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400000020

第20章 孙子谋略人生(19)

孙武知道,本真自我的暴露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在面对着知己的时候。伍子胥的忘情恸哭,显然是对他的一种信赖,这使他大受感动。

伍子胥终于止住了眼泪,继续回忆着自己的遭遇:“我别了兄长,一路北上,要去宋国投奔太子建。走到睢阳地界,忽见一簇车马迎面而来,我以为是楚兵拦截,便躲在芦苇荡里,等他们走近,才认出是老友申包胥,他出使晋国正要赶回郢都。我把伍家的变故相告,申包胥也凄然下泪。他问我:你如今要向何处去?我说:父兄之仇,不共戴天,我将投奔他国,借兵伐楚,生吃楚王之肉,车裂费无极之体,以雪家恨。申包胥劝道:楚王虽无道,但毕竟是国君,你世代享受朝廷俸禄,就该知道做臣子的本分,怎能以臣弑君呢?我说:夏桀、商纣这两个暴君不都是被臣下诛杀的吗?今楚王娶子妻,废嫡嗣,宠奸佞,陷忠良,此等污浊之君,惟祸国殃民而已,留之何用?我借兵征楚,正是为万民清污除垢,我伍子胥若不能灭楚,誓不立于天地之间。你猜那申包胥说什么?”

“申包胥说什么?”孙武反过来问伍子胥。

“他说,我要是劝你报仇,则为不忠;若劝你不报仇,则陷你于不孝。人各有志,你好自为之吧!你我朋友一场,今天的巧遇,我绝不会泄露于人。但我要送你一句话……”

“什么话?”孙武问。

“他说:你能将楚国毁灭,我必能使楚国复活。”伍子胥答道。

“好样的!”孙武情不自禁地赞叹道,“这位申包胥虽说一味愚忠,但也算是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

“我到了宋国,找到了太子建。”伍子胥继续说,“但宋国很乱,我们又去了郑国,受到了郑君的热情款待。郑国是小国,难以为太子建报仇,就提议太子建求助于晋国。谁知这晋君听信了臣下之计,约太子建为内应,要灭掉郑国。太子建回到郑国,将计划告诉了我,我说:郑以礼待我,图之不义。当年秦国委派杞子等三人帮助郑国守城,不久又想灭郑,指使他们做内应,结果事情败露,三人各自奔逃。今若依晋公之计,大祸必至。太子建不听,私下里招募骁勇,准备起事。”

“倘太子建得国,必非贤君。”孙武摇摇头,插了一句。

伍子胥听了,叹了一口气,又接着说下去:“后来果然事泄,郑公将太子建诱至宫中斩杀了。我得到了噩耗,立即带了太子建之子胜逃离郑国,往吴国而来。要入吴境,必经昭关,昭关是楚地,有右司马蘧越在那里率兵把守。自从我逃离棠邑后,楚国就到处悬挂我的画像,以便盘查搜捕,昭关也一样。正在为难之际,遇到了一位老年隐者,名叫东皋公,是神医扁鹊的弟子,曾经给家父诊过病,竟认出我来。他把我们接到自家的茅舍里住下,并应允帮助我过关。但一连过了七天,东皋公只是好酒好饭,殷勤款待,却只字不提过关之事。记得那一夜,我愁肠百转,殚精竭虑,彻夜未眠,绕屋徘徊:动身吧,怕落入虎口t继续住下去吧,又怕耽搁了时日。再说,东皋公是何等样人,并不知晓,他派人若向官军告密,我岂不是在这里束手待毙?说不定官军正奔走在来此地的路上呢!每听到猫头鹰或者狼的叫声,我都心惊胆战。不知不觉,天已拂晓。这时东皋公叩门而入,一见到我,就‘啊’地大叫一声,把我吓出了一身汗。”

“他为什么喊叫?”孙武问。

“我也这样问他。”伍子胥说,“可是他转身走了。不一会儿,拿着一面铜镜回来,递给我。我接过来一照,顿时魂魄惊悚,原来前额毛发和两鬓白了大半。”

孙武浑身打了个冷战。

“我当时禁不住痛哭失声。”伍子胥说着,又淌出一股泪水来,“可是东皋公寻思了一阵说,这是吉兆。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一直没有行动,是在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跟我的身材相貌很相像,这样,我的白发正好扰乱俗眼,更容易过关。当天,他的朋友就到了,此人名叫皇甫讷,相貌果然与我酷似。东皋公让皇甫讷先去昭关,结果被蘧越的部下捉拿。这时我带上公子胜过关,守关的楚军都知道伍子胥落网了,也就放松了盘查,况且我满头白发,容貌苍老,因此居然混过了此关。”

“此计甚妙。”孙武赞叹道,“后来那个皇甫讷怎么样了?”

“皇甫讷的下落我是一年后才知道的。”伍子胥说,“东皋公的儿子到吴国来做生意,跟我见了面。原来这东皋公医道高明,人缘又好,许多人将他敬为上宾。皇甫讷被捉后,送到了薳越处,东皋公便前去拜访,说闻知将军拿到了伍子胥,特来道喜。一见皇甫讷,便佯作惊讶说:皇甫兄,你怎么竟在这里?蘧越大吃一惊,仔细盘问之后,方知是拿错了人。”

“这个东皋公真是智力过人!”孙武笑了。

“事情还没完呢!”伍子胥说,“这时有人禀报蘧越,说有个四五十岁的老头很像伍子胥,已经过了昭关,蘧越急忙派兵追赶。再说我带着公子胜来到鄂渚,江面浩渺无际,波涛滚滚,无舟可渡。我知道虽然过了昭关,却仍未逃出楚地,倘有兵追至,则前功尽弃,于是惴惴惊恐,忧心如焚。此时忽见一位艄公驾一叶轻舟顺流而来,心想天不绝我,便急忙呼唤。那艄公靠了岸,载我二人上船,一面问道:‘二位官人在何处高就?’我回答说:‘我们是生意人。’那老艄公再也无语。船刚划出五丈之遥,追兵已至岸边,一个将官模样的人喊道:‘艄公,重犯伍子胥逃出了昭关,我等奉命搜索各个路口船渡,现在我命你立即靠岸,容我盘查船上的客人。’当时我心想,吾与公子之命休矣!谁知那艄公答道:‘此二位先生均是生意人,不烦各位辛苦了!’说完,小船竟飞也似的划了出去。老艄公一面划船,一面说,楚王宠信奸佞,迫害忠良,世所共知,稍有人心者,谁肯助纣为虐?到了对岸,老艄公说,你二位面有饥色,在此稍等,我回寒舍取些饭食来。老艄公走后,久久不回,我心里又犯了寻思:听他在船上说的话,分明已经猜到了我的来历,难保不是回去召集村民前来擒我。于是与公子胜躲进了芦苇丛。又过了半晌,见老艄公提着篮子和陶罐走来,我这才放心地走出芦苇丛。原来老艄公带来的都是热饭,我们两个饱餐了一顿。末了,老艄公说:‘从这里往东再走四十里,就是吴国地界,二位放心上路吧!’我当时真是感激涕零,便解下佩剑说:‘此剑是我祖传之宝,价值百金,就算答谢长老。’老艄公接过剑,端量了片刻,笑道:‘楚王有令:得伍子胥者,赐粟五万石,封上大夫之爵。老朽不图此厚赏,反受百金之剑乎?’我心中羞愧不已,问他:‘长老已知我的身世了?’老艄公把剑还给了我,答道:‘我第一眼就猜出来了,你自称生意人,是隐瞒其名,免生不测,我能体谅你!走吧,愿你一路顺风!’”

“真义士也!”孙武叹道。

“但就在此时,我做了一件糊涂事。”伍子胥说着,颓丧地低下头来。

“怎么啦?”孙武问。

伍子胥说道:“那时我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但走了几步,忽然觉得有些不放心,便又回到他身边,叮嘱道:‘要是官兵追到这里,且莫泄露我的机密。’不料这句话,竟害了那老艄公的性命!”

“他觉得你不信任他!”孙武说。

“对!”伍子胥点点头,“老艄公叹息了一声,说:‘我冒死搭救先生,却遭到先生的怀疑。倘若先生真的落入追兵之手,我就是浑身是口,也辩解不清了。为释先生之疑,老朽只有一死。’说完,突然伸手将我的佩剑拔出,引颈自刎而死。”

“真乃仁义而刚烈之人,可惜可惜!”孙武叹道。

伍子胥感慨嘘唏了一阵,接着说道:“我掩埋了老人家的尸首,之后带着公子胜来到了梅里,囊中空空,举目无亲,不得已,我把公子胜藏在郊外的山洞里,我自己披发跣足,吹着箫管,往来乞食于街巷。但乞食所得,难足二人之需,困窘之状,难以言陈。”

“唉,人世之苦,你都尝尽了。”孙武说。

“可巧,吴王僚四处搜罗人才,宫里的人见我身材魁梧,就选我进宫做侍卫,一问清姓名,吴王僚就立即召见我。我趁机鼓动吴王僚伐楚,这个主张正合他的心志。这时公子光也知道了我的身世,他害怕我为吴王僚所用,便对吴王僚说:‘伍子胥鼓动大王伐楚,只为报一己之私仇,我大吴乃万乘之国,岂能为匹夫之恨而兴师?倘若侥幸得胜,不过替伍子胥泄愤而已;倘若败北,则大吴损兵伤财而受国耻。’吴王僚听了他的话,便将伐楚之事搁置起来,对我也疏远了。公子光却与我日渐亲密,以上宾之礼待我。他害怕我被吴壬僚起用,便在乌程买下宅第,送我和公子胜前往,那以后,我们就隐居下来。公子光常去看我们,我们也常到梅里来。”

“这样也好,待时而动。”孙武说。

“公子光正在寻访杀吴王僚的壮士。”伍子胥说,“但至今未得其人。”

“吴王僚残忍无道,人皆欲诛之,我真想替干将去报仇。”孙武说。

“你干这种事,是大材小用,你是兵法世家,以后有更大的用场。”伍子胥说,“再说,手刃肉搏之事,非你我所长,倘不成功,反而坏了大事。”

清歌互唱

孙武与伍子胥相识后,便经常见面,或者在罗浮山,或者在乌程,或者在梅里城。两人说天道地,谈政论兵,指评古人功过,罗列今贤得失,见解往往相合,偶有分歧,则各持己见,争得面红耳赤,过后又释然大笑,毫不介怀。

这天,伍子胥来到罗浮山栖霞居找孙武,恰好孙武刚刚写完兵法的“谋攻篇”,伍子胥便拿起墨迹未干的简片读了起来。

一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念到这里,伍子胥不住地点头,“好,好,精辟之论。以‘全’为上,以‘破’为次,不管对手是多少,都要以全面地使敌人屈服为目标,这实在是高屋建瓴之论。‘不战而屈人之兵’,则更为兵家之格言也!”

“这是用兵的最佳结果。”孙武说,“实际上,做到这一步是很难的。”

“烛之武退秦师要算是精彩的范例。”伍子胥说。

“仁兄说的是。”孙武接言道,“烛之武面对两个大国的联合进攻,以三寸不烂之舌,劝退了秦穆公,晋国孤掌难鸣,也只好退兵,他实际上是不战而退两国之兵,解救了郑国的危难。”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伍子胥又读下去,忽然问,“你为什么把攻城当作最下的等次呢?”

“下面的文字就是回答这个提问的。”孙武说。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城之灾也。’”读到这里,伍子胥拍案叫道,“写得太好了!由于守城的一方居高临下,因此攻城的一方必定蒙受巨大的损失。橹,是足以护身的大盾牌,轒辒这样覆盖着牛皮的攻城战车能够容纳十余人,但这些武器的性能仅仅是防御,一旦开始攀登绳梯,就成了城上敌军的打击目标。到现在,人们尚未发明出攻城的有效器具,这是为将者的一大遗憾。”

“这种器械可能被发明出来。”孙武说,“有人设想过云梯,梯子的上端和城墙一般高,但是,一旦云梯出现了,就一定会有人发明出抵挡云梯的办法。攻与守是相反相成的,人们发明了矛和剑这类进攻性的武器,接着就发明了盾和盔甲这类防御性的装备。”

“嗯,由于攻城者与守城者的高度不同,所以到头来还是进攻的一方吃亏!”伍子胥替孙武说出了结论。

“对。”孙武点点头,“是这样!”

“难道就没有别的攻城门路?”伍子胥问。

“现在的攻城战一律是攀登城池,有就是说,攻城的一方把自己提升到城墙的高度。”孙武说,“但未来的攻城战可能相反,那就是使敌方的城墙落下来。”

“这怎么可能?”伍子胥惊疑地问。

“听烧炭的人说,有一种东西叫硫磺,被点燃时能够爆炸。”孙武说,“我们现在还不能成批地开采它,更不能控制它,有效地使用它,将来,这种武器会出现的,把它放在敌人的城墙下面,就能把城墙炸出缺口,使其坍塌。城墙一破,整个城池也就守不住了。”

“贤弟想得太离奇了!”伍子胥摇摇头。

“前人设想过的东西,往往会被后人制作出来。”孙武笑着说。

“想跟做是两回事。”伍子胥把手用力一摆,“想可以不着边际,任意驰骋,做可就难了。比如说,几乎每过人都想飞起来,像苍鹰、燕子一样……”

“将来的人一定能飞起来!”孙武兴奋地打断了他,“人类已经发明了帆船,靠了风力进行水平运动,你想想,难道就不能利用风力做上升运动吗?”

“上升运动?”伍子胥睁大了眼睛,“除非是龙卷风。”

“你注意到乡民头上戴的斗笠没有?”孙武说,“常常是被风吹得两人多高,你说这是为什么?”

伍子胥愣了,不知该如何回答。

孙武继续说:“这是因为斗笠的底面跟风有一个角度,这样,尽管风是水平方向吹过来的,斗笠却能够上升。当然,斗笠的上升是暂时的,因为它不能总是保持这个角度,于是很快就落了下来。苍鹰是活的生灵,可以控制自己的身体,它常常在较长的时间里翅膀不动,却能够在空中盘旋不止。”

伍子胥又点了点头,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但这跟人升天还是相隔遥远哪!”

“已经有一些能工巧匠在用木头制作飞鸢了,虽然他们没有成功,但我相信,少则十年,多则百年,木鸢一定会飞上天的。”孙武兴致未减,“只要木鸢能飞起来,那么载人的飞鸢也为期不远了。”

伍子胥大笑起来,然后说道:“你是不是想说,到那时候,就可以乘坐着飞鸢去观察敌方的城池?”

“这个设想虽然遥远一些,但人类一定会做到的。”孙武十分认真。

“好了好了。”伍子胥说,“我相信你,但是,你我这一辈子怕是看不到这样的情景了,不然的话,你的兵法现在就可以照着刚才的设想改一改了。”

孙武也笑了:“要改,恐怕只能等后人去改了。”

伍子胥又笑了一阵之后,继续读下去:“‘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破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嗯,降服敌军却不必通过战场厮杀,获得城池却不必通过强攻手段,灭敌之国却不必通过旷日持久的讨伐,全面地称霸天下,自己的军队却不至于疲顿折损。绝妙之论,我想,这个小段落正是全篇的首脑。”

“拙作自然瞒不过仁兄慧眼。”孙武说。

“‘故要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念到这里,伍子胥颇多感慨,“按敌我势力对比来决定战法,说得如此详细,真是前无古人哪!”

“仁兄过誉了!”孙武直摇头。

伍子胥用手指指着简片上的文字,一句一句地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兵力十倍于敌,就包围对方;五倍于敌,就攻击对方;双倍于敌,就分散对方;兵力相当,要敢于与敌对峙;兵力少于敌军,要成功地逃脱;实力不如敌军,要避免与敌开战。弱方如果一味硬打硬拼,就会被强方擒获。好啊,字字珠玑!”

“写这一段的时候,我是搜索肚肠,殚精竭虑的。”孙武说,“困难在于,战况的种类数不胜数,可以说,有多少次战争,就有多少次战况,而理论却只能总括为几种有限的类型。我这里说的包围、攻击、分散、对峙、逃跑、躲避这六种战法,只是就双方兵力对比做出的大体归类,其实,在真实的战场上,还有许多其他因素,比如武器的精良与否,士气的振作与否,粮秣的充足与否,地形的有利与否,等等,置身于战地,必须考虑到种种方面的情况,然后作出决断,而不能按照字句生硬地套用。”

同类推荐
  •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巴金的青少年时代

    从青年时代闯入文坛,巴金就以火焰般的激情感染着读者。与激情相伴的是他的超常的勤奋与率真:“日也写,夜也写”;坚持说真话;向读者“掏出自己燃烧的心”。正是这三条,激情、勤奋和真诚,铸就了他的人格和事业,也使他成为中国“二十世纪的良心”。这本由阎焕东编著的《巴金的青少年时代》是一本描述巴金青少年时代的学习与生活的普及性读物。本书的特点是故事性强,叙事生动活泼,说理明白晓畅。它是我们献给中、小学生和广大青年最丰腴的精神食粮。
  • 吉祥起名一本通

    吉祥起名一本通

    本书内容包括:起名:人生事儿;人与姓名,一生相伴;姓名命理与人生福运;好名伴一生,福运益终身;起名文化与风俗演变;起名方法微言大义,各有千秋等。
  •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蜚声世界的中国作家:林语堂

    林语堂一代国学大师,中国首位诺贝尔文学奖被提名人。著有《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第一位以英文书写扬名海外的中国作家,也是集语言学家、哲学家、文学家于一身的知名学者。 《蜚声世界文坛的中国作家林语堂》由厉向君所著,可供广大文学爱好者们阅读。
  •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传

    约翰·亚当斯(1735年-1826年),美国第一任副总统、第二任总统,绰号“圆球”《独立宣言》签署者之一,被美国人视为最重要的开国元勋之一。1735年10月19日,亚当斯生于马萨诸塞州昆西的一幢房子黑,美国人称这幢房子为“美国独立的摇篮”。亚当斯从小聪慧过人,有“神童”的美誉。20岁时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硕士学位。1765年发表文章评击《印花税法》,从此参加到反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运动中。1774年当选第一次大陆议会的代表,成为《独立宣言》起草委员会的成员,被誉为“美国独立的巨人”。
  • 王安石传

    王安石传

    干百年来,王安石被骂作集一切乱臣贼子之大成的元凶。其实,他是数千年中华文明史上少见的完人。其德量汪然若干顷之陂,其气节岳然若万仞之壁,其学术集九流之粹,其文章起八代之衰,其所设施之事功,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民国三十五年盛夏,上海市郊发生了一起卧轨自杀事件。第二天的上海小姐选美大赛,热门女选手陈海默神秘失踪。与陈海默有一面之缘的上海黄浦警官王克飞顶住名门旺族的压力,私下一探究竟。不曾想,却掀起了一个完美年轻女子背后叵测黑暗的一生……
  • 英雄联盟之流派大师

    英雄联盟之流派大师

    【新书《网游之无敌掠夺系统》已发布!】方昊宇穿越到一个电竞体系健全的世界,英雄联盟更是成为了这个世界最火的游戏,同时这里的职业选手得到了应有的待遇,明星选手就像NBA里的篮球巨星,受人追捧!不过让方昊宇奇怪的是,剑圣的AP打法无人问津!老鼠无伤打野还未被开发!炼金那破坏游戏性的送死流打法也没有出现!……唯一共同的就是刀妹惨遭一削再削!
  • 方与圆全集

    方与圆全集

    方是为人之本,是做人的脊梁。圆是成功之道,是处世的锦囊。为人没有方,则会软弱可欺。做事不懂圆,则地处处受敌。为人做事太方正太圆滑则寸步难行。只有方圆相间,方圆并用,才能在社会生活中进退自如,营造良好的人脉和生存环境,享受快乐惬意的人生,成就功名和大业。
  • 墨流

    墨流

    落古都,经过上古神的领域讨伐,最终被划分成了五大路。东临,西影,南斗,北通。中牠。五大陆分别由五大体质巅峰的代言人霸主所管理着。霸主是皇室与江湖的一道分割线。更是和平的象征。由于五大体质相生相克所以五大霸主谁都没有统一世界的野心。直到一副神秘的水墨壁画凭空的出世。使一位霸主莫名的身死,另一位失踪。由此以来,食物链之环掉了两节。世界便开始拉起了血腥的帷幕。
  •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

    《灾害对策全书》是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兵库 震灾纪念21世纪研究机构共同设立的翻译编辑委员会 的指导下,结合中国的灾害特点与行之有效的防灾对 策,从日语版的《灾害对策全书》全四卷中精选了39 篇文章翻译,集成一册。 《灾害对策全书》包含了应对灾害所需的法律、 政策、方针,各种应对手段和工作流程,防灾教育和 防灾文化等各个方面,为从事防灾减灾工作人员和研 究者提供参考,是一本结合了理论和实践的综合性的 灾害对策指南。本书是以真实的自然灾害为案例,对 灾后经验教训的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和针对性,提高 灾害对策的能力,为构建安全与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
  • 张居正十讲

    张居正十讲

    有些人是天生的政权热爱者,他们迷恋政权,甚至可以为之奉献自己的生命。张居正便是这样的人。他深知,要实现报国安民的宏愿,手中没有权力是不行的,甚至有权力而没有重权也是不行的!张居正上台的时候,他面临着怎样的政治局面?这个古老的国家又面临着哪些亟须医治的弊病?张居正一直以来使希望整治弊政,实现富国强兵的宏愿。现在他有了这个条件,又会怎样利用?他能够灰飞烟灭一个改革弊政的能臣吗? 只要说起位高权重的官员,大家心里都会产生对他们是否清廉的怀疑,正如西方思想家孟德斯鸠所说:权力意味着腐败,绝对的权力则意味着绝对的腐败。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王牌痞妃:医毒三小姐

    王牌痞妃:医毒三小姐

    被堂姐背后暗算,你玩阴耍狠,不妨见识下什么叫毒,毒侵骨髓,谁玩得过我?21世纪王牌特工南荣雪晴,穿越成就天下第一超级医女,夺命毒心,冰雪冷傲,世称“医毒”。曾经修炼一途锲而不舍,终破茧化蝶。如今握生死,掌轮回,傲震异界。——————“南荣医神,等等,你每次给男人治病都喜欢这么兴奋?”“我的眼里只有病人。”“我呢?”“把你的手移开。”……“无论生与死,上天入地,灭神还是诛妖,一生一世你休想甩掉我!”他眼眸微闪,俊逸的容颜显得苍白,瞬间移动身体挡在她的身前。“你非要这么自恋不可吗?没有你,我活得更逍遥。”她离开的背影没有一丝犹豫。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