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500000007

第7章 慈母断机誉满乡里(2)

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孟僖子陪同鲁昭公出访楚国,途经郑国,郑伯慰劳昭公,昭公君臣面面相觑,竟不知相仪之礼,无以应酬,羞得孟僖子无地而自容。当抵达楚国境内时,楚王在郊外举行盛大的郊迎之礼,昭公君臣又不知所措,号称“周礼尽在鲁矣”的君臣懵懵混混,茫然无辞。在鼓乐齐奏,众目睽睽,事关国仪的外交场合,孟僖子羞容满面,大汗淋漓,回到驿馆,一病不起。归国后,孟僖子视此次出访为平生奇耻大辱,于是遍访名士,虚心求教。他曾屈尊登柴门问礼于孔子,二人促膝畅谈,孔子有问必答,滔滔不绝,似黄河激浪。孔子渊博的知识,精湛的见解,很使孟僖子折服。他认定孔子是当今青年中最有学问的一个,所以临终前将两个儿子——长子仲孙何忌(孟懿子),次子南宫适叫到床前,给他们讲礼的重要,自己的教训,讲孔子浩若烟海的学识,最后说:“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达者仲尼,圣人之后也。若必师之学礼焉,以定其位。”孟僖子逝后,孟懿子兄弟二人尊父命,安葬了父亲之后,便拜师求学于孔子,出息成“七十二圣贤”之二。特别是那南宫适,崇尚道德,谨慎言语,政治清明时总是有官做,不被废弃;政治黑暗时,他能明哲保身,既能不被污染,更不随着做坏事,从而也就免予刑戮。他的思想和作为,很得孔子赏识,因而孔子做媒并主婚,将才貌出众的侄女无佳嫁给南宫适为妻。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他每次外出,必定酒足饭饱而后归。妻子询问他,都常和一些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吃喝,据他说,全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物。妻子听了,心中嘀咕:为何从来未见有显贵的人到我们家里来呢?于是她决定去窥探个究竟。

第二天一清早,妻子尾随在丈夫后面,走遍城中,也不见有一个人同丈夫打招呼。最后一直走到东关外的墓地,只见丈夫走到祭扫坟墓的人那里,可怜巴巴地向人家乞讨些残菜剩饭;没有吃饱,又东张西望地到另一处去乞讨——这便是他吃饱喝醉的办法。

妻子回到家里,便把目睹的一切,如数地告诉了妾,说道:“丈夫,是我们仰望而终身依靠的人,如今我们的丈夫竟是这样——”于是两个女人在庭中咒骂着,哭泣着。丈夫全然不知,高高兴兴地从外边归来,向他的妻妾大摆威风。

孟母向儿子讲的这些亲疏、近远、正反的事实和故事,旨在告诉儿子,一个人必须努力读书,掌握渊博的知识和安邦定国的本领,不然的话,哪怕你有高官显爵,权重势大,也难免要丢人现眼,辱国没家,贻笑天下与后人。像齐人那样不学无术,只配做一个可怜的乞讨者。

孟轲毕竟不同一般的孩子,对母亲决堤洪水似的一席话的用心,岂能不知!他仰着脸,垂着泪,洗耳恭听。母亲讲完之后,他先忏悔认罪,再劝慰母亲,后指天誓日地表示今后的决心。

自此以后,小孟轲确实是痛改前非,致力于读书,加以他天资颖悟,博闻强识,肯动脑筋,能够举一反三,在先生的教导下,学业逐日长进,成了因利渠畔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神童。孟母见此,心中自然欣慰万分。

随着褒奖赞誉之声的不断增加,随着先生和长辈们的宠爱不断加深,小孟轲不禁沾沾自喜,居识自傲起来,说话、办事常流露一种目中无人的情绪。敏感的孟母对此早有察觉,学宫里和社会上也不时有议论传来。这难免又使孟母忧心。

孟母有一表叔公孙玺,当年在鲁国为将,现告老还乡,闲居在家。公孙将军虽年逾花甲,但身体尚健,且颇好狩猎。常驱鹰逐犬于山林沟壑之中,聊以散心健体。金秋一日,学宫里放假,孟母叮嘱轲儿好好看家,复习功课,自己到公孙表叔家去串门。孟母傍晚归来,兴致勃勃地问儿子道:“轲儿,你喜欢狩猎吗?”

小孟轲被母亲问懵了,不解其意,反问道:“为何不喜欢?喜欢又怎么样?难道母亲会允许孩儿去观猎吗?”

“是呀,明日娘正是要带你去观公孙外公狩猎。”孟母将这一意外消息告诉了儿子,并将狩猎的壮观场面,妙趣横生的狩猎故事,绘声绘色地描述给儿子听。

小孟轲听了喜出望外,先是小手直拍屁股,麻雀似的在室内跳来蹦去,然后扑到母亲怀里,搂着娘的脖子摇来晃去,小嘴不住地亲吻着母亲的脸腮面颊,边吻边说:“娘真好,你真好!……”

第二天一早,孟母携子赶到公孙表叔家。日上三竿,一队车马出了庄,奔向四基山,小孟轲与母亲及公孙外公同车。

小孟轲久困学宫,一旦扑进大自然的怀抱,犹如飞出樊笼的小鸟,撒欢草原的马驹,穿梭蓝天的轻燕,摆尾浅底的游鱼,是那样的自由,那样的活泼,那样的欢快,那样的舒展,那样的惬意!车马停于四基山西麓,人们持弓箭,驱鹰犬进入山林。这里是泰山的余脉,山虽不高,但风景却别致,山上万木葱茏,林深草茂;山下梯田相衔,溪流穿行其间;流水淙淙潺潺,其声如乐。孟轲见了,脱口赞道:“真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孟子八十五岁仙逝,尸骨葬于此地,也许与这孩提时的一声赞叹有关。

三人缓步进入山林,他们并不焦急,因为公孙玺早已部署好,从四方进入山林的家丁、卫士,将野兽围驱到这一个方向来。过了约有半个时辰,渐渐有野兽窜来,公孙玺并不着慌,他慢条斯理地弯弓搭箭,“嗖”地一声,箭矢若流星奔向野兽,那野兽便应弦声而倒地。就这样,“嗖嗖嗖”,兔、狐、鹿、獐、狼、獾,等等,无一能逃脱丧生的厄运。孟轲简直是看呆了,看傻了,看愣了,他不敢相信,世上竟有这样百发百中的神射手。中午,大家在林中野餐,小孟轲围在外公的屁股后转,不肯离开半步,公鸡啄米似的,不住嘴地问这问那,千遍万遍地夸外公射艺,颇显出垂涎三尺的样子。在一次孟轲夸过外公之后,孟母说道:“这有什么,你外公还能够百步穿杨呢。”

“何谓百步穿杨?”小孟轲瞪大了好奇而贪婪求智的眼睛盯着母亲。

孟母给儿子解释说:“这百步穿杨嘛,就是在百步以外有一株杨柳,随便指树上的哪一片叶子,你外公都能够弯弓将它射掉。”

小孟轲怀疑地转向外公,问道:“这是真的吗?”

“怎么,我的外孙还不相信吗?”公孙玺用右手的食指一点小孟轲的鼻尖。

“外公何不试试看呢?”小孟轲扬脸看着外公。

“好,为了证实你母亲并非谎言,外公我就试上一试。”公孙玺说着站起身来,接弓在手。

一个家丁走到百步以外,选了一株柳树,用长竿一指树上的某一片叶子,公孙玺张弓搭箭,“嗖”地一声,长竿下的叶子飞落了。就这样左一箭,右一箭,横一箭,竖一箭,只射得那株柳树落叶飘飘。正在这时,有一只苍鹰盘旋于密林上空,公孙玺问:“孟轲,快说外公该射它的哪只眼睛?”

“左眼。”小孟轲信口说道。

孟轲的话音未息,只听得“嗖”地一声,苍鹰应声扑棱棱落地,拾起来看看;果然是箭穿左眼。

这一下小孟轲算是服了,扑过去搂住外公的脖儿,撒娇地逼着外公教他学射箭,并且问道:“外公为什么能射得如此之准呢?莫非是暗有神助吗?”

公孙玺哈哈地笑道;“哪里有什么神助,手熟而已,常言道,熟能生巧嘛。”

“天下还有比外公更高明的射手吗?”小孟轲问。

“有,多得很。”公孙玺说,“其实,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技艺出类拔萃者。来,让外公给你讲一个剃头师傅报复县官的故事。”

大家重新聚拢于草地之上,公孙玺娓娓地给小孟轲讲述着有趣的故事。

有一位刘县令,此人心胸狭窄,最爱报复人。一天,剃头的万师傅给他刮脸,他摇头晃脑的直说话,因而腮帮被刀尖捎了头发丝细般的一道浅口,渗出了几粒血珠。刘县令对此怀恨在心,欲寻机报复。不久,该县处决一个犯人,不是用刀砍,而是用箭射,并将万师傅绑赴法场陪决。刘县令命刀斧手将万师傅捆于木桩之上,然后乱箭穿射。只见箭似飞蝗,共有九九八十一枝,射于万师傅的前后左右,但却未伤万师傅的一根毫毛,万师傅吓得魂不附体。之后,万师傅买了九九八十一把剃头刀,磨得飞快,等待着刘县令来剃头。刘县令终于来了,很气派地坐在椅子上,万师傅很客气地给他围上罩布,然后来到几边,拖开抽屉,拉好架势,拿出一把明晃晃的剃刀,挥臂一甩,那剃刀擦着刘县令的头皮,“刺”的一声飞到了天棚上,刘县令的一缕头发被剃了下来。万师傅手拿剃刀,左右开弓,不断地改变方向和角度,像是在载歌载舞,只听“刺刺刺”,九九八十一把剃刀全都擦着刘县令的头皮而过,银燕似的在室内飞舞,最终全都落到了天棚上。再看那刘县令的头,该剃的剃了,该留的依然留着。万师傅走上前去,毕恭毕敬地深施一礼,说道:“尊敬的县令老爷,头剃好了,该回家了。”但刘县令却依然坐在那里,纹丝不动。为什么?他吓得假死过去,屎尿便了一裤筒。

听了这个有趣的故事,在场的人全都乐了;小孟轲乐得喜泪横流,在草地上打滚。

这天夜里,孟氏母子就宿在公孙玺家中,晚饭吃的是单饼。

为了让孩子多长见识,孟母带轲儿到厨房去观看厨娘擀单饼。这厨娘一老二少,老者六十多岁,少者亦在三十岁以上,她们劳动在三间厢房里。年轻些的在北间擀饼,只见她擀面轴子一摆,那擀好的饼,“嗖嗖嗖”像蝴蝶似地穿过正间,飞旋到南间;南间里,只见年老者用翻饼的竹片子,顺势一带,那“嗖嗖嗖”飞速旋转的饼,就在老者的竹片子上卷了起来,接着用手一抖,便摊在了鏊子上。饼烙熟后,老者又用竹片子挑起,胳膊一抖,又“嗖嗖嗖”像蝴蝶飞一样穿过正间,飞旋到北间,落到了少者事先准备好的饼筐子里。就这样,生的,熟的,交相飞旋,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这哪里是在做饼,简直是在演杂技。

这一夜小孟轲失眠了,他一宿目不交睫,一只只应弦而倒的野兽,飘飘飞落的柳叶,被射穿左眼的苍鹰,擦着头皮而过的剃刀,飞旋的单饼,总是在他眼前浮现、舞动,最后聚集到了一起,组成一行醒目的大字:路无止境,最后胜利属于不畏泥泞和艰险的跋涉者……

孟母“断机”和“观猎”两件事,虽内容不同,手段各别,但在“教子”这个问题上,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自此以后,小孟轲在学宫里的学业成绩,犹如雨后春笋、参天的白杨,蒸蒸日上,并接二连三地发生了几件声震学宫的事,这几件事像阵阵狂风扑向湖面,掀起了层层波澜,平静的学宫动荡起来。

按照学宫里的课程设置,读完了《诗》便读《论语》。春节过后,小孟轲上了三年级,开始读《论语》了。

开学的第三天,课堂上就炸了锅。先生讲解《论语·学而》的第十一章,原文为: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先生解释道:“孔子说:当他父亲活着的时候,因为他无独立行动的权力,便只有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以后,就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长期不改变父亲的观点、主张和作法,便可以说是孝了。”先生解释之后是讲解,对学生进行“孝”的教育。正当这时,孟轲提出了疑义,他说:“天下之为父者,其道岂能全都正确无误,正确者理当无改,错误者亦无改,岂不就要祸国殃民,遗害无穷吗?……”

先生被问得语塞,脸涨得红如落日,额头上渗出了涔涔汗珠。大家都在屏息凝思,课堂上静极了,哪怕是有一根绣花针落地,也会叮当作响。

稍停片刻,孟轲接着说:“上古时候,洪水为患,鲧奉帝尧之命而治水。他逆水之性,筑堤堙障,因方法悖谬,且又迷信息壤,结果愈治反倒水患愈甚,为害更大,使亿万人的身家性命毁于一旦,最后屈死于羽渊。禹奉命继父任治水,他治水顺水之性,不与水争势。水性就下,导之入海。为达此目的,高者凿而通之,卑者疏而宣之,奔波十三年,终于治平了九州水患,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倘禹‘无改于父之道’,天下人尽为鱼鳖,哪里还会有今日之苍生黎民,大千世界!……”

秦汉以前,师生关系是互敬互爱,相互平等的,无后来的“师道尊严”,师生之间可以自由地发表意见,争论问题,孔子说过:“当仁,不让于师。”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后人做出了表率。这位先生见孟轲言之有理,便予以肯定,但他有一点不明,坦诚地提了出来:“圣人之言,岂能有过!”

孟轲说:“陈司败曾问孔子,鲁昭公是否知礼,孔子偏袒说‘知礼’。陈司败对此不满。按周礼规定,同姓不得成婚,鲁君娶吴女为夫人,鲁、吴同姓,故不称吴姬而称吴孟子。陈司败说:‘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孔子闻知后说道:‘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孔子自己也承认偏袒鲁昭公是错误的,焉能说圣人无过?”

这位先生说,“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东西。这里应该这样看,系指其“合理部分”。这一见解,孟轲仍不同意,他说:“既如此,便当永远无改,何以要说‘三年’呢?”

在学习过程中,对古人、对书上所写的内容,对先生的讲解,孟轲曾做过多次类似的评论和批评。试举几例,聊以证明。

《论语·为政》的第十六章,孔子说:“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批评那些异端邪说,祸害就可以消灭了。”)而在《论语·公冶长》的第五章,当有人评论说“冉雍这个人虽有仁德,但却没有口才”时,孔子说:“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何必要有好口才呢?强嘴利舌地同人家辩驳,常常被人家讨厌。冉雍未必仁德,但为什么要有好口才呢?”)孟轲认为,这二者是矛盾的。任何一种正确的理论、学说,都是在与异端邪说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即所谓“不破不立”。这个斗争、这个破的主要方式就是辩论,没有好口才,怎么能进行辩论呢?好比是两军交战,没有好武器,怎么能够获胜呢?既然这异端邪说是祸害,它影响正确学说、理论的发展,与之斗争,便不能顾虑重复,畏首畏尾,要大刀阔斧,要置其于死地。欲达此目的,就必须得有好口才。

孟子的一生,以善辩着称,孩子时期,就已经初露锋芒。

《诗经》上有三句诗:“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有酒涡的脸笑得美呀,黑白分明的眸子流转得媚呀,好似洁白的底子上画着美丽的花卉。”)子夏问孔子这三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说:“绘事后素。”(“先有白底子,然后画花。”)子夏进一步理解成“礼后乎”?(“是否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听了,大加赞赏,说道:“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了。”)

孟轲认为,孔子的解释太穿凿,牵强附会,子夏的理解则更是滑稽可笑。这三句诗本来是描写美女的笑和眼睛的,与底子和花、礼乐和仁义毫无任何关系。

这是《诗·卫风·硕人》中的三句。卫庄公的夫人姜氏是一个美人,她初嫁到卫国来的那天,就给了卫国人一个深刻印象,这首诗便是描写这一印象的。全诗共四节,其中的第二节是集中描写姜氏的美貌的:

手如柔荑(tí),(她的手指像茅草的嫩芽,)

肤如凝脂,(皮肤像凝冻的脂膏,)

领如蝤蛴(qíuqí),(嫩白的颈子像蝤蛴一条,)

齿如瓠(hù)犀,(她的牙齿像瓜子仁,)

螓(qín)首蛾眉,(方正的前额弯弯的眉毛,)

巧笑倩兮,(有酒涡的脸笑得美呀,)

美目盼兮,(黑白分明的眸子多么媚娇,)

素以为绚兮。(像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一样美好。)

如果后三句解释成“先有白底子,然后画花”、“礼乐产生在仁义以后”,那么,前五句该作何解释呢?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贤人传

    中国古代贤人传

    这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荟萃的书,取名《中国古代贤人传》。书中所选择这些垂范卓越的人物,他们的影响、贡献很大,是中国人永远引为骄傲的。例如书中所选的周公、管仲等人,就是我们常想到的“贤人”。书的取名,响亮明快,发人联想,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给历史上的某个方面有名气、领风骚、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做传的书,很有文化意蕴。相信这部书一定很受欢迎。
  •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一个中国男人的财富诗章

    男人的美,是一种意志的展现,一种态度的练达,一种行为的拷问,也是一种绝对的辉煌,绝对的悲壮。是热血,是豪情,是气概,是一段一段,一步一步,形成豪然于世的篇章。
  •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约翰·D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起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开始投身慈善事业,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树立了慈善运作管理的典范,开启了慈善新时代。
  • 活着,因你而美丽

    活着,因你而美丽

    以大量翔实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呈现出盛志勇院士在我国烧伤医学上的巨大贡献。这同是地是对整个人类未来的贡献。,这是描述我国著名烧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的长篇传记。作者以尤其动情的笔调咏叹了主人公毕生倾力于青春美丽、生命美丽的烧伤外科学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至尊神位

    至尊神位

    圣龙大陆的绝世天才云不凡年仅二十二岁,已经成为众人仰望的存在。破碎虚空后,机缘巧合之下,被神界四大至尊之一的焚世授以灭世剑诀外,另外又习得三大神诀。此,云不凡踩着天才开始走上强者之路。修真界、仙界、神界,四大神诀融合,战斗中不断成长,成就霸王之道!
  • 最强医生

    最强医生

    新书【最强狼王战兵】女朋友劈腿后,偶得玄佛珠,他医术变得精妙绝伦,凭借通天医术,霸道手腕,登顶最强王座!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非典型爱情

    非典型爱情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狡狐储君:精明王爷绵羊妃

    狡狐储君:精明王爷绵羊妃

    开玩笑,两人吵架吵得轰烈,换一趟不远、不近、有文化、有意义的北京六日行。为了记住这段奇缘,我们交往好吗?”于是,帅哥突然转身抓住我的手问“小姐,我决定把这张支票拿到旅行社,还笑着猛点头说“好啊、好啊”的花痴女。十个白痴有九个半知道自己正在被利用,不赏对方一巴掌已经很对不起自己,我写了篇小说,从没被人追过的我就是那半个知道被利用,然后,一个人一辈子有几次机会可以被帅哥利用?何况他的美色是会让正常女人犯痴的那种。当我经过他们时,再联络。这天,手里就多了一张支票。这一去我掉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于是我让帅哥搂住肩膀一路傻笑。”接着就走掉了。,怎么可能点头说好?但恰好的。于是我的眼光巴在他的脸上不放,最重要的一天终于来了但在我的于是尚未结束时,历经两个月充满血泪的魔鬼训练,成功甩掉六公斤的肥肉后,帅哥已经搂着我、拐弯绕进巷子口,碰到一个帅哥和一位美女,转过头对我说:“谢谢,他们在吵什么,我不太清楚。
  • 傻妾

    傻妾

    因为她傻,她的夫君在新婚前夜夺了她身却在洞房之时污蔑她并非完璧从此,她沦落为妾盈盈月下,他曾圈她入怀,在她耳边低眉浅语“从此……我不会让你受到任何伤害!”可是...是谁用坚固的铁链将她囚锁于地牢之中是谁为了成就霸业在同一日娶妻纳妾,却任由他的妻妾刻意践踏于她云烟——一场阴谋,她被迫成为棋子,装成傻女错嫁于他逢天翼——他铁血冷颜,明知是毒依旧饮鸩,得了天下却得不到他想要的那颗心阁主——他白衣如仙,情深不悔,为她成为千古罪人却依旧孤独笑看人世沧桑【精彩片段1】一个傻女竟然也敢红杏出墙,还不知廉耻的怀了身孕“这是补药,喝下吧!”她的夫君带着暖笑朝她说道而她是个傻子,只能接过药碗一饮而尽他转身决然而去,她却痛若万刺穿心有朝一日,当他知道他毁去的是他的亲身骨肉时,他是否也会痛不欲生?【精彩片段2】悬崖边,她纤手握刃,斩断了他最爱的三千青丝“从此……你我之间犹若此发!”他苍凉一笑,腥红的血从口中溢出深邃的眸中只看见她与他齐齐跃下山崖的身影-----------重磅推荐开水的完结文:《小妾是这样炼成的》她为何一穿越就脱了她家夫君的裤子?《英雄难过囧女关》十五岁那年,她在哥哥的碗里放了药,让自己成为了哥哥的人《彪悍娘子娇弱夫》洞房之夜,她的夫君口吐鲜血,压在她身上若死人般毫无声息
  • 桐城派散文

    桐城派散文

    金开诚、刘永鑫编著的《桐城派散文》讲述了:桐城派又称桐城古文派 ,是清代最大的一个文学流派。它始创于戴名世、方苞,经刘大槐发扬而影 响渐渐增大,到姚鼐时发展到了鼎盏时期。方苞、刘大槐、姚鼐被后人称为 “桐城三祖”。《桐城派散文》中桐城派的发展几乎与清王朝的国运相始终 ,一直延续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才彻底消亡,时间跨度前后共二百多年, 桐城派的影响之久、流播之广、声势之显赫,在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学批评 史上都是罕见的。
  • 重生之悍妻

    重生之悍妻

    从末世而来的兵团教官玉小小,穿成嫡长公主的第一天,就把自己嫁给了蒙冤入狱,身受酷刑,处于人生最低谷的少年将军顾星朗。从此以后,一个只会吃饭睡觉打丧尸的末世彪悍女,一个忠君爱国,冷峻寡言的骁勇将军,宿命一般的走到了一起。国家弱小,强敌在侧,朝堂之上有昏君奸妃佞臣,朝堂之下民不聊生,面对如此境地,顾将军希望有朝一日自己能重振朝纲,让这个天下国泰民安,可他的公主妻却说,你这个愿意太宏伟,不可能完成,我们去一统天下好了!顾将军只能……如何成为一个名垂青史的好公主,玉小小坚定的认为,能宠爱自己驸马的公主,就是好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