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7200000010

第10章 唐朝历史大事详解(9)

经过几年的观测研究,开元十三年(725)一行着手编订新历,开元十五年(727)新历法草稿完成,名为《大衍历》,一行也于这年逝世。后经张说、陈玄景等将新历草稿整编成册,其中包括:《开元大衍历经》1卷7篇,《七政长历》3卷,《历议》10卷,《历立成》12卷,《古今历书》24卷,《略例奏章》1卷,《天竺九执历》1卷。其中《历经》全文被录入新、旧《唐书·历志》,《历议》,《略例奏章》被摘要录入《新唐书·历志》因得存留至今,从开元十六年起,每年颁发根据《大衍历》推算的次年的历书。经过检验证明,《大衍历》比以前所有历法都更为精密,其结构严谨,演算步骤合乎逻辑,为后世历法所师从。《大衍历》最突出的成就是比较正确的掌握了太阳周年视运动中速度变化的规律(实际应当是地球绕太阳运动时速度变化的规律)。指出冬至前后日行最快,所以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最短;夏至前后日行最慢,所以两个节气之间的时间最长;又测知从冬至到春分之间共为88.99日,从春分到夏至之间共91.73日;秋分前后的情况与此相同,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大衍历》在日食计算中首次考虑了全国不同地点,的见食情况。对五星运动不均匀性的计算也比以往的历法更合乎科学,在当时《大衍历》是最先进的历法,故宋代科学家沈括说:“开元《大衍历》最为精密,历代用其朔法。”从唐朝中叶到明朝末年,使用了800余年。开元二十一年《大衍历》传入日本,在日本广泛流传使用,影响甚大。

一行在数学上也很有贡献。他在《大衍历》中提出了自变数不等间距的二次差内插法;吸收印度传入的正弦函数并用于编制天文数表;提出了含有三次差的近似内插公式。

一行叔祖父张大素撰《后魏书》,未完成其《天文志》,一行续成为2卷。后人将此2卷补入魏收所撰《魏书》,成为《天象志》的第三、四两分卷;一行并助金刚智译《陀罗尼经》;助印度善无畏译《大日经》7卷(存);并自撰《大日经疏》20卷(存);奉敕撰《释氏系录》1卷;著《摄调伏藏》10卷;《梵天火罗九曜》1卷(存)。

1955年8月25日,我国邮电部发行古代科学家纪念邮票中,有僧一行一种,肯定了他的创造性成就和古代科学家的地位。

注释

①《旧唐书》卷一九一《一行传》。颜子,孔子高徒颜回,敏而好学,问一知十。

②灌顶,天竺国王即位时,以四大海之水灌于顶上以表祝意,佛教密宗效此法,于堪为众僧规范之高僧嗣阿閤黎位时,设坛而行灌顶之仪式。

③视运动是直观看到的表面现象,而不是真实运动。如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是视运动,真实运动是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并绕太阳公转。

史学的发展

唐代史学,有比较重大的发展,一为官修史书制度的确立,二为史学著作中出现新的创作。

中国早在奴隶社会即已设立史官,以后帝王敕令修史的事也屡见不鲜,但史官职守甚杂,到隋唐时所保存的史书,大都是私家著作,只是经政府审定认可而已。隋文帝开皇十三年(593),下诏说:“人间有撰集国史,臧否(zōngPǐ)人物者,皆令禁绝。”①明令禁止私人撰写国史,评论人物,表明中央集权的政府日益看重历史著作的作用,要将国史的编纂工作集中在封建政府手中,以便从中吸取统治理论和经验,树立统一的历史文化观点,以加强和巩固思想统治。这一禁令成为封建政府即将实行官修史书的信号,为唐朝官修史书创造了条件。贞观三年(629),唐太宗别置史馆于禁中,专修国史,而由宰相监修,自此,南北朝以来掌修国史的著作郎罢史职。史馆由宰相监修国史,下设史馆修撰、直馆,从事编述。这一措施是中国中世纪史书编纂工作中一个重要变化,从此所谓纪传体的正史都由封建政府掌修,私家著述越来越少。宰相监修国史也成为以后各封建王朝的定制。唐初专设史馆,多人合修。由宰相监修的情况下,修成了二十四史中的八部纪传体史书,即唐太宗御撰房玄龄监修的《晋书》(实为史官多人共同撰写,唐太宗只为宣、武二帝的纪和陆机、王羲之二人的传写了论)、姚思廉所修《梁书》、《陈书》、李百药等所修《北齐书》、令狐德菜等所修《周书》、魏征监修《隋书》、长孙无忌等监修《五代史志》(后并入《隋书》)、李延寿等所修《南史》和《北史》。

除官修纪传体史书外,唐朝出现了两部私家著述的重要史学著作,一为刘知几的《史通》,一为杜佑的《通典》。

刘知几(661—721),字子玄,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他祖父是史官,父曾任侍御史,他幼年即对史学产生浓厚兴趣。“年十二,父藏器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则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②,十七岁时读完唐以前的主要史书,二十岁中进士,他用毕生精力研究历史,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开始担任史官,撰起居注,历任著作佐郎、左史、著作郎、秘书少监、太子左庶子、左散骑常侍等职,兼修国史。长安三年与朱敬则等撰《唐书》80卷;神龙(705—707)时与徐坚等撰《武后实录》;玄宗先天元年(712),与谱学家柳冲等改修《氏族志》;至开元二年(714)撰成《氏族系录))200卷;四年与吴兢撰成《睿宗实录》20卷;重修《则天实录》30卷、《中宗实录》20卷。

刘知几不满于当时史馆制度的混乱和监修贵臣对修史工作的横加干涉,如知几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乃于景龙二年(708)辞去史职,“退而私撰《史通》以见其志”。景龙四年(710)写成《史通》二二十卷。

古代名画《史通》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系统的史学评论著作,包括内篇三十九篇、外篇十三篇,其中内篇的《休统》、《纰缪》、《弛张》三篇已佚,全书今存四十九篇。内篇为全书的主体,着重讲史书的体裁体例、史料采集、表述要点和作史原则,而以评论史书体裁为主,如《六家》篇总结唐初以前史书著作的类别,六家指《尚书》家(纪言)、《春秋》家(纪事)、《左传》家(编年)、《国语》家(国别)、《史记》家(通史纪传)、《汉书》家(断代纪传),申述各家的源流兴废和优劣所在。《二体》篇总结了唐初以前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在编纂上的特点和得失,认为这两种体裁是不可偏废的,而在此基础上的断代为史则是今后史书编纂的主要形式。《史通》对纪传体史书的各部分体例,如本纪、世家、列传、表历、书志、论赞、序例、题目等,作了全面而详尽的分析,不仅评论古人,也正是抒其所见。《史通》对编写史书的方法和技巧也多有论述,这些在中国史学史上还是第一次。它指出修史必须广搜史料,明辨真伪,直言不讳,截去浮词;它认为“征求异论,采摭群言,然后能成一家”;主张对各种“杂史”应分别其短长而有所选择,对以往各种记载中的“异辞疑事,学者宜善思之”。关于作史原则,其《直书》、《曲笔》两篇,鲜明地提出坚持直书,反对曲笔,在认识上把中国史学的直笔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展了。外篇的《史官建置》篇,概括了过去政府编纂史书机构的变化,是一篇简要的史官制度史;《古今正史》篇叙述历朝正史(指官修的编年和纪传体史书)的源流和写作过程,问也有些评论;《疑古》、《惑经》等篇继承了王充《论衡》的《问孔》、《刺孟》的批判精神,对古代史事提出一些疑问,对儒家六经和整理六经的孔丘,进行大胆的怀疑和批判,批判手止六经的孔丘,隐瞒歪曲事实,爱憎由己;提出对《尚书》的十条疑问;批判《春秋》“真伪莫分,是非相乱”③;《杂说》等篇涉及以往史家、史书的得失,有些地方也反映出作者在哲学思想上的见解和倾向。

《史通》对史学工作也有一些论述。在《辨职》篇中,把史学家的工作分为三级:一是敢于奋笔直书,不避强御,彰善贬恶,如晋之董孤,齐之南史,此其上也;二是善于编次史书,传为不朽如鲁之左丘明,汉之司马迁,此其次也;三是具有高才博学名重一时,如周之史佚,楚之倚相,此其下也。礼部上书郑惟忠尝问刘知几:“自古文士多,史才少,何耶?”对曰:“史有三长:才、学、识,世罕兼之,故史者少。夫有学无才,犹愚贾操金,不能货殖;有才无学,犹巧匠无楩(pián南方大木)楠(楠的异体字)斧斤,弗能成室;善恶必书,使骄君贼臣知惧,此为无可加者。”④在中国史学史上,刘知几第一次提出史学家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三长”的论点。史学,是历史知识;史识,是历史见解;史才,是研究能力和表述技巧。“三长”必须兼备,而史识尤为重要。史识的核心是忠于历史事实,秉笔直书。刘知几这一论点在当时被认为是确当的评论,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史通》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从理论上和方法上着重阐述史书编纂体裁体例的专书,是对中国唐代以前史学编纂的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史学家从撰述历史进而发展到评论史家、史书和史学工作的开创性著作。《史通》成书时,同时人徐坚见而叹曰:“为史者宜置于座右也。”唐末柳璨于光化三年(900)著《史通析微》10卷,说明《史通》在唐代已经流传。明清以来流传渐广,为之作注、释、评、续者颇不乏人,现代史学家亦有不少研究《史通》的论著。《史通》是八世纪初中国史坛和世界史坛上的一部重要的史学评论著作。《史通》的缺点在于它对史书体裁的评论,仅仅局限于对过往的总结,未能提出新的设想;它所说史书编纂超不出编年、纪传二途也不够全面;它过分强调史书体例的整齐划一,以至要求以生动的历史去适应体例的模式;因而对已往史书“讥评过当”,批评往往失于偏颇。

《史通》之宋刻本已不可见,现存最早刻本为明刻宋本,如万历五年(1577)的张之象刻本。万历三十年(1602)的张鼎思刻本(源于1535年的陆深刻本),也是较早的本子。李维桢以张鼎思刻本为基础进行评论,乃有《史通评释》刻本,此后续有郭孔延《史通评释》、王维俭《史通训诂》、清朝黄淑琳《史通训诂补》等,浦起龙将明清各种版本疏而汇之,予以互正,撰《史通通释》,刻于乾隆十七年(1752),此即求放心斋刻本,流传较广。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排印的(史通通释》校点本,即为目前之通行本。

刘知几在《史通》中批判了史书中流行的宿命论观点,强调人事在历史上的作用。他指出:“夫论成败者,固当以人事为主,必推命而言,则其理悖矣。”他认为历史属于“人事”的范围,不能用命定或命运来解释。如果用“命”来解释历史的事理,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他主张写史书应清除神学迷信思想,对《汉书》等史籍专列五行、符瑞等《志》,把灾异、图谶、神怪作为天命的征兆,穿凿附会,斥之为“言元准的,事涉虚妄”,主张废除。刘知几的这种历史观显然是进步的。但他在重视人事的同时,往往把某些统治人物的性格、道德、智能、神武看成起决定作用因素,这就不能不陷于以伦理和心理来曲解历史,又回到唯心主义的范畴。刘知几在《史通》中反对复古主义的历史观,宣扬历史进化论。他认为把三皇五帝时代美化成理想时代,是春秋以来的传统说教,实际是没有根据的。在刘知几看来,远古生活简陋,不是今不如古,而是古不如今。刘知几把历史看做是发展的,变化的。他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治异”,决不能按古人的标准要求今人,应当从当时的客观形势出发去评判人物和事件。在1200年前刘知几在《史通》中表达的一系列有进步意义的卓越见识,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另一部私家著述的重要史学著作,为杜佑编纂的《通典》。杜佑(735—812),唐中叶宰相,著名史学家。他以门资入仕,历任江淮青苗使、容管经略使、水陆转运使、度支郎中兼和籴使等,又以户部侍郎判度支,后任岭南、淮南节度使,在淮南期间,曾开雷陂以利灌溉,辟海滨荒地为良田,积米至50万斛。后人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宰相兼度支使、盐铁使。由于他历任财政大吏及地方和中央的行政要职,对经济、政治等典章制度较为熟悉,又好学不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刘知几之子刘秩仿《周礼》六官的职掌,根据经史百家文献资料,分门别类,写成《政典》35卷,宰相房瑁称其才过刘向。杜佑得其书“以为条目未尽,因而广之”,以36年的功力博览古今典籍和历代名贤论议,考溯各种典章制度的源流,以“往昔是非”,“为来今龟镜”,撰成《通典》200卷,《通典》成而《政典》废。

《通典》是记述唐天宝(742—756)以前历代经济、政治、礼法、兵刑等典章制度的专书,内分门,子目1500余条,约190万字。每一制度,必条贯古今,上自黄帝,下迄天宝,都作了系统的原原本本的叙述和考证。《通典》取材广泛,上自《史记》八书、《汉书》十志、下至晋、宋、齐、魏、隋书渚志,皆所取资,并参照了《隋官序录》、《隋朝仪礼》、《大唐仪礼》、《开元礼》、《太宗政要》、《唐六典》等典制政书。《通典》的编撰目的既然是以“往昔是非”,“为来今龟镜”,揭举先代“致治之大方”,为唐朝统治者提供借鉴。按照“经邦济世,治国安民”的原则,他认为治理国家,经济条件最重要,所以列食货典(12卷)为九门之首,下面依次为选举典(6卷)、职官典(22卷)、礼典(100卷)、乐典(7卷)、兵典(15卷)、刑典(8卷)、州郡典(14卷)、边防典(16卷)。《通典》自序说明备门编次的理由说:“教化之本,在乎足衣食,《易》称聚人日财;《洪范》八政,一日食,二日货;《管子》曰: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夫子曰:既富而教,斯之谓矣;夫行教化在乎设职官,设职官在乎审官才,审官才在乎精选举。制礼以端其俗,立乐以和其心,此先哲王致治之大方也;故职官设然后兴礼乐焉,教化隳然后用刑罚焉;列州郡,俾分领焉;置边防,遏戎狄焉。”这里着重说明首列食货的道理,当时杜佑已知经济史的重要,杜佑以前,没有一个史家这样重视过食货,这不能不说是他的卓见。

《通典》源于纪传体史书的志书,发展而为经济政治礼乐等典章制度的专史,确立了中国史籍中与纪传体、编年体并列的典制体,为史书著述开辟了新的途径。在《通典》影响下,宋代史学家郑樵、马端临分别撰成《通志》和《文献通考》,习称“三通”,再进而有“九通”、“十通”,为研究中国历代典章制度提供了很大方便。《通典》大量引用古代文献资料,其中许多今已亡佚,赖《通典》得以部分保存,因而《通典》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书中四分之一以上的内容是关于唐代的,多取自当时的官方文书、籍账、大事记以及私人著述,如诏诰文书、臣僚奏议、行政法规、天宝计帐等,皆为第一手材料,为研究唐史的基本史料。

注释

①《隋书》卷二《高祖纪》下。

②《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

③《史通》外篇《惑经》。

④《新唐书》卷一三二《刘子玄传》。

唐诗的成就

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唐诗在丰富多彩的唐文学中最放异彩,文学创作上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这个领域。许多杰出的诗人,创作出大量的优秀诗篇。根据清代康熙时所编的《全唐诗》统计,诗人有二千二百余家,作品有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不少名篇千古传诵。这是一笔珍贵的历史遗产。

同类推荐
  •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西南史地与民族:以宋代为中心的考察

    刘复生编著的《西南史地与民族》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中国的西南地区(这里主要指司马迁笔下的“西南夷”地区),居住着全国种类最多的少数民族。从历史上看,除了云、贵、川、渝四省市外,与之山水相连的西藏、桂西、湘西、鄂西等地亦皆少数民族聚居之地,彼此间的交往和流动密切。这就是说,治西南民族史,其范围应该以史实为根据,不应受云、贵、川、渝四省市的行政区划的限制。一部西南古代地方史,几乎任何时候都与“民族”分不开,所以在很大程度上,一部中国西南地方史就是一部地区民族与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史。
  • 中华五千年历史之谜

    中华五千年历史之谜

    “创造历史的人是在时光沙滩上留下脚印”。从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到今天的飞船造访月球,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到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可以说,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探索史与奋斗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发展史的分析与观察也更为细微、更为拓展,从而又让人们挖掘、发现了历史更多、更玄奥的谜团和疑问……
  •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

    《辛亥革命始末》以辛亥革命为核心事件,讲述从1908年到1912年间的中国历史和社会变迁。本书开始于宣统皇帝登基,结束于南京临时政府北迁。这段时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人物和事件错综复杂的时期。本书生动通俗的描述了这段严肃、深沉的历史,吸收运用当前史学界发掘掌握的最新资料,抓住其中的主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革命华章,其中穿插了重要人物的介绍,点缀着有趣的历史细节。
  • 无良皇帝

    无良皇帝

    为自己的新书广告一下《横眉》,为一部都市类型小说。有如下几种方式能找到,在本浏览页把尾数替换为85220。或点击作者博客,可以找到。或在搜索栏中搜索。或在首页白金作者推荐栏中,可以找到。手头上有闲票的哥们,不要吝啬,帮忙投上票,不胜感激。
  •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掌上帝国之短暂的西晋

    成王败寇,命也运也。但机会永远只留给有准备的人,准备好了,看准时机,你就能成就霸业。正所谓命运要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才是王道,把命运交给别人只能任人宰割。
热门推荐
  • 外星老公,情商很低

    外星老公,情商很低

    她亿万身家,却被逼结婚。气冲冲找上门,错认他为未婚夫。他对她的评论是:“泼妇,不适合当老婆。”一朝身亡,她的魂魄不安飘荡。他来自异星球,冷漠寡言。明明听得她的诉求,却无动于衷。她开始缠上他。他洗澡,她看着;他睡觉,她干脆睡在他身上...***月色下,婴儿眼眸发红,两颗小小的獠牙染着蓝色的液体。彼时,两人的反应是————为什么他的血是蓝色的,可是……太美味了。——原来是个吸血鬼宝宝,养着吧。【身为鬼魂时】她躺在他身上,闭眸,睡觉。他睁眼将她整个人提起丢了出去。良久,她囧囧地看着他,“末年,你这里......”他扣住她,差点让她魂飞魄散。【身为吸血鬼时】她霸占他的床,抱着他的被子,“吸血鬼体温太低,需要中和。”他将被子拿回手中,淡淡地道:“好。”只是为什么眼里尽是红果果的威胁···明天的“早餐”没有了。***整个人被压在墙上,腹部承受他重重的两拳。下腹鲜血流淌,她才知道自己怀孕了。只是这个孩子,他不要。【再后来】食髓知味的他,霸占她的床,抱着她的被子,凝着她。她轻轻拿过被子,“脖子洗干净等我。”他嘴角僵硬,墨绿色的眸子却闪着异常璀璨的光。***——老公,你说我们的宝宝会正常地生下来么?——你是吸血鬼,我是异星球人,小孩会是正常人吗?——负负得正,老公真聪明。末年默然。可是为毛宝宝的獠牙总是对着末年。难道是来跟她抢末年的?不行,末年的血只有她能吸。于是某宝宝华丽丽地被丢走。宝宝长大,獠牙终于可以解放了,谁知道末年捏着他的獠牙道:“收起你的獠牙,我是你妈妈的。”
  • 挽心

    挽心

    “挽心”是她的名她有一头飘逸若风的长发,一双明净如水的清眸,一张超凡脱俗的旷世之容。她很淡,淡得象烟、象云、象风······她很冷,冷得若雪、若冰、若月······她很美,美得似仙、似梦、似幻······人道:自古红颜多薄命!她的命——————也是如此么?也许——————但,一切————在那个漂亮、可爱、顽皮、聒噪的笑离出现后,变了······温柔儒雅的楼显、风流多情的飞天、狂傲不羁的傲日、妖气邪魅的颜魅、每一个,都在初遇她的瞬间,被她挽住了心······“世间没有我在乎的事”她淡淡的说真的没有吗?当她为某人落下那滴泪的瞬间,她还是在乎了吧?————————————————《挽心》视频紫要在这里特意谢谢蓝帮人家做的视频,紫超级、超级喜欢,真的好谢谢蓝哦。亲们可以去看看哦,呵呵————————紫的新坑正在连载,希望亲们去踩踩哦!《清歌无痕之后帅》连载中另外紫的完结文:《无心神医》番外已经上传完毕《云隐传奇》亲们可以去踩踩、看看,呵呵!!!!
  • 末世遍地虐炮灰

    末世遍地虐炮灰

    回到末世来临前,顶着女神这让人蛋碎称号的湛蓝很忧伤!储备物资,发现囊中羞涩!寻找男人,发现正被人追杀!带着空间……成天下雨阴晴不定喜欢作死时而精分的奇葩空间真的有用?最重要的是,这个伪开朗阳光实则腹黑吃人不吐骨头的男人,真的是前世那个深情信奉沉默是金不说光做的男人?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
  • 游戏江湖

    游戏江湖

    网游“江湖”,群雄纷争,陈天桥和史玉柱无疑是最闪亮的两颗星。一个是“中国互动娱乐业第一人”,甫创业就开启了中国网络游戏的繁荣之门;一个是“中国最具争议性的企业家”,一出手即开创了中国网络游戏的免费模式。两大模式的争锋也凸显了中国网游业的发展与彷徨。
  • 御雷

    御雷

    前生,她本是21世纪豪门之女,父母因自己而亡,在雨夜中悲痛欲绝,雷电所劈,竟是得到重生。这世,在异世界成为了那最低等穷困人家的孩子,一切都失去,有的只是一双慈爱的父母。本想平安快乐的度过一切,却在父亲被打的那天,明白了这个世界的生存规则。强者为尊!!她的心态终于得到变化,拥有先天神雷灵魂体的她在这世界混得如鱼得水,逐渐的强大!生杀予夺,翻云覆雨。其实,她只是想要父母过的平安快乐的生活,守护自己想要守护的一切而已。等阴谋渐起,她同样被混淆其中,天赋变态的武者,墨希!强大恐怖的强大异者,紫!等众人发现两者居然是一人时,她又会给众人带来怎样的震撼,给这大陆带来怎么样的传奇?五行金为尊,雷电金中王者,霸者!紫天雷动,谁于争锋?以杀止杀!血雨腥风尽现天下!甜美、纯真、犹如百合花般纯洁。恬静、柔美、像那春风温暖人心。重情、豪爽、似无拘无束般潇洒。冷酷、狠辣、宛若死神毫不留情。到底哪个是她,或是,每个都是她。迷惑着众人,影响着众人.【女主绝非善类,对自己人好,对敌人毫不留情,甚至冷血残酷,慎入。】◆◆女主越来越强!过程美男多多,结局一对一,绝对精彩!绚丽的异能,科技,异兽尽现眼前,这里不止是爱情,还有友情!亲情!成长与冒险!◆◆◆◆◆◆◆◆◆◆◆◆◆◆◆◆◆◆◆◆◆美银儿子领养◆◆◆◆◆◆◆◆◆安亦祁:由亲亲zhi123领养!二愣:由亲亲X378756741领养!方诺儒:由亲亲maomaoy领养!辰:由亲亲罄罄瑶领养!蛋子:由亲亲383044224领养!鬼:由亲亲风飘渺领养!飘零:由亲亲魅惑小妖领养!聂子澈:由亲亲倾情x绝恋领养!【其他美银大家想要的和小卿说啊~~~】=====小卿最新仙侠玄幻:【弑神无双】姬无双,一个绝色无双的少女,却得机缘进入修仙门派,天资不行,背景不行,只为心中执念不断坚持。一朝变故,却让她差点消香玉损。“无双自认并没有做任何伤天害理之事,却招人祸害!天下间的一切,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何谓好何谓坏!?只在胜负之间,实力之间!”凤凰涅槃,彩蝶破茧,从此锋芒毕露,素手遮天,以吾逍遥,仙挡诛仙,神阻…弑神无双!千澈新文:【望门闲妃】“全场为证,我穆清黎今日在此休夫。”
  • 棋经

    棋经

    《棋经》,又称《棋经十三篇》,是中国悠久的棋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从内容到体裁到篇目设计,都是模仿《孙子十三篇》全书首篇总论棋局,以为黑白之棋,正合阴阳之分。以下各篇则从“得算”、“权舆”等各个角度,分别论述了对弈的战略战术,对弈者应有的品德作风。论述深刻,内容丰富。
  • 姥爷

    姥爷

    全书以第一人称。其中对于亲情的描写极具感染力,本书是蒋雯丽的首部自传体随笔作品集,动人心扉。,讲述了上个世纪70年代,作者与自己的姥爷相依为命的童年生活,从出生、成长到成熟,生命在亲情中传承,在温情中延续。文中弥漫着浓厚的怀旧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记录了她内心深处的童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