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760900000001

第1章 起源与宇宙(1)

1.藏民族如何理解宇宙的起源?

在佛教传入前,藏族先民就有许多关于宇宙和人类起源的神话和传说。

《朗氏家族史》中写道:“五大(空、风、火、木、土)之精华形成一枚大卵,卵的外壳生成天界的白石崖,卵中的蛋清旋转变为白螺,卵液产生出六道有情,又凝结成十八分即十八枚卵,其中品者系色如海螺白卵。

“卵生说”在藏区传播很广,后来的许多著名学者都记载和接受了这个学说。这个学说的核心是认为宇宙万物源于“空”。刚开始时,宇宙是无限的一片“空”,后来发生变化,产生了轻而震荡的“气”。由震荡的“气(风)力”产生了“火”,火为热性。风与火触动逐渐产生“风”的尘土,此尘土慢慢增大,并在火的作用下,冷热不均,变冷的出现湿润,由湿润渐生“水”。风、火、水三种元素互相接触,尘土逐渐下降而凝结为“土”。

藏族关于宇宙的起源说有很多种,如《世界形成歌》中认为世界是一只巨大的神鸟通过肢体化生的方式创造的。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肢体化生的创世者是神牛(牦牛)或神龟。《沧海变桑田的传说》则反映了宇宙起源于自身的变化。它认为整个世界起初是一片海洋,由于长期刮风,尘土被吹到海面,越积越多,久而久之形成了大地。另一种说法更为复杂地描述了世界的自然形成过程。最初只有风,风以光轮的形式旋转时出现了火,火的热气与带有凉意的风相接触,产生了露水,露珠上出现了微粒,这些微粒又被风吹落,久而久之堆积成了山(地)。这五种本原物质中又生出了一个发亮的呈牦牛形状的卵和一个黑色的呈锥形的卵,这些卵慢慢变成了天和海。

2.藏族人认为宇宙的结构是怎样的?

藏族人最熟悉的宇宙结构说,就是佛经《俱舍论》关于世界结构的说法:认为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山顶上为帝释天所居,四面山腰为四大天王所居,日月星宿都围着须弥山转动。山周围有七香海、七金山,第七层金山外有铁围山所围成的咸海,咸海四周有东胜身洲、南赡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我们居住的是南赡部洲。这四洲的每一洲旁边又有两个小洲,共大小12个洲。这个宇宙结构的学说深入藏族佛教徒心中,在许多藏式壁画上都能看到。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桑耶寺就是按《俱舍论》中所说的结构建成的。

藏传佛教时轮派则认为,世界的中心是须弥山。以须弥山的中心为圆心,取5万由旬(1由旬约等于四千丈)为半径作圆,再取2.5万由旬做一圆,这两圆之间的整个环形地区叫“大赡部洲”。它按南、东、西、北分为四个象限,每一象限为一洲,称为南洲、东洲、北洲和西洲;每个洲再分为西、中、东三区。

《时轮历精要》一书解释说,这并不矛盾,“同是一个须弥山,面对它的形状和颜色等等有多种不同的看法,这是由于众生的业果本来就是斑驳陆离极其复杂的。再加上人们又主观地胡乱加以区别,因而所得的印象、感觉就有千差万别。这好像稀奇难解,其实正如经中所说,同一条河流里的物体,我们人类看来是普通的水,饿鬼看来则是脓血,无法饮用,天神看来却又是甘露美味”。

3.藏族人如何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

有关藏民族祖先生存之地形成的传说中,最著名的当推“沧海变桑田的传说”。

在很早以前,这里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大海,海涛卷起波浪,搏击着长满松柏、铁杉和棕榈的海岸,发出哗哗的响声。森林之上,重山叠翠,云雾缭绕;森林里面长满各种奇花异草,成群的斑鹿和羚羊在奔跑,三五成群的犀牛,迈着蹒跚的步伐,悠闲地在湖边饮水;杜鹃、画眉和百灵鸟,在树梢上跳来跳去欢乐地唱着动听的歌曲;兔子无忧无虑地在嫩绿茂盛的草地上奔跑……这是一幅多么诱人的和平、安定的图景呀!

有一天,海里突然来了头巨大的五头毒龙,把森林捣得乱七八糟,又搅起万丈浪花,摧毁了花草树木。生活在这里的飞禽走兽,都预感到灾难临头了。它们往东边跳,东边森林倾倒、草地淹没;它们又涌到西边,西边也是狂涛恶浪,打得谁也喘不过气来。

正当飞禽走兽们走投无路的时候,突然,大海的上空飘来了五朵彩云,变成五位慧空行母,她们来到了海边,施展无边法力,降服了五头毒龙。

妖魔被征服了,大海也风平浪静,生活在这里的鹿、羚羊、猴、兔、鸟,对仙女顶礼膜拜,感谢她们救命之恩。众空行想告辞回天庭,怎奈众生苦苦哀求,要求她们留在此间为众生谋利。

于是五位仙女发慈悲之心,同意留下来与众生共享太平之日。五位仙女喝令大海退去,于是,东边变成茂密的森林,西边是万顷良田,南边是花草茂盛的花园,北边是无边无际的牧场。

那五位仙女,变成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五个主峰,即祥寿仙女峰、翠颜仙女峰、贞慧仙女峰、冠咏仙女峰、施仁仙女峰,屹立在西南部边缘之上,守卫着这幸福的乐园。那为首的翠颜仙女峰便是珠穆朗玛,她就是今天的世界最高峰,当地人民都亲热地称之为“神女峰”。

青藏高原由沧海变成,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科学考察、发现所证明。但是,青藏高原并非一朝一夕形成,而是相当缓慢地变化着,只是近几百万年的地壳变动,才使青藏高原隆起急剧上升。最近几年对喜马拉雅山的主峰珠穆朗玛峰的测定证明,高原还在不停地上升着,这个上升速度在地球历史上是惊人的,但也不过一年上升1厘米~2厘米罢了。

4.藏族如何理解自然与人的关系?

藏族古代哲学可以称为“自然与人”之学。自然与人是藏族哲学的总问题,一直贯穿到藏文化的现在,并派生出关于幸福,过去、现在与未来,人与动物、植物,人与山川、河流等等观念。

关于自然与人的认识,藏族哲学中表现为自然与人合一的思想认识。产生于远古的《斯巴问答歌》里明显地表达了古代藏族先民对世界起源的认识。天地、宇宙,在藏语里叫“斯巴”。《斯巴问答歌》中是这样来理解天地、宇宙的形成的:

最初斯巴形成时,天地混合在一起,请问谁把天地分?

最初斯巴形成时,阴阳混合在一起,请问谁把阴阳分?

最初斯巴形成时,天地混合在一起,分开天地是大鹏……

最初斯巴形成时,阴阳混合在一起,分开阴阳是太阳……

这是藏族先民最初对天地混浊相连,后分为天地的看法。这种说法把最初天地的形成、阴阳的区分认为是由“太阳”、“大雕”之类的自然物,天地万物不是人造的也不是神造的,而是“斯巴”(天地宇宙)自然所造的。

几千年来,藏民族在高原上的生存发展中,创造了与高原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与民族文化。在创造这种文化的过程中藏民族的环保意识在有意和无意中慢慢形成。这种意识慢慢变为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在潜移默化中成为这个民族文化的精髓。

5.青藏高原自古以来就有藏民族居住吗?

卡若遗址位于西藏昌都以南12公里,遗址面积约10000平方米,海拔高度3100米,是中国已发掘的海拔最高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卡若遗址经放射性碳元素鉴定,年代在距今四五千年前。

它所代表的原始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首先在生产工具方面,遗址呈现出新石器时代的全部特征,但却仍然是打制石器、细石器、磨制石器并存,且以打制石器占大多数。

其次在陶器方面,陶质均为夹砂陶,手制。纹饰以刻画纹、锥刺纹和附加堆纹为主。器形以罐、盆、碗为基本组合,均为小平底器。

再次,在建筑方面,大量采用石块作为原料,如石墙房屋、石砌道路、石台、石围墙等。

卡若遗址的这些特征表明,卡若文化是西藏高原新石器时代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卡若文化并非青藏高原一种孤立发展的原始文化,而是与黄河中上游地区的原始文化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在东面的雅砻江流域和大渡河流域也挖掘发现了一些打制石器,在北面的甘肃、青海境内存在着距今四五千年之间的马家窑、马厂等文化。卡若与这相邻的两地区之间似乎有着密切的古代文化交流。在打制石器方面,卡若文化的盘状敲砸器见于甘肃四坝滩、永靖大河庄类型遗址。切割器见于兰州附近的罗汉堂、齐家坪等马家窑文化遗址。细石器和磨制石器也同样见于黄河上游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至于卡若文化早期的圆形和方形半地穴房屋、处理过的红烧土墙壁和居住面则属于甘肃、青海等地马家窑文化传统居住形式。卡若遗址中发现的粟米,属于黄河流域的传统农作物,耐干旱,南方较少种植。卡若文化的粟米,很可能就是从马家窑文化传播而来。

同类推荐
  •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嘉陵江文化与区域发展

    本书收录了全国各地研究嘉陵江流域地区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学科的专家、学者的文章30余篇,主要从嘉陵江历史地理及沿革、嘉陵江流域的经济研究、嘉陵江流域的文化研究三个方面的不同角度就挖掘整理嘉陵江文化的历史资源,探寻嘉陵江文化的内涵、特色,加强区域合作,增进文化交流,促进文化创新与产业发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

    《汉末魏晋文人群落与文学变迁》是作者在扬州大学读博期间完成的博士论文,这一选题的直接意图是针对中国古代文人“文学的自觉”而提出的,这是从上世纪初一直延续到今天的文学史老话题。为什麽这个问题一直为学界感兴趣呢?因为“文学的自觉”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学转型。今夭我们所见的文人文学的基本格局,就是由这次转型奠定的。所以,弄清这个问题意义重大,它涉及古代文人文学建构历史过程,同时还隐含着古代文人文化品格建树的若干资讯,许多学者封此感兴趣是有理由的。
  • 汉代婚姻形态

    汉代婚姻形态

    常常有人说,汉代的研究题目都已经有人做过了,很难再做出什么新的成果来。这种看法其实是不对的。汉代历史文化内涵异常丰富,考古发现又日新月异,只要与正确的理论结合,取得新的视角,自然会有柳暗花明的局面,彭卫同志这部书便是佳例。书中环绕着婚姻关系,讨论了许多饶有兴味的问题。即以开卷第一章所谈汉代婚姻关系中的等级性而论,援引大量材料以证成其说,不仅联系到汉以后历代的发展变化,并与中世纪西欧与印度作了对比,眼界之广阔,见解之新颖,使读者深感其吸引力。
  •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春联对联大观(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以下九种对联类型:对联基础、春节对联、节日对联、婚嫁对联、贺寿对联、丧葬挽联、居家对联等。
  •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

    《北大文化产业评论(2009年卷)》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主办的文化产业研究性学术期刊,以理论分析、政策解读和前沿观察的形式对文化产业相关领域展开理论性、批判性、历史性和国际性的研究论述,倡导跨学科的视角研究文化产业现象和趋势,希望成为海内外学者研究成果发表的论坛,成为凝聚华人学者文化产业研究通向国际学术前沿的桥梁
热门推荐
  • 凤凰蛋:腹黑上神VS大白鸟

    凤凰蛋:腹黑上神VS大白鸟

    传闻白衣凤凰英勇善战,唯独掉下忘川后记性不好,见一个忘一个。传闻白衣上神只记得长的好看的美男,见一个喜欢一个。传闻……凤栖喝着酒卧在竹塌上:“咦,说的是我?我明明一千年不曾迈出栖凤山。”华莲:“上神可记得在下?”凤栖:“哦,老身记得你,你长得很好看。”华莲:“是的,你记得我,所以你爱我。”凤栖:“咦,说的是我?我明明自断情根,断情绝爱。”佛曰:花开并蒂,步步莲华。不可说啊,不可说。凤凰蛋书友群欢迎大家:398599680叩门砖:书中任意人名新书(懒仙下凡:一睹定三生)已发,木木哒
  • 展现人格(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展现人格(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繁花:十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繁花:十年高考满分作文精选

    高考满分作文十大要点:标题引人入胜——独树一帜;语风清新明义——言简意赅;文体形式多样——不拘一格;视角独特深入——见微知著;内容充实新颖——镜意求新;材料意象丰富——托物引类;立意务求深刻——高瞻远瞩;行文展现才情——拍案惊奇;真情自然流露——去伪存真;彰显个性魅力——锋芒毕露。
  •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成功人士的七个习惯

    习惯对我们的生活有绝大的影响,因为它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影响着我们的品德,暴露出我们的本性,左右着我们的成败。在现代社会,要想做一名成功人士,创造卓越的成就,就必须从培养良好的个人习惯入手。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各种各样的习惯,但是怎样的习惯才有助于你成功呢?
  •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每天5分钟,轻松通读心理学:500个贴身心理学常识

    本书抱着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并将心理学应用到实际当中的想法,编写成册。收录了工作中和生活中最有用的、和每个人都有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依托,再配以众多心理学家最新的研究结果、数据报告,以及许多生动的、鲜活的案例,趣味性非常强。
  • 刀锋之白虎傲啸

    刀锋之白虎傲啸

    主角龙城在一个机缘巧合下,和自己所厌恶的刀进入了一个人和武器共存的世界,每个人都拥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神兵利器,通过不断地战斗,开始明白手中那把刀的意义,也开始改变对那把刀的感觉。
  • 不死武神

    不死武神

    霸,踏上强者之路。怒,我为尊,战绝世强者。窥过绝世娇颜,骗过倾城女神。,可焚城灭族。能坑蒙拐骗,蛮荒小镇废材少年,令天之骄女归心坏,葬父传承神秘血脉,不服来战。
  • 凰唳九霄:步步生莲一苑酒

    凰唳九霄:步步生莲一苑酒

    十里长亭笛声悠扬飞跃皓蓝长天,亭中薄衫缓带清逸幽然如斜倚青竹其中少年。相思一种,半世情缘,竟种下谁的命中孽缘?是孽,是缘。是涅,还是缘?诉不尽光华内敛月色华然,道不尽其中苦楚花颜廖然。这一切,这一生,这一刻、这一眼。似盘旋,似回返。究竟谁偷了谁的情意绵绵,破了谁的抵死纠缠?爱罢,便散。。。注意不到的那夜月圆,看不见的月圆人未缘。生死别离一刻清盘,情深爱恨一瞬难言。哎呀爱呀,别再留恋,别再流连。跳出这黄金权势包围圈,破了这香艳迷踪黯然天。万事底定,爱人情牵,刀光剑影刹那间,翻了这地,灭了这天,勾了这魂,擦着这弦。待那一日凤凰于飞尾翼翩跹,我再为我这长恨苦痛解除一笺情缘。
  • 闲居诗韵

    闲居诗韵

    本书以历史、地理、人文为写作范畴,是一本散文为主、诗歌为辅的文学集子。其中诗歌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当代诗歌和古体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