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9400000018

第18章 虎韬篇(3)

所以《虎钤经》认为“逼而为之者,逾数旬不变,非克敌之术”。应当如《六韬·虎韬·略地》中指出的“为之置遗缺之道”,也就是后世兵家常说的“围战之道,围其四面,须开一角,以示生路”(《百战奇法·围战》)。开一角的目的是向城中“示生路”,城中被困军民往往为求生路而开城突围,而开城突围时,又往往各自夺路,军心涣散,不如守城时之军心一致。这时,如果攻城的一方事先作好准备,“伏精兵于敌以待”,在局部变进攻为伏击,往往可以消灭突围之敌,以较小的代价攻下城池。

此项谋略,正是运用了欲擒故纵,欲歼故放的战术,先从精神上给敌人造成败势,避免困兽犹斗的的局面发生。

五军略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溪、大谷、险阻之水,吾三军未得毕济,而天暴雨流水大至,后不得属于前,无有舟梁之备,又无水草之资,吾欲毕济,使三车不稽留,为之奈何?”

太公曰:“凡帅师将众,虑不先设,器械不备,教不素信,士卒不习,若此,不可以为王者之兵也。凡三军有大事,莫不习用器械。攻城围邑,则有愤温、临冲;视城中则有云梯、飞楼;三军行止,则有武冲、大橹前后拒守;绝道遮街,则有材士强弩,冲其两旁;设营垒,则有天罗、武落、行马、蒺藜;昼则登云梯远望,立五色旗旌;夜则设云火万炬,击雷鼓,振鼙、铎、吹鸣笳;越沟堑,则有飞桥、转关、辘轳、鉏铻;济大水则有天潢、飞江;逆波上流,则有浮海、绝江。三军用备,主将何忧!”

【注释】

梁:桥。

愤温:古代用于攻城的一种战车。

临冲:攻城用的大战车。

云梯:攻城用的长梯。

飞楼:了望看哨的楼台。

武冲、大橹:即大战车、大盾牌。

雷鼓:指军中使用的大鼓。

鉏铻:同龃龉,指上下齿不相对。此处指带齿轮的机械。

浮海、绝江:两者都是渡河的工具。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率领军队深入敌国境内,如果遇上深溪、大谷和难以通过的河流,三军还没有全部渡过,忽然天降暴雨,洪水骤涨,后面的部队被洪水阻断,即没有船只、桥梁,又没有堵水用的干草。在这种情况下,我想使全军都渡过河川,不至于被困死在那里,应当怎么办?”

太公回答说:“大凡领军作战,如果不预先作好计划,准备好器械,平时训练不成熟,士卒习武不认真,这样,就不算是国家的正规军队。凡是三军有重大军事行动时,不能有不熟悉各种器械使用方法的。如攻城围邑,就用‘愤温’接近城墙,用‘临冲’监视敌人的行动和冲击城门;观察城内就用‘梯’、‘飞楼’,可自平地升高而望;三军进止,就用‘武冲’、‘大橹’作前后掩护;断绝交通、阻塞街道,就用勇士强弩,控制两侧;设置营垒,就用‘天罗’、‘武落’、‘行马’、‘蒺藜’;白天就登上云梯了望远处,并立五色旌旗以为标志;夜晚就在高处燃起烟火,并击‘雷鼓’、敲小鼓、摇铎铃、吹胡笳,以为信号;渡越沟堑,就用飞江、折叠桥、辘轳、鉏铻;渡大水就用大船、浮桥;逆流而上,就用‘浮海’、‘绝江’。如果军队应用的各种器材都具备了,主将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心得】

本篇论述在江河湖沼等地带作战必须事先准备的各种装备和器材。对此,姜太公强调一个“备”字,而所“备”有三:一是要事先有准备;二是器械要完备;三是使用各种器械的技术要具备。“三备”缺一不可。

没有事先的准备,就谈不上器械的完备和技术的具备;没有完备的器械,不仅难以应付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要攻城没有梯,要渡河没有船,而且士卒的技术也无用武之地;士卒不具备使用器械的熟练技能,完备的器械便不能发挥作用,再充分的准备也是枉费心机。可见,器械的完备和技术的具备是事先准备的具体内容,否则准备就是一句无从落实的空话!

看来,不懂得“三备”相关的道理,就不算真正懂得“有备无患”这句名言。

明代的戚继光就十分重视部队武器装备的改进。例如1559年至1560年,他在浙江义乌练兵抗倭时,曾就地取材,创造过“狼筅”等兵器(“狼筅”由毛竹制成,竹枝的每个丫杈上都绑着尖刀),并以此为基础,使每12个人组成1个“鸳鸯阵”,因而,大大提高了部队的作战力。另外,他还改进过“鸟铳”,使改进型鸟铳不仅比原鸟铳射得远,其命中率也提高了。

六临境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吾与敌人临境相拒,彼可以来,我可以往,阵皆坚固,莫敢先举,我欲往而袭之,彼亦可来,为之奈何?”

太公曰:“兵分三处,令我前军,深沟增垒而无出,列旌旗,(击)鼙鼓,完为守备。令我后军,多积粮食,无使敌人知我意。发我锐士潜袭其中,击其不意,攻其无备,敌人不知我情,则止不来矣。”

武王曰:“敌人知我之情,通我之谋,动则得我事,其锐士伏于深草,要隘路,击我便处,为之奈何?”

太公曰:“令我前军,日出挑战,以劳其意;令我老弱,拽柴扬尘,鼓呼而往来,或出其左,或出其右,去敌无过百步,其将必劳,其卒必骇。如此,则敌人不敢来。吾往者不止,或袭其内,或击其外,三军疾战,敌人必败。”

【注释】

三处:三部分。处:处所、地方、位置,此处可理解为部分。

拽柴扬尘:来回奔跑,使尘土飞扬于空中。

鼓呼:擂鼓呐喊。

【译文】

武王问太公说:“我军在国境上与敌军相互对峙,敌军可以攻我,我军也可以攻敌。彼此阵地都很坚固,谁也不敢率先出击。如果我军想主动出击,彼方也想袭击我。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办?”

太公回答说:“处理这种情况,应该把我军分为前军、中军、后军三部分。命令前军深沟高垒,不要出战,排列旌旗,击动鼙鼓,完成防守的任务;命令后军多积粮食,不要让敌人知道我军的意图;然后派遣我中军的精锐部队,潜袭敌人的部队,使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敌人不知我军底细,自然不敢向我进攻。”

武王又问:“如果敌人已然知道我军的情况,也清楚我军的计谋,我一行动他就知道我的目的;又派精锐的士卒埋伏在草丛中,拦截我军于狭路小道上,袭击我防备不严的地方,那又该怎么办呢?”

太公说:“对于这种情况,可命令我前军每日向敌人挑战,以搅乱敌人的斗志;同时派出老弱士卒,拖动树枝,来回奔跑,扬起尘土,击鼓呐喊,往来不停,以张声势,或者出现在敌人右面,或者出现在敌人左面,但不要进入距离敌人前线100步之内。如此不断地骚扰,敌军的将帅必定疲于应付,进而我方再派兵或袭击他的内部,或打击他的周边,然后发起全军的总攻击,奋力疾战,敌人就一定会被打败。”

【心得】

此篇论述在两军对峙、势均力敌,处于胶着状态的情况下如何取胜的战术。这个战术的总方针是:偷袭。偷袭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敌人不知我方的情况下,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二是在敌人已知我方的情况下,先用疲劳战术拖垮敌人,然后伺机发动全军突然袭击,全面猛攻。

攻其无备与出其不意向来为历代兵家所重视,亦是进攻作战谋略运用的基本原则,是军事家们的座右铭,流传千古。

从战争史来看,在敌军失去戒备或者料想不到的时间、地点实施突击,能在军事上和心理上取得巨大效果,并使对方在慌乱中作出错误的判断,制定错误的计划,采取错误的行动,以致使战事连连失利。在古代战争中,由于军队的武器装备原始,机动力和攻击力低,攻其无备一般多适用于战术范围!短距离的奇袭、偷袭、奔袭,只有在特殊的政治、军事、外交、伪装的配合下,才有可能在战略范围内实现攻其无备。

古人讲“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是因为军队长途跋涉,师劳力竭,耗费时间多,军事企图容易泄露,即所谓“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再者,那时的战争准备比较简单,一旦暴露企图,对方的“无备”就会很快变为“有备”。当飞机和坦克出现后,高速突击兵器迅速发展,以“闪击战”为样式的突袭战法应运而生,攻其无备才真正在战略范围内实施。

战略上攻其无备,在于迫使敌人采取错误的计划和方针,采取错误的战略行动,以保证己方首次打击的效果。其做法多是通过政治、军事欺骗,包括歪曲事实真相,蒙蔽、迷惑敌人的情报,以及蛊惑人心的宣传,使对方在思想上完全陷入混乱而无法统一作战行动。

战术上的攻其无备,常指在战场上采取大胆而坚决的行动,巧妙地利用天时、地利和空间,以创新的战术使用现有的兵力、兵器,抓住战机,乘敌之隙。在这里,战术手段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那些在战场上创造奇迹的英雄,如不是新手段的创造者,便是以创新的方式使用了某种手段。

1940年5月10日,***德军奇袭埃本·埃马耳要塞,即是在战术上攻其无备的范例。埃本·埃马耳要塞,是比利时艾伯特运河防线的南部支撑点。这个名闻欧洲的军事防御体系,与当时的马其诺防线齐名。德军要突破艾伯特运河防线,征服荷兰、比利时,进而绕道入侵法国,首先需要打开这把“锁”。

为了达到攻其无备的效果,德军一反传统的突袭方式,在没有实施炮兵和航空兵火力准备的情况下,一支仅有百余人的德国伞兵小队于夜间乘坐滑翔机孤军深入,直接降落在要塞顶部。这个“雪花盖顶”的奇袭战术,突破了军事家们思维判断的旧框架,1000多名比利时守军,虽有充分抗击德军地面进攻的准备,却没想到在夜色朦胧之际,祸已经从天而降。

历史上采用姜太公所标举的疲劳战术、即“敌疲我打”谋略而取得作战胜利的范例也不少。《左传》上就载有一则生动的事例: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21年)吴王阖闾准备进攻楚国,问计于伍子胥。伍子胥说:“楚国执政的人多而不一致,且都不肯负责。假使我们派出三支部队去疲劳他们,一支兵到,他们都会出来迎战,他们一出来迎战,我们就回营;他们一回营,我们另一支兵就又出来求战。那样,他们就要在道路上疲于奔命。轮番的侵扰使他们疲乏,再施几种诡诈计谋让他们上当。待楚军疲惫、士气低落之时,我们再集中三支兵力发动总攻击,必定能够大获全胜。”吴王阖闾采用了伍子胥的计谋,终于大破楚军。

当敌强而我弱时,可以运用“彼竭我盈”的谋略。谋略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彼竭我盈是弱军处于强军的进攻面前,不先发制人,而是先让一步,避免不利决战,等待对方的勇气丧尽而我们的士气正旺盛,不利于敌而有利于我的情况出现时,后发制人,始求决战的谋略。

春秋时期,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师伐鲁。鲁庄公将要出战。曹刿请见。他的乡人说:“高位者谋划战争,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高位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鲁庄公接见了他。他问鲁庄公说:“您凭什么打仗呢?”鲁庄公说:“衣食这些所安享的东西,我不敢独享啊!必定分给别人。曹刿说:“这是小恩小惠,人民难以普遍享受,人民是不会服从您的。”鲁庄公说:“牺牲玉帛这些祭品,我不敢虚报数量,必定守信用。”曹刿说:“这是小信用,不能使人信服。神不能给您福啊!”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不能一一察明,但必定诚心诚意地去审理。”曹刿说:“这是忠于本份的事啊,可以因此打一仗了。”如果打仗,请让我随从您出谋划策。”鲁庄公与曹刿同乘一辆车,战斗在长勺打响。鲁庄公将要击鼓出战。曹刿说:“不可以。”齐人多次击鼓进攻后,曹刿说:“可以了。”齐军被打败了。鲁庄公将要乘胜追击。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看了敌人的车辙,登上车前横木眺望了敌人后说:“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打败齐军后,鲁庄公就问他胜利的原因。曹刿对答:“打仗,凭勇气啊!敌人第一次击鼓冲锋,勇气正盛;第二次击鼓冲锋,勇气就衰落;多次击鼓进攻,勇气就丧尽。敌人的勇气丧尽,我们的勇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敌人。齐国是大国,难以预测他们的阴谋诡计,我害怕他们有埋伏啊!我看见他们的车辙乱了,望见他们的旌旗倒了,所以追击他们。”

所以,军事谋略的高明之处,不在于如何以优势战胜劣势,以主动战胜被动,而在于如何从劣势、被动出发,去战胜优势,夺取主动。

任何一种军事谋略,其方法越科学,理论思维越深刻,就越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疲劳战术,即“敌疲我打”的作战谋略,是十分科学的军事原理,所以在现代战争中仍有借鉴意义。

随着“敌疲我打”谋略思想的不断丰富和拓展,在敌我双方强弱状况发生了变化的今天,即使是强国或强大的一方,为了在战争中减少己方损失,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战争效益,运用“敌疲我打”谋略取得成功的战例也不少。

20世纪90年代初的波斯湾战争,多国部队的总体作战步骤就充分体现了疲劳战术,亦即“敌疲我打”的谋略思想。多国部队根据自己空中优势明显,地面优势较缺乏的特点,将战争分为空袭战和地面战两个阶段。在发动大规模的地面攻击前,先进行持续、大规模的空袭。事实上,经过一个多月的空袭,加大了双方悬殊的实力对比,双方在地面战展开前,伊拉克军队已经遭受了重大损失。

在空袭中,伊军有200多架飞机、1400多辆坦克、800辆装甲车、1200门火炮被摧毁,伤亡人数超过10万。其中一线部队损失达50%,二、三线部队损失达25%,海军基本上被消灭;所有机场被破坏,制空权完全丧失。空袭还破坏了伊拉克的通讯、交通枢纽,有3/4的桥梁被毁,伊拉克统帅部与科威特战区的有线通讯联系和90%以上的后勤供应都被切断。

多国部队经过一个多月的空中袭击和强大炮火准备,在空袭效果已达到发动地面战争的预定要求后,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动了大规模的地面进攻。整个地面战仅用100多个小时就重创和歼灭伊军41个师。完成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巨大成功。

伊拉克迅速战败,除它政治上的失理、战略决策一错再错、战法呆板与脱离实际等因素以外,与它的疲惫状态亦有很大的关系。从经济上看,伊拉克经过8年和伊朗的战争,已是国库空虚、债台高筑。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又面临国际社会的制裁,更是困难重重。经过5个多月的制裁和封锁,伊拉克经济已面临崩溃的边缘,无法支援一场现代化的战争。多国部队的空袭带给伊拉克军队在心理上极大的震撼,使其一直处于高度恐慌、极度疲劳的心理状态中,战斗力急速下降。而多国部队的地面作战部队此时则以逸待劳,气势正旺。多国地面部队所以能在100个小时之内歼灭伊军41个师,“彼衰此盈”是一个重要原因。波斯湾战争的胜负结局,又一次为疲劳战术,即“敌疲我打”的作战谋略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的运用提供了成功例证。

势均力敌的双方,必然各有优势和弱点,英明的统帅则善于避其优势,攻其弱点,甚至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比如疲劳战术),搅乱其优势,削弱其优势,从而打破双方原有的强弱差异,然后竭尽全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与敌军进行决战,如此,势必得以在战局中取胜。因为,原来的优劣势态已经翻转过来了。

七动静

【原文】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与敌之军相当,两阵相望,众寡彊弱相等,未敢先举。吾欲令敌人将帅恐惧,士卒心伤,行阵不固,后阵欲走,前阵数顾,鼓噪而乘之,敌人遂走,为之奈何?”

同类推荐
  • 特种部队之世界其他国家篇

    特种部队之世界其他国家篇

    “雷鸣”部队队员主要进行营救人质训练及空降、水面及水下渗透方式突击技能训练。在训练中该部队与波兰其他部队和部门进行密切协同。如进行空降、水面及水下渗透训练时,由第6空降突击师及第7海上突击师负责保障;反劫机训练则由波兰国家航空公司提供有关设施,进行实际机体模型的突击训练。
  • 烽烟尽处

    烽烟尽处

    所有发生在过去的事情,无论是非对错,都已经成为历史,无法改变,也不能改变。所有生活在过去的人,无论贤愚不肖,都已经成为逝者,不必涂抹,也无法涂抹。历史只是过去留下来的记录,无论后人喜欢与否,都将存在。正如白垩纪的化石,经历数十万年光阴变换,依旧鲜活如生。
  •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世界经典攻坚战:滑铁卢战役,葛底斯堡战役 ,凡尔登战役,台儿庄会战,列宁格勒保卫战,等等的详尽描述。带你走回那段转乱的历史。
  • 战略特战队

    战略特战队

    这是一部十个兄弟的故事,经历坎坷,成就自己的辉煌。看他们一步一步走过的艰苦路程。
热门推荐
  • 蔓藤结

    蔓藤结

    “答应我,在十九岁之前不交男朋友,不喜欢上任何人。”那年他七岁,她三岁,因为被绑架而被命运安排认识。十五年后,她在家人过度的保护中及不舍中进入离家不远的C大,故事就从这里开始,看一个护妹成痴的七哥,如何一一排开完美妹妹身边的异性,看她室友之间如何的搞笑互动;看他们和她之间如何纠缠不休的情缘!……第一次写书,还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够多多提点,多多支持!
  • 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中国历史上的奸与诈

    本书分别从不同的侧面,向大家展示了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奸诈之人,及其所做的奸诈之事。希望它能帮大家认清奸诈之人的嘴脸,给大家带来做人方面的启迪。
  • 一见钟情:误惹豪门千金

    一见钟情:误惹豪门千金

    他们是青梅竹马,一场小车祸,他撞到她车上,也闯进她的人生。一次绑架,一生交集,一个诺言,一世守护。“男子汉的承诺,我会保护小沫一生一世!”他对她妈妈临终的诺言。再次相见,他换了身份,也成了被父亲遗弃的私生子,背负责任与仇恨,残酷无情,唯一不变的,是对她的爱与守护。在家人与他之间,她不得不放弃他。“肖墨琰,如果时间可以倒回,我一定会遇见你的最初时,将你放逐在生命之外。”不爱,就不痛。他不怪她,依然缠着不放:“唐以沫,你听好,生,我们要在一起,死,你也要带上我,我会缠着你生生世世!!”
  • 美人泪破茧王妃(结局)

    美人泪破茧王妃(结局)

    没身材,没长相,没三围,好不容易有人追了,却是别人的一场赌。莫名其妙地跳楼,莫名其妙地穿越了。成了倾国倾城、人见人爱、花见花开、车见车载的大美女。要命的是,却被老爹五花大绑起来,嫁给了帅得一塌糊涂的王爷。晕,这么帅的王爷,就算你不绑起来,我也会嫁啊,这完完全全就是父母做主包办婚姻啊!一场权与利,谋与势为主的婚姻,一个又帅又酷的王爷夫君,是她的幸运,仰或是她的不幸。
  • 老婆,我们复婚吧2

    老婆,我们复婚吧2

    3年前,她离他而去,成为别人的妻子。3年后,她离婚,还带回了个儿子,而他即将成为她姐姐的老公。她以为他只是她的姐夫,想不到他狂妄的要她为他生个孩子……
  •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生命之催化乐章:石油化学家闵恩泽

    奠基中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以知识报效国家,一生成果难数,开发生物柴油推动绿色化工,凭贡献乐享人生。
  • 重生之草包狂妃

    重生之草包狂妃

    前世他为她而死,肝肠寸断。今世她假扮恶魔,躲他到天边。可王爷有意,请旨赐婚。“本小姐琴棋书画不会,打架斗殴样样有份,你还要娶?”【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指剑道

    指剑道

    【孤星追月,终老一生,指剑一出,神哭鬼泣】陆浩然一个生活在低层的都市少年,因意外在祖屋地窖下,陆小凤的墓室内,得到一本武学修炼功法《指道》,这是一部融合灵犀一指,一指金刚法和一指禅功等高深的武学功法。从此,陆浩然就踏上了一段不凡之旅。陆浩然以指证道,指破苍穹,诛神灭天,以血腥杀戮成就他无上的指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