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500000010

第10章 陆王心学,于心灵深处寻觅人性归宿 (2)

第一篇 第四章 陆王心学,于心灵深处寻觅人性归宿 (2)

超然物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比喻置身事外。出自苏轼的《超然台记》:“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懂是非心,推开良知之门

在王阳明眼中,圣人的标准就是有是非之心,知对错是是非之心,明善意也是是非之心。是非之心是万世不变之理,是道德的取向。按王阳明的话说,是我们对外界变化的自然反映。就这点而言,是非之心亦是对外界的衡量判断之心。

牟宗三先生将这种是非之心形容为综合的智慧,因为它不单立脚于去自己的“心中贼”,也落脚于去别人的“心中贼”,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而使“良知”达到自然之教,开风气而成社会准则。

有是非之心,才能爱憎分明;有衡量判断,才能不为外界所惑;分明对错善恶,才知荣辱廉耻,才不会在纷繁复杂的世间丧失基本的为人之道,试想,如果一个连是非心都不具备的人,又如何能有敞亮的人生姿态?

一个小偷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但是始终下不了最后的决心,于是他找到拾得和尚。

听完小偷的一番话,拾得和尚微微一笑,说道:

“你已知所为不妥,看来心中已辨出是非。是非之心人人皆有,有所区别的不过是有人阴天见雨,有人阴天见太阳。阴天见雨是俗人之眼,一如善恶是非,心中全然是明白的,但拨不开心头之雾,阴天见太阳则是慧眼者所为,与万丈红尘中依旧能拨云见日。”

按照佛家所言,每个人都是有佛缘慧心的,所不同的是有人自在自明,而有人需要高人来度。是非之心也是如此,拾得和尚说的“是非之心人人皆有”与孟子说的“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是一个道理。古人生而为人,受父母之教,领圣人之学,现代人又通晓古今,按理说更应该具备“是非之心”,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混淆是非,强词夺理的现实境况。一如故事中的小偷,“心中已有是非之别”,可最终还是“阴天见雨”,拨不开内心的那一层雾,一如《礼记·中庸》所言,我们能“慎思之,明辩之”,却不能“驾行之”。

一个年轻人学艺期满,准备向师父辞行,师父对他说:

“这三年来,你都学到了什么?”

“我学到了一身好功夫。”

听完徒弟的这句话后,师父沉吟片刻,说:“看来你还不能下山,再练一年。”

一年期满,师父再次问了徒弟同样的问题,徒弟的回答是:

“学到了凡事持之以恒,必有所得。”

听闻此言,师父又让徒弟仔修炼一年。一年后,师父又问了相同的问题,这回徒弟的回答是:

“武学之道,重在内养身形,外扬正道。”

“什么是正道?”师父问道。

“正道就是要承担,直面人生。尤其是练武之人,须知善恶有别,是非要分,不恃强凌弱,不可在似是而非里转来转去。”

师父终于露出了笑容,对徒弟说:“好,你可以下山了。”

这个徒弟说的“承担”二字很值得人回味再三,与王阳明所言的“破心中贼”有相似之处。在王阳明看来,所谓“破心中贼”就是去掉心中的恶,发扬人间的善,唯如此,人有是非之心自然也是顺当的事情,从而个人得幸福,推延至社会得安定。这也正如牟宗三先生说的那样:“有是非之心。才能脱离奢易的习气,不负做人的根本。”

儒音凡录

仁义礼智信:“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后称“五常”。这“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拾得和尚:唐代天台山国清寺有个丰干禅师,一天,他在松林漫步,山道旁忽然传来小孩啼哭声音,他寻声一看,原来是一个小孩,衣服虽不整,但相貌奇伟。没有人知道这是谁家的孩子,丰干禅师于是就把这男孩带回寺中,等待人家来认领。因他是丰干禅师捡回来的,所以寺中的僧人都叫他“拾得”。

知行合一,穷途也可出山

生活中有很多显而易见的道理值得我们深思:明知很多东西无需挂念在心,却为何始终放不下?明知有些事做来并不困难,却为何迟迟不肯动手?明知阴雨降至,却为何从不未雨绸缪?在牟宗三先生看来,这无疑是王阳明所讲的“知而无行”的表现,即对于事物有充分的认知。但却没有一个实际的行动将这种认知运用起来。

照王阳明的话说,这世上无非只有两种人,一种人是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完全不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到最后“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正因如此,凡事才必须要讲个“知”字。这个“知”不仅是简单的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更为重要的是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王阳明说的第二种人则恰好相反,满脑子的“苦思冥想”,却“全不肯着实躬行”,这样的人对外在的影响力也是有限的,所以必说一个“行”,唯有“行”,“知”方能有真正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知与行相融合的自觉行为,所以王阳明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

在一部老旧的日本电影里,由高仓健饰演的男主人公因为误杀而在监狱里做了七年牢,临出狱前,他给妻子写了一封信——

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你是否还在等我,如果你还在意我的话,希望在我到家的时候能看到绑在窗户上的黄手帕。

几个月后,这个男人刑满释放。他的神情有些黯然,因为他不知道妻子是否还在等着自己,是否收到了那封信,或许,她早就搬走了。

正当男人这么想的时候,一辆出租车在他面前停了下来,一张熟悉的面孔出现在他的眼前,原来这辆出租车的司机是男人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上了车后,男人的朋友告诉他,他的妻子还住在原来的家里。

在离家几百米的地方,车子停了下来,男人让朋友去看看那块黄手帕是否绑在窗户上。几分钟后,朋友气喘吁吁的跑回来向他喊道:

“在那!黄手绢在窗户上!”

没等朋友把话说完,男人已经迫不及待地往家跑去,在家门口,男人看到了面带恬静微笑的妻子。当男人问妻子为什么会一直等着自己的时候,妻子告诉他:

“这是我们早就说好的,谁也不能抛下谁。”

在这则温馨而浪漫的故事里,男人和他的妻子实际上都遵守了自己的诺言,做到了“知”与“行”的统一。这种“知行合一”发端于他们对彼此的承诺,谁也不能抛下谁——这就是王阳明讲的“知的本体”,即一种道德感的表现,是“真知”。正如他跟学生讲的一段话:现在的人们知道对长辈要孝顺,对晚辈要爱护,这不是一种外在的约束,而是自发的道德,但实际上,真正这样去做的人却少之又少。

在王阳明看来,这种“知”就是假道学。他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就像故事中的男子和他的妻子一样,这应该是最简单的知行合一的体现,但是放眼当下,或许我们又不得不发出与王阳明同样的感叹,正像牟宗三先生哀叹的那样:真生命越发稀少了。

有个人,年纪轻轻就读了很多书,在十里八乡是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人们有什么不懂的事情都会上门来请教。这个年轻人尤其喜欢看古书,嘴里总是挂着圣人之言,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天,年轻人来到集市准备买一些生活用品,集市上的人多与他相熟。年轻人买完东西后,和一个来熟人聊起天来,青年人说起话来慢条斯理,声音也很轻,不喜欢在自己说话的时候别人打断自己,以显示其高人一等的涵养。但是在聊天过程中,这个读了很多书的年轻人却时时打断对方的话,纠正对方话里的意思,这让对方很是尴尬,没聊多久,对方借故离去。

这个年轻人与其说满腹经纶,不如说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更为确切,牟宗三先生曾经在一次演讲中谈到过这种现象,他用了一个朴素但又形象的比喻——跨进门槛时像喜鹊一样欢叫,出了门槛却又像蜗牛一样缓行,甚至走一步似乎都不情不愿,说的就是像这个年轻人一样的人。

实际上,“知”并非难事,无论是圣人说的孝悌仁义,还是当今社会提倡的知荣辱,共和谐,都可以让我们轻而易举的获取“知”的养分,也正如此,“行”的意义才显得更为重要。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一如王阳明所言:自觉地行,也是一种可贵的知。

儒音凡录

高仓健:日本著名性格演员,生于1931年2月16日。兄妹共四人,一兄二妹,高仓健排行第二。出演过近二百部电影。其中最为中国观众所熟知的是《追捕》里的杜丘一角。曾刮起过一阵“风衣竖领”的风潮。

同类推荐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读佛即是拜佛:真实的唐僧

    唐僧玄奘,年少时跟随兄长出家,于藏经楼专职抄写佛经,过目不忘。28岁时,不顾朝廷禁令,冒死偷渡玉门关,独自一个人踏上漫漫西行取经之路。沙漠中迷路,高山遇雪崩,六次遭强盗,甚至被异教徒当成活人祭品……沿途艰险不断、诱惑不断,玄奘未曾动摇。4年时间,1400多天,玄奘终于穿过西域二十四国,于公元631年到达西行目的地——印度那烂陀寺。此后十余年,玄奘游遍印度,虚心求学,吸取各宗各派之精华。在曲女城辩法大会上,玄奘与大乘佛教斗法、与小乘佛教斗法、与婆罗门教斗法、与各派智者斗法,18天无一人挑战成功,一举成为全印度第一高僧,征服全印度,修得正果。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热门推荐
  • 捣蛋江湖:师傅别跑!

    捣蛋江湖:师傅别跑!

    穿越古代,她就遇到了一个好看到人神共愤出门必须带面具的师傅,一个邪气外露的魔教教主,以及腹黑无比的小王爷!虽说一切不外乎就是见招拆招,但她真的扛不住啊!还有!师傅,你是我的!别想逃!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三嫁冷情君王

    三嫁冷情君王

    今生再遇,他们互不相识。当真相揭晓,她才知道他的深情,是对他金屋深藏的女子,于她,不过是利用而已,当她终于逃离,花三年时间才淡忘心中的伤痛,他却出现:“宫筱婼,你以为,你能逃得掉?”
  • 萌妻在逃:误惹BOSS大人

    萌妻在逃:误惹BOSS大人

    谁说BOSS就该英姿飒爽冷酷无情?他就是这么死皮赖脸,不服你咬他呀!谁说爱一个人就该忽冷忽热?他偏偏要时刻粘着她!只是,老婆不耐烦了,一巴掌将他拍飞“你丫的给老娘滚远点!”某只狐狸卖萌打滚,厚颜无耻“好啊好啊,咱们回房间滚到地老天荒吧?”
  • 飞往天堂里的千纸鹤

    飞往天堂里的千纸鹤

    女人伤心、流泪,但就是不回去,就是不回去。脾气是倔强了点,但是他没来接,自己回去多丢脸啊。快过年了,女人的母亲说,嫁出去的女儿不能在娘家过除夕的,要不你就回去,要不你就离婚,还能怎么样?
  • 做掌控生活的女人

    做掌控生活的女人

    做女人,是需要智慧的。女人的智慧,可以使自己魅力四射,给这个世界带来美丽的风景;女人的智慧,可以使刚强的男人为之折服,拜倒于石榴裙下;女人的智慧,可以给家庭带来温馨,给社会带来和谐;女人的智慧,更可以给自己一个快乐的心境,豁达的襟怀。让我们一起擦亮自己的眼睛看看女人是如何掌控自己的生活的?
  • 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第一傻妃

    第一傻妃

    ◆慕容婧琪:这狗血的人生。一朝睁眼,睿智腹黑的她已重生到十八岁却只有三岁智商的富家傻小姐身上。妹妹心如蛇蝎,父不疼亲不爱,唯有母亲是她的依靠。◆社会太现实,世道太冷血。因自己太强悍,腹黑……一连吞并了好几家大企业。被仇家用最低级也最有效的方法结束了她的生命。◆被心如蛇蝎的亲妹妹推下水后。睁眼,“傻小姐”不傻了。脱胎换般的聪明、睿智、淡定。不仅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还身怀绝世武功。回府后,让所有看不起她,曾经欺负过她的人,拭目以待!◆肩负重任,身不由己。被迫嫁入皇宫为太子妃,人虽在深宫,心却早已随之离去,留下的只是躯壳一副。深宫中,你敬我一分,我礼让三分,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千倍奉还。看她是如何化险为夷,修理了嚣张的皇后。如何让皇太子刮目相看,再狠狠地甩开他,奉旨休了他,然后一个漂亮的转身离开了皇宫。◆第一美男为她易容成丑将军,为她放下尊贵身份,混进他国皇宫,甘愿为小小将军。不为别的,只为守护她,守护那坚真的爱。◆一副不食人间烟火,从未对任何一个女子动过心的他,也甘愿臣服于她,为她守候!◇◆◇◆◇◆◇◆【片断一】大婚宇文旭尧似醉非醉地讽刺地道:“别以为本太子不知道你用了什么卑鄙的手段嫁进了皇宫,本太子就会宠幸你,你这个不要脸的女人,给我滚出去……”慕容婧琪一脸清冷淡然,不悲不喜、不怒不怨淡淡地说道:“该滚,该离开的人是你吧,这可是本太子妃的寝宫!”原本酒仍未醒的宇文旭尧突然清醒过来,一脸尴尬,表情极其难看,狠狠地看着她……【片断二】男子面不改色地跪在龙颜面前,一脸坚定地道:“一刀许终身,二刀天可鉴,三刀永相随,世世永不离。”然后,拿出匕首当手臂割开,以血起誓,便从此不再爱其他人,否则将人神共愤。一旁的女子拍手叫好道:“哥哥,你太棒了,妹妹我永远支持你,相信你跟她一定可以“一生一世,一双人,”永远幸福的!”龙椅上的男子拍案而起,一脸怒气地道:“你们都反了,都不将朕放在眼里了是吗?”◆前世:她是现代最优秀的财政天才、商界女强人。善于伪装,腹黒。◆今生:睿智、淡定、清冷、恬淡、随和,因背负了重大责任,她不得不伪装自己,不得不隐藏一切。◆本文文风女强,一对一,一生一世,一双人。简介无能,请多关照!◆☆★◆☆★◆☆★◆☆★◆☆★◆☆★◆☆★◆☆★◆☆★◆☆★◆☆本故事纯属虚构,禁止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大明王朝1

    大明王朝1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