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300000020

第20章 附录 记忆的历史 (1)

附录 记忆的历史 (1)

一 公元前:神话与假说纷纭

美丽的神话

在远古时代,人们对于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都处在比较低级的阶段,无法对身边出现的一些现象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诠释,于是就把它们统统“套”入了神话的“魔袋”,其中就包括难以理解的记忆。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名叫谟涅摩绪涅的“记忆女神”,她身边有九位漂亮的女儿,专司文艺与科学。古希腊人是把记忆当做文艺与科学之母来看待的,没有记忆,就没有文艺和科学。

记忆一出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就与美丽的神话紧密相连,表明了古希腊人对记忆的高度推崇。在不能科学地揭示记忆的原理和规律的时代,人们就已经把记忆置于极为高贵和极为神秘的地位。

混合物假说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对记忆的神奇越发感到奥妙难解,于是开始了对记忆机理的探索。

对“能记住事情”感到莫名其妙的古希腊人,将这一特异的现象与左右生命的明暗或冷热等因素联系在了一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希腊的巴门尼德在公元前6世纪首先提出的混合物假说:记忆是光明与黑暗或是热和冷的混合物。

巴门尼德还认为,只要这一混合物保持不变,记忆就是完好的;一旦这个混合物发生了变化,遗忘也就产生了。

低级的生产力和社会发展水平注定了人类对记忆奥妙的探索还处于懵懂的“襁褓期”。

混沌的思维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不再满足于美丽的神话和懵懂的假说,发现自我、探索自然的意识逐渐被唤醒,对记忆形成机理的探究在悄然孕育,关于记忆的混沌思维也渐渐形成。

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迪欧根尼将记忆与身体里的空气连在了一起,提出平衡说:记忆是由一些能使身体里的空气保持均衡分布的事件所组成的过程。如果这种平衡被打乱,遗忘就会发生。

而另一种假说是基于“脑和心是生命的重要部件”的观点产生的。西方医学的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和克罗丹等人得知有人在战场上发生“脑受外力打击会突然丧失记忆”的情况后,就将理智、情感与心、脑联想到一起,提出了脑司理智、心司感情的理念,即心脑合一说。

虽然这些假说并不成熟,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混沌思维毫无意义。正是这些假说,帮助人们进入对记忆的更深层次的探索与想象。

脑说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对心脑合一说提出了异议。他认为,人的思想情感、智慧和欲望都是从脑产生的,学习不过是回忆罢了。

柏拉图想象出大脑接受印象的方式与某个尖的物体在蜡版表面移动造成刻痕的情况相同。印象一旦形成,就一直要保留到它磨平为止,这时便又出现了一个光滑的表面,这个光滑的表面就是完全遗忘——记忆的对立面。这就是柏拉图提出的有关记忆和遗忘的蜡版假说。

脑说是至今还被许多人所认可的一种关于记忆的假说。在柏拉图之前,人们根本就没有想到记忆是位于脑部的。蜡版假说的出现,表明人类已经开始了记忆机理探索的新篇章。

后来,芝诺还曾对蜡版假说作了一些非本质的修正:“实际上是感觉在蜡版上‘写’下了印记。”

德莫克利特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的思想是从脑子里产生的。但是他又错把心看成是发怒的器官,将肝看成是产生欲望的器官,这样的认识仍然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有局限性,这样的观点仍然算得上是人们对记忆的认识的升华。

心说

公元前4世纪末,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发现“跳动的心停止,血液也停止运行,生命与记忆也不复存在”这一重要现象之后,为了阐明记忆的生理性质,就错误地将与生命同在的记忆和被心驱动的血液联系在了一起,提出感觉和记忆的中心存在于心中,即心说。

亚里士多德认为,心的部分功能与血液有关,流动的血液是记忆的基础,遗忘则是血液流动逐渐变慢的结果。与此同时,他还首次将有关联想的定律纳入记忆领域之中,并对柏拉图的蜡版假说作了修改:我们所体验到的形形色色的印象,正如将宝石戒指摁在蜡上会留下痕迹一样——在感知时,被研究的客体放射出来的物质微粒穿入人脑,像在黏土或蜡版上那样,在大脑的软组织上留下痕迹。

可以说,在这一个历史时期,人类对记忆机理的认识仍然没有实质性突破。

精气说

公元前3世纪,希腊的希罗菲罗斯提出:生命精气和动物精气与记忆有关。他认为,较高级的生命精气产生了较低级的动物精气,而后者则包括记忆、大脑神经系统。人比动物优越的一个原因是由于人的大脑上有着大量的皱褶(这些皱褶就是现在所说的大脑皮质上的脑回)。他还认为这一切对于心来说,只占次要的地位。所以这一种假说仍然没有跳脱出心说的束缚。

总之,公元前的古希腊人在科学不发达的情形下,借助直觉,对“人能记住事情”的机理进行了没有实验结果支持的或混沌或清晰的猜想和思考,提出了平衡说、心脑合一说、心说、精气说,以及被后人发扬光大的脑说,为后人探索记忆之谜提供了线索。

二 一至十九世纪:科学实验与修补脑说

盖伦:划时代的动物实验

占统治地位的心说一直延续至2世纪,才因古罗马医生盖伦成功地进行了否定心说的动物实验而逐渐被人抛弃。

盖伦在实验中用钳子使劲夹挤受试动物的大脑时,受试动物立即失去全部感觉和随意运动;而当用钳子使劲夹挤动物的心脏时,受试动物除了出现急喘和吼叫外,看不出明显的感觉和运动障碍。盖伦因此得出结论,人的感觉思维和随意运动都产生于脑。

但盖伦错把脑室看做贮存人从外界所获印象的“仓库”。由于还没有完全摆脱精气说的束缚,他假设记忆和思维过程是低级的动物精神的一部分,这些精神产生于大脑的两侧,因此记忆也产生于此。

他还引申说,空气被吸入大脑,同“生命精气”混合起来,这个混合物就产生了动物精气,后者进入神经系统,从而使人们产生感觉、味觉等。

盖伦让精气说从心说中解脱出来的动物实验,在记忆形成机理研究中迈出了关键的一步。科学的实验结果是检验一切假说的试石金,否定心说的实验逐渐使脑说占据了统治地位。

不同时代的研究者对脑说的补修

1.笛卡尔对精气说的进一步修正

继盖伦之后,笛卡尔对精气说作了进一步的修正。他认为,脑是一种类似由纤细的神经线所构成的特别编织物,动物精气是从松果腺中输送出来的,它通过大脑中的一些特别通道一直达到能够激起记忆的部位,就产生了知觉和意念。这些通道的轮廓越是清晰,动物精气通过的时候,就越是畅通无阻。

笛卡尔还提出,记忆痕迹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生理性变化,它在学习之前是不存在的,记忆痕迹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回忆。

笛卡尔对精气说的修正,既有谬误,也有正确成分。

2.教会影响:记忆是灵魂的功能

在研究者们把注意力转移到修补蜡版假说上的同时,教会也关注起脑说,还将灵魂等概念注入了进来,提出“记忆是灵魂的一种功能”,使脑说停滞一千多年。

3.脑说摆脱教会束缚

16世纪中叶,意大利的安德列斯·维扎利率先冲破教会的精神束缚——横越了禁锢精神的“雷池”,使记忆机理的探索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他指出,思维与记忆不是与人的心脏功能有关,而是与人的大脑功能有关。他还首次详尽地描绘了人的脑室在解剖上的完整性。

对大脑的剖析与观察促进了脑说的发展,有关记忆的脑说从此摆脱了教会的束缚。

列文·虎克发明的显微镜开始被研究记忆的学者用来观察大脑皮层,由此揭开了精细研究大脑功能的序幕。

中国关于记忆的学说几乎与世界同步发展。进入16世纪,人们对记忆的认识更加深刻。最典型的当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的“脑是原神之府”及同代医学家金正希指出的“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的观点。

4.对脑说的思维亦混亦清

1644年,英国牛津大学的自然哲学教授汤姆·威利斯对脑说进行了细化。他在《大脑解剖》一书中首次提到:脑的功能中心不是充满脑液的脑室,而是大脑实层;大脑皮层是记忆的中心,纹状体是接受所有感觉的部位,胼胝体是想象功能的所在,并由此建立起大脑皮层机能整体论假说。

美国一位心理学家针对一些哲学家和博物学家提出的“人有三个脑室,一个管思想,一个管思维,一个管记忆”的观点,在发现了“受试动物所习得的行为消失份额与脑损伤(切除)面积的大小有关——被切除的大脑皮层的面积越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越大,而与脑损伤的部位并无关系”的事实之后,提出了大脑均势说:记忆的信息贮存于大脑皮层各部位,而每一部位都有一全息图。大脑没有特别的记忆区,即使是最简单的记忆“痕迹”,也需要成千上万乃至上千万个神经细胞的相互联系。

5.振荡理论

自然科学理论的突破促进新的记忆假说产生。18世纪,哈特莱受牛顿学说的影响,运用原子振荡的概念,提出了振荡理论。

他认为,人在呱呱坠地之前,记忆就已开始在头脑中振动,各种感觉改变着振动的程度、种类、地点和方向。当振动在受到一种新感觉的影响过后,很快就恢复到原来的自然状态。如果同样的感觉再次出现,振动恢复原来状态所需时间就要稍长一些。如此不断进行,最终导致振动停留在“新”的状态,于是一个记忆痕迹便形成了。

鲍奈还将记忆振动扩延至胎儿出世后。他认为,神经越是经常使用,越是容易振动,记忆力也就越强。

6.大脑皮层机能整体定位假说

19世纪,弗罗朗提出了大脑皮层机能整体定位假说:记忆存在于大脑的每一个部位。大脑是作为一个整体在发挥它的作用,而不能解释为许多基本组成部分在相互作用。

7.大脑皮层分体定位说

1870年,德国的赫次格和弗立茨成功地进行了肢体行动受脑支配的动物实验:把一根十分细的金属电极插进狗脑的中央前回,通入电流时,狗的四肢立即抽搐,尾巴跟着摇动。实验结果又一次为行动受大脑支配的观点提供了依据。

1874年,美国的罗伯特·巴沙路在脑病开颅临床中首次发现“人的肢体行动受脑支配”这一具有重要意义的事实:他对一位颅骨缺损的女病人,用一根绝缘的针形电极插到暴露出来的左侧大脑半球的后部,使未绝缘的电极尖端插入脑实质内。当接通电流时,病人右侧上下肢肌肉立即发生收缩,同时表现出一副极不耐烦的痛苦面容,并一边用左手揉动右胳臂,一边说:“这里有一种强烈的刺痛感觉。”

后来,加拿大的魏特尔·潘费尔特在范围更广的处于清醒状态的病人中加大了研究的力度,提出了大脑皮层机能分体定位理论。其中心论点是大脑两半球支配异侧肢体,人体各部位以不同的机能发达程度在大脑皮层中有不同面积的定位,如手占1/4,其次为嘴舌。

此外,潘费尔特还绘制了机能分体定位投影的“怪人图”。

8.“人是用左半球讲话的”

19世纪的某一天,德国医生布洛卡遇到一个原本会说话但患病后却“有口难言”的病人,引起了强烈的兴趣。经过临床观察,他发现,患者的听觉器官和发音器官都完好无损,完全可以领会别人语言的含义,也能无音目视阅读,就是不能正常说话,只能断断续续地讲出几个重要的单字,缺乏语法结构和层次。

这个患者去世后,布洛卡对其进行了解剖,这才发现患者大脑左半球的左额下回后部的脑组织异常——失语症产生的根源在此。

据此,他撰写了一篇题为《人是用左半球讲话》的文章,并指出:人的语言中枢定位于左半球额叶的第三额回基底部。大脑两半球皮层机能定位假说由此产生。

实践是检验假说的唯一标准,新发现的事实无疑动摇了大脑机能整体定位假说。在布洛卡之前,大脑机能整体定位假说被人们所认可,人们一直认为大脑两半球并无差别,在功能上是一个整体,并没有分化出代表特定功能的脑区。

为了纪念和赞誉布洛卡为大脑机能分体定位假说的提出所作出的杰出贡献,后人称感觉性言语中枢为布洛卡中枢,称这种类型的失语症为布洛卡失语症。

9.大脑机能整体定位假说进一步动摇

继布洛卡之后,威尔尼克发现一患者的大脑左半球的左颞上回(听觉性语言中枢所在的部位)损伤并导致语无伦次——既不能理解别人说话的含义,又不知自己在说什么,只是将一些毫无关系的字词胡乱地拼凑在一起,虽然语调流畅,却表达不出任何意思。

同类推荐
  •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九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爱国为民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爱国为民的故事(中华典故故事全集)

    本套《中华典故故事全集》全部精选我国著名典故故事,并根据具体思想内涵进行相应归类,主要包括《爱国为民的故事》、《军事战争的故事》、《修身立世的故事》、《智慧谋略的故事》、《读书学习的故事》、《品质修养的故事》、《社会世情的故事》、《世事明察的故事》、《心灵情感的故事》和《悟道明理的故事》等十册,书中每个典故都包括诠释、出处和故事等内容,简单明了,短小精悍,具有很强的启迪性、智慧性和内涵性,非常适合青少年用于话题作文的论据,也对青少年的人生成长以及知识增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是青少年阅读和收藏的良好版本。
  • 小学生礼仪:4-6年级

    小学生礼仪:4-6年级

    生活是一个大课堂,但也能让人失去很多。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礼仪(4-6年级)》是专为小学高年级学生量身打造的礼仪规范书籍。礼貌看似只是一些细节,需要从小培养。书中精选了常用的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以及简单的社交礼仪等内容,优雅的风度不是天生就有,教导学生要帮助父母分担家务、要学会与人沟通、要关心集体遵守公德,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规范,每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机会都是培养礼仪的机会。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许多。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学习、
  •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礼仪常识悦读

    礼仪常识悦读

    严谨务实的原则,总结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礼仪常识和礼仪规范。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一个人内在修养和素质的外在表现。从交际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活动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快来看看这些礼仪常识吧!
热门推荐
  • 背后有人

    背后有人

    精神病院里死过人的空病房,突然开始有人影出现。我得知这里曾经住过一个患抑郁症的女病人,后因病发而自缢在病房里,传闻她的主治医生吴啸舟大夫对她产生过感情。难道是她阴魂不散?
  • 豪门冷少别太渣

    豪门冷少别太渣

    一份契约令他们纠缠在一起,他冷血霸道,她善良纯真……可是他却伤害她伤到骨子里……她与他的契约已备受别人的白眼,一切都是为了她的哥哥……
  • 病弱王爷太腹黑

    病弱王爷太腹黑

    一场穿越,从令人闻风丧胆国际特工到名声狼藉的相府嫡女。夜阑心曰:装,也是一种修行!他绝美,妖娆,艳压天下,是世上最会扮猪吃虎的病弱王爷。她粗鲁,跋扈,暴虐骄纵,是相府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恶女。不过一纸婚约,她怎么就招惹上世界上最腹黑的妖孽?当冷情遇上腹黑,整个天下注定不再太平。——男主版——从绝情绝爱,到很爱很爱;从他钟爱的妻子,到宝宝的母亲;从众人眼中的白无常、雪莲花边的毒蛇,到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男人。——女主版——娇纵跋扈,纨绔嚣张是她的外表,惊才绝艳,聪慧无双才是她真正模样。只是世界上真有那么多男人慧眼识珠,一个个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是心怀鬼胎,还是真心相付?也罢,反正她在意的东西,谁敢践踏,休怪她手起刀落,来他个干净利落杀伐果断尸横遍野!只是——不是说自己的相公是个只有半条命的病秧子吗?那在外睥睨天下,回家日夜耕耘的人又是谁?——不是恶搞的片段——“你天天来练兵场,就因为人家说多看看帅哥,肚子里的宝宝也会漂亮?”“嗯。”“他那也叫帅?”冰冷的嗓音带着浓浓酸味,眸光冰冷的望着粗矿的右前锋。“嗯。”“黑的连五官都分不清了!”夜阑心斜睨了他雪白俊俏的容颜,认真道:“那个叫男人味!”第二天晚上,从士兵到将军,都暴走了。练兵场传来了将军声嘶力竭的怒吼:“王爷,老子不怕晒黑!为啥要晚上练兵,老子要睡觉,睡觉————”
  • 随身空间之莲耀末世

    随身空间之莲耀末世

    如果末世来临,丧尸横行,你会怎么办?惊慌失措???兴奋刺激???NONONO!淡定人生才是王道!林如夏上一次初遇末世,却悲催地死于"朋友"之手。蒙受上天眷顾,她幸运地重生回了最初,并得到了一个神奇的上古修真空间——莲斋。这一次,她下定决心要重新改写自己的结局!圣母神马的,都去死吧!莲斋在手,末世不愁!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醉红颜

    醉红颜

    有些人,有些事情总是适合在恰当的时候将他忘却;有些人,有些事情总是在恰当的时候将他记起;曾经有过一段无花果一样的爱情;那么的刻骨铭心;曾经有一段刻骨铭心的回忆;在新的生活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故事情节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医手遮天:千面皇妃

    医手遮天:千面皇妃

    1世纪金牌医生穿越成废柴嫡女,被亲爹和未婚夫扔进瘟疫村。既然世人骗我,欺我,害我!那她就:毒他,辱他,灭他。看她除瘟疫、治难疑、整恶亲,戏王爷,医手遮天,傲世天下!
  •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孩子你慢慢来:中外精彩教育故事选读

    紧紧围绕人生这个话题,精选古今中外有关佳文佳作、名人轶事、传说故事,均富教育意义,颇具收藏价值,可读可看,可思可考。将精彩哲理故事如颗颗珍珠贯串在人生这根红线上,每则故事后附加一二句短评,使历史故事变为生动教材,让古代中外名人“变活”。
  • 无处不在的数学(人生解密)

    无处不在的数学(人生解密)

    科学早已渗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无时无刻不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无论是仰望星空、俯视脚下的大地,还是近观我们周遭咫尺器物,处处都可以发现科学原理蕴于其中。本书为你的生活添一丝色彩。
  •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巨蟹座

    唐立淇2013星座运程:巨蟹座

    回顾2012年,巨蟹的身价默默攀升,虽然很低调,刻意不引人注意,但突出是藏不住的,你仍然在群体中发光,拥有大众人气,得以重返主流,重获青睐。现在沉闷、躲藏的气氛即将结束了,巨蟹座2013年的新课题:要如何应对迎面而来的牵制与威胁,又能亮丽现身?土星要你修练的是“子女、恋情、表现”等领域,情绪的控管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