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72000000008

第8章 庄子与《庄子》(7)

作为庄子整个自然哲学体系中最高范畴的“道”,其内涵是十分丰富的。概而言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道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根源和依据。在《庄子》中关于世界的根源的论述,观点不尽一致,有时甚至互相抵牾。比如说道能“生鬼神生上帝,生天生地”(《大宗师》),这个“道”好像是在万物之外而存在的另一个独立的东西,它是产生世界的根源。这显然是一种唯心论的观点,也是今天有些学者把庄子看做唯心主义者的主要理由之一。但是在《庄子》中关于“道”,还有另外的一种说法:“计算物的数目,不止于万,而限称它们叫‘万物’,是因为用数目中最多的名号来称呼它们;其中天、地是形体最大的,阴、阳是气中最大的,‘道’是它们的总体。”又说:“四方之内,六合之中,万物是从哪里产生的呢?”回答道:“阴、阳相应,相消相长;四时循环,相生相杀……随着时序互相条理,交替运行互相驱使,物极则返,终而复始,这是万物所具有的现象;言论所穷究的,知识所达到的,只限万的范围罢了。懂得‘道’的人,不追求万物的消逝,也不探究万物的起源”(《则阳》)。这里,庄子把“道”看做是万物的总体,明显具有宇宙整体的含义,因而他不主张探求万物(宇宙、世界)的起源,不必追究万物是由什么产生的,因为这样的探求是不会有结果的。这是因为宇宙“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所以不可能有产生宇宙的那个东西,“宇宙本来就是有物的,本来就有物又生生不已”(《知北游》),其生生不已不过是阴阳互相作用的结果;而阴、阳又是气之中最大的,所以物之生生不息又是气的变化的结果。这里庄子关于“道”的论述同前面说过的关于“通天下一气耳”的命题联系起来了。但“气”并不就是“道”,因为气还不是万物,只不过是万物构成的元素,所以也不是万物的总体(道)。道与气的关系,在《庄子》中只有一处提到,说的不太明确,“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这意思好像是说气的性质是空虚,空虚能接纳万物;只有道才能集结在空虚之中。但是,庄子并没有说气是从道产生的,所以好像又不能得出庄子关于世界根源的观点是唯心的结论。这样,我们在《庄子》中就看到了关于道是世界根源的两种不同的论述,或者说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道作为世界(万物)根源性观念,它是先于世界而存在的,并且是产生世界的根源;第二种观点认为,道作为世界(万物)根源性观念,它是世界(万物)的总体,同时又是世界(万物)存在(不是产生)的依据。《庄子》中为什么会有关于道的这样两种不同观点呢?可能是由于《庄子》一书不是一时一人所作,才会出现这种相互矛盾的情况,那么这两种观点当中,哪一种是庄子的,或者说是庄子派的主要观点呢?目前庄学研究者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我们赞同后一种观点是庄子思想的意见,因为后一种观点才能显示出庄子哲学的本色,并真正使它与老子思想区别开来。能反映庄子这种思想的论述,在《庄子》中还不止一处,如《知北游》中说:“纷纭的万物自古以来就是存在的。六合是巨大的,却超不出它的范围;秋毫是渺小的,却依靠它才能成形体……(道)茫茫昧昧好像不存在而实际却是存在的,自然地产生不见形迹而有神妙的作用,万物都受它养育而自己却不知道,这就叫做本根。”这就是说万物自古就存在,并没有另一种先它而存在的东西产生它;“道”有神妙的作用,能养育万物,是万物存在的根据,因此万物是离不开“道”的。所以又说:“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这就是道啊。”另一方面,道也不是离开万物独立存在的实体,它和物之间没有界限。但是因为万物之中都有道,而道是一个整体,所以从道的立场来看,万物之间又是没有界限的。这就是说,道又是世界统一性的根据。因此,我们认为,庄子的“道”的观念,主要含义应该是万物存在的根据,不是万物产生的根源。《庄子》是关于“道”的认识的两种观点,既让我们看到了庄子思想继承性的一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其发展性的一面。他没有纠缠在“道”是万物产生的根源上,而是将其视为万物存在的依据和根据,实际是为自己的人生哲学建立立本之基。这正是庄子对“道”的观念的发展,使“道”具有世俗化的特征。

第二,道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特征。道既然是万物(世界,宇宙)存在的根据,万物的存在都离不开道,那么道就必然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知北游》中有这样一则故事:东郭子问庄子说:“你所说的道,究竟在什么地方呢?”庄子说:“无所不在。”东郭子说:“请指出一个具体地方来。”庄子说:“在蝼蛄、蚂蚁里面。”东郭子问:“怎么这样卑下呢?”庄子说:“在秭草、稗草里面。”东郭子说:“怎么更卑下呢?”庄子说:“在砖头、瓦块里面。”东郭子说:“怎么越来越卑下呢?”庄子说:“在屎尿里面。”东郭子便不做声了。庄子说:“你的问题,本来就没有接触到实质。”这里的“实质”就是指道的普遍性,即道“无所不在”,无论是动物(如蝼蛄、蚂蚁),植物(如秭草、稗草)、无机物(如砖头、瓦块),有机物(如屎尿)等一切物中都有道,所以说“道是覆载万物的,洋洋无边,广大极了”(《天地》)。这里的实质又是指道的永恒性,“道有使物盈虚的作用而自己却没有盈虚,有使物盛衰的作用而自己没有盛衰,有使物有始终的作用而自己却没有始终,有使物积散的作用而自己却没有积散。”(《知北游》)所以说“道无终始,物有死生”(《秋水》)。它“在太极之上却不算高,在六合之下却不算深,在天地之前就存在却不算长久,比上古时代还年长却不算衰老。”(《大宗师》)

第三,道具有客观实在性的特征。庄子认为,道虽然不是一个有形的具体事物,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却是确实存在着,他说:“道是真实的有验证的,没有作为没有形体的。”(《大宗师》)“有它的真实存在却没有它的形体”,“如探求它的真情,不管得到或得不到,对它的真实存在都不会有什么增益和损伤”。可见,道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四,道的作用具有自然发生的特征。庄子认为道是“无为”的,它虽然有伟大的作用,但并非有意作为,“万物繁多,都是从无为中繁殖出来的”(《至乐》),道是无意志的。所以对道的作用也不能作道德评价,“它调剂万物却不算正义,它恩泽万代却不算仁慈……它覆盖载负着天地,雕刻出各种物体的形象却不算工巧。”道对物的一切作用都是出于自然,自然而然是道的固有特质。《知北游》中说:“天不得不高,地不得不广,日月不得不行,万物不得不昌,这就是道啊!”郭象注说:“言此道皆不得不然而自然耳。”

第五,道具有自根的特征。《大宗师》说道是“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这就是说,道本身就是自己存在的根源和依据,从来就是自足地存在着。没有任何一个东西是道的根源,也不可能有,因为道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最后根源和依据。

第六,道具有不可抗拒性的特征。《渔父》中说:“道是万物所遵循的。万物失去它就会死亡,得到它就能生存;做事违反它就会失败,顺应它就能成功。”这里所说的道,其含义和我们常说的客观规律有点相似。人们只能顺应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违背了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第七,道具有不可感知的特征。《知北游》中有则故事说:泰清问无穷:“你知道‘道’吗?”无穷回答:“我不知道。”又问无为,无为回答说:“我知道。”然后泰清又问无始说:“无穷说不知‘道’,无为说知‘道’,他俩谁对谁错呢?”无始说:“说不知的深刻,说知道的浅薄;说不知是内行,说知道是外行。”因为“道是不能耳闻的,耳可闻的就不是道;道是不可眼见的,眼可见的就不是道;道是不能言说的,可言说的就不是道。懂得使形体成为形体的那个东西(道)是不具有形体的吗!”泰清又问:“‘道’是不可询问的吗?”无始说:“‘道’没有什么可询问的;询问也没有什么可回答的。没有什么可询问的却还要去询问,那是空洞地问;没有什么可回答的却还要勉强回答,那是无内容的回答。以没有内容的回答来对待空洞的询问,这样的人就是对外未曾观察过宇宙,对内还没有领悟到‘太初’,因此他不能超越昆仑,不能遨游‘太虚”’。“太初”指本源、原始,“太虚”指“道”的境界。这个故事是《庄子》中对“道”的不可感知性比较完整而形象的说明。因为“道”不是有形体的具体存在的物,它既是宇宙的整体性,又是万物的根源性的抽象物,所以就不能像具体事物那样,可以用感官去感知;也不能像存在于具体事物内部的物理那样,可以用言语来表述或分析,即不能用思辨的方法来认识。那么,庄子哲学中的“道”是不是像主张庄子是不可知论者所说的那样是不可认识的呢?当然不是。只不过,庄子认为,“道”作为一个特殊的认识对象,对它的认识方法也是特殊的,而且不是一般人所能认识的。

庄子对“道”的认识继承了老子“道”的思想又有了深化。庄子更加强调“道”的实在性特征,将“道”作为万物存在的依据来看待,这为庄子构建自己的人生哲学,提出自己的人生理想寻找到了宇宙自然的依据。同老子相比,他把“道”引向了人生的层面,生活的层面,使“道”成了生活的依据。由此,庄子虽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但其学说同老子有了很大的变化。如果说老子对“道”的论述主要的还在社会政治层面上着眼的话,庄子则将其引向人生层面。如果说老子具有明显的政治哲学的特征的话,而庄子则更清晰地是一种人生哲学。由老子的政治哲学转向庄子的人生哲学,既是时代社会的刺激的需要,也是道家学派思想的深化和发展,使道家思想学说的内涵意蕴更加丰富。

(2)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庄子宇宙意识和人生观念是独特的。庄子之所以有如此的思想意识,同其独到的相对主义的认识方法有密切关系。因此,相对主义的认识论也是最能显示庄子哲学特色的重要思想。这里有必要对庄子的认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特点作一个概括介绍。

庄子承认世界万物是不依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的,说“称物的数目有万种之多,人只是其中一种”(《秋水》)。因而他把在人之外存在的事物叫“外物”。庄子也承认人对外物具有认识能力,他说:“认识,是由于对事物的接触;知识,是由于对事物的谋虑。”(《庚桑楚》)“知道哪些是属于天然的,知道哪些是属于人为的,那就是认识的最高境界了。”(《大宗师》)庄子还承认人的认识是可以改变和提高的,如《秋水》中的黄河之神,在秋水连绵,河水上涨时,就“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的美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当他顺流而下,到了东海,见到了海水之汪洋无边时,便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自己的自满是没有根据的、错误的,于是便对海神说:“现在我看到你是如此广大难以穷尽啊!我要是不来到你的门前,那就太糟糕了,我一定永远被大方之家所讥笑了。”海神说:“井里的鱼是不能和它谈论大海的,因为它受所处地域的拘限;夏天的昆虫是不能和它谈论冰冻的,因为它受生存时间的拘限;偏执浅陋的人是不能和他谈论大道理的,因为他受自己所接受的教养的束缚。现在你走出了限制你的崖岸,观看了大海,知道了自己的丑陋,这就可以向你谈论大道理了。”河神与海神的这段对话,意在说明人的认识是可以改变的,可以提高的,但条件是必须突破原有的生活地域、时间以及教养的局限。上面说的庄子的这些观点,今天看来也都是正确的。

庄子不仅认为具体事物是可以认识的,而且认为包含在事物中的“理”(本质,规律)也是可以认识的,可以把握的。《养生主》中有一则着名的“庖丁解牛”的寓言,讲的就是这个问题。这个故事说:庖丁解牛的技术高超,引起文惠君的惊奇,问他技术怎么达到这样高妙的程度,庖丁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我开始学宰牛的时候,眼睛所看的,没有一条不是完整的牛(看不到牛体的组织结构);三年以后,就看不见完整的牛体了(看到的都是牛的肌体的结构和各部分之间的空隙);到了现在,我只用心神来领会而不用眼睛去观看,官能的知觉停止了,但心神的嗜欲却在运行。依顺着牛的自然纹理(依乎天理),劈开骨肉的缝隙,引向骨节的空隙,顺着牛的自然结构(因其固然)去用刀,连经络相连的地方都不去碰,何况是大骨头呢?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用刀去割筋骨;普通的厨师一个月换一把刀,因为他们用刀去砍骨头。现在我的这把刀用了十九年了,宰的牛有几千头,可刀口还像在磨石上刚磨过的一样锋利。”在这个故事中,庄子形象地说明感官的知觉只能认识事物的表面现象(全牛),只有运用心神才能了解事物内部的深层道理。这两个层次认识近似我们今天说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的对象不同,认识的方法也不一样,感官(眼睛)了解事物的现象,理性思辨(心神)认识事物的本质。在这个故事中,庄子还注意到实践在认识中的重要作用,庖丁经过多年的宰牛锻炼,不断总结经验,最后才掌握了宰牛的规律(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取得成功。这一点尤其深刻。遗憾的是庄子并未能沿着这条认识路线发展下去,坚持到底,这说明在他脑子里并没有形成明确的重视实践的自觉意识,只是在个别情况下叙述认识过程中偶然涉及实践,因而还不能使它升华到应有的理论高度,甚至也未把它作为其认识论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这正是使他走向相对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因。

庄子对个人认识(知识)的相对性也有明确的认识,而且对产生这种相对性的原因也有深刻的了解。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可以说是庄子认识论中最精彩、最深刻、最富启发性的部分,《庄子》书中许多妙趣横生的寓言,正是他的这种思想认识的生动体现。例如:

坏井中的一只蛙对东海中的老鳖说:“我真快乐啊!出来就在井栏上跳跳蹦蹦,进去就在井的破砖边上休息休息。跳到水里,水就浮着我的两腋,托着我的两腮;跳到泥里,泥就盖着我的脚背。回头看看井里的赤虫、螃蟹和蝌蚪,都不能像我这般快乐。我独占一坑水,盘踞一口坏井,这真是最大的快乐!你何不抽时间来看看呢?”东海之鳖左脚还没有伸进去,右脚就已经被绊着了。于是就从容退出来,把大海的情况告诉给井蛙。井蛙听了大吃一惊。(《秋水》)——此即人们常说的“井底之蛙”成语的出处,它说明人的认识受自己生存地域的限制。

朝生暮死的虫子不知一个月的时光,春生夏死的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光。(《逍遥游》)——这说明人的认识受自己生存时间的限制。

公孙龙问公子牟说:“我青年时代学习过先王之道,壮年时代又明白了仁义的行为”,而且善于辩论,“我自认为是非常通达了。现在我听到了庄子的言论,迷迷茫茫,感到非常惊奇……现在没有办法张口了。”(《秋水》)——这说明人的认识受自己所受教育的局限。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圣马、安东万·约米尼、左宗棠、玻利瓦尔、温菲尔德·斯科特、尤利塞斯·格兰特、加里波第、毛奇。
  •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

    吴小莉:与卓越同行

    凤凰卫视资讯台副台长,两岸三地最知名女主播吴小莉首部高端商业访谈录,与中国企业界领袖级人物柳传志、马云、马蔚华、宗庆后、刘永好、常小兵等畅谈“管理经”“生意经”,关注热心话题,展望未来中国经济大势,助力中国经济发展,为创业者和经营者指点迷津。
  •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

    汉高祖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尽宝剑崛起于乱世,南征北战,东伐西讨,席卷天下。其间艰苦卓绝难以尽说,其中成败成失耐人寻味。《大汉天威:刘邦的草根哲学》对刘邦的权谋与智慧的评说。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 雄才大略的统帅

    雄才大略的统帅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热门推荐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我的师傅是女鬼

    我的师傅是女鬼

    我本是一个快乐的少年,我从没有想过自己的平静生活会被我的师傅打破,问题是她不仅仅是一个美女,还是一只女鬼!一只百年女鬼!几十年的纠葛,一直放不下,祖辈的交易,最后却带来了老家灾祸,是谁在背后兴风作浪?神秘的古老传说,诡异恐怖的镜子风波,酿成了学校的惨案,为什么要知情不报?村子的兴衰覆灭,这背后是怎么样的惊心动魄!而现在又重新踏上征途,追寻那个虚无缥缈的村子,揭开她那神秘的面纱……
  • 夜幕新娘

    夜幕新娘

    明明爱他却不说,为报答蓝家小姐前世的救命之恩而答应替魂魄已散的她出嫁,舍弃这数十年的光阴与一个自己不爱的男子相处,想着数十年对于自己不过是长久生命中的一瞬,他应该会理解,向他解释倒是低看了他……
  • 紫色密码

    紫色密码

    已改编成电视剧《对手》,赵文瑄、冯远征、黄维德、邬倩倩主演。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军方设立了“紫色密码”情报中心,由山本武夫少将亲率。为尽快破译”紫色密码”,中国军方集中了全国密码研究专家,联合组建“军事委员会密电技术研究室”,军统更是从美国高薪请来了美国海军密码之父钱德勒,组建第二梯队。于是,一场鲜为人知的中日两军间的密码大战就此展开。山本武夫派王牌间谍清田惠子潜入重庆,在内奸“豌豆尖”的配合下,从事反破译活动,并调来妹妹清田芳子色诱钱德勒,以窃取秘密情报;中共地下党员林平为了将文为均从香港获得的有关日军“紫码”三号新式密码机结构图带回,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重生:魅惑天下

    嫡女重生:魅惑天下

    【魔幻,强强,长篇,剧情线慢热】前世被人左右了命运,今世一朝重生,阴谋?背叛?欺辱?又如何?她要把受的背叛,欺辱。十倍百倍的还给他们。命运会再一次被人左右吗?她坚定的回答“不!”一步一步的将那阴谋粉碎。她慢慢成长,最终站在天下之巅。这一世不同的是,有一个他,他对她极好,有求必应。“我要这天下。”某男笑答:“好,我就给你这天下。”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 球儿王妃闯天下

    球儿王妃闯天下

    老天我的爷啊!您老这是在耍人玩吗!我凌小可是对古代很好奇没错拉,可没想过要来古代生活啊!好吧,穿就穿吧,反正这年头穿越跟喝水吃饭似的平常,可您老好歹把我送到唐朝去啊,怎么反倒把我送到了历史上都没有记载的朝代了,偏偏这个年代的女子还一个个的比赵飞燕还赵飞燕。这我也认了,可为什么人家穿越都是灵魂穿越,轮到我却是带着这身子穿越啊!这让我怎么在这旮哒混啊!罢了罢了,来都来了,先试试这里的小吃吧!什么,穿过来是什么身份?不重要!三天后要嫁人了!三天后再说吧。真命天子是谁?天知道。热乎乎的阳春面!又香又软的馒头!神秘的云吞面!我来拉!——这…这个寒酸的只会在路边摊点阳春面的女人,这个手里抓着馒头极不文雅的啃着的女人就是凌家三小姐,就是他三天后要娶的王妃。就她这体形还叫“小小”,那他身边的莺莺燕燕不就成了“微微”或者“渺渺”了!什么!不能退婚,很好,梦泽秋寂眯起眼睛,眼里闪过一道精光。——这一身丫鬟装扮的小姑娘求他帮她离开王府,正好梦泽秋寂要他去南边办点事,看她圆忽忽的挺可爱的。不过是个丫鬟,梦泽秋寂应该不会怎么样吧!啥!王妃!不会吧!看着梦泽秋寂发黑的脸,看来是错不了了。王妃啊!还是他梦泽秋寂的王妃,哪是他一个小小少庄主上官煜惹得起的。虽说朋友妻,不可欺,怎奈一颗心完全不受控制啊!——真的有那么好吃吗!5555…好感动,被人这样肯定,不枉费自己这样婉转曲折的从事着大厨的事业!他南宫宸决定了,她就是他要找的知音,就是要和他一起偕老的人!****?pstyle=1偶们然然为本书制作的视频,超漂亮滴说!喜欢的亲们多多支持,多多投票,当然还有收藏哦!这些都是馨努力码字的动力呢!****好友文链接:甄妮宝贝《“冷冻”酷总裁》兰四夕《情惑霸道总裁》子苑《孽世情殇》****自己的文文《浮生若梦随风逝》+++++兰的新文哦!《俘虏公主泪》
  • 神机妙算(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神机妙算(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人人都羡慕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形象有些妖魔化了,现实中能有那样的神机妙算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但是神机妙算对于我们来讲也并不是遥远的传说。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用心观察,用心思考,来获得一定的观察力和判断力。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