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94700000004

第4章 伯噽(3)

过了几天,夫差果然病愈。为表彰句践的忠心,特在文台设宴,邀请句践参加,并让他换上一身礼服,坐在贵宾席上。伍子胥见夫差忘仇待敌,非常气愤,拂袖而走。伯噽一见,嘿嘿一笑,对吴王说:“我听说‘同声相和,同气相求’,今天是仁义之会,仁义者留,不义者去。相国大概是感到坐在这里惭愧,所以才离去吧!”夫差会意地一笑:“太宰说得对极了。”宴会上,伯轻捧场,勾践进酒,夫差越喝越高兴,当场许诺:“三天之内,我要亲自为越王送行,让他回国。”

伍子胥听说此事,次日一早就闯入王宫,对吴王说:“勾践表面装得温顺恭谨,实际上内怀虎狼之心,这一点难道大王您看不出来吗?您只顾听一时的阿谀奉承,却不计将来的后果,您任用奸谗,诽斥忠良,贪图仁德虚名,必将纵仇为患,其后果不堪设想啊!”吴王大声斥责:“住口!我卧病三月,你没有一句问候,没有半点贡献,你忠义何在?而句践甘心为奴,殷勤侍奉,亲尝粪便,这不是忠义又是什么?你有什么脸面谈论忠奸?’伍子胥见吴王如此执迷不悟庐泪俱下:“大王啊大王!您完全让假象迷惑住了。我们把句践整得这么惨,他能不记恨吗?他现在尝大王之粪便,是为将来食大王之心肝啊!大王如果不醒悟,中了他的奸计,将自身难保啊!”吴王大怒:“相国你不要说了,寡人主意已定,用不着别人来教训。”子胥无可奈何,只好告退。到了第三天,吴王在蛇门外设宴,为勾践送行。句践泪流满面,好像真的依依不舍。夫差亲自扶勾践登车离去。

勾践告别吴王,立刻快马加鞭,昼夜兼程,来到钱塘江,想到群臣为自己送行的情景,已恍如隔世,不禁仰天长叹:“老天啊,你终于开眼了!当初渡江时,我哪还想到能生还越国啊!”

越王回国,立志复仇,为不忘会稽之耻,迁都于会稽。在范蠡、文种的协助下。立刻着手改革政治,谋求富强之道,自己以身作则,勤于政事。为激励自己的复仇之志,卧薪尝胆;为迅速增加人口,奖励生育;为迅速恢复生产,减免赋税。经过几年努力,越国逐渐繁荣起来。同时,为迷惑吴王,贡献不断,并由文种定了灭吴九术,而每一种计谋的实施都离不开伯轻,所以每次给吴国进贡都少不了要给他,而他收受的贿赂越多,就越在吴王面前为越国说话,从而使文种的计谋一一实施。

首先,为使吴国劳民伤财,也为满足吴王侈大骄狂的心理,越王派出许多青壮劳力,到深山老林找到了两棵千年古木,献给吴王。再由伯噽给吴王吹风,重修姑苏台。伍子胥极力反对。但夫差听信伯噽之言,三年备料,五年修成。新建的姑苏台高达数十丈,站在台上,周围数十里的景物,可以尽收眼底,凭栏远望,实在是赏心悦目,心旷神怡。而老百姓昼夜劳作,累死者不计其数,人民怨声栽道。

其次,采用美人计。在民间广为搜求,找到西施、郑旦两位天姿国色送给吴王。

从此,吴王每天以姑苏台为家,整日游乐,只让伯轻在身边侍候,子胥求见,往往被拒绝。

越国看到夫差上钩,就开始了第三步:虚其库存。鲁哀公九年(前486年),以荒歉为名,故意向吴国借粮。勾践先让文种用重金贿赂伯噽,让他在吴王面前帮忙。吴王在姑苏台接见文种,文种说明来意,夫差当即表示同意。当时,伍子胥听说越使到来,也跟着到了姑苏台,看到吴王答应越国的请求,就劝吴王:“吴越势不两立。我看到越国并非因为饥荒而借粮,而是要故意造成吴国粮食匾乏。这是越国削弱吴国的毒计,大王绝对不能上当。”夫差不解地问:“勾践在吴国时当我的车夫,我现在恢复了他的王位,他非常感激,贡献不断,哪有背叛的道理?”子胥说:“我听说越王废寝忘食,体恤民情,训练军从,就是为了报仇。”“句践既已称臣,哪有臣伐君的道理?”“商汤伐夏桀,武王伐商纣,不都是臣伐君吗?”值妊一看,大事不好,事情恐怕要让伍子胥搅黄,马上出面:“相国此言太过无理,怎能拿大王与桀、纣相比?再说,我们现在借粮给越国,待来年让他如数归还,于吴无损,于越有德,何乐而不为?”夫差听信伯轻,借给越国粮食万石。句践将粮食分给百姓,百姓无不称颂。

到第二年,越国大丰收,越王命挑选上好稻谷,蒸熟后还给吴国。吴国拿来做种子,结果颗粒无收,吴国大饥。这些措施不仅消耗了吴国的民力、财力,而且更加深了夫差、伯噽与伍子胥之间的矛盾。

在削弱对方的阿时,增强自身实力,大力发展生产,积极训练军队。据说,越国请得处女传授剑术,又让陈音训练射手,严肃军纪,使士兵“进则思赏,退则思刑”,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

却说伍子胥听说越国加紧习武,很是担心,求见夫差,流泪劝谏:“大王总相信越国臣服,现在越国正日夜加紧练兵,剑戟弓矢无不精良。一旦乘虚而入,就要大祸临头。大王如不信,为什么不派人去看看?”夫差果然派人去越国探听,证明子胥说得一点不差。夫差就问伯噽:“越国已经臣服,为什么还要整天练兵?”伯噽回答:“越国蒙大王之恩,得以立国,没有军队如何自卫。所以,练兵是为了守国,大王有什么好怀疑的?”但夫差到底觉得放心不下,就有了兴兵伐越之意。

正在此时,齐国准备伐鲁,为救鲁国,孔子的弟子子贡星夜赶到吴国,劝吴鲁联兵伐齐。夫差沉思着说:“我也正想代齐,只是越国现在蠢蠢欲动,有伐吴之心,所以我想先讨伐越国,然后再讨伐齐国。”子贡说:“大王如果担心越国的话,我可以劝说越国随大王一起出兵,您看如何?”夫差大喜:“真要这样的话,是再好不过了!”于是子贡又到越国,一见越王,就开门见山地说:“我这次来贵国,是要告诉大王:祸事就要降到贵国头上,吴国已有兴兵伐越之心。’越王一听,惊慌地问:“那可怎么办?请先生快想个办法为我解救危难吧!”子贡平静地说:“情况尽管危急,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吴王骄妄而好受人吹捧,伯噽专权而善于拍马。如果您能用厚礼取得他们的欢心,用谦卑的言辞满足其骄狂的心理,然后再亲率一支军队随其出征,这样,吴王就不会怀疑您了。同时,昊国北上中原,后方空虚,越国就可乘虚而入,这就是一举两得。”勾践相当感激。

过了几天,勾践果然派文种到吴国,向吴王献上厚礼,并表示愿派兵三千,随吴王作战。夫差非常高兴,遂决定北上伐齐。礼物当然少不了伯轻的,因为越国还要依靠他的帮助,来继续削弱吴国的计划,这就是灭吴过程中的第五个步骤:搬掉越国复仇道路上的绊脚石——吴国忠臣伍子胥。

其实,伯噽也想除掉伍子胥。因为此时他已是贪名远播,以至于连远在鲁国的子贡都非常了解,只是靠着溜须拍马的功夫,瞒着吴王夫差一人。要想长久瞒天过,海,就必须除掉睿智、正直的伍子胥。越国就利用这一点,现频繁地贿赂伯噽,加快其计策的实施。

鲁哀公十年(前485年),越王勾践派大夫诸稽郢率兵三千,随同吴王出征,同时,向吴王及大小官员送上厚礼。吴国上上下下都非常高兴,只有伍子胥忧心忡忡。尽管他知道吴王对他已非常反感,但为了吴国的利益,他还是想尽自己所能劝吴王,希望事情有所转机。所以,在部队出发前,伍子胥再次劝夫差:“吴国的心腹之怠是越国。越国时刻准备复仇,只是苦于时机不成熟。句践现在之所以那么顺从,就是为了麻痹大王,为进攻吴国做充分的准备。而齐国只不过是皮肤之患,与我国又相隔千里,您就是得到它又有什么用?怕只怕等不到吴灭齐,越国就会兵临吴之城下!”夫差一听大怒:“你这老不死的,我马上就要出师北伐。你却说这些不吉利的话,破坏我的北伐大计,该当何罪?”夫差越说越气,就想杀掉伍子胥。这时,伯整为昊王出了个借刀杀人的馊主意,让昊王向齐国下战书,故意写得言词激烈,以激怒齐王,让伍子胥去送,借齐国之手除掉伍子胥。

伍子胥深知夫差、伯轻之意,同时也预料到吴国早晚要毁在夫差手中,作为吴国的忠臣,他决心以死相谏,以死殉国,但又不忍心自己的儿子一同为夫差殉葬,所以,在去齐国的时候,把自己的儿子伍封也带出了昊国,将他托付于齐国的大臣鲍息,改名为王孙封,留在齐国。没想到这也会成为伯轻陷害他的极好“证据”。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

齐简公也识破了吴王的计谋,不但没杀伍子胥,在了解了伍子胥的为人后,反而对他非常敬重。所以,只约定了交战日期,就送他回国。

伍子胥走半半路,正遇上吴国大军。他想到这时如再劝夫差回师已不可能,只好向吴王复命。考虑到吴国后防空虚,请求回国防守。夫差看到他活着回来,很是生气,根本不想见他,他的请求正对吴王心思。于是,伍子胥赶紧回国,加紧防御,从而使越国不敢偷袭吴国。

再说吴王夫差率军与鲁军会合,在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与齐军在艾陵(今山东菜芜市东北)决战,由于齐国将帅轻敌,结果大败,齐国主帅国书被杀。齐简公大惊,忙派人纳币求和。夫差非常得意,以霸主自居,让齐鲁两国重修兄弟之好,由他主坛盟誓,然后,撤军回国。

夫差回到吴都,群臣都来朝贺,伍子胥亦在其中。夫差一看见他,就怒斥道:“本王出师你一再劝阻,现已大胜而回,你还有何话说?”此时的伍子胥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听到此话,挥臂大怒:“大王,你怎么还不醒悟!老天要灭亡一个国家,总要先给他点甜头,以助其骄妄之心,然后,才会大难临头。眼前的胜利就是老天给你尝的甜头,老天将降大祸于昊国!”夫差气得直哆嗦:“你这老不死的,这段时间没见你,耳边刚觉清静,没想到你又来哆嗦!小心我杀了你。”

过了几天,越王勾践率群臣也来贺喜,给吴王及伯噽送上厚礼,同时,让伯噽加紧除掉伍子胥。于是,伯噽趁吴王非常恼怒伍子胥之机,加紧了对伍子胥的陷害。

这天,吴王夫差在文台设宴,越王陪坐,其他大臣都侍立一旁。席间,夫差奖励伐齐有功之人,特别强调:“伯轻治兵有功,我将封他为上卿,同时,增加越王的封地,以奖其助伐之功,众卿以为如何?”子胥跪地哭谏:“大王,您这样做只能是让忠臣闭口,让奸臣得志,阿谀奉承,颠倒黑白。长此以往,吴国将有亡国之惠。”夫差大怒,“你这老贼,是不是想专权擅威,颠覆国家?寡人只是因先王之故,不忍心杀你。你赶快下去,我不想再见到你。”伯噽趁机添油加醋:“我听说子胥出使齐国的时候,把他儿子托付于齐国大臣鲍息,看来早就有叛吴之心,大王不可不防。”夫差一听,更加气愤,将“属镂”宝剑扔到伍子胥面前。子胥拾剑在手,走到院中,仰天长叹:“老天啊,你非要灭吴不可吗?夫差,你不听忠言,反赐我死。我今日死,明日越国就要打进来。”并嘱咐身边人:“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挂在城东门,我要亲眼看着越军是怎样打进来的。”说罢,自刎而死。

夫差听左右报告了伍子胥的临终之言,非常气愤,让人将伍子胥的尸体盛在鸥夷(皮口袋)里,扔到江中。

伍子胥的死,可以说是吴越争霸的转折点。在此之前,越国处处小心,供奉不断,迷惑了吴王,发展了自己的势力。在伍子胥死后,吴越的强弱之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越国开始不断寻机出击吴国。

鲁哀公十三年(前482年),越国抓住吴王夫差想称霸中原的心理,送厚礼给伯噽,让他怂恿夫差,北上中原与晋国争霸。正当夫差在黄池(今河南省封丘县西南)与晋国争得不可开交的时候,越国由范蠡率军,乘虚而入吴国。吴国太子友与王子地率军抵抗。太子友陷入重围,身中数剑,自刎而死。王子地只好退回城中,加强防卫。同时向夫差告急。

在黄池的夫差听到消息,草草结束会盟(晋定公以夫差不得称王,只能称公为条件,让吴王主盟,吴王夫差勉强当上霸主),然后,千里回师。疲惫不堪的吴军被越军打得大败。夫差非常恐慌,也顾不得霸主的尊严了,让伯轻前去求和。并训斥伯轻:“你一再保证越王不会背叛,我才相信你的话,放他回去,事到如今,你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你快去向越王求和,如若不成,‘属鳙镂’宝剑在等着你!”伯噽吓得浑身哆嗦,来到越营,献上厚礼,跪在越王面前,苦苦哀求,并表示以后要像越国供奉吴国那样,向越进贡。范蠡对句践说:“吴国虽然战败,但实力尚存。眼下灭吴的时机还不成熟,不如送个顺水人情,准许讲和,以后再谋进取。”于是,越王勾践答应讲和,班师回朝。此时,离伍子胥的死还不到三年,而吴越的位置已完全颠倒了过来。

此后,越国加紧战备,灭昊的进程大大加快。鲁哀公十七年(前478年),越国再次攻吴。在笠泽(在苏州南面,与吴淞江平行的一条江),越军三战三捷,直捣姑苏(今江苏吴县)城下。所到之地,吴国的军事力量土崩瓦解。

公元前475年,越军再次击昊,很快打到姑苏城下,将姑苏城围困长达两年之久。公元前473年,越国发起猛攻,攻入姑苏城,吴国灭亡。伯轻早在越军攻城时,就投降了越国。夫差在城破后,退到阳山,多次派人求和不成,自杀而亡。此时离吴越夫椒之战,越国战败求和正好二十年,正中了伍子胥的预言。

越王勾践来到吴官,百官都来朝贺,伯轻也站在一旁,面露得意之色。他以为自己为句践灭吴作出了很大“贡献”,越王肯定会嘉奖他的,没想到他听到的却是一声断喝:“伯轻,你身为吴国太宰,私自收受贿赂,不惜出卖国家利益,谄害忠良。像你这样的奸谗小人,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推出去,斩了。”卫士上来,将伯噽拉出去斩首示众。勾践又下令将其满门抄斩。其实,这是句践在向所有的朝臣警告:“凡是不忠不义之人,注定是没有好下场的。”

伯轻死了。他的死并不让人感到奇怪,让人感到奇怪的是,这样一个贪赃枉法害贤误国的角色,为什么能在吴国安居高位数十年?为什么他的贪名已远播他国,而作为吴王的夫差却丝毫不为所察?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伯噽善于伪装,善于讨吴王的欢心;另一方面,可能在夫差看来,这样一名有功之臣,怀有一点贪赃的癖好,是无可非议的吧!岂不知,这正害了他的性命。

而伯噽自己呢?本已位极人臣,深得君王信赖,受到万人仰慕,已到了常人可望而不可即的地步,让一般人感觉应该知足了。但人大概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随着地位的上升,贪心也就越来越重。但世上绝没有不求回报的贿赂,并且,接受的贿赂越多,付出的代价也就越重。伯轻的贪佞,不仅加速了吴国的灭亡,而且给自己也带来了杀身之祸,而处死他的正是不断送他金钱、美女的越王勾践。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同类推荐
  • 十三世达赖喇嘛

    十三世达赖喇嘛

    降边嘉措与吴伟合著的本书,以著名的1904年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该书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
  •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感动中国的100位道德榜样人物

    他们是我们生命之路上的道德榜样,更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他们以一己之力,为这个社会带来融化在手心里的温暖,流淌在身边的感动!他们像前进路上的明灯,引领整个社会在道德之路上前行。
  •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李国文说帝王将相

    以春秋战国到清末历朝历代著名的帝王将相作为抒写对象。帝王的聪昏周期率、宫廷喋血、将相的作为与专权、腐败贪官的触目惊心……历史钩沉,广征博 引,文笔老辣,入木三分。浓缩了帝王将相历史,读之大开眼界。
  •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苏东坡旷达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巨擘(上)

    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人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觉,并从思想感情上受到感染、教育和陶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的,虽然其具有形象的间接性,但它能多方面立体性地展示社会生活,甚至表现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展示人与人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和人物的内心精神世界。
热门推荐
  • 独吻灰姑娘

    独吻灰姑娘

    传说,宁静是翼井正位小姐,得到了翼井帝国两位上位的呵护备至。传说,翼井上位井瑄少爷千金博红颜一笑;传说,宁静不择手段赶了第八任正位小姐下台,自己取而代之。但是,传说有时不仅是传说。纽约,八点正。一个半球形状的古典会场,场内中间是一个宽阔的圆形舞台。五彩的霓光灯不停地闪换照耀,打在舞台上,同时也把大厅照得光亮。四周是粉饰过的粉红心墙。地上也是以心形为主图案的德国进口木板,温馨……
  • 我在回忆里等你

    我在回忆里等你

    他有穷困的童年,没有为爱痴狂的勇气,她有最灿烂的笑容,没有对残酷现实的感同身受。所以他和她,有最伤感的幸福,只期待在回忆的尽头相遇。从他成为她家养子的那一天起,他只会亦步亦趋,不会有哪怕一步的逾矩,却为了她,瞒天过海,偷尝爱神无意间洒落的丝丝甘甜,就算饮鸩止渴,也甘之若饴。而在那最最甜蜜的往昔啊,他却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他和她在一起,有一种孤零零的温暖,好像在失落的世界里相依为命,只有彼此,不可替代。而她却在最爱的时候离开,一去七年。时光不可倒流,所以最动人的誓言不是“我爱你”,而是“在一起”。
  • 随身带着魔兽人族四英雄

    随身带着魔兽人族四英雄

    当山丘、圣骑、大法、血法集中到一个装逼青年身上的时候...会发生什么,你懂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2)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毒诱天下:独宠妖孽妃

    毒诱天下:独宠妖孽妃

    (腹黑对上腹黑,强大与强大的碰撞)艾凝儿,21世纪的黑道大小姐。容貌绝美,慵懒腹黑。一身医术,一手毒术。唯一不会的是武。一朝穿越。不会武的她将用什么在这个尚武的世界掀起一番惊涛骇浪,谱写出一曲怎样的乱世华章?医术是她自保的武器,毒术是她报复的手段。
  • 帝天至尊

    帝天至尊

    炼丹炼器世家的传人秦鼎遭逢灭门大祸,十五岁的他,被传送到一片陌生的大陆,重新修炼功夫,却也不忘炼丹,炼器,展开了瑰丽玄妙的人生……
  • 舞魂

    舞魂

    如果能在另一个世界找到幸福,那么穿越又有何妨?如果只有为你亲手带上耳环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终身的依靠,你又会选择谁呢?一个是拥有绝世武功冰冷孤傲的前朝皇子,隐姓埋名只为报国仇家恨;一个是温柔执着的突厥王子,只愿为一人倾心;一个是手握重兵的护国将军;一个是指腹为婚的内定夫君。谁才是为她戴上耳环的人呢?又有谁能陪她舞尽此生?小蓝要开新坑了,《双面夫君》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小蓝在这里鞠躬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