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200000003

第3章 大汉400年的兴衰(2)

宣帝多次下诏征召贤能,安置流民,减免田赋,赈济灾民,还一再派人到各地考察吏治,查处不法官员,并亲自审核疑案大案。由于他来自民间,“知民事之艰难”,了解“间里奸邪,吏治得失”,所以注重对地方官的任命和考核,对成绩突出的官员及时进行奖励和提拔。魏相、丙吉、王成、黄霸、朱邑、龚遂、召信臣等都是当时的名相良吏,赵广汉、韩延寿、尹翁归、严延年、张敞等也都称职,“汉世良吏,以是(宣帝时)为盛”。宣帝对匈奴采取了正确的政策,没有乘人之危,而是以隆重的礼节和丰厚的资助接纳呼韩邪单于的归附,并帮助匈奴内部恢复秩序,保持匈奴基本独立的地位,使汉匈边界维持了60年的和平安宁。宣帝时期实现了西汉的中兴,成为与“文景之治”相似的又一个恢复和发展阶段。但宣帝对外戚的过度封赏,对宦官的任用,都为此后外戚和宦官势力的膨胀留下了伏笔。

即位的元帝(刘奭,前49~前33年在位)改变了宣帝“王霸道杂用”的策略,重用名儒学者,虽有宽政减刑、治国安邦的愿望,却缺乏切实可行的政策,更没有打击地主豪强的势力,土地兼并更加严重,政治日益腐败。成帝(刘骜,前33~前7年在位)时外戚王氏开始控制朝政,政治黑暗,吏治腐败,成帝软弱无能,只能听任外戚专政。哀帝(刘欣,前7~前1年)即位后,傅、丁二家外戚取代王氏,外戚专政的情况依然如故。哀帝重用嬖臣董贤,赏赐无度,诛杀规劝的大臣。哀帝死后,王氏外戚重新执政,9岁的平帝即位,政权实际已由王莽执掌。公元5年平帝死,据说是喝了王莽献上的椒酒。次年,王莽立二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自己摄政(称居摄)。至公元8年,王莽即皇帝位,国号新,西汉亡。

新朝的建立没有给社会带来生机,王莽的改制接连失败,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军事行动和严重的自然灾害更加速了新朝的覆灭。

最先对王莽政权发动反抗的,是受害深重的北方边民。不久,各地相继出现农民暴动。天凤四年(17年),荆州饥荒,新市(今湖北京山县东北)人王匡、王凤聚集数百人于绿林山(今湖北大洪山)中,各地流民纷纷投奔,数月间达到七八千人,被称为绿林军。地皇二年(21年),荆州牧率军镇压,绿林军出山迎击获胜,部众扩大到五万余人。次年绿林山瘟疫流行,绿林军分路出山,一支西入南郡(治今湖北荆州市江陵),称下江兵;一支北上南阳(治今河南南阳市),称新市兵。平林人陈牧等率众响应,称平林军,其中有西汉宗室刘玄。宗室刘绩、刘秀兄弟也组成舂陵军,与下江兵合作。绿林军为扩大影响,拥立刘玄为皇帝,恢复汉朝,称更始元年(23年)。王莽派数十万大军阻击,前锋十多万人围绿林军于昆阳(今河南叶县)。刘秀说服众将坚守,自己突围求援,其后以三千援兵击毙敌军主帅。与城中合兵,取得大胜。昆阳大捷后,绿林军分兵两路,一路北上攻克洛阳,一路西入武关(今陕西商南县西南),直取长安。王莽危急,率群臣至南郊,告天大哭,有数千儒生、百姓因哭得悲哀而被封官。九月,更始军入长安,王莽逃至宫内的渐台,被暴动的民众杀死。公元24年初,更始帝由洛阳迁都长安。

另一支起义军赤眉军是由琅琊(今山东东南一带)人樊崇发动的,最初在莒县(今属山东莒)起义,在泰山、北海(今山东境内)一带活动。地皇三年(22年),王莽派廉丹等率十多万军队镇压,为在战斗中与敌军相区别,他们将眉毛涂红,因而被称为赤眉军。赤眉军在成昌(今山东东平县境)击败王莽军,杀廉丹,势力大振。更始帝在洛阳时,樊崇等曾接受了他的封号,但因受到排斥,又脱离了更始。当时赤眉军部众想返回故乡,军心不稳,为防止瓦解,樊崇等决定西攻长安。公元25年,赤眉军在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东)立汉宗室刘盆子为帝。而更始内部一片混乱,演变为兵变火拼。九月,赤眉军攻入长安,刘玄等先后投降。

更始帝在洛阳时,派刘秀镇慰河北。刘秀收编地主武装,消灭农民起义军和敌对力量,在河北建立基地,脱离了更始帝。在赤眉与更始厮杀之际,刘秀乘机遣部将攻城略地。公元25年六月,刘秀在部(今河北柏乡县北)南即皇帝位,改元建武,恢复汉朝,史称东汉或后汉,刘秀死后被称为世祖光武帝。同年十月,刘秀定都洛阳。

建武三年(27年),赤眉军的主力在离长安东归途中向刘秀投降。同年,割据中原的梁王刘永从被刘秀包围的睢阳城(今河南商丘县南)出逃,被部下所杀。建武四年,汉军围李宪于舒(今安徽庐江县南),至六年初攻克,李宪被俘。建武五年,刘秀的部将吴汉杀刘永之子刘纡于郯(今山东郯城县),张步杀苏茂后投降。建武六年,吴汉克朐(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南),俘董宪、庞萌。至此,刘永势力全部肃清。同时,割据黎丘(今湖北枝城市北)的秦丰被俘。占有武当(今湖北丹江口市西北)的延岑和田戎等逃亡,投公孙述。割据渔阳(今北京密云县西南)的彭宠被其苍头(家奴)所杀。北方大部分地区已为东汉所有。

建武五年,据有河西的窦融归附东汉,使割据陇西的隗嚣处于孤立境地,致使其向据有巴蜀的公孙述称臣,合力抗汉。建武八年,刘秀与窦融两路夹击,消灭了隗嚣的主力。建武九年正月隗嚣死,十年十月,其子隗纯降,陇西平定。建武十一年,汉军两路大军攻蜀,十二年十一月公孙述战败受伤身亡,成都降,巴蜀平,最后一个割据政权被消灭。至此,除了一些边疆地区外,全国重新统一。

光武帝(25~57年在位)实行“务用安静”(务必保证社会的稳定和秩序)的政策,“以柔道行之”(实行富有弹性而灵活的政策)。他注意减轻赋税徭役,提倡节俭,放宽刑法,释放奴婢,并省郡县,精简官吏,任用良吏,打击豪强,使社会趋于安定,经济得到恢复。明帝(刘庄,57~75年在位)、章帝(刘炟,75~88年在位)、和帝(刘肇,88~105年在位)时,基本继承了光武帝的政策,同时对诸侯王加强控制,防范外戚专政,所以政治尚称清明,社会秩序比较稳定。在此期间,南匈奴降汉南迁,东汉初的失地收复。北匈奴被击败,西域都护府重建。

但即使是在东汉的全盛时期,也没能再造西汉的辉煌。和帝以后,东汉初就预伏着的危机很快暴露出来,而且日益严重。

光武帝是依靠地主豪强的支持才登上帝位的,特别是他故乡南阳一带的宗室、豪族,是他主要的依靠力量。东汉初,官僚豪强拥有大量土地,为了逃避赋税和徭役,他们大多凭借权势隐匿不报。户口隐漏的现象也相当普遍,其中一部分就隐匿在官僚豪强名下。建武十五年(39年),光武帝下诏各州郡认真清查核实垦田数和户口登记,就是为了将被隐漏的土地和户口清查出来。但从朝廷到地方的官员和豪强地主勾结起来,以“度田”为名,对农民实行苛刻的清丈,连屋前屋后的零星土地也要计算,而对豪强却百般优待庇护,百姓怨声载道。光武帝得知后,将有舞弊行为的十余名高官处死,但各地都出现了“大姓”、兵痞和“群盗”(一部分为起义农民,一部分为盗匪)的武装反抗,袭击行政机构,杀死官吏。地方政府加以追剿,军队一到就不见踪影,军队撤退后又重新集结。光武帝只能采取变通办法,“度田”不了了之。

古代青铜器连开国皇帝也无法触动豪强地主的根本利益,以后的皇帝就更无能为力了。正因为如此,东汉期间豪强地主的势力越来越大,被他们隐匿的田地和户口也越来越多,转嫁到在籍的农民头上的负担必然越来越重,而东汉的国力却越来越弱。

章帝死后,就接连出现少主即位,母后临朝,外戚秉政的局面。而少主一旦成年,就依靠宦官夺回权力,清除外戚。外戚、宦官交替擅权一次次重演,成为东汉无法摆脱的轮回,直到覆灭。这种恶性循环不仅制造出一次次权力斗争,使大批文武官员和无辜平民成为牺牲品,而且导致吏治腐败,国势衰落。

东汉后期,官僚士大夫中出现了“清议”之风,即评议鉴品人物。善于清议的名士往往成为士大夫的领袖,他们的贬褒左右着舆论,影响着士大夫的进退。清议起了扬清激浊、发扬正气、揭露黑暗的作用,但往往失之偏激、矫枉过正,甚至故作姿态、哗众取宠,名士中混杂了不少沽名钓誉的伪君子。聚集着来自全国各地士人的太学,很自然地成为清议的中心。而当权的宦官集团是清议的主要目标。这种斗争又与朝廷的权力斗争、外戚与宦官之争交织在一起,最终演变为桓帝(刘志,146~167年在位)、灵帝(刘宏,167~189年在位)时发生的“党锢”事件。

使东汉衰落的另一个因素是民族矛盾。地方官吏对羌人的残暴统治,引起他们一次次的反抗,朝廷屡次出兵镇压,并将一部分羌人迁至陇西、陇东和关中。羌人的反抗波及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迫使朝廷将西北和关中的行政机构内迁,还强迫百姓随同迁移,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对羌人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长期镇压动用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也加剧了民族矛盾。

灵帝时,钜鹿人张角传播太平道,宣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其徒众迅速增加到几十万,遍布八州。中平元年(184年)二月,以黄巾为标志的起义在七州二十八郡同时爆发,并迅速得到各地响应。尽管黄巾军的主力在9个月后就被镇压下去,但余部仍在各地坚持,张鲁以“五斗米道”为基础建立的政教合一政权在汉中存在了二十多年。

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一些将领和地方官乘机掌握了军政权力,形成与朝廷抗衡和分裂割据的基础。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死,外戚何进联合官僚、名士,与宦官集团做了最后一场较量,结果两败俱伤。地方军阀董卓率军进入洛阳,废少帝,立陈留王协(献帝),控制朝政。关东州郡联兵讨伐,董卓挟献帝西迁长安。但董卓实际控制的范围有限,统一的东汉政权已不复存在。

初平三年(192年),董卓被王允计杀,但其旧部又杀了王允,仍控制着朝廷。不久,董卓旧将自相冲突。献帝逃出关中,依附曹操,迁都于许(今河南许昌市东)。曹操先后消灭了各地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北方。刘备占有巴蜀、汉中和西南,孙权控制了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南方。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与刘备联合,在赤壁(一般认为在今湖北蒲圻西北)击败曹操,从此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20年,曹丕迫使献帝禅位,名义上的汉朝至此也结束了。

一般史书上将西汉的起迄时间定为公元前206年至公元8年,东汉则自公元25年至220年。严格地说,公元前206年刘邦自己只称汉王,统治区范围也有限,至公元前202年才称帝,至此汉朝才开始。这样算来,西汉有210年,东汉有195年,合起来共405年。从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至清朝被推翻,在这2132年间,比较长的宋朝(北宋、南宋合计,算至1276年宋廷降元)是316年,唐朝是289年,明朝是276年,清朝是267年,没有一个能超过汉朝。

如果我们翻一下《中国历史地图集》就会发现:西汉所拥有的稳定疆域基本保持到了清朝前期,尽管在边疆的局部地区有所盈缩,但主体部分并没有变化。

“汉承秦制”,但秦朝存在的时间太短,它的制度还来不及经受时间的考验,秦朝的短命更给它的制度蒙上了一层不祥的色彩。真正使秦朝的制度得到保持、发展和完善的还是汉朝,而只有经过了汉朝四百年的检验,这些制度的适用性才得到了确认,这就是当时很多制度一直延续到近代的原因。

传世的文献资料使我们了解到,汉朝曾经是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强大而富足的国度,拥有在当时世界上堪称发达的科学技术和灿烂丰富的文化。考古的发现,如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书、地图、帛画和大量实物,长安和其它古城遗址,居延和河西其它地方的汉简、连云港尹湾出土的汉简、中山王墓中的金缕玉衣、南越王墓、徐州楚王墓等等,更证实了文献记载。汉朝是中国历史上光辉的一页,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汉”一度成为中国的代名词,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名称,绝不是偶然的。

汉朝为什么会建立?为什么会延续四百年?为什么会具有如此大的影响?又为什么会走向覆灭?读了本书后,你必定会找到一些答案。

同类推荐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上)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

    任浩之编著的《每天读一点中国史·先秦隋唐五代卷》以风趣的语言将我国的历史分为先秦:文明曙光;秦汉:天下一统;魏晋南北朝:民族交融;隋唐五代:帝国再造。读来风趣、幽默、可读性极强,解决了一般历史书的沉闷、古板。是一部难得的,且适合各个层次的人阅读的历史书籍。
  • 穿越之戏游江湖

    穿越之戏游江湖

    有人说江湖是可怕的,有血腥和杀戮,有刀光和剑影,充满神秘和魔幻。我却觉得江湖应该是可爱的,潇洒的。有江湖儿女的快意恩仇,有结拜兄弟的肝胆相照,有奇人趣事的引人注目……江湖应该让我们戏游畅玩!这部小说将带你走进一个可爱奇趣的江湖。
  •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考古发现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煮酒论史:史记中的哲学与智慧

    承载着三千年华夏历史的《史记》,全面地展现了帝国的治乱兴亡、朝代更替、庙堂权术、江湖生存的原始形态,贯穿其中的则是智谋、心力、情感、品质等人性文化的潜规则。知源流,明因果,识人性,观成败,历史的经验正可以用来弥补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游走于世情的边缘,寻找属于自己的心路历程。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说好难说的话,做好难做的事

    说好难说的话,做好难做的事

    “祸从口出患从口入”,这句俗话似乎告诉我们多说多错。但约会的时候我们要说,甜言蜜语才能抱得美人归;上班的时候我们要说,能说会道才能升职加薪;劝导别人的时候我们要说,口若悬河才能让双方平息干戈;同客户交流的时候我们要说,头头是道才能让客户对我们认可……既如此,我们究竟该如何把握说话做事的度呢?
  • 邪王毒妃:别惹狂傲女神

    邪王毒妃:别惹狂傲女神

    一朝重生,笑她废物?却不知她是来自多年后的绝世强者!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渣男纠缠,庶姐挑衅,世人耻笑,女子清冷一笑,素手一挥,毒倒碍眼之人!何为霸道?人若不服,杀了便是!何谓强者?天若欺我,逆了便是!他是暗夜至尊,世界只分他要的,他不要的。前者,他掠夺!后者,他摧毁!“女人,若天下人负你,我便为你屠尽天下人!”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活色生香话水浒

    活色生香话水浒

    《水浒传》的故事家喻户晓,人们大多耳熟能详。但您知道那108条好汉绰号的来历吗?他们的绰号与他们的性格是否有关系?里边都含有怎样的寓意?与他们的人物命运和性格发展是否有照应?这些人的经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有翻版?他们对现代社会的我们有何启示?看了这本《活色生香话水浒》,您就都会释然。
  • 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做事是一门深奥的学问,是成就梦想的阶梯。掌握了做对事的技巧,能使你在老板的支持下一展所长,犹如游鱼人海、飞鸟入林,可以实实在在地大展身手。《先跟对人,再做对事》阐述了跟对人、做对事的奥秘,旨在为读者的事业成功打造一个绝佳的平台。跟人是一门高超的技术,是基于美好愿景而采取的积极主动的人生选择。跟对人,你的人生很可能就此改变,你会少走很多弯路,甚至绕开致命的失败。
  • 魅惑男子店:恶鬼缠身

    魅惑男子店:恶鬼缠身

    当一个被尘封了百年的地域被惊动后,一切都变得那么恐怖与血腥。一批批的人冒着生命危险前去那里,最后都命丧荒野,于是那邪恶的地方埋葬着一批批的尸体继续尘封于历史当中,直到时针划过二十一世纪。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明辨是非(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明辨是非(开启青少年智慧故事)

    本书旨在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青少年同学们认识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认识社会的复杂性,能够正确对待长辈亲朋、传播媒体、社会流行等不同的社会影响,在生活道路上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