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6900000008

第8章 宋朝的宫廷(7)

明道二年(1033),刘太后去世。宰相吕夷简手疏八事,劝帝重整朝纲,语真情切。仁宗与吕夷简商议重建宰执班子,意在逐渐消除太后的影响,建立自己的权力班底,准备把原为太后亲信的执政夏竦、张耆和晏殊等都罢政出朝。退朝后,仁宗随口与郭皇后说到这件事,郭氏却说:“难道吕夷简独独就不依附太后吗?他不过为人机巧善变罢了。”仁宗听了,想想似乎颇有道理,就决定把吕夷简的相位也给罢了。第二天早朝,宣读了皇帝的诏令,除上述诸相被依次免职外,末后吕夷简也罢为武胜军节度使,出判陈州。吕夷简大为惊骇,也大惑不解,这样被出乎意料地罢相,不知是何事忤旨而遭此遣,就托入内都知(宦官)阎文应打听,才知底里,遂对郭皇后怀恨在心。

宋仁宗复召李迪、王随等人执政,还用旧相张士逊,他曾是仁宗在东宫时的老师,所以颇得信任,但张很快就坐事罢相,出判许州。半年后,仁宗感到新班底并不是十分满意,还是有点思念吕夷简,所以又召他为相。

后宫中,仁宗比较宠爱尚美人和杨美人,而郭皇后却不时与她们争风吃醋。一次,郭后与尚氏同在仁宗前侍谈,没说几句,又起口角。尚氏恃宠不肯相让,并当着仁宗的面讥刺郭后,郭后气愤之极就跳起来打尚氏的面颊。仁宗看不过去,起座拦阻,不料郭后已经出手,而尚氏闪过一旁,一巴掌正打在仁宗颈脖之上,指尖锐利,掐成两道血痕。一怒之下,仁宗决定废黜郭后,遂找宰执近臣商量。宦官阎文应给仁宗出主意,让仁宗将颈脖上的伤痕给执政大臣们看,以取得他们对废后的支持,仁宗也照着做了。

宰相吕夷简对前不久因郭后一句话而被罢相一事,一直耿耿于怀。这次正是报复的机会,怎肯轻易放过。由是他不但赞同废后,以为“皇后如此失礼,不足母仪天下”,还提出两条强有力的理由:一是皇后在位九年,却无子嗣,二是汉唐故事中,光武帝素称明主,其皇后郭氏只是怨怼就被废黜,何况陛下被伤颈脖。说得仁宗遂下决心,下诏废郭后,封为净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居于长乐宫。

废后诏书公布后,引起朝臣们的轩然大波。主要是御史中丞孔道辅率领范仲淹等十余名谏官、御史,向皇帝上了很多道奏折,认为皇后没有大过,不应轻率废黜,请求重新审视此事。吕夷简指示有关部门,不得接受台谏官的章奏,所以反对废后的奏疏无法上达仁宗手中。于是御史们准备进殿面奏,要求仁宗接见。然而吕夷简与阎文应等早有布置,殿门紧闭不开。孔道辅等只得拍打门环,大呼:“皇后被废大事,奈何不听台谏入言?”仁宗便令宰相去向台谏官当面说明情况。

吕夷简只得硬着头皮至中书与台谏官们商谈。孔道辅、范仲淹等台谏官指斥夷简道:“大臣服事帝后,就像儿子服事父母,父母不和,只可劝解,奈何顺父出母呢?”夷简答:“后伤帝颈,失礼太甚。且废后亦汉、唐故事,何妨援行。”道辅厉声说:“此乃汉、唐失德事,如何引为法制?”辩论中,双方唇枪舌剑各不相让,最后吕夷简只得同意他们明天直接向皇帝进谏,然后拂袖而去。

吕夷简回去对仁宗讲述了台谏官请对的要求,认为实非朝政太平之幸事,要仁宗早做准备。第二天清晨,台谏官们早早上朝,准备与皇帝、宰相当廷辩论。不料,仁宗先下了即日起不许台谏请对的诏书,同时对为首的台谏官员进行了处分:孔道辅、范仲淹出知地方州郡,其他台谏官员分别给予罚金处分。在皇帝与宰相的联手打压下,这场废后风波得以平息,台谏官的进谏未能见效。

景祐元年(1034),被废的郭后又出居瑶华宫。而尚、杨二美人越发得宠,一有机会就缠着仁宗,几乎每晚都共同陪侍上寝。为此,仁宗搞得圣体疲乏,或累日吃不下饭,不久一场大病,数天不省人事,内外忧惧。朝臣们私下议论,认为主要是二美人侍寝过于殷勤之故,杨太后(即真宗时的杨淑妃)与内侍阎文应轮流劝说仁宗,黜逐二美人以保重龙体,仁宗无可奈何之下只得点头同意,阎文应便把二美人用车送出后宫。次日传出诏旨:尚美人出为道士,杨美人出为尼姑(一说别宅安置)。九月,立大将曹彬的孙女为皇后。

仁宗身体康复后,一天游览御花园,见到郭后原来乘过的轿子,触景生情,黯然泪下,颇有悔意,作《庆金枝》词一首,派内侍给郭后送去。郭后见词也觉伤心,答和一词,凄怆哀婉,动人情怀。仁宗看后颇为感触,又派人告之有重召郭后回宫之意。郭氏一想到被废时的情景,顿感万分屈辱,表示若再受召回宫,必得百官立班受册方可。吕夷简、阎文应听到此消息,大为吃惊,两人在仁宗面前说过郭后的许多坏话,担心郭后回宫将对自己不利。恰好郭氏得病,仁宗派阎文应带太医前去诊治,几天后,郭氏暴卒。

郭后的暴卒,当时就引起不少传言。有人怀疑是吕夷简、阎文应所害,认为二人力主废后,与郭后已势不两立,而仁宗欲郭后回宫复位,这必定造成二人心理上的恐慌,从而采取措施将郭后害死。还有消息说,阎文应在带太医诊治郭后的过程中,故意用药引发其病,使其病体加重而亡;或说是阎文应乘机进毒,致郭氏暴亡。甚至有人传言,郭后在病体加重,但尚未断气之时,阎文应就向仁宗报告郭氏病亡的消息,然后急忙用棺木收敛。当时有谏官王尧臣等人对此反常现象提出疑问,要求重新察验郭后的病历起居记录,但仁宗不同意,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史载,仁宗得知郭氏病亡,“深悼之,追复皇后”,却不加谥号,也不行附庙之礼,仍葬于佛舍而已,这一做法也是够奇怪的。联系前面仁宗并不深究郭氏暴卒的原因诸事,也让人看不懂。就是说,郭后究竟在仁宗心目中是个什么地位,其实也是一个谜。

后来,范仲淹回朝任天章阁待制,他虽提不出什么过硬的证据,但始终认为郭后之死应与宦官阎文应有关,阎带医就治郭氏小疾,几天后暴卒,起码有失职之咎,于是上书弹劾,阎文应终于被贬逐岭南,死在路上。吕夷简对此事颇感不快,就递过话来:“待制乃是侍从之任,不是口舌之任。”言外之意让他闭嘴。范仲淹却反击道:“向皇帝进言,正是侍从所应做的!”范仲淹虽对吕夷简也有看法,但拿不出任何有关凭据,后在揭发吕夷简存在结党营私诸行为的斗争中,又被贬出朝廷,出知饶州。

总之,前面怀疑吕夷简、阎文应加害郭后的种种说法,应该说都只是社会传言,而没有多少真凭实据,因此郭氏之死留下一个永久的疑问。

北宋亡国

北宋王朝经历了一百六十余年的发展,不管从人口、疆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诸方面都可谓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国。尤其是其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盛,在中国历史上也可算一个巅峰时期。然而,东北地区刚刚崛起的金国,只用了一年时间,就用铁骑摧毁了这个庞然大物,其原因何在呢?

北宋王朝经历了一百四十年的稳定发展,到宋徽宗即位,或可说进入了一个“太平极盛之世”。从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的叙写,从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描绘,我们都可看到北宋都城汴京的繁荣景象。从人口方面说,宋徽宗初年,户数已超过两千万,一些学者估计人口已过一亿,在农业社会中,人口是衡量国家强弱的主要尺度,而一亿人口,还有近百万的兵力,这在当时的世界上,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大国。从疆域方面看,自崇宁以来,随着对西夏战争的节节胜利,“斥大土宇,靡有宁岁”,直到宣和元年(1119),宋军在统安城战败,方被迫与西夏休兵。后又攻辽,从金军手中讨得燕云诸州,增置燕山府及云中府路;宋徽宗对这时国家的富盛,也颇自鸣得意,时时粉刷太平,好大喜功。词臣奉命进诗:“四海熙熙万物和,太平廊庙只赓歌。”

然而就是这个看上去庞然富强的宋王朝,这个拥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宋帝国,在与东北刚刚崛起的小国——金国的较量中,仅一年多的时间,这座外观金碧辉煌的大厦竟然轰然倒塌,京城陷落,二帝及大批人员被掳,万民涂炭,其怵目惊心的惨状,实在惨不忍述。那么,为什么这样一个貌似富强的帝国会如此不堪一击?为什么这个上亿人口的宋王朝会如此迅速地被金兵的铁骑所摧毁?尤其是这摧毁仅仅用了两国军队交锋后的一年时间,这到底是金兵有这么大威力,还是宋王朝自取辱败呢?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北宋最后的两个皇帝,及其周围人们在北宋王朝最后的日子里的各色精彩表演,或能对这个问题有所领悟。

宋徽宗是历代帝王中屈指可数的天才艺术家,他在音乐、绘画、书法、棋艺、诗词等方面确有不俗的才华,如在书法上独创瘦金体,他的花鸟画精致逼真,他懂音乐,词也填得不错。然而处置军国大事的昏聩,生活奢侈腐化的程度,手下奸臣贪官的数量,也都和历代昏君有一拼。他指挥着规模空前的宫殿、后苑等的建造,穷侈极丽,设立造作局、应奉局,开运“花石纲”,挥霍民脂民膏,用之如泥沙而不惜。他酷嗜女色,五、七日必御一处女,即授名号或进阶,退位时出宫女六千余人,总数盖以万计。甚至还不满足,专设行幸局,毫无顾忌地微行于妓馆酒肆,追声逐色,寻花问柳。其纵情于声色犬马,竭天下以自奉,浩大的宫廷开支,完全由人民的血汗在供养。

同时,宋徽宗口头上也自诩“永惟继志之重,深念守文之艰”。很快沿袭哲宗“绍述”神宗的变法方针,进一步惩罚反变法派,采取了财政、教育诸方面的新政,如继续方田均税,重视农田水利,进行盐法、茶法改革,奖励开发矿业,还有学校科举改革。加重赋税,崇奉道教等。其一系列新政呈现着复杂的情况,不能说其中没有合理的、有积极意义的成分,但大多是搜括民脂民膏的内容。而崇奉道教就更是荒唐可笑,自封“教主道君皇帝”,一大批自吹道术高明的道士被徽宗尊为上宾,玩着自欺欺人的把戏。

宋徽宗周围的一帮宠臣,人们号称“六贼”:有宰臣蔡京、王黼、朱和宦官童贯、梁师成、李彦。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梁师成为隐相。其实,当时的奸佞决不止上述六人,再如宦官杨戬、兰从熙、谭稹等,官员李邦彦、高俅、蔡京诸子蔡攸等及孟昌龄、孟扬、孟揆父子等,这些人窃据要津,援引亲故,广结党羽。如蔡京之子六人、孙四人同时为执政、从官,其他奸臣同样效仿,一时乳臭童稚,目不知书,而官已列禁从者比比皆是。于是招权纳贿,货赂公行,尤其是对民众的各色残酷掠夺,有关史料俯拾皆是。

不要以为这些奸佞都是草包,其中一些人也是才子。如蔡京就是大书法家,进士及第,文章也写得漂亮,首倡“丰亨豫大”之说,鼓吹太平盛世,徽宗朝曾四度为相,长达十七年之久。其弟蔡卞与京同年进士及第,王安石招为女婿而从安石学,官中书舍人兼国史修撰时,“文饰奸伪,尽改所修实录、正史”,二任宰执之官。蔡京诸子也颇有文采,如蔡僚著有《国史后补》、《北征纪实》、《西清诗话》、《铁围山丛谈》等。王黼《宋史》本传称其:“为人美风姿,目睛如金,有口辩,才疏隽而寡学术,然多智善佞。”

尽管官场上一片乌烟瘴气,宋徽宗仍在标榜要惩治腐败,针对官员的受贿作弊,朝廷也处分了一批官员。如河北路转运副使李昌孺、河北监司贺希仲、滁州知州唐恪、提点江东路铸钱王阐等官员,都因贪墨而遭贬黜。然而,其体制中没有多少权力制衡机制,尤其是对最高当局,基本上没有监督能力。从而其体制腐败的根子就在皇帝本人,他其实就是最大的受贿者,其周围一大批高级贪污犯更备受皇帝的青睐,恩赏有加。

面对隐伏危机的表面盛世,也有一些正直的官员和太学生,起而痛陈时弊。如官员李纲上疏,被贬谪某县税务。太学生朱梦说屡次上书,被贬官池州。太学生雍孝闻力诋蔡京家族,被流放而死于海南。甚至有人上奏历数蔡京、童贯诸奸臣之罪,“中外大骇”,而宋徽宗却对此类忠言完全置若罔闻。

燕人马植由童贯荐引,献联金灭辽之策,宣和二年(1120)入金谈判,缔海上之盟。宣和四年(1122),金人约宋攻辽。在长期作战中,陕西军成为宋军精锐,然而在童贯率领下两次进攻辽都燕京,都被打得一败涂地。金军乘势拿下燕京,这时也看清了大宋王朝外强中干的实质。金军在向宋横敲一笔军费后,将古城洗劫一空,留下几座残破不堪的空城给宋。而宋朝君臣却还在自我陶醉,为收复燕云诸州,“功臣”们一一加官晋爵,徽宗还命人撰写《复燕云碑》来歌功颂德,似乎太祖、太宗未竟的事业,真的由他来完成了。所以,在金兵进攻之前,大宋王朝始终给人们一个盛世富强的印象。

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太宗下诏伐宋,兵分两路:一路攻太原,一路攻燕京,然后会师开封。领枢密院事童贯在河东听到金军南侵的情报,竟以赴京汇报为名丢下军队,逃之夭夭。十二月,燕京宋军投降,不过金兵在山西太原、河北保州一带还是遭到宋军的殊死抵抗。此时,徽宗才感到事态的严重,被迫下诏罪己,承认种种弊政,并于二十三日匆忙传位于钦宗,不负责任地把一副烂摊子撂给儿子。应该说此次金军初攻南方,宋军尚有抵抗能力,而徽宗却已吓得仓皇南逃,蔡攸、童贯、高俅等也随同而去。

靖康元年(1126)年初,宋钦宗见父王南逃,也想逃往陕西,在李纲的一再苦谏下,这才打消去意。命李纲为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负责东京防务。金军打到东京城下,宋军防守严密,金兵死伤累累而不能得手,只得遣使入城议和。钦宗求之不得,在宰相李邦彦的力主下,答应割地赔款的苛刻条件,派兄弟亲王为人质赴金营,并派官员向民间勒索准备和议的金银。后各地勤王兵陆续抵京,名将种师道也率军到来,其将姚平仲立功心切,说动钦宗偷劫金营,李纲也不反对。然而劫营失败,姚弃军亡命。金军向钦宗追究责任,钦宗恐金症再次发作,罢免了李纲和种师道,遣使谢罪,准备交割北方三镇。可见,钦宗面对险恶的局势毫无应对能力,只是来回摇摆于投降和冒险之间。

消息传出,群情激愤。二月五日,太学生陈东率千余学生伏阙上书,军民不期而至者数万,要求罢免议和奸臣,复用李纲、种师道,反对割地乞和。群众把登闻鼓抬到东华门外,擂得震天价响,并围攻和诟骂主和奸臣李邦彦等。开封府派兵围住学生,指责学生胁迫中央。学生反驳道:“以忠义要求朝廷,不比你们以奸邪要挟天子强吗!”陈东挺身于斧钺之间,凛然无惧。钦宗自知大义有亏,众怒难犯,只得宣布李纲、种师道复职,并让李纲出面安抚学生,这才平息了这场风波。

金帅得知宋廷主战派占了上风,外围勤王兵又在不断增加,自己久攻开封不下,怕处于不利境地,在得到钦宗同意割让三镇的诏书,并带着勒索来的金银,引兵北去。开封被围近四十天,到二月中旬终于解围。

同类推荐
  •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

    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建立宋朝的政变。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借口北汉与辽联合南侵率军出大梁(今河南开封),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授意将士给他穿上黄袍拥立他为帝。此次兵变最后导致了后周的灭亡和宋朝的建立,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

    华夏历史悠久,文物世代传承,鸿殖丰厚,仓促之笔不能尽显中华数千年瑰宝之美。所选文物挂一漏万,每篇文章寥寥千字难以绘出她们的容姿丽质。传世之国宝重器,包含了众多轶闻野史,甄别缕析,稽古钩沉,实非易事。在《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撰写过程中,首先由衷地感激我的同事杜卫民兄长的无私帮助,杜兄博学多识、殚见洽闻,有深厚的文物知识,他为《文物·图像·历史系列:文物背后的中国历史》的文物进行了遴选,并奉献出数篇自己的佳作。
  • 三国凨

    三国凨

    蜜月途中遭遇不测的商人唐凨,竟穿越到汉末无人海岛,且看他如何从一介村夫成长为三国英雄的故事。三国的乱世中,无数英雄辈出,在争锋中跌但起伏、惊险激烈,精彩纷呈。单挑、奇袭、火烧、水战,兵种对决、军团大战,勇武与智谋的巅峰对决!凨临汉末,黄巾起义,东武凨云,诸侯会盟,群雄逐鹿,七雄争霸及至四国演义,最终结局如何,尽在三国凨!
  •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资治通鉴故事精选大全(超值金版)

    在文化史上,《资治通鉴》不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学价值,共记载了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前403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而且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可以与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相媲美。重现著名战役的金戈铁马,本书由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司马光编撰的,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叙,也有对著名历史人物精彩的点评。本书精选《资治通鉴》中著名篇章,展现了历代朝代的兴衰更替,为使情节更完整、故事更生动,在合理翻译的基础上,对原作进行了适当的加工,其内容多为军事政治方面的史实,能帮助读者更了解我国的历史,获得阅读上的快感
  • 历史名人之谜(求知探索)

    历史名人之谜(求知探索)

    当我们以惊叹的目光回望这段遥远的历史时光时,我们发现,这里有高贵优雅的汉谟拉比王,正以恢宏的气势写就人类史上的第一部法典;这里有从容安详的释迦牟尼佛祖,正端坐在菩提树下凝思;这里有聪明睿智的阿基米德,用纤细的杠杆撬起地球。
热门推荐
  •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安胎养胎最佳方案(幸福爱巢)

    优生开始于择偶随着人们对于优生学认识的深化,对配偶的选择已不局限于品貌端庄、身体健康,而是更加重视遗传素质和其他的因素。因为择偶不仅仅是男女的结合、个人的幸福问题,而是关系到后代的素质和民族的强盛。所以说,青年男女选择对象是很需要有科学性的。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九月的天空下了雨

    九月的天空下了雨

    颜玖玥幼年失怙,与爷爷相依为命。卓然被疾病缠身,休养在家。那一年,她六岁,他九岁。他们相识于人生最初的寂寞时光里,她明眸清澈,他干净如画。一场意外,让年幼的玖玥失去光明,同时也失去了最亲爱的爷爷。从此命运对她关闭了彩色的窗。年轻的姨妈将她接走,在陌生的城市开始全新的生活。如果知道转身即是漫长的离别,那一日她一定会等他回来。再相遇已是十年后。颜玥的世界依旧没有光明,而卓然却成长为白衣翩翩的英俊少年。他是她人生最美好的牵挂与惦念,依赖与爱恋;她是他深埋心底的愧疚与自责,牺牲与偿还。当玖玥恢复光明,卓然悄然远走,那些尘封的往事一一揭露。背上行囊,她勇敢踏上飞往未来的客机。
  • 全民公主,单挑恶劣王子

    全民公主,单挑恶劣王子

    从最最普通的女孩成为北寰家的小姐,就像是灰姑娘一下子变成公主,从此与王子哥哥们幸(gou)福(xue)快(qi)乐(pa)地生活在一起……都说女人心海底针,可是那个家伙的心为什么比女孩子的还难捉摸:她送他情书,他拒绝,却要求她再写一封,她装成刺猬,用彪悍来伪装自己,他又是强吻又是吃醋。好吧,本姑娘不陪你玩了,既然是公主,还愁没有王子吗?屁股后边一大堆,哭着喊着廉价卖呢!哼哼!只可惜到最后,某女幡然醒悟:王子只适合活在童话里,一旦走出童话,一个个都腹黑到丧心病狂+千姿百态+翻山越岭+罄竹难书+省略以下成语十万字……
  • 拽丫头惹上酷首席

    拽丫头惹上酷首席

    18岁的她被父亲出卖,只得日夜与恶魔相伴。初恋被毁,母亲去世,让她几近崩溃。尖锐的水果刀指向他的胸口,她大喊:“你为什么不去死!”而他只是淡若撒旦般的浅笑:“傻丫头,我死了谁来折磨你呢?”
  • 辣妻损夫掀江湖

    辣妻损夫掀江湖

    他,庶出大少爷,没名没分。她,魔女大小姐,错为丫鬟。无用少爷撞见被甩丫鬟,阴差阳错的陷阱,为颜面,为身份,披上嫁衣,成亲!新婚当日,立下十条婚后条约。无赖夫君不同意?那就让你知道名誉扫地是怎么个意思。“我真的是脑子被门挤了,才会同意和你假成亲!”林诗妍怒吼唐轩梵。“终于聪明了一回,发现自己脑袋被门挤了。”唐轩梵不急不慢的瞥了一眼林诗妍。“唐轩梵,你大爷!”“我大爷不也是你大爷么,何况我没大爷。”只听一声狂吼。庶出腹黑少爷和俏皮魔女大小姐的战争,麻辣开幕……
  • 神秘:总裁一撞钟情(大结局)

    神秘:总裁一撞钟情(大结局)

    她,一名普通的海上救生员。他,跨国公司年轻总裁,未及三十岁,已经身价数百亿。两个貌似不搭界、人生轨迹绝无交集的人,却因为一次人为意外相遇。她一个没站稳,跌落在他怀里。她只当他是被众多女人宠出来的,自以为是的大男子主义型男;他却因为她颈上滑落的那条项链,想起一个温婉、清秀的女子,那枚独特的贝壳型吊坠,虽然不及钻石珠宝名贵,他却珍藏了二十几年。而怀中的这个女人,脖子上却吊着个一模一样的吊坠,难道她……
  • 公交车里等你的“人”

    公交车里等你的“人”

    车来了,可是怎么一个人都没没有……等车最痛苦不是眼看着要坐的那辆车奔驰而去,而是等来了一辆没有人坐的末班车,因为这一辆车很可能开不到你要去的地方……
  • 法医王妃

    法医王妃

    【正文已完结,番外连载中……】身为闻名全国的女法医,方筝每天的工作就是和死人打交道!可一次意外,却让她穿越到东陵国相国府三小姐,有名的草包泼妇聂瑾萱身上!传闻,这聂三小姐天生草包无能,从小读书,却是连三字经百家姓都说不全!又传闻,这三小姐凶悍泼辣,骄纵跋扈,甚至在自己大婚当日,便端着王府正妃的架子,当众责骂侍妾,引得众宾客侧目,最后使得新郎官湛王爷拂袖而去,从此成亲半年有余,却再没进入新房半步!不进新房吗?好,有种这辈子你都别进!想要休妻吗?行,说话算话,休书赶快拿来!面对冷面王爷,她誓要将‘泼妇’之名发挥到底!不过先说好,她只是‘泼妇’而不是‘毒妇’,可为什么一睁眼,看到的竟然会是一具尸体?什么?这人是她杀的?!不会吧,怎么可能?什么?不信?还说这人是她的通奸对象?(╰_╯)#尼玛,是可忍孰不可忍,不信是不是?好!那就让这死人自己说,究竟谁是凶手!
  • 清宸绝恋海兰珠传

    清宸绝恋海兰珠传

    一位是科尔沁草原上美玉般的格格,一位是前清王朝叱咤风云的帝王。海兰珠与皇太极。一段千古难解的帝妃之恋。《海兰珠传》为你揭开这段悱恻缠绵的爱情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