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8700000005

第5章 礼仪的时代性

一、礼仪与社会文明同步发展

礼仪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它有明显的时代性。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见《论语·八佾》)周代的杞国虽然是夏朝的后裔,但是时代已经变了;周代的宋国虽然是殷朝的后裔,但是时代也变了,不但文献不足,而且现行礼仪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无法证明夏朝与殷朝的礼仪是什么样子了。

孔子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见《论语·八佾》)孔子关于“周监于二代”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体现了礼仪的继承性,“吾从周”的意见也是基本正确的,这体现了礼仪的时代性。孔子作为周代的人,赞成周代的礼仪,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说“吾从夏”或者“吾从殷”,那就是逆潮流而动了。但是,西周已经不复存在,东周也是名存实亡,孔子“从周”的立场,就不可能对周代的礼仪进行改革,适应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需要。这是令人遗憾的。但是我们不能抹杀他研究、整理、宣传礼仪的伟大功绩。

这两条孔子语录证明了夏、殷、周三代各有各的礼仪,而且各有各的特色。他把礼仪看成是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够了不起的了,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

鲁哀公曾经问过宰我(孔子的学生),作社主应该用什么木头,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说是这样能使民众战战栗栗。可见,三代建社之礼是有区别的。

二、历代礼仪是互有增删损益的

汉代叔孙通为刘邦制定朝廷礼仪时说:“五帝异乐,三代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礼所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叔孙通的做法在当时可以说是正确的,借鉴古人为今人服务,原则是对的。因为他知道夏、殷、周三代礼仪之间,有所损益。“颇采”一些“古礼”是必然的,“秦朝”与“汉朝”紧相连接,所以,叔孙通制订汉朝新礼仪,“与秦仪杂就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班固在《汉书·礼乐志》中也说过:“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备。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班固的意见是正确的。他主张“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备。”我们构见中华礼仪,就应该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有用”部分,吸收其他民族的“适用”部分,抛弃“过时无用”部分。

考察一下先秦历代的养老之礼,便知它们各具特色。《礼记·内则》云:“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其中,燕礼最轻,升堂行一献礼毕,脱履升堂,坐饮至醉。飨礼则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依尊卑而为献,取数毕而已,食礼不饮酒,享大牢,以礼食之。

关于养老的处所,三代也不同。“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人冔而祭,缟衣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

以上这些史料,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礼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古至今,历代礼仪,都是继往开来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礼仪,是有时代性的。

《荀子·礼论》云:“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任何时代的礼,都是以当代物质生产水平而定,物质文明决定着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也制约物质文明,“两者相持而长。”荀子这一光辉思想,对于我们研究礼仪的发展史,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荀子说:“凡礼,始乎棁(通脱,简略),成乎文(完善的仪式),终乎悦校(令人满意)。”他认为,任何时代的礼仪都有一个从简略到完备的过程。我们认为,不仅如此,还有一个从完善,过时,再到废止的过程。有识之士应该因时世人情而改革,创造适应新时代的礼仪,复古是没有出路的。孔子一生为礼而奋斗,但也坚持‘吾从周’的立场,所以周游列国也没得到重用。正如子路所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三、怎样评价孔子的礼仪观

孔子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研究古代的礼仪是必要的,但是推行过时的礼仪是没有前途的。

孔子把原始公社时代的礼仪制度概括为“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孔子把夏禹、商汤、周文王时代的礼仪制度概括为“小康”: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困,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如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孔子虽然有志于此,但是却实现不了。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和变革的时代,不但在鲁国行不通,到齐国也实现不了,到了陈国和蔡国更不行,到了卫国,卫灵公虽然供给他生活用度,但也无所作为。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仍然回到鲁国。后半生主要从事教育和整理古代典籍。孔子对周礼的研究是深入的。对于礼仪的宣传是广泛的,但最终并未创造出适应封建时代需要的新礼仪。这一点是孔夫子的遗憾。

在春秋战国的时代,各国“诸侯逾越法度,恶礼乐之害已,去其篇籍。”可见周礼已不适用于当时。“汉兴,拔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高祖说而叹曰:‘吾乃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汉书·礼乐志》)可见叔孙通所定之礼适合刘邦的需要,初步适应了封建时代的要求。

后晋刘煦的《旧唐书·礼仪志》说:“虽仲尼自卫返鲁,而有定礼之言,盖举周公之旧章,无救鲁邦之乱政。仲尼之世,礼教已亡。遭秦燔炀,遗文殆尽。”这个评论非常精辟,令人敬佩。

所亡之礼教,是奴隶制的礼教。而新兴的封建社会,需要重建新礼仪,当然,重建是要批判继承的,而且要逐步完善。

四、小议古今礼仪的传承变化

《旧唐书·礼仪志》说:“汉兴,叔孙通草定,止习朝仪。至于郊天祀地之文,配祖禋宗之制,拊石鸣球之备物,介丘璧水之盛猷,语则有之,未遑措思。”肯定汉礼的草创之功,又指出不足之处,这样的评论是实事求是的。我们对于前人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礼仪既然是与时俱进的,它就必然不断地弃旧更新。比如古代丧礼实行土葬,今天殡葬改革推行火葬,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古代的婚礼讲究结婚要互换庚贴(生辰八字),今天结婚讲究领结婚证,古代讲究多子多孙好,今天讲究只生一个好。古代讲究重男轻女,今天讲究男女平等。这都是因为时代文明进步了,所以,礼仪也就更新了。

古代上学要先拜孔子画像,今天上学要先升国旗。民国年间的童子军带青白两色领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少先队带红色领巾,这是明显的时代标志。

“文革”期间,男女老少只许穿中山装,不许穿“奇装异服”。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服装是百花齐放,不但男人可以穿西服,打领带、戴礼帽;女人也可以穿高跟鞋,带项链了。这是多大的进步啊!中华民族正在一步一步的构建着一套新时代的礼仪。

同类推荐
  • 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史话:海上丝绸之路》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兴衰、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等内容。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北京的一百张面孔

    这是一本展示北京地域文化的知识性写实散文集,也可以说是《修志人眼中的北京——志说北京》的姊妹篇,是北京市地方志办公室和北京晨报合作,由晨报编辑记者撰写,陆续在晨报《志书撷英》专栏发表,经两年多的辛勤劳作,在专栏刊出100期后,集结而成。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 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 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 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

    唯我独尊之二止干戈

    一个四岁的顽皮幼童突然被这个世界上唯一宠爱他的母亲抛弃。失去母爱庇护的帅望,带着自己沉重不堪的身世之谜时刻行走在生与死的边沿。他的童年过早地结束了,四岁,就结束了。从此开始的人生里,太多的疼痛、折磨甚至阴谋考验着他的善良和机智,他不断面临各种选择,在巨大的痛苦里挣扎的帅望,还能不能保持他天性的纯良和真诚呢?
  • 家有坏宝宝妈咪快逃婚

    家有坏宝宝妈咪快逃婚

    我叫林泽瑶是姐姐,旁边这个很腹黑的臭小子叫林泽熙是我弟弟。我们七岁了,我们的妈妈叫林熙瑶。一个医学天才却是生活白痴的二十七岁老女人。我们没有爸爸,只因为妈咪说爹地死了,所以妈咪说她要开始为我们找一个新爹地。突然有一天,那个已经死了的死人爹地站在我和弟弟的面前,说:“爹地带你们回家。”司辰凯从没想到自己会有一对已经七岁大的儿女。但是当他知道孩子的母亲是谁时,他沉寂了七年的心再次雀跃了起来。但是可气的那个死女人竟然跟他儿子和女儿说他死了,还要给找个野男人给自己戴绿帽子。等着,他一定要让那个女人主动回到自己的身边,自己再来好好的调教一番。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奥林匹斯的春天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奥林匹斯的春天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这套丛书所承载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一套丛书,为我们竖起了一座20世纪的文学丰碑。
  • 驯狼为妃

    驯狼为妃

    云中郡,汉家边城,地处边关,再往北就是茫茫大漠了。前些年,云中常常遭受匈奴的袭击甚至是屠城,直到这些年,汉家与匈奴联姻修好,两国间才有好些年不打战了。云中龙蛇混杂,汉人与胡人聚居散居于此地,来往的商队也多会在这里歇脚,汉人不齿这些蛮荒子,凡是汉人居多的地方,就免不了对这些蛮荒子的事评头论足。“听说匈奴发生政变了,嘻,我说什么来着,这些蛮荒子就是一刻也不能消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霸天邪尊

    霸天邪尊

    大道无情,苦修三年,大浪淘沙!是偶然?是必然?韬光养晦却卷入莫名争端,从此自暴自弃;颓废、纨绔,深埋的自尊却不容践踏,他,他,找回自我!快意恩仇,无赖表象下心思慎密,由此开启了化茧成蝶的浴血传奇......,十年重修,枯等一个微笑而未果。低调地踏入修真之境
  • 我家夫君超腹黑

    我家夫君超腹黑

    前世惨遭渣男小三算计,一朝穿越,她发誓再不做包子!傻子?废物?家族的耻辱?姑娘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绝美反击战!灭渣男,斗小三,整治恶姨娘,惩治毒姐妹,她要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做当世的强者,第一召唤师!!“想娶我?那你有什么本事?”白倾倾挑眉反问。北冥琉华潋滟一笑:“撒得一手好娇,卖得一脸好萌,专宠一位好妻!”“……”世道果然变了,连腹黑大灰狼也学会撒娇卖萌了,那绵羊们如何生存!
  • 网游之风月传说

    网游之风月传说

    一个惊世的游戏一位普通的玩家一腔不灭的热血一段永恒的传说一位失业青年,无意间进入一个游戏,于是神睁开了眼睛……
  • 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世界上最有趣的经济学故事

    为什么女人的衣服扣子在左边,而男人的却在右边?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