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2900000018

第18章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行为心理学(3)

电梯是一个非常狭小的空间。在电梯中,人与人的个人空间出现了交集,也就是说互相感觉到对方进入了自己的个人空间,所以会感到不舒服,都想尽早离开电梯这个狭窄的空间,向上看正是想尽快"逃离"这个狭小空间的心理表现。

此外,盯着显示楼层的数字看,不只是为了确认是否到了自己要去的楼层。当我们急于离开这个狭小空间时,不停变换的数字能让我们感到电梯在移动,让我们感觉到自己是在向"解放"前进,从而缓解焦急的心理。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下班后,你感到特别疲倦。在公交车站等车时,你特别盼望上车后能有个位子坐一坐。车来了,幸运的你一上车就看到有空位子,只是都在公交车的最后一排,而且,在第一和第五个位子上已经有两个陌生人坐好了。那么,通常情况下,你会选择坐在哪个位子上呢?是的,你会选择坐在第三个位子上。你正在图书馆里看书,周围没有什么人,这时突然有一个陌生人坐在了紧靠你身边的位子,你会觉得这个人有点奇怪,明明有那么多的空位子,干吗非要坐在我的身边呢?你一下子觉得别扭起来,不能再像刚才那样专心地看书了,甚至你的防御系统也不由自主地启动了,干脆你就换了一个座位。

当然,对个人空间的需要没有绝对的意义,需要的个人空间大小和我们对侵犯的反应取决于特殊的环境。在马路上,即使行人很多,空间很小,你仍不会在乎别人是否离你太近,觉得这是合情合理的事。相反如果在一个盛大的宴会上,别人都给你留有很大的空间像是在躲着你,你反而会觉得不安,你希望与人亲密地交谈,友好地接触。这样看来,人们确实需要个人空间,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对这个空间那么敏感。

社会促进:为什么与朋友一起减肥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减肥是一件苦差事,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毅力与惰性之战,对于那些意欲减肥的肥胖人士,减肥忠告常包含这样一条:与你的朋友一起减肥,你会获得更好的减肥效果。其实这句忠告并不是泛泛而谈,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具有很大的科学性。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名词叫做"社会促进",也称"社会助长",指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而导致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他人在场"有三种形式:实际在场、隐含在场以及想象在场。19世纪末,心理学家特里普利特对社会促进现象进行了研究,他通过对三种条件下自行车竞赛成绩的测量,发现个人单独骑自行车的速度要比一群人一起骑自行车的速度慢20%。后来,他又以一群10~12岁的儿童作为实验对象,让他们进行卷线操作,发现团体卷线比单独工作的效率高10%。他根据这两个实验得出结论:团体工作效率远比个人工作效率高。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扎云克提出"社会促进的驱力水平理论",对社会促进现象作出了解释。该理论认为他人在场时,可以提高个体的驱力水平。驱力水平的提高可以使人的优势反应更易于表现出来,如运动员在体育竞赛条件下大多能提高效率。扎云克的理论还认为,如果作业活动是复杂的、生疏的和技术性的,就会因为他人在场导致驱力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工作效率。这是与社会促进相反的另一种现象,叫做社会抑制或社会促退。比如,当人们学习新行为或者正在从事复杂的智力活动时,如果有他人在场,将会导致学习效率降低,然而,随着个体重复操作复杂反应训练,使其变为个体熟练的优势反应后,则会出现社会促进现象。

针对社会抑制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人提出了"分心-冲突模型"。该理论认为他人的存在之所以会降低其工作绩效,是因为此时引起了个体两种基本倾向之间的冲突--即人们既不自觉地会注意周围观众或者与自己一起参与活动的人,又试图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不熟悉的活动中--这便导致个体分心,无意识中影响了工作绩效。

关于社会促进现象,有如下两种效应。

1.结伴效应

在结伴活动中,个体会感到某种社会比较的压力,从而提高工作或活动效率。

2.观众效应

个体从事活动时,是否有观众在场,观众多少及观众的表现对其活动效率有明显的影响。

针对减肥这项活动,加入一个群体,会更有助于个体减掉体重,就是因为"结伴效应"发挥了正面的效用。

库里肖夫效应:电影是怎么拍成的

电影导演列夫·库里肖夫为了弄清楚蒙太奇(注:蒙太奇就是根据影片所要表达的内容和观众的心理顺序,将一部影片分别拍摄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照原定的构思组接起来)的并列作用,从某一部影片中选了演员莫兹尤辛的一个特写镜头,这个特写没有任何表情。然后,库里肖夫把这个镜头与其他影片的小片断连接成三个组合。在第一种组合中,特写后面紧接着一张桌上摆了一盘汤的镜头;第二个组合是莫兹尤辛面部的镜头与一个棺材里面躺着一个女尸的镜头紧紧相连;第三个组合是这个特写后面紧接着一个小女孩在玩着一个滑稽的玩具狗熊。库里肖夫把这三种不同的组合放映给观众看,结果看了三个组合的观众都对演员的表演大为赞赏,观看第一个组合的观众从那盘忘在桌上没喝的汤,看出了莫兹尤辛的沉思的心情;观看第二个组合的观众则看到演员沉重悲伤的表情,并且也感到非常感动;而观看第三个组合的观众却看到了演员轻松愉快的微笑,一起跟着高兴起来。因此,库里肖夫认识到造成观众情绪反应的并不是单个镜头的内容,而是几个画面的并列:单个镜头只是电影的素材,蒙太奇的创作才是电影艺术!--这便是库里肖夫效应。

库里肖夫效应是一个关于认知的心理效应,说明人的认知并不完全依赖于单个场景或者单个元素,而且还取决于这些场景或者元素的连接顺序。比如,有这样三个片段,一个是一张微笑的脸,一个是一张惊恐的脸,另一个是对着一个人瞄准的手枪。如果我们按照先微笑的脸、继而瞄准的手枪、最后惊恐的脸的顺序将这三个片段连接起来,人们就会认为这个人是一个懦夫;然而,如果我们把顺序变换一下,按照如下的顺序连接片段:惊恐的脸、瞄准的手枪、微笑的脸,人们则会认为这个人很英勇。

正是由于人的认知存在库里肖夫效应,才使得电影导演在创作时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我们平时所看的电影,在创作的时候,制作者并不是按照事件的发生顺序拍摄镜头的,而是导演按照剧本或影片的主题思想,分别拍成许多镜头,然后再按原定的创作构思,把这些不同的镜头有机地、艺术地组织并剪辑在一起,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衬托、悬念等联系,从而构成一个符合逻辑的故事。

巴克斯特效应:植物也有喜怒哀乐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植物只是美化环境的装饰品,它们没有任何的主观情绪。然而,一位名叫克里夫·巴克斯特的专家却发现了植物的情绪,他通过实验证明,其实植物也有喜怒哀乐。人们把他的这一伟大发现命名为"巴克斯特效应"。

克里夫·巴克斯特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测谎仪专家,1966年2月的一天,他像平时一样为庭院里的花草浇水。在浇水的时候,他一时心血来潮,把测谎仪的电极连到了一株天南星科植物--牛舌兰(一种热带植物,大叶,小花,与棕榈相似)的叶片上,然后向它的根部浇水。当水从根部徐徐上升时,巴克斯特发现了一件十分令人震惊的事情,测谎仪的电流计并没有像预料中那样出现电阻减小的迹象,在电流计图纸上,自动记录笔记下了一大堆锯齿形的图形,这种曲线图形与人在高兴时感情激动的曲线图形十分相似。

这一发现让巴克斯特十分兴奋,随后他改装了一台记录测量仪,把它与植物相互连接起来。为了更好地研究植物的情绪,巴克斯特准备对植物实施一次威胁活动,用火烧植物的叶子。巴克斯特取来了火柴,在他刚刚点着的一瞬间,记录仪上再次出现了明显的变化。燃烧的火柴还没有接触到植物,记录仪的指针已剧烈地摆动,甚至记录曲线都超出了记录纸的边缘,这表明植物出现了强烈的恐惧表现。后来他又重复多次类似的实验。比如,当他假装要烧植物的叶子时,图纸上却没有这种反应。植物还具有辨别人真假意图的能力。

随后,巴克斯特和他的同事们在全国各地的其他机构用其他植物和其他测谎仪作了类似的观察和研究。他们对25种以上不同的植物和果树进行试验,其中包括莴苣、洋葱、橘、香蕉等,得到的是相同的观察结果。

巴克斯特还设计了这样一个试验:他当着植物的面,把几只活海虾丢入沸腾的开水中,当海虾被丢入沸水时,测试仪显示,植物出现了强烈的情绪刺激。试验多次,植物每次都有同样的反应。为了排除任何可能的人为干扰,保证试验绝对真实严谨,他用一种新设计的仪器,不按事先规定的时间,自动把海虾投入沸水中,并用精确到1/10秒的记录仪记下结果。巴克斯特在三间房子里各放一株植物,让它们与仪器的电极相连,然后锁上门,不允许任何人进入。

第二天,巴克斯特去看试验结果,发现每当海虾被投入沸水后的6~7秒钟后,植物的活动曲线便急剧上升。根据这些,巴克斯特指出,海虾死亡引起了植物强烈的反应,这并不是一种偶然现象。几乎可以肯定,植物之间能够有交往,而且,植物和其他生物之间也能发生交往。在美国耶鲁大学,巴克斯特曾当众将一只蜘蛛与植物置于同一屋内,当触动蜘蛛使其爬动时,仪器记录纸上出现了奇迹--早在蜘蛛开始爬行前,植物便产生了反应。显然,这表明了植物具有感知蜘蛛行动意图的超感能力。

为研究植物的记忆能力,巴克斯特将两棵植物并排置于同一屋内,让一名学生当着一株植物的面将另一株植物毁掉。然后让这名学生混在几个学生中间,都穿一样的服装,并戴上面具,向活着的那株植物走去,最后当"毁坏者"走过去时,植物在仪器记录纸上立刻留下极为强烈的信号指示,表露出了对"毁坏者"的恐惧。

巴克斯特的发现在世界上引起了轰动。美国加利福尼亚国际商业公司的化学博士麦克·弗格则认为这种研究有点荒诞可笑。他为了寻找反驳和批评的可靠证据也做了很多实验。当他做完一系列实验后,他却放弃了原来的怀疑,并改弦易辙支持巴克斯特的研究结果。因为,弗格在实验中发现,当植物被撕下一片叶子或受伤时,会产生明显的反应,而且还证明了植物具有感知人心理活动的能力。于是,麦克.弗格大胆地提出,植物具备心理活动,也就是说,植物会思考,也会体察人的各种感情。

同类推荐
  • 趣味心理学

    趣味心理学

    你的焦虑、恐惧来自何处?要如何应对复杂的人事纷争?荆棘丛生的环境中如何自处?爱的博弈中你是否是最后的赢家?
  • 开心心理学600问

    开心心理学600问

    本书摒弃了以往心理学书籍中那些长篇大论,而是将心理学知识精妙地融汇在一道道题目中,通过答题的形式让你在开心问答中不知不觉地学到心理学知识。读完本书,你就会具备一定程度的心理学知识,就可以了解人们每个行为的背后,究竟表达了什么意义。
  • 人类梦境排行榜

    人类梦境排行榜

    科学研究显示,尽管全世界有60多亿人,但大家常做的梦却只有12种!人类的梦境,听起来千奇百怪,实际上大同小异,不论你昨晚的梦多么离奇古怪,在当时,就至少有5亿人在做相似的梦!通过将这些在梦中频繁出现的情节和主题(比如梦见被人追赶而逃跑,梦见自己身患重病,梦见遭遇车祸)分门别类、归纳排序,心理学家整理出了这份神奇的“人类梦境排行榜”。本书作者王彻,是一名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师,在开设心理工作室、为数千人解梦释梦之后,他想要告诉你:梦,其实是了解自己最好的工具,不同的梦境背后,其实隐藏着不同的内心诉求和心理暗示。
  •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口头禅里隐藏着怎样的个性?如何赞美才能让对方心底乐开了花?怎么说可以让听者不知不觉说“Yes”?如何才能给对手最有力的心理震慑?…………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社交生活,却处处隐藏着洞悉人性、掌控人心的心理学智慧。《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日常社交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学现象及背后的成因,是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大众心理学读物。书中引证了大量鲜活、真实的案例,并引用了诸多心理学实验和心理学术语,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为一体。通过学习这些心理学规律,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发展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 气场心理学:潜能的力量

    气场心理学:潜能的力量

    《气场》之后,“气场”这个原本很深奥的词语,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热词,成为人们研究、修炼的对象。但是气场的获得,必须经过历练,仅靠“速成”是难以实现的。而且真正的气场也不是“装装样子”,而必须建立在卓越的能力之上。如果没有超强的能力,气场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是难以长久的,更不能感染人。所以,你必须正确认识和挖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获得强大的能力,如此,你的气场才会有根,有基础。
热门推荐
  • 禁忌游戏

    禁忌游戏

    黑暗里微微打开的老宅,没有尽头的走廊,张贴着一个个颤栗故事!熙熙攘攘的现代社会,生存压力巨大、工作竞争激烈的人们愈来愈喜欢闯进各式各样惊险、刺激的异度空间,在那里释放烦恼与苦闷,在那里寻找诡谲的传说,也在那里解开令人心寒胆战的噩梦。夜深了,办公室的神秘脚印、楼道里若隐若现的怪影、荒郊公路的红衣女孩、旅馆地下室的腐烂尸体……毛骨悚然的事情正在发生着,惊悚的氛围、扑朔迷离的画面让我们身临其境。
  •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

    《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选文广泛、丰富,且把阅读文学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既能增进广大读者阅读经典文学的乐趣,又能使我们体悟人生的智慧和生活哲理。《过去集——郁达夫作品精选》格调高雅,知识丰富,具有极强的可读性、权威性和系统性,非常适合广大读者阅读和收藏,也非常适合各级图书馆装备陈列。
  • 一等庶女:腹黑世子妃

    一等庶女:腹黑世子妃

    无人问津?自生自灭?不就是个庶女身份,有那么惹人看不起吗?她偏就不信这个邪。步步为营,千般计较,只为着头上一片青天。偏偏造化弄人让她当个冲喜新娘,冲喜就冲喜,高攀就高攀,任凭你阴谋阳谋,都叫你有来无回自作自受!祖母精明,婆婆嫌弃,更有小鬼阴险,且看小小庶女如何扭转局面,翻身做主!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仙界归来混都市

    仙界归来混都市

    修仙界强者冯子扬无故重生到了十八岁那年,于是,上一世所有的遗憾有了弥补的机会,上一世所有的敌人开始做生命的倒计时!简单的说,这是一个强者归来装逼打脸的故事。
  • 让男人乖乖听话:女王进化论

    让男人乖乖听话:女王进化论

    什么?你问我怎么才能到达天堂?眉毛挑一挑。很简单啊。变成女王就可以!,她,是有名的律师,黑色紧身西装,一步裙下双腿修长,外套一件米色双排扣军装式风衣。记住,请叫她女王,这个称号非她莫属。女王是怎么炼成的?普通女生要经历懵懂初开——少女梦幻——惨遭欺骗——自欺欺人——恍然大悟——发愤图强——自我升华直到最后到达终点。感情,今天是虚幻的人间,明天是地狱,后天可能会是天堂。但是大部分人死在明天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狐戏红尘

    狐戏红尘

    她是一只狐狸精,来到这滚滚红尘历世。这世间有它的游戏规则,更有无数操纵这规则的人。且看一只绝美的狐狸精,如何在这世间保持清明快乐的心、自由无拘的身。
  • 重生八零当自强

    重生八零当自强

    一场海难,苏蕊重生到八十年代初与她同名且身世相似的少女身上。寄住在乡下的亲戚家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上天好不容易给她第二次生命,她要弥补前世的遗憾…白手起家,一点一滴增加自己的积蓄;自立自强,不再遭受别人的欺辱轻视!没想到醒来的那一刻,竟和外表冰冷的兵哥哥有了羁绊…(背景为八十年代、军婚宠文、爽斗极品!)新人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谢谢大家支持!
  • 一半,一半

    一半,一半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