狭小,并不能完全自主地做出决定,很多时候只能一条大道边走边看。但是,当在职场上累积到一定的经验之后,我们的人际关系会广一点,经验丰富一点,技能方面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这时,你就会发现,在人生的路上会不时出现一些分岔口,给你重新选择的机会。

北大思考题:

数学系的课堂上,教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什么东西在倒立之后会增加它的一半?

数学系的学生都知道,那就是数字"6"。

教授为啥要这么问呢?

他是希望大家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只要善于发挥,换个角度看自己,你的价值就能翻倍。

人生剧本由你写,演好每一个角色

北大箴言:

在时间中做了长长旅行的人,正如犁过无数次冬天荒地的农夫,即在到处是青青之痕了的春天,也不能对大地唤起一个繁荣的感觉。

--何其芳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不管你的特长是什么,只要你在这个领域确实学有所成,就一定能利用你在这个领域的知识成就一番事业。尤其是在经历过人生长跑以后,原来所学的专业热门也好,冷门也罢,都会遭到不同程度的冷暖浮沉。为此,我们更加应该秉持自己的独特优势,保持自己的特色。

因为,人生如戏,我们的生命就像是一部剧本,不过,撰写这个剧本的人,正是我们自己,要当好每一场戏的编剧,演好每一个角色,是不容易的。从编写到演绎,我们都需要深思熟虑、认真琢磨,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桥段,扮演好适合自己的角色,还得让每一幕都有血有肉、有骨有架。

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不甘心,永远追求更好,其次还需要细心、认真、踏实地钻研好一个个适合我们的人物角色。

何其芳是北大哲学系毕业的"汉园三诗人"之一,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及著名的言情写手,更加是《红楼梦》研究的忠实拥趸。

说起何其芳,大家或许会想到很多,很多人会觉得何其芳是一位文学大师,他的一部散文集《画梦录》惊醒多少人的觉悟,他的一部诗集《预言》诉说着多少震撼人心。不过,单纯从学术成就上看何其芳,还不是很全面,在很多老同志的眼中,何其芳就是一个"固执己见"、爱书如命的"老书虫"。

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何其芳的一生,不过是努力将自己的角色演绎好罢了。

从个人生活上看,何其芳的角色是一个"老书虫",按照他自己的说法就是:"一生难改嗜书癖,百事无成徒赋诗""喜看图书陈四壁,早知粪土古诸侯",即使"大泽名山空入梦",也要"薄衣菲食为收书"。

这说得一点都不为过,何其芳不是说说就罢了,他是实打实地将自己爱书的性格发挥到了极致。那时候,何其芳住在东单,距离王府井不远,当时王府井的旧书店很多,每到周末,何其芳就会逛旧书店,临近天黑的时候,总会拉着一大平板车的旧书回家。

何其芳此时是文学所所长,他除了给自己买书,还会给文学所采购各种各样的民间书籍。由于何其芳买书的次数和数量都多,所以他用车搬书的事件便成为文学所里的美谈。文学所里面的老学者们嘴皮上笑话何其芳,其实,内心里却钦佩何其芳这种爱书如命,一天不看书,浑身不舒服的求学态度。

除了对书的执着,何其芳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也将应扮演的角色演绎得非常到位,他将自己的坚持和客观判断发挥得淋漓尽致。有一次,文学所开主题会议,这是一次别开生面的会议,不是几个人围坐在一起开会那么简单。事情发生在1961年,那是文学所第一次以"所"的规模展开民间文学主题学术会议。由于新中国成立12年,当时全中国整体左倾,也就是极端推崇劳动人民的年代。对此,在"交流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史写作经验"的主题下,不少文学所的老同志闻到了政治风向,纷纷推崇以民间文学作为中国文学史主导地位的立场。可以说,在当时,谁反对这个立场,就很可能会被质疑是违反"劳动人民立场"。

当时何其芳是所长,自然要由他做总结。不过他的总结稿是事先写好了的,说实在的,当时会议上过度左倾的后果是他所始料不及的。他在会上没有立即表态,也没有做会议总结。相反,他听取大家意见后,连夜修改了自己的总结报告。

大家一定以为他是跟随左风,调整了总结吧?不对,作为文学所所长,作为中国学术界的文化人,他首先是一名学术研究者,他坚持演绎好自己的角色。因此,他没有跟风,在认真听取报告后,针对其他同志提出的要点,他一一细致分析,最终针对会议上提出的内容,逐个地提出了"反对"的原因。何其芳认为,政治风向是一回事,但是,对于中国民间文学发展而言,何其芳必须要坚守的一个观念是:什么是对文学发展有利的;而非什么是最对政府领导层口味的。因此,他不随波逐流,以一位仙风傲骨的文人角色,反对民间文学主体论,坚持以古典文化为主导,希望借此将中国文学推向一个更高层次的领域。

为此,何其芳在文学所老一辈的心目中落下了"固执己见,不顾后果"的形象。但是何其芳始终坚守自己的角色,坚守自己的立场。

人生就是这样,每个人都在不同的环境下演绎着不同的角色,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高低之别,关键是我们要基于自身立场去演好,时刻以自己的坚持为尺度,评价自己的所作所为,判断自己的思想行为,要懂得坚守,也要懂得争取。

同类推荐
  • 点燃生命的火炬

    点燃生命的火炬

    点燃你生命中的火炬,对于生活中那些习惯抱怨的人,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吧。人们常会对他避而远之;在工作中也很少有人会因为坏脾气以及抱怨、嘲弄等消极负面的情绪而获得奖励和晋升
  • 总统书架:美国总统推荐的读书计划

    总统书架:美国总统推荐的读书计划

    美国历届总统最为推崇的案头藏书。你可以没看过这些书,但一定要警惕看过这些书的人美国五届总统共同推荐的励志奇书除《圣经》之外,对奥巴马影响最大的人生智慧。
  • 成大事者必知的100个人生哲理

    成大事者必知的100个人生哲理

    本书主要引用名人成功的故事,来为在成功路上努力奋斗却遭受挫折而失意的人们鼓舞士气、指引方向。它告诉我们大家:要成为成大事者,需要具备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要主动培养自己成大事的良好习惯、健康的心态、全方位的优点和优质的品行,懂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深刻道理,并且善用人才为自己冲锋陷阵,同时深谙处世之道,打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网……这些都成为成大事者必备的成功要素。而众多的成功者也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为大家阐述了成功的哲理,祛除人们心中的杂念和疑虑;使失意者重整旗鼓,帮助他们找对成功的方向,从而用不懈的努力来换取成功。
  •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

    高考志愿填报诀窍:考生和家长必须知道的100个真相

    身为高校教师,这些年我一直在做高考志愿填报的研究工作,接受过全国各地无数考生和家长的咨询。每年9月,当高考尘埃落定,我的邮箱和手机里会存满考生和家长的问候。我从中分享过他们的欢愉,也分担过他们的懊悔。而这一切,几乎都和当初选填志愿有关。那张小小的“志愿表”上,承载了太多的冒险和侥幸,也承载了太多的幸福和痛苦。你轻轻一点,就可能成功,成功得令人羡慕;也可能失败,失败得一塌糊涂。有的人迷信“平行志愿”,录取时才发现里面有陷阱;有的人对专业的理解望名生义,入校后才发现是南辕北辙;有的人被“专业大类录取”。
  • 擦去心灵的尘土

    擦去心灵的尘土

    本书教育人们怎么在各种环境中面对各种不同的情况时,应该拥有怎样的正确心态,并且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热门推荐
  • 老狐狸生意心经(大全集)

    老狐狸生意心经(大全集)

    应需而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绍了能招财滚滚的生意心经,引导你领悟做生意赚大钱的真谛。世上有没有一个妇孺皆知的东西呢?有!那就是“钱”!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为财死”等说法。英国人“为了金钱而侍奉上帝的人,为了更多的钱也会给魔鬼卖力”的名言.也折射出钱之于人的重要性。在这个商品流通的时代,钱更是物质财富的堆积,是人们的生存之本、立世之基。
  •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孔子执着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农民们(下)(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农民们(下)(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斗破后传

    斗破后传

    通道的那边是什么?斗帝还是颠峰强者么?萧炎过去又将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万年前斗气大陆上的强者究竟去了哪里?萧炎来到斗气大陆真的是偶然么?一切谜团,让我为您揭开!再续斗破之辉煌!
  • 逆天神话:至尊魔法师

    逆天神话:至尊魔法师

    这不公的命运就要让我低头么?哼,既然无法逃避,那就来吧,就用这炽烈的火焰焚出一条属于我的强者之路,成就魔法的至尊,苍天力阻,我也要逆天而行!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种田种出幸福来

    种田种出幸福来

    楼梦汐,一边看着自己喜欢的随身空间文,一边做梦;没有想到惊喜就这样出现了,而且还不是一个,想要知道緈諨是怎样种出来的,就进来看看吧。
  • 中堂大人早上好

    中堂大人早上好

    佟婉柔以嫡女之身嫁给了富察家的庶子,日子就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幸好,她嫁的这个庶子,是个绝顶出息的。爱情原来就是如此的简单。
  • 心灵瑜伽

    心灵瑜伽

    本书引用了大量经典的、充满智慧的故事,所阐述的道理深入浅出,且文笔优美感人,让人读来在直觉了悟的智慧启发之余,也品味了一份丰厚的精神和文化大餐。
  • 红楼梦(最爱读国学书系)

    红楼梦(最爱读国学书系)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他们各自具有自己独特而鲜明的个性特征,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远放射着奇光异彩。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红楼梦》反映的思想倾向来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社会统治思想即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社会道德观念等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理想和主张。这些理想和主张正是当时正在滋长的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素的曲折反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