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400000013

第13章 中篇 人性本相同,修行在自身 (2)

第二章 人性本相同,修行在自身 (2)

身无长物:出自《世说新语》,原指极度贫穷,后也指没有特长。王恭会稽回来,王大去看他。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一定有很多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条?" 王恭没有回答。王大去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十分吃惊,就对王恭说:" 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 王恭回答:" 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圣人之学,常好常对

“孔子、颜子与常人的区别,没有特别的地方,只是生活常好常对而已。”

将人分为好人坏人本身就是粗糙而不恰当的,毕竟他们的区别也仅限于仁流露的多少而已,而这种流露又是偶然性极大的,如《世说新语》里的华歆,开始热心待人,转眼就想弃之不顾,好坏只在一念间,看起来不免有些翻云覆雨,这就是普通人的生活。如果能够摆脱这种状况,那就成了圣人。要修炼成为圣人,对于平常人来说有两个方法:一是养成习惯的方法;一是求仁。

梁漱溟先生对“习惯”这个词向来比较排斥,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固定的程式:如谦恭是好,编曲养成谦恭的习惯,公平是好,便去养成公平的习惯。这个办法,有许多哲学家、宗教家、教育家,都有这种主张。但孔子的生活之学却不如此……一走入习惯的路子,就成为没有心的动作。如谦恭成为习惯,一则当谦恭而失掉内容,仅成形式;一则不当谦恭而他仍谦恭,便应付失当,无一不走入麻木之路也。

在这段话里,梁先生讲得非常明白,那就是习惯容易令人舍本逐末,甚至与初衷南辕北辙,因而要不得。

梁漱溟先生说:孔子、颜子与常人的区别,没有特别的地方,只是生活常好常对而已。

孔子甘居九夷不毛之地而不觉陋,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他们的生活常好常对自然不是指生活境遇了。他们所求的是心境的平和柔顺。,出发点自然也是心才好。明朝大儒王阳明将自己的学派称之为“心学”真可谓得孔子生活之道之要妙,与梁先生英雄所见略同。普通人是遇见事情,心中要较量一番——出手还是不出手?圣人则不会。他的心中江澄月明,一片纯然,毫不迟疑地就按着仁的路子去走了,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才是“我欲仁斯仁至矣”。

伯夷和叔齐都是商末孤竹国的王子,最初孤竹国国君临终遗命以三子叔齐为王位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谦恭礼让,坚持要大哥伯夷即位。伯夷不受,说:“叔齐即位,是父亲的遗命,我不能违背父亲的遗愿!”于是离家出走。叔齐见大哥出走,也不当国君,打点行装追随伯夷而去,国家不可一日无君,孤竹国的大臣们只得拥立国君次子即位为君。后伯夷和叔齐两人闻周文王行善积德、礼贤下士,遂入周安身。当兄弟二人风尘仆仆地来到周时,文王早已逝世,恰逢武王用车载着文王的灵位去讨伐商纣。兄弟二人立即抢上一步,拉住马的缰绳劝阻武王说:“你的父亲死去后不安葬,却大动干戈,能说是孝吗?身为商纣的大臣,而兴兵弑君,能说是仁吗?”武王左右的将士一听他俩说出这么一番话来,拿起长矛就刺。姜太公忙说:“他们是两位仁义之士,不能杀!”说着就把他俩搀扶开了。

周武灭商后,建立了周王朝,天下诸侯和百姓都承认周武王的天子地位,但伯夷和叔齐却以此为耻。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能制止周武王这种不义之行,于是决定隐居首阳山,后不食周粟而亡。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孔子赞叹伯夷和叔齐,不放弃自己信奉的理想,不同流合污玷辱自己的信念。

伯夷叔齐被追为圣人已是众望所归。他们或许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朝不保夕,却依然能过着如梁先生所言的和乐的生活,这就是“常好常对”,终日不违心,既不违心,便是圣人也!对于为衣食奔走的凡夫俗子而言,当然不必经受首阳守节的考验,在生活的每次波澜之前如能做到“不违我心”,便是向圣人靠近了一大步。

弦外听儒音

六艺:儒家要求学生掌握“六艺”,即六个方面的学问。这六者分别是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技术)、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书法)、数(算法)。从这些课程的设置来看,儒家是很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培养和发展的。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我们先要了解人心本来如是,本来是人心,本来是人。一刹那,两刹那,十年百年,莫不如是。所谓功夫就是让他接连着如是,这就是不懈。一懈就间断了。”

能够守住自己的心,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大概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人的心很容易被不同的浊雾所困扰。只有圣人才能达到完全的清明之境。所以向圣人的境界靠拢,自当向圣人学习。但是学习什么呢?如果学习他们的言行举止,那不就又陷入了舍本逐末的习惯的套路了吗?就如同学武艺一样,看别人一招一式的比划只能学到外面的花架子;不知其内在的气息如何运度,只能是东施效颦。所以不如找武学秘籍更能领悟得彻底。圣人之所以为圣人的秘籍就是两个字:不懈。也就是学习他们的时时拂拭心之尘埃,做到心中常清常明。

梁漱溟先生说:我们先要了解人心本来如是,本来是人心,本来是人。一刹那,两刹那,十年百年,莫不如是。所谓功夫就是让他接连着如是,这就是不懈。一懈就间断了。

生活本来就是好的,像一池清水流淌,不懈的意思就是要时刻保持警惕,若有脏东西靠近,就要对水进行过滤以保持其新鲜纯净。圣人就是这样做的,而且授人以鱼,不若授人以渔。圣人教给他人的也是这种方法。

《论语》里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宋代的朱熹也说:“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其意皆在反省。

自省就是学习。梁先生说: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庸》《大学》之所谓“戒惧”宋明人之所谓功夫,就是这个学……这种让人常常好,常常对,就是要求人向时常好,时常对的路上走去。学就是披沙拣金为我所用,同时淘汰污垢,纳入新的活力。很多人会质疑自省之功用,神圣的圣人之道怎么可能在一己的默念反思之间就能领悟呢?马克思理论告诉我们,质变都是从量变开始的,而每次的量变中都含有质变,只是你不曾察觉而已。很多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就在别人以为不可能的眼光中完成了,如水滴石穿、绳锯木断。这不是奇迹,而是点滴的积累之功效。毛泽东说: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能在朝夕都能勤苦用功的人,终将成大业。

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孙子住在肯塔基西部的农场。每天早上,老人都坐在厨房的桌边读《圣经》。

一天,他的孙子问道:“爷爷,我试着像你一样读《圣经》,但是我不懂得《圣经》里面的意思。我好不容易理解了一点儿,可是我一合上书便又立刻忘记了。这样读《圣经》能有什么收获呢?”老人安静地将一些煤投入火炉。然后说道:“用这个装煤的篮子去河里打一篮子水回来。”

孩子照做了,可是篮子里的水在他回来之前就已经漏完了。孩子一脸不解地望着爷爷。老人看看他手里的空篮子,微笑着说:“你应该跑快一点儿。”说完让孩子再试一次。

这一次,孩子加快了速度。但是篮子里的水依然在他回来之前就漏光了。他对爷爷说道:“用篮子打水是不可能的。”说完,他去房间里拿了一个水桶。老人说:“我不是需要一桶水,而是需要一篮子水。你能行的,你只是没有尽全力。”接着,他来到屋外,看着孩子再试一次。

现在,孩子已经知道用篮子盛水是行不通的。尽管他跑得飞快,但是,当他跑到老人面前的时候,篮子里的水还是漏光了。孩子喘着气说:“爷爷,你看,这根本没用。”

“你真的认为这一点儿用处都没有吗?” 老人笑着说,“你看看这篮子。”孩子看了看篮子,发现它与先前相比的确有了变化。篮子十分干净,已经没有煤灰沾在篮子上面了。“孩子,这和你读《圣经》一样,你可能什么也没记住,但是,在你读《圣经》的时候,它依然在影响着你,净化着你的心灵。”

这位爷爷真是智者,能以如此生动地告诉幼小的孙儿人受净化的原理。其实人受自省的影响也是同一道理。谁的心不曾沾惹尘埃?凡圣之别就在于圣人能迅速地察觉到尘埃之所在,并且不遗余力地将它剔除出去;而世俗之人总以为还有其他更为重要的事情去做,从来忽略了内心的清明与否。谁都可以反省自己,但不是谁都能够每日三省,能够做到三月不违仁。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孔子只能指点修行之道,能否终成正果毕竟还是要靠本人。

弦外听儒音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东汉太傅陈蕃15岁时,曾经独处一个庭院习读诗书。一天,其父的一位老朋友薛勤来看他,看到院里杂草丛生、秽物满地,就对陈蕃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陈蕃当即回答,“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这回答让薛勤暗自吃惊,知道此人虽年少却胸怀大志。感悟之余,劝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谁知竟成为勉励后学的励志名言。

同类推荐
  •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放下:舍得之间,自在欢喜

    每一个人都背负着沉重的生活,茫茫的未来无可预知,压力不断增大,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却日复一日地减小。失落、孤独、痛苦、困惑都在日复一日地加深,多少人整日里抱怨重重,又有多少人消极厌世,原本纯净的心灵被蒙上一层又一层厚厚的灰尘。在这里,让禅用清透明晰的故事告诉人们处世的智慧,帮助人们祛除心灵上的尘垢,放下心灵的枷锁,回归宁静的自在世界。
  • 唐代佛教

    唐代佛教

    密教使佛教堕落成为以妖法惑世欺众的巫术,使佛教走八绝境,是在文化交流中流采了一股比其他各宗派更秽浊的脏水。华严宗无非是脑里空想,口上空谈,毫无买际意叉,根本是为统治阶级忠实服务的一套骗人把戏。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红尘禅影2:我用《金瓶梅》解《心经》

    《心经》是流传最广的佛经,是打开心灵的钥匙。本书以《金瓶梅》解《心经》,使之更加容易理解,开篇先录《心经》全文,标以白话。主体是“心经七品”,每讲一个主题,就讲几个《金瓶梅》里的人物,正讲反讲,反复讲解。前置“开讲的话”阐明主旨,及“心经夜谈”深入人生感悟,与主体文字照应。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萌妃志

    萌妃志

    她不就是聊天聊得高兴了一些吗?至于把她一个月奖金都扣了?她不就是长得稍微可爱一些吗?需要差点被男人诓骗?她不就是骂老天骂得凶了一些吗?居然撞上这坑爹的穿越!特么穿越就算了,为嘛她一穿越就赶上要出嫁?嫁的还是传说中对她恨得咬牙切齿、杀人不眨眼的王爷?王府之内,王爷对她恨之入骨;侧妃对她陷害不断;小妾对她嗤之以鼻;就连特么的下人也敢欺负她!草泥马,老子不好过,你特么一个也别想好过!【冷面王与二货王妃篇】:“这都是什么?本王妃要吃肉!吃肉!”某女气得面红脖子粗。“王妃,谁让您昨天……”回忆一下昨天……她豪气万千的对某王爷说:“轩辕傲,老娘不爱你,所以你有多远给老娘滚多远!”面色阴沉的某王爷掐着她的脖子:“霸占了本王王妃的位置还敢说不爱本王,哼,本王会让你在王府的日子,很!好!过!”真特么的小气!他以为他是金银财宝人人都爱?看了看那堆酱萝卜,憋了半天,为了肉,老娘就爱他一次:“来人,拿笔来!”……“王爷,王妃给您的信!”“念!”某王爷头也不抬。“亲爱的王爷夫君,人家真的很爱你,只要一秒钟见不到你,人家的心就开始一抽一抽的痛,噢……我的爱!我是那么的……王爷!”侍卫关心的走上前,看着那吐得天昏地暗的某王爷……“那个贱人到底想干什么?”吐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开口。“据说是想吃肉……”……本文女主骗得了太后,气得了王爷,泡得了帅哥,打得了侧妃,斗得过侍妾!什么宅斗宫斗各种斗应付自如!绝宠无虐!【广告语,横幅拉起】:不怕笑抽的跟着来吧!欢迎鲜花、钻石各种砸,请不要怜惜人家!啥?有臭鸡蛋?换成钻石砸我吧!效果是一样一样的!嘿嘿……
  • 皇上去哪儿:回来种田

    皇上去哪儿:回来种田

    还是穿越好;可,成为小村姑,家徒四壁便也罢;渣男贱女,极品亲戚,一箩筐,我想去看看,日子过得苦哈哈;她,人穷志不穷,没钱就赚钱,经商发财,种田养家,虽然一波三折,钱包那么小,但是成功起航;路上意外捡个帅少年,冰块心,毒舌嘴,好在模样俊朗,请他做个牛郎,贴补家用,世界那么大,可最后,牛郎变虎狼,怎么既入了他的虎口,又进了他的狼窝,谁能告诉她,为什么?【推荐微微另外一本《本宫36计:邪皇宠妻很缠绵》喜欢微微文的读者请加群:363290192】
  • 淘气小怪物菲力克斯

    淘气小怪物菲力克斯

    《我的怪物》讲述了8岁男孩鲍比和他隐形怪物朋友的有趣故事,深受4-10岁孩子的欢迎。怪物鲍里斯帮助鲍比驱除噩梦,喜欢和鲍比一起去学校。当鲍比邀请鲍里斯参加一个朋友的生日派对时,鲍里斯非常兴奋……直到他想起他得看护弟弟菲力克斯。鲍里斯允许菲力克斯跟自己去派对,于是事情整个就不对了!……
  • 许三多精神:打造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员工

    许三多精神:打造不抛弃不放弃的优秀员工

    培养“不抛弃、不放弃”的王牌员工,缔造“士兵突击”式的超战斗力团队,铸就“钢七连”式组织的全套落实方案。“许三多精神”折射出许多正在被国内外优秀企业、员工成功实践的职业理念。在商业伦理和社会价值观日趋功利化的时代,这本书提供了一种关于企业和个人全面和谐成长的、多赢的生存哲学。
  •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启迪青少年卓越人生的智慧故事

    每一朵花,都是一个春天,盛开馥郁芬芳;每一粒沙,都是一个世界,搭建小小天堂;每一颗心,都是一盏灯光,把地球村点亮!借助图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潜能是人人都有的、与生俱来的、尚未被开发的大脑智慧能力。潜能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因素的控制,但只要开发得当,每个孩子都能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与众不同的能力。潜能开发必须从小做起,因为孩子的大脑具有非常强的可逆性。儿童期是脑的结构和功能发育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宝宝的大脑活动程度是成人的两倍,宝宝不仅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思维也最敏捷、最活跃,因而这个时期最适合对孩子的大脑潜能进行开发。
  • 素书(大全集)

    素书(大全集)

    《素书》原文并不长,词句虽不十分难懂,但每句话的内蕴却异常丰富、深邃。《素书大全集(超值金版)》对原文中比较生僻的字词皆给出了解释,每句都附有现代汉语译文。此外,还用“解读”的办法,尽量挖掘、剖析每一段话的内涵。另外,对《素书》的每个观点,都从处世、职场、管理三个方面,根据各个领域的特点作了解读,并附有颇具趣味和针对性的小故事,故事的末尾多附有解说,为读者增加阅读趣味。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危崖

    危崖

    官场的顺遂使方的性功能逐渐复苏,方妻也因病辞世。方罹患绝症。就在相爱的双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之时,林却突然失踪,方四处寻觅终未果……由于对林的极度思念,方却有难言之隐。主人公方达成在一次聚宴上不期邂逅了20年前曾工作过的某煤矿后勤队书记的女儿林玉珠。时值方深陷畸形婚姻的不幸之中,林也离异多年。二人久别重逢,彻夜长谈,相见恨晚。然而,在病榻上向老同学讲述了自己这段催人泪下的情感经历。一场两情相悦的生死之恋终以凄怆的悲剧拉上了帷幕。,皆因官场失意及家庭不睦所致。林意识到这一点,在政府换届时,不惜一切代价,助方当上了一市之长。辞世前,故事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一个小城
  • 明辨是非(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明辨是非(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旨在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青少年同学们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 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

    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

    本书旨在整合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体系,并提供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工具,职务的升降与调整,帮助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机制。这是一本人力资源经理必备的工具书,是企业高管们必备的参考书。人力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凡此种种的管理工作每天都在发生,对应的决策水平与工作质量决定着企业运营的质量,薪酬与奖金的分配与发放,甚至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全书共分上下两编,其目的是旨在整合绩效管理与薪酬激励体系,员工的招聘与选择,深入细致地剖析绩效管理和薪酬激励体系,并分析当前企业关注的趋势和热点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