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267000000018

第18章 艺 文 二

切韵之学,本出于西域。汉人训字,止曰:“读如某字”,未用反切。然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似西域二合之音,盖切字之原也。如“软”字文从“而”“犬”,亦切音也。殆与声俱生,莫知从来。今切韵之法,先类其字,各归其母。唇音、舌音各八,牙音、喉音各四,齿音十,半齿半舌音二,凡三十六,分为五音。天下之声,总于是矣。每声复有四等,谓清、次清、浊、平也。如颠、天、田、年,邦、、庞、之类是也。皆得之自然,非人为之。如帮字横调之为五音,帮、当、刚、臧、央是也;(帮,宫之清。当,商之清。刚,角之清。臧,徵之清。央,羽之清。)纵调之为四等,帮、滂、傍、茫是也。(帮,宫之清。滂,宫之次清。傍,宫之浊。茫,宫之不清不浊。)就本音本等调之为四声,帮、、傍、博是也。(帮,宫清之平。,宫清之上。傍,宫清之去。博,宫清之入。

)四等之声,多有声无字者,如封、峰、逢止有三字,邕、月凶止有两字,竦、火、欲、以皆止有一字。五音亦然,滂、汤、康、苍止有四字。四声则有无声亦有无字者,如萧字、肴字全韵皆无入声,此皆声之类也。所谓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切须归本母,韵须归本等。切归本母,谓之音和,如“德红”为“东”之类。“德”与“东”同一母也。字有重、中重、轻、中轻、本等声,尽泛入别等。谓之类隔。虽隔等须以其类,谓唇与唇类,齿与齿类。如“武延”为“绵”,“符兵”为“平”之类是也。韵归本等,如“冬”与“东”字母皆属“端”字。“冬”乃“端”字中第一等声,故“都宗”切,“宗”字第一等韵也,以其归“精”字,故“精”徵音第一等声,“东”字乃“端”字中第三等声,故德红切。“红”字第三等韵也,以其归“匣”字,故“匣”羽音第三等声。又有互用借声,类例颇多。大都自沈约为四声,音韵愈密。然梵学则有华、竺之异,南渡之后,又杂以吴音,故音韵驳,师法多门。

至于所分五音,法亦不一。如乐家所用,则随律命之,本无定音,常以浊者为宫,稍清为商,最清为角,清浊不常为徵、羽。切韵家则定以唇齿牙舌喉为宫、商、角、徵、羽。其间又有半徵、半商者,如“来”、“日”二字是也,皆不论清浊。五行家则以韵类清浊参配,今五姓是也。梵学则喉牙齿舌唇之外,又有折、摄二声。折声自脐轮起至唇上发,如“今牛”字(浮金反)。之类是也。摄声鼻声,如喝字鼻中发之类是也。持母则有四十二,曰:“阿、多、波、者、那、口罗、拖、婆、(茶)荼、沙、口缚、哆、也、瑟、吒、(二合)。迦、娑、麽、伽、他、社、锁(呼)、拖、(前一拖轻呼,此一拖重呼。)奢、、叉、(二合)娑多、(二合)壤、曷扌罗多、(二)三合。婆(上声)。车、娑麽、(二合)诃婆、纟差、伽、(上声)。吒、拿、娑颇、(二合)。娑迦、(二合)。也娑、(二合)。室者、(二合)。佗、陀。为法不同,各有理致。虽先王所不言,然不害有此理,历世浸久,学者日深,自当造微耳。

幽州僧行均集佛字中字为切韵训诂,凡十六万字,分四卷,号《龙龛手镜》,燕僧智光为之序,甚有词辩。契丹重熙二年集。契丹书禁甚严,传入中国者法皆死。熙宁中,有人自虏中得之,入傅钦之家,蒲传正帅浙西,取以镂板。其序末旧云:“重熙二年五月序”,蒲公削去之。观其字音韵次序,皆有理法,后世殆不以其为燕人也。

古人文章,自应律度,未以音韵为主。自沈约增崇韵学,其论文则曰;“欲使宫、羽相变,低昂殊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妙达此旨,始可言文。”自后浮巧之语,体制渐多。如傍犯、蹉对、(蹉音千过反)。假对、双声叠韵之类。诗又有正格、偏格,类例极多,故有(二)三十四格、十九图、四声八病之类。今略举数事。如徐陵云:“陪游娑,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鸳鸯,奏(后)新声于度曲。”又云:“厌长乐之疏钟,劳中宫之缓箭。”虽两“长乐”,意义不同,不为重复,此类为“傍犯”。如《九歌》:“蕙肴蒸兮兰(籍)藉,奠桂酒兮椒浆。

”当曰:“蒸惠肴”,对“奠桂酒”,今倒用之,谓之“蹉对”。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邪”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又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当时物议朱云小,后代声名白日长”,以“鸡”对“杨”,以“朱云”对“白日”,如此之类,皆为“假对”。如“几家村草里,吹唱隔江闻。”几家、村草,(对)与吹唱、隔江,皆双声。如“月影侵簪冷,江光逼(履)屐清”,“侵簪”、“逼(履)屐”皆叠韵。诗第二字则入,谓之“正格”,如“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之类;第二字平(人)入,谓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类。唐名贤辈诗多用正格,如杜甫律诗,用偏格者十无一二。

文潞公(保)归洛日,年七十八。同时有中散大夫程(煦)、朝议大夫司马旦、司封郎中致仕席汝言,皆年七十八。尝为“同甲会”,各赋诗一首。潞公诗曰:“四人三百十二岁,况是同生丙午年。招得梁园为赋客,合成商岭采芝仙;清谈风盈席,素发飘飘雪满肩。此会从来诚未有,洛中应作画图传。”

晚唐五代间,士人作赋,用事亦有甚工者。如江文蔚《天窗赋》:“一窍初启,如凿开混沌之时;两瓦鸟穴飞,类化作鸳鸯之后。”又《土牛赋》:“饮渚俄临,讶盟津之捧塞;度关傥许,疑函谷之丸封。”

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唯李益、王(文)之奂、畅诸三篇能状其景。李益诗曰:“鹳雀楼西百尺墙,汀洲云树共茫茫。汉家(萧)箫鼓随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风烟并在思归处,远目非春亦自伤。”王(文)之奂诗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畅诸诗曰:“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庆历中,予在金陵,在饔人以一方石镇肉,视之若有镌刻,试取石洗濯,乃宋《海陵王墓铭》,谢撰并书,其字如钟繇,极可爱。予携之十余年,文思副使夏元昭借去,遂托以坠水,今不知落何处。此铭集中不载,今录于此。“中枢诞圣,膺历受命,于穆二祖,天临海镜,显允世宗,温文著性,三善有声,四国无竞。嗣德方衰,时唯介弟,景祚云及,多难攸启,载骤车令猎,高辟代邸,庶辟欣欣,威仪济济。亦既负,言观帝则,正位恭己,临朝渊嘿。虔思宝缔,负荷非克,敬顺天人,高逊明德。西光已谢,东(旭)龟又良,龙纛夕(俪)俨,葆挽晨锵。风摇草色,日照松光,春秋非我,晚夜何长!”

枣与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眜)卑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束”,音刺,木芒刺也。而相戴立生者枣也,束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文可辨。

金陵人胡恢博物强记,善篆隶,臧否人物,坐法失官十余年,潦倒贫困。赴选集于京师,是时韩魏公当国,恢献小诗自达,其一联曰:“建业关山千里远,长安风雪一家寒。”魏公深怜之,令篆太学石经,因此得复官。任华州推官而卒。

熙宁六年,有司言日当蚀四月朔,上为彻膳、避正殿。一夕微雨,明日,不见日蚀,百官入贺,是日有皇子之庆,蔡子正为枢密副使,献诗一首,前四句曰:“昨夜薰风入舜韶,君王未御正衙朝。阳辉已得前星助,阴潜随夜雨消。”其叙四月一日避殿、皇子庆诞、云阴不见日蚀,四句尽之,当时无能过之者。

欧阳文忠好推挽后学。王向少时为三班奉职,(干)勾当滁州一镇,时文忠守滁州。有书生为学子不行束,自往诣之,学子闭门不接,书生讼于向,向判其牒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先生既已自屈,弟子宁不少高?盍二物以收威,岂两辞而造狱。”书生不直向判,径持牒以见欧公,公一阅,大称其才,遂为之延誉奖进,成就美名,卒为闻人。

同类推荐
  •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古代诗歌总集:诗经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诗歌总集:<诗经>》生动介绍了《诗经》的产生、收集与流传、周民族史诗和怨刺诗、《诗经》中的爱情诗、《诗经》的情感和思想、《诗经》的特色和地位影响等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

    《伤寒杂病论》是一部论述传染病与内科杂病为主要内容的典籍,东汉张仲景约撰成于公元2世纪末3世纪初,被誉为“中医临床医学之祖”。
  • 中华家训3

    中华家训3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

    在汉代出现了一部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奇书,这部书虽然在当时默默流传,世人很难理解它的奥秘;但唐代后名声大振,宋代时被称为“万古丹经王”、“丹经之祖”、“丹中王”,可谓古今炼丹第一书。
  • 山海经

    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据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山海图”流行于世。《山海经》分《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虽仅有三万一千余字,但其内容涉猎甚广,从天文、地理、传说、神话、宗教,到种族、动物、植物、矿产等,包罗万象,体系庞大,堪称我国古籍中的百科全书式的著述。然而,由于它所述多奇诡怪异,常被人斥为荒诞不经。
热门推荐
  • 红颜乱

    红颜乱

    “帝王妻!?”NO!她要嫁的明明是宰相!谁知新婚之夜,她就成了“深闺弃妇”,还被告知可以去寻找自己的真爱……于是,某女子夜半翻墙去皇宫乘凉,却被迷路的状元郎给缠住,要求跟着回家暖香闺。你说,她到底是收呢还是收呢?
  • 绝代佳人:西施

    绝代佳人:西施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绝代佳人:西施》在深入挖掘和整理绝代佳人西施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不同于市面上一般的婴儿食谱,它涵盖了更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育儿知识,如宝宝每个阶段的标准体重,如何度过长牙的烦躁期,提高睡眠质量,补足各种微量元素,等等,针对宝宝的每个成长细节都给予了新妈妈们细心的指导。妈妈最懂宝宝,妈妈最懂妈妈。本着分享的心情,有了这本书。编者想把更多的好妈妈喂养智慧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新妈妈能亲力亲为,给宝宝的每一餐都注入满分的营养和爱。
  • 豪门痴恋:迟来的爱情

    豪门痴恋:迟来的爱情

    (新文《替身新娘:总裁,离婚吧》已开更)她,是寄人篱下的大学生,他,是众星拱月的大少爷。都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却唯有她,近水楼台身心俱伤!他们的新婚之夜,酩酊大醉的他冲她怒吼:“即使你嫁给我了,我也永远都不会爱你!即使依依不在了,她也永远活在我心中!”她强忍着泪水,将摇摇晃晃的他扶到沙发上,却被他一把推开,“从今天起,永远不要出现在我面前!”她听他的话,从来不主动出现在他的面前,却按照给爸爸临终前的承诺,每天为他做早晚饭,为他洗熨衣物,为他整理房间,直到有一天,他捏着她的下巴,厉声问她:“说!谁是你老公?我,还是李傲阳?”
  • 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

    每每提到90后,我们的脑海就会浮现出两个字——叛逆!故事的主人公天若,就是这么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贴有叛逆标签的90后。他以自己上学来表现出的厌学、打架、早恋、去网吧、自动退学等事实,来表达自己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他认为这些严重摧残了他的心灵,他很无奈,他呐喊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老公是阎王

    我的老公是阎王

    冥傲天,地府伟岸的冥王,阴冷无情,嬉闹无偿。听闻他千年前极其宠爱她他的王后,千年后一场浩劫,地狱之花曼珠沙华一夜之间全部凋谢,心爱的王后消失,冥王从此沉睡,醒来之后忘却所有。【宠溺篇】“冥王,王后娘娘跟几个小鬼打架,打输了,正......趴在地上哭呢。”某侍卫向正在画美人的某阎王禀报道。某王眉宇一挑,“传令下去,谁敢赢王后娘娘,统统送去十八层地狱。”画面上呈现出某女趴在地上,双手捶地的痛苦样。*花芊儿,现代都市女郎,圣母般纯洁地怀孕了却不知其爸爸是谁?被迫与相爱的男友闻人阎分手,十月怀胎生下男婴,一夜之间竟变成一个五岁的男孩----冥焰。冥焰殿下来到现世,随着冥焰的出生,圣灵引诱冥王的灵魂附身于车祸昏迷的闻人阎身上,从此闻人阎即是冥王。【冥焰篇】“判官,抱抱。”冥焰忽然张开手臂,朝着他可爱的笑笑。胖嘟嘟的脸庞鼓起,看着实在是想让人咬一口。一双大眼像月牙儿弯弯,额头上的若隐若现一朵艳红的花冥焰扭着胖胖的身子,开始撒娇,手里还是不肯放开判官的胡须,“焰焰的娘亲在凡间,焰焰要去找娘亲。”(一对一,有宠有甜有搞笑有小虐,带点玄幻色彩,但生活在都市时与一般都市文无异,前半部分发生在现代都市,后半部分转移到地府地宫。)---推荐禾子完结旧文《闪婚老公亲一个》---完结文《冷少,夫人来袭》
  • 智慧的积累(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智慧的积累(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
  • 独霸帝王心

    独霸帝王心

    她遇人不淑爱上渣男,迫于无奈之下只好入宫成为宫女躲避纠缠。却不料入宫之后反而千里姻缘一线牵,看一介卑微宫女,如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坚持,临朝听政,成为皇后!
  •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乡土与底层卷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乡土与底层卷

    其中所选各位,既有源自人性邪恶狡黠之底层,也有自底层脱颖而出并始终对自己的故土念兹在兹的;既有以自己的立场角度驰骋对底层的想象的,也有沉溺苦水中而能表现人性之光的底层。也有取自底层的视角同其中人物呼吸与共的。,也有成名已久偶涉底层的名家;既有后起新秀。正因为这种色彩斑斓,这是对近年来底层写作和乡土叙述的一个总的巡览,故而就有了底层多样面貌的呈现,既有一直从事底层写作并以此闻名的“专家”,既有挣扎于苦难和血泪中的底层惨象,也有文坛宿将;既有位居显要而念念不忘底层艰辛并能保持一个永远的赤子之心的,也有不为苦难所迫而能保持乐观和坚韧的底层群像,也是对它们的一个全面的回顾