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8200000014

第14章 汉匈之间的争斗与融合(3)

无论是正常的交换,还是掠夺所得,一旦牧业民族开始消费粮食、食品、纺织品,使用更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更适宜的生活用具,就会产生更大的需求,逐渐形成依赖性。原始的牧业民族可以完全依靠畜产品为生,但在食用粮食,穿上纺织品,使用了铁制工具或武器后,就再也无法断绝。当茶叶传入牧业民族以后,也很快变成了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但牧区不能生产这些物资,至少不能全部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他们将这些物资的供应视为生命线,中原王朝的供应、在边境开设的“关市”和“互市”对他们来说至关紧要,甚至不可或缺。中原的统治者不了解牧业民族的需要,或者故意将这些物资的供应作为对付他们的手段,这往往成为战争的导火线。

地理环境的不同导致农业民族和牧业民族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巨大差异,尽管的确存在着先进和落后,但从本质上说,各个民族的文化是与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和物质基础相适应的,没有优劣之分。然而,处于东亚大陆中心、地理条件相对优越的农业民族——华夏诸族(以后的汉族)中很少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发达的农业文明使他们在很早就形成了一种民族优越感,在春秋时就集中表现在儒家的“夷夏之辨”——中原的农业民族、华夏诸族是夏;周边的牧业民族和非华夏族是夷。夏是中心,是文明,是先进;夷是附庸,是野蛮,是落后。夏和夷的界线绝不能混淆。正因为如此,汉朝从皇帝到臣民都很难理解和同情匈奴人,汉朝和匈奴也不容易建立起正常的睦邻关系。

汉文帝时一位宦官中行说在出使匈奴时投降,他留在匈奴后,对双方的情况都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后来代表匈奴与汉使做了一场有意义的辩论:

汉使:“匈奴的风俗不尊重老人。”

中行说驳斥道:“那么就说汉朝的风俗吧!如果家里有人轮到戍边或当兵出发时,老人和长辈难道不是将自己暖和的衣服脱下来给他们穿,把自己的好食品给他们带着吃吗?”

汉使:“是呀!”

中行说:“匈奴人明确以战斗进攻为主要任务,年老体弱的人没有战斗力,就将自己质优味美的食品给强壮的人吃,也是为了自己能得到他们的保护,这样父子双方都能获得长久的安全,怎么能说匈奴人轻视老人呢?”

汉使:“匈奴人父子睡在一个帐篷中。父亲死了,儿子娶自己的后母。兄弟中有人死了,就娶他的妻子。没有衣冠服饰,也没有宫廷礼节。”

中行说:“匈奴的风俗,大家吃牲畜的肉,喝它们的奶,穿它们的皮。牲口根据水草条件,随时转移。所以情况紧急时人人都能骑马射箭,平时大家就喜欢随随便便。因为没有什么约束,所以容易管理。国君与臣子的关系很简单,全国的政务就像一个人指挥自己的身体一样方便。父子兄弟之间相互娶对方死后留下的妻子,是为了防止种族灭绝。所以匈奴再混乱,也要尽量保存自己的后代。你们汉朝的礼法制度虽然详细,父兄死了子弟不娶他们的妻子,但亲属疏远一点就互相残杀,甚至灭绝宗族,干的都是这类事。况且礼法制度太烦琐了,上下都不满意;宫室盖得太好了,劳动力消耗就大。你们通过耕地栽桑获得粮食和衣服,修筑城墙作为防卫,所以百姓一有紧急情况也不会作战,平时却整天忙于劳动。可怜你们这些住在土屋子里的人,虽然衣服穿得整齐,帽子戴得漂亮,嘴里夸夸其谈,又有什么用处?”

中行说的话虽不无强词夺理之嫌,却比汉使更加理直气壮,他懂得了站在汉人立场上所无法理解的道理:匈奴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适应了匈奴的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绝不能用农业民族的标准来衡量,而汉人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汉朝的政治制度不适应匈奴的条件。可惜当时懂得这样的道理的人太少了,特别是在汉朝方面。

古代山水画中行说也明白匈奴文化的弱点:他们也要追求物质享受,但本地的产品无法满足他们的需要,所以汉地产的“缯絮食物”对匈奴贵族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中行说向单于建议,将来自汉地的丝织品放在棘草地上践踏,衣服都撕破,以表明它们不如匈奴的裘皮耐久实用;将汉地运来的食品统统扔掉,以证明它们不如匈奴的奶酪味美,从而防止匈奴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产生对汉人的依赖性。在这一点上,中行说显然没有真正理解匈奴人,他的建议自然是徒劳的。

所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匈奴入侵汉朝,在边境杀掠,当然是侵略,是非正义的,但并非不可理解,在某些情况下有其不得已的一面。汉朝防卫自己的边界完全是正义的,适当予以回击,以保证边界不受侵犯,也有其必要。即使对匈奴的打击超出了防卫的限度,同样有其不得已的一面。

在汉匈之争中,汉朝还有一个致命的弱点。

匈奴人的生存条件比汉民低,汉民无法适应牧区的生活,而匈奴人却完全可以生活在农区,尤其是在黄河流域的农区。牧区大多无法辟为农区,而农区一般都能变为牧地,匈奴人南下后可以将农牧界线南移,汉人北上后却不能将农业区向北扩大。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阴山山脉已是农业区的极限。

在秦汉之际、两汉之际,匈奴人都曾占有过阴山以南的土地,他们照样可以在那里放牧和生活。而汉朝的军队尽管曾一次次深入蒙古高原,甚至将匈奴人驱逐到蒙古高原之外,却无法在那里久驻,更不能将那里变为自己的疆域,设置郡县等行政区域。因为军队或移民都无法就地生产自己需要的粮食,他们所需要的粮食和物资全部要从遥远的后方运来。在匈奴人与他们的牲畜全部转移后,他们既没有统治的对象,也没有作战或掠夺的目标。即使是给匈奴以重创的战争,实际损失往往是汉朝一方面更大。

所以,在汉匈冲突中,汉朝往往只能取守势,匈奴却一直采用攻势。匈奴的每次入侵,都会给汉朝造成很大的损失,汉朝的反击倒经常是得不偿失,因为在匈奴远遁时,汉军出兵再远,也不会有任何战果,却要赔上大量粮食、物资和人员的损失。在汉朝的军事实力不如匈奴的情况下,采取“和亲”政策,不失为一种明智和现实的政策,能够以较小的代价换来和平,避免更大的损失。

我们应该肯定汉武帝反击匈奴入侵的贡献,这一努力巩固了西汉的疆域,也为以后的和平局面奠定了基础。但还应该注意到,真正给边境带来持久和平和安宁的是汉宣帝的正确方针。当呼韩邪单于兵败投降时,他不仅没有趁机消灭匈奴政权,而且给予基本平等的政治待遇和充分的物资供应,使匈奴能享受体面的和平。汉元帝继承了宣帝的政策,并且承认了使者未经授权与匈奴立下的平等盟约,支持呼韩邪返回匈奴故地复国。否则的话,60年的安定是不会出现的。在汉朝400年的历史中,与北方游牧民族保持长达60年的安定局面是空前绝后的,其意义于此可见。

山水画鉴赏在西汉与匈奴的战争中,大批匈奴人因被俘或归降而被迁入汉境,大部分被安置在边疆地区专门为他们而设置的“属国”中,“因其故俗”,依然过着游牧生活。少数被安置在内地,逐渐融合于汉族。有的还担任汉朝大臣或将领,如受汉武帝遗命辅佐昭帝的金日碑,就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以后金氏繁衍为著名的士族。不过,多数迁入内地的匈奴人都没有留下进一步的记录,他们融入了汉人的汪洋大海。

东汉时入居塞内的南匈奴,一度有3.4万户、23.73万人,还有很多散居各地的南匈奴人和北匈奴降俘人员未列入统计。长期定居后,匈奴人开始从事农业,以后又渡过黄河进入今山西省,在汾水流域定居。匈奴的上层人物迅速接受了汉族文化,到东汉末年已与汉族士人无异;而底层贫民则被作为奴婢,大量掠卖到中原各地。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曹操将迁入河东的匈奴部众编为五部,又在并州刺史的治所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设匈奴中郎将,监护五部,因此匈奴不少上层人士迁居晋阳,其中一些人以后又迁至曹魏和西晋的首都洛阳。汉化了的匈奴贵族为了证明自己的高贵,以汉高祖刘邦曾与匈奴冒顿单于和亲为由,自认为刘邦之后,取刘氏为姓。这一支匈奴人中的刘渊在西晋末年建立汉国,刘曜建立赵(前赵)。

匈奴是“乱华”的“五胡”之首(匈奴、鲜卑、羯、氐、羌),而刘氏匈奴又是匈奴中首先建立政权的一支。如果我们不抱任何偏见的话,就不得不承认,这支“乱华”的匈奴人在文化上与被“乱”的华夏族其实已经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别。据《晋书,载记》所载,刘渊(元海)七岁遭母丧后,“擗踊号叫,哀感旁邻,宗族部落咸共叹赏。时司空太原王昶等闻而嘉之,并遣吊赙”。“幼好学,师事上党崔游,习《毛诗》、《京氏易》、《马氏尚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哪里还有一点匈奴人的痕迹?就是他习武,也不是继承了匈奴尚武风尚的结果,而是研读《史记》、《汉书》受到了启发。他对同门的朱纪、范隆说:“吾每观书传,常鄙随陆无武,绛灌无文。道由人弘,一物之不如者,固君子之所耻也。二生遇高皇帝而不能建封侯之业,两公属太宗而不能开庠序之美,惜哉!”(我每次阅读史书传记,常瞧不起随何、陆贾缺乏武艺,周勃、灌婴没有文化。道是由人来弘扬的,有一方面不如别人,当是君子的耻辱。随、陆二人遇到汉高祖而不能建功封侯,周、灌二位在汉文帝时代却没有崇教兴学,真是太可惜了!)从此他开始习武,并达到“妙绝于众,猿臂善射,膂力过人”的水平。刘渊之子刘和,“好学夙成,习《毛诗》、《左氏春秋》、《郑氏易》”。另一个儿子刘聪,“年十四,究通经史,兼综百家之言,《孙武兵法》靡不诵之。工草隶,善属文,著述怀诗百余篇、赋颂五十余篇”。刘渊的族祖刘宣是五部匈奴的“左贤王”,但也是“好学修洁。师事乐安孙炎,沈精积思,不舍昼夜,好《毛诗》、《左氏传》”。

古代山水人物如果说,这些记载可能出于后人的溢美或蓄意“汉化”的话。我们不妨看一下刘渊即汉王位时发布的文告,这是不可能作假的:

昔我太祖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神武应期,廓开大业。太宗孝文皇帝重以明德,升平汉道。世宗孝武皇帝拓土攘夷,地过唐日。中宗孝宣皇帝搜扬俊义,多士盈朝。是我祖宗道迈三王,功高五帝,故卜年倍于夏商,卜世过于姬氏(周朝)。我世祖光武皇帝诞资圣武,恢复鸿基,祀汉配天,不失旧物,自和、安已后,皇纲渐颓,天步艰难,国统频绝。董卓因之肆其猖勃,曹操父子凶逆相寻。故孝愍(汉献帝)委弃万国,昭烈(刘备)播越岷蜀,冀否终有泰,旋轸旧京。何图天不悔祸,后帝(刘禅)窘辱。自社稷沦丧,宗庙之不血食四十年于兹矣。

完全是以刘氏汉朝的继承人自居,一副为祖宗报仇,兴复汉室的姿态。刘渊称汉王,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立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神主。当然,刘渊这样做是出于政治目的,但显然已为本族所普遍接受,至少已为上层人士所认同。

由于匈奴曾经活动于东北亚至中西亚的辽阔地带,征服过很多民族,其他一些民族的人口也随匈奴而内迁,如丁零、鲜卑、羯和西域诸族。建立后赵的羯人石勒、建立魏国的丁零人翟氏,他们的先人都是这样迁入中国的。

迁入中原的匈奴人和其他各族,最终都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华夏文明,与华夏(汉)族相融合,成为中华民族的源头之一。这是当年汉匈双方都想不到的结果,却是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史上值得珍视的光荣一页。

同类推荐
  • 重生之铁血山河

    重生之铁血山河

    一个八零后的目光亲身看八年抗战解放战争以及朝鲜战场,误入山匪、被俘、与部队失散、独自与鬼子周旋、创立特种小分队、袭扰敌人后方……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极为深厚。汉语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一脉相承地记载下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风起云涌,而成语则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精练、准确……
  •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红军长征西征在宁夏

    70多年前,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六盘山在宁夏,红军到达陕北后西征的主要地区也在宁夏。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红军长征和西征,在现代战争史上都是里程碑式的历史事件;尤其是西征,更是促成了“西安事变”的爆发。红军长征与西征的过程中,在宁夏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这就是时下所说的“红色文化”或“红色文化资源”。宁夏的红色文化,除了红军长征、西征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外,留下的文化遗产,应包括四大部分。
  •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中华上下五千年全知道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明早已中断,而中华文明则一脉相承,历经几千年的风风雨雨,一路坚强地走过来。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远古传说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魏、晋,从十六国到南北朝,从隋、唐、五代到宋、元、明、清……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拼搏不息,创造出了无数辉煌的文明成就。可以说,五千年的历史就是一个巨大的宝库,随时供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精神营养。作为中国人,特别是对年轻的一代来说,了解中国过去所发生的大事,继承中国的文化传统,感悟中国人的生存智慧,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世界五千年全知道

    本书是一本历史知识的普及性读物。它以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为主干,从古国文明、社会变迁、战争风云、科学进步等角度表现了历史本身的多姿多彩,使读者在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之余更能品鉴人类文明的醇厚之味
热门推荐
  • 穿越与另类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穿越与另类卷(全球华语小说大系)

    本卷《穿越与另类》,既包括最近几年非常流行的穿越小说这一类型,也收入了一些题材比较“另类”的小说。穿越小说中,既有典型的网络穿越小说,也有发表于流行阅读杂志的穿越作品,还有“另类”的穿越小说。“另类”小说中,既收入了贾平凹、莫言等纯文学作家的作品,也选入了耽美和奇幻这两种类型的网络小说。既有文坛巨匠,也有文学新人;既有成名已久的传统作家,也有人气旺盛的网络作家,超越雅俗界限。将穿越小说和“另类”小说汇集于一册,是本卷的特色,而“另类”中,纯文学与网络小说的并行不悖也是本卷选目的特点。
  • 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青少年心灵成长直通车)

    《塑造孩子爱心的情感故事》讲述了红包里只有一元钱、走过泥泞、感激、圣诞快乐等情感故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总裁的暖妻

    总裁的暖妻

    唐无忧的人生,从回到唐家的那刻开始,全盘重洗。爸爸成了哥哥,妈妈成了嫂子;姐姐成了侄女,弟弟成了侄子;而爷爷成了爸爸。一切荒唐的改变,只为一场帮助父亲荣升的“商业联姻”。爸爸说:只要一年,一年之后对方会提离婚,你就解脱了。妈妈说:你奶奶在你这个年纪都有你爸爸了,早点嫁人没什么不好。姐姐说:不要脸的东西,真以为自己是豪门少奶奶,你永远给我记住,那是我不要才轮到你的。他却说:唐无忧,我连心都给了你,你就不能为我吃回醋?*淬了毒的亲情,却将她推进了灌了蜜的爱情里。那年初见,她以为他是她最大的劫。而他让她知道,有一种劫,你一辈子都不会想逃脱。
  • 天道狂歌

    天道狂歌

    天道漫漫,浮沉人生,命如草芥。谁比谁更懂得天道?人生如棋,棋如人生,奋斗不休。一将功成万骨枯!传奇般的大陆,迷一般的国界;在这个崇尚武力的大陆,生命只不过是蝼蚁般的低贱。千年不息的反抗,也只不过是过眼云烟。物竞天择,强者为尊。只有绝对的强者才能铭刻在历史年轮之上。一个帝国在开始走向属于它的最终归宿,老迈的它已经不堪历史车轮的碾压,发出了最后时刻无力的嚎叫。最终的它依然只能认命。这就是天道!新的统治者正在通过奋斗走向属于他的舞台!
  • 再见,爱

    再见,爱

    勃艮第的葡萄园有丰年也有差岁,顶级酒园的酒能比黄金贵,也可以免费尝。爱情与酒沾了边,就开始变得不理智。一次邂逅,一生改变,一场爱恋原来只是误会一场,四年等待换来一声悲凉。酒醒时分,终于明白,奢侈的不是酒而是爱情。于是,不再相信灰姑娘的童话,所以拒绝白马王子,心痛,原来已经沦陷;于是,不再相信奥赛罗的悲剧,所以远离即使心碎,转身,原来并未走远;谁是谁的白马王子,谁又是谁的奥赛罗?童话已经结束,遗忘就是幸福;悲剧已经结束,微笑就是幸福……
  •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最后的神话:诗人自杀之谜

    人们把世界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象的言外之意称为诗情。人生最激情澎湃的一刻,是诗;人心最美丽的邂逅,是诗。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寻宝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寻宝大冒险(科学大探险)

    本系列漫画共8本,以布瓜博士、乐乐淘等主要人物的冒险经历为主要内容,通过他们的探险故事,穿插故事中出现的科学知识点,让小读者在趣味阅读的同时可以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除了惊险刺激的内容,图书的每个章节都还有相对应针对本章所讲述的主要内容的百科知识介绍,这些知识学习也是以漫画的生动形式表现出来,将集趣味性与知识性融于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