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500000047

第47章 (1)

驳复仇议柳宗元

臣伏见天后唐武后时,有同州下圭阝圭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后师韫为御史,元庆变姓名,于驿家佣力。久之,师韫以御史舍亭下,元庆手刃之,自囚诣官。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时议者以元庆孝烈,欲舍其罪。子昂建议,以为国法专杀者死,元庆宜正国法,然旌其闾墓,以褒其孝义可也。议者以子昂为是。○叙述其事作案。臣窃独过之。总驳一句。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子不当仇而仇者,死。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治者杀无赦。吏不当杀而杀者,死。○以礼、刑大本上说起,是议论大根原处。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一句点醒,破其首鼠两端之说。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左传》:“善为国者,赏不僭,刑亦不滥。”○互发以足上句意。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以上泛言旌诛并用之非。

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此言圣人旌诛不并用,“穷理”“本情”四字,甚细。向使刺谳年上声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刺,诋也。议罪曰谳。诚伪,以情言。曲直,以理言。承上正转一笔,起下二段议论。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吁,呼也。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礼记》:“父之仇,不与共戴天。”又曰:“居父母之仇,寝苫枕戈,不仕,弗与共天下也。”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一段写旌之不宜诛。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傲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一段写诛之不宜旌。○二段,透发旌与诛莫得而并之意。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述子昂原议。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此段申明仇字之义,正驳子昂言仇之失。

《周礼》:“调人,调人,官名。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周礼》,见《地官》。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公羊传》,见定公四年。不受诛,谓罪不当诛也。一来一往曰推刃。不除害,谓取仇身而已,不得兼其子也。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两下相杀,谓师韫杀元庆之父,元庆又杀师韫。○引《周礼》、《公羊》,以明杀人不义与不受诛者,皆可复仇。论有根据,一篇主意,具见于此。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收段就元庆立论,所以重与之。而深抑当时之议诛者,是通篇结案。

请于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看叙起“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八字,便见得宜旌不宜诛。中段是论理,故作两平之言。后段是论事,故作侧重之之语。引经据典,无一字游移,乃成铁案。

桐叶封弟辨柳宗元

古之传者有言:成王以桐叶与小弱弟戏,曰:“以封汝。”周公入贺。王曰:“戏也。”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史记·晋世家》:“成王与叔虞戏,削桐叶为王圭,以与叔虞曰:‘以此封若。’史佚因请择日立之。成王曰:‘吾与之戏耳。’史佚曰:‘天子无戏言。’于是遂封叔虞于唐。”若曰周公入贺,史不之见。特于刘向《说苑》云云。

吾意不然。一句抹倒。王之弟当封邪,周公宜以时言于王,不待其戏而贺以成之也。一层。不当封邪,周公乃成其不中去声之戏,以地以人与小弱弟者为之主,其得为圣乎?二层。且周公以王之言不可苟焉而已,必从而成之邪?设有不幸,王以桐叶戏妇寺,亦将举而从之乎?三层。凡王者之德,在行之何若。设未得其当去声,虽十易之不为病;要去声于其当。不可使易也,而况以其戏乎?若戏而必行之,是周公教王遂过也。此段方是正断。严切不留余漏,下乃就周公身上另起,再作断。

吾意周公辅成王,宜以道,从容优乐,要归之大中而已,应“要于其当”句。必不逢其失而为之辞。一层。又不当束缚之,驰骤之,使若牛马然,急则败矣。言不能从容优乐,若制牛马然。束缚之使不得行,驰骤之使之必行,迫之太甚,则败坏矣。○二层。且家人父子尚不能以此自克,况号为君臣者邪?言父子之间,尚不能以束缚驰骤之事相胜,何况君臣。○三层。是直小丈夫缺者之事,非周公所宜用,故不可信。老子:“其政察察,其民。”,小智貌。○正结一段。

或曰:封唐叔,史佚成之。史佚,周武王时太史尹佚也。○结束有不尽意,不指定史佚,妙。

前辐连设数层翻驳,后辐连下数层断案,俱以理胜,非尚口舌便便也。读之反复重叠愈不厌,如眺层峦,但见苍翠。

箕子碑柳宗元

凡大人之道有三:一曰正蒙难去声,二曰法授圣,三曰化及民。蒙,犯也。正蒙难者,以正犯难也。○总提三柱立论。殷有仁人曰箕子,实具兹道以立于世。故孔子述六经之旨,尤殷勤焉。谓下《易》、《诗》、《书》所载是也。○出箕子。

当纣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书》:“今天动威。”○总起。进死以并命,诚仁矣,无益吾祀,故不为。阁过比干。委身以存祀,诚仁矣,与预亡吾国,故不忍。阁过微子。具是二道,有行之者矣。将正写箕子,先入此段,斡旋多少。是用保其明哲,与之俯仰;晦是谟范,辱于囚奴;昏而无邪,阝贵颓而不息。故在《易》曰:“箕子之明夷。”正蒙难也。《诗》:“既明且哲,以保其身。”《书》:“囚奴正士。”正士,谓箕子也。《易·明夷卦·六五》:“箕子之明夷。”夷,伤也。言“六五”以宗臣居暗地,近暗君,而能正其志,箕子之象也。○应前“一曰”。及天命既改,生人以正,乃出大法,用为圣师。周人得以序彝伦而立大典。故在《书》曰:“以箕子归作《洪范》。

”法授圣也。大法,谓《洪范》。洪,大也。范,法也。《书》:“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汉志》曰:“禹治洪水锡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史记》:武王克殷,访问箕子以天道,箕子以《洪范》陈之。盖《洪范》发之于禹,箕子推衍增益,以成篇欤?○应前“二曰”。及封朝鲜,推道训俗,惟德无陋,惟人无远,用广殷祀,俾夷为华,化及民也。朝鲜,东夷地。《汉书·地理志》:箕子去之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民犯禁八条,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僻。其教民饮食,以笾豆为可贵。此仁贤之化也。○应前“三曰”。率是大道,丛于厥躬,天地变化,我得其正,其大人欤?应前“大人”第一句。○首提作柱,以次分应,似正意,却是客也。下一段写出箕子意中事,是作者大旨。

於芼同呜呼!当其周时未至,殷祀未殄,比干已死,微子已去,向使纣恶未稔而自毙,武庚念乱以图存,国无其人,谁与兴理?是固人事之或然者也。然则先生隐忍而为此,其有志于斯乎?忽然别起波浪,语极淋漓感慨,使人失声长恸。

唐某年,作庙汲郡,岁时祭祀。汲郡,纣故都,今为河南卫辉府。嘉先生独列于易象,作是颂云。颂不载。

前立三柱,真如天外三峰,卓然峭峙。“於芼”以下,忽然换笔,一往更有深情。

捕蛇者说柳宗元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黑体白文。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异蛇最毒。然得而腊昔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恋躻渊上声、瘘漏疠赖,去死肌,杀三虫。腊,干肉也。饵,药饵也。已,止也。挛躻,曲脚不能伸也。瘘,颈肿。疠,恶创。死肌,如痈疽之腐烂者。三虫,三尸之虫也。○毒蛇,偏为要药。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两次。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叙捕蛇事。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入题。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朔矣。”言之,貌若甚戚者。摹泰山妇,伏结处。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若,汝也。言改汝捕蛇之役,复汝输租之赋,以免其死。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夏吾赋不幸之甚也。犯死捕蛇,乃以为幸。更役复赋,反以为不幸。此岂人之情哉?必有甚不得已者耳。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提一句,起下文。直贯至“捕蛇独存”句。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赋敛之苦。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同仆。○迫于赋敛而徙。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利,往往而死者,相藉谢也。疠,疫气。藉,枕藉也。○劳于迁徙而死。○写得惨毒。是一幅流民图。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应前“三世”。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二句收上转下,有力。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灰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追呼之扰,所不忍言。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始然而卧。蛇存放心。谨食嗣之,时而献焉。小心养食,俟其时之所需,而献上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退而甘食其土地之所产,以尽其天年。○摹拟自得光景,真情真语,大有笔趣。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言吾犯蛇毒而死者,一岁只有两次。非若吾乡邻遭悍吏之毒,无日不犯死也。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邪?”今吾虽终死于斯役,比吾乡邻被重赋而死者,已在后矣。安敢怨其为毒,而不为此。○此段正明“斯役之不幸,未若复赋不幸之甚”二句。情态曲尽,而一段无聊之意,溢于言表。

同类推荐
  •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历代赋评注(唐五代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易经 尚书

    易经 尚书

    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姬昌编著的《易经尚书》用现代白话对其进行了详尽而又明白的解说。《尚书》是古代的重要文献,西汉武帝时被列为儒家五经之一,是士子科举进身的必读之书。本书给供相关学者参考阅读。
  •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

    代以来最为流行的古代散文选本之一。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本书亦有入选不当者,因为选编主要是着眼于考科举时做策论,但作为一种古代散文的入门书,仍有其存在价值。
  • 三略

    三略

    顾名思义,《三略》是专讲战略的兵书。其上略、中略、下略都是从战略的高度论述问题,始终贯穿着战略思想。在西汉以前,这样紧紧围绕战略问题的兵法专著还不曾出现。可以说,《三略》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战略专著,影响极为深远。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热门推荐
  • 全才魔法师

    全才魔法师

    21世界的黑帮女老大一朝穿越到光辉大陆罗格家没有任何元素属性的废柴三小姐阿芙拉身上。在继承废柴体质的同时,也继承了阿芙拉的记忆,温暖的亲情,宁静的生活,原以为这辈子就这么过了,然而国王的猜忌,家族的荣耀,落水的真相…意味着,没有强大的实力,一切都将成为镜花水月。自此远走边陲小镇,遇良师,交益友,捡神兽,食炎果最终激发出体内潜藏的的魔法元素,木元素、火元素、水元素、土元素、金元素纷至沓来。且看一代绝色红颜如何谱曲一首华丽的篇章。十年之后,爱玛学院出现了一位神秘人物——兰诺。传说,他不止会火系魔法,还能使用水系魔法;传说,他是某国的王位第一顺位继承人;传说,罗格家的废物三小姐是其情人;传说……菩提花开群魔净出魔王从幽深之地归来民不聊生五行之子携光明而来…六个绝世天才的诞生,终于唤起人们对古老的预言的记忆,谁才是五行之子,谁才是拯救大陆于危难的英雄…收养:萩铭心收养丸子~汐殇玥收养纳塔~**********************************************推荐彩虹的新文《凤临天下,皇后有点坏》没钱,没权,没势力,还没老爹自生自灭十五载,还被当做礼物送人骆含烟一睁眼面对的就是这一幕很好,你们不仁也别怪我不义骆含玉:“含烟妹妹,我来送送你,虽是做人第三十八房小妾,不过好歹也算有名分,生出来的孩子也不是野种、杂种之类的啊!”一双素手撩开轿帘,一道玉影缓缓而下:“姐姐说得对极了,做妹妹的我怎么能不成全姐姐的心愿呢?”“啊……”女子头一载,晕倒在地,骆含烟一脚把她踢进了轿子里,拍拍手扬长而去!某男:“含烟,你是我见过最美的女人,第一次见面我就不由自主的爱上了你!”某女:“你记得清楚这是你对第几百个女人说这话了吗?”某男:“烟,你真没一点浪漫细胞!”某女:“浪漫?浪漫一斤值多少钱,饿了能挡饱,寒了等当衣吗?你这点伎俩,还是去骗骗无知小女孩吧!”某男:“含烟,请你相信我,我是真心……啊,你敢打我!你知道我是谁吗?”“滚开!”一黑衣男子长身玉立,双眼喷火,扛起骆含烟流星踏步般走了!“女人,你在挑战我的耐性!”天都城暗香楼,宾客云集一曼妙少女玉身而立,口吐狂言:“男人什么滴都是浮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可偶尔玩玩兮!”
  •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为她准备的好躯壳

    民国三十五年盛夏,上海市郊发生了一起卧轨自杀事件。第二天的上海小姐选美大赛,热门女选手陈海默神秘失踪。与陈海默有一面之缘的上海黄浦警官王克飞顶住名门旺族的压力,私下一探究竟。不曾想,却掀起了一个完美年轻女子背后叵测黑暗的一生……
  • 清穿之太子妃

    清穿之太子妃

    简单的说就是穿越太子妃努力培养丈夫,生孩子逗包子的故事!她在一次行动为救人而死去,穿越到了清朝,成为太子妃瓜尔佳氏,她表示压力甚大!成为太子妃好处没有,每天过的比原来还忙还累!上要讨好公公婆婆们,家里要斗丈夫斗小妾逗包子,出门要斗弟弟斗弟媳斗侄儿侄女,岂是一个忙字能诠释的?为了不让丈夫再被废,为了不让自己跟孩子们成为悲剧,势必要培养她家太子爷成为明君!
  •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

    《明清时期的“官当”》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采桑子

    采桑子

    这是一部讲述满族贵胄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民国以还,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痴迷一生,次子因萧墙之祸无奈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一个世家的败落,一群子弟的飘零,展现出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人世沧桑与文化嬗变,令人掩卷三叹
  • 杀手狂妃:王爷吃定你

    杀手狂妃:王爷吃定你

    “天涯海角,本王一定会追到你。”京都第一美男对落雨说这种话,让落雨禁不住飘飘然。第一美男要追她啊,还什么杀手神偷的,嫁这种权势王爷才是正道啊。可是她真的想太多了!“这次你跑不了了吧。”某王爷狰笑。“呜,王爷,打人别打脸,打脸伤自尊啊。”
  • 武道神通

    武道神通

    荒古雄奇的异界;一个现代人的灵魂;追逐武道、神通,历经时代变化、纪元沧桑!
  • 破极限

    破极限

    炎月沧月兄弟虽是同父,但却有着不一样的命运。炎月自小饱受风霜,沧月却是有爱的保护。同为人子待遇却是天壤之别,着实让人心寒。且看他们是如何摆脱命运的束缚走上强者之路。
  • 蓝色战略(全集)

    蓝色战略(全集)

    学者王伟用大历史观的视野,从地缘的角度结合海洋热点,逐层剥离隐藏在南海、东海岛礁纷争背后的美国阴谋,将复杂多变的我国周边的海洋问题全景呈现出来,带我们了解其形成的由来以及未来走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