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9800000012

第12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军事思想史(2)

但只用赏也不行。曹操比喻说,那样部队就像宠坏了的孩子,一点也不怕你,必须恩威并用,赏罚并举。他以为,罚要掌握时机。他出征在外时,曾经由于部下自疑而发生叛变,几乎使他丢了兖州根据地。总结教训,他认为,在天下土崩瓦解之时,上下相疑之秋,即使以信任对待部属,他们还会害怕,如果严格执法,则更会人人自危。从安定人心、稳定大局出发,这时只能赏功,不能罚罪,直到人心归顺,例如官渡之战胜利后,袁曹之争大局已定,曹操才强调,只赏功而不罚罪不符合国典。从今以后要改一改了。他下令说,众将出征,战败的应该抵罪,失利的应该免去官爵。三国人还强调,治国该宽该严主要看形势。如诸葛亮指出,益州牧刘璋治蜀,威刑不肃,失之于宽。刘备人蜀后,应纠之以猛。罚要有侧重点,对上层重在罚得坚决,对下层重在罚得慎重。曹操、诸葛亮执法时,都主张遵循“春秋责帅”(《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原则,坚持不应该把主帅排除在法规之外。诸葛亮在街亭战败后引咎自贸,自贬三等。曹操行军中马踏麦苗,违犯了自己制定的“士卒无败麦,犯者死”的禁令,认为不应该罚不加于尊,如果“制法而自犯之,何以帅下?”(《三国志》卷1《武帝纪》注引《曹瞒传》)于是割发代首。死刑虽然免去,割发那时也是严重的刑罚。诸葛亮对大臣和亲信,也主张严格执法。对于掩盖失职、破坏北伐的军务大臣李严和街事失利但与自己思若父子的将领马谡,诸葛亮都主张执行纪律,强调“不可苞含(包涵),以危大业”(《三国志》卷40《李严传》注引亮公文上尚书),“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三国志》卷39《马谡传》注引《襄阳记》)。但对于普通没有权势的军人执法,他们却主张谨慎为之。曹操主张军中司法人员应选素质高的,因为“夫刑,百姓之命也。而军中典狱者或非其人,而任以三军死生之事,吾甚惧之。其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三国志)卷1《武帝纪》)诸葛亮在伐魏前线,军中罚杖20以上,都亲自审批,都是担心出现冤情和滥刑,关心保护无辜。曹操、诸葛亮还主张赏罚公平。曹操说自己“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愿有所私”(《太平御览》卷429)。诸葛亮说:“吾心如秤,不能为人作轻重。”

由于曹操、诸葛亮亲自提倡,天下以法治军蔚然成风,一直到江东,无不如此。东吴治军,主张断斩示威,就是果断诛杀违犯军纪者,建立法令的权威。吕蒙征荆州,麾下士取民家一笠,覆盖官恺。官铝虽然是公物,吕蒙还认为违犯不得扰民的军令,不可由于同乡而废法,于是垂涕斩之。吕蒙量刑显然过重,但意在立威,结果军中震栗,道不拾遗。

孙权刑法虽然极其严峻,但那是对普通军人的,对代表大族利益的众大将则“爱人多容”(《三国志》卷引《孙皎传》)。将领潘漳杀军中富有的吏兵,劫其财物;吕范、贺齐、潘璋服饰僭拟王者,对这类违法行为,孙权都赦免不问,不再讲法治。

以法治军思潮有力地推动了军队建设。但东吴刑法过严,所以也受到时人的批评。如江东大族代表陆逊就反对孙权严刑峻法,建议多施恩惠,认为“峻法严刑,非帝王之隆业;有罚无恕,非怀远之弘规也。”(《三国志》卷58《陆逊传》)大族反对严刑,有的是因自己的利益受到触犯,有的则是为了尊儒。例如陆逊,他重视礼治,反对魏国刘廙的先刑后礼论,认为“礼之长于刑久矣,廙以细辩而诡先圣之教,皆非也。”(同上)同时,三国鼎立以后,社会相对过去安定一些。如果说,过去“治乱尚权谋”的话,那么这时更多地应该强调“治平尚德行”(《三国志》卷6《刘表传》注引《战略》)了。因此在三国鼎立中期,由于大族的反对和形势趋于安定,以法治军思想渐渐失去势头。魏明帝时,杨烈将军王昶攻击国典,要求大改现有法制,而效法先王之风。到了晋初,当权的士族打着纠偏的旗号,抑止了以法治军思潮。贾充一再阻止灭吴。晋武帝却令他总统灭吴大军。孙皓投降,贾充不知,以为吴不可灭,上表请班师,该表与告捷书同时到达,武帝不罪贾充。王洛攻人石头城灭吴,却受到诏书的诬罔责备,说他和阻挠他成功的上级王浑争功,武帝不辨是非,使立大功者蒙冤,以法治军精神荡然无存。晋灭吴作战上胜利了,治军上却是失败的。

(二)批评时弊,试图改革

创业时期的军队多能奋发有为,保有旺盛的战斗力,一旦进人和平守成时期,军队建设就会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一些问题。在魏晋南北朝诸政权的相对稳定时期,继位之主多无实战经验,往往对军队实行错误领导。军队弊病丛生,战斗力受到削弱。有识之士十分不满,纷纷批评军队种种时弊。

军队不务正业——吴国孙皓时,中书令贺邵、中书丞华霰指出军队承担不应承担的任务。贺邵批评江边戍兵被调去修建皇家猎园工程。说他们驱赶糜鹿和各种野兽人园,在山林中布设罗网,砍伐天然林,疲惫不堪。老弱者饥冻,怨恨叹息。针对宝鼎三年(267年)孙皓调兵民修建新官,华贸指出,江南精兵,一人顶北军10人。如果北宫建成,计兵士死亡和叛逃的如果有5000人的话,等于北军增加5万兵力;如果有万人的话,等于对方增加10万兵力。对这一严重情况,雄夫智士引为深忧。

机构庞大——西晋初年,司徒左长史傅成指出,军队上层庞大。过去都督区只有4个,现在10个,高级职位跟着翻番。五校尉和驻在京城外的牙门军,或是空架子,或不起实际作用,无益于宿卫。设置众多将军名号,一些开府将军不带兵,虚立上百个挂名机关。脱离生产的人太多,军费开支难以为继。

将领人选不当——北魏中后期,尚书右民郎路思令上疏指出,将领大多是“宠贵子孙”(《魏书》卷72《路恃庆列传附路思令列传》),下面军幢统领也都是“故义托附”(同上)。贵成子弟未经实战考验,平时志逸气浮,自许甚高,等到临敌,惊慌恐惧交集,战则必败。北魏后期,宁远将军、河阴令高谦之进一步指出,众多守帅缺乏才干,把有关系的人妄称人募,弄到军队中来。这些人请枪手引弓格代考,以假冒当上征官,但是身不赴阵,只派奴客充数而已。两军对阵,他们从不弯弓。结果是“王爵虚加,征夫多阙”(《魏书》卷77《高崇列传附高谦之列传》)。而且由于朝廷近臣擅作威福,合伙攻击正直人士,在这种情况下,谁肯把上述黑暗情况上报?结果是“蔽上拥下,亏风坏政”(同上)。

赏赐不符合实际——路思令又说,宠贵子孙当了将领,临敌时令军队中老弱在前当敌,强壮在后保护自身,加上兵器不精,整个情况是“任羊质之将,驱不练之兵”(《魏书》卷72路恃庆列传附路思令列传》),岂能不败。对于军队战败,皇帝不能认识原因所在,误以为官号没有给满,屡屡加以重爵,又怀疑是赏赐过轻,天天赐以金帛。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帑藏空虚,民财用尽,百姓损耗,主叹臣哀。

揭露时弊是为了纠正。贺邵认为,江边戍兵用于修建猎园,源于小人何定(殿中列将)恃宠放恣,而孙皓授予他权柄,应当斥退佞邪。何定后来丑行揭穿处死,但他不过是投主所好,病根在吴主孙皓。华霰批评动用战备部队修建宫室,直接触及孙皓,要求他做到“君明”、“主圣”(《三国志》卷65《华传》),孙皓置之不理。解决晋初军队机构庞大,傅咸主张“当今之急,先并官省事,静事息役,上下用心,惟农是务”(《晋书》卷47《傅咸列传》)。也就是精官简政,减掉形式主义的不急之务,把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投人经济建设。对于北魏将领人选不当和赏赐不符合实际,高谦之要求做到“军帅必得其人,赏勋不失其实”(《魏书》卷77《高崇列传附高谦之列传》),认为当前迷了路,但是“迷而知反,得道不远”(同上)。解决宠贵子孙任将领问题,略思令主张皇帝要敢于割舍这些人,大胆起用忠贞节义之士。

纠正时弊,莫过于改革。改革必触犯既得利益者,阻力巨大,没有人敢轻于尝试,但作战需要,不改不行。有人主张局部改革,试行者是西晋小将马隆。晋武帝咸宁五年(279年),鲜卑树机能攻陷凉州,河西断绝,朝臣计无所出。司马督马隆自告奋勇,组建新军,平定了凉州。马隆主张撇开现有军队不用,另建新军,拥有组建、领导和指挥军队的自主权。他对晋武帝说:“陛下若能任臣,臣能平之”,“陛下若能任臣,当听臣自任。”(《晋书》卷57《马隆列传》)“自任”,是在建军上有募兵权,“臣请募勇士三千人,无问所从来”(同上);有挑选武器权,“因请自至武库选杖”。武库令不肯让,他自选,他又报告晋武帝说:“武库今乃以魏时朽杖见给,不可复用,非陛下使臣灭贼意也。”(同上)晋武帝答应他请求,并一次拨给三年军资,说明他又争来后勤保障权。马隆带兵西征后,音信断绝,朝廷担忧,有人估计全军覆没。这说明作战上马隆也拥有独立指挥权。后马隆使者夜到京城,报告胜利消息,晋武帝拍手大笑。马隆改革成功,因有晋武帝支持。公卿都说,现有军队足够用(主要是世兵),不应该“横设赏募以乱常典”(同上),晋武帝不听;在马隆与武库令争吵中,武帝又支持马隆。马隆不触动军队现有体制,减少了阻力。改革仅在局部范围内进行,组建的新军不过区区3000人,马隆的自主权也只有西征平凉期间才享有,无碍于全局。马隆限制改革的范围,才能取得支持,获取成功。

三、“弘思远益”的战略思想

这个时代,出现了有利于战略思想发展的诸多条件。首先,形势较乱,各种势力都谋求兼并异己,壮大自身。一些战争指导者失败了,另一些成功了。人们觉悟到在乱世必须加紧认识战争指导的宏观规律,产生对战略思想的渴求。刘备初见诸葛亮,即吐肺腑之言,说自己虽然有夺取天下之志,却由于智短,不能正确认识战争形势、特点、规律,由于术浅,所提方针往往不符合实际。过去失败,当前束手无策,都是由于战略上缺少良计,因此,他甘愿降低身份,三顾茅庐,请教诸葛亮“计将安出”(《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明智的统治集团的渴求,为战略思想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推动力。

战略思想发达的其他条件_人才生长机制和战略知识积累,一度也具备了。汉末的双向选择机制,十分有利于人才成长。那时割据者和人才(一般是名士)互有选择对方的自由。名将周瑜引用马援答东汉光武帝的话说:“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三国志》卷54《鲁肃传》)。周瑜时的双向选择机制,比马援那时更加健全。所以苟或、郭嘉之徒先依袁绍,见袁绍无能,再投曹操。诸葛瑾为吴国大将军,弟亮为蜀国丞相,族弟诞又显名于魏,一门三方为冠盖,时人引以为美谈,说明社会承认三人的选择,态度宽容。那时,统治者也比较重才和纳谏。上述双向选择的机制,保证了人才不易被埋没。许多掌握历史经验的知识分子改变死读书的学风,不再做皓首穷经的俗生儒士,转而关心现实政治军氛成长为识时务的俊杰。同时,中国的战略知识从春秋萌芽,历经秦汉、也有了丰富的积累。除此之外,这个时代战争实践极为丰富,这也为战略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准备了条件。

(一)“弘思远益”

杰出的战略家诸葛亮认为,对于战略问题,应当“弘思远益”(《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弘思”是大处着眼,“远益”是追求长远利益。这是制定战略的基本方法和出发点。

东汉末年,诸葛亮提出《隆中对》,为暂时寄人篱下的刘备集团描绘出一幅如何夺取中国的蓝图。诸葛亮主张,当务之急是向曹、孙、刘之外的中间地带荆州和益州发展,壮大自己。对主要对手曹操(当时最强大的势力)实行以退为进,暂时不与他争锋,自己发展起来以后,待天下有变,两路出兵,北定中原,还于旧都。这个杰出战略,正是“弘思远益”思想的具体写照。

《隆中对》产生于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年)。那时处在汉末群雄混战的后期,南方各割据势力间矛盾重重。割据东吴的吴主孙权三次进攻刘备所寄寓的荆州江夏郡,北方的曹操将很快完成中原的统一,兵锋即将南指。在战略格局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隆中对》为刘备集团提出了正确的战略新思维。在刘备兵微将寡、寄寓于他人时,《隆中对》敢于以夺取全国政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勇敢追求最大的“远益”。在追求“远益”时,反对走一步看一步,坚持对未来进行长远的通盘规划,坚持“弘思”,力求“远益”和“弘思”的完美结合。

诸葛亮认为,刘备在兵微将寡(兵力仅数千人)之时,企图北定中原,是不现实的。因此把北定中原的大目标,分解为两步实现。第一阶段只求实现其一部分目标,同曹、孙三分天下,第二阶段再实现北定中原。这样就把计划置于比较可行的基点之上。向第二阶段转变,条件是实现了第一阶段目标,并进行了搞好内政、外交和军事的全面战争准备,时机是天下有变。一旦条件具备,时机成熟,对北方大敌即可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进攻,实现北定中原的夙志。

诸葛亮的战略思想中体现着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的辩证统一。他提出的避开曹操(实行战略防御),与以曹操为敌,表面上看是不一致的;后来,他承认孙权僭号称帝,与蜀国的汉统地位,表面上看又是不一致的。凡此,都是为“恢复汉室”而实行的“应权通变”(同上),即根据变化了的情况,做策略上的灵活变通。承认上述表面的不一致,是为了争取最后的一致。

从《隆中对》体现的“弘思远益”主张看,这个时代对战略问题的认识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二)多方佐胜

三国时人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践上,坚持对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进行宏观思考,以求多方佐胜。先秦以来人们就认识到,战争不仅是军事的较量,也是政治、经济、自然诸因素的较量。政治、经济、外交、自然诸因素直接影响军事强弱,是军事佐胜的条件。认识这个原理是一个方面,实践中会运用、形成有效的策略和政策思想是更重要的方面。三国时期在多方佐胜上积累了许多好思想,尤其以曹操比较突出。杰出的战略家曹操主张,军事上的胜利,离不开政治、经济的积极配合。曹操本是东汉末年众多割据势力的一支,以他中等偏上的军事实力企图扫平群雄是很困难的。于是他采纳部下毛玢建议,“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三国志》卷12《毛玠传》),“树基建本”(同上),从政治、经济上创造战争优势。

同类推荐
  • 兵王之王

    兵王之王

    我笑看鲜血,我疯狂不屈;脊骨为国而生,热血为国流淌。我为战斗而生,我是兵王之王。
  • 世界军事百科之非洲战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非洲战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特种部队之中东、意大利、印度篇

    特种部队之中东、意大利、印度篇

    这支特种部队极受以色列总参谋部器重,并得到了政府财力、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总参侦察营的任务重点是进行越境侦察和突袭,同时,为了避免重蹈“101”部队的覆辙,总参侦察营制订了严格的军纪,并对所有行动都进行面面俱到的周密计划,以确保不再出现任何疏漏。
  •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华杉讲透《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个字都艰深玄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会发现处处豁然开朗、字字明明白白。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孙子兵法二十余年;在本书中,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过155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同时援引2000多年来,解读《孙子兵法》的传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注解,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全书通俗流畅,精彩纷呈;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更是讲解得令人身临其境,犹如置身战场上空,看交战双方兵马调动,浴血奋战,在震天的厮杀声中演绎着兵法的深邃思想。
  •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4)

    世界最具震撼性的战争故事(4)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热门推荐
  • 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

    不可否认,在人格修养、商业道德、管理模式、决策定位、合作共赢等许多方面,中国企业家都还很不完善,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这些“硬伤”并非不可挽救的。一方面,西方久已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学习榜样。另一方面,中国现有的成功企业在“西方管理思想中国化”方面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硬伤——中国式创业软肋》一书,正是荟萃了这些方面的精华,为迷茫失措中的中国创业者准备了对症下药的良方。
  • 生灵怪象的故事

    生灵怪象的故事

    童话是世界儿童文学中永不凋谢的花冠,是与我们少年儿童捉迷藏的小朋友。童话王国简直就是一个多姿多彩的万花筒,在那些语言浅显、妙趣盎然的美丽童话故事里,有的蕴藏着严肃的人生准则,富于哲理,发人深省;有的反映了社会的真实现象,揭露了黑暗、鞭打了丑恶;有的揭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童话奠定了我们的人生基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因此应该把那些名篇珍品传给后代,陶冶后代。为此,我们编辑了这套《世界经典童话故事全集》丛书,把世界各国许多童话名篇佳作装在一个美丽的花篮里,让它熠熠闪烁的光辉照耀下一代人茁壮成长,使孩子们梦幻般地度过金色的童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腹黑总裁的诱惑

    腹黑总裁的诱惑

    一个女人的插足,使得她和第一个男朋友阴差阳错的成为陌路,而后失忆的她与他相遇,原本在他看来,她像他的妹妹而已,一次再一次的巧合,有了后来的相爱。可是命运总是爱和她开玩笑,老天爷也嫉妒她的幸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以胖为美

    以胖为美

    李媛媛觉得自己终于变成了一个绝世美女,但没想到在时光荏苒,岁月变幻,沧海桑田之后这个世界的审美居然特么的变了……
  • 纸刺刀

    纸刺刀

    与此同时,血腥年代的爱情夹杂着冰冷的雪花……,日军印制数十亿别国货币的“贝壳计划”被国际间谍获得,日军情报军官铃木信到三江。以开印务所做掩护,成立情报站。两大情报阵营展开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白骨筑起山中造币工厂;老爷庙中潜伏的特务;钱币秘密运出……富墨林的未婚妻被日军大佐强暴,共产国际中国情报组派遣富墨林到三江地区建立情报组,搜集该计划的情报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废材重生,逆天狂女

    废材重生,逆天狂女

    情节二“你?救我?”男子眉头又皱了几分,带着破竹的声音“好大的口气?你确定杀得了我。能与这位小姐陪着在下长眠于此,保护亲人的艰难旅途“你…”多情桃花男脸色有些苍白,亲情,他气恼的轻轻一跃,结识医术卓绝惊才艳艳的端木漓,飞入院里“弱肉强食,倒也不会寂寞”某男在赌“如果你想,不想成为食物,就只有强大。”某女眉头皱起,脸上一片淡然层层迷雾拨开,从而走上守护家园,自然界千古不变的定律,原来一切冥冥之中早已经注定,你会帮我吗?”某女眼神坚定“巧遇而以。“好,逆天而生,灵魂寄宿一个废物之身,超强的灵魂,顺势而亡,语气平静,情根深种,瘦弱之躯吞滔天剧痛,该何去何从....,前世孤苦。”男子声音温润如玉要么离开,逆天改命,要么长眠于此”某女没有温度的声音幽幽传来某女嘴角抽了抽,渴望家人,她这运气好滴,朋友,死后重生,随手一救,惊险危机,竟是麒麟大陆上人人皆知的鬼才“在下北冥玄翌。”某男医术艳艳,我不介送你俩上路”双手快速的缠绕上紫色的玄气,陈述一件很平常的事实。狭长的紫瞳又睁大了一点儿情节三情节一“不想死,为生存,就别动她“我要强大,颠峰灵力,我帮你”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