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80500000012

第12章 临朝亲政(2)

宋承五代大乱之余,朝仪已尽失唐制。“每朔望起居及常朝并无仗卫,或数年始一立冬正仗,当世人士或不识,朝廷容卫,迄至缺然。”(《挥麈后录》卷二引《儒林公议》)唐把自宰辅以下,包括常参官、未常参官合称为京官。而宋朝把常参官称为升朝官,把未常参官则称为京官。以“文德殿为外殿凡不厘务朝臣日赴,是谓常朝。垂拱殿为内殿,宰臣、枢密使以下要近职事者并武班日赴,是谓常起居。每五日,文武朝臣厘务、令厘务并赴内朝,谓之百官大起居。是则奉朝之制自为三等,盖天子坐朝,莫先于正衙殿。放礼,群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行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原注:唐有职事者,谓之常参;今隶外朝不厘务者,谓之常参。广(《春明退朝录》中)“然在京厘务之官,例多以别敕免参;宰臣押班,近年已罢。而武班诸卫,本朝又不常置。故今之赴常朝者,独御史台官与蕃官、待次阶官而已。”(《文昌杂录》卷三)故所谓的正衙常参,当时已实同虚设,神宗元丰四年正式取消。明年,改行官制,规定“门下省起居郎以上、中书省起居舍入以上、尚书省侍郎以上、御史中丞以上为日参官。其知枢密以上,自如旧仪。以三省及御史台官。寺监长贰以上为六参,寺监丞、大理评事以上为两参官。寄禄官通直郎以上为月参官。又今后除朔望参外,每月定以五日、二十日。二十一日、二十五日为参日,遇假即罢。”(参见《文昌杂录》卷三;宋史》卷六九《常朝》)“凡早朝,宰相、枢密、宣徽使起居毕,同升殿问圣体。宰相奏事,枢密,宣徽使退,候宰相对毕,枢密使复入奏事。次三司、开封府、审刑院及群臣以次升殿。”(《文献通考》卷一百七《王礼二·朝仪》)这与唐初朝臣当廷奏事完全不同,政务的公开与透明程度大大地受到限制。此其一。其二,群臣见皇帝面奏的规定更趋完善,有轮对,即文武升朝官俟次每五日轮流入对;请对、召对、和留身,即朝后请求单独留下来等。皇帝可以更广泛地与群臣接触,了解情况。因此皇帝往往前殿听政,迄午方休,接着又是后殿再坐。第三,宋朝初建时,范质、王溥、魏仁浦为丞相。他们都是前朝的旧臣.赵匡胤的侪辈。为了避免新皇帝的疑忌,他们请求在朝参时,“具札子面取进止。朝退,各疏某事所得圣旨,臣等同署字而志之。如此则尽禀承之方,免妄误之失。帝从之”。这就形成一切须事先请示,一切按最高指示办理。“自是奏御寝多,或至肝昃。”(《宋朝事实类苑》卷二七《宰相上殿命坐赐茶》)这种情况必不可免的会流于匆匆忙忙走过场。朱熹就指出:“古者三公坐而论道,方可仔细说得。如今莫说教宰执坐,然奏对之时,顷刻即退。所有文字,怀于袖间,只说得几句,便将文初上宣读过,那得仔细指点。且说无坐位,也须有个案子,合开展在上,指书利害;上亦得仔细看。如今顷刻便退,君臣如何得同心理会事?”(《山堂考索别集》卷十八《人臣门·宰相》)上述这些,都是皇权膨胀的表现。这个问题,我们在下篇《皇权》里,还要全面进行讨论。

元“肇兴朔漠,朝会燕享之礼,多从本俗”(《元史》卷十八《礼乐一》)。世祖忽必烈至元七年,初起朝仪。十一年大都宫阙告成,世祖始御正殿(大明殿),受朝贺。然常朝则始终未讲。故成宗即位时,杨桓上时务二十一事,其四就是请“朝见群臣,访问时政得失”(《元史》卷一六四)。仁宗延祐三年,马祖常上疏《建白一十五事》中也说:“百官朝见奏事,古有朝仪。今国家有天下百年,典章文物,悉宜粲然光于前代。况钦遇圣上文明之主,如科举取士、吏员降等之类,屡复古制,惟朝仪之典不讲而行,使后世无所鉴观,则于国家太平礼乐之盛,实为阙遗。且夫群臣奏对之际,御史执简,史官执笔,缙绅王珮玉,俨然左右,则虽有怀奸利、乞官赏者,亦不敢公出诸口。如蒙闻奏,命中书省会集文翰衙门官员究讲,参酌古今之宜,或三日、二日一常朝,则治道昭明、生民之福也。”(《马石田先生文集》卷七)终元一代,这个制度始终未及讲行。

明制,朔望御奉天殿,接受常朝官的朝贺。于慎行谓:“本朝朔望御正殿,百官公服朝参,而不引见奏事;每日御门(即奉天门)视事,百官常服朝参,诸司奏事。盖以朔望御殿,备朝贺之礼;而以日朝御门,为奏对之便,较之唐制善矣!”(《毅山笔麈》卷一《制典上》)早朝之外,永乐时又行午朝,盖以“早朝四方奏事多,君臣之间,不得尽所言。午后事简,卿等有所欲言,可从容陈论,毋以将哺朕倦于听纳。朕有所欲言者,亦欲及此时与卿等商榷也”(《明会要》卷十二《礼七·朝仪》)。明初诸帝,勤于政事,丘濬称:“我祖宗以勤为治,无日不朝,而每日之间有早、午、晚三朝或再朝焉。”(《续文献通考》卷一一九《王礼考—朝仪》)每早朝“大班既退,即于门上说事,轮流向前商榷政务,罄所尽言,人怀畏惮而事机不泄”(《皇明经世文编》卷二五周叙:《复仇疏》)。英宗幼年即位,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辅政。太后因担心小皇帝过于劳累,规定每日早朝只许奏事八件,以后就成了定规。(《玉堂丛语》卷六;《寓圃杂记》卷一《早朝奏事》)中后期以后,皇帝怠于政事,武宗“月不数朝,朝或人晏”。神宗万历中,甚至连元日的大朝会也不再举行。常朝的废弛,从来就是与政治的衰败相表里的。

清之常朝有逢五视朝与御门听政两种形式。每月初五、十五、甘五日在太和殿举行的朝参礼基本上是一种礼仪性的百官集会,辞朝、谢恩及外藩来朝者和贡使亦在常朝日行礼。御门听政,清初定制,“每日听政必御正门”。康熙以后,改在乾清门。《养吉斋丛录》引《居易录》谓:“御门听政,冬、春辰初三刻;夏、秋辰正三刻,内阁部院官率以昧爽齐集午门,次至中左门稍憩,乃人候于乾清门外。驾出升御座,六部、都察院等衙门以次奏事。如初一日首吏部,则初二日首户部,周而复始。若宗人府奏事,则恒居部院之首。三法司例居第三。部院奏事毕,然后召省官奏事。既毕,然后内阁大学士、学士。至御前承旨,翰、詹、起居注官满汉各一员,轮直立西楹下。”(卷五)其后则“六部以次进本,户、礼、兵、工轮流居首,刑部第三,吏部第六,则以为常。盖吏部进本毕,即带领引见也。故俗有刑三吏六之说。旧时惟刑部本三件,他部皆—件。嘉庆六年,仁宗恐有延阁,命无拘件数。或虑本匣太厚,不便捧持,则每部不必过十件。近闻所进不过二三件耳。”(同前)内阁学士奏折本,皆系背诵。每奏一本毕,皇帝降旨皆用满语。(《国朝宫史续编》卷三十一)

朝会中,群臣的班次、奏事的先后、行止举措都有严格而繁复的规定。以宋朝为例,当时“庭下皆著石位,日日(?)引班,则各有行缀。首尾而趋就石位。既谒罢,必直身立,俟本班之班首先行涸以次迤逦而去,谓之卷班”(《铁围山丛谈》卷二)。宋朝规定:常参文武官,或有朝堂行私礼跪拜、待漏行立失序、谈笑喧哗、入正衙门执笏不端、行立迟缓、至班列行立不正、趋拜失仪、言语微喧、穿班仗、出阀门不即就班、无故高位、廊下食行坐失仪、入朝及退朝不从正衙门出入、入公事、入书等十五款,“犯者夺俸一月。有司振举拒不伏者,录奏贬降”(《宋史》卷一一六《礼十九·常朝之仪》)。朱元璋洪武二十年,定朝参礼八条:

一、朝班序立,公侯居文武之首班,次驸马,次伯。自一品以下,各照品级为班,文东武西。风宪纠仪官立于前,北向。记事官居文武第一班之后,稍稍近上,以便观听,不许搀越。如奏事,则从班末行至御前跪奏,不得于班内穿过。

二、凡文武百官,于御前侍坐,遇有奏事官,必须起立;候奏事毕,复坐。毋踞坐。如特赐则坐。

三、凡文武百官出入朝门,如一品官遇公侯驸马,皆旁立;行则随之。三品、四品遇一品官,旁立;行则后。从三品四品官遇一品官,加逊礼,行立俱后。从五品以下官仿此,俱不许搀越失仪。如有宣召,不在此限。

四、几百官朝参,奉圣谕教诫,拱听分明,即便省身克己,毋放肆驰驱。

五、几百官自人午门内,不许咳唾。如朝参近侍御前,有患疾者,即许退班。

六、凡百官御前奏对从实,知则为知,不许妄对。

七、凡大小官员,如随驾行丹墀,身常向北。或左或右环转随侍,不许背之。如上位升奉天门及丹陛,其随从官员,不得径行中道及御道,如有昔方,于侧边行。

八、几百官入朝门,须拱手端行,威仪整肃,毋行私揖礼。(王圻《续文献通考》卷一九《王礼考嘲仪一》)

朱元璋曾就常朝班次及奏事等仪礼训示群臣,说:“朝廷之礼,所以辨上下,正名分。百官有列,班序有伦,非惟尊体统,抑亦四方瞻仰所在也。今文武百官朝参奏事,有未娴礼仪者,是礼法不严于殿陛,何以训天下。”(《明会要》卷十二《礼七·朝仪》)可见封建皇帝对它是何等重视。

在朝参时,以仪法纠百官之失的,宋以前为殿中侍御史(明以,后为监察御史)。宋朝规定:“百官起居,文班失仪,右巡使弹奏;武班失仪,左巡使弹奏。左、右巡使失仪,即互相弹奏。如两不弹,则阁门使弹奏。阁门使不弹奏。则宣徽使弹奏。见辞谢及通事合人。抵应失仪,并阀门使弹奏。阁门使不弹奏及自失仪,则宣徽使弹奏。长春殿起居如有坠笏失仪者,除军校不问,余并赞拜内侍报阀门,依例施行。若群官交杂品位、不依秩序、回班将去,却顾轩墀。执笏不端、接武纷乱者,并左右巡使弹奏。出人便门语笑,及不端笏,并阀门、宣徽使以次弹奏。”(《宋会要》第四九册《仪制八·弹劾》)尽管仪制隆重,纠劾森严,但是朝班不整,体统全无的情况也是常常发生的。唐中宗时,侍御史崔范就上疏说:“臣窃见在朝百僚,多不整肃。公门之内,讵合论私;班列之中,尤须致敬。或纵观敕旨,或旁阅制词,或交首乱言,或远班问事,或私申庆吊,或公诵诗篇,或笑语喧哗,或行立怠情。承宽既久,积习如常。”(《全唐文》卷二七八《弹百僚班秩不肃奏》)于慎行记明世宗自嘉靖十三年后,“凡三十余年不视常朝,即岁时肄礼,惟讲会同之仪,而日朝之典,遂至无一人记忆”。穆宗即位,始复常朝。群臣班次,左班御史、五部之后,“品级官制,紊不可纪”。右班七十二卫指挥等官,“不惟班次不可知,即冠服蓝缕,往往而是”(《毂毅山笔麈》卷一《制典上》)。清末的低级官僚,因俸给无法维持生活,甚至有将朝服典当。每当朝会,只好用彩纸糊制。一旦遇雨,则纸破成缕,颜色淋漓,大煞风景,连起码的体面也不能维持。

百官朝参时执笏。笏是用作“书思对命”的,“意所思念,将以告君者也。对,所以对君也。命,所受命也。书之于笏,为失忘也”。《事物纪原》谓:“礼受命于君前以笏,三代之制也。古者贵贱通用,书君上政令。后代惟八座尚书执之,其余公卿执手板。主敬示非记事官。至后周武帝保定四年,始令百官执笏。”(卷一)《史记》记荆轲刺秦始皇,当时秦始皇本人佩剑,而“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这以后,规定“谒者持匕首以备不虞”。从此侍官皆执刀剑。(《资治通鉴》卷一六九胡注引应劭日)汉自天子至于百官,无不佩刀。“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同上卷六七)汉以后,这种佩刀易以木剑,谓之“象剑”。然北周时百官宴会,并带刀升座。隋循之。文帝开皇十二年,始定:“凡朝会应登殿坐者,剑履俱脱。其不坐者,敕召奏事及须升殿,亦就席解剑乃登。”(《隋书》卷十二《礼仪七》)惟纳言、黄门、内史令、侍郎、舍人等侍从官则不脱,其佩剑皆为真刃。有殊勤的权臣,皇帝亦有赐剑履上殿,赞拜不名,人朝不趋者。皮制者为履,所以从军,而军容不人国。故剑履上殿为殊礼,然后之所佩者实亦只为木剑。从魏晋开始,群臣入朝,都要在殿门外接受一名御史的搜身,然后才允许进入,谓之监搜。这种制度在唐代一直实行,直到文宗大和元年,诏今后坐朝,众僚既退,宰相复进奏事,其监搜宜停止。(《石林燕语》卷二《考异》成文昌杂录》卷一)这一制度大概到宋朝才完全废止。明代与朝参的文武官员都发给牙牌,悬带出入;无牌者依律论罪。(《明会要》卷十二礼七·朝仪》)

3)集议

同类推荐
  • 明乱

    明乱

    江山代有神棍出,各自妖孽数百年!且看,泱泱大明,数路妖孽,为我独风骚!江山如画,美人倾城,一步两步三步敢笑红尘!
  •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三国之汝南陈伯至

    他,非是穿越男但他,是穿越男之后他是小地主,他是名将之兄长看他如何在门阀偏见,士族垄断的东汉末年渐长渐强没有王霸之气没有显赫之名只有严酷的冷兵器社会他不是一开始便是社会的中心又如何从“看客”变成主角的呢且看他如何书写这部悄然改变的史书。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
  •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血腥的盛唐3:武则天夺权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民国就是这么生猛04:袁氏称帝

    独家史料,新锐观点,中国版维基解密“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彪悍开讲民国史历史长河波涛汹涌,传奇人物各领风骚!民国这趟列车,在历史的轨道上,高速行驶着!汽笛长鸣,呜民国列车驶入了“袁世凯时代”。称帝前异象连连,是天命所归,还是北洋集团运作的结果?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到底签署了没有?孙文运作的“十一条”,又是怎么回事?明知称帝违背历史潮流,袁世凯为何依然称帝?小凤仙因蔡锷而出名,史上真实的小凤仙究竟是怎样的?袁世凯最器重段祺瑞,两人后来又为什么有了激烈的冲突?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洪宪帝国”轰然倒塌?这所有所有的疑问,“幽默讲史新掌门”雾满拦江将用他特有的麻辣、幽默、深刻,向你道来。
热门推荐
  • 懒女孩的美体圣经

    懒女孩的美体圣经

    世界上没有丑女孩,只有懒女孩。女孩个个都爱美,却苦于拼命节食,大量运动,想要轻而易举地变得美丽、苗条、优雅、性感、仪态万方,而且富于魅力……懒女孩的春天来了,原来美体可以这样简单,实现美丽梦想如此轻松。
  • 一根水做的绳子

    一根水做的绳子

    阿香十六岁的时候就把身子给了老师李貌,但他们的爱却是疼痛的……作家鬼子是一位叙述故事的奇才,他的故事总是与众不同,他的文笔充满了悲悯,他的细节直人人心,他知道读者的心在哪里,也知道人物的心在哪里,让你缠绵,让你惊醒,让你震撼,让你沉思。尤其关于小人物的爱情……,这是一部化腐朽为神奇的爱情小说,就像作者在后记里说的炒鹅卵石下酒一样。水做的绳子是什么样的绳子?这只有通过人物的爱情和命运才可以得到解释
  • 凤驰天下

    凤驰天下

    她是在一场叛乱战争里,活下来的公主,她的使命便是复国。如画的江山与醉生梦死的爱情,她难以选择。他说,阿初,你真的很美。她动心了。他说,阿初,你记不记得初见时我说过要娶你。她沉醉了。后来他说,阿初,你对我太不公平了。她却面容冰霜,淡然笑了。其实,多想在一个对的时间,对的地点,以对的身份与你相见。最好脱我皇袍,去我龙冠,以平凡之身与你平凡遇见,那些国恨家仇,都是过往云烟。奈何,世间有太多奈何。她的记忆里满满都是血,亲人的血,将士的血,子民的血。这颗浇满仇恨血的心,却是不能爱人的。————无边落木萧萧下,这就是他名字的由来。他叫肖慕叶,生而无根。自小便没有娘亲!他能抛弃一切去爱,包括生命。她说,你在胡说八道,信不信我割了你的舌头。他捂着嘴装怕,就是喜欢看她得意的样子。她说,肖慕叶,能像你一样无忧无虑的活着,才真的是不枉此生。他转过头,默默看她悲伤。后来她说,肖慕叶,你应该叫我嫂子。他却呆在原地,黯然失神,不知所措。其实,多想在她难过的时候,借她一个肩膀。其实,他多想抛弃一切带她远走高飞。奈何,这世间太多奈何。不能为了一己之私,强迫她去放下她公主的使命。“若是有朝一日,世道太平了。你愿不愿意休妻娶我?”女子的目光,悄无声息的期盼着。男子的眼神却变得极其复杂。他笑,俯身在她耳际,一字一句的道:“我愿意!那阿初是否愿意和离,然后嫁我呢?”还是那么轻佻的语气,不过却让她涌起了幸福的潮浪。就像儿时念的那首诗: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先白头,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 娘亲十一岁

    娘亲十一岁

    某天,黎家堡中突然蹦出一大一小!她说她是堡主的一夜情人,他说他是堡主的儿子!于是从那天起,安宁的黎家堡就被她搞的鸡飞狗跳,人仰马翻!***林笑是典型的现代色女,不小心的穿越之后竟发现自己成了一个五岁男孩的妈咪!“娘亲,娘亲!”眼前这个胖嘟嘟的小孩子不停的摇晃着她,粉嫩湿润的唇瓣一张一合,乌溜溜的大眼睛水雾蒙蒙,真是可爱极了!!但可爱的背后,却是对这个傻傻娘亲志在必得的决心!直到有一天,小小的儿子被人抓走,母子分离。许多年后,当十六岁的他名绝江湖时,却总有一个十一岁的小女孩出来挡他的路!这个十一岁孩子的长相怎么和娘亲那么相像?“你叫什么名字?”他问。“林小小!”她噘着调皮的小嘴儿答道。无论这个孩子是不是娘亲,他都要定了她!可为何她的身边总有那么多男人?☆★本文惊喜多多,轻松搞笑,美男多又多!希望亲们捧场~!绝对不会让大家失望~!O(∩_∩)O~琪的书友团群号:61690245喜欢娘亲的朋友可以进来与琪交流哟~☆★☆★☆★☆★☆★☆★☆★☆★☆★☆★☆★☆★☆★☆★☆另外推荐几部超好看的文文:推荐师傅君子颜《掠心女王爷》推荐师姐甜蜜小妮子《妹妹新娘》孑羽遗风《宫舞醉》筱静梦《玩弄冷情总裁》萷丫《绝色狐狸老公》萷丫强大新文《晕,生了一群狐狸宝宝!》星期七《五岁小福晋》毅力《总裁小小妻》琪琪的小窝http://m.pgsk.com圈子,大家没事转转哈~会员香凌紫洁亲亲给琪做的超漂亮的视频,请各位去看看哈第一个,是Q版的:第二个,是琪自己做的:http://m.pgsk.com/deux_m.pgsk.com支持本文的方法如下:一、最上方“会员中心”四字,免费进行新会员注册。二、注册成功后,登陆,点简介下面“放入书架”收藏。三、点“投票推荐”就可以给琪投票了,普通会员每日可投三票,VIP会员一票抵三票。推荐自己的完结文:《娶师为夫》新文:《无敌宠爱》
  • 宠婚:妻逢对手

    宠婚:妻逢对手

    她是豪门千金,却身负债务,她是疼爱手足的妹妹,却被姐姐陷害,她是体贴入微的女友,却被男友劈腿,一场签约将自己卖了三年…却是输钱又输人!望着未婚夫的齐人之福,姐姐的挑衅示威,她怅然一笑,挽着身边之人,傲然抬眸,“姐不要的,你捡吧!”抽风版简介:净璃要是知道当初她那一脚错把油门当刹车踩的后果是遇上这么一位大爷,她决对不松脚!顾净璃要是知道当初泄愤踹了几脚吉普会滩上这么一位阎王,她一定多来几脚!S撒丫子就跑顾净璃要是知道当初第一次拿脱鞋打小人会杆上这么一位流氓,她一定不穿短裙!顾净璃要是知道当初这死大爷身边有这么多烂桃花,她定在自己自边多插几株绿柳,压得他付花不生!顾净璃要是知道……佛曰"千金难买早知道!"佛更日"顾净璃,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是某作者抽风之作,纯属娱乐!大家别较真,看文是用来放松的!本文纯属虚构,鉴于某无良作者心思不正只求发泄,喜欢的捧捧人场,记得叮咚一下收藏,某作者会感激不尽!(偷笑ing)
  •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心学的力量:我们为什么要读王阳明

    本书通过中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求知格物、创立“心学”的经历中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深刻分析了心学中蕴涵的强大能量。比如,王阳明认为人人都有良知,不过世事多艰,我们在生存过程中太多次违背良知,导致良知被遮蔽,不能发挥它的能量。作者希望读者能从王阳明的智慧中学习到取得成功的正确方法,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灵,修炼强大的内心,在浮……
  • 不可不知的理财知识

    不可不知的理财知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生活卷(文摘小说精品)

    生活卷(文摘小说精品)

    这是读者俱乐部主编的一套书籍,里面包含青春、情感、家庭、校园、情境、师生、社会、父母、智慧等诸多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阐释了它们的意义,是一本伴随人生的书籍,也是一套不可多得的好书系。在《智慧卷》里面,文字充满智慧,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来自智者的声音,启迪我们去探寻生命以及生活的意义,值得一读!
  • 50种最有益于净化空气的室内植物

    50种最有益于净化空气的室内植物

    你离植物越近,你得到的好处越多,你种的植物越多,净化空气的效果越明显,你种的植物品种越多,净化空气的能力就越强大本书在适合家庭环境栽培的众多植物中根据植物的净化空气的能力、易养程度、室内观赏价值、增加空气湿度方面的综合排名,精选出50种最适合室内栽培的植物,并从植物科普知识,外观形态,养护方法等方面对这些植物加以详细介绍。特点是每种植物配以多张精美图片。
  •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文学与戏曲(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从我国古代的神话与仙话开始,介绍了文学戏曲产生的背景和经过,以详实的历史记录和客观的文字笔调书写了文学戏曲的种类、内容,给读者展开一幅全面而生动的总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