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8000000016

第16章 军统特工荆有麟:鲁迅回忆(6)

孙伏园先生离开晨报馆之后,即约请鲁迅、周作人、钱玄同等创刊《语丝》。这期间,还有一个刊物,成了那时期青年界的每日食粮,且又引起各种学术上的论战,使中国报纸更积极负起传播文化的使命,那便是孙伏园编辑的《京报副刊》及各团体代编的《京报》七种附刊。

当时正是民国十三年冬天,国父孙中山先生的北上,激起了北方青年界的行动,就是原是在苦闷中过生活的青年,听了中山先生的言论同主张,不特明了现实的环境,是渐趋灭亡的漆黑一团。还更明了了要改造——甚至打破这黑暗的环境,是非自己站出来领导群众,来作扫荡工作不可,于是青年们,三三五五,结社了,人党了。总之,不问思想上的目的如何,大家在冲破黑暗的现实这一点上,是需要集团的力量来发挥,开展。可惜的,是作为社会先导的报纸,在当时,还没有一种能尽这种报导或指示的任务。

记得当时在北京的报纸,较为著名的,只有这几种:《晨报》、《黄报》、《京报》、《世界日报》、《顺天时报》。除《顺天时报》系日本机关报,不能作数外,其余之《黄报》、《京报》、《世界日报》等,对于文化向来很少起过作用。曾忆他们的副刊,多半还是风花云月一般鸳鸯蝴蝶派人的驰骋所,《晨报》虽然在五四后,添了新副刊,专登学术及新文艺作品。但时代巳将他向后扬弃了。因为《晨报》后台老板研究系人物,虽可在北洋军阀面前大谈科学与文艺,但中山先生的北上,及他所带来的政治主张与思潮,已使《晨报》老板有些恐慌了。于是他们不满于再起的青年运动。更不满于孙伏园所编的副刊。因为当时副刊上,不只是登些辛辣的文艺作品,有时还登载批评政治,批评社会的杂感与论文。在这种形式下,伏园便被逼而离开《晨报》了。其详情,已见于《语丝》的发刊中,这里不再说了。

伏园离开《晨报》,是由鲁迅先生报道出来的。那是有一天,鲁迅先生到世界语专门学校来上课,在讲完讲义之后,鲁迅先生忽然说:“我打掉了一个人的饭碗。”接着他讲了伏园在晨报馆辞职的经过。最后,好像安慰大家似的,说:“我们现在另外办一个周刊,几天就可以出版了。”

我在听了先生的报道,当天晚上,就去告诉胡也频同项亦愚,因为当时,我们三个人正在编辑《劳动文艺周刊》。而《劳动文艺周刊》是《京报》馆代为印刷,不要我们出钱的(每期印一千份)。因为同《京报》有这个关系,我们当时对于《京报》很关心,时时向《京报》主人邵飘萍先生,提供改革意见,这一次,听见孙伏园离开《晨报》了,很想要《京报》创刊一个副刊,请孙伏园作编辑,三个人谈论的结果,觉得这办法很好。但有问题的,是《京报》请不请孙伏园呢?假使《京报》愿请孙伏园,而孙伏园又肯不肯干呢?两方面都没有把握。因为我们晓得《京报》本来有副刊,不过他的副刊专登些赏花或捧女戏子的文章,而编此副刊者,又系与邵飘萍很有交情,且在《京报》服务多年的徐凌霄。那么,邵飘萍肯不肯停了徐凌霄所编的副刊、而另请孙伏园呢?而且伏园本人,我们都不认识他,万一邵飘萍答应请他。谁又有方法也使他答应呢?但即就是有这些困难吧,我终于大胆地找邵飘萍去。

我对邵飘萍述说了孙伏园向晨报馆辞职的经过,并告诉他《京报》应该借此机会,请伏园代办一种副刊,意外地,邵飘萍马上首肯了。而且他还说:“我想除请孙伏园先生编副刊外,《京报》还可仿照上海《民国日报》办法,再出七种副刊,每天一种,周而复始。这样,可以供给一般学术团体,发表他们平素所研究的专门学问。”

“能这样,当然更好。”

“那么,我们就这样决定本报副刊,就请贵友孙伏园先生担任编辑。另外,七种附刊,请你设法相帮找一两个,我这里也有几个团体接过头。本报也预备出一种图画周刊,大约七种附刊,不会成问题。”

这真使我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喜的是《京报》愿担负起倡提新文化的使命。但伏园,在当时,不特不是“我的朋友”,是连一面之缘都没有,这却不能不使我恐慌絲了。

我抱着这种矛盾的心情,走出京报馆的门,看时间已是夜里九点钟了。想着鲁迅先生还未到睡觉期间,还是找他商议罢。

这件事,也是出乎鲁迅先生意外的,所以在我讲完了见邵飘萍的经过,并说明我根本不认识孙伏园时,鲁迅先生这样说:

“不要紧,我代你们介绍。我想伏园大概没有问题罢?他现在除筹办《语丝》外,也还没有其他工作。我明天去找他来。你明天晚上到我这里吃晚饭。”我这一次,却是抱着愉快的心情走回去。第二天,也将这经过,告诉了胡也频与项亦愚,自然在吃晚饭前,赶到了鲁迅先生家里。会我久已仰慕的孙伏园先生。

要解决的事件,鲁迅先生早巳同伏园说过,所以我也不必再重复,吃饭时,伏园就首先告诉我,他已同意。我说:

“那么,我明天告诉邵飘萍,再同他约好时间,你们先见见面。”

“那又何必呢?”鲁迅先生放下酒杯,突然插言,“邵飘萍是新闻记者,一天到晚,跑来跑去的,你我他,还得找伏园。有多麻烦?我看吃完饭,你们俩去看他,一下就决定了。”

伏园看着鲁迅先生这样力成其事,他当然也不好示异议,所以他接着说:“这样也好,那又要烦劳你跑一趟了。”

其实,不必说跑一趟,就是跑十趟,我也是愿意的。因为事情能成功,我们就可以看到一般学者及文人的髙论与出色的创作。而我们一般青年,也可以有发言的地方了。于是一吃完饭,我就同伏园赶到了京报馆。邵飘萍刚好正在馆。

飘萍热烈地欢迎伏园进京报馆,在谈过办法,薪俸、稿费等条件后,飘萍还说:

“那么,我们现在就开始筹备罢。下一星期出版。”

过了几天,《晨报》第一版广告栏,出现了一个以二号字为标题又为正文的长条简单广告,说《京报》将于某日发刊副刊按日随报附送的小广告。到十二月八日,《京报副刊》即在孙伏园主持下与读者相见了。

《京报副刊》的出版,在当时并不能算是小事。由出版之日起,《京报》的读者,就开始增加。一天比一天多,记得增加最多的,是说有一天增加了两千份以上的订户,印刷所加工了,送报的加人了。飘萍有一次对我讲:印刷工人同发行部人,竟发出怨言,说:“这样加下去,怎么得了呢?”这虽然表示出中国人对于本身所负的事业,向来不求发展,但当时,印刷还未利用电机,再加以人事组织不很健全,却也实在难怪他们。不过从这一点,倒可看出《京报副刊》影响之大了。

《京报副刊》一出版,为什么就会发生这样大影响呢?这,就是从鲁迅先生讲起。

过去鲁迅先生在《新青年杂志》、《晨报副刊》、《小说月报》、《东方杂志》等,所发表的短批、论文、诗歌、小说,已引起广大的注意。到民国九年一月,他又译出了日本武者小路实笃的戏剧《一个青年的梦》。同年十月,译出了俄国阿尔志跋绥夫的《工人绥惠路夫〉〉。十一年五月译出了俄国盲诗人爱罗先珂的童话剧《桃色的云〉〉。十二年九月印行了小说《呐喊》。同年十二月出版了《中国小说史略》上卷。十三年六月出版了《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同年十月译出了日本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

从这里可以看出:在《京报副刊》未出版前,鲁迅先生已经有那样多的译著,流传到社会上了。这些译著,包括了先生的当时及其前后的思想,包括了先生治学精神,包括了先生文笔技术。而同时,先生又兼任着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及女子髙等师范、世界语专门学校等校讲师。他的言论主张巳经在青年界发生广大信仰了。《晨报》的渐趋灰色态度,已为青年所不满,而伏园离开《晨报》,又为鲁迅先生稿子所引起。现在听说伏园要为《京报》编副刊了。那么,鲁迅为主要撰稿人之一,是绝无疑问的。拿《语丝》为伏园所发起,创刊号上就有鲁迅的文章来推测,也不会例外。要看或必须看鲁迅文章的人,就纷纷订阅《京报》了。事实是:鲁迅先生他没有使青年人失望,自《京报副刊》发刊后,鲁迅先生对于时事及学术、社会、文艺各方面,都有文章发表出。而最引起广大注意而得到各种反响的,是青年必读书问题,翻译问题,女师大风潮事件,开封铁塔强奸事件,就都是鲁迅先生在《京报副刊》上发表锋利的短评而引起了检讨的。记得当时在“京副”上,鲁迅先生除译荷兰的短篇,日本的短篇之外,以《咬文嚼字》为题,以《忽然想到》为题,以《并非闲话》为题,就发表过21篇文章,特别是《忽然想到》,竟写过11次之多,而对于中国的政治问题、考古问题、创作问题、社会改良问题……都表示过独到的见解。

因了鲁迅先生,这样热心在支持《京报副刊》,再加以当时在文艺界很享盛名的周作人等,也都常有文章发表。《京报》的销路,便不胫而走了。

鲁迅先生在《我和〈语丝〉的始终》中说:

“……至于对于《晨报》的影响,我不知道,但似乎也颇受些打击,曾经和伏园来说和,伏园得意之余,忘其所以,曾以胜利者的笑容,笑着对我说道:——‘真好,他们竟不料踏在炸药上了’!”

事实是,《晨报》向伏园去说和,是在《京报副刊》出版之后,其原因,是在“京副”,而不在《语丝》。因为当时青年界,大抵都是看报的。看精彩的文章,固然是原因,但当时的青年,Xf于国事巳很关心了。对于报纸的时事新闻,亦非看不可。伏园离开《晨报》之后,“晨副”上的文章,固然不及《语丝》,但《语丝》却没有时事新闻。在未有其他报纸能代《晨报》以前,《晨报》是不会受什么影响的。当然没有向伏园说和的必要。待“京副”出版,青年人有了代替的读物,于是纷纷退《晨报》而订《京报》了,拿《京报》当时那样突然增加销路。甚至一天加到几千份,我们就晓得,当时《晨报》每天纷纷退报,甚至一天被退几千份,我们是不难想到的。报纸要没有销路,自难在社会立足,所以伏园离走时,本是同《晨报》吵架而走的。后来《晨报》居然托人向伏园说和,其狼狈情形,也不难想象。因为当时青年,既感于智识饥渴,想多看一般思想界先进的文章,又感于《晨报》之态度渐趋灰色,引不起兴趣(甚至激起反感),乃才退掉《晨报》而看《京报》,鲁迅先生恰巧又是“京副”写稿人主要之一,于是《京报》风靡北方了,终至发生“纸贵洛阳”现象,因为它在文化上实在起了重大作用。这虽是客观环境所形成。但作此环境推动者,鲁迅实是第一人。

至于《京报》所附出的七种周刊,这里暂保留罢。

“哈哈论”的形成

1925年7月,鲁迅先生在《语丝》周刊上,以《立论》的题目,写了这样的文章:

“我梦见自己正在小学校的讲堂上预备作文,向老师请教立论的方法。”

“难!”老师从眼镜圈外斜射出眼光来,看着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一家人家生了一个男孩,合家高兴透顶了。满月的时候,

抱出来给客人看,——大概自然是想得一点好兆头。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发财的。”他于是得到一番感谢。一个说:‘这孩子将来要做官的。”他于是收回几句恭维。一个说:4这孩子将来要死的。”他于是得到一顿大家合力的痛打。说要死的必然,说富贵的说谎。但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你……”

“我愿意既不谎人,也不遭打。那么,老师,我得怎么说呢?”

“那么,你得说‘啊呀!这孩子呵!你瞧!多么……啊唷?哈哈!’Hehelhe!hehehehe!”

这是鲁迅先生发明的有名的哈哈论。但这哈哈论的形成,据鲁迅先生讲,是这样的:

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暑假,陕西督军刘振华氏,代表西北大学问北平各大学校教授的各报记者,请求前往西北大学讲演。当时鲁迅先生便是被聘请中的一位。鲁迅先生因从来没有去过西北。很想藉此机会,去看一看。当时同去的,京报社代表是该报记者王小隐(孙伏园那时是代表晨报社去的)。据鲁迅先生回来时形容,王小隐那次是穿的双梁鞋——即鞋面前头有两条鼻梁。当时北京官场中人及道老多穿此种鞋。一见人面,总是先拱手,然后便是哈哈哈。无论你讲的是好或坏,美或丑,是或非,王君是绝不表示赞成或否定的。总是哈哈大笑混过去。鲁迅先生当时说:“我想不到,世界上竟有以哈哈论过生活的人。他的哈哈是赞成,又是否定。似不赞成,也似不否定。让同他讲话的人,如在无人之境。”

于是才写了那篇《立论》。

事实是:今天天气哈哈论,先生一从长安回来就想写,我们看论文《坟》

里面的“说胡须”,开头是这样:

今年夏天游了一回长安,一个多月之后,胡里胡涂的回来了。

知道的朋友便问我:“你以为那边怎样?”我这才惘然地回想长安,记得看见很多的白杨,很大的石榴树,道中喝了不少的黄河水。然而这些又有什么可谈呢?

底下,先生写他在长安所见的奇闻与奇谈。先生且感慨,无论你讲真话或者别的什么,旁人总以为是哈哈哈的笑话,先生于是接着说:

凡对于以真话为笑话的,以笑话为真话的,以笑话为笑话的,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不说话。于是我从此不多说话,然而,倘使在现在我大约还要说:“嗡,嗡,今天天气多么好呀?”因为我实在比先前似乎油滑得多了。

这里也可以看出,今天天气哈哈哈,是在游长安时才在先生的思想中具体化。因为王小隐君代表了这个典型,在鲁迅面前活现了。

〈语丝>的发刊

民国十二三年,在北京学界即今称文化界最占势力的报纸,——即销路最广,影响最大的报纸,要算研究系所办的《晨报》了。因为自五四新文化运动开始后,《晨报》便添设了副刊,除报导时事新闻外,还刊载起有学术性研究文字与文艺作品,而当时执笔的,又多为有权威的学者,及提倡新文化的教授,故北方——尤其北京——学术界,无论教授与学生,大半多看《晨报》,而主编《晨报副刊》的,是副刊编辑专家孙伏园氏。

伏园是鲁迅先生的学生,在他编辑副刊时,便常常请求鲁迅先生写稿子,我们晓得鲁迅先生驰名于国际文坛的作品,而晓得巳有十四国文字翻译的《阿Q正传》,其开始,就是发表于《晨报副刊》的。

因为伏园时时请求先生代副刊写文章,所以先生在民国十三年十月里,写了一首讽刺当时盛行的“阿呀阿唷,我要死了!”的失恋诗。题为《我的失恋》,以“某生者”署名,寄给伏园了,伏园是认识先生的笔迹的,虽以“某生者”名字出现,伏园还是晓得是谁写的,便立刻发排于副刊了,可是,这时的伏园,在《晨报》馆的地位,诚如鲁迅先生所说:“……伏园的椅子颇有不稳之势,因为有一位留学生新从欧洲回来,和《晨报》馆有深关系,其不满意于副刊。决计加以改革。”

这位留学生,名叫刘勉己,当时刚刚荣任《晨报》总编辑之职,在不满意于副刊存心的借口下,待伏园发过稿子走掉后,他跑到排字房检查副刊的稿子了。恰巧就看见鲁迅先生以“某生者”笔名写的那篇《我的失恋》诗,于是他以“不成东西”为理由,不得伏园同意,就将那篇稿子抽掉了。于是便发生了以下的事情:

“‘我辞职了。可恶!’这是有一夜,伏园来访,见面后的第一句话。那原是意料中事,不足议的,第二步,我当然要问问辞职的原因,而不料竟和我有了关系。他说,那位留学生乘他外出时,到排字房去将我的稿子抽掉,因此争执起来、弄到非辞职不可了。”

同类推荐
  •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光魂

    光魂

    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主要内容包括: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周作人:心里住着两个“鬼”的淡漠旅人;张恨水:惹得读者为作品人物“请命”的书生;刘半农:“如君之人已不可再得”;许地山:“他似乎永远不会说‘不’”等。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毛泽东眼中的历史人物

    把人当历史读,是毛泽东的一成功典范。本书收集了他对中国历史长河中众多人物的独特评述和精辟创见,读来令人睿智、发人深省,不但是我们读史习史的一把钥匙,也是毛泽东留给后代的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总裁之剩女候嫁

    总裁之剩女候嫁

    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时间也叫人感觉到越来越快,冯洁下意识抬头看了看挂钟,8点20分了,深深长叹了口气,紧张的一天游快结束,还有40分钟就熬出头了,这个时间几乎没有几个顾客了,合计小票准备对账,一会来顾客在在加上就好了,心里想着便在柜台上开始合计金额。“服务员,麻烦你帮我拿一盒藿香正气水。”冯洁抬起头看见一个中年男子边走边说着向她这走来,一只手捂着肚子,脸……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惊鸿一瞥

    惊鸿一瞥

    这片曾被儒教文化遗漏了的土地,为你深入了解西部打开沉重的大门。,她恣意挥洒着无穷无尽的欲望与渴求……著名作家高建群,在雀跃。还历史以本貌,建言,饱受风吹雨打,干旱饥馑,在呼嚎,给政府决策部门以提醒,在欢笑,在悲泣,给西部“淘金者”以建议,以《最后一个匈奴》式的历史感与洞察力,还现实以真实。为中国西部大开发鼓呼,以一个文人的视角,撩开中国西部神秘的面纱
  • 人生格言

    人生格言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二十几岁要懂得的人生经验(大全集)

    本书从实际出发,按照二十几岁年轻人的现状和实情,带你走出人生的误区,给你一个正确的精神指引和行动要领,与你共赴一场智慧、激情、快乐的青春盛宴。希望本书能够帮助你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了解足够多的社会经验,为你的生活锦上添花,让你的成功一路坦途!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霸道小逃妃

    霸道小逃妃

    雅楠是二十一世纪最有潜力的盗墓贼,当她终于找到传说中的龙陵古城之时,却陷入了流沙之中,醒来时才发现自己被当成为先皇殉葬的妃子,被埋进了陵墓之中。为了逃出陵墓,回到现代,她认识了威武木讷的“呆头鹅”轩辕佑天,邪恶迷人的强盗头子上官惊鸿,还被劫回去做了山寨夫人。
  • 独宠宝宝他妈

    独宠宝宝他妈

    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天空万里无云,树影一动不动,马路都是干裂裂的,洒水车刚刚喷下去的水瞬间就被蒸发了,三十八度的高温,让整个城市越发地白热化,道路上行走的人群也比往日少。整个城市仿佛都是无精打采的。高楼竖立的一处小区,一排排的大楼鳞次栉比地排列着,小区的绿化随处可见,显得格外清幽,只是穿梭在一栋栋的楼房之间的绿树碧水也挡不住炽热的温度。火红的毒光透射到B区一栋五楼的一户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