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800000012

第12章 中都得治司寇断案(2)

孔子问:“既知掘井不难,为何不掘呢?”

另一农夫抢着说:“只因战事连年,家无壮丁。加上赋税沉重,百姓吃不饱,穿不暖,恨不能离开这穷地方,又有谁去掘井浇田呢!只是因为穷家难舍,才呆在这里勉强度日。”

孔子顿开茅塞,觉得心里亮堂了,又问:“这中都邑可有大川、山丘吗?”

一农夫说:“城北三十里就有一条大河,名字叫汶水。这条河源于泰山,水质既清又甜,用来浇灌田地再好不过。城北二十里处就有山丘,虽然不高,却也很多。”

孔子熟悉汶水,可并没有想到离中都城这么近。他兴奋地说:“我有心让你们带头掘井修道,旱可浇田,涝可排水。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农夫们齐声说:“大人,谁不往好处想啊!可这眼下,三尺肠子闲着二尺半,哪有力气掘井修渠啊。”

孔子说:“待我奏明主公,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农夫们一齐跪在地上说:“大人真乃我等的再生父母。苍天有眼,中都有望了!”

第二天,孔子和学生们来到汶水。虽是枯水季节,仍见河水滔滔。岸边杨柳,郁郁葱葱,显得格外有朝气。这里村庄稠密,人口众多。农家鸡飞狗吠,马嘶驴叫,充满一派生机。孔子自言自语地说:“水,有水才有农田、粮食和富庶啊!”

从河边密林里传来了斑鸠的叫声。在孔子听来,这声音是那样悦耳,与滔滔流水声混在一起,又是那样和谐。孔子感叹道:“布谷,布谷,是啊,清明已过,该播五谷了。”

在回邑署途中,孔子看着路边那高低不平,到处是坟丘的田地,多数虽已耕过,却干燥得没法播种。那些尚未耕耙的,全都龟裂了。他暗下决心:奏明鲁定公,开仓赈济饥民。再用沈犹氏和慎溃氏缴来的银两,帮助贫困农家购置农具和提水工具,让农夫掘井灌田。同时,修好沟渠,让缺水的地方引汶水浇田。

回到邑署,他把这些想法告诉了学生们,学生们赞不绝口。他当即修下奏章,命差役送进都城。鲁定公欣然准奏,孔子不胜感激。于是,逐项办理,农夫有了救济粮,买了农具,加上亲身领略了政通人和的好处,争相挖井修渠。这一年春天,鲁国大旱,好多地方没法耕种,唯独中都邑按时播种,谷雨一过,地无白茬了。

孔子腾出手来,进一步整顿社会秩序。不出三个月,社会风气有了明显变化。市场交易公平合理,物美价廉,童叟无欺。人们懂礼仪,知廉耻,上尊老,下爱幼,男女分道走路。孔子看着自己的政绩,不免高兴,索性写出告示,对黎民百姓的养生送死之事,一一做了规定。明文写道:“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途,授受不亲。路不拾遗,器不雕饰。棺厚四寸,椁厚五寸,择山丘为坟,不封不树。我邑人等,一律遵从。”告示一经贴出,果然十分灵验。半年过后,出现了器不雕饰,商贾无欺,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景。

这年夏季,暴雨成灾。孔子命学生和差役们督导农夫排水防涝。及至到了秋季收获季节,五谷丰登,仓满库足。农夫们对孔子感恩戴德,简直把他当成了活神仙。他出的告示,发的号令,黎民百姓诚心遵从。

为了让无业游民和闲散人员过上温饱日子,孔子又让富豪大户出资兴办手工作坊,男子制陶、冶铜,女子纺纱、织绢。所产器皿和织品,远销齐、卫、晋、郑、吴、楚等国。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齐、卫、晋、郑、吴、楚的商旅来往不断,把中都当成了他们经商的重要场所。

面对这种情景,孔子自然振奋不已。这一日,他正在和学生们商量进一步治理中都的办法,忽听差役禀报:“有客人求拜大人。”

孔子说:“请他进来叙谈!”说着站起身,到屋门口等候。

差役领来三个青年,身穿棉衣,肩背包裹,来到屋门台阶下,放下包裹,一起跪倒,齐声说道:“弟子拜见老师。”

孔子问:“你们都是哪里人?姓什名谁?”

一个高个、潇洒的青年说:“弟子姓宓,名不齐,字子贱,鲁国人。”

另一个中等身材、目光有神的青年说:“弟子复姓巫马,名施,字子期,陈国人。”

最后一个青年矮个头,脸小、鼻小、眼小,其貌不扬。然而,他声如铜铃地说:“弟子姓高,名柴,字子高,齐国人。与这两位师兄在途中相遇,结伴同来拜师。”

孔子说:“赶快起来叙话!”

众人进屋,依次坐定。孔子又把子路等人逐一介绍过,转问宓不齐等人的年龄,恰巧三十同庚,时年二十岁。

孔子从政和教学都有成就,面对学生们,感到十分甜蜜。忽听差役一声喊:“主公有令!”孔子未知吉凶,慌忙出屋接令。

且说孔子忽听差役禀报主公有令,未知吉凶,慌忙出屋接令。他双手从使臣手中接过一块黄绢,展开一看,上面写着几行工整的大字:“孔爱卿:寡人闻听你治理中都一年,政绩卓着。欲委以重任,请速速返回都城。”

孔子心花怒放,喜形于色,手捧黄绢呆呆地看着。那黄绢像彩虹,架起了无数座五光十色的金桥,仿佛通向了天宫;像路石,铺平了条条平坦宽广的大道,一直延伸到京都。他心中道:“周礼就要恢复了!周公可以瞑目了!”他极力抑制住激动的心情,对学生们说:“弟子们,主公命我回都城。你们分头处理完公务,收拾行装,准备随我一起回去!”

孔子命子贡把使臣引进客房,陪伴着说话,也着手整理自己的东西。在他房中,除了竹简,就是布帛,一捆捆,一摞摞,重重叠叠。一年来,他离开了夫人和儿女,只有学生们和这些竹帛同他朝夕相处。学生们向他求教,也帮他做了许多事情;竹帛给他带来了麻烦,也使他增长了不少知识。每当面对这些竹帛时,他就用铭刻在心坎里的那句话激励、鼓舞自己:“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眼下,他一边整理竹帛,一边想着治理中都的情景,觉得所有的成就都与这些竹帛有关。因此分外珍惜它们。

这一夜,他辗转反侧,通宵达旦未能入眠。他的心事太多了。中都邑虽然有了明显变化,但毕竟是刚刚开头。他多么想留在中都再治理几年,以便使中都成为自己想像中的天堂。然而,鲁定公“欲委以重任”的话更能打动他的心。他想推行的是周公制定的全部周礼,他想实现的最终目标是天下为公,岂能舍大求小,本末倒置呢。他觉得自己的心好像长了翅膀,想高了,飞远了。他又在勾画自己的蓝图:第一步,鼎力帮助鲁定公治理好鲁国;第二步,说服各诸侯国君效法鲁国;第三步,让周天子推行周礼,把整个华夏大地治理得男女有别、长幼有序,国泰民安、丰衣足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雄鸡叫过三遍。他穿衣下床,刚走出屋门,就看到学生们忙着向马车上装放行装。觉得心头一阵甜润,一阵酸楚。

天刚放亮,邑署大门外就挤满了前来送行的豪绅、商人和黎民百姓。他们手提礼品,多是鸡蛋、干肉、红枣、丝织品和青铜器皿之类,眼含热泪,充满了感激、惋惜之情,却一句话也不说,只听到一片抽噎声。

看到这种情景,孔子酸楚的心头猛然抽搐,一股热泪从眼眶涌出。

黎民百姓一看到他,立即蜂拥着往前挤,竞相递送礼品。挤在最前面的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双手捧着盛满鸡蛋的篮子,高高举起:“大人,这是小民的一点心意,你务必要收下!”其他人也高声说着类似的话,硬把自己的礼品往前递。

“老人家!”孔子的嗓音早已变了,“诸位,你们的心意我领了。这礼品是断然不能收的。”

“大人,这是我们大伙的心啊!”

喊声此起彼伏。孔子不知说什么好,站在台阶上无所适从。好在子路已将马车赶过来了。他急忙登上马车,向人群抱拳施礼告辞。南北大街上,形成了夹道欢送的人墙,一张张笑脸,一双双泪眼,洋溢着对他的眷恋之情。他用招手和抱拳施礼向送行的人们致谢。马车好不容易驶出正门,想不到南门外还有许多人等候在那里为他送行。孔子从马车上跳下,高声说道:“孔丘没有什么显着政绩,愧对诸位的深情厚谊,请大家回城去吧!”再三再四地施礼毕,登车上路,边走边回头向目送他的人们摆手致意。

回到都城,孔子直接进宫复命谢恩。

鲁定公满面春风地迎接他,由衷地赞扬道:“爱卿果然有超凡的才能,不到一年就把中都治理得井然有序。未知你究竟用的什么好办法,居然有如此大的成效?”

孔子说:“我不过凭借着周天子和主公的圣威,推行了周公的礼治,做了些合乎民心、顺乎民意的事情而已。”

鲁定公用商量的口吻问:“用你的办法来治理鲁国怎么样呢?”

孔子坚定地说:“只要尽心推行周公制定的典章制度,以礼制使黎民归服,尽力做合乎民心、顺乎民意的事情,别说治理鲁国,就是整个天下也是能够治理好的。”

鲁定公说:“太好了!太好了!寡人想委任你为司空,未知爱卿意下如何?”

孔子说:“司空乃掌握国家建筑之要职,上管庙宇、宫殿和整个都城的规划、设计和建筑,下管道路和桥梁的整修,全是对国、对民有利的事情,丘当恪尽职守,报效主公!”

鲁定公说:“明日早朝,我便向文武官员说明。”

孔子再拜谢恩,出宫回家。

时值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岁初,孔子和亓官氏、孔鲤、无违及留在都城内的学生们见过面,谈些离别之后的事情。当夜早早安歇。第二天,孔子就任司空。从此,一边管理建筑,一边教学生们读书。

孔子自从收下颜回和子贡两个学生,觉得他们的特点与众不同。颜回深沉、内秀,从不随便乱发议论;子贡则擅长辞令,锋芒毕露。这一日,孔子给学生们讲完《诗》中的《硕鼠》篇,许多学生发问,惟独颜回呆愣着脸儿思考,一言不发。孔子好生奇怪,自从收下颜回后,时常见他废寝忘食地学习,好像根本不知疲倦似的。可是听课时,颜回从不发问,显得呆头呆脑,甚是愚笨。一旦问他事情,他又能回答得头头是道。

有一次孔子对子贡说:“我整天给颜回讲课,他从来不提任何疑问,似乎像个笨人。可是,他回去用心思考,不仅能理解,而且能发挥,可见颜回并不笨。”

子贡问:“你看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想了想说:“你好比是一个器具。”

子贡有些惊奇:“什么器具呢?”

孔子说:“庙宇里盛粮食的瑚琏。”

瑚链,又名筻簋,分方圆两种,方形的叫筻,圆形的叫簋,是相当尊贵的供器。子贡一听,甚是高兴,飘然而去。

孔子喊住了他:“端木赐啊,你要知道,君子不应该像器具一样,只有一个用途。”

子贡转身问道:“老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呢?”

孔子说:“多做事,少发议论。把你心里想要说的事情,先做好了,然后再说出来,就可以算得上君子了。”

这句话切中了子贡偏激、多言的毛病,红着脸儿说:“弟子明白了。”

孔子看着自己的学生们茁壮地成长,不胜欣慰。于是,潜心任司空。因政绩卓着,很快被鲁定公任为大司寇。

在当时,大司寇掌管着剿贼灭匪、判刑下狱的大权。孔子上任的第三天,用心查阅典籍,以便寻根求据,制定法规,严明法纪。忽听有人哭闹着跑上堂来,门人想阻拦,却没拦住。

孔子颇觉奇怪,举目望去,只见两个男子扯衣扭发地来到面前。长者四十多岁,少者十五六岁,披头散发,浑身泥垢,双双跪拜道:“大人给我做主!”

“你们是什么人?”孔子仔细端详着两人,“为何闹到这般地步?”

长者陈述道:“大人,这是犬子,自幼被他母亲娇养惯了,好吃懒做,田地里的活计不干,家中的琐事也不干。如今他母亲已去世了。我又忙里又忙外,他只顾游手好闲,坐享其成。今晨我劝他下地干活,他非但不听,反而动手打我。故而扭他来见大人,望大人给我做主!”

少者说:“我父亲蛮不讲理,开口训我,动辄打我,你看……”他扯开衣襟,露出紫一块、青一块的伤痕,“这都是他给我打的。”

孔子问:“你们姓什名谁?”

长者说:“我叫胡觉,他叫胡乾,家居鲁城东北隅,世代以种田为生。”

孔子指着胡乾胸脯上的伤问:“这都是你打的伤吗?”

胡觉也拍着青肿的面颊说:“大人,你看,他把我打成了这个样子。”

孔子喝问:“胡乾,你为何游手好闲,不帮父亲下地种田?”

胡乾垂头丧气。

孔子又问:“胡觉,你身为父亲,为何蛮不讲理,动辄打人?”

胡觉低头不语。

堂内一片沉寂,孔子搜肠刮肚地寻求处理办法,始终没有个好主意。他双眼望着门外小燕子飘然自如地飞翔着捕捉昆虫,令他心头豁然开朗,猛然想起牢房屋檐下有一窝燕子。当即板起面孔厉声说道:“父不像父,子不像子,岂有此理!来人哪!”

早有四个差役应声来到堂外,齐声说:“小人在。”

孔子说:“把这不懂礼制的父子一同关进监牢!”

同类推荐
  •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不是冤家不聚头:鲁迅与胡适

    说到胡适与鲁迅,两大对峙的奇峰,他们有着太多的相同:一样的出生于文化丰厚之地,一样的来自于文脉世家,一样的青春年少便出门求学,最终又一样的漂洋过海留学深造,甚至一样的被守寡的母亲以同样的“母病速归”的谎言诓骗回家,娶了一个同样的没有文化的小脚太太。这太多的相同背后,又有着太多的不同:一个求学金陵,一个求学上海。在金陵的学校,鲁迅过的是比绍兴还要保守、传统的封闭生活。而在上海求学的胡适,则被开放、摩登的殖民文化所陶醉,如鱼得水,如浴春风,用他自己的话说:“自打进入上海后,我几乎没有一天不读报纸。”成山成堆的报纸杂志,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开阔了胡适的心胸,拓展了他的视野,让他看到了世界范围内风起云涌、此起彼伏的文化大潮。
  •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韩非子权术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蕊韵留香:李宗蕊

    蕊韵留香:李宗蕊

    《蕊韵留香——李宗蕊》是为了纪念逝去的李宗蕊女士,也献给深爱她的人们。
  •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

    释迦牟尼原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净饭王的太子,为了解除人生无尽的痛苦,立志寻求一条解脱之路,依靠坚忍不拔的意志,最终领悟了人生的最高哲理。释迦牟尼成佛以后,人们称之为佛陀,就是印度古梵语中的"觉悟者"几千年来,释迦牟尼成佛的传奇故事,总是带给人们深刻的启迪。《诞生与涅槃:释迦如来应化事迹》以流畅生动的语言介绍了释迦牟尼的生平经历,每个细节都基于大量的资料准备,真实、丰满而充满了动人的魅力。
热门推荐
  • 白银时代

    白银时代

    小说中说:“希腊神话里说,白银时代的人蒙神恩宠,终身不会衰老,也不会为生计所困。他们没有痛苦,没有忧虑,一直到死,相貌和心灵都像儿童。死掉以后,他们的幽灵还会在尘世上游荡。”王小波用自己深刻独特的思考,对这个貌似无忧无虑的“白银时代”进行了荒诞的反讽。
  •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超值金版)

    全书十三篇,为春秋时代著名军事家孙子所著,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最著名的一部军事著作。从十三个方面详细讲述了行军打仗的要诀与智谋,共五千九百余字,又称《兵策》《吴孙子》《孙子十三篇》。孙子,名武,字长卿,《孙子兵法》,生于春秋时代的齐国。孙子原是陈国陈完(后改称田完)的后裔,名将田书和著名军事家司马穰苴是其先祖。正因如此,孙子得以从小诵读《司马穰苴兵法》《太公兵法》以及《管子》等优秀军事文化典籍,为其学习和继承前人的兵法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的军事思想奠定了基础
  • 绝世女侠

    绝世女侠

    一次变性手术,她成了没有女性特征的异类。手刃色魔后,她悲摧地穿越了。未想到,竟意外再次遇到色魔,没有隐忍,没有退路。争斗中,芳心亦渐渐萌动。而那个男人,竟是色魔之子。到最后,这段天赐孽缘,该如何收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佛悟人生

    佛悟人生

    一个心如明镜的人。能将万物看得清清楚楚:而一旦用心去思量如何实现愿望,如何攀缘,那这面明镜就会蒙上尘土,就会看不见万物的形象。因此,禅的目的就是擦掉我们心灵上的灰尘。扭转我们这些现代人生活意志委靡的趋势,改善我们的生活。正如一位禅师所说:“禅是对生命完整意蕴的领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要上房

    嫡女要上房

    "我不嫁!"要嫁给废物官二代,她扼腕拒绝。"我不娶!"要招赘有名商六代,她愤然拍案。"我遵旨!"要入门闲置小王爷,她联想翩翩。结果一查,她捶胸跺足。这位比那官二代和商六代好什么,不就名声比他们更响亮?闲得都整日有家不归去青楼,名气大得天下女子都想嫁给他!瞧她要嫁的什么破罐子,其实就是一摊碎瓦片。------------自.【破罐子,碎瓦片】"你给我滚上来!"凌宇冥尹扫了眼趴在不远卧榻上敲打算盘的女人,他的忍耐是有限的,吃不到就算了,还要他整夜听着算盘声不成?放下算盘,皇甫佩喜撩起裙角一端,露出最是诱人的嫩白小脚趾,回头笑意连然,"滚上去我压你?""该死的,你别以为我不敢抗旨!"凌宇冥尹横了眼摆在床边凳子上的金黄色圣旨,有种撕毁的冲动。"你敢抗旨,我敢压你,不冲突。"------------自.【成亲夜,不眠夜】她是嫡女,可从小就依附在庶母的名下,连个庶女也比她强,自然是他人嘴中爹不疼娘不宠的赔钱货。堂堂皇甫家的大姑娘,却连一碗鸡汤都没喝过,活到这份上,还真的可以跳荷花池了,反正活着也糟蹋那些个残羹剩菜,所幸她已不是原来那个她。【一切皆有原!】她一个嫡女,就是要秉承着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争也要争的那份骨气,别被那些个不入眼的人踩着脖子往上蹬,那可是言不正名不顺的。到底是嫡女,自然比起那些个二妹妹四弟弟的要强,人活着就是为了争口气,她要出的是埋藏在肚子里的恶气加怨气!皇甫家宅子大,分家多,闹腾了十几年分出的还是她娘陪嫁的东西!领着嫁妆单子,这一抓就是一个共犯,不打还不诚招,活该被打死!当初逼死她娘,现在还想害死她?别以为庶母庶女姨娘什么的可以攀天!她嫡女不乐意,就上房揭瓦去!整了人,安了家,舒心的日子没两天,嫁了夫家,这家群芳乱舞,更乱!有个桀骜不驯的夫君又怎样,还不是肚子饿了找饭吃,没银子谁也不认你是爷!【本文种田,家长里短,一对一!喜欢的亲们求收藏~~】【推荐好友文文】《腹黑爹地坏坏坏》寒菲儿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死王爷,嫡妃要上房》
  • 色彩心理学

    色彩心理学

    色彩是我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色彩与人的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息息相关。蓝色的天空,纯白的云朵,翠绿的树木,火红的花朵……没有色彩,世界不会这么绚丽,生活不会如此多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

    《黄帝内经十二时辰养生法》从日常生活着手,帮助我们解读《黄帝内经》里的养生智慧。年有十二月,日有十二时,五脏六腑有神明。只要我们每天按照人体的本性好好生活,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供养好我们的先天真元,养生就会变得非常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