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9700000016

第16章 中越文化交流(3)

音乐戏剧中国音乐很早就已随移民南传。士燮时“出入鸣钟磐”(磬:qing,古代打击乐器);陈朝时,越南盛行一种集体舞蹈,所用歌词有《庄周梦蝶》、自居易《母别子》诗等,所用乐曲有《降黄龙》、《宴瑶池》等,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元朝初年,中国优人(旧时称演戏的人为优或优伶)李元吉曾到越南“传戏”,丰富了越南人的文化生活。李元吉长期居留越南,凭着他的智慧和创造力,吸收越南民间故事作素材,编成生动的戏剧,再传授给越南人演唱。演员穿着绸缎戏装在台上,伴着音乐或唱或舞,使观众受到感染。

越南的旧戏,从音乐、服装、脸谱、道具乃至演出方式,都受到了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旧戏(如京剧)十分相似。过去的越南伶(旧时称戏曲演员)人即奉东方朔(公元前154~公元前93年,西汉文学家。为人正直,滑稽善辩,后世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为始祖。中国的剧目,往往被越南戏剧家所采用。《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厢记》、《西游记》等书在越南流传甚广,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伍子胥、蔺相如、关羽、曹操、诸葛亮、宋江、李逵、张生、红娘、孙悟空、猪八戒等则是越南人民十分熟悉和喜爱的戏剧舞台人物。

历法元代杰出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公元1231~1316年)与王恂(xun)、许衡等人共同编制的《授时历》(公元1281年开始实施),是中国历法史上施行最久的历法,历时达364年之久。明朝颁行的《大统历》基本上就是《授时历》。《授时历》的精确度很高,以365.2425日为一年,29.530593日为一月;将一年的1/24作为一气(节气),推算出24节气,用以表明气候变化和农事季节;以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它打破了古来制历的习惯,被认为是中国历法史上的第四次大改革。

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年),元朝派遣使臣出使越南,把《授时历》赠送给当时的陈朝。《授时历》的传人,对于越南人民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都起了积极作用。这种历法一直沿用到明朝末年。明洪武元年(1368年),明朝廷又赠越南《大统历》。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钦天监奉旨重修《西洋新法历书》,编成《历象考成》一书。越南阮朝嘉隆八年(1809年),越使臣阮有顺到北京,购得《历象考成》一部,回国后,阮有顺参照该书,奏请朝廷颁行《协纪历》。越南历法也便从此正式确定了下来。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天文学家的杰出创造,直到今天仍在民间延用,特别是对于农业生产,二十四节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越南阮朝所颁行的《协纪历》,对此也加以采用,其名称与中国历法完全相同。中国古代历法的另一创造“干支纪日”,也同样为《协纪历》所采用。“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合称,它拿十干的“甲、丙、戊、庚、壬”和十二支的“子、寅、辰、午、申、戌”相配,十干的“乙、丁、己、辛、癸”和十二支的“丑、卯、已、未、酉、亥”相配,共配成60组,用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多用来纪年,现在中国农历的年份仍用干支。

医药三国时代,有一位名叫董奉的神医,字君异,侯官(今福建福州人)人,曾南游交趾。《三国志·吴书·士燮传》注引葛洪《神仙传》,记录了他为土燮治病的故事:“燮尝病死,已三日,仙人董奉以一丸药与服,以水含之,捧其头摇之,食顷,即开目动手,颜色渐复,半日能起坐。四日复能语,遂复常。”中医的发展与中越间药材的互换是分不开的。宋元之际,中药成为对越贸易的一种主要商品。史载:宋成淳十年(陈圣宗宝符二年,即公元1274年),宋以“缎子、药材等物,买卖为市”;宋德拓二年(陈圣宗宝符四年,即1276年)春二月,圣宗陈晃“遣陶光往龙州,以买药探元人情状”。越南陈朝除了有专为王公大人治病的太医外,还建立了与平民大众疾苦相关的医司——“广济署”。政府还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因而培养出了不少有名的医生。

中国的针灸法,14世纪时已被越南医生广泛采用。明清两代,越南所需药物也主要靠中国供应。黎仁宗时,曾派使臣来中国,请求用土产香料交换药材和书籍。明天顺元年(1457年),越南使臣黎文老曾上表奏,请求仍循惯例,以越南土产香料等物品换取中国的书籍和药材。明英宗批准了这一请求。19世纪末,越南从中国输入川芎(xiang)、白术(zhu)和当归等多种中药,年约10万担(dan,重量单位,100斤等于一担),数量可观。

中国医药文献浩如烟海,现存中药将近8000种,是人们长期实践、积累的结果。隋唐时,《内经》(《黄帝内经》的简称,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脉经》(魏晋间王叔和撰)等中医学书籍就已传人越南;明代医学家李梃(chan)的《医学入门》、张景岳的《景岳全书》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医学名著也先后传人越南,对越南医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越南医书流传到中国的却很少。1962年,北京图书馆与中医研究院合编了一部《中医图书联合目录》,收入了中国国内59家大图书馆所藏的全部医书凡7000多种,其中录有数百种朝鲜和日本的汉文医书,却没有一本出自越南。实际上,越南医生在对中医中药进行深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医疗实践,不但有所发挥,而且颇有成就。《本草拾遗》、《中越药性合编》、《南药神效》等便是学术价值或文献价值很高的医学著作。

现存越南古代医药书籍约有二三十种,其中最有名的当推黎朝末年黎有卓所著《懒翁心领》(或称《海上心领遗书》、《海上懒翁》、《海上医宗心领全帙》(zhi)。该书共28集,66卷,内容丰富而完备。理论方面,《懒翁心领》采用《内经》经义;用药方面,则一半采用中国药,一半采用越南药,因地制宜地为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的结合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货币越南东山出土文物中有汉代五铢(zhu,古代重量单位)钱。五铢钱很可能是在汉平南越时传人交趾的。在其他地方的发掘中,也发现了古钱币,如“开元通宝”(简称开元钱;开元:意为开辟新纪元)、“元和通宝”等,皆是唐代币制。据《旧唐书》记载:唐初,仍然沿用的是隋代的五铢钱。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废止五铢钱,铸“开元通宝”币,并在洛、并、燕、益、桂等州设置钱监。唐代桂州与越南近在咫尺,桂州设监制币,制作方法和技术传人越南,便是很自然的事情了。

越南古代流通的货币,主要是铜钱,或称制钱。如今传世最古的钱币是前黎朝黎桓天福五年(公元984年)所铸的“天福镇宝钱”,背文有一“黎”字。越南史书称此为“南钱之始”。黎氏天福钱,宋代曾在广州流通,称为“交趾国黎字钱”。越南自主后的历代天朝均以汉、唐币制为依据。以汉、唐铸币技术为基础先后铸制而成的越南货币,陈朝有“绍丰通宝”、“隆庆通宝”、“重光通宝”;后黎朝有“顺天元宝”、“洪德通宝”、“光顺通宝”、“昭统通宝”;阮朝有“泰德通宝”、“光中通宝”等。阮世宗阮福映所铸“嘉隆通宝”,不但在国内使用,而且大量流入中国,冲击了中国市场,引起中国统治者的密切关注。

(第五节)独立时期:汉文化对越南文化的影响

胡朝皇帝胡季犛曾写过这样四句诗:“欲问安南事,安南风俗,淳,衣冠唐制度,礼乐汉群臣”,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文化在越南的广泛影响。除了前述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之外,更能反映这种影响的或许还是汉字和文学。

在古代越南吸收儒学为主的古代中国文化的意义上,汉字起了关键性作用。可以说,越南古代的文化传统,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汉字的广泛、长期的使用而得到继承和发展的。正如越南著名史学家陶维英在其所著《越南古代史》中所说,汉字是“越南的文化宝库”。

越南独立之前,汉字虽已使用了1000多年,但这1000年间越南当地人所撰写并流传于后世的汉文著作,几乎一部都没有。而在独立之后,特别是李朝以后,汉字在越南社会和文化上的作用,却显得更为重要。汉字,不仅是传播文化信息的主要载体,而且成了创造性地发展越南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础和重要工具。这显然与李朝之后,儒家学说成为越南封建国家主要的和正统的意识形态密切相关。随着儒家思想的作用和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国古代文化在越南的影响与作用也在不断扩大。儒学教育的发展,科举制度的推广,更使得每一个读书人都必须努力学习并掌握汉字汉文。

同类推荐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古代阵法

    古代阵法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阵法》是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该丛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阵法》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中国古代阵法的产生及发展、春秋前十大古阵、几大古代重要阵法、古代历史传记以及传说中的阵法、古代阵法在古代军事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等内容。
  • 中华美德1

    中华美德1

    在故事中汲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精髓。
  •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商人也要学点国学

    从修身之道、用人智慧、危机管理、协调沟通、有效激励、创新思维、制度管理、团队建设、竞争策略等方面阐述了经商谋业的经验技巧、策略及素养,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商人的综合能力。相信您读完这本《商人也要学点国学》后,不仅能学习到更多的经营管理智慧,还能在无形中提高自己的国学修养,受益终生。
热门推荐
  • 心海放歌

    心海放歌

    接触心灵,感悟生活。还原我们心中深处最真实的波动。心海荡漾,人海沉浮,我们的心需要在思索中得到解脱。《心海放歌》带心灵去感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

    《三侠五义》原名《忠烈侠义传》,是中国一部非常著名的公案侠义小说,此书流传极广,影响深远,几乎家喻户晓。小说共一百二十回,分成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狸猫换太子开篇,写众侠客协助包拯同奸臣庞吉父子进行的斗争;第二部分主要是写众侠客协助颜查散剪除襄阳王党翼的故事。整部小说,情节环环相扣,高潮迭起,人物形象鲜明,语言风趣生动,读来令人爱不释手。展昭的宽容忠诚,蒋平的刁钻机敏,徐庆、赵虎的粗鲁憨直,艾虎的纯朴天真,智化的机智潇洒,欧阳春的含而不露,尤其是白玉堂豪放不羁、少年气盛,莫不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 告别单调的生活

    告别单调的生活

    女人的“形象”是一个女人外表与内在结合而留下的印象,无声而准确的讲述着你的故事——你的年龄、文化、修养、社会地位……本书是一本让女人找到幸福之路的散文集。想做一个幸福的女人的女人进来看看吧,一定会给你意外的惊喜。读过此书,作为单身女人你将获得意外的收获哦。
  • 富豪三千金

    富豪三千金

    白芷柔、白芷梅、白芷凌是一对孪生三胞胎:白芷柔最小,白芷梅是老二,白芷凌是老大。白芷梅和白芷凌因为是同卵双生的关系,所以性格、爱好都一模一样,两个人经常是争吵不断,只有白芷柔温文尔雅,外柔内刚在学校里深受黄榆槽喜欢,又善解人意。但是黄榆槽却忘记不了旧情,对夏明艳由爱转恨,从此不再提爱情,但是不知不觉爱上了白芷柔,但是不敢表白……当两个人处于热恋的时候,夏明艳突然出来要求黄榆槽的原谅,这段恋情不再太平......
  • 工作关键在于落实

    工作关键在于落实

    时下,流传着这样一副对联,上联是“今天会明天会会会重要”,下联是“这思路那思路路路都好”,横批是“谁来落实”。《工作关键在于落实》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古今事业必成于实。任何事情计划得再好,不如现在卷起衣袖始做。向着目标,面对伟大的战略,最重要的是立即行动起来!
  • 誓取冷情妻:律政佳人

    誓取冷情妻:律政佳人

    “想要看到最大的光明,就必须去最黑暗的地方。”吴晴,法律界让人闻风丧胆的魔鬼律师。人如其名,吴晴亦无情。“男人,你别想太多,我只是想要一个孩子而已,恰好你的皮囊很符合我的标准。”话音落下,她邪笑着离去。该死的女人,敢玩到他的头上?冰冷的唇角在这时候扬起一抹玩味:女人,得罪我司徒巡的下场恐怕不会太好。我们走着瞧!
  • 绝世魅颜:丽妃传奇

    绝世魅颜:丽妃传奇

    她是江南旺族宁家的三小姐,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哥姐争相疼爱的小妹,“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生得倾世容颜的她却养在深闺人未知。无忧无虑地在宁家生活了十几个年头的她,命运却在一夜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为了替二姐入宫选秀,她无意间听到了父母的争吵。原来她是身负着国耻家仇,天真无邪又有些顽劣的少女一夜间长大。为了复仇,她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这恢宏无比,金碧辉煌的天宙国的皇城——轩宇城。成了待选的无数绣女中的一员,然而当她踏进这无比尊贵无比庄严的皇城的那一刻,她的命运之轮开始转动,传奇般的一生从这里书写。
  • 重生回到香港1980

    重生回到香港1980

    2013年,叶云姣在去香港的途中发生车祸,虽然狗血但是就是这样她重生到1980年的香港,带着对这个城市复杂的感情,叶云姣将遇见什么事什么人呢?
  • 生存的逻辑

    生存的逻辑

    《官家定律》《灰色生存》作者再掀文化历史波澜。官场大咖粉墨登场,社会小人物夹缝求生。朱元璋PK朝廷官员:一手铁血剑,杀得六部全军覆没;一手百姓牌,支持底层民众越级上访。守库小兵PK皇权:如何在监管重重的银库重地盗取官银,偷得朝廷亏空九百多万两?盛宣怀PK胡雪岩:最著名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和商场的全面战争。封疆大吏PK京城小官:李鸿章、曾国藩等大官如何栽在小小书吏手里?官府PK土匪:只要你不在我的地盘犯事我就当看不见的官匪默契。地方官PK老百姓:一次大规模的官民对战是如何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