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600000009

第9章 远近高低看历史 (1)

第三章 远近高低看历史 (1)

鲁迅曾说,一本《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历史,同样会有不同的收获。从政治的角度看来是失败,但是从学术的角度兴许又是成功;从小处看是进步,从大处看又是倒退。如此看历史,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

一 历史是不能分割的整体

通史,打通历史的主脉

一九六一年,钱穆应香港一个学术机构的邀请,前去讲解历史研究的方法。这时的钱穆已经离开内地十二载,他在香港成立新亚书院,并获得香港政府的嘉奖,被推为国史研究的权威。在钱穆开讲历史研究方法的之前,他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何要研究中国史?

钱穆对此的回答是:“中国人当知道些中国史”。中国史讲的中国人的本原和来历,我们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了中国人,知道了中国人的真实性与可能性,特异性与优良性。我们也可以说,知道了中国史才算知道了我们自己。譬如认识一位朋友,不能单在他的高矮胖瘦上去认识,还该知道一些他以往的历史,如姓名、籍贯、学历、性情、才干等,才算是知道认识了这个朋友。我们不仅要认识我们的以往,还要认识我们的将来。若非研究历史,这些都无从知晓。

“中国人当知道些中国史”,这个观点钱穆很早便在他的《国史大纲》前言中提到过。如何知道中国四千年的历史呢?钱穆提出了三种方法。

一是由上而下,从古到今,按照时代先后来作通体的研究。学习需要有一个起点,由此达彼,学习历史亦然。“例如这讲台上有茶杯,我知道它是茶杯,同时即知道旁的东西非茶杯。我虽未知此许多东西是何物,但起码已知道了它决不是一茶杯。”如果读了《左传》,明白了春秋时代是怎么回事,再读战国史时,就能明白战国与春秋的不同。一般学历史者,都是从古到今,从先而后地顺次读下来,但“一部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几乎所有的历史典籍都可以作为历史材料来读,这样的学习方法需要花大功夫。

另一种研究历史的途径,就是自下溯上,自今到古,由现代逆追到古代去。这也就是从现在生活的任何一方面开始,无论是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学术思想的,循序上推,寻根究底研究,例如我们今天的国家地理疆域,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历代往上查找,最后可以找到中华文化的发祥地,以及历史上周围各区域的归属问题。

还有一种比较灵活的研究历史的途径,就是依照自己的兴趣,以作为研究历史的肇端。例如听人谈到宋史,说起王安石变法与司马光反对新法,忽然引起兴趣,便不妨从此一处起,来学习宋史。从这里能有所体悟,欲罢不能,便延伸到其他处去,慢慢了解到整个宋代的历史。最后愈推愈远。比如受了某一师友的影响,或偶然读到一本新书,而得了某一项启示,因而引起了研究历史的兴趣和动机,也尽从此入手。汉武帝、曹操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但我们不能只知道一个是红面,一个是黑面,要能从容不迫,沉潜深入,渐渐能穷源竟委,鞭辟入里。

现在有很多人对日本的电视剧和动漫都很感兴趣,因此开始自学日语,也逐渐去了解日本战国的历史。这本是很好的现象。但是如果我们只读《德川家康》,或者只看一部《德川三代将军》,不了解整个日本战国的局势,不知道日本战国之前的政治,也不了解德川幕府最后的终结,就不能真正地了解这一段历史。

因此在钱穆看来,从兴趣入手,由点及面的研究并不是最理想的历史研究方法,这样学习,会使你走到许多狭窄肤浅短视的路上去。

因此,即使我们要根据当前问题来推究,也得首先将此问题暂放一边,平心静气,仍从历史本身的通体来作研究,如此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到原有的问题。我们应该明白,从研究历史用心,可以解决问题。若仅从解决某些问题上用心,却不一定能了解历史。这等于说,明体可以达用,而求用心切,却不一定能明体。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研究历史,仍不如从头到尾作通体的研究。首先便是通史,略知通史大体,再深入分着时期去研究一部断代史。对一部断代史有研究,再回头来接着重治通史,又继而再另研究断代。如此循环不息地研究下去,才是可远可大,明白历史上的时代之变,才能贯通上下古今,而获得历史的大全。

自清代咸同中兴至新中国成立,蒋移至台湾,一部中国近现代史上,曾有多次的变动,每一次变动也曾引起人们的鼓舞向往,以为中国有希望了。“但事实上,却是每况愈下,愈变愈坏。”这些变化究竟自何处来?又要向何处去?为什么总是变不好?这是中国现代史上一大问题,只有具备大见识,才能解答这样的问题。如果不先精熟这一部现代史,不了解中国历来的政治格局,而妄生揣测、空下断语,这样的批评是不能负责任的。只有先从通史入手,对现实的种种评价才不致肤浅荒谬。

钱穆本身是一个熟读中国通史的人,这一点和当时很多新学派的学者不同。有的人对中国历史所知甚少,但却大肆批评中国古代的封建愚昧,这在钱穆看来,是没有根据的,也是没有价值的。因此可以说无论研究历史最后的落脚点在哪里,通史都是基本的起点。

历史注脚;

通史

所谓通史,就是连贯记叙各个时代史实的史书,与断代史不同。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军事、文化、艺术等,都要提到;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代,历时三千多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通史。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著名的通史。这两本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有份量的史书之一,是历史爱好者首选的入门读物。

如何遴选通史读本

通史首先要求叙述的内容广泛,军事、文化、艺术等也要囊括其中;其次要求在叙述中体现历史发展脉络或贯穿其中线索,给人一种整体的认识。市面上很多《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往往都做到了第一点,而要做到第二点是比较困难的,需要著者的才华、积淀和理论素养。因此推荐历史爱好者在选择通史读本的时候,注意作者本身的学术功底。

制度,用章法来掩护人心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有其巨大的魄力,可以维持久远而不弊。遂为后世所传袭,此即中国历史传统一种不可推翻的力量与价值之具体表现。”钱穆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时,最反感时人用“封建”二字将历史一笔带过,他最愿意仔细好好地讲清楚的,便是中国历代的政治史。

政治不同于政事。如秦始皇统一,汉高祖得天下,以及其他一切内政、外交、军事等,都属于政事,归入通史范围。而政治重要在制度,属于专门史。一个国家,必有它立国的规模与传世共守的制度。这些制度,相互间成一系统,形成一个朝代的政治框架,这一个朝代的种种活动,都在这个框架之内进行。

中国专讲政治制度的书,有所谓“三通”,即唐代杜佑《通典》、南宋郑樵《通志》与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后人又承续此三通,再扩为九通至十通。二十四史、九通,是中国史书中最大的两种分类结集。

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制度,自古迄今,有其内在的一贯性。其中有因有革,直到今天,还有历史上的传统制度保留着。研究政治史,先要读编年史,再转治断代史,然后再来研究制度方面的通史。

要研究中国的政治制度史,钱穆提出要注意两点:

一是研究制度,不能停留于制度本身,而要从与此制度相关的一切史料来研究。因为制度是针对当时的实际政治而设立运用的,单研究制度本身而不贯通之于当时的史事,便看不出该项制度在当时的实际影响。把科举制放到九品中正的背景下来研究,便可以看出科考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另外,历史上记载的制度,往往只举其标准的一个阶段来作主,其实每一制度永远在变动中,如果认为每一制度是凝滞僵化,一成不变地,也会误解历史。

二是研究制度,必须明白制度背后的思想理论。这一点和西方有所不同。西方历史上的政治思想家,他们未必亲身参预实际政治,往往只凭著书立说来发挥其对于政治上之理想与抱负。如古希腊的柏拉图、近代欧洲的卢梭、孟德斯鸠。但中国自秦以下即为一种士人政府,学者所抱负的多少可在实际政治上施展,也就少有理论书。中国自秦以下历代伟大学人,多半是亲身登上了政治舞台,表现为一个实践的政治家。因此其思想与理论,多已见诸其当时的实际行动措施中,而自不必把他们的理论来另自写作一书。因此一部政治制度史,也是极好的政治思想史的具体材料。

钱穆说,“中国人自古代历史开始,实已表现有一种极大的民族性的天赋能力,即是政治的能力。”就空间讲,能完成而统治如此广大的国土;以时间言,能绵延此一大一统的规模达于几千年之久而不坠,皆因有一种良好的政治为基础。

如中国的赋税制度,全国各地租税全是一律。而且能轻徭薄赋,主张藏富于民。这种赋税制度一旦订立,就容易获得全国人民的诚服。社会便可藉此安定几百年。纵有变坏,经一番乱事之后,这种制度又复活了。朝代更迭不断,经济制度也只有几次大的调整,这种事情我们因为习以为常而不愿意花心思多研究,其实这种传承是很值得研究的。

但和西方历史相比,我们的赋税似乎没有制度,才导致革命。近代的民主政治,一切预算决算都要由民选议会来通过。但是多了解自己以往的历史,中国存在千年还是有道理的,古代的一切并非完全要不得,只想抄袭别人。

要研究中国传统政治,第一步不妨先加以分门别类。如政府组织、地方自治等,一一弄清楚了,然后再汇在一起,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同时,我们研究政治最重要的是能配合现实,坐而言,能起而行。董仲舒、司马光,他们都不单是一书生,都是有抱负而又能身体力行的政治家,他们的观点与当时的国情、国际背景等等,都是要综合考虑的。唐初名相房玄龄、杜如晦等,他们的那一套制度,延续了几百年,即使朝代换了,也并不能完全盖过他们的思想,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政治家的伟大之处。

“从没有半身腰斩,把以往一刀切断,而可获得新生的。”我们要重新创建新历史、新文化,也决不能推翻一切原有的旧历史、旧传统,盲目全部学习他人,其实等于迷失了自己。中国历史自有异于西方之处,如果中国人不能自己创制立法,而一味西化,中国的前途是很可以担忧的。

今天,我们的社会已经意识到对传统的抛弃造成的后果,人们的思想没有了寄托,情感找不到方式宣泄。因此,国学热渐渐升温,人们又开始从以往被我们抛弃的“故纸堆”当中寻求安慰,毕竟,好莱坞的电影不能完全填充我们生活中的缺憾。

所以,钱穆主张今天研究中国政治制度,一面当比较参考西方的政治,但绝对不可以数典忘祖,因为“我们实无此能力来把自己腰斩了而还能生存”。

历史注脚:

正史中的制度史

同类推荐
  •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华夏历史悠久,文物世代传承,鸿殖丰厚,仓促之笔不能尽显中华数千年瑰宝之美。所选文物挂一漏万,每篇文章寥寥千字难以绘出她们的容姿丽质。传世之国宝重器,包含了众多轶闻野史,甄别缕析,稽古钩沉,实非易事。在《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撰写过程中,首先由衷地感激我的同事杜卫民兄长的无私帮助,杜兄博学多识、殚见洽闻,有深厚的文物知识,他为《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文物进行了遴选,并奉献出数篇自己的佳作。
  • 名门骄妃

    名门骄妃

    星二代沈晴穿越了,大抵是上辈子将好运用尽了,这辈子她总缺些运道。成了官宦小姐,可惜家道中落,官爹入狱。有个哥哥,可惜不是一个肚皮爬出来的,厌她入骨。公主嫂嫂倒是嫡亲,可惜是前朝公主。好容易生了一张倾城面皮,可惜本主临死前几刀子毁了,嗯,身段是真不错,可惜是个中看不中用的病秧子……旁人穿越步步莲华,她拼命挣扎,越混越差。从良家女到奴婢再到婢妾。好在,夫主是倾世无双的美男子,外表仙姿秀逸,温润如玉,可惜内里心性如冰,冷如利刃。得,还是甭挣扎了,做个姨娘,有吃有喝,睡睡极品美男,日子也不错。等等,夫...
  •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每天学一点历史常识

    本书包括人物春秋、要事回眸、史迹觅踪、典制与文化、历史典故等。
  • 老陈说鄱阳事

    老陈说鄱阳事

    本书是江西省鄱阳县电视台开播的《老陈说鄱阳事》一档节目的文学结集。在书中作者较完整系统地回顾了鄱阳历史的悠久和鄱阳文化的璀璨。
  •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失落的文明:震撼世界的考古发现(大全集)

    本书在首次全方位、多角度披露人类史前著名古迹遗址的详细考古历程及结果的前提下,又提出了对历史留下的未解之谜的种种推测。毕竟,面对这滔滔不绝的历史长河,原始文明的曙光照亮了整个地球,而我们的困惑又实在太多太多。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人似乎愈来愈感到诸多的未解之谜难以解开,这些古文明的残片有的是自然界留给人类的,有的却是人类社会自己留给后代的,有的所蕴涵的内容已经超出人类现在的解答能力。那么,这些历史残留的遗物,究竟隐含着怎样的谜底?是否有一把我们尚未发现的可以打开它的钥匙?我们的想象是否太苍白?
热门推荐
  • 一口气读完16本成功学经典

    一口气读完16本成功学经典

    本书囊括了全球最有名成功学大师的成功学理念,浓缩了16本成功哲学的思想精华,通过多位成功学大师多角度的视点,全方位的诠释成功,帮助读者尽可能的最快获得成功,解决生活中面临的重大问题。本书专门为都市现代青年人群打造,最符合上班族快餐式的生活、学习节奏。读一本胜过十本。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百弊放言

    百弊放言

    《百弊放言》以民国初期的社会史实为背景,披露了上自官府衙门,下至妓院赌场中各色人等唯利是图、营私舞弊、为非作歹的种种丑恶行径,可谓是广言民国时期的民俗流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听管理学家讲故事

    听管理学家讲故事

    为什么所有外部条件都万事俱备,有人却无法放手去做?为什么有人身无分文,却可以将自己的奇思妙想付诸实践?为什么本以为按部就班就可以高枕无忧,却逐渐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为什么有的事似乎不可能,但管理者一番运筹帷幄竟然马到成功?……该书选用了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阐述了真实世界中关于管理的主要原则,以助你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
  • 闪婚总裁:笙情童话

    闪婚总裁:笙情童话

    她才知,他是新晋的房产大亨本以为是一段无爱的契约婚姻,眼前男人的斯文儒雅,那都是假象;腹黑狡诈才是真相!将她吃得干干净净,她是室内设计师,渣都不剩。婚后在他的无限宠溺中,她渐渐动了心。他就是一匹喂不饱的腹黑狼!
  •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你不可不知的100个平安孕产秘诀

    掌握受孕时机,获取早孕信息。避免有害因素,慎重服用药物。重视孕期营养,保持适度运动。选择分娩方式,促进体形恢复。
  • 忆往述怀

    忆往述怀

    本书收录了季羡林关于人生、治学、生活等方面的文章,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这位学术大家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于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追寻过程,是其结合自己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对于人生和世事的感悟的集大成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