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8700000005

第5章 礼仪的时代性

一、礼仪与社会文明同步发展

礼仪是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而发展的,所以,它有明显的时代性。孔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见《论语·八佾》)周代的杞国虽然是夏朝的后裔,但是时代已经变了;周代的宋国虽然是殷朝的后裔,但是时代也变了,不但文献不足,而且现行礼仪也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无法证明夏朝与殷朝的礼仪是什么样子了。

孔子又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见《论语·八佾》)孔子关于“周监于二代”的观点是正确的,这体现了礼仪的继承性,“吾从周”的意见也是基本正确的,这体现了礼仪的时代性。孔子作为周代的人,赞成周代的礼仪,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他说“吾从夏”或者“吾从殷”,那就是逆潮流而动了。但是,西周已经不复存在,东周也是名存实亡,孔子“从周”的立场,就不可能对周代的礼仪进行改革,适应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需要。这是令人遗憾的。但是我们不能抹杀他研究、整理、宣传礼仪的伟大功绩。

这两条孔子语录证明了夏、殷、周三代各有各的礼仪,而且各有各的特色。他把礼仪看成是发展的,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够了不起的了,我们不能苛求于古人。

鲁哀公曾经问过宰我(孔子的学生),作社主应该用什么木头,宰我回答说:夏代用松木,殷代用柏木,周代用栗木,说是这样能使民众战战栗栗。可见,三代建社之礼是有区别的。

二、历代礼仪是互有增删损益的

汉代叔孙通为刘邦制定朝廷礼仪时说:“五帝异乐,三代不同礼。礼者,因时世人情为之节文者也。故夏、殷、周礼所损益可知者,谓不相复也。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叔孙通的做法在当时可以说是正确的,借鉴古人为今人服务,原则是对的。因为他知道夏、殷、周三代礼仪之间,有所损益。“颇采”一些“古礼”是必然的,“秦朝”与“汉朝”紧相连接,所以,叔孙通制订汉朝新礼仪,“与秦仪杂就之”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班固在《汉书·礼乐志》中也说过:“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备。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班固的意见是正确的。他主张“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备。”我们构见中华礼仪,就应该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有用”部分,吸收其他民族的“适用”部分,抛弃“过时无用”部分。

考察一下先秦历代的养老之礼,便知它们各具特色。《礼记·内则》云:“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

其中,燕礼最轻,升堂行一献礼毕,脱履升堂,坐饮至醉。飨礼则体荐而不食,爵盈而不饮,依尊卑而为献,取数毕而已,食礼不饮酒,享大牢,以礼食之。

关于养老的处所,三代也不同。“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夏后氏养国老于东序,养庶老于西序;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虞庠在国之西郊。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养老;夏后氏收而祭,燕衣而养老;殷人冔而祭,缟衣养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养老。”

以上这些史料,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礼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从古至今,历代礼仪,都是继往开来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礼仪,是有时代性的。

《荀子·礼论》云:“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任何时代的礼,都是以当代物质生产水平而定,物质文明决定着精神文明,精神文明也制约物质文明,“两者相持而长。”荀子这一光辉思想,对于我们研究礼仪的发展史,具有极大的启示意义。

荀子说:“凡礼,始乎棁(通脱,简略),成乎文(完善的仪式),终乎悦校(令人满意)。”他认为,任何时代的礼仪都有一个从简略到完备的过程。我们认为,不仅如此,还有一个从完善,过时,再到废止的过程。有识之士应该因时世人情而改革,创造适应新时代的礼仪,复古是没有出路的。孔子一生为礼而奋斗,但也坚持‘吾从周’的立场,所以周游列国也没得到重用。正如子路所说:“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三、怎样评价孔子的礼仪观

孔子说:“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研究古代的礼仪是必要的,但是推行过时的礼仪是没有前途的。

孔子把原始公社时代的礼仪制度概括为“大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

孔子把夏禹、商汤、周文王时代的礼仪制度概括为“小康”: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已;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困,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已。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如此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礼记·礼运》)

孔子虽然有志于此,但是却实现不了。因为孔子所处的时代是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和变革的时代,不但在鲁国行不通,到齐国也实现不了,到了陈国和蔡国更不行,到了卫国,卫灵公虽然供给他生活用度,但也无所作为。住了一段时间之后,仍然回到鲁国。后半生主要从事教育和整理古代典籍。孔子对周礼的研究是深入的。对于礼仪的宣传是广泛的,但最终并未创造出适应封建时代需要的新礼仪。这一点是孔夫子的遗憾。

在春秋战国的时代,各国“诸侯逾越法度,恶礼乐之害已,去其篇籍。”可见周礼已不适用于当时。“汉兴,拔乱反正,日不暇给,犹命叔孙通制礼仪,以正君臣之位。高祖说而叹曰:‘吾乃今日知为天子之贵也’!”(《汉书·礼乐志》)可见叔孙通所定之礼适合刘邦的需要,初步适应了封建时代的要求。

后晋刘煦的《旧唐书·礼仪志》说:“虽仲尼自卫返鲁,而有定礼之言,盖举周公之旧章,无救鲁邦之乱政。仲尼之世,礼教已亡。遭秦燔炀,遗文殆尽。”这个评论非常精辟,令人敬佩。

所亡之礼教,是奴隶制的礼教。而新兴的封建社会,需要重建新礼仪,当然,重建是要批判继承的,而且要逐步完善。

四、小议古今礼仪的传承变化

《旧唐书·礼仪志》说:“汉兴,叔孙通草定,止习朝仪。至于郊天祀地之文,配祖禋宗之制,拊石鸣球之备物,介丘璧水之盛猷,语则有之,未遑措思。”肯定汉礼的草创之功,又指出不足之处,这样的评论是实事求是的。我们对于前人应该采取这种态度。

礼仪既然是与时俱进的,它就必然不断地弃旧更新。比如古代丧礼实行土葬,今天殡葬改革推行火葬,这就是一个巨大的变化。

古代的婚礼讲究结婚要互换庚贴(生辰八字),今天结婚讲究领结婚证,古代讲究多子多孙好,今天讲究只生一个好。古代讲究重男轻女,今天讲究男女平等。这都是因为时代文明进步了,所以,礼仪也就更新了。

古代上学要先拜孔子画像,今天上学要先升国旗。民国年间的童子军带青白两色领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少先队带红色领巾,这是明显的时代标志。

“文革”期间,男女老少只许穿中山装,不许穿“奇装异服”。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服装是百花齐放,不但男人可以穿西服,打领带、戴礼帽;女人也可以穿高跟鞋,带项链了。这是多大的进步啊!中华民族正在一步一步的构建着一套新时代的礼仪。

同类推荐
  •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星条旗下的美国梦

    开拓进取、注重实效、积极行动、乐观向上的精神,是人类在文明进程中升华的一种宝贵品格,也是人类向大自然索取、向自由王……
  • 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物长宜放眼量

    作为陈寅恪、吴宓先生的弟子,季羡林先生承接上一辈师长的衣钵,晚年不遗余力地捍卫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对人类的贡献、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东西方文化各自在历史中的地位与作用等提出了高屋建瓴的精辟论断。本书文字是作者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精华所在,先生其情也真、其言也善。通过本书的阅读,读者将从先生的体悟与沉思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东方文化的深厚底蕴;也才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语境中,坚持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强化文化认同,树立文化自信。
  •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日用与收藏(和谐教育丛书)

    本书介绍了生活中常见器具,如筷子、剪刀、梳子、镜子等的发展历史,也说明了如笔墨纸砚等文化收藏品的前世今生,读来贴近生活,妙趣横生。
  •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草原天道:永恒与现代(修订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游牧文明的兴衰历程,着重讲解了蒙古高原数千年的游牧历史,并将其与其他国家的游牧发展做了比较。作者在书中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迁徙等多个角度分析了畜牧业发展的轨迹,让人信服地剖析了草原畜牧业发展必然超越游牧生产阶段,达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的现代化畜牧业阶段的趋势。
  • 山海经大全集

    山海经大全集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记载了五百多座名山、地理位置,三百多条河道的名称、河流发源地及流向,四十多个国度以及远方异民的习俗,一百多个神话人物,一百多种药用动植物,四百多种神灵怪兽,并保存了大量珍贵的远古神话传说。本书给读者提供了准确的注释和译文,并配以各个朝代精彩的插图。原典、注释、译文与插图有机结合,使读者毫无障碍地阅读这部经典,畅游在《山海经》的神妙世界中。
热门推荐
  • 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

    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

    中国古代小说浩如烟海,经过长期的演化,到明清进入了繁荣期。在众多的小说中,才子佳人、名士英雄的悲欢离合故事,历来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我们选编的这套《中国十大珍品小说文库》,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十种小说。它们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时代风貌,堪称小说中的珍品。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卫氏风云

    卫氏风云

    汉武帝末年,虽然不再波澜壮阔,却是暗流涌动。随着大将军卫青的逝世,皇后卫子夫的失宠,曾经风光无限的卫家已经风光不再。卫风,长公主最溺爱的幼子,卫青寄托了最大希望而又最不放心的儿子,带着不知从何而来的奇思怪想,懵懵懂懂的闯入了这个充斥着阴谋与阳谋、卑鄙与高尚并存的世界。他是将卫氏推向败亡的深渊,还是重铸卫氏的辉煌?
  • 泡沫公主的专属王子

    泡沫公主的专属王子

    圣菲斯皇家贵族学院,一切由此起航:苏以熏,亚洲首富苏家大小姐,美丽高贵,但是有太多的秘密;莫冰蓝,皇家贵族学院的特招生,“暗”组织的王牌杀手,有太多的身不由己;颜天心,单纯的大小姐,唯一洁白的孩纸。相遇在此,故事的帷幕由此拉开……
  • 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

    巴克原是米勒法官家的一只爱犬,经过了文明的教化,一直生活在美国南部加州一个温暖的山谷里。后被卖到美国北部寒冷偏远、盛产黄金的阿拉斯加,成了一只拉雪橇的狗。
  • 魔笑娇娆

    魔笑娇娆

    千古一笑,笑煞千古,绝然傲情,狂歌傲舞!忍辱负重,破茧重生,十年鬼窟,修魔成神!“如果有一天,我真的成了魔,你们还会爱我吗?”独孤绝笑,白发红眸,绝世容颜,似魔非魔,笑魅众生。曾经,她也单纯的笑过,单纯的爱过,用尽了一生痴傻。现在,也许恨都成了奢侈,万众瞩目时,白色的发丝张扬的飞舞,绝色的女子用着血色双眸看着这世间百态,轻浅的笑容,悠远而飘渺,妩媚且娇娆,好似不属于这尘世间的美丽…“今天,只要我想,在场的所有人都不可能活着离开…”
  • 佳肴记

    佳肴记

    周佳肴被嗜赌的舅妈推了一下,两眼一翻成了鬼。她百思不得其解,她活着的时候,好歹也是个喜欢打抱不平,见义勇为的好人,这样的人死了以后不是该上天堂的吗?怎么她死了以后却下地狱了呢?什么?你说抓错了?纳尼?再也回不去了?周佳肴仰天长啸,我的私房菜馆怎么办?我的爱情怎么办?阎王爷发话了,一切好商量。周佳肴望着小心翼翼赔着笑的阎王爷,开始了算计。重生可以,我有条件!我要金手指!我要发家致富!我要一生只爱我一个的有情郎!(本文是种田文,加入适量宅斗,架空历史。恕恕有百万完结小说,坑品有保证哦。)分享书籍《...
  •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1)借尸还魂

    古龙文集:楚留香新传(1)借尸还魂

    面对不可思议的还魂之谜,楚留香如何找回真正的“尸体”,又如何揭露江湖第一杀手组织的真相?
  • 繁星

    繁星

    关于繁星:暗花&明光&繁星*这是第三部,繁星。天垂夜幕,内有繁星。*这是一个群星璀璨的童话和幻想乡。本文于9月30日入V,请大家多多支持!
  •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魏晋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